『壹』 試論藝術史與藝術理論研究論文
試論藝術史與藝術理論研究論文
藝術史與藝術理論向來關系復雜,本文從歷史層面分析兩次藝術史「遭受」的「理論入侵」,最終提出問題:藝術史研究的主旨是藝術還是歷史?應怎樣協調其間的政治實用主義和審美理性主義?
從歷史發展來看,藝術史及其理論一直關系混亂且始終有爭議。從近期這一層面的發展趨勢而言,藝術史及其理論二者彼此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頗令人撓頭的問題:二者的關系應如何定位——或者進一步將其具體化為藝術理論以何種形式貢獻藝術史?
一、高等教育中「藝術史論匯通」
藝術史作為學科建制,其獨立於19世紀前期,成熟於同一世紀後期。至今,高等教育體制內的藝術史已經成為頗為成熟、穩定、基本的歷史學科。西方的很多高校都有「藝術史系」,其和其他學科互動關系很明顯,專業性藝術院校則稍遜於綜合性大學。而這一情況在中國則正好相反,藝術史至今從未「立戶」,而藝術學理論卻反之,即藝術史被定位為藝術學理論的分支。
在國外,很多藝術史學科都在對藝術理論加以「召喚」,即使是電影、媒體、設計之類專門性、實踐性學科也不例外——如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便有提供多元訓練、廣泛課程的「藝術與設計史論學院」,以培養未來設計界、藝術界人才。就這一理念不難看出,若缺乏應有的理論介入和訓練而僅有知識是不可能達到上述「境界」的。
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體制中藝術學的「正名」,藝術史論之間的「融通」趨勢也顯得更明顯。從中國這一領域的現狀而言,不僅藝術內部有藝術理論研究者,其他領域的學者中同樣不乏其人。就學科建制層面來說,設立「藝術學理論」這一學科提供了堅實基礎給藝術學研究的發展。從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層面來說,一方面藝術理論上升至「藝術學科核心」,可以提供理論思維訓練給各種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其教學和研究又能對藝術能力、創作實踐起到提升作用。尤其是融合兩方面修養的做法,給藝術創新提供了豐厚資源和堅實基礎。
二、藝術史的兩次理論「入侵」
19世紀後期堪稱藝術史「關鍵期」,該領域人才輩出,其一個突出的共性特徵就在於講究哲學基礎和理論建構——也就是其中人物既是史家,又是理論家——這也就是藝術理論首次「入侵」。其主要特徵包括:第一和美學的關聯被極力撇清,轉而汲取養料給藝術理論。第二,將藝術理論邊界開放,將之定位為考察藝術品風格而不是解析審美經驗、抽象分析之類活動。第三,藝術理論成為了很多基礎性概念的來源,故而其成為了藝術史的基礎知識系統或支撐學科。在其中,可以看出藝術科學中藝術理論所佔據的核心地位。
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藝術史熱點問題轉向了方法論方面,在這一領域的考量已經顯得更具文化政治意義、更加多元化,即成為了「跨學科領域」,其領地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理論和棋代表人物。在此過程中,藝術史及其理論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緊密,使得藝術史已經不再是「知識生產」、「學術研究」之類活動,而是更像意識形態、政治力量之間文化領導權的爭奪戰場,或者說成為了話語表意實踐、爭取文化表徵權利的領域。甚至連研究主題和方法也和傳統邊界完全不同,對藝術史的地形圖加以徹底重繪。
三、藝術研究中的史論張力
盡管藝術史遭到兩次「理論入侵」並受到了頗為深刻的影響,然而,藝術史論關系依舊錯綜復雜。首先,兩次「入侵」可見藝術史依賴於藝術理論,其次,「入侵」同樣也成為了藝術史內部抵制和反對的狀況。具體而言,作為藝術史,其發展依舊有著兩種並存的矛盾:其一在於藝術史作為「物的科學」或經驗學科,經常會和其他各種理論出現沖突;其二是藝術理論及其形成的不同藝術史範式之間會出現各種形式的沖突。
或者說,可以採取不同的概念來對兩次藝術史當中的「理論入侵」造成的各種形式藝術史內在沖突加以描述。而其間的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可以說是藝術史範式以「政治實用主義」轉向「審美理性主義」這一改變過程。後者的範式主要所體現得是藝術史在風格和形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考察的視角,對藝術歷史演變所存在的'內在邏輯加以關注,而這樣的「現代性建構」活動,往往是與文化理論、文學理論美學的現代性有著完全一致的取向,故而其可以被稱作「審美理性主義」。而在政治實用主義方面,所體現的則是「對抗話語」這一理論特性,可以稱得上是文化建構藝術史中「含有」的某一「後現代性」的活動,其具備的突出特徵,則再也不將藝術的歷史作為一種審美趣味、藝術風格之類加以發展的獨立系統,而將之作為更為廣闊的文化史、社會史、文明史之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之中,有著很強的話語形成、意識形態批判等層面的政治分析。就其中後一種觀點而言,其「現代性」體系中設想出的一系列「自主性」、「純粹性」實際上都是虛空的幻想,故而只有在文化政治層面解析藝術史研究方可獲得正確答案。故而在如此背景下,藝術的風格和形式已經被藝術史家所淡忘,轉而開始解讀其中的文化政治意義,藝術的歷史分析活動中越來越多地夾雜了文化領導權、平等、壓迫、屬下、階級、種族、社會、性別、身份之類概念。藝術史也從藝術品及其風格的「品鑒場所」變為 「文化戰斗」的「戰場」,即將知識的生產逐步轉變為「資本爭奪」。
四、結語
「政治實用主義」取代了「審美理性主義」,藝術史的研究範式中越來越體現出理論的作用並形成了巨大的轉型。這樣的「轉型」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藝術史這一層面所表現出的研究對象和與之配套的方法。
然而,「政治實用主義」和「審美理性主義」之間的緊張實際上並未出現任何形式的緩解。而近期「回歸藝術」的藝術史研究傾向,和「審美回歸」文學和美學理論的一致,造成了藝術史研究重新定位這一難題。這也就使得俄國「形式主義」理論體系的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先生在近一個世紀前的說法,即文學研究中關乎社會歷史或心理者均非文學研究范疇。這個說法對研究者有了這一提醒:藝術史與期間一系列理論之間存在的關系至今還沒有真正明確化,審美理性主義和政治實用主義能否兼容和整合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盡管藝術史的方法論日益多元化,趣味和價值日趨多元化,但相對主義和反本質主義的潛在危險不可小覷。
;『貳』 什麼是藝術論方法
把握事物變化的規律性,是人們有效處理現實問題的前提。在多變數共變、速變的特點越來越顯著的時代,在多變數共變、速變的特點越來越顯著的領域,人們處理現實問題時越來越需要「多管齊下」,簡單地講,戰略思維方法就是能夠更有效地幫助人們尋找「多管齊下」的規律性的思維方法。而傳統思維方法則是在變化緩慢的時代和變化緩慢的領域更能有效地發現規律性的思維方法,那時,事物變化的緩慢程度允許人們按照「線性推進」的方法來處理現實問題。
戰略思維方法是人類思維方法之一,它有著特殊的使用環境和使用條件。按照邏輯樹規則,如果我們不能首先從山外看山的角度釐清各種人類思維方法的特徵、程序和規則,那麼我們也就無法真正釐清戰略思維方法的特徵、程序和規則。本書就是在系統研究人類思維方法的基礎上來研究戰略思維方法的。本書將人類思維方法分為兩大類:形象思維方法和概念性思維方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概念性思維方法可劃分為抽象思維方法、科學具象思維方法、戰略思維方法,再其中的戰略思維方法又進一步細分為日常型戰略思維方法、規則型戰略思維方法、程序型戰略思維方法。
『叄』 名詞解釋:藝術設計 方法 方法論 設計方法學、藝術設計方法、思維、
所謂藝術設計,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於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換句話說,藝術設計首先是為人服務的(大到空間環境,小到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完美結合,是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
大體講有以下幾種:
1.最基本的方法:搜集與考訂材料的方法,即考據.
2.歷史比較法.
3.統計方法.
4.計量方法.
5.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
『伍』 藝術學理論研究的核心和根本問題是什麼
藝術學理論研究的核心是探討藝術規律;藝術學理論研究的根本問題是藝術性質、目的、作用任務和方法。
藝術的門類很多,形式、題材的紛繁決定了它的多樣性,並不斷地推陳出新。在美術、音樂、舞蹈、戲劇與戲曲、電影與電視等藝術門類中,如何對創作、表演的紛繁現象作整體性的觀照,區別其個性與共性;
將其共性歸納和構建完整的體系,解釋藝術的性質與特點,藝術的發生與發展,藝術的功能和社會作用,藝術在文化中的定位,以及藝術自身的種種問題,使之納入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軌道,是藝術學科的主要任務。
(5)藝術研究法和藝術研究方法論擴展閱讀:
藝術學理論研究的其他介紹:
長期以來以概念和范疇為核心的抽象的藝術理論探討與分析,長期以來都是藝術學研究領域最受關注的研究方法。英美藝術經驗主義傳統一直受到排斥甚至批判,對具體對象的個案的、經驗的研究被置於次要的地位。
這樣的藝術研究取向,不僅僅是出於對西方學術發展不同趨勢的選擇,同時也蘊含了中國傳統思維方法對當代藝術研究的影響,在中國學術傳統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整體性的、玄學研究路向。
『陸』 馬來亞大學藝術碩士專業有哪些呢馬來亞大學好不好
馬來亞大學文學碩士
1.馬來亞大學視覺藝術碩士
混合視覺藝術碩士隸屬於馬來亞大學文化中心。除了視覺藝術,學院還開設音樂、戲劇、舞蹈等領域的專業課程。是藝術生深造的理想選擇。
核心課程:視覺藝術研究方法論、視覺藝術理論、東南亞當代藝術等。
馬來亞大學文學碩士
馬來亞大學簡介
馬來亞大學(英語:馬來亞大學;馬來語:馬來亞大學;;簡稱:馬來西亞大學(Malaysia University)或UM),QS位列世界百強大學,是馬來西亞最大、最著名、最古老的學府。其總校位於首都吉隆坡的倫巴潘泰。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20所公立大學之一。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0位。現任名譽主席為馬來西亞霹靂州蘇丹阿茲蘭沙,馬來西亞前最高元首,現任主席為阿卜杜拉·薩努西·艾哈邁德博士。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大學。
馬來亞大學可謂是吉隆坡乃至全馬來西亞的集中地,學校與整個城市建設融為一體。真正體現馬來亞大學是一所國際化大學的,是各個學院的建築風格,有英法風格,有東南亞風格,有古代風格,更有現當代特色。置身其中,彷彿來到了一個國際花園,美不勝收。
『柒』 藝術的研究包括哪幾方面
人類藝術幾乎與人類文明共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藝術的研究應當為希望了解和探尋藝術秘密的人們提供一些答案,應描述和展現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懈的藝術追求軌跡,更重要的還在於把人們引向一個迷人的領域,展現人類在漫長歷史長河中的藝術歷程。
『捌』 標題學習與研究藝術學的方法有哪些
研究藝術可以將作品與作者進行緊密聯系。
【1】藝術本體研究。這是比較常見的以藝術品形式本身作為研究對象的方法。涉及到風格、風格史、美學、心理學。准確的說,這是一門「藝術鑒賞」方法。
【2】將作品與作者進行緊密聯系。試圖說明作品形式與風格的具體思想根源。這屬於以作者為中心的藝術創作研究。屬於創作論范疇。
【3】將藝術作品看作是思想的載體,將藝術家個體行為擴展為時代縮影。試圖搞清楚某一時期藝術創作的整體風格和變化特點。但左眼點和工具仍然是注重精神、思想、文化。這是文化學研究方法。相關:思想史觀念史文化史。比如圖像學方法。
【4】將藝術的發展擴展到社會經濟學范疇,將藝術的繁榮與經濟環境掛鉤,立體還原藝術生態,用以說明經濟生活如何作用於藝術家和藝術創作。這是社會學研究方法。比如哈斯克兒的作品。
【5】將藝術包括圖像納入考察范圍,通過「圖像」作為突破口,研究「人類」。將圖像作為人類的「活動痕跡」來看待,去研究人類的某些歷史。用以回答人類學問題。這是人類學方法。藝術考古屬於這種方法范疇。
『玖』 馬來亞大學藝術設計碩士課程有哪些畢業以後好就業嗎
馬來亞大學藝術設計碩士隸屬於馬來亞大學創意藝術學院,全稱為馬來亞大學視覺藝術碩士(混合型),主要核心課程包含了視覺藝術研究方法論,視覺藝術理論,東南亞當代藝術等,學制在2-8個學期,專業培養學生們的視覺素養和解釋技能,學生畢業後可在建築公司、軟體公司、設計院、電子集團從事設計工作。
馬來亞大學藝術設計碩士就業
藝術設計專業是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理論素養寬泛、設計技能全面,能勝任本領域專業設計、教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實用型專業人才。主幹課程:造型基礎、構成基礎、設計基礎、專業理論、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招貼設計、CI設計等。
本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裝飾公司、房地產公司、建築公司、軟體公司、設計院、電子集團從事設計工作,也有部分進入高校從事教育研究工作。
『拾』 藝術的幾類主要研究方法
問題是「藝術學理論」首先要面對的是藝術作品,不是直接的理論。那麼,當他們或我們面對藝術作品如何研究它們,如何詮釋它們,並進而上到藝術理論的高度,這就涉及一個對藝術的認識和理論研究的方法問題了。
一、綜合藝術實踐經驗
如何理解「藝術學理論」我們無法繞過它建立的初衷。張道一先生從南京藝術學院調到東南大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藝術學」這門學科。他認為『『我國的藝術研究一直停留在分類地進行,缺乏整體的宏構。」mP4)無論是從學科,還是現實藝術研究的狀況,都缺乏一個統攝藝術的理論體系和專門探討、研究這門學問的學科。基於這個現狀和認識,張道一先生提出了「應該建立藝術學」的構想策略。誠如張道一先生指出:
「對於藝術的宏觀考察,整體研究,綜合地探討它的共性和規律,作為人文科學的一部分進行配列設施,在藝術教學中則一直闕如。在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的專業目錄和國家學科目錄,就成了一個缺門。譬如說,在學科目錄中『藝術學』屬於『文學類』但只是作為『一級學科』的總名,用來概括音樂、美術、戲劇、電影、舞蹈等『二級學科』(專業),而缺少實在的『二級學科』的『藝術學』這樣,對藝術進行宏觀的、綜合的、整體的研究,就無法定位。
這里張道一先生已經把構建「藝術學」的目的講得非常明確了,並率先於1996年在東南大學開始招收全國首屆『『藝術學」博士生。這就是「藝術學」建立的目的和意義,是構建『『藝術學」的初衷。
2011年升級為大門類的藝術學,把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更名為今天大家稱謂的「藝術學理論」,避免了與大學科門類『『藝術學」名稱重復,並升為一級學科。名稱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它的性質。原來的二級學科「藝術學」,與今日的「藝術學理論」本質上完全一致,科學目的、任務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自從藝術學理論成為『『大蛋糕」以後,全國各高校紛紛申報藝術學理論碩士點和博士點。就目前高校申報成功的博士點情況來看,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申報成功數為18個點,居藝術學下的一級學博士點最多。為何一下增加了這么多的藝術學理論博士點,這是非常怪異的事情。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就明白其中的「奧秘」了:其他一級學科都有藝術創作實踐學科支撐,也有本學科的史論支撐。藝術實踐需要很多的優秀藝術作品,如國家級別的獎、大展、演出等藝術作品,來支撐申報碩、博學科點。這些藝術作品一時半會是弄不出來的。譬如五年一度的全國美展,誰也沒有本事馬上得一個金獎,就是早期_年_度後又改為一年二度的「梅花獎」,也不是誰想評就評得上的。這需要『『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的磨礪。這些有藝術實踐要求的科學,藝術作品支撐學位點的申報很重要,沒有藝術作品的支撐,學科點是拿不下來的。當然本學科的藝術史論也是很重要的理論部分。那麼,唯獨不需要藝術作品而全憑藝術理論支撐申報的「藝術學理論」碩、博點,就有很大的問題了。即申報的成果材料是否屬於藝術學范圍內的理論研究成果,非常值得質疑。因為一些申報碩、博點的成果,多是文藝學和美學的研究成果。有的高校甚至就是以文學院的名義申報「藝術學理論」的博士點,居然也成功了。這種亂象就給「藝術學理論」的學科方向和研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麻煩和混亂。
從學理上講,文學屬於藝術的范疇。但是從當前的學科上講,文學與藝術學各屬於兩大門類科學。而且從學科內部范疇的確認中,藝術學下屬的是美術、音樂、舞蹈、戲曲、戲劇、電影、電視、曲藝等等視聽感覺系統的藝術種類,並不把文學包含在其中。藝術學理論也是對這些「藝術種類」進行綜合、宏觀、整體的理論研究,討論藝術規律和原理性的問題。張道一先生把藝術的理論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藝術的技法理論;第二層次是藝術的創作理論;第三層次是藝術的原理性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