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一口就把眼前的蛐蟮吃掉了。但是想要抓到一條黃鱔卻不容易。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抓野生黃鱔的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抓野生黃鱔的方法
洞捕捉黃鱔魚法
該技術適用於稻田埂、溝渠、海邊等地方,這種地方捕捉黃鱔既不需要鉤具,也不需要誘餌,完全憑捕捉者手腳上的功夫。
黃鱔喜歡在稻田埂、小溝渠湖邊等處打洞做穴,捕捉者沿著這些地方仔細尋找,發現洞穴之後,找到的洞和後洞(兩洞口相距1米左右),捕捉者對著洞內的清水弄得渾燭,黃鱔在洞穴經受不了渾水刺激而慢慢從另一洞溜出來,溜出二分之一時,迅速用手捕捉住,然後裝簍中,熟練者一天可捕捉到十多斤。
引鱔吞鉤法
鉤上掛蚯蚓伸到田坎邊鱔洞口處,以指彈水引鱔即沖出猛吞鉤而捕之。
放針鉤鱔法
運用放針鉤法捕捉鱔魚,適於湖泊、溝梁、塘堰等有黃鱔魚的水域,其優點是一次性放針可大量捕捉,並且鉤者比較輕松。
選擇3號或4號縫衣針十枚,用1.5—2.5米尼龍線或索線一端系在針的中間部分,一端系在木製的插樁上,這就曠針鉤。
黃鱔晝伏夜出,晚上覓食活躍,根據其特點,傍晚時開始放針效果最佳。運用放針法鉤捕黃鱔所用的餌料是比較大的蚯蚓(顏色不限)為宜,也可用螺獅肉、蚌肉、小魚蝦、針尖不能外露,以免黃鱔吃餌時負傷吐針,黃鱔吃餌時豎著將針全部吞下,吞下時一旦黃鱔在活動時馬上被拉橫,這樣黃鱔就不能跑多遠了。放針時要讓針緩緩沉入水底,千萬不可掛在水中,這時將木樁牢牢地插入岸邊關做好記號,放針的距離間隔為5—8米,針放完後約2個小時巡察一次,此時就可以捕捉一些黃鱔了,因為黃鱔吞鉤後是不易逃脫的,應用放針法捕捉鱔的最大缺點是黃鱔吞針後取針較困難,而必將針取出黃鱔負傷重,不能存放過長,更不能 飼養 。
誘捕黃鱔入籠法
黃鱔又稱鱔魚籠子。是竹蔑或鐵絲紡織而成的捕捉鱔魚的圓形裝置。鱔魚籠集市場有售,也可以自己做。黃鱔籠長2尺左右,直徑8—9寸不等,籠的兩端有口,一端為進口,一端為蓋口,進口處一定要象喇叭形狀,易進難出,同時黃鱔籠也可兩端為地口,中間為連接處根據黃鱔魚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選擇有黃鱔魚活動的湖泊、塘堰、河汊等水域放籠,籠中裝一些家禽內臟、蛋殼、蚌肉、蚯蚓等誘餌,有充裕的時間,還可捕捉一些螢火蟲裝在瓶中放入鱔魚籠里,這樣誘捕黃鱔的效果好。黃鱔籠裝好誘餌後,晚上6—7點鍾沿著有黃鱔出入的水域放籠。放籠時要將整個黃鱔籠橫放在離岸邊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臨水的樹根旁石縫邊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籠放入水中後要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約占黃鱔籠的四分之一,然後在露出水面的黃鱔籠上蓋些水草,這樣,鱔魚晚間四處覓食就會進入籠內,第二天晨4—6點收籠,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黃鱔,一般一隻黃鱔籠一夜可捕捉數十餘條。
單鉤釣黃鱔法
這種辦法適用於稻田埂、小溝渠、湖、塘岸邊鉤捕潛藏在洞穴中的黃鱔。
單鉤製法:選用鉛筆芯粗的細的鋼(可用自行車鋼絲)一端磨尖彎鉤。鉤的彎度要適宜,鉤尖要求鋒利,鋼線的國一端用細竹子穿入(象鉛竹芯的外包木,便於拿握),單鉤長1.5—2尺為宜,在有竹端用2尺左右的索線穿一小方木做浮子(以便觀察黃鱔是否觸鉤),這樣黃魚鉤就做好了。
黃鱔魚單鉤所用誘餌,一般都用粗蚯蚓,紅黑或 其它 顏色的均可,其次可用蚌肉、小青蛙、螺絲肉、小魚、小蝦等。釣黃鱔時沿著黃鱔出入的水域岸邊或稻田埂的溝渠旁仔細巡查,發現洞穴便瘵穿將誘餌的鱔魚單鉤徐徐放入洞穴中,放到一定深度稍停止刻。如果洞穴中潛藏黃鱔,那麼,黃鱔便馬上咬鉤吞食,這時黃鱔就會將鉤往裡拉。此刻,防止黃鱔魚缺少水分而死亡,如果黃鱔魚咬鉤後向外拖時脫鉤,照樣可鉤到,但是,如果再三脫鉤,黃鱔魚咬鉤受傷重大,那麼就會吃鉤了。
挖洞捕捉黃鱔法
適於稻田埂、小渠溝、湖塘岸邊淺水和窄小的水域。為了捕捉到活鮮大又無外傷的黃鱔,不少人採用挖洞法。
採用挖洞法所用的工具就是一鍬,一把密眼抄網就夠了,捕捉者沿著稻田埂、小溝渠等洞穴,發現洞穴,找出前洞和後洞,將抄網任攔一個洞口,然後用鐵掀挖另一個洞口,挖洞的方位不要太大,只要對著洞口象掏洞一樣挖數鍬後黃鱔就會從另一頭逃出來,即進網中,有時也會從挖的洞口逃,這里就應迅速用手捕捉住,因黃鱔喜歡群居,有時也許會在同一洞里出現好幾條甚至更多的黃鱔。
應用鬧洞法和挖洞法捕捉的黃鱔,一般可作人工飼養的黃鱔中,由於捕捉的數量不會大,所心捕捉鱔為業的人採用此法,最好用幾種方法相結合而進行捕捉黃鱔,效果將好些。
插身時節釣黃鱔
黃鱔習慣洞居,夜晚常常爬在田埂邊“乘涼”在河塘、土壩等有水域潮濕的地方,經常可見一些小洞,有的還被泥土虛掩著,這多是黃鱔的洞穴。人們常常在四月份插身時開始釣黃鱔。除下籠外釣法有硬、軟釣兩種,以軟釣更好。
硬釣法:在鉤上串一條大而活的黑色青紅的蚯蚓(不要露出鉤尖),把鉤慢伸進黃鱔洞,不要亂搗,要輕輕探動,引黃鱔來咬鉤。如黃鱔沒有咬鉤,釣者可以把鉤往外撥一撥,再伸進去,黃鱔聞到腥味,必吃餌上鉤無疑。一般黃鱔都有兩個洞,釣者不分哪是前洞,哪是後洞,但即使伸錯了洞,黃鱔也會掉轉來咬鉤。
黃鱔咬鉤後,就拚命往洞里縮,釣者應迅速把鉤朝外撥,黃鱔就被拖出來,硬鉤上鉤快,但有時也易滑脫,黃鱔鉤後就難再鉤取了。
軟釣不同,黃鱔咬住後往裡縮,釣者應迅速把線往裡縮,釣者應迅速把線往洞外猛撥一下,使鉤子鉤牢黃鱔嘴,然後,又慢慢放線,任黃鱔往洞縮,放了一段線後,再慢慢往外撥。此時,黃鱔的勁已小,釣者就很容易把黃鱔拖出來,這種釣法牢靠,黃鱔上鉤後就不易逃脫。
黃鱔最喜歡吃蚯蚓,但蚯蚓一定要活的,死的不行,如果知道洞里有黃鱔,卻沒有黃鱔咬釣,可以用母指和中指彈水,推水發出響聲,黃鱔聽到,就會咬釣,黃鱔的頭拉出洞,約者另一隻手要捉住黃鱔的七寸部位,兩手一拉將黃鱔摔到岸上。
黃鱔的主要生活習性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鑽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鰓不發達,而藉助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作為呼吸的輔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貧乏時,也能生存。出水後,只要保持皮膚潮濕,數日內亦不會死亡。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鱔魚的身體是圓筒形,適合穴居生活,對進出洞穴,減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點兒“隱士”氣度,沒有特殊的攻擊本領,也無強有力的防禦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計,逃為上計”。它既無胸鰭,又無腹鰭,就是背鰭和臀鰭也退化得僅留下一點點皮褶,鱗片消失得肉眼都難看見。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從你手中溜之大吉。鱔魚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預防細菌、病菌侵染身體,減少疾病;阻止寄生動物植物的糾纏,有利成長;油頭滑面,有利於它在泥中通行無阻。
鱔魚胚胎發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時為雌性,可是從第二次性成熟開始時它又變成雄性了。這就是說,黃鱔在一生中既當媽又當爹。這種陰陽轉變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性逆轉。魚類多用鰓呼吸的,可是鱔魚卻獨具一格,它的鰓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細血管直接吸取空氣,所以我們要使鱔魚鮮活,必須使它保持潮濕,存放在陰涼地方。
分類
黃鱔屬魚綱、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
黃鱔的葯用價值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餚,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葯,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痔瘺、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葯,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痹。有人說“鱔魚是眼葯”,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常吃鱔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它的血還可以治療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它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鱔魚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熱,能被胃液和加熱所破壞,一般煮熟食用不會發生中毒。民間用鱔魚血治病,是否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黃鱔的血液有毒,誤食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歸經:肝;脾;腎經
中葯化學成分: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質18.8g,脂肪0.9g,灰分1g,鈣38mg,磷150mg,鐵1.6mg。
功效: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主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風寒溫痹;產後淋瀝;久痢膿血;痔瘺;臁瘡
❷ 要怎樣抓黃鱔
找黃鱔其實不難。它常在洞口吐出一團不散的白沫。只要細心,很容易在附近找到另一個沒有白沫的後門。下一步便是捉黃鱔了。
捉黃鱔的方法有三:一曰「出奇制勝」,二曰「引蛇出洞」,三曰「兵不厭詐」。
在找到兩個洞口之後,立即用兩只手堵住前門和後門,迅速地順著洞溝向中間掏,就能出奇制勝地把黃鱔揪出來。
用一顆鋼針做成鉤,拿一根麻繩穿著,只要把串著誘餌的鉤一放進洞口,它黑乎乎的腦袋便冒了出來。你抖動著鉤逗它,它的腦袋越伸越長,它終於咬住了鉤,使勁一拉,它整個兒就從洞里出來了。即使上了幾回當,它仍然會貪食誘餌的。
捉黃鱔要特別注意,它很滑,一出水面,你就得迅速地用食指和中指掐住它,以免逃脫,又回到田裡作惡。把促住的黃鱔用樹枝穿過腮,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太陽底下,反思自己被擒的原因。
❸ 晚上怎麼黃鱔捕捉
1、用7字形黃鱔捕捉籠
7字形黃鱔捕捉籠一般放在稻田和水域有水草的地方就可以捕捉黃鱔魚,一般在夜晚天黑前放置,次日早上去收。7字形黃鱔捕捉籠子適合潛水捕捉、燈籠型毫子適合深水捕捉,黃鱔晚上尋找食物喜歡岸邊,所以毫子都要盡量靠近岸邊。
2、放針鉤鱔法
運用放針鉤法捕捉鱔魚,適於湖泊、溝梁、塘堰等有黃鱔魚的水域,其優點是一次性放針可大量捕捉,並且鉤者比較輕松。
3、誘捕黃鱔入籠法
黃鱔籠裝好誘餌後,一般晚上6-7點鍾沿著有黃鱔出入的水域放籠,第二天晨4—6點收籠。放籠時要注意將整個黃鱔籠橫放在離岸邊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臨水的樹根旁石縫邊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
(3)黃鱔用什麼方法才能抓住擴展閱讀:
晚上八九點,黃鱔就會出洞,夏天黃鱔和泥鰍都會從洞出來覓食,靜靜地趴在水下的泥上,黃鱔的活動習性是晝伏夜出,即白天靜卧洞內,晚上出洞覓食,可根據此習性進行夜間捕捉,鱔魚毫子捕捉(夏秋季節最適合)因為夏天和秋天換鱔魚活動頻繁。
黃鱔在自然界生長時,有晝伏夜出的覓食習慣。黃鱔的活動與水溫有密切關系,其生長的適宜水溫是15-30℃。水溫低於10℃時停止攝食,進入冬眠;水溫開至15℃以上,開始正常捕食;當水溫超過30℃時,鑽入洞穴度夏。
用放針鉤鱔法時,放針的距離間隔為5-8米,針放完後約2個小時巡察一次,因為黃鱔吞鉤後是不易逃脫的,應用放針法捕捉鱔的最大缺點是黃鱔吞針後取針較困難,而必將針取出黃鱔負傷重,不能存放過長,更不能飼養。
❹ 最效捕黃鱔方法怎麼捕捉才好
採取有效的方式捕撈黃鱔可以減少勞動力和黃鱔本身的損傷,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最效捕黃鱔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最效捕黃鱔方法
黃鱔捕撈方法一:沖水網片撈蟮
利用黃鱔喜歡在微清流水中棲息,傍晚6~7時捕鱔,將鱔池中的老水排出1/2,再從進水口放入微量清水,在進水口處放1個與池底大小相對的網片,網片的四周用十字形竹竿繩扎綳沉入池底,每隔10分鍾取網1次。
黃鱔捕撈方法二:誘餌捕鱔
黃鱔喜歡在夜間覓食,可夜間誘餌捕鱔,放少量黃鱔喜歡的新鮮活餌在罩網內,在餌料上鋪蓋一層草墊置於投餌台附近的池底水中,待黃鱔誘入網鑽入草墊後,將罩網提起,揭除草墊,捕捉黃鱔入簍。
黃鱔捕撈方法三:堆草誘捕
雨後將一些水生植物或水邊雜草成堆放在水邊暗處,幾天以後,用密網眼的網片把堆草圍在內。捕捉黃鱔時,收網兩端拉緊,撈出水草後即可捕捉網中的黃鱔。此法在有深泥和石縫水域效果更好。
黃鱔捕撈方法四:迫聚捕鱔
取用火烤熱的茶枯餅碎成小於1厘米的顆粒用沸水5千克浸泡1小時,按每公頃用量75千克左右,也可直接放缸中加水浸泡24小時。如巴豆每畝用量250克,粉碎後裝入盛有3%食鹽水的缸內浸泡,密封壇口2~3天,然後裝進噴霧器里噴灑全池,迫使黃鱔聚集後捕捉。
黃鱔捕撈方法五:草墊誘捕
將較厚的新草墊或草包以5%的生石灰溶液浸泡24小時消毒後,再用2%的漂白粉水溶液沖洗除鹼,晾置2天後鋪入鱔池泥溝,撒上厚約5厘米的消毒稻草、麥稈,再鋪上第二層草墊後撒上一層厚約10厘米的干稻草。隨著水溫不斷下降放水,並不斷加蓋稻草,最後徹底放乾池水,將黃鱔引入草墊之下和兩層草墊之間。收取時,不一次性揭去稻草,收多少揭多少。
黃鱔的主要營養價值
黃鱔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鱔魚中含有豐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根據美國試驗研究資料,經常攝取卵磷脂, 記憶力 可以提高20%。故食用鱔魚肉有補腦健身的功效。它所含的特種物質“鱔魚素”,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祛風消腫、潤腸止血等功效,能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對痔瘡、糖尿病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加之所含脂肪極少,因而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鱔魚含有的維生素A量高得驚人。維生素A可以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每1百克鱔魚肉中蛋白質含量達17.2~18.8克,脂肪0.9~1.2克,鈣質38毫克,磷150毫克,鐵1.6毫克;此外還含有硫胺素(維生素B1)、核黃素(B2)、尼克酸(維生素PP)、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黃鱔不僅被當作名菜用來款待客人,近年來活運出口,暢銷國外,更有冰凍鱔魚遠銷美洲等地。黃鱔一年四季均產,但以 小暑 前後者最為肥美,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
1.鱔魚富含DHA和卵磷脂它是構成人體各器官組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腦細胞不可缺少的營養
2.鱔魚特含降低血糖和調節血糖的“鱔魚素”,且所含脂肪極少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3.鱔魚含豐富維生素A,能增進視力,促進皮膜的新陳代謝。
黃鱔的主要養殖方式
我國的黃鱔養殖經歷了20年左右的摸索發展,其間曾經採用過水泥池養鱔、池塘養鱔、稻田養鱔、網箱養鱔等多種方式。水泥池養鱔又分為水泥池有土養殖和水泥池無土養殖,而水泥池無土養殖又分為流水無土養殖和靜水無土養殖兩種。在網箱養殖中,實際上又有浮式網箱養殖、固定式網箱養殖、有土網箱養殖(俗稱“土池”)這三種方式。經眾多養鱔者實踐證明,目前較好的養殖方式為水泥池靜水無土養殖和網箱養殖兩種方式。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具有投資較小、方便在魚塘開展黃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較簡便、水溫容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有湖泊、水庫、池塘等水量充足、水 位平穩條件的均可選擇此法。製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網箱一般製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於20平方米為宜。箱體深度為1.2-1.5米(一般入水深度為50厘米,水面上的70-100厘米為防逃部分)。根據網箱大小裁剪網片,採用優質尼龍線,用鞋底機或縫紉機縫合。網箱 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於捆綁到木樁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樁安放固定式網箱,水位較深的塘安放浮式網箱。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總 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
2、生態小池密養
小池密養具有預防疾病用葯准確、用葯量小,觀察、管理方便,徹底防逃,用水量小,便於繁育等優點。此法適合全國各地的黃鱔出產區。一般鱔池面積10-30平方米,修建規格為2.5米×4米、3米×5米或3米×10米,深度為50-70厘米。內角建成弧形,池沿上砌探頭磚,使池頂的磚塊與池壁呈“T”字狀。整個養殖池都建在地面上,先在池的四周平地鋪一排平磚,再在上面砌池壁,池壁可以砌立磚(牆厚6厘米),然後池頂再放一塊平磚,使整個池壁與牆腳和頂上的“探頭磚”呈“工”字形。池底用水泥河沙加石子拌勻打底,並使整個池底向出水口的一方略微傾斜,以利排水。截取一節長度比池壁厚度多5~10厘米,直徑為5厘米PVC塑料管,在其兩端均安上一個同規格的彎頭,將其安裝在養殖池的排水孔處,使其一個彎頭在池內,另一個彎頭在池外,彎頭口與池底相平或略低。若要將池水深度控制在30厘米,則只需在池外的彎頭上插上一節長度約為30厘米的水管。當池水深度超過30厘米時,池水就能從水管自動溢出。若要排乾池水時,只需將插入的水管拔掉。如果養殖池較大,我們可以多設一個排水管。
3、土池養殖
採用土池養殖黃鱔,改造1畝(667平方米)稻田,僅需投資2000元左右,加上配套修建幾口觀察池,總投資僅3000元左右,成本比網箱還低。土池養鱔採用泥埂代替了網箱的“跳板”,加上土池內水的深度為50厘米左右,管理非常方便。我國的稻田眾多,利用稻田直接開展黃鱔養殖,平時的管理、觀察、捕撈都很成問題,也不能夠形成產量。將稻田改建成土池便於集約化管理,容易形成較高的產量。據有關數據統計,採用傳統的稻田養鱔,畝產黃鱔僅100-200公斤,將其改建成土池後,畝產可達2000公斤左右。對於沒有其他場地或初期的資金不多的養殖戶,這無疑是養殖的首選。修建土池選用能灌水達40厘米以上的稻田,四周將聚乙烯網布埋20-30厘米到泥土下,其餘網布要打樁固定以防逃。稻田中間也用網布隔成50-100平方米一個的土池,池中放竹框鋪水草即可。養殖戶採用何種方式養殖黃鱔,應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進行選擇,各類鱔池的具體修建方法參照《黃鱔生態小池密養新技術》。
此外,黃鱔池套養泥鰍亦是不錯的選擇。黃鱔、泥鰍種苗高產的關鍵在於種苗的選擇。一定要選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公斤50個-80個為宜。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鱔苗1公斤-1.5公斤為宜。泥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因為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❺ 誘捕黃鱔最有效的方法 誘捕黃鱔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
1、水上漂的選擇:捕捉黃鱔,首先是水上漂的選擇,如果你是新手的話,可以先選一個比較小的水上漂,這樣可以鍛煉你的技巧。如果你對捕捉黃鱔已經很熟練的話,可以選用比較大一點的水上漂。夏季的時候,水上漂非常常見,在雜貨店鋪一般都可以看到,實在沒有的話可以在網上進行購買。
2、誘餌的選擇:捕捉黃鱔,在農村的話,天然的誘餌就是蚯蚓,尤其是在下雨天,蚯蚓非常多,可以先鏟一些泥土,多挖一些蚯蚓,進行「存儲」,當然,田螺肉也是可以的,可以在水口撿一些田螺,把肉取出來,投放在網上即可。當然你也可以在,店裡面買一些捕捉黃鱔專用的誘餌。
3、選擇捕捉區域:選擇捕捉黃鱔的區域,一定要選在經常有水源的地方,這里存活的黃鱔一般比較多,捕捉率也比較高。最好有一些雜草等作為掩飾。
4、投放水上漂的方法:投放水上漂的時候,要把帶有泡沫的的部分放在上面,沒有的部分放在下面,垂直放置。不要有什麼阻礙物。然後,把誘餌放在最上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用扎絲或者鋁絲將誘餌穿起來別在網上,這樣一般是比較保險的。
5、收網的技巧:捕捉黃鱔收網的時候,最好是趁早,因為時間較晚的話,有的黃鱔適應能力較差的話,可能不會在網中存活那麼長時間,所以盡量要趁早。垂直提上來,不要讓黃鱔有可逃之機,最好是先收網,然後回家之後再取出黃鱔。
❻ 捕黃鱔的絕密方法 捕黃鱔的簡單方法
1、7字形黃鱔捕捉籠子俗稱(毫子)只要把尾巴塞住,在裡面塞上兩條蚯蚓,放在稻田和水域有水草的地方就可以捕捉黃鱔魚,在岸邊用泥巴將毫子固定,露出尾巴即可。那樣捕捉到的就是天然野生的黃鱔魚,一般在夜晚天黑前放置,次日早上去收。
2、網狀黃鱔捕捉籠子俗稱(燈籠毫子)在毫子的頂部放上兩條死蚯蚓,將毫子置於稻田溝渠和水域有草的地方就可以捕捉黃鱔魚,一般在夜晚天黑前放置,次日早上去收。
❼ 黃鱔的捕捉方法
首先,用黃鱔鉤釣。這種方法製作工具簡單,用雨傘傘骨磨的尖銳,然後窩成魚鉤狀,在春夏秋三季皆可用。釣黃鱔的餌料大多採用蚯蚓或者田螺肉,只好找到黃鱔洞穴,將黃鱔鉤放置在其中。只要洞內有黃鱔,它們就會出來吃食。在這個時候尤為注意,黃鱔最初會試探幾次,感覺黃鱔鉤微微搖動時不要慌著拉出,而是耐心等待,直到感覺手中猛然一沉,這個時候才可以將黃鱔鉤拉出。
其次,用須籠。此法非常簡單,直接放在水中即可。須籠里邊塞上饅頭,田螺蚯蚓等餌料,過上一個小時左右下水收須籠。注意時間上必須把握好,如果時間過長,黃鱔很容易在水中缺氧悶死。
第三,秋冬季節挖黃鱔。秋冬季節很多水溝都已經乾涸,這個時候黃鱔已經進入洞內過冬,因此需要拿鐵鍬挖。方法很簡單,只要有力氣就行。當然,挖洞時也要注意看清楚是不是黃鱔洞,別挖了老鼠洞。黃鱔洞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洞壁光滑。
第四,用釣魚鉤釣,此法對技術要求很高。主要作用於那些在水底打洞的黃鱔。
第五,塞動法。這個方法就是發現黃鱔洞後,用木棍將洞口阻塞。這樣黃鱔將洞內氧氣,就會自動爬到洞口。當然此法也需要注意時間,如果阻塞時間太長,黃鱔容易在洞內悶死,時間太短,洞內氧氣消耗未完,黃鱔不會出洞。另外,黃鱔一般有多個洞口,因此在阻塞時需要完全堵住。
❽ 誘捕黃鱔方法
誘捕黃鱔方法?下面我為大家一一介紹,歡迎大家參閱。
誘捕黃鱔方法
黃鱔外形似蛇,體表多粘液,光滑,因而一般的網很難捕到黃鱔。目前多用的方法為釣捕、籠捕、誘捕、抄捕、照捕、迫捕、清捕和水草集捕。
1 釣捕
釣捕是捕撈黃鱔比較有效的方法,但捕到的黃鱔多有傷,一般不用於釣仔鱔。釣黃鱔用的釣竿可分為軟鉤和硬鉤兩種。軟鉤即普通魚鉤,鉤柄縛結在1米左右的尼龍線上,線的另一端綁在竹竿上;硬鉤是用鋼絲製成,如自行車的輻條、傘骨等,一端磨尖後,在火上燒紅彎成鉤狀,另一端綁在竹竿上。
每年的4——9月為釣鱔時間,5——9月為最佳。釣鱔最關鍵的是找鱔洞。黃鱔多棲息在靜水或有緩流水的近岸處,洞口圓形,較光滑,稍粗於黃鱔。有些黃鱔是以天然的石縫等為洞穴。人在岸上走,發現洞口,放入穿有粗壯青蚯蚓的鉤,因黃鱔特別貪吃,只要有黃鱔在洞內,往往會一口吞下,往洞內拖。如果感到釣竿一沉,趕緊往外拖竿,等黃鱔露出半邊身子,另一隻手要虛握拳頭,伸出中指,卡住鱔身,兩手配合,放入鱔籠,摘下魚鉤。
釣黃鱔要在水質較好的水邊尋找鱔洞。軟鉤和硬鉤各有優缺點,硬鉤易探洞但也易脫鉤,軟鉤不易深入洞中但黃鱔咬鉤後不易逃脫。因而多採用軟硬鉤結合的方法來捕黃鱔,具體的方法為:把軟鉤的鉤柄用橡皮筋綁在鋼絲上,一旦黃鱔吞餌,馬上放開鋼絲,成為軟鉤,使黃鱔不易脫鉤。
另外,有人喜歡夜釣黃鱔。鉤具同軟鉤,但竹竿較短,無線的一端較尖,插入土中。傍晚在鉤上掛上蚯蚓,放入有黃鱔出沒的水域,第2天早晨收鉤。
2 籠捕
籠子多用竹篾編成,其結構可分為:前籠身、後籠身、籠帽和倒須4部分。前面敞口的的一端是前籠身,後面封口的一端是後籠身,後籠身後口用籠帽封住,前籠身的口有一個八字倒須,在前後籠身相聯的地方有兩個倒須。後籠身與籠帽用帽簽插在一起。帽簽也可用於掛蚯蚓用,引誘黃鱔進入鱔籠。鱔籠的大小、長度、粗度可根據捕鱔的地方而確定。
鱔籠要在晚上放置。傍晚,在池塘、稻田的淺水邊,水深不超過35厘米。在帽簽上穿上蚯蚓或蚌肉,把前籠身平放在水底,用石頭壓住,後籠身上翹,籠帽露出水邊10厘米,防止黃鱔呼吸不到空氣而窒息死亡。鱔籠可兼用於捕蝦,一人可管理60隻。利用籠捕對黃鱔無傷害,捕到的仔幼鱔,可用於養殖。
3 誘捕
誘捕黃鱔要用竹簍,口徑在20厘米左右,竹簍口上要用兩層紗布包住,紗布中心有一4厘米的圓洞,洞口縫上一10厘米的布筒,垂向簍內。兩層紗布之間要放蚯蚓、小蚌肉或小泥鰍作為誘餌。
竹簍要放在微流水的地方。傍晚,將竹簍放在水溝、稻田、池塘的淺水邊經常有黃鱔出沒的地方。竹簍要橫躺,口要順水流方向,底部一部分埋入泥沙中,紗布洞口略高於水底,竹簍一少部分露出水面,黃鱔夜間覓食時,聞到誘餌的香味,就會被誘入簍中,由於長布筒的作用,黃鱔便鑽不出來。誘捕的黃鱔受傷較少。
4 抄捕
抄捕黃鱔就是利用黃鱔喜歡在草堆下潛居的習性。可以用三角抄網,也可以用普通網片。三角抄網呈三角形,由網身和網架組成。網身長2.5米,前口寬2.3米,後口寬0.8米。中央呈淺囊狀,網身由細目網片組成。
這種方法適合在湖泊、池塘、溝渠使用。先用喜旱蓮子草或野草堆成草窩,這樣就會有黃鱔在草窩下活動。作業時,手持抄網,輕輕伸入草下,緩緩鏟起連魚帶草一起舀起。
5 照捕
照捕比較簡單,利用了黃鱔夜間出來覓食而又懼強光的特點來達到捕撈的目的,照捕需兩人配合作業。在晚上,一人拿手電筒,另一人拿鱔來,在水田、溝渠等的淺水處尋找黃鱔。找到後,用手電筒照黃鱔的頭部,黃鱔就會爬在水底一動不動,此時,另一人迅速用鱔夾將其夾起。
鱔夾用長1米,寬4厘米的兩片竹片作成,竹片一側刻成鋸齒狀,在距一端30厘米的竹片中心打孔,穿上鐵絲,將竹片綁在一起,使之成剪刀狀。
6 迫捕
所謂迫捕就是在黃鱔棲息水域的大部分撒上葯,從而刺激黃鱔,逼迫黃鱔逃到無葯的一塊較小的地方,從而集中捕撈。簡單地說,就是用迫聚法來捕撈黃鱔。
常用的葯物有茶子餅、巴豆和辣椒。茶子餅又叫茶枯,內含皂甙鹼對水生生物有毒性,量多可致死,少量可使水生生物逃竄。用量為5千克/667平方米,茶子餅要急火烤熱並粉碎,裝入桶中用沸水5升浸泡1小時後再用。巴豆葯性更強些,用量為250克/667平方米,用前要粉碎,調成糊狀,用時再加水15升,用噴霧器噴灑。辣椒選最辣的七星椒或朝天椒,用開水泡1次,過濾後再泡一次,用兩次過濾的水,用噴霧器噴灑,用量為每667平方米濾液5升。
迫捕法可分為靜水迫捕法和流水迫捕法。流水法多用於可排灌的稻田。在進水口處築兩條50厘米的泥埂,兩埂間距20——30厘米,形成一條短渠,一端連在進水口上。這樣水必須通過短渠才能進入稻田,在進水口對側的田埂上開2——3處出水口。將葯物撒入或噴在田中,用鐵耙在田中拖耙一遍,使黃鱔外逃,當觀察到大量黃鱔出洞外逃時,打開進水口,使水在田中流動,使黃鱔逆水而上游入短渠,從而捕獲。
靜水法不宜用於排灌的稻田。先將高出水面的泥灘耙平,在田的周圍,每隔10米堆泥一處,低於水面5厘米,在上面放有框的網,在網上堆泥,高出水面15厘米。葯物放入田中後,黃鱔感到不適,即向田邊游去,碰到小泥堆後,很快鑽進去,當全部鑽進去後,即可提網捕捉。多在傍晚放葯,第2天清晨收網。
7 清捕
清捕多用於養鱔較多的養鱔池。收獲黃鱔時,用挖泥的方法清池,動作要輕,以免使黃鱔受傷,發現黃鱔後捕到暫養池中,使其吐盡淤泥。
8水草集捕
利用黃鱔喜歡淺水性的習性,在黃鱔出沒的較寬水域放置幾團水草,第二天用網兜從水草下方連黃鱔帶水草一起撈出,去除水草就是黃鱔。該方法捕捉的黃鱔不容易受傷,適合用於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