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

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

發布時間:2022-11-26 04:16:42

❶ 學位MSc與PgD有什麼區別阿

學位MSc與PgD區別如下:

1、表示的具體學位不同:

「MSc」是英文master of sciences 的簡稱,表示理工碩士學位;

「PgD」是英文Postgraate Diploma 的簡稱,表示研究生文憑。

2、申請條件不同:

pgd課程1年(LEVEL 8)一般是國內本科讀完,再升讀非本專業碩士讀的,讀完可以直接申請開放性工簽,升學Master必須要有B平均成績,然後轉1年學分去讀Master

msc一般來說,如果本科畢業的中國學生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本科階段的成績就最好是B以上,也就是大概75分以上。

3、學業模式不同:

MSc:分為授課型、研究型、混合型(授課+研究)三種學位模式。

授課型就是以授課為主的更高層面的學位,某些課程還包括研究內容,攻讀授課型碩士學位的學生,一般是因為可以擴展某知識和技術,可以加強其事業選擇。研究型則為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某一領域的研究,並通過最終的研究論文才可獲得學位。混合型則第一年授課,第二年研究的類型,也需通過最終研究論文。

PgD:分為學術型方向和專業應用型研究生課程。

學員到研究生水平會有兩個方向,一是大家熟知的學術型方向,授予Master Degree,證明學員的學術研究水平;另一方向則是專業應用型研究生課程,授予Postgraate Diploma,證明學員在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實際運用能力,所以後者錄用學員時通常要求具備多年的管理工作經驗;

(1)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擴展閱讀:

1、MSc的申請條件:

在職人員參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分為兩類: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學位不等同於學歷,取得學士學位證書的,必須首先獲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而取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證書的,卻不一定能夠獲得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凡是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法律、法規,品行端正,在教學、科研、專門技術、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績,具有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學術水平或專門技術水平已達到學位授予標準的人員(以下簡稱同等學力人員),均可按照本規定,向有關學位授予單位申請碩士(包括理學碩士)、博士學位。

2、PgD的申請條件:

大多數研究生文憑課程要求學生在入學前已獲得學士學位,但是如果擁有高級畢業文憑或是顯著的專業經驗,也可以進修研究生文憑課程。

PgD屬於應用型研究生文憑,既可以脫產修讀,也可在職修讀。研究生文憑課程同時提供全日制及兼讀制兩種課程模式,全日制課程一般為期1年,對申請者工作經驗沒有特別要求,兼讀制課程一般對申請者工作經驗有一定要求。根據課程不同,其他的申請條件也有所區別。

參考資料:

MSc-網路

PgD-網路

❷ 文獻綜述不是方法,也不是論文,只是論文寫作中的一個環節

摘要: 基於對思辨與實證研究範式的分析, 探討文獻綜述的特點及其與研究方法的關系, 指出研究方法應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和獨特性, 所謂「文獻法」不屬於研究方法的范疇。而研究整合法是基於文獻資料的實證研究方法, 它強調系統地收集、檢索與篩選文獻。元分析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種研究方法, 旨在通過統計分析技術量化地整合相關研究主題的已有文獻研究結果。研究整合法對撰寫更為客觀嚴謹的文獻綜述, 提升教育研究論文質量和促進教育研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 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 研究整合法; 元分析;

對於教育學發展而言, 研究方法是決定教育研究質量的關鍵因素, 它意味著教育學的科學性質。 當前, 在教育研究文獻中, 比如, 調研報告、學位論文等, 經常看到有研究者在研究方法部分強調使用了「 文獻法 」 (也稱為「文獻綜述法」或「文獻研究法」) 。這種所謂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現為在撰寫文獻綜述時, 對收集和整理的一些以往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傳統意義上描述性地分析與概括, 並以此作為提出研究問題的基礎。對此, 有些教育研究者提出異議, 有人指出「文獻法」不是研究方法, 而有人則強調它是研究方法, 甚至有時兩種觀點發生激烈的爭論。

從研究方法的視角來看, 這種「文獻法」能稱之為研究方法嗎?對於這個問題的澄清, 有助於進一步明確研究方法的性質和完善教育研究方法論體系, 也有助於提升教育研究質量。

一、研究方法的範式之爭

要明確「文獻法」是否為一種研究方法, 有必要先對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範式加以梳理, 了解此問題背後的研究範式之爭。教育研究範式是基於相應的方法論而形成的研究規范或模式, 它指導著科學研究採用何種具體的研究方法。當前科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範式可以簡單概括為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 這也是教育研究的基本範式。其中, 思辨研究關註解決應然問題, 強調建構概念、理論和觀點, 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概念的、規范的問題, 而實證研究關註解決實然問題, 強調基於收集和分析數據資料信息來推論研究結果。

具體而言, 教育研究的思辨與實證範式有著不同哲學基礎和研究取向。思辨研究強調研究者運用辯證法等哲學方法, 通過對事物或現象進行邏輯分析, 闡述思想或理論。有觀點認為, 思辨研究方法有著獨特的本體論價值和突出的認識論價值, 這決定了它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甚至自然科學領域始終居於重要地位。實證研究則注重直接經驗的作用, 強調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實驗或調查, 對收集的數據或信息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和解釋, 以事實為證據探討事物的本質屬性或規律。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中, 思辨研究範式長期佔有主導地位, 不過, 近年來實證研究不斷受到關注。事實上, 思辨研究與實證研究並不沖突對立, 實證研究往往需要思辨為依託, 思辨研究也需要實證來驗證。

當前, 西方教育研究方法體系強烈地表現出實證研究的特徵, 其背後以實證論作為哲學理念支撐, 認為所有知識都源自於感官經驗, 進而生成新的知識。西方教育研究方法在傳統上傾向於使用量化研究, 隨後質性研究的重要性逐漸受到重視, 目前更傾向於把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方法相結合而形成的混合研究方法。量化、質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實證方法已經成為西方教育研究方法的主流。在我國教育研究領域, 也有人強調科學研究規范的核心是實證研究, 實證研究是教育學走向科學的必要途徑。

在實證研究者看來, 撰寫傳統意義上的文獻綜述而採用的所謂「文獻法」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方法, 不具有實證研究的特徵, 缺少系統規范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

1.關於文獻綜述

針對一個研究主題, 人們往往從不同研究視角或基於不同理論加以探討, 這也促使相關研究領域逐漸形成豐富的知識體系。因此, 每一位研究者在針對一個研究主題開展一項新的研究時, 往往需要收集、整理大量以往研究文獻, 並分析、綜合與新研究相關的信息, 據此為提出新研究問題做准備。文獻綜述往往體現著以往眾多研究者的努力和成果。

具體而言, 文獻綜述是一種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或研究文獻進行的「再研究」, 屬於「元研究」即「研究之研究」的范疇。對與研究主題有關的以往研究文獻進行綜合概括, 有助於研究者充分了解以往研究的進展與不足, 在新舊研究之間建立起聯系。良好的文獻綜述通過廣泛研究文獻的探討, 聚焦到研究者想探討的研究問題上, 討論和發現新的研究問題, 說明為什麼要進行新的研究, 為明確一個新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提供依據。

可見, 文獻綜述在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 是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 文獻綜述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文獻法」。

2.研究方法的特徵

文獻綜述的撰寫要服從於研究的主題和方法論。雖然從思辨研究的視角來看, 「文獻法」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質, 但是, 它是否能稱之為一種具體的研究方法, 值得商榷。

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它包含一套程序或標准, 這套程序或標准表明研究結果是怎樣獲得的, 而且可以為同行重復採用, 這套程序或標准就是「科學方法」。宏觀而言, 研究方法指的是研究方法的體系, 包括方法論、研究範式和具體的研究方法等。微觀而言, 研究方法指具體的研究方法, 是研究者為了揭示事物的特點或規律, 而採用的系統的、規范的、可重復的研究程序。研究方法直接影響著研究目的的實現, 往往表現為直接服務於研究目的而採用的研究工具或技術。

概括而言, 在微觀層面上, 教育研究方法一般要具有三個特性:

一是科學性。 科學的進步離不開研究方法的發展, 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強調研究依據相關理論或觀察事實, 提出研究問題, 設計研究方案, 收集分析資料, 驗證研究問題, 以認識和探討事物真相。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實證研究為主導, 這也影響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趨勢。從實證研究的視角看來, 僅僅憑借思辨方式進行研究, 其科學性很容易受到質疑。不過, 對於「科學」本身的辨析, 基於不同的哲學觀, 思辨研究者仍然有理由堅稱思辨作為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具有其科學性, 對此實證研究者似乎並不能從哲學觀及認識論本質上徹底予以批判。

二是系統性。 研究方法應具有系統的、規范的程序或策略, 並且人們對這種研究方法的規范應達成共識。當前, 一些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的文獻綜述, 採用所謂的「文獻法」並不具有系統性:一方面, 對以往研究文獻的檢索和收集缺乏系統性;另一方面, 對以往研究文獻的分析缺乏系統性。一些文獻綜述並沒有制定文獻分析的標准和程序, 缺乏對以往文獻的數據或信息進行嚴謹分析的技術和工具。

三是獨特性。 不同性質的研究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每一種研究方法都具有不同於其他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服務於特定的研究目的, 應用於不同的研究領域。在教育研究領域中, 幾乎所有的研究報告或學位論文都要撰寫文獻綜述, 都涉及對以往文獻的分析討論和綜合概括, 因此, 從這個角度來看, 即使「文獻法」強調具有思辨研究的性質, 這種研究方法並不具有特殊性, 不是一種特定的研究工具, 也不能稱之為研究方法。而一些受到廣泛認可的具體研究方法, 比如問卷法、訪談法等, 之所以能稱之為研究方法, 原因之一在於它們具有特殊性, 服務於其適用的特定研究目的。

3.「文獻法」不是研究方法

通過研究方法的特徵分析可見, 對於教育研究而言, 撰寫文獻綜述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 文獻綜述是為一個研究使用相應的研究方法做准備或鋪墊, 它是一個研究的重要環節或重要組成部分。但是, 傳統意義上描述性的文獻綜述缺乏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徵, 它本身並不屬於具體研究方法的范疇。

即便思辨研究者認為撰寫文獻綜述就是使用了「文獻法」, 這種判斷本身存在著思辨的邏輯誤區, 即「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之間建立起來的邏輯關系仍然缺乏充分依據。文獻綜述是一篇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研究框架的基本內容之一, 它本身並不涉及具體的研究方法。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並沒有必然聯系, 如果一篇研究報告中有「文獻綜述」部分, 就稱之為「文獻法」, 這種邏輯關系顯然存在不合理性。

因此, 不論從思辨研究的視角, 還是實證研究的視角, 「文獻法」的說法都很難成立, 而且這種說法過於模糊, 不夠科學嚴謹, 沒有表明具體的研究方法。況且, 對於大多數教育研究報告或論文而言, 不論研究者扛著實證研究的大旗, 還是走思辨研究的道路, 其研究目的往往並不是為了撰寫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的質量並不決定研究目的的實現, 而研究方法則決定是否能實現研究目的, 因此, 也不能僅憑撰寫了文獻綜述就強調研究使用了所謂的「文獻法」。

當然, 撰寫文獻綜述並不排斥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果一篇研究報告採用科學、系統、獨特的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那麼這種方法就可以稱為研究方法。比如, 在社會研究方法體系中, 「文獻研究」作為獨立的研究方式主要是利用二手資料進行分析, 文獻研究的具體研究方法主要有內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 (元分析法) 、統計資料分析方法等。在教育研究領域, 有針對以往研究文獻進行綜述性的研究方法, 它探討以往研究文獻的特點和規律, 對研究文獻進行科學、系統、獨特地分析綜合與歸納概括, 並服務於研究目的。不過, 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並不稱之為所謂的「文獻法」, 而被稱為「研究整合法」。元分析法是研究整合法中最常見的一種研究方法。

三、研究整合法: 一種文獻綜述的方法

1.關於研究整合法

在西方教育研究領域, 人們提倡一種更為科學嚴謹地綜述已有研究文獻的方法, 即研究整合法(Research synthesis methods) 。研究整合法是一種基於文獻資料的實證研究方法, 對以往的研究報告進行系統分析, 以生成新的知識或解釋, 它包括擬訂研究問題, 檢索相關文獻, 評價、分析、綜合數據資料, 並解釋研究結果等。研究整合法不同於所謂的「文獻法」, 它強調研究要有系統的、明確的文獻收集、檢索與篩選的方法, 這意味著研究者對文獻資料的全面收集、組織與管理。

研究整合法對分析已有研究文獻具有重要作用, 它不僅有助於全面整體地、更為完善地認識已有研究文獻, 以建立新舊科學知識的聯系, 而且也有助於人們提升對已有研究的認識, 並拓展已有研究的范圍。此外,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重要, 還因為其有助於人們認識已有研究的共識和沖突, 尤其針對相同的研究主題, 使用類似的研究設計而出現矛盾的研究結果時, 研究整合法有助於分析成因。對於教育科學而言, 與人的行為相關的研究情境更為復雜, 許多干擾因素難以排除, 一些自相矛盾的教育研究結果也備受質疑。而且每個研究在時間、樣本、情境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每個獨立的研究難以幫助人們基於研究結果作出決策, 這時研究整合法就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研究領域提倡研究整合法, 有助於對相關研究主題的各種研究結果加以整合, 並對研究結果的多樣性和矛盾之處作出解釋。

研究整合法強調實證研究的理念和方法, 注重以往研究者的研究事實, 而不是研究者的主觀判斷或觀點。研究整合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探討, 人們更傾向於認為它是有效的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 它更為客觀清晰地呈現研究現狀, 更能反映相關研究領域的主要問題表現。研究整合法的不足在於, 它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文獻資源來實施這種方法, 需要長期的實證研究及後續分析的積累。此外, 一些研究整合法的具體方法 (比如元分析法) 常常被認為分析技術上過於復雜, 因此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和閱讀者都可能具有挑戰性。

概括而言, 研究整合法是運用特定的研究工具或手段對以往教育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從本質上講, 研究整合法之所以稱之為研究方法, 是因為它包括一系列科學的、系統的、特殊的研究方法。研究整合法強調發揮方法上的優勢, 尤其是統計方法的運用, 使用系統分析技術對文獻進行整合和綜述。在研究整合法的一系列具體研究方法中, 元分析法受到廣泛關注。

2.關於元分析法

元分析 (Meta-analysis) 是研究整合法中最有效的一種研究方法, 在教育文獻研究中受到推崇。一些研究者把元分析界定為一種研究方法, 而另一些人更傾向於把它視為一種研究整合法的統計分析方法和技術, 也有學者甚至把元分析作為研究整合法的同義語。有人認為元分析在變數編碼等研究環節具有其獨特性, 它不僅僅是一種統計技術, 也是一種研究方法, 甚至元分析可以等同於研究整合法, 旨在定量地整合相關研究主題的已有研究結果, 從而確定這個研究主題的研究現狀。

元分析有一套量化的統計方法, 可以用來綜合分析大量研究數據和資料。元分析並不對以往研究結果做預判, 而是追求整體地看待以往研究結果, 目的在於得出有意義的推論。元分析的主要優點在於其具有規范或標准, 在分析已有研究結果的過程中, 能夠對以往研究進行整合的過程做出清晰報告, 以便於公開接受審核或重復驗證;而且, 元分析能夠以一種更有效、更細致的方式對大量以往研究文獻進行有組織地分析與概括, 有助於發現已有研究的效用和相互關系。

元分析有著細致的研究步驟, 概括而言, 主要是界定研究問題、檢索收集文獻、對研究結果進行編碼、確定共同的測量指標、對已有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等。

四、對教育研究報告及論文撰寫的建議

1.提升文獻綜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當前教育研究報告及論文中, 文獻綜述的撰寫方式多屬於思辨研究的范疇, 往往是對以往相關文獻進行邏輯思辨分析, 這無可厚非。思辨與其他研究範式並不沖突, 教育研究範式應提倡多元化及各種研究範式的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思辨與實證研究基於「應然」與「實然」不同視角來考察研究主題, 一些通過思辨研究方式來探討的問題難以通過實證研究方法來解決, 思辨研究方法有助於全面評估實證研究, 審視研究方法、概念、理論、反思和觀點, 教育研究經常需要綜合使用實證與思辨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 實證和思辨兩種基本方法是互相滲透的, 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觀察者的解釋。教育研究方法既需要基於「應然」對教育現狀及其理論發展的嚴謹思辨, 也需要基於「實然」對教育規律及特點開展廣泛深入的實證研究。教育研究不僅要充分關注價值判斷的取向, 也要充分強調事實判斷的取向。

但是, 傳統意義上的文獻綜述的思辨質量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比如, 有研究針對我國部分教育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進行分析, 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文獻綜述, 羅列文獻, 缺乏實質的綜述;參考的文獻數量不夠充分, 文獻來源單一、缺乏精心選擇;缺乏對文獻的深度閱讀和分析, 難以對相關主題的已有研究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文獻綜述結構不合理, 寫作不夠規范。因此, 應提高撰寫文獻綜述的思辨研究水平, 加強對已有文獻的邏輯分析與概括的訓練。

2.重視文獻綜述的實證方法

從當前教育研究論文所使用的研究範式來看, 有研究通過分析我國教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情況, 指出思辨研究仍然是我國教育研究領域的主要方法, 量化研究比例很小, 呈現逐年略有上升趨勢。當前在我國教育研究方法體系之中, 實證研究方法越發受到重視。教育研究不斷強調通過客觀的、可證實的、可重復的實證方法來探討相關教育研究問題。對於文獻綜述而言, 傳統描述性的文獻綜述往往很難消除讀者的種種質疑, 研究者可能會在主觀上為了確保研究邏輯的一致性, 突出某種研究結論, 而迴避既有研究中一些重要文獻, 進而丟掉科學研究的客觀公正性。

因此, 基於實證研究的理念與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有助於提升文獻綜述的質量, 也會更令人信服。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作為基於實證研究的量化分析方法, 它們對於文獻綜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研究者希望提升對以往研究文獻分析的質量, 那麼採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有助於撰寫更為客觀嚴謹的文獻綜述。

當然, 教育研究是否採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要依據其研究目的。事實上, 一些教育研究報告的研究主題並不是以探討以往研究文獻為目的, 文獻綜述是研究的基礎前提, 而不是研究的目的, 不一定要採用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來撰寫文獻綜述。一個研究採用何種研究方法來撰寫文獻綜述,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方法要服務於研究目的。如果一篇研究報告或論文以「研究整合法」或「元分析法」等實證方式來進行文獻分析, 有助於實現研究目的, 那麼使用這種研究方法就不可或缺。

元分析作為一種量化的研究整合法在西方教育研究領域不斷發展起來。元分析對以往研究文獻的數量和質量有一定的基本要求, 需要相關研究領域前期積累大量的研究文獻, 由於我國某些教育研究領域的實證研究文獻積累有限, 元分析等研究整合法的應用可能受到限制, 需要不斷努力開展豐富的教育研究來加以突破。

從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來看, 通過研究整合法 (比如元分析法) 等實證研究方式進行文獻綜述, 對提升教育研究論文質量和促進教育研究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如何開展課例研究

課例是關於一堂課的教與學的案例。課例研究是指圍繞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前、課中、課後所進行的種種活動,包括研究人員、上課人員與他的同伴、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討論。課例研究主要圍繞一節課展開,研究「如何上好一節課」,重點解決上這一課中存在的某些教學問題,聚焦於促進學生的真實發展,把研究融入備課、說課、上課、觀課、評課全過程。即以一節課的全程或片段作為案例進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處或是不足之處,或者說是對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特定教學問題的深刻反思及尋找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的過程。例如: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教學方案才體現新課標教學理念?課堂探究活動如何組織才有效?各種類型的課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類型特徵的教學班課堂教學如何組織?……。
一、課例研究的起源
課例研究起源於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產生於醫學領域,後來哈佛商學院將案例研究引入教學領域來培養和教育學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都要研究300多個案例,因此而獲得巨大成功,並為其它領域所借鑒。中小學教育教學借鑒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課例研究」。
二、課例研究的基本特點、目的、意義
特點:以反思為前提、以觀察為手段、以教學問題為對象、以互動對話為特徵、以行為改變為目的的教學研究。需要用「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課例充當研究的載體。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課例研究不僅關注文本學習和相互討論,而且更多地關注教學行為的改進。
意義:課例研究的優勢在於:克服了以往教研課的盲目性。以問題為中心,圍繞問題進行研討。課例研究為教研活動提供了一個展示研討過程的平台,教師共同探討,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與困惑,整個過程就是教師積極參與的一種互助互學過程。
三、課例研究的類型
1、問題式課例研究:通過定性或定量觀察,以歸納的方式發現和整理而直接獲得,然後從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能夠鏈接新課程理念的典型問題,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和行動(歸納法)。
2、主題式課例研究:預先由學校或教研組通過調查研究等方式,發現和梳理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具有典型意義的課例主題,然後,組織教師聯系主題進行觀課,重點揭示教師教學行為中與主題相關聯的問題(演繹法)。
3、混合式課例研究:上述兩種方式並不是截然分開,在課例研究的過程中,往往交織在一起。例如,以課堂觀察的方式,發現和歸納出一批問題,從中找到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形成課例;若課例問題具有共性特點(多數教師共同困惑或感興趣的、跨學科的),便形成了某個主題;組織教師繼續圍繞主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課例研究
四、主題式課例研究
(一)、「主題式」課例研究活動程序。
1、主題確定。
研究始於問題,只有選擇了一個好的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主題式」 課例研究活動才能得以有效實施。因此,各校要圍繞有效教學的課題,選擇一個具體可操作的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
2、主題學習。
主題確立後,就要圍繞主題開展有針對性地學習。通過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依據,提煉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具體的學習方式有三種:
(1)讀書
圍繞主題選擇相關的教育刊物、教育專著等文字資料進行學習。其中,學習教育理論刊物和教育專著,主要是尋找理論基礎,學習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決類似問題的的實踐經驗。
(2)讀圖
圍繞主題選擇針對性強的名師示範課錄像、影碟等影音資料進行學習。主要是為研究者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教學情景與方法。
(3)讀人
圍繞主題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或與同學科教師及業務指導部門的教研人員進行的研究沙龍等活動。
學習可採用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❹ MSc,MPhil和PhD有什麼區別

MSc,MPhil和PhD的區別:

MSC是理學碩士,Mphil是研究碩士,而PhD指哲學博士學位。

1、MSC,理學碩士,是指對於碩士研究生階段專攻理科方向的學生的一種專業上的稱謂,中國大部分理學碩士學位為混合型。

2、MPhi,研究碩士,一般來說,課程要求學生完成課堂、研究、考試、論文和答辯才可以頒授相關學位。

3、PHD 現泛指學術研究型博士學位,源自拉丁語Philosophic Doctor,是指擁有人對其知識范疇的理論、內容及發展等都具有相當的認識,能獨立進行研究,並在該范疇內對學術界有所建樹。

(4)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擴展閱讀

Master of Science,縮寫為MSc,理學碩士,根據國家和項目的不同,分為授課型、研究型、混合型(授課+研究)三種學位模式。

Philosophic Doctor,英文為Doctor of Philosophy,簡稱 Ph.D. 或 D.Phil.,就是與「專業學位」博士相對的學術型博士,高級學銜之一,是全世界公認的學歷架構中最高級的學銜。

❺ 研究方法英文

research method,研究方法。

雙語例句

對兒童語言的行為主義研究方法。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children's language.

有關研究方法論和實踐的課程。

[mass noun]courses in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由普遍到特殊的研究方法。

A top-down approach to research.

❻ 社會科學研究論文-methodology部分

方法部分描述了調查研究問題所應採取的行動,以及用於識別,選擇,處理和分析用於理解問題的信息的特定過程或技術的應用原理,從而使讀者能夠對其進行嚴格評估。研究的整體有效性和可靠性。研究論文的方法論部分回答了兩個主要問題:如何收集或生成數據?而且,如何對其進行分析?寫作應該直接准確,並且總是以過去時態書寫。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 1229-1232.

您必須出於以下原因說明如何獲得和分析結果:

讀者需要知道如何獲取數據,因為您選擇的方法會影響結果,並由此擴展您如何在論文的討論部分中解釋其重要性。

方法論對於任何學科的研究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種不可靠的方法會產生不可靠的結果,從而破壞您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的價值。

在大多數情況下,您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方法來調查研究問題。您論文的「方法論」部分應清楚闡明選擇特定程序或技術的原因。

讀者想知道數據是按照與研究領域公認的慣例一致的方式收集或生成的。例如,如果您使用的是多項選擇調查表,那麼讀者需要知道它為您的受訪者提供了合理范圍的答案供您選擇。

該方法必須適合於實現研究的總體目標。例如,您需要確保樣本量足夠大,以便能夠根據發現進行概括並提出建議。

該方法應討論預期的問題以及為防止這些問題發生而採取的步驟。對於確實出現的任何問題,您必須描述將其最小化的方式,或者為什麼這些問題不會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影響您對發現的解釋。

在社會科學和行為科學中,始終提供足夠的信息以允許其他研究人員採用或復制您的方法很重要。當開發出新方法或利用現有方法的創新用法時,此信息特別重要。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一、研究方法組

社會科學中主要有兩種研究方法:

The empirical analytical group 接近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以類似的方式,研究人員研究自然科學 。這種類型的研究集中於客觀知識,可以回答「是」或「不是」的研究問題以及要測量的變數的操作定義。經驗分析小組採用演繹推理,這種演繹推理使用現有理論作為制定需要檢驗的假設的基礎。這種方法側重於解釋。

The interpretative group 的重點是了解現象的綜合,全面的方式 。解釋性方法側重於分析性地披露人類受試者的意義實踐[人們為什麼,如何或以何種方式進行其工作],同時說明這些實踐如何安排以便可以用來產生可觀察到的結果。解釋性方法可讓您識別與所調查現象的聯系。但是,解釋性小組需要仔細檢查變數,因為它更側重於主觀知識。

二、內容

方法論部分的介紹應從重新闡述研究問題和基礎假設出發。 然後,將您用來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方法置於研究領域的整體「傳統」之內,並選擇了研究問題的特定研究設計。如果您選擇的方法超出了您所在領域的傳統[即,您對文獻的審查表明該方法不常用],請為您選擇的方法如何專門解決尚未解決的研究問題提供理由在先前的研究中被利用。

方法的其餘部分應描述以下內容:

在選擇您要分析的數據時做出的決定,或者在進行定性研究時要選擇您所研究的主題和研究背景,

用於識別和收集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識別相關變數,

處理數據的方式以及用於分析數據的過程,以及

您用來研究基本假設和研究問題的特定研究工具或策略。

您可以通過Supremessays.com獲得有關這部分的幫助。此外,有效編寫的方法部分應:

介紹調查研究問題的總體方法論方法 。您的研究是定性的還是定量的,還是兩者的結合(混合方法)?您要採取一種特殊的方法,例如行動研究還是更中立的立場?

說明該方法如何適合整體研究設計 。您收集數據的方法應與您的研究問題有明確的聯系。換句話說,請確保您的方法將實際解決該問題。研究論文中發現的最普遍的缺陷之一是,所提出的方法不適合實現論文的既定目標。

描述您將要使用的數據收集的特定方法 ,例如調查,訪談,問卷,觀察,檔案研究。如果要分析現有數據,例如數據集或檔案文檔,請描述其最初的創建或收集方式以及收集人。此外,請務必說明較舊的數據仍然與調查當前的研究問題相關。

說明您打算如何分析結果 。您會使用統計分析嗎?您是否會使用特定的理論觀點來幫助您分析文本或解釋觀察到的行為?描述如何計劃對數據中的關系,模式,趨勢,分布和可能的矛盾進行准確的評估。

為您的讀者不熟悉的方法提供背景知識和基本原理 。在社會科學中,研究問題及其研究方法通常需要比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廣泛接受的規則更多的解釋/理由。解釋要簡潔明了。

為受試者選擇和抽樣程序提供理由 。例如,如果您打算進行訪談,您打算如何選擇樣本人群?如果要分析文本,則選擇了哪些文本,為什麼?如果使用統計信息,為什麼要使用這組數據?如果存在其他數據源,請說明為什麼選擇的數據最適合解決研究問題。

提供 案例研究 選擇的理由 。分析社會科學中研究問題的常用方法是分析具體案例。這些可以是人,地點,事件,現象或其他類型的分析主題,這些主題可以作為深度調查的單個主題進行檢查,也可以作為比較或對比發現的目的而研究的多個調查主題。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都應解釋為什麼選擇一個或多個案例以及它們與研究問題的具體聯系。

描述潛在的局限性 。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影響您的數據收集的實際限制?您將如何嘗試控制潛在的混雜變數和錯誤?如果您的方法可能導致您可以預期的問題,請公開聲明並說明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要比這些問題冒出來的風險更大。

注意 :  編寫了方法部分的所有元素後,後續修訂應著重於如何盡可能清楚和邏輯地呈現這些元素。 對您准備如何研究問題的描述,如何收集數據以及用於分析數據的協議應按時間順序進行組織。為了清楚起見,當必須提供大量詳細信息時,應根據主題在小節中提供信息。如有必要,請考慮對原始數據使用附錄。

另一個 注意事項 : 如果您要對研究問題進行定性分析 ,則方法學部分通常需要比使用以下方法 進行研究 所需的更為詳盡的描述,以及對用於收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的解釋:定量方法。因為您是生成數據的主要工具(例如,通過訪談或觀察),所以收集數據的過程對產生調查結果的影響更大。因此,定性研究需要對所用方法進行更詳細的描述。

另一個 注意事項 :  如果您的研究涉及與人類受試者有關的訪談,觀察或其他定性技術 ,則可能需要您在開始研究之前獲得大學 研究對象保護辦公室的 批准。對於大多數本科級別的學生研究任務而言,這不是常見的程序。但是,我如果您的教授聲明您需要批准,則必須在您的方法部分中添加以下說明:您已獲得辦公室的正式認可和充分知情同意,並且對參與者和大學進行了明確的評估並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風險。此聲明告知讀者您的研究是以道德和負責任的方式進行的。在某些情況下,批准通知書將作為您論文的附錄。

Bem, Daryl J.  Writing the Empirical Journal Article . Psychology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enscombe, Martyn.  The Good Research Guide: For Small-Scale Social Research Projects . 5th edition.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14;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三,應避免的問題

不相關的細節

您論文的方法論部分應該透徹而簡潔。不要提供任何不能直接幫助讀者理解為什麼選擇特定方法,如何收集或獲取數據以及如何針對研究問題對數據進行分析的背景信息[註:已分析,未解釋!保存討論部分的結果解釋方式]。考慮到這一點,「方法」部分的頁面長度通常比論文的其他部分(結論除外)要短。

基本過程的不必要說明

請記住,您並不是在編寫有關特定方法的方法指南。您應該假設讀者對如何獨自研究問題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您不必對特定的方法學步驟進行詳盡的研究。重點應該放在如何 應用方法上 ,而不是在 執行方法的機制上。 如果您選擇一種非常規方法論方法,則此規則是一個例外。如果是這種情況,請務必說明為什麼選擇這種方法以及如何增強發現的整體過程。

問題失明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收集或生成數據時會遇到問題,或者在現有數據或檔案資料中將存在空白。不要忽略這些問題或假裝它們沒有發生。通常,記錄如何克服障礙可以成為方法學中一個有趣的部分。它向讀者證明,您可以為做出的決定提供有說服力的理由,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出現的任何問題的影響。

文獻綜述

正如本文的文獻綜述部分概述了您在研究特定主題時所檢查的來源一樣,方法學部分應引用任何可為您選擇和應用特定方法[即調查選擇]的來源。應該包括對您用來幫助構建調查的作品的任何引用]。

不僅僅是信息來源!

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應與信息來源的描述相混淆。這樣的資源清單本身是有用的,特別是在附有有關資源選擇和使用的解釋時,尤其如此。對項目方法的描述補充了來源清單,因為它闡明了來自這些來源的信息的組織和解釋。

Azevedo, L.F. et al. "How to Write a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the Methods Section."  Revista Portuguesa de Pneumologia  17 (2011): 232-238; Blair Lorrie. 「Choosing a Methodology.」 In  Writing a Graate Thesis or Dissertation , Teaching Writing Series.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6), pp. 49-72; Butin, Dan W.  The Ecation Dissertation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 Scholar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2010; Carter, Susan.  Structuring Your Research Thesis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Kallet, Richard H. 「How to Write the Methods Section of a Research Paper.」  Respiratory Care  49 (October 2004):1229-1232; Lunenburg, Frederick C.  Writing a Successful Thesis or Disserta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in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2008.  Methods Section . The Writer』s Handbook. Writing Cent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Rudestam, Kjell Erik and Rae R. Newton. 「The Method Chapter: Describing Your Research Plan.」 In  Surviving Your Dissertati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Content and Process .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15), pp. 87-115;  What is Interpretive Research . Institute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Utah;  Writing the Experimental Report: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The Writing Lab and The OWL. Pure Universi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 The Structure, Format, Content, and Style of a Journal-Style Scientific Paper. Department of Biology. Bates College.

統計設計和測試?不要害怕他們!

不要因為擔心使用統計設計和測試的想法而避免使用定量方法來分析您的研究問題。定性方法(例如進行采訪或對歸檔文本進行內容分析)可以產生有關研究問題的令人振奮的新見解,但不應僅僅因為您對運行簡單回歸感到不屑一顧而採取這種定性方法。精心設計的定量研究通常可以非常明確直接的方式完成,而類似的定性研究通常需要大量時間來分析大量數據,並且需要巨大的負擔來創建新的分析路徑,而以前是沒有路徑的與您的研究問題相關的問題已經存在。

了解理論與方法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術語「理論」和術語「方法」可能有多種含義。在它們之間進行描述的一種有用方法是,將「理論」理解為代表研究社會世界的不同方式,將「方法」理解為代表生成和分析有關社會世界的數據的不同方式。這樣構成的所有實證社會科學研究都涉及理論和方法,無論是否明確陳述。但是,盡管理論和方法通常是相關的,但重要的是,作為研究人員,您有意將它們分開,以避免您的理論在塑造所選方法產生的結果方面起不成比例的作用。

內省地在理論和方法的應用之間進行辯證,以幫助您使用方法的結果來詢問和發展新的理論,或從概念上界定研究問題的方式。這就是獎學金不斷增長並擴展到新的知識領域的方式。

方法與方法論

不要混淆術語「方法」和「方法」。正如施耐德(Schneider)所說, 一種方法是指進行研究的技術步驟 。方法的描述通常包括定義和說明為什麼您選擇了研究研究問題的特定技術,然後概述了用於系統地選擇,收集和處理數據的過程的概要[記住,始終保存對數據的解釋。您論文的討論部分]。

該方法論指的是對為什麼使用特定方法的根本原因的討論 。討論內容包括描述指導應用方法選擇的理論概念,將方法的選擇置於學術工作的更一般性質之內,並回顧其與研究問題的相關性。方法論部分還包括對其他學者用來研究該主題的方法的全面回顧。

Bryman, Alan. "Of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s and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3 (2008):159-168; Schneider, Florian. 「What's in a Methodolog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thod, Methodology, and Theory…and How to Get the Balance Right?」  PoliticsEastAsia.com . Chines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Leiden, Netherlands.

❼ 什麼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實證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稱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將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創設實驗、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學科教育研究領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7)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擴展閱讀

定量數據有4種類型,簡單介紹如下:

1、定類數據(nominal)是一種分類數據,它是離散的並且沒有順序關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學習過程中男女生差異時,我們可能會使用的「1」 和「0」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這里並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數據(ordinal)是另一種分類數據,也是離散的但具有順序。例如,研究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發展變化時,分別用數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定序數據用數字表示個體在某個有序狀態中所處的位置,不能做數學計算。

3、定距數據(interval)是具有相等間隔的連續數據,並且有順序。例如,溫度,1℃、2℃之間的差與20℃和21℃之間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數據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可以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

4、定比數據(ratio)不僅具有定距數據的全部屬性,同時具有絕對原點(即0),且兩個數值之間的比值是有意義的。例如:質量就是一個定比變數,可以說一個質子的質量為一個電子的1836倍。

❽ 心理學的四種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三、調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調查法又分為問卷法和訪談法。
四、測驗法metric
method
用標准化量表對個體心理特徵進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來確定被試的某些心理品質的存在水平。
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應用范圍很廣。
上述四種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獨自的優點,但同時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於人的心理千變萬化,心理活動非常復雜,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現象不能僅憑某一種方法,應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選用多種方法,使之互相補充。

❾ 英語論文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翻譯

您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幫到你,祝順利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論文名稱

論文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

第一,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論文的名稱要把論文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論文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 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三) 本論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四)論文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五) 論文寫作的目標

論文寫作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論文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論文寫作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准確、精練、明了。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

確定論文寫作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論文的基本內容

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寫作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論文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論文寫作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七)論文寫作的方法

具體的寫作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

(八)論文寫作的步驟

論文寫作的步驟,也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論文寫作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 希望可以幫你。

您的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調查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調查報告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幫到你,祝順利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❿ 什麼是直接方法/間接方法/業務拓展中的混合方式/業務獲取方式

直接法:將經營活動中的現金流入和流出各項目直接列出,類似於按現金制列示企業的經營活動的收入和費用。
間接法:將企業損益表中的凈利潤,調整成為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

業務拓展意思是,制定和策劃可行的工作計劃和預算,檢查公司市場規劃和渠道策略運作,保證執行效果,推動和調動公司資源進行客戶目標市場拓展。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和主動響應。業務是各行業中需要處理的事務,但通常偏向指銷售的事務,因為任何公司單位最終仍然是以銷售產品、銷售服務、銷售技術等等為主。
「業務」最終的目的是「售出產品,換取利潤」。所以通常會把業務員等於銷售員。業務就是進行或處理商業上相關的活動。

貨物業務方式:向服務提供設備發送攜帶有待請求業務的鏈接地址的業務請求,接收服務提供設備返回的待請求業務的業務索引號,根據待請求業務的業務索引號,從本地保存的第一業務的業務內容中,獲取待請求業務的業務內容。

閱讀全文

與混合式研究方法英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