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花式九球訓練的方法詳解
一般來講,花式九球不是初級美式撞球愛好者所能玩的,因為它對走位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初級階段,做一些相應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否則,你可能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球技會停留在一個水準上而很難進步。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花式九球訓練的方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花式九球訓練的方法
1.我比較贊成在初級階段一個人獨自打球
(1)對於慢熱型的朋友來講,將會較快的提起興奮點;
(2)對於一些覺得有必要再打一次的球來講,你可以復位再練
(3)記住,一定要用白球作為母球擊打其它色球,因為如用色球作為母球擊打的話,容易引起視覺誤差
(4)每擊打一次之前,一定要擦一次巧克
(5)不正確的姿勢可能是你擊球失誤的最大原因
(6)培養自己的出桿旋律,不要遇到容易球的時候倉促出桿,也不要在遇到難球時橫瞄豎瞄。出桿前的猶豫將直接導致失誤
(7)2小時的訓練之後需要休息一下,因為這時候,你很容易由於疲倦而隨意出桿,久而久之會養成打球不認真的壞習慣。
2.和斯諾克的區別
在美式撞球中,把母球走位到中岸區是很重要的,這和斯諾克控制在上下岸有很大區別。
3.擊球前要觀察好母球走位的確切地點
對於一些高手來講,走位在下一個被擊打球與其對應入袋口連線的左面或右面,是需要好好考慮的,因為這是做好再下一個被擊打球的必要條件,所以對於9球活動來講,你必須考慮到下2個球的走位,否則,你很可能在辛辛苦苦打進8號球之後母球做成難球或掉袋而痛失此局。
4.回球在9球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朋友球已經打得很准了,而對於回球卻往往失誤連連,我介紹一種回球的練習方法給大家:3顆星解球法(很多網站上都有,我就不羅嗦了)。美式球台扶手上的顆星是很有用的,你可以由此判斷球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但是我個人認為“靠三岸碰球得分”是更好的練習方法,如下:置兩個色球於上下岸的點上,母球於開球區的橫線上,擊打母球碰一個色球後母球靠三岸後碰另一色球得分,如沒有碰到則換人繼續擊打,你也可以先擊打母球靠三岸後碰其它兩個色球得分。你練習幾次後,對於你顆星觀念會有很大的幫助。
5.力量控制的優劣導致走位精確與否
在美式撞球里,低桿的使用頻率遠遠大於高桿。因為,低桿使母球不靠岸或靠1-2岸而做好走位,而高桿往往使母球走三岸,要記住,用最少的走岸來走位以保證精確度。所以,在高低桿都能走位的時候盡量使用低桿。但是,高桿的走位往往對於長距離貼岸子球來講是唯一的走位方法,所以也需要多加練習。我提供一個高低桿走位與力量控制的方法給大家:把15個色球按號碼均勻置於一個底袋口成直角(距離袋口為2/1個球台寬度),母球放在色球與袋口的另一邊,從一號球順序擊打每一個球入同一個底袋。這是一個相當難的練習,我當初用了整整6個小時才成功了第一次,但是這個方法對於走位相當有幫助。
6.對於“塞”的一些看法
我很習慣下塞,並不認為下塞會降低擊打的精確度。我想那些有這樣負面看法的朋友很可能由於喜歡強力下塞,但是我要說,相反下一點點塞再加上柔一點的力量效果會更明顯。為什麼要下塞呢?你要知道,除了改變母球靠岸後的反射角之外,“塞”是有別的用處的:(1),使子球反向旋轉。美式與斯諾克球很大的區別就是球靠岸也能進袋,所以讓子球有一些旋轉可使其靠岸後藉助旋轉之力滑入目標袋,之當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情況,但是往往出奇制勝。另外,在翻袋時也可少許改變子球靠岸後的反射角而達到目的。(2),能更好地控制母球而無需大力擊球達到走位的目的。大力擊球使准確度降低,為了走位而犧牲精確可不是明智的選擇,下塞的話,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了。再者,現在的球場全是使用快速檯布,大力擊打的話,想控制母球非常難,而且很容易“洗袋”。
7.中桿的運用
高手的走位決不會使母球與子球做得很“直”,總是留有一定的角度,這是為做下一個球留有走位的餘地,所以有時候,中桿的“並桿”使母球平移會很有用處的。
檯球的擊球方法
1、推進球。水平持桿,擊打主球中心擊點,當主球與目標球相撞後,目標球前進,主球也同時跟在目標球後面,緩慢向同以方向前進,行進一段路程後才慢慢的停住,這就是推進球的打法。
2、跟進球。水平持桿,擊打主球中上部擊點,當主球和目標球相撞後,目標球被撞前進,主球同時也緊跟在後面,不停的跟到所需要停的位置,故稱跟進球。
3、定位球。水平持桿,甩腕出桿即利用手腕的爆發力擊打主球的中心稍微偏下的擊點,主球略帶滑動前進。當主球與目標球相撞後,主球把自己的前進動力全部傳遞給目標球,目標球則前進,而主球因失去動力,便停留在與目標球相撞的位置,因此就叫定位球。
4、拉桿球(也稱縮桿球)。水平持桿,甩腕擊打主球的中下部擊點,利用甩腕的較強爆發力,使主球反轉向前滑動。在主球與目標球相撞瞬間,目標球被撞前進,而主球則借相撞的反力而釋放了反轉力,便向後旋轉退回,因此叫它拉桿球。
打檯球的好處
1、練腦。檯球是一項高智商的運動,需要有對於整個局面的連續思考和預判能力,需要精確細算,需要有良好的布局,整個過程中融合了數學、力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比其他的球類活動更能鍛煉大腦思維。
2、練身。檯球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局部的運動和鍛煉,而是全身的協調能力。每擊打一個球,眼睛、頸椎和肩部都需要與上肢、腰部以及下肢良好地協調與配合。經常參與這項運動,不但能提高眼力,還能改善自身的協調性和對身體各關節的控制能力。
3、練體。打球的標准姿勢不僅讓女性的曲線看上去挺直優雅,一舉一動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對她們的腰部、臀部以及手臂形成鍛煉,讓這三部分更趨完美,算得上是塑造形體的一項好選擇。
4、練氣。作為一項紳士運動,檯球的環境、裝束、行為、禮儀無不體現著高貴儒雅之風。打檯球可以培養一個人的氣質,優雅推桿之間風采盡顯。檯球會讓人克服心浮氣躁,慢慢變得沉著冷靜,控制情緒起伏,養成良好的習慣。
猜你喜歡:
1. 打好檯球的基本要領有哪些
2. 檯球瞄準技巧圖解
3. 花式檯球規則介紹
4. 打檯球時心態的重要性及主要技巧
5. 檯球瞄準技巧圖解
2. 你喜歡打撞球嗎打撞球有什麼技巧
撞球這項運動在中國越來越流行,而且這項運動在中國的普及度也越來越高。很多人把撞球作為一項業余的興趣愛好,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打撞球。無論成是什麼樣的運動,一旦形成了興趣和愛好,那麼對這項運動的關注程度就會變得很高。撞球運動和其他運動一樣都有自身的技巧。
三、穩心態,多實戰
檯球這項運動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要求也比較高, 可能一個微小的失誤就會葬送掉比賽。所以在平時訓練中也要注意自己的心態,多多參加實戰,在比賽中總結經驗。
3. 打檯球的6個技巧
檯球已發展成為多種多樣:有中式八球、俄式落袋檯球、英式落袋檯球、開倫檯球、美式落袋檯球和斯諾克檯球,其中斯諾克最為普遍,已成為一項比賽項目。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AAA,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打檯球的技巧
1:虎口要貼緊球桿
2:大臂最好固定
3:小臂放鬆,手腕放鬆,小臂來回擺動。
4:前停,後停,牢牢的定住,把力集中在皮頭上
5:後停時,開始出桿一定要勻加速,出桿的初速度逐漸加快,當中的加速度保持不變,也就是不突然發力或刻意加力,一定要有一個逐漸加速的過程,然後當皮頭撞擊母球的時候,力就釋放出去了,產生的視覺就是皮頭好像在觸到母球時才出力,而千萬不要刻意等皮頭准備到球點時加力,那麼是錯誤的,這個很重要。
6:出桿後最好保持大臂不掉,小臂夾緊大臂,自然抓緊球桿,保持擊球後的姿勢1-2秒。
有很多人打不了低桿就是從後停開始,他一下子把力拚命打了出去,應多留意高手們的出桿,例如:希金斯,亨德利,沙利文,墨菲,梁文博,於德陸…高手們10個有9個是勻速,別小看這個,即使你去找教練學球也必須練這個出桿速度,不管你是沙利文的持球,還是亨德利的三停擊球都需要學會勻加速出桿,釋放力量,還有建議大家看文章時不要忽略每一個細節,不要斷章取義。
三停指三停節奏,運桿前停,拉桿後停,出桿後停頓。
我不是高手。。純粹發表自己的意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虎口貼緊就行啦,你直接握桿的時候虎口貼緊,無需握死。
小臂放鬆大臂固定是為了讓小臂得到懸掛的感覺,出桿時大臂不掉,小臂感覺象扔飛彪一樣,不要刻意加力。大臂不掉是為了避免出桿沒速度和送桿過長太而失誤,還有出桿的平直,一般來說你不是奧沙利文,掉大臂都會影響出桿平直,甚至向上挑,引用TOMMY老師的一句話,你沒奧沙利文的練球時間和天賦,乖乖的練三停擊球吧,固定大臂,小臂懸掛,勻加速出桿,切記三停。。
打檯球的訓練方法
1、首先要經常練習推白球練習,這一點無論是合球高手還是新手都應該做的。要注意觀察白球的走位和力量的協調。推白球注意出桿保持順暢。最好用比利時產的教練白球。
2、准確進球練習幾種練習檯球技術的方法,用高中底桿反復練習五個紅球進底袋,注意白球的走位。白球要求在黃、棕、綠求點上反復練習,這一練習將是你走向成功的基礎。
3、走位練習要要求白球只能吃一庫,蘭球必須進中袋,最終將檯面上的8個紅球全部打完,注意白球的走位,並且熟悉和掌握各種桿法和力度的運用,建議在練習時和朋友一起練習,比賽看誰先第一個將台上的球清完,這一組合,將迅速提高你的技藝。
4、迴旋球練習要求紅球進指定袋內,按一左一右的順序將6個紅球一桿內擊進袋內,注意擊白球時的力度和出桿時間快慢的掌握。從這一練習要觀察白球在迴旋吃一庫後的走位變化。
5、貼庫邊球練習。要求按順將三個紅球擊入頂袋,用不同的桿法,不同的力度反復練習,注意控制力度,使擊球的力度剛好能夠將紅球輕輕的送入袋中 。
6、除此之外,可以青樂,熟悉節奏。下放動作熟悉後,就可以學習軀乾和上肢等部位動作。
猜你喜歡:
1. 打檯球技巧 打撞球的技巧
2. 檯球基本技巧基本擊球姿勢及方法
3. 打檯球技巧手法圖片
4. 打檯球25個小技巧
5. 打檯球的技巧和圖片
4. 如何練習打檯球的準度 和穩定性 最好是看的見效果的訓練方法
打檯球的訓練方法:
1、五分點直線球
開球線後直線打藍色球入角袋。初練時只需要練習中低桿擊打,主球打進目標球後定住是理想結果。(建議每天成功20次左右為標准,而且每天要第一個練習這項內容)有一定基礎後練習低桿,然後高桿,最高難度是高桿擊打進目標球後主球也跟進球帶。五分點主要是練習出桿動作和擊球穩定性。
2、27分點(綵球點)
按順序一桿打完六顆綵球。最高難度是循環(從黃球打到黑球後,打黑球叫黃球繼續27分點。)27分點主要練習擊打綵球入袋和擊打綵球走位。
3、蛇彩(圍球)
分為小蛇彩和大蛇彩兩種,小蛇彩是在黑球上下各放兩顆綵球,五顆球一字排列垂直底線,每球之間一球距離,擊打時要和比賽一樣一紅一黑將4顆紅球打完。大蛇彩是在藍粉黑三球之間直線排列15顆紅球,擊打方法同比賽一樣一紅一彩直到清台。初練時只需練小蛇彩,一定基礎後則只練習大蛇彩,難度要逐步提高,開始可採用任意選擇紅球,之後要提高到按順序擊打紅球,即從黑球最下方的紅球開始然後第二顆、第三顆……最高水平是按順序擊打單桿147分。這項練習是綜合練習,練習穩定性和全方面技術。
除必練內容外還有一些重要內容,不用每天都練但要經常打一打:
1、連續打黑球叫黑球。
2、有角度打藍色球中袋,主球繞過開球區綵球返回高案區。
3、大角度打黑色球沖球堆
4、側旋球
5. 打檯球的技巧
打檯球的技巧1、高桿
顧名思義就是擊打母球中點上方,使母球擊打到目標球後繼續向前移動。縮桿:又叫拉桿、低桿,就是擊打母球中點下方,使母球接觸目標球後向後移動,要注意的是擊球的力是向下的,而不是水平的。
打檯球的技巧2、偏
就是加side,擊打母球左邊或右邊,使母球向前移動時自身旋轉,使母球擊中案邊或其他球後改變移動路線。旋轉球在擊打目標球前會有一定的變線,變線因力度、旋轉大小的不同而不同,雖然有公式計算變線的弧度,但是想打准還需要鍛煉球感。
打檯球的技巧3、跳球
利用短桿(跳球桿)從母球上方擊球,使母球產生跳躍效果躲避障礙。
打檯球的技巧4、剎車球
亦是擊打母球中點下方,使母球向後旋轉一定距離後再向前滾動,擊打到目標球後產生剎車(定球)效果。
打檯球的技巧5、偏縮
和加旋轉高桿一樣,在縮桿或高桿的基礎上,利用旋轉改變母球移動路線,以達到走位目的。
打檯球的技巧6、弧線球
類似於跳球,但用力方法和擊球角度不同,切在這基礎加上了旋轉技巧。打檯球不是技巧好就行了,還要細心、智慧、冷靜等因素,是休閑健身的好方式。
檯球起源於何處,目前尚無定論。現今有西班牙起源說,英國起源說及法國起源說等不同的觀點。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十四五世紀以來,一種類似戶外的板球運動經過改良作為室內體育項目——檯球,在歐洲各地流行起來。
6. 打檯球的方法和姿勢
握桿手勢
無論是右手握桿或左手握桿、握桿的位置很重要,握的合適能輕松自如平穩擊球。這是打檯球開始的第一個重要因素不可輕視。
首先要找到球桿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個圓圈或一個鉤,把球桿套在圈裡面,然後左右推動球桿調整直至平衡為止,套在球桿上的手指位置就是這支球桿的重心。再從這個重心向桿尾移動20到30厘米,這個部位便是一般握桿的合適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還可以前後移動調整握桿位置。
握桿時,不能握得太緊,不然手和手腕肌肉緊張,手臂僵硬,不能平順滑動出桿擊球,右手握桿時,拇指和食指在虎口處輕輕夾住球桿,好像一個吊環,衩際握住球桿的是手的前部,即:拇指和前兩個手指,另外兩個手指虛握,小指包繞在球桿底部,主要配合控制球桿的平衡穩定,使球桿保持直線運動。
桿架手勢
用手為球有做成的各種支架稱手桿架,架桿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在檯球運動中往往被人忽視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證擊球的准確性,必須有自然而穩定的桿架來支承,它可以准確地引導球桿進行擊球動作的導向。
1、平背式桿架手勢: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檯面上,五指盡量岔開、指開緊抓檯布,形成一個寬而有力的穩定桿架基部,然後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緊貼食指翹起,食指與拇指之間便出現一個凹槽,球桿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動自如。如需要調整高低時,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適應擊球需要。這種桿架高度低,適用於球徑較小的落袋式檯球。
2、鳳眼式桿架手式:為了容易理解,方便練習,現把這種手勢分解成單項動作圖解說明如下:
(1)將左手平放在球台檯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內側稍微轉個小彎。
(2)小指、無名指和中指,一齊向內側轉動拱起,手掌左邊壓在檯面上,三個手指形成支撐的手勢。
(3)當左手與球桿方向接近直角時,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
(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圓圈後,便可以把球桿插入圈內來支撐球桿擊球。如果需要調整高低時,呆伸展或拱起中指來調整。因這種桿架高,多用於球徑大的開侖檯球。
3、V形桿架手勢:如果遇到在主球後面有一個球造成擊球障礙,為了不碰這個阻擋球必須將球桿抬高,主球和阻擋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難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緊緊近阻擋球做桿架的手應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對的可擊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桿。
把四個手指頭豎起來,支在阻擋球後面,盡量把大拇指翹起,把球桿架在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V形槽里,擊球時,球桿順著槽滑動,如果擊球需要時,球桿把還可以抬高。這是不太舒服的一種桿架,但又非常重要,不會是不行的,應該經常練習支撐的手指,直到能穩當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桿為止。
4、台邊桿架手勢:由於球的位置變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僅靠幾種常用的標准桿架手勢,不可能是萬能的,所以桿架手勢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種多樣的,有五花八門的名稱。
7. 怎樣才能練習好撞球有哪些技術要求
只找到繁體版的
遷就一下
撞球技巧
1.步伐介紹
a.單步
准備動作,左腳在前右腳稍後(蹲馬步式),比肩稍寬,重心放在左腳。
單步是以一腳為軸,另一腳向前、後、左、右之不同方向移位。
單步並非只有一腳在移動,一腳不動的步法,而是以一支腳為重心,另一腳移動藉此減少無謂的體能浪費。有時一必須視情況,採取雙腳移動或交叉移位。
單步的移位比較簡單,一般是在來球離身體不遠的小范圍內運用(這種步法用在處理短球時最常用),在移動中重心是比較平穩的。
b.跨步
跨步是以一支腳向前、後或向左、右的不同方向跨出一大步,且身體重心要注意移到移動的那一支腳上去。而另一支腳也迅速的滑動跟進移動的那一支腳。
跨步移位幅度比單步要大一些,近抬快攻打法的選手較常運用這種步法來對付離身體稍遠的來球。
運用這種步法時大多採用借力擊球,例如,對方拉前沖弧圈或擺速時球至離身體稍遠的范圍,如果要運用跨步來做攻擊,因為會使重心失去平衡而可能會造成較多的失誤。
c.橫式步法
橫式步法也是比賽經常使用的重要步法,球到正手方時,左腳先騰空右腳再向右幾乎同時跨步,球到左手方時或左手持拍選手,則反之。
橫式步法移動的幅度又比單步及跨步要來的大一些,移動時兩腳常會有短暫的騰空時間,這對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會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是靠膝關節與腳蜾關節的喊沖來減少重心的起伏。
橫式步法是弧圈打法在中台向左、右移動或側身移動時常用的步法,主要是它重心的穩定性是較高的。
d.交叉步法
交叉不以先靠近來球方向的腳做為支撐點,使遠離來球的腳迅速向前、後或左、右不同的方向跨出一大步,而原做為支撐的腳跟著前腳的移動方向再跨一步。
交叉步的移動比前述幾種步法的移位都要大,它是運用在對付離身體最遠球時,或側身攻擊後被調至正手位時使用的步法。
這種步法在移動時要特別注意,不是支撐的一支腳在移位時千萬不能向後跑,才能確保再回球後的下一球有較理想的還及位置。如果向後跑位則會較容易使自身陷入被動的局面,對攻擊選手而言是較為不力的。
攻擊與步法之結合 ,撞球的步法歸納起來雖然只有上述幾種,但如何在實際的比賽中加以運用,其實是很復雜的。而且對方回球的落點變化多,有時常會讓步法顯得有點凌亂。
2.接發球篇
a.接發球意識概念
在比賽過程中影響整個比賽結果最重要的關鍵應該算是發球與接發球了。比賽中如果接發球不好,不僅會給對手較多的攻擊機會,而且更會造成自己心理上的緊張與壓力,影響整個比賽的成敗甚鉅;反之,如果接發球好,有時不僅可以直接得分,更可以搗亂對方之進攻戰術,為自己製造有利的進攻機會。
接發球的方法有很多,如搓、擺短、推、反旋轉….等;也可以採取主動以撥、搶拉等進攻方式處理。只有較全面的掌握各種接發球的方法,才能在比賽中爭取更多主動的機會。
現今撞球技術及使用的先進撞球武器(快速膠皮、快速膠水、堅實有力的球拍、、),所以攻擊技術越來越快、力量大、旋轉也強,使得撞球競賽變成搶攻權的競爭,誰先搶攻誰的勝算就較大。因此,如果接發球只是被動的把球送回去,一旦被對方搶得先機則要想扭轉劣勢局面是很難的。
另外,在接發球技術上應特別注意長球與短球兩個重點問題。如何接好短球(包括轉與不轉的的短球)。比賽進行中發短球的機率為六至七成左右,所以也就意味著短球處理不好的選手要想在比賽中佔有較好的優勢是很難的。要克服此問題首先要判斷對方發球之轉與不轉,再決定用擺短、拉球或撥球;只有在不能撥、拉球的情況下才擺短或快搓或反旋轉來作為過渡。
其次,接發球時要特別注意落點、旋轉及速度的變化,也就是說要盡量求「快」求「變」。"快"就是不管以何種方式去接球都必須要有速度,不但撥球或拉球要快,就連搓球、推球也都要有速度。"變"就是注意旋轉及落點的變化;一個好的選手在接發球要能做到有快有慢、時長時短、忽左忽右,便能使對方無法依照他的戰術而於取於求了。
b.接發球之方法
一、接發球要接的好,首先要根據發球者的位置來調整自己准備接發球時的位置。目前多數選手發球時仍采左側發球,此時我們再接發球時可以在球桌偏左側位置准備(因在左側發球至右手邊線較難,角度也不大);如果對方准備在右側發球,則應在中間偏右的位置准備接發球。但是,對方究竟要發長球或短球,事先實在難以預料,所以還必須根據個人的打球習慣來站位(一般不是攻擊型選手則准備接發球的位置在中間即可)。同時為了能兼顧各個角落的來球,准備接球的站位不宜太遠或太近,離球台距離應在40~50公分之間。
二、 准備動作沒問題後再來便是判斷對方發球的類型了。一般來說對方發對角球時,手臂通常會斜向前方發力;如果發直線球時,手臂通常自後方引拍向前方發力;發短球時,手臂動作的幅度自然較小,需注意手腕的側或上、下旋的變化。因此,只要全力注意來球落點的變化,果斷、迅速的移位腳步去接球即可。
三、 要根據對方發球的動作大小及手腕發力的情況去判斷來球的落點、長短之距離和旋轉的強弱。凡是發球動作較大時,通常多為長球;反之,發球時動作小而手腕抖動的較有力時,則通常是發短球較多。但必須注意有些選手使用假動作發球,此時就需告自己的反應了。
四、 目前選手在接發球時都採取主動搶攻的准備動作,應特別注意再處理短球時身體與手部的協調性,如此才不致打亂往後相持的節奏。
c.接發球的訓練觀念
接發球的方式大致有搓、推、撥、拉攻、擺短、撇側旋(反旋轉)、、等各種技術結合起來的。一個選手,如果還沒能掌握搓、推、撥、拉攻、擺短、撇側旋、、等技術時,就談不上具有接發球的能力。而從一個選手掌握各種技術水準的高、低,也往往決定他在接發球方面的能力。
接發球訓練或發球訓練在訓練或訓練比賽時,常常是一起進行的。在訓練時。應從較簡單的固定旋轉與落點的發、接球開始訓練,然後再進行較復雜、不規則(不定點)的發球和接發球訓練。同時,為了適應比賽各種不同發球的需要,再平時訓練可以模仿對手發球之特性,做專門性的接發球訓練。總而言之,接發球的訓練必須注意全面性與系統性,同時也必須注意靈活性與實效性,才能真正從平時訓練所學之技術發揮到比賽戰場上去。
推檔技術之觀念與打法
推檔技術的主要特點離台近、球速快、動作小、變化多。在相持對攻中可以快推或加力推結合落點變化來調動對方腳步,爭取主動;有時也可以用它來牽制對方的弱點,為正手進攻或側身進攻,創造較有利的時機。在掌握和運用推檔時,必須要求做到速度快、變化多、力量大;速度快是推檔最重要的要求。推檔如果沒有快速的特點,將失去其主要功能。因此,在掌握和運用推檔時,加快推檔的技術是很重要的。
力量大事推球的次要要求。運用加力推或減力檔球相結合來對付以中台進攻為主的對手,才能有效的調動和牽制對方,爭取主動。加力推檔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 擊球時間大多要在高點,愛保持速度的情況下,使擊球點與網高差不多,以便加力推球(這就是我國選手獨特的彈球技術)。
(二) 擊球點要確定在右胸前的適當位置,以便上臂和前臂向前發力,如果擊球點過於身體左側,那就會造成手臂向左發力而減少向前的力量(如球在左側時,腳步應移動至適當的位置擊球)。
(三) 加力推球時要注意上臂、前臂先向後上方胸前引拍,同時適當運用腰部和中指的力量輔助發力。
變化多是推檔戰術要求。由於動作小、速度快,它的變化主要是落點、旋轉、力量的變化。要求有斜線、直線、中路、大角度及遠、近的變化,不但在主動推檔時能變,即使在被動時也能要有適當控制落點的能力。
3.訓練之基本觀念
a.推檔訓練介紹
推檔握拍主要在於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頭的交替變化,推檔時食指緊緊扣住握炳,大拇指放鬆頂住左握炳之邊緣,中指與其他兩小指責輕輕頂住球拍,藉以固定拍面。(此為日本是球拍之正手板推球握拍法)。如果使用的是中國式的球板,因為握炳沒有像日本式球拍可以支撐,所以在推球時大拇指與食指應同時握住兩邊,大拇指指稍微放鬆頂住即可;且握拍時弧口較日式球拍大一些。
推檔時左腳稍前,或兩腳與肩同寬,身體稍微向前傾,兩眼注視對方之來球,手肘自然放在靠近腰部右側附近,左手可以稍微自然往上提,做為身體協調性之輔助功能。
推球時拍面成90度,由左上胸前往前推球。推完球收回動作自然應自然放下,再依此動作反覆練習。
b.快推
擊球前上臂、前臂適當地往後引拍(動作要小一些)。
擊球前手臂迅速向前迎球,再來球的上跳點擊球。
觸球的剎那手腕外旋,使拍面觸及球的中心中上部位,手臂主要稍微向前、向上輔助用力。
c.加力推
回球力量較重、速度也較快。比賽使用加力推檔長可迫使對方離台,陷於被動防守的局面。
擊球前前臂必須提起,上臂後收,肘部貼近身體。
在球的上升點(最高點)擊球。
擊球時適當運用身體和轉腰動作加大,手腕發力,並用中指頂住拍背向前用力推。(加力推檔國內以吳文嘉、蔣澎龍、張雁書等選手為代表之典型,在比賽時可以注意其"彈球"之威力)。
d.推檔
在對弧圈球或對攻相持時,使用推檔改變球的旋轉,變化角度和落點,能增大對手進攻的難度。
在上升點(最高點)擊球。推加轉弧圈球時,手臂要先迎球。
擊球時球拍應觸及球的左側中上部位,向左前下方用力。
推檔變直線時手腕要稍微內屈,拍面朝直線方向,觸球的右側中心上部,向前發力。
下旋推檔
在對攻中使用下旋推檔改變回球的旋轉性能,使對方攻、推下網或使對方對推時不易發力而造成被動。(此一技術國內的紀金龍、紀金水兩兄弟是最佳的下旋推檔球員)。
在高球點或在球下降前期擊球。
擊球時拍面要稍微後仰,觸擊球的中下部位,並向前下方用力。
以前臂、上臂發力為主,手腕觸球時可適當地稍微往下切推,以增大球的旋轉。
推檔較容易犯的錯誤及注意事項
臂和手肘部位離開身體右側,容易使拍面過於垂直,而影響推球速度和發力。
推球時不會運用轉腰來輔助發力。
推球前手臂不會向後引拍,或擊球距離太短,影響發力。
要經常移位使球永遠在適合發力的位置觸球。(如不會移位腳步將很難打好推檔之技術)。
手腕太活,拍面角度不穩定或手腕發力過早。
4.正反手推擋技術介紹
a.訓練之基本觀念
撞球訓練無論對選手或教練而言都是非常辛苦的,尤其在台灣教練除了訓練課程安排及訓練工作外,選手之生活管理,與學校之各項配合及行政工作也是非常繁瑣的。所以要成為一位傑出的教練或選手所付出的辛勞是值得大家給予鼓勵與肯定的。
在訓練中,選手的一切知識、技術的獲得與身體素質的發展,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和順序。要使選手在訓練時迅速有效地學習技術和提高身體素質,就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分到合、、等順序,且合理的安排訓練課程及訓練量,逐漸增加的原則,才能使選手打好基礎,穩定的進步。所以是急不來的,教練和選手都亦須有這樣的認知,才不至於在訓練的過程中遇到挫折而產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同時在訓練過程中,選手在技術、戰術與身體素質的發展是不會絕對平衡的,因為選手的接受能力、吃苦耐勞的精神與各人的天賦、運動神經多不相同,因此在訓練時教練一方面要有系統的、有計劃的安排訓練、落實訓練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懂得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及不同的情況下,掌握訓練之重點,才能得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b.訓練法 ----- 多球訓練
選手在訓練時通常浪費太多的時間撿球,也許練了十分鍾卻有六分鍾在撿球,因此為加強訓練效果減少撿球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球訓練。
正手弧圈多球訓練:由教練員餵球以下旋為主,先左、右定點,再做一邊一個最後在做不定點的多球訓練。時間以四十秒至一分鍾為宜,不宜過多,一天三至五次即可。
反手弧圈多球訓練,除定點之反手弧圈拉球外,通常都結合正手弧圈或實際比賽之不定點訓練。時間以一分鍾為宜。
步法之多球訓練,其實在不定點的訓練時就已經結合了步法訓練,對於訓練選手的腳步肌力相當有助益,可結合處理短球之單步訓練、側身攻之跨步或橫式步法訓練及大角度之交叉步法訓練。時間以一分鍾為宜,一天三至五次即可。
擺速(左推右攻)之多球訓練,教練員可快速將球送到選手的球桌上任何一個角度上,選手則可訓練反應,左方來球以推檔或反手快拉回球,正手方來球以快拉或扣殺回擊,如此常期間訓練下來將有助於提升選手在比賽時的相持擺速之反應能力。時間以一分鍾至一分半鍾為宜,一天三至五次即可。
防守多球訓練:由教練員拉弧圈不定點,選手訓練在處於被動下訓練防守能力,初級者以檔球為主,高級者可以打回頭或快帶反拉。時間以二分鍾至三分鍾,一天三至五次即可。
多球訓練固然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法,但要特別注意訓練的量要控製得宜,否則選手有可能因為過度的使用同一動作而產生肌肉疲勞而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所以教練在實施多球訓練時要特別依據選手不同的身體素質給予不同的訓練課程及訓練量的安排。以免影響選手的運動生命,不得不慎。另外,多球訓練還有很多方法,以上先介紹一般通常訓練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c.訓練法 ----- 模擬比賽訓練
除了平時努力訓練外,仍然需隨時打一些訓練比賽,來幫助選手活用訓練過的技術。就如同學生念書時,仍然要有平常考、模擬考、期考、、來幫助學生學習的意義是一樣的。
比賽訓練法是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如果頻繁採用比賽訓練法,不見得對訓練有幫助,反而會有負面影響。最好的時機是在每次訓練的最後一小時或三十分鍾,同一個訓練對手(或其他選手)進行三局兩勝之計分比賽。
如時間較短時亦可採用反敗為勝訓練比賽法,也就是發球的一方為16比19(接球的一方),打這種比賽來訓練如果在正式比賽時落或的情況下如何堅持,如何反敗為勝。 一方面訓練選手不放棄的纏斗精神,另一方面也訓練選手在緊要關頭時如何動腦。同時也可以訓練領先的一方選手雖處於領先地位,仍不放鬆的精神。
在每周的周末可以安排隊內的循環訓練賽,並做下紀錄以便日後檢視其訓練成效。
專門技術補強之訓練比賽:例如,有時候某選手的正手攻擊較差,也可以透過專門的正手攻擊技術比賽訓練,強迫達到訓練效果。如對方全部發長球讓其搶攻或接長球讓他訓練正手攻擊、、等方式;其他缺點亦可使用專門技術比賽來達到其要求。
8. 如何快速提高撞球技術
基本功訓練:
在要求高低桿雙落的同時增加中高,中低桿的訓練,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蹬桿。這個時候可以利用粉球來增加練習樂趣。
中高桿蹬位:利用中高桿法,注意,是桿法而不是力度,也就是說在練習這種桿法的時候每一桿的發力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在擊球點上尋求高或者低的變化,將目標球擊進袋後母球向前蹬一個球位,兩個球位,依此類推。直到你能控制母球蹬到任何你假想擊打粉球的位置。
中低桿蹬位:練習方法,要求同上.不同的是方向。採用以上方法訓練時均需將桿拉滿,也就是桿頭拉至姆指架橋處.這樣可以保證每桿的力度大致相同.
難點:注意擊打的位置,蹬桿練習時擊點位置稍高或低產生的效果都會不同.
打球貴在用心,認真,還要學會總結。對於相同位置的對自己有點難度的球,更是如此了。
打球的過程中,能用輕點的力量進的球絕不用大力,打時要有自信,進攻是要有目的性,不能一味追求完美。只要把自己怕打的球能做到打時穩一點,腦子里別想不進那回事都是一個進步。
我認為的高手--能把握機會完美清的人,是能創造機會清台的人,是準度加精確走位的人,是心態始終如一的人,是能接受失敗而心平氣和的人。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和自己同樣充滿智慧的人,真正的較量是智慧而不單是球技,所以假如自己輸了,就一定有輸的原因。反醒一下,你一定會有新的提高。
如何保證一桿進球數多呢?總結了一下,主要運用以下戰術:
1)開桿之後不著急進球,先把自己的球打散,要注意查看哪個球是死球或者很難打的,那些球應該先考慮先打。
2)先讓對手收球,他的球越少,你的球越好打,等到他只剩黑色球的時候是最理想的狀態,你可以先防守一桿然後用兩桿收球更有把握。不過這方法風險也大,對付高手,最好不要用此招術。
3)每進一球,都要精確控制走位,踢開死球,留出角度,為下一個球打基礎,要記住,你不是打一個球,你是打一堆球,有一個進不去,你都贏不了,所以必須在瞄點精確的基礎上走位準確。
4)不要每次都打最容易打的球。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打完幾個突然發現沒球可打了,在開始階段,應該打那種能沖開死球位置的球,比如薄底袋或者中袋撞擊球堆是常用的方法。在僵持階段更應該在沖死球之前留一個好打的球,否則萬一死球沖出來卻打不到,豈不很慘?
5)盡量不要打距離袋口遠的球,同樣處於檯面中央的球,如果往中袋打,就會比往底袋打容易的多。
6)只要可以打得到球,就沒有不可能下的角度,盡量不要蒙桿,事實證明蒙桿經常導致失敗,要利用反彈,旋轉、借力等戰術製造進球機會,反彈打拉桿的時候,由於是精確遵守反射定律的,所以估算比較容易,注意不要讓反彈的球擊中母球就可以了。反彈打勾桿就比較難了,但是這是一般人不注意的手法,有的時候還是頂用的,目標球貼近案邊的反彈勾桿容易打得准。旋轉(扎桿)一般用於繞開障礙球,只要打側旋加出桿角度,就可打出旋轉,這個太高深了,一般只用於救球。借力是我推薦的好想法,即目標球直接下球的路線被擋住,則可以讓目標球撞擊附近其他的球改變路線入袋,這種球多打就會掌握角度和力度的。
7)避免母球摔袋或者誤擊黑色球入袋,只要有可能會讓母球摔袋,就要使用旋轉避開,如果你減少蒙桿的機會,也就減少了把黑色球蒙進去的機會了。
檯球的瞄準:在打球的過程中 有的人打的准有的人打的不準,或者這個樣子的球我會,打起來特別得心應手,那樣的球我打的不好,老實失誤的時候多一些。相信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其實如果我們按照物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或許會有些收獲,大家知道,檯球的直徑是小於袋口直徑的。只要在袋口允許的范圍內,球一般的情況下是可以下袋的,通過逆推的方法,我們只要保證球在這樣的誤差范圍就可以了,怎麼樣子保證球的誤差盡可能的小,我查了好多資料發現,打球的時候不看母球,看目標球,從我們打球的標准姿勢來看,球桿一般處在下巴的正下方,兩眼之間,這個樣子只要我們能夠看到袋口的中間點與通過目標球球心聯線的點的直徑的另一端的點,冷靜果斷出桿,目標球是可以下的。有的人說,在直球或者是角度特別小的情況下可以,但是當角度大了就打不下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就是考慮上母球的半徑,球桿和母球相撞之後,母球按直線方向運行,相當於你桿的延伸,此時雖然你瞄的是正確的點 但是你要是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母球並不能撞到你瞄的哪個點,也就是說首先和目標球接觸的不是你桿與母球接觸點的通過圓心的母球前點。所以在擊球過程中適當的錯開一點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也能打的神准。:)(這種瞄準是在姿勢正確的前提下運用中桿擊球)
檯球的桿法:我在說上面瞄準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會說,我要是打偏桿那目標球的運行軌跡就是弧線了,那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說不讓點有的人說讓點,我個人認為在擊球的過程中偏桿是不用讓點的,但是扎桿就需要讓點,因為偏桿運行是一個弧線,只不過是在中間脫離了一下直線的軌道,等繞過障礙物時又回到原來的軌道上而已。只要桿法合適,是可以准確擊中球的。但是扎桿就必須讓點了,以為運行軌跡是一條直線和一條弧線的合成。發生了方向上的變化。沒有太多的規律而言,就是需要多多聯系來提高准確率。以上這些說明合理的運用桿法能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一般來說母球分為九個區,在每個區擊球分別被命名:
中桿,擊打球的中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而母球靜止,俗成定桿。
高桿,擊打球的上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母球先靜止,而後旋轉往前運行,俗稱跟桿。
低桿,擊打球的下部,可以把能量完全傳輸到目標球上,母球先靜止,而後旋轉往後運行,俗稱縮桿。
左偏桿,擊打母球的左邊,有一個 )的弧線。
右偏桿,擊打母球的右邊,有一個( 的弧線。
右低桿,擊打母球的右邊偏下,運行軌道首先是出現( 擊打球之後出低桿。
左低桿,擊打母球的左邊偏下,類似上面的情況。
右高桿,擊打母球的右邊偏上,類似上面的情況。
左高桿,擊打母球的左邊偏上,類似上面的情況。
基本的就這些,當然還有高級桿法,例如跳桿、扎桿
跳桿的要領是,瞄準球的中心,一般擊打球的中上部(也可以擊打中下部)發力,快速抽桿。
扎桿的要領是要掌握平行線原理。
檯球的發力:中桿的時候,根據球的遠近和局勢的需要選擇力量的大小。
選擇不同的球,不同的位置,用同一種桿法練習;
選擇相同的球,一個定點位置,用不同的桿法練習;
還有系統的訓練,比如十字架,蛇彩之類的
等這些東東都練個差不多了的時候你可以,開始碼球開始開局訓練,在球局中鍛煉你的桿法。等你的桿法運用成熟之後,你要鍛煉你掌控全局的能力,一個簡單易行的練習方法是自由球訓練法,就是在開完球之後給自己一個任意自由球,然後強制自己認真打,爭取一桿清台。如果失誤,則重新開球。直至能經常清台為止
9. 如何提高打撞球的技巧
檯球的基本動作---握桿與架橋 檯球的要領在於正確的姿勢和動作,使球體能產生正確的轉動.擊球之前的架式,可以分解為以下四個動作.
一,要能夠掌握住球桿的重點(球桿的平衡中心).
二,要決定身體的位置.
三,要決定雙腳的位置.
四,架橋.
握桿 在我們要決定握住球桿的何處之前,必須先了解球桿的重心點(球桿的平衡中心).通常,球桿的重心點是距離桿尾50公分左右之處.最適當的握桿位置,是在重心點後方大約10公分之處.當然,球桿的重心因球桿的長短,粗細不同而略有差異,因此一定要盡快選擇一枝適合自己的球桿.當你擺好正確的姿勢要瞄準時,必須要注意臉部的位置.所謂臉部的正確位置,就是要經常將臉部中心擺在球桿的正上方,這樣才能正確的瞄準.保持姿勢平穩的要點就是使腳部維持身體重心的平衡,並且左手的架構要平穩的擺在右手握桿處和母球聯線上.球桿的握法是擺好正確姿勢的基本動作,但是握桿的方法常常因人而異.握桿的方法是從球桿的正上方往下輕輕的握著.握的時候是以大姆指,食指,中指,無名指輕握球桿,而小指以及手掌心則好像接觸到球桿又好像沒有接觸到球桿,如果小指也用力握著球桿,在抽打動作時,很可能會失常而影響正確的擊球.如果你能正確的握住握桿點,那麽,你的右手幾乎是成直角的,也就是說手肘到手腕必須與球桿成垂直狀態.我們在做抽打動作時,是以手肘為中心,手腕像時鍾的鍾擺一樣地前後擺動.
架橋 左手為了支撐並穩固球桿所做的動作,稱為架橋.如果架橋不穩固,則擊球時的瞄準點以及撞擊時的力道等等,全都會失常,有時也會發生滑桿的現象.初學者往往只將精神集中於擊球動作上,而忽略了架橋動作的重要,因此往往會有偏差甚至失誤的現象.初學者在嘗試其他架橋法之前,請務必多加練習,充分地學會基本架橋法之後才運用其他的架橋法.標準的架橋位置是距離母球大約15公分左右,我們必須因應母球撞點的不同而調整架橋的形狀.也必須因撞擊母球中心,中心上,中心下的不同,而改變架橋時手指頭的高度.除了基本架橋法之外,還有V字形架橋法,扣環式架橋法,橡皮邊架橋法,指尖式架橋法,以及其他架橋法等,我們將以照片逐一介紹各種架橋的要領. 指尖架橋法:當母球與子球距離接近時,架橋與V字型架橋法相同,但必需將手指撐起,使球跨越子球(障礙球),來撞擊母球.扣環式架橋法:以彎曲的食指和大姆指連接成圓圈包住球桿,將其餘三指盡量張開,與手腕貼住檯面(母球的打點,可利用架橋的高度來改變瞄準時的撞擊點). 橡皮邊架橋法:球桿置於食指與中指之間,緊貼檯面,利用台邊與手指形成架橋(此用法多用於母球較接近台邊時使用).V字型架橋法:豎起大姆指,利用它與食指的根部形成V字型,除姆指之外,其餘四指貼住檯面,球桿置於V字型凹處.
3,檯球的基本動作—出桿 眾所周知,不出桿就不會得分.但出不好桿也同樣無法得分,甚至會丟分.那麼什麼是完美的出桿,又如何掌握完美的出桿呢
首先必須正確的運桿.運桿是出桿的前奏,也是很關鍵的一步,已往大家都有個誤區,總覺得運桿的過程是一個瞄點的過程,其實不是這樣的.瞄點在你趴下的時候已經完成了,也就是說,當你趴好之後,你所要擊打的瞄準點已經形成判斷.運桿只是為了調整呼吸,節奏,一些細微的瞄準角度和技術姿勢,以及判斷出桿力度的一個過程. 怎樣的運桿是正確的呢 它有兩個前提:平穩 運桿的時候身體不能起伏,大臂不能左右上下晃動.節奏 無論你是運多運少,運快運慢,都必須有一個固定的節奏.小臂每完成一次鍾擺式運動為一次運桿.每次運桿的節奏必須很平均,不可忽快忽慢.當你通過運桿實現以上技術要點的時候,就到了出桿的時候.我見過很多人出桿很快,讓人感覺不到他這一桿到底是在運還是准備出桿.這種出桿是錯誤的.這里有一個技術性的詞叫"雙停".什麼是"雙停",雙停顧名思義就是兩次停頓.第一次停頓是在你運完最後一桿當桿頭指向母球時,這時候必須停頓一下,停頓的目的是為了穩定身體,確定瞄點,判斷力度.這個停頓時間會根據你需要處理的目標球難易而有所不同, 但基本上應該養成每次停頓的時間都一致,這就是前面講到的節奏問題.第二次停頓是在拉桿完畢准備出桿時,停頓的目的是為了短暫屏息再次思考確定,准備完成擊打.當所有一切都准備好後就是關鍵的一擊了.為了保證出桿很直,有幾點需要注意.
1.控制大臂.出桿後大臂不可左右上下晃動.
2.小臂發力.出桿後與大臂夾緊.
3.手腕自然放鬆,小臂帶動腕部,不甩腕.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太復雜想的太多而影響擊打的成功率,所以這需要一個長期艱苦的訓練,並在訓練中摸索適合自己的節奏. 舉個例子來增強一下大家的信心並說明一下節奏的重要性.有段時間我的球很臭,總是在四五十分徘徊,而且總在處理一些很簡單的球形時掉(相信不少朋友和我一樣).覺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有天練球時偶然發現自己遠線成功率居然比小范圍要高,仔細想後恍然大悟.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在打一些難度比較高的球時自己很注意節奏和停頓,而面對簡單的球時容易掉的原因就是自己忽略了節奏的控制.解決掉這個問題後果真豁然開朗. 小結:運桿平穩,有節奏,形成規律,無論面對什麼球都一樣從容,雙停不可流於形式,必須在停頓的時候思考調整.平穩的節奏+有效的停頓+順直的出桿=完美一擊.
4,檯球的基本動作—基本桿法 母球的擊點:大家都知道,控制母球走到自己理想中位置是靠桿法和力度來實現的,不同的桿法是根據球桿擊打母球不同位置而產生的.那麼母球上究竟有多少個擊點又究竟可以產生多少種桿法呢 理論上有N個擊點可以產生N種槍法(N≥1K).所以當我看到很多教材上說可以把母球象鍾表一樣分成十幾個點雲雲的時候,偶也在罵.的確,母球細分的話至少會產生二十個以上撞點.但,有些擊點幾乎是用不到,而且也無法擊打的那麼精確,同時產生的效果也不會非常明顯.所以,為了讓我們的思路變的清晰簡單透徹點,希望大家接受下面幾個概念.
1.母球有很多擊點會產生很多效果,但最基本的槍法只有五種.
2.中桿,高桿,低桿,中高桿,中低桿.(偏桿下塞的打法本節暫不討論)
3.所有的基本槍法都發生在母球垂直檯面的中線上.
4.凡是擊點不在母球豎中線以內都會產生偏塞.亦就是向左向右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旋轉.
5.偏塞的概念只有在母球吃庫後才可以完全實現.也就是說,母球在不吃庫的情況下是沒必要用偏桿下塞的.
概念理解:使用以上五種基本桿法完全可以控制母球走至檯面任何位置.所需要的只是桿高一點或低一點.也就是說,當你面對的角度距離不同時,適當調整母球擊點的高低而不是下偏塞來達到母球走位的目的.下面詳細講解各種桿法下母球擊打目標球後與目標球所產生的分離角關系.1,非直線球.中 桿-最基本桿法,大多數擊打情況下首選桿法.理由,擊點厚實,走球不飄.分離角度為九十度(根據發力大小和距離遠近角度.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需要自己細心體會.擊點位置,目測到母球中心稍偏下方.通常眼睛看到的母球中心點實際上要高出一點.高 桿-常用桿法,使用時母球會產生向前的旋轉,分離角度為銳角.桿越高發力越大分離角度越小.中高桿-常用桿法,中桿與高桿之間位置統稱中高桿,根據擊點高低不同發生原理同上.低 桿-常用桿法,使用時母球會產生向後的旋轉,分離角度為鈍角.桿越低發力越大分離角度越大.中低桿-常用桿法,中桿與低桿之間位置統稱中低桿,根據擊點高低不同發生原理同上. 2.直線球.所有基本桿法使用在直線球時均無分離角.依桿法的不同在同一軌跡上產生同向或反向的直線或直線延伸運動."平角算不算分離角"由於本節內容比較抽象,再加上本人講解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大量的課後實踐與討論來實現.基本的桿法概念到這里就暫告一段落,如想完全掌握並熟練運用以上桿法需要大量的練習和思考.明白了基本槍法的道理之後就需要具體的實施這些槍法,很多球友對桿法已經相當熟知,那麼如何行之有效的練習和使用這些槍法呢
基本功訓練:五分點在要求高低桿雙落的同時增加中高,中低桿的訓練,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蹬桿.這個時候可以利用粉球來增加練習樂趣.中高桿蹬位:利用中高桿法,注意,是桿法而不是力度,也就是說在練習這種桿法的時候每一桿的發力應該是一樣的.只是在擊球點上尋求高或者低的變化,將目標球擊進袋後母球向前蹬一個球位,兩個球位,依此類推.直到你能控制母球蹬到任何你假想擊打粉球的位置. 中低桿蹬位:練習方法,要求同上.不同的是方向.採用以上方法訓練時均需將桿拉滿,也就是桿頭拉至姆指架橋處.這樣可以保證每桿的力度大致相同. 難點:注意擊打的位置,蹬桿練習時擊點位置稍高或低產生的效果都會不同.
完美的擊球動作 1 面對主球,保持適當距離;2 左腳向左移動30CM(重心放在右腳);3 肩膀向右轉動60度(胯部不動);4 緩緩伏下身體(同時伸出左手架桿)臀部翹起;5 左手放在適當距離(距主球15-30CM,個人習慣);6 面部向左轉動60度,下吧正中輕放在球桿上;7 握桿的右手大臂保持和球桿在同一直線;8 右手小臂和手腕放鬆,自然下垂;9 將桿頭送到母球最近處停頓(確定瞄準擊打母球點及目標球點);10輕輕試兩桿(保持一頂節奏);11重復9;12緩緩將球桿拉回停頓(確定目標球點,手臂手腕放鬆);13目光定住目標球點,輕松將球桿送出;14保持現在的動做不動3秒;15起身,確定下一個目標球;16重復以上動做.
5:檯球的基本動作----擊球 當你站好位置,握住球桿的正確位置,臉部位置與架橋方式都做好之後,擊球之前的預備動作已大致完成了,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抽打動作了.你在做這個動作時必須緩慢而正確,才能使球桿正確的擊中你所想擊中的母球撞擊點而無偏差.擊打動作是你在正確撞擊前的預備動作,它的要領是以彎曲的手肘為軸,然後將手腕像鍾擺一樣的前後擺動.擺動的次數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不過要以同樣的速度前後擺動,等到力道平順之後才可以擊球,這樣才能掌握住球的滾動.這時肩膀與手肘或手腕不可以用力,要在輕松自然的狀態下擺動.當你以平穩的抽打動作撞擊母球時,球桿尖必須從母球停止的位置上往前瞥.這種現象稱為充分推擊,在你的充分推擊結束前,必須穩住架橋不能稍有晃動,這也是正確擊球的要點.要使母球按計劃滾動,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練習,並且即使是球技高超的人,也無法每次擊球都能恰到好處,這正是檯球的困難之處,初學者也常因此而被它深深的吸引.
6:球的運動與前進方向 初學者只要能充分地學習並體會出前面所敘述有關花式檯球的基本動作,就能夠順利的撞擊母球了.不過初學者多半會在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就是他們會懷疑地自問:"為什麼我所擊出的母球不能按照我的構想前進呢 可是別人擊球時,球的轉動卻靈活無比,究竟為什麼呢 "有些球技高明的人可以輕松愉快地使母球觸及二顆目標球,或是使母球撞擊出去之後還能滾回來,並且將指定的目標球擊落指定的球袋中.對於這種神乎其技的高手,初學者多半會羨慕得不得了.球體的運動相當復雜,所以有人稱撞球運動為"用腦的運動".當我們在研究到底要撞擊母球的那一個部份才能使它隨心所欲的轉動之前,必須先了解球體的運動原理,並且經過反覆的練習,不斷的修正期望與實際的誤差,才能學會擊球的要領.我們在下面就要針對基本撞擊法與球的轉動加以說明.如果在撞擊母球時漫不經心,是不可能得分的,並且也不容易增進自己的球技.若是要讓直徑6公分左右的小球,在自己撞擊之後順著自己的意思轉動的話,一定要好好記住這些球的特性.下面有好幾項重要的因素使球產生了千變萬化的轉動與前途:
撞點:應當撞擊母球的何處
厚度:母球觸及目標球時,雙方的重疊程度.
力道:擊球時所用的力道.
角度:母球撞擊到橡皮邊或目標時的入射角,反射角與分離角等的 角度.這四項影響到擊球運動的結果.
撞點 母球有無數的撞點.球技越高明的人,就越能夠有效地運用各種微妙的撞點而使母球本身產生極其微妙的轉動,不過對於初學者來說,只要能夠照著九個基本撞點,就能使母球有效地轉運了.
(1)撞擊中心點
(2)撞擊中心上(推桿球)
(3)撞擊中心下(拉桿球)
(4)撞擊右側(右旋轉球)
(5)撞擊左側(左旋轉球)
(6)撞擊右上(右旋轉推桿球)
(7)撞擊左上(左旋轉推桿球)
(8)撞擊右下(右旋轉拉桿球)
(9)撞擊左下(左旋轉拉桿球)
能夠明白母球的撞點與轉動,就已經開始真正接觸到花式檯球了.你可以以撞點的基礎去掌握檯球的要領.母球撞點基本上分為擊中心點(CenterShot),擊中心偏上處(推桿球),擊中心偏下處(拉桿球),擊右側(右旋轉球),擊左側(左旋轉球),擊右上角(右轉推桿球),擊左上角(左轉推桿球),擊右下角(右轉拉桿球),擊左下角(左轉拉桿球)等九個撞點. 推桿球就是撞擊母球的上方,母球被撞擊之後會一邊向前滾動一邊前進.等到母球碰觸了目標球之後,還會隨著該目標球的前進方嚮往前滾動.拉桿球則是撞擊母球的下方,母球被撞擊之後會一邊向後滾動一邊前進.等到它碰到了目標球之後還會向後退.旋轉球就是撞擊母球的側面,母球被撞擊之後會一邊像陀螺一樣一邊旋轉一邊前進.我們可以照著在母球上撞擊不同的撞點,而使它在前進時產生許多不同的變化,而且碰觸到目標球之後也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在落袋花式撞球的比賽場合中,必須使母球撞擊目標球並且將目標球擊落球袋,因此必須考慮到目標球被撞擊之後的前進路線.所以在這兩種不同的比賽中,在對於母球的撞點上,必須有不同的選擇.要練習撞擊母球時,必須從練習撞擊中心點開始.當你使母球前進回轉以及側面回轉時,母球被撞擊之後會產生很微妙的的變化,比賽選手在自己的球技逐漸進步時,也要去慢慢地掌握住那種細微的變化.至於初學者,還是必須先熟悉中心點的撞擊後,才學習其他撞點的撞擊.如果是玩落袋花式撞球時,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利用中心點撞擊法來擊球的.當你在握住球桿准備擊球時,要盡量使球桿保持水平.初學者在擊球時多半會撞擊比中心點稍微低一點的地方,這很容易造成失誤或犯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右手的架橋過高或是過低所引起的.要知道自己擊球時是否擊中母球的中心點,可以將母球以直角擊向橡皮邊就可以知道了.如果是以正確的抽打動作撞擊母球中心點時,母球在碰到橡皮邊之後仍然會以直角彈回來.如果在彈回來時並不是直角而偏向左側或右側時,就表示擊球時並沒有擊到中心點.不過如果你是撞擊到垂直軸(中心點偏上或偏下也屬於垂直軸之內)上的任一點時,母球仍然會以直角反彈回來.基本的點雖然是只有九個,可是實際上可供撞擊的撞點卻是無數個,因此母球被撞擊之後可能產生無數種變化.初學者必須先徹底學好中心點的撞擊之後,才學習其他八個基本撞點,以及更微妙的撞點,除了按步就班的學習之外,別無捷徑.有關於推桿球(Follow Shot,撞擊母球上方),拉桿球(DrawShot,撞球母球下方),旋轉球English,撞擊母球之側面)等.當你學會了中心點的撞擊之後,如果是在玩落袋花式撞球時,就必須考慮到如何將你所瞄準的目標球順利的擊落球袋.並且為了能夠繼續擊球,還必須考慮母球撞擊到第一目標球之後應該停留在什麼位置才能輕易擊落下一顆目標球.有時為了避免母球洗澡(母球落進 球袋中)也必須仔細考慮它的撞點.初學者能夠逐漸掌握住擊球點的要領之後,就可以反覆的練習推桿球,拉桿球,旋轉球,並且也可以利用目標球和橡皮邊反覆練習.
7:瞄準點與接觸點 所謂瞄準點,就是當你擊出母球時,球桿尖所對的方向,而瞄準點與母球的接觸部份就稱為接觸點.當母球擊中目標球時,目標球就會往擊中那一瞬間兩球中心點聯線的延伸方向前進.如果這一條聯線的延伸正好對著球袋,則目標球就會不偏不倚的落進球袋中.因為如果這一條延伸線正對著球袋,就表示當母球擊中目標球時,母球,目標球與球袋正好在一直線上,而力量來源就是延伸線上的母球與目標球的接觸點.
不過我們在前面也提到球與球袋很少同時在一條直線上.因此,我們可以將這一條"聯結中心點的延長線"運用在基本的聚球技術上,而發展出可以將目標球擊落球袋的技術.
再說得詳細一點,就是如果我們要輕易地找出目標球上的正確瞄準點,就必須先在腦中描繪出你所想要擊落的目標球與球袋之間,有一條中心點至中心點的聯線,而這一條假想線與目標球外圍的切點,就是最理想的瞄準點.
8:假想中心點 要將目標球擊落球袋時,在目標球上的瞄準點是固定的,但是當母球在不同的位置上要被用來撞擊目標球時,母球方面的接觸點卻因位置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當母球,目標球與球袋三者並不在一條直線上時,你要假想目標球與球袋上有一條聯結二者中心點的延長線,而你向目標球擊出母球時,如果母球與目標球的接觸點正好在這一條想像的聯線上時,目標球就會朝向球袋前進.而在接觸瞬間時母球的中心點就是假想中心點.說得更清楚一點,我們可以在目標球與球袋的中心點聯線上假想有一顆球與目標球正好緊密地靠在一起,而這顆假想球的中心點必須是在這條假想聯線上. 假想中心點的設定,或是將母球擊向此一假想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不容易的,可能需要花許多時間才逐漸熟悉其中的要領.另外,母球速度的變化與旋轉擊球程度的不同,將會使目標球產生極微妙的變化.當你撞擊母球的左側或右側時,在它碰上障礙物(其他的球或是橡皮邊)之前都會順著擊球時球桿尖所指方向前進.初學者在希望母球碰擊目標球的右側時,經常會在無意間將球桿向右側擊出.因為我們要將目標球擊落球袋中時,必須將母球擊向假想點.你必須先記住這些基本的撞擊法以及撞擊的厚度會影響到目標球的前進路線,因為這是使你球技進步的唯一捷徑.至於復雜的計算,以及控制母球到容易擊落下一顆球的位置,熟練就會了.
9:擊球的力道 (1)撞擊力較弱時 (2)以平常的力量撞擊時 (3)以較強的力量撞擊時(前進路線稍有弧度)要將母球擊出時的力道,以科學的方法如照片或圖片來說明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以抽象的方法來解釋,例如用強擊,中擊,弱擊或普通撞擊這一類含糊而不明確的字眼來說明. 如果要照著力道來控制母球,就必須體會出撞擊時的速度感,並且加以反覆練習,除此之外別無捷徑.每次擊球時力道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即使只是細微的差別都會使母球和目標球產生微妙的變化,因此只能從實際的撞球中心去慢慢體會了.無論是落袋花式撞球或開侖式撞球都必須好好控制撞球的力道,才能使下一次撞擊行為更加容易.擊球時的力道會影響到母球擊中目標球之後的分離角,使母球撞擊同一個地方,只要撞擊時的力道稍有不同,分離角就會產生變化了.擊球時的強弱是因人而異的.以初學者來說幾乎都是以相近的力道來撞擊母球的,並且幾乎都很用力,其實撞擊母球時並不需要過多的力道,以過多的力道擊球不見得會使球 得更遠,而力道過大容易產生失誤,力道過弱有時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不過只要球技進步,自然會逐漸掌握住力道的要領.在撞球游戲中只要能靈活運用擊球的力道與旋轉擊法,球技就會更進步.
10:球的旋轉 檯球打法和其他球類打法不同,比如:足球,籃球,網球和排球等,都是直接把球踢進球門,投入籃框,打過球網等.而檯球則是先打白色主球,再由主球把目標球撞進球袋或連續碰撞兩個目標球方可得分.而且不但要求把球打進球袋得分,還必須考慮打進一個球後,主球能停留在理想位置,以便接著打下一個球,如此反復才能連連取得高分,這點正說明檯球的絕技就是控制主球的停留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位". 所以,學打檯球首先必須了解用球桿怎樣打,打主球各個不同部位,球將會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當主球主動撞擊被動的目標球後,兩個球將要產生什麼樣的旋轉變化和行進去向等.為了學好檯球,一定要弄明白,球的運動狀態與球性,不然,對著球胡亂擊打,違反擊球的科學規律,是很難學好打檯球的,也就達不到提高技術水平的目的了. 用球桿擊打主球上的點叫擊點也稱撞點,面對主球平視,是個圓形面,這個圓形面上到處都是可以打的擊點.但是,為了方便分析研究和學習,在圓形面上以圓心為基點設中心點,並根據點位與旋轉的相應關系,在中心點周圍選定8個點,一共9個點.球和球桿上的撞頭都是圓球面形的,如果球桿上的撞頭在圓球的邊緣部位時,由於角度過斜,便要發生打滑現象(稱滑桿).說明主球的球面上,不是都是可以用球桿擊打的點位,而是有一定范圍限制的.可以撞擊而不至於打滑的范圍稱安全擊球區.即把主球視平面直徑劃分10等份,取其中6等份在球中心畫個圓,稱其為十分之六的同心圓,在這個范圍內擊球,就可以不會發生滑桿現象.如果擊球技術達到高超水平,還可以超過安全區擊球,也很少發生滑桿現象.仍可以向球體邊緣延伸,把安全擊球區再擴展到主球直徑的十分之七或十分之八范圍.當球技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後,擊球范圍也自然隨之延伸擴大,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球面,幾乎處處都是可擊之點,使球的運動千變萬化,變幻莫測.以9個基本點擴展為17個,33個直到49個.
1,主球的旋轉運動:
主球上雖然有九個基本擊點,初學者練球時,要先熟悉中心,中上和中下這三個主要常用的擊點.這三個擊點若能打得好,無論打無袋式或落袋式檯球,基本上都能解決擊球得分的問題.
1)撞擊主球中上點:球開始延著球桿方向,直線向前奔走得很快,很遠.因為球受正旋力矩的推動,滾動旋轉的磨擦又比滑行磨擦少得多,動能損失很小.
2)撞擊主球中心擊點:開始沒有旋轉,向前滑動瞬間後,因受台呢的磨擦阻力作用,漸漸產生了正旋力矩,使球與檯面接觸點速度減慢,球的頂點速度不變,於是球便向前旋轉起來.球在哪裡開始旋轉,能滾到多遠的距離,依擊球力量的大小而不同.
3)撞擊主球中下點:球一開始就具有逆旋的力矩,球則一邊行進一邊倒旋,由於台呢的磨擦力作用,倒旋減緩直到為零,球經過一段滑行,便過渡到正旋前進.直到減慢停止.
4)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這是一種側旋轉球的打法(亦稱偏桿擊球).技術難度較大,但又是必須學會練好的側旋球技術,並懂得在擊球中會出現需要側旋球的重要作用.當遇到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主球或目標球前進路線的時候,便會體察到運用側旋球的特殊作用.側旋球是檯球的一種特殊的轉動.這是一種畸形旋轉,在撞擊目標球的前後都能改變球的路線.上面已經講過,打主球中上點所產生的上旋,可以形成跟進球.而打中下點產生下旋,可以形成縮球.側旋是這些技術的延伸發展. 由於平常打球,大都用的是主球中線范圍上的九個擊點,而形成面對主球正面瞄準擊球習慣,一旦使用偏桿,往往是球桿對主球斜著打.打側旋球要求球桿必須與檯面平行,如果養成抬高後手握桿習慣,將會影響擊球效果.還有擊球速度和力度的控制要求都比較嚴格. 撞擊主球左中或右中擊點後,主球則以水平方向自轉(左轉或右轉)與向前旋轉的混合轉動方式前進.撞擊主球左中點時,從球的上方看,球是順時針方向自轉,稱左旋;撞擊主球右中點時,球是逆時針方向自轉,稱右旋. 側旋球的主球前進線路不是直線,比如打左旋球時,主球受偏左的分力推動,開始先一點點地向右運動,然後又向左邊轉動.打右旋時,主球開始一點點地向左運動,然後又向右運動.由此可知,側旋球使主球離開直線運動軌跡,因此主球與目標球之間的距離越長,瞄準的判斷越是需要准確.
2,偏球相撞的旋轉運動:
偏球:所謂偏球,就是不正面撞擊目標球,主球只撞擊目標球的偏側部分.打偏球的目的,就是改變主球和目標球的球路,達到得分的要求.無論開侖還是落袋式檯球,都常用到偏球.我們常聽到的所謂厚球,薄球,又或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球,指的就是主球撞擊目標球時,偏側的程度.厚,薄或幾分之幾,是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有效撞擊截面占球的截面的比例,厚就是撞擊截面大,薄就是撞擊截面小.但習慣說的數字比例,並不是面積之比,而是撞擊截面在直徑上所佔的線度與目標球直徑之比.厚球與薄球是在實際比賽中的一種擊球技術和戰術,平時練習時,必須熟悉各種厚薄球在擊球中以及撞擊後,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狀況.偏球的厚薄,大體可分為六個類型:正面,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現分別介紹於下:
正面:就是主球球心速度方向正對目標球球心,撞擊截面等於目標球的視圓面.從主球前進方向看去.主球和目標球完全重合.
二分之一:主球球心速度方向偏離目標球球心,剛好與目標球側面外邊緣相切,或偏左或偏右,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之半.
三分之一:主球撞擊目標球的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三分之一,或左或右.
四分之一: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一,或左或右.四分之一球已經是相當薄的球.
四分之三:主球撞擊截面線度,占球截面直徑的四分之三,或左或右.這是相當厚的球,僅次於正面撞擊.
無論打什麼厚薄的偏球,瞄準的點都應該是目標球橫直徑延長線與主球縱向(運動方向)延長線的交點.若用這種厚薄度進行瞄準,要打各種偏球時,一定得熟悉瞄準點所在位置和瞄準方法.
3.厚度計演算法與瞄準法
因厚度不同而使母球分離的角度母球擊出後在碰觸到目標球的瞬間,母球與目標球重疊的比率稱為"厚度".它對於花式檯球的球路(球的前進方向)來說最為重要.當你瞄準了目標球想將它擊落球袋時,如果厚度產生了偏差,目標球就無法落進你所瞄準的球袋中,並且會越偏越遠.在實際的比賽中,母球,目標球與球袋很難得剛好排成一條直線,多半是三者排在不規則的角度上,因此就不容易將目標球擊落球袋,而且每次擊球時這三者的角度與距離都不一樣,所以需要一些技巧.而厚度就是在控制球路時的重要因素. 偏球的偏轉:主球正面撞擊目標球時,如果主球沒有旋轉運動,則主球的動量全部傳遞給目標球,主球停住,目標球沿主球原來方向向前奔去,只是主球和目標球互相換了個位置.即前面已經講過"定位球"事實上由於磨擦力及動量吸收,目標球前進速度要減慢一些. 當主球偏側撞擊目標球時,主球和目標球的運動方向,都偏離了主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一偏左,一偏右.在動量不被吸收的前提下(絕對彈性碰撞),且假定主球不旋轉,碰撞後的主球和目標球運動方向的夾角,則為九十度.
10. 檯球我每天只能練1.5小時,有什麼好的檯球訓練方法
方法一、基本動作訓練
訓練內容:中袋直球練習,半台底袋直球練習
練習方法:看好出球線,擺好手架,站位的正確位置,擺好擊球姿勢並固定下來,同時要注意身體的每個部位動作是否標准,運桿時桿頭要對准母球的中心。全身只有小逼擺動,後手放鬆,出桿後靜止1-2秒再起身。
練習時間:每次練習1小時,每周兩次
練習要求:不合格:連續進球少於3個
合格:連續進4個球
掌握:連續進5個球
5個為一組,不合格的要一直練習直到合格為止;合格者要鞏固聯系;完全掌握者可以進入下一項練習。
方法四、中袋角度球訓練
訓練內容:中袋15度正反角度練習,中袋30度正反角度練習(自選:中袋45度練習)
練習目的:通過中袋角度球訓練掌握45度角以內的正反角瞄點和出球線的位置,找到自己的擊球節奏,逐步形成自己的擊球習慣,提高自己的出球穩定性和進球成功率。
練習時間:每次練習1小時,每周兩次
練習要求:不合格:連續進球少於3個
合格:連續進4個球
掌握:連續進5個球
5個為一組,不合格的要一直練習到合格;合格者要鞏固聯系,直到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