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簡述均衡價格的形成及變化
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也就是這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相交時的價格。
所謂需求價格,是指消費者對一定量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市場上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一般與其價格呈反方向運動。即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所謂供給價格,是指生產者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願意接受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與其價格呈同方向運動。即價格上漲,供給增加;價格下跌,供給減少。當然,影響需求與供給變動的因素不僅僅是價格。影響需求變化的其他因素還有消費者收入、替代品價格、互補品價格、對未來價格的預期等;影響供給變化的其他因素還有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要素價格、相關商品價格等。這些因素變化了,會導致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發生位移,從而也會使均衡價格發生變化。但是,在均衡價格下,供求相等並不意味著所有商品都找到了買主或者所有需要這種商品的人都得到了滿足。一部分消費者可能認為這種均衡價格太高而放棄或減少購買;一部分生產者可能覺得這種均衡價格太低而減少生產或增加庫存。
均衡價格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阿弗里德·馬歇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提出。馬歇爾放棄價值分析而從價值的形式一一交換價值人手,而交換價值是一物與另一物交換的比例,其中一物固定為貨訊 因而,(交換)價值分析也就成了價格分析。因此,均衡價格理論也就成了價值理論。馬歇爾用 \"供求函數論\"取代舊的供求論,用邊際成本來說明供給價格,用邊際效用來說明需求價格,邊際成本與邊際效用在決定均衡價格時猶如剪刀的兩片刃,但實際上馬歇爾自己認為他只是打算對古典經濟學加以新的解釋。馬歇爾用\"長期的正常條件\"替代古典經濟學的\"自然條件\",用 \"正常的\"\"替代\"自然的\",當然 \"正常的 一詞與 相然的 一詞是有一定的差別的。同時,馬歇爾還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某些傳統,即生產費用在價格決定中起主要作用。也就是說,在短期內,商品價值(交換價值)或均衡價格主要由供求決定;而長期看,它主要由生產成本決定。
同時,馬歇爾引人了 \"時間\"概念,由此將均衡價格劃分為\"暫時的均衡價格\"、\"f期的均衡價格\"、\"長期的均衡價格\",其申\"長期的均衡價格\"相當於古典政治經濟學的 \"自然價格\"或生產費用價格和馬克思的\"生產價格\"。但是馬歇爾用報酬遞增、報酬遞減和報酬不變三種情況來推導供給曲線,與其 \"完全競爭\"的假設是矛盾的,由此產生了\"馬歇爾悖論\",從而使其均衡價格理論陷入困窘,後來英國經濟學家瓊·羅賓遜和美國經濟學家張伯倫提出了壟斷競爭理論。
通常所講的均衡價格是馬歇爾的概念,而馬歇爾的\"均衡\"是局部均衡。雖然馬歇爾的局部均衡理論對後世影響甚大,但現代一般均衡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卻是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在19世紀末創立的\"一般均衡理論\"。
均衡價格理論與古典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價值價格理論有根本性差別:一是它不像馬克思那樣將價值價格決定分析與資本主義制度緊密結合在一起,而撇開了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放棄 \"價值\"分析,僅注重價格決定的技術分析;二是它放棄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剩餘\"概念等傳統,而是關注既定資源條件下的優化配置問題;三是它是主觀價值論,尤其是對 \"效用\"、\"邊際效用\"等概念,難以進行客觀評估。當然,均衡價格理論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如突出考慮市場需求因素,注重優化資源配置問題等。並且,馬歇爾的\"長期正常的均衡價格\"是對古典的\"自然價格\"的發展,與馬克思的\"生產價格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❷ 均衡薪酬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薪酬管理的理論基礎是員工所提供勞動應有各種形式的補償。就是人都是受利益驅動的,不能指望員工在不給任何工資的情況下就去幹活,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有利益驅動的,企業的任何一個職位上的功能都應該和經濟利益掛鉤。如何掛鉤,就是薪酬管理的藝術。
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所謂均衡價格,就是商品的需求和供給達到一致,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等時的價格。一般地說,需求價格是指買者(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它取決於這種商品對買者的邊際效用。
含義
均衡工資理論,認為勞動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均衡時的價格決定工資的一種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以均衡分析為方法論基礎而提出。勞動的需求價格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亦即取決於邊際勞動者生產的產品產量;勞動的供給價格取決於勞動者的生活費用,即勞動者維持自身及家庭生活所需的最低生活費用。
❸ 馬歇爾均衡價值論的馬歇爾均衡價值論的特徵
1、折衷與調和。馬歇爾把英國古典經濟學﹑邊際效用價值理論﹑G.F.李斯特的國家主義經濟學歷史學派﹑數理經濟學派等都結合在自己的理論體系中﹐以英國經濟學傳統為本﹐著重吸收了邊際主義原理和方法。
2、強調經濟的連續原則。他確信經濟變化和自然界的變化一樣,是緩慢的﹑漸進的,沒有本質差別,只有數量和程度上的不同。這種哲學指導思想,使他在構造經濟理論的過程中側重於靜態分析和局部均衡分析﹐而採用邊際方法對商品價格的均衡進行量的分析,則是連續原理的必然發展和具體化。
❹ 馬歇爾均衡價值論的馬歇爾對均衡價值論的認識
均衡價值論是《經濟學原理》的核心。馬歇爾以英國古典經濟學中生產費用論為基礎,吸收邊際分析和心理概念,論述價格的供給一方;又以邊際效用學派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為基礎,對其進行修改,論述價格的需求一方,認為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之兩刃,是同時起作用的,從而建立起均衡價值論。
馬歇爾分析了均衡價格的3種形式:暫時的、短期的和長期的均衡價格,研究了生產成本的3種情況:遞增成本、遞減成本、不變成本,提出了「彈性」理論、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概念,並建立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及其公式。馬歇爾還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論述了工資、利息、利潤、地租,它們分別是勞動、資本、企業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價格。馬歇爾的均衡價值論是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經濟學原理》集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經濟學發展之大成,並為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❺ 均衡價格理論的分析方法
經濟學中,用以分析考察經濟中若干變數之間的關系 ,以解釋經濟現象及其變化的概念或分析方法。
在供求論中,均衡指需求和供給兩種相反力量處於一致或平衡的狀態,使買賣雙方都滿意並願意接受和保持下去的狀態,一種不再變動或沒有必要再變動的狀態。 圖中,S 是某種商品的供給曲線,D是需求曲線。豎軸表示價格( P ),橫軸表示數量(Q)。當價格為 P2 時 ,生產者願意提供較多商品,而消費者僅願意購買較少商品,供給超過需求;這時,價格必然下降 , 生產者也不得不縮減生產。當價格為 P3 時,生均衡產者願意提供較少商品,而消費者願購買較多商品 ,求過於供;這時,價格必然上升,生產者擴大生產。當價格為P1時,供給和需求相等,表現為兩曲線上相交的點E。E即為均衡點,表示生產者和消費者都能接受並願保持此水平上的價格(P1)與數量(Q1)。
均衡可以分為穩定 均衡和不穩定均衡 。如果均衡體系受到外力干擾離開均衡點,經過一段變動又回到原來的均衡位置,這種均衡稱為穩定均衡;否則,稱為不穩定均衡。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和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斯是均衡概念的較早引入者和均衡分析方法的創立者。馬歇爾運用均衡概念和均衡分析研究價格,建立了均衡價格論。他主要考察了單個市場上某一種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以及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或單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稱為局部均衡分析。瓦爾拉斯在研究價格時,考察了所有各個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注重各個商品市場之間、各個要素市場之間以及各個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間價格和數量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聯系,或所有各個市場的均衡的建立與破壞。這種分析方法被稱為一般均衡分析。在現代經濟學中,均衡和均衡分析方法得到廣泛運用和發展
❻ 什麼是均衡價格論
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馬歇爾在假定其他商品價格和貨幣購買力不變的情況下,分析一個商品均衡價格的形成。按照馬歇爾的說法,均衡價格就是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或供給與需求的價格在市場上達到均衡狀態時的價格。他認為,二者的一致是供求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如果市場價格與均衡價格背離,就會通過供求量的變動,使市場價格恢復到均衡點。馬歇爾在分析均衡價格時,引進了時間因素,他把市場價格分為暫時(一天或幾天)的市價、短期的正常價格和長期(一年以上)的正常價格。他認為,時間長短不同,對於市場上供求雙方的較量趨於均衡的情況是不同的,因而它們對均衡價格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❼ 馬歇爾的價格理論與市場資源配置
價格理論。馬歇爾的價格理論亦即他的價值論。在價值的決定問題上,馬歇爾把傳統經濟的供給(生產費用)決定論和邊際學派的需求(效用)決定論結合起來了。他認為,需求和供給二者都是價值決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終形成均衡價格,這樣,馬歇爾既否定了勞動價值論,又修改了邊際效用價值論。這一價格理論至今仍然是西方經濟學中價格理論的基礎。
市場資源分配論。馬歇爾把薩伊的生產三要素擴充為生產四要素,即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企業家才能)。他運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個生產要素,分配理論成為四個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決定理論,即各生產要素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的均衡形成。他們的均衡價格——工資、利息、和利潤。
❽ 馬歇爾如何理解時間長短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馬歇爾價值理論中的時間因素
張健君
將時間因素引入價值理論,是馬歇爾的一個「創新」,也是馬歇爾均衡價格論的一個特
點。對此進行探討,有助於深入了解和恰當評價其經濟理論。
一、馬歇爾價值理論中的時間因素
以價格代替價值,是馬歇爾經濟學的基本前提。在這一前提下,他杜撰了均衡價格論。
這一理論認為,價值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在需求背後起作用的是邊際效用,在供
給背後起作用的是生產成本,當需求和供給的力量達於均衡時,就形成了均衡價格。
但是,馬歇爾認為,在不同的時間里,需求和供給對價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為
此,馬歇爾將市場價格區分為暫時價格、短期價格和長期價格。所謂「暫時」是指一天或幾
天,供給量或產量來不及發生變化。「短期」是指幾個月或一年,企業主可以通過增減工人
和原材料來調節產量,以適應需求的變化,但沒有時間來增減他的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
「長期」是指幾年或更長的時間。生產者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增減設備、廠房等各種生產要
素來調節產量。
馬歇爾認為,暫時價格主要取決於需求,因為這時供給量是不變的。在短期中,供給和
需求對價格形成所起的作用大致相等,因為生產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產量和生產成本,
在需求變動的同時,供給也可以通過一定程度的變動,從另一方面來影響價格的形成。在長期
中,由於設備、廠房等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所以不管需求如何變動,供給能夠不斷地適應
它,供給價格或生產成本也能不斷與需求價格相近甚至相等,當生產成本無法適應需求價格
時,生產者就不會繼續生產,從而迫使需求適應供給。因此,在長期中,市場價格主要由供
給決定。對於上述三種情況,馬歇爾概括地說:「就一般而言,我們所考慮的時期愈短,我
們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對價值的影響,時期愈長,生產成本對價值的影響將愈加重要。」(《經
濟學原理》下卷第41頁)
馬歇爾還分析了供給彈性中的時間因素。供給彈性就是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換
言之,就是供給變動率對價格變動率的函數關系,既然這里有「變動」和「反應」,那就需
要一定的時間。不同的產品或不同的生產者,它(他)們對價格變動作出反應或作出相應變
動所需時間的長短是不一樣的。對於手工產品而言,價格的變動可以在短期內引起產量的驟
變。因為一般說來手工產品是由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的,而其資本和技禾的密集程度很低。
隨著價格的升降,企業可以很快地增減工人,從而增減產量,所以,馬歇爾認為:在短時間
內,手工產品的供給彈性較大。相反,在長時期中,手工產品的技術條件的變化和資本的擴
大比較有限,而其產量的長期縮減又會使企業瀕於倒閉。因此,在長時期中,手工產品的供
給彈性較小。對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機器大生產或自動化企業來說,情形正好相反。
在短時期中,其供給彈性很小,在長期中,其供給彈性較大。
二、時間因案在均衡價格論形成中的作用
關於價值論中的時間因素,並非馬歇爾最早談到。早在馬歇爾之前,例如穆勒等人,都
曾提到過在較短的時間內價格由供求關系調節,在長時期中,價格等於生產費用。但是,他
們都沒有將時間作為一個專門的因素引入價值理論,沒有了解到時間因素對於他們主張的供
求論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正因為這樣,馬歇爾以前的供求論都不夠完備。J·s·穆勒將所
有商品分為三類,第一類即那些數量不可能人為地增加的商品,其價值完全由供求關系決
定;第二類即可以自由再生產的商品,其價值通過供求關系的調節而接近於其生產成本,第
三類即可以自由再生產但其成本遞增的商品,其價值決定於最高單位成本。馬歇爾認為這種
分類法不夠「科學」。第二類商品的每個單位成本不會是一樣的,即單位成本不等於平均成
本,而該類商品的價值也應該決定於最高成本。因此,第二類和第三類的價值決定原理實際
上是一樣的,沒有必要把它們區分為兩類。
那麼,能否由此斷言第二類和第三類商品的價值都決定於它們的最高單位成本呢?馬歇
爾認為不能這樣說,商品價值是否取決於成本,還須看時間的長短而定。於是馬歇爾引進時
間因素,以暫時價格、短期價格和長期價格取代穆勒的分類法。馬歇爾的暫時價格的核心是
供給量無法變化,這里包括了穆勒的第一類商品價值決定的原理,其短期和長期價格理論則
包括了所有能夠自由再生產的商品價值決定的原理。當然,其暫時價格對白由再生產商品也
是有效的。馬歇爾將各種情況都統一於時間因素之中,各種情況的不同只是由於時間長短的
不同。抓住一個因素而囊括全局,從而在更一般的意義上論證了資產階級價值學說中的供求
論。
時間因素不僅使馬歇爾的供求論比穆勒的理論更加精巧,而且是他對生產費用論和邊際
效用論進行折衷的重要工具。在馬歇爾之前,生產費用論和邊際效用論是兩種相對獨立的庸
俗價值理論,而且二者都和供求論聯接在一起。前者將供求關系調節的價值歸結為生產費
用,後者則把它歸結為效用或人對物的主觀評價。馬歇爾將二者綜合起來,使它們在一個體
系中安然並存。然而,在供求關系中,效用或需求起什麼作用?供給或生產費用又應置於什
么位置?如何回答這些間題,對於馬歇爾的折衷主義體系是十分重要的。而馬歇爾正是藉助
於時間因素的分析,在資產階級價值學說史上第一次對它們作出了說明,即時間愈短,價值
更多地取決於需求;反之,時間愈長,價值更多地取決於供給。倘若沒有時間因素,馬歇爾
就不能說明需求和供給的作用到底如何,也就不能徹底完成資產階級價值學說史上的大折衷。
三、對馬歇爾的時間因素的批判
怎樣看待時間與價值決定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馬歇爾的經濟學說截然不
同。馬克思也非常重視時間在價值形成中的作用。他指出,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正是商品生
產者的勞動所持續的時間,因為只有用勞動時間的長短才能衡量勞動耗費的大小。在此,馬
克思抓住了時間因素在價值形成中的根本作用。馬歇爾卻與此不同。他所看到的是時間與價
格形成的關系,他對商品生產中的勞動時間視而不見,相反,卻用一種包括了生產和交換活動
中的種種變化的時間來取代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時間。更具體地說,他看到的只有價格現
象中的時間因素,並以此抹殺了價值決定中的時間因素。這便是馬歇爾時間因素的庸俗性。
由於馬歇爾抹殺了勞動時間在價值形成中的決定作用,他在考察短期和長期的時候,也
就否認了供求調節價格這種表面變化中隱藏著的不變實質。在較短的時間內,或者說在供給
量無法發生變化的條件一I:,市場價格的確主要是受露求的基響,但江,不招liJ場價格如何變
一60
.張健君
馬歇爾價值理論中的時間因素
將時間因素引入價值理論,是馬歇爾的一個「創新」,也是馬歇爾均衡價格論的一個特
點。對此進行探討,有助於深入了解和恰當評價其經濟理論。
一、馬歇爾價值理論中的時間因家
以價格代替價值,是馬歇爾經濟學的基本前提。在這一前提下,他杜撰了均衡價格論。
這一理論認為,價值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在需求背後起作用的是邊際效用,在供
給背後起作用的是生產成本,當需求和供給的力量達於均衡時,就形成了均衡價格。
但是,馬歇爾認為,在不同的時間里,需求和供給對價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為
此,馬歇爾將市場價格區分為暫時價格、短期價格和長期價格。所謂「暫時」是指一天或幾
天,供給量或產量來不及發生變化。「短期」是指幾個月或一年,企業主可以通過增減工人
和原材料來調節產量,以適應需求的變化,但沒有時間來增減他的廠房和設備等固定資產。
「長期」是指幾年或更長的時間。生產者可以根據需求的變化增減設備、廠房等各種生產要
素來調節產量。
馬歇爾認為,暫時價格主要取決於需求,因為這時供給量是不變的。在短期中,供給和
需求對價格形成所起的作用大致相等,因為生產者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產量和生產成本,
在需求變動的同時,供給也可以通過一定程度的變動,從另一方面來影響價格的形成。在長期
中,由於設備、廠房等生產要素都是可變的,所以不管需求如何變動,供給能夠不斷地適應
它,供給價格或生產成本也能不斷與需求價格相近甚至相等,當生產成本無法適應需求價格
時,生產者就不會繼續生產,從而迫使需求適應供給。因此,在長期中,市場價格主要由供
給決定。對於上述三種情況,馬歇爾概括地說:「就一般而言,我們所考慮的時期愈短,我
們就愈需要注意需求對價值的影響,時期愈長,生產成本對價值的影響將愈加重要。」(《經
濟學原理》下卷第41頁)
馬歇爾還分析了供給彈性中的時間因素。供給彈性就是供給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換
言之,就是供給變動率對價格變動率的函數關系,既然這里有「變動」和「反應」,那就需
要一定的時間。不同的產品或不同的生產者,它(他)們對價格變動作出反應或作出相應變
動所需時間的長短是不一樣的。對於手工產品而言,價格的變動可以在短期內引起產量的驟
變。因為一般說來手工產品是由勞動密集型企業生產的,而其資本和技禾的密集程度很低。
隨著價格的升降,企業可以很快地增減工人,從而增減產量,所以,馬歇爾認為:在短時間
內,手工產品的供給彈性較大。相反,在長時期中,手工產品的技術條件的變化和資本的擴
大比較有限,而其產量的長期縮減又會使企業瀕於倒閉。因此,在長時期中,手工產品的供
給彈性較小。對資本和技術密集程度較高的機器大生產或自動化企業來說,情形正好相反。
在短時期中,其供給彈性很小,在長期中,其供給彈性較大。
一神一
動,它總是以價值為基礎的。例如,不管對肉和白菜的需求如何變化,前者的價格總不會低
於後者。根本原因在於一斤肉的價值總是大於一斤白菜的價值。其次,所謂短期市場,也絕
不是獨立的市場,它總是與以前的市場有種種聯系。某一天市場上的供給量和價格水平都是
跟以前的供應量和價格水平相聯系的;這一天的需求量因而部分地取決於以前的價格水平及
當天的價格水平。這些情況表明,較短時間內的市場價格並不完全取決於這一時間內的需
求,它也受到以前市場情況的重大影響;而且,需求也受到價格的影響。馬歇爾將較短時間
內的價格變動完全歸結為這個時期內需求的變化,顯然是片I盯的,如果較短時間的市場真是一
個與以前無關的市場,那麼,價格當然就主要是由需求所左右了。從而否定了勞動對價位的
決定作用,這就是馬歇爾將時間因素引入價值論的根本錯誤。
馬歇爾認為,在長期中,價格將等於生產成本,這種說法本身似乎沒有很多值得指責的
地方。可是,由於馬歇爾對生產成本作了極其錯誤的解釋,他的這一說法也就陷入了庸俗的
境地。眾所周知,馬歇爾將生產成本分成實際生產成本和貨幣生產成本兩種范疇,前者是勞
動這種「反效用」和資本這種「節欲」之總和,後者則是前者的貨幣衡量或貨幣表現。馬歇
爾的長期價格如果是等於實際生產成本,那就是說價格等於「反效用」和「節欲」的總和,
這顯然庸俗不堪。如果說長期價格等於貨幣生產成本,那就是說價格等於價格,因為貨幣生
產成本就是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之和。可見,不管馬歇爾對生產成本作何種解釋,他的長期
價格的命題是庸俗的。
四、馬歇爾時間醫素的合理性
我們認為,供求可以影響市場價格,價格也會反過來影響商品的供給和需求。那麼,不
管是供求影響價格,還是價格反饋於供求,這些過程的發生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時間長短
不同,供求和價格變動的方向和幅度也不相同。一般說來,在較短的時間內,供給量比較固
定,隨著時間的延長,供給量可以作較大的變動;許多商品的需求在較短時間內可以變動較
大,例如節日中消費的肉食。但在較長的時期中,需求相對地穩定;有的產品在較短時期中
價格較高,但在很長的時期中,隨著技術條件的變化,價格可能降低。可見,在商品生產和
交換的實踐中,時間因素確實起作用。如果在承認勞動價值理論的前提下,承認時間在產量
和價格變化中的作用,是符合商品經濟現實的。
承認時間因素的作用,對於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也有意義。這一點最突出地表現在市場預
測之中。我們之所以要作市場預測,就是因為要考慮到未來一段時間中的需求、供給、價格
以及技術條件等等的變化。例如,對於那些資金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來說,調整產量,尤其是
增加產量,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這就要求生產者高度重視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變化。以便
及早調整生產規模,努力降低成本,既不會積壓,也不會供不應求,並求得盡可能好的經濟
效益。重視時間因素,從宏觀上來看也是有意義的。這就是說,在制定宏觀計劃時,要及時
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要充分考慮到從獲得信息,到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和完成計劃所需要
的時間,並盡可能縮短這個過程。
總之,馬歇爾將時間因素依附於其庸俗的價監理論體系,這是錯誤的,他將各種時間中
的價格形成都歸結為供求關系,也是不科學的。但是,時間是經濟活動中的一個客觀因素,
馬歇爾喚起人們的重視,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對馬歇爾價值論,護的時間因素,我們不妨去
其糟粕,取其合理成分。
❾ 均衡價格是如何決定的
決定均衡價格的是供給與需求,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均衡價格
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也就是這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相交時候的價格。
均衡價格理論是由英國經濟學阿弗里德·馬歇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所提出。馬歇爾放棄價值分析而從價值的形式一一交換價值人手,而交換價值是一物與另一物交換的比例,其中一物固定為貨訊 因而,(交換)價值分析也就成了價格分析。
所謂需求價格,是指消費者對一定量商品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市場上對某種商品的需求一般與其價格呈反方向運動。即價格上漲,需求量減少;價格下跌,需求量增加。所謂供給價格,是指生產者為提供一定量商品所願意接受的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與其價格呈同方向運動。即價格上漲,供給增加;價格下跌,供給減少。影響需求變化的其他因素還有消費者收入、替代品價格、互補品價格、對未來價格的預期等;影響供給變化的其他因素還有生產技術水平、生產要素價格、相關商品價格等等。這些因素變化了,會導致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發生位移,從而也會使均衡價格發生變化。但是,在均衡價格下,供求相等並不意味著所有商品都找到了買主或者所有需要這種商品的人都得到了滿足。一部分消費者可能認為這種均衡價格太高而放棄或減少購買;一部分生產者可能覺得這種均衡價格太低而減少生產或增加庫存。
❿ 馬歇爾均衡價值論的均衡價格
均衡價值論認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值是由商品的供求狀況決定的,是由商品的均衡價格衡量的觀點,這是馬歇爾庸俗經濟學說的核心和基礎。
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一致時的價格,也就是這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市場供給曲線相交時的價格。均衡價格被認為是經過市場供求的自發調節而形成的。需求價格是買者對一定數量的商品所願付的價格,是由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的;供給價格是賣者為提供一定數量商品所願接受的價格,是由生產商品的邊際成本決定的。庸俗經濟學用商品的均衡價格來代替商品的價格,均衡價值論就是價值論。所以,均衡價值論是庸俗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價值論、生產費用論和供求論的大雜燴。 需求價格的決定和邊際效用的分析聯系在一起。馬歇爾認為,邊際效用的大小決定需求價格的高低;隨著慾望滿足程度的增加,邊際效用漸減,邊際需求也下降。他藉助貨幣來解決主觀評價的效用無法衡量的問題。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固定不變,,以價格來衡量效用的大小,邊際效用就變成了邊際需求價格,但是馬歇爾並沒有把邊際效用看作是需求和需求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他認為需求和價格在市場上是相互起作用的。出售的商品數量越大﹐售價越小;需求的數量隨價格的下跌而增大, 隨價格的上漲而減少。隨後,他把針對一個消費者的需求和需求價格的分析擴大到整個市場,成為整個市場的需求和需求價格。
需求價格的變動還受需求彈性的影響。馬歇爾把需求彈性定義為需求對價格變動的感應性﹐即一個人或整個市場對物品需要量相應於價格一定程度的下跌(或上漲) 時增加(或減少)的程度。各種物品的需求彈性差異較大,「必需品」的需求極其缺乏彈性,而「奢侈品」的需求則常常富有彈性。影響需求彈性的重要因素是價格水平的高低﹑消費品的性質和居民購買力的大小。 馬歇爾對供給價格的決定所進行的研究主要是生產要素的供給及其變動規律對價格的影響。對勞動﹑土地和資本三個要素,他承襲了當時許多經濟學家的解釋,沒有任何創新。他的獨特之處是提出了第四個生產要素:組織,企業要通過擴大組織規模﹑改進組織和充分有效地利用資源,獲取「外部的經濟」和「內部的經濟」,就要依賴於企業家的組織管理才能,因而企業家應該有獨立的報酬和供給價格。為此馬歇爾把管理人員的薪金﹑資本利息和利潤明確地加以區別。
各種生產要素的供給價格,構成了產品的生產成本。馬歇爾把成本分為貨幣成本和真實成本。各種類型的實物資本﹑勞動和積蓄資本所需的「等待」合在一起,叫做生產的真實成本;為這些所必須支付的貨幣總額叫做生產的貨幣資本或生產費用,也就是由生產成本體現出來的產品的供給價格。 根據供需分析提出的均衡價格理論通過對需求和供給的分析,馬歇爾提出了他的均衡價格論。在供給和需求達到均衡狀態時,產量和價格也同時達到均衡。馬歇爾用圖式加以說明,見圖
圖中橫坐標Ox表示商品數量﹐縱坐標Oy表示商品的價格,DD'表示需求曲線,SS'表示供給曲線。假定實際產量為OR,當需求價格Rd大於供給價格Rs時,產量增加,產量指針R將向右移動。反之,當需求價格Rd小於供給價格Rs時,對生產不利,供給將減少,R將向左移動。在供求關系的變動下,如果Rd等於Rs,也就是說﹐如果R正位於供求曲線的交點A時,則供求呈現均衡狀態,OH為均衡產量,AH為供求均衡的均衡價格。馬歇爾認為,如果市場價格和均衡價格相背離,會通過需求和供給的調整,自行恢復到均衡點。 馬歇爾的局部均衡價格論除上述靜態分析外,還包括動態均衡分析。他引進生產率或生產報酬變動概念,認為這種變動有三種類型:報酬不變律,商品的供給價格在各種產量下都不變; 報酬遞減律,供給價格隨產量增加而增加;報酬遞增律,供給價格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給在不同的生產報酬條件下對產量和價格的影響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