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小學寫作教學策略有哪些
寫作知識的教學策略
(一)從引導學生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習作的素材 我們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
第二,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
第四,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
(二)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的思路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們強調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其目的不僅在於給學生提供成千上萬成功的寫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另一方面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呢?
第一,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
第二,運用統一的「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並寫上簡要閱讀批註或感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定向的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定向專題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 ( 或文章 ) 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調,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即時效率。自由閱讀就是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材料。
(三)抓小練筆積累,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積累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學期7-8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練練出來的。練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練筆,抓小練筆積累,可以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四)拓寬訓練的時空,適當增加作文的訓練量
從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都很有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創造條件,拓寬訓練的時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當然這些教學策略不是孤立的,一節語文課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已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並不斷有所創新。這才是評價學生的真正標准。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實踐、反思、總結,進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真正的適應課改形式下的新型教師。
㈡ 研討內容:三年級第三單元習作乃至三年級習作如何進行教學如何建立在學生學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1
㈢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主要要點有哪些
沾邊,但又聯系不大的內容,另開爐灶,所取得的效果倒也可圈可點。然而,其他教師在教學單元習作訓練時,想借鑒卻又不能借鑒,剩下的只有望文興嘆的份了。即便借鑒,學生作文也是課外的比課內的好,隨筆類的比單元訓練類的好。
3.就課寫課,習作教學模式化。
發表的許多所謂成功課例,往往是教師自己確定習作內容,設計習作要求,安排教學過程。一節課,經常是教師使出渾身解術,舉行游戲、活動、表演,插科打趣,一點一點引,一句一句掰,這兒應該怎麼說,那兒應該怎麼想,可以說課堂絕對是活潑的,而且,一般是到了最後,教師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把這節課的內容記述下來,或變一個方式寫的仍是這節課。這種就課寫課的教學模式,做為作文課堂教學的佐料,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增強,習作水平的提高確實有一定幫助。但是,真正到了單元作文的時候,教師仍不明白怎麼教,學生也無興趣可言,習作水平可想而知。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否定這三種情況的效果,關鍵是這樣的教學沒有抓住每個單元的習作要求,具體的摸索出一種可以使廣大教師有法可依的習作指導的方法,可以使人借鑒推廣,舉一反三。所以,多數教師只能夠還是老生常談,根據單元的習作要求,在具體指導學生習作的內容上下功夫,從而導致學生習作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怎樣改變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習作教學現存的呆板模式,使學生寫出個性的文章也就成了擺在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在習作教學的摸索中,我們進行了在單元習作指導課上針對學生本次習作中的薄弱環節,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使學生體會作文的樂趣。 教給學生人物語言的三種寫法要點:
1.語言規范化:告訴學生作文中在寫到人物的語言時,要做到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後,提示語在中和沒有提示語四種格式穿插運用;人物對話做到分行寫,一個人物的語言及輔助內容寫完後,在換到另一個人物說話時要另起一行;還讓學生知道文章中用到「說」字時,要考慮到和「說」的意思一樣的詞有很多,譬如:喊、吼、吆喝、回答、呵斥„„要根據文章的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用詞。 所謂範文借鑒,就是將原來看過的範文或寫過的習作,在文章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或者列舉的論據上,諸如此類,稍加變通和更換,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足時應該運用,而且寫作時間有餘時同樣可以運用。
2、加強作文升格訓練
優秀的作文是深刻思維的結果,也是修改的結果。二、三輪復習尤其要加強作文升格訓練。
㈣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
六年級語文 教學工作即將開始,為使教學工作能順利開展,也為了及時完成教學任務,同時為今後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1
總體來看,這個班的知識基礎處於顯的兩級分化,處於中間位置的學生寥寥無幾,有近二十多名學生基礎知識不太樂觀,典型的如班上的覃新朋、覃雪聰、羅添富和白榮星,基本書寫不成型,看書不識字。班上的大部分男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平時放鬆自己,學習上和生活上皆如此,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各方面表現要相對落後。為了讓學生在最後這個學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現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做個計劃。計劃如下:
一、繼續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掌握正確的朗讀 方法 ,培養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的習慣。
3、繼續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
4、繼續培養專心聽別人講話的習慣;能夠當眾說話,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5、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6、繼續培養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學會使用工具書,並養成習慣。
7、繼續培養學生修改 作文 和通過多種 渠道 學習語文的習慣。
8、繼續學習按要求預習課文。能藉助字典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9、學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本冊語文教學重難點:
1、教材分析:
本冊作為小學 語文教材 的壓卷之作,承上啟下,在教材序列中自有其特殊地位和功用,是不能忽視的一個考量參數。當我們研讀這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會欣喜地發現,本冊閱讀教材均為難得的精品佳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尤為注意。
2、教學重、難點:重點:
(1)抓好朗讀、背誦、復述和字、詞、句的基本功和訓練引導語言積累和運用。
(2)積累和運用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導學生積累運用語言視為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3)突出朗讀、背誦、復述和字、詞、句訓練;單元練習中常設讀讀背背、說話、熟記、 成語 等練習。
3、難點:
(1)作文教學:我班同學的口頭表達能力欠佳,因此說話為難點之一。本冊的作文教材與課文配合巧妙從不同的角度實現了讀寫結合。要引導學生在原有的訓練基礎上向更高的層次延伸。本冊作文多種類型的作文訓練訓練面廣,有深度,是對全套教材的 總結 和概括。應教給學生方法以指導,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 措施 :
1.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盡量減少無關緊要的話,提高效率。
2.更多更好地使用談話討論等先進的 教學方法 ,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相互啟迪,活躍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增大信息量。
3.在課文教學中,切實做好「讀寫結合」。
4.改進習作教學,嘗試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習作,在課堂上即時反饋、修改。
5.注重說話練習創造多種機會使學生得到充分的鍛煉。六、教學進度:因為本學期時間比較短,又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總復習,所以進度要抓緊。爭取在「五、一」節前完成本冊教學內容,「五、一」節假後進入總復習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是以 語文知識 和能力訓練為序編排,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與和諧發展奠定基礎。教材內容的編排注意簡化頭緒,梯次展開,分段落實義務 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並加強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
二、教材的內容結構:
本冊教科書共6個單元,共有28篇課文,其中精讀課文17篇,略讀課文11篇。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三個部分。課文有3篇精讀課文和2篇略讀課文。其中,精讀課文後面有識字寫字要求,包括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學會的字,還有課後練習題和詞語採集,略讀課文後面有要求認識的字,有思考練習和詞語採集。在部分課文的後面,還安排有「學習鏈接」、「閱讀鏈接」。
三、教材的特點:
1、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2、注重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
3、重視 文化 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現代性的統一。
4、改進「語文百花園」練習形式,豐富練習內容。
四、教學目標: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文化的無窮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愛我中華,培養熾熱的愛國情懷;樹立尊老敬老的美德;受到高尚情操與愛美情操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科學精神和健全人格;走近名著,領略文學世界的斑斕和奇妙,欣賞名家筆下的精彩語句和片段,陶冶審美情操;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認識97個字,會寫80個字,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
3、能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默讀有一定的速度,並能抓住 文章 的大意。
6、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 句子 。
7、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制定的課文(段落),練習簡要復述課文。
9、學習瀏覽,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收藏 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5萬字。
10、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11、能用普通話交談,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12、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並能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學寫活動計劃、總結和 倡議書 。
五、教學措施: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識字寫字方面:鼓勵學生通過其他渠道主動識字,增加識字量,在讀寫的過程中進行鞏固和運用所學的漢字,加強對學生鋼筆字的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閱讀教學方面: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詞句訓練,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把握內容,體會感情;指導學生精心閱讀,領會方法,並向課外擴展延伸。
4、口語交際教學:要明確要求,注意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把口語交際訓練和日常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並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
5、習作教學:重視培養習作興趣,使學生樂於表達;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引導學生多寫多練,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六、教學時間安排:
精讀課文17課51課時左右
略讀課文11課22課時左右
語文百花園6次24課時左右
寫字每周1課時18課時
總計115課時左右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3
一、教材簡析:
(一)總的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如下特點: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力圖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根據學習語文的規律和 兒童 身心發展的需要,設計、編排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質,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本冊課文的編排,注意內容的整合和訓練的循序漸進,全冊課文分為6組,每組教材一般由四部分組成。
1、導讀。
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說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中的注意問題,使師生在教學之前對整組教材有一個總體的發解。
2、課例。
包括課文、預習或閱讀提示以及思考練習。
每組有4――5篇課文,這幾篇課文在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聯系。
「精讀課文」前有「預習」提示。本冊的預習要求在五年級的基礎上略有提高。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的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閱有關資料等。課文後有「思考練習」。一般每課安排3――4題,有些課文後安排了選做題,用「△」標明,供學有餘力的的學生選做。增設選做題,體現了教材的彈性的課內外結合。
閱讀課文前有閱讀提示。新聞記者提示從激發閱讀興趣入手,一般提出一兩個思考題,側重引導學生理解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導學生從閱讀的文章擴展開去。
3、讀寫例話。
在第二、四組的課文之後安排了「讀寫例話」,分別是「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這兩則例話,體現了本冊讀寫訓練的重點。安排訓練項目的兩組,要圍繞訓練項目進行讀寫基本功的訓練。沒有安排重點訓練的組,要注意綜合運用以前的讀寫基本功,使教學前後銜接,環環相扣。
4、積累運用
注重在整合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綜合素養。「積累運用」一般包括「讀讀背背」「閱讀」「口語交際」「習作」與「實踐活動」。「讀讀背背」,側重引導學生在了解中華優秀文化的同時,積累語言,主要是優秀的詩詞、成語、 對聯 、俗語、 名言 警句等;「閱讀」通過閱讀 成語 故事 或其他短文,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增加文化底蘊,培養獨立閱讀能力;「口語交際」在交流互動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習作」,安排記實作文、想像作文和應用文的練習。在第一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選編自己的作文選」,第四個「積累運用」中安排了「我們與周圍的環境」的調查。這兩次「實踐活動」,拓寬了語文教育的渠道,使語文教學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由「導讀」到「積累運用」,體現了由實踐到認識再到實踐的過程;由上一組教材一下一組教材,體現了循環往復、逐步提高的訓練過程。
本冊教材要求學會80個生字。要求學會的生字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在課後的方格和書後的生字表中標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隨課文注音。生字用圓括弧,多音字用方括弧。「導讀」「預習」「積累運用」和選讀課文中出現的生字一律不注音,由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以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能力和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陶冶愛美的情趣,教材編繪了多幅插圖。這些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和學生在學習時要加以重視。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本冊教材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中以興趣為先導,時刻注意培養學生對語文喜歡的態度,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8人,其中男生5人。學生多為外地生,來源廣,素質不一,基礎參差不齊。總體上看,學生上學期期末成績有所上升。由於處在小學階段的末期,面臨升學壓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以一個積極端正的心態來面對。
三、教材分析
1、內容和編排: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六個專題,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風民俗,深深的懷念,外國名篇名著,科學精神,難忘小學生活。在六組教材之後,安排了一組「古詩詞背誦」,提供了10首供學生讀背的古詩詞。在教材的最後,還安排了「綜合復習」,為教師准備了9篇復習材料以供期末復習時使用。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六組「難忘小學生活」。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2、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三)加強導學功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口語交際·習作」的編排,加強指導,明確要求;
(五)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六)加強 語文學習 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3、新課標的要求:教學改革中要求重視課堂教學環節,要求教師在備、教、改、導、考、析等教學環節下功夫,加大力度,認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和學科競賽輔導。在教學方法上,對不同課題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分層次,分類別訓練,在預習、課堂活動、課後練習、檢測中,圍繞趣學、樂學、學會、會學創設學生全身心參與。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奉行「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要得法」的理念。
四、教學目標
1、在語言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受到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無私奉獻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受到科學思想方法和學會生存的啟蒙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100個生字,能讀准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在語言環境中的字義,並能正確書寫。
4、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碴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運用。注意語言的積累,初步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能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結合課文的學習收集有關的資料。
6、能藉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閱讀程度適合的讀物,了解主要內容。逐步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本學期課外閱讀不少於20萬字。
7、樂於參加討論或 辯論 ,稍作準備,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
8、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能寫書信和其他常見應用文。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寫簡單的記事作文、想像作文、簡單的 讀書筆記 、關於自己的事。在閱讀中學習一些讀寫方法: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在閱讀中能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
2、難點: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會讀詩歌,初步掌握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語言特點。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通過了解自我、閱讀報刊、書籍及采訪等途徑,小結自己的小學生活和成長足跡,能夠寫簡單學會 活動總結 。
六、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讀寫結合,以讀促寫。重視詞、句、段的訓練,重視朗讀的訓練和指導,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
6、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7、對學生進行雙基教學,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8、實行「雙體互促」課堂教學,培養合作精神,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每堂課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
10、採取一切可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包括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品位,培養高素質的一代新人。
11、做好月月清工作,及時反饋,補漏查缺,加強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平時精心設計各類練習,不濫抄濫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2、教師團結協作,經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與失敗,群策群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的 畢業 生。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5
本學期是六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後半年,如何提高我班語文教學質量是這學期教學工作的重心。為了使我班語文成績在本學期有大幅度的提高,使學生樂學、願學、會學,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特擬定如下計劃: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六年級有學生28人,從整體上看學生知識參差不齊,雙優生5—7人,學困生9人,其餘皆為中等生。大部分學生思維能力差,學過的知識掌握不夠牢固。特別是字寫得歪歪扭扭,。雖然上學期加強訓練,但仍有個別學生許多「字」不象字。所以必須加強基本素質訓練。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
第十二冊教材共有26篇課文,6個積累運用,選讀課文6篇,其中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12篇,選讀課文6篇。全冊教材分6組,每組由四個部分組成:導讀、課例、讀寫例話、積累運用。要求是: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教育;受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增強環保意識。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習135個生字,其中100個能讀准字音,認清自形,正確書寫,會認35個生字,不要求會寫。
4、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查字典理解詞語。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運用。
5、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課文,閱讀中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6、樂於參加討論和辯論,能講清自己的意思,表達有條理。
7、能抓住重點事務進行觀察,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動筆的習慣,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條理清楚,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本學期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詞句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寫作、想像能力;能感情真實、內容具體寫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四、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本期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學為主,引導學生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能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樂於學,培養他們分析寫作與實踐、想像的能力,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批改好作業,輔導好後進生,以優帶中差,使其成績得到大面積豐收。
2、基礎知識是語文學科的重中之重,六年級的這一學期的知識綜合性強,生字力求人人會寫,會認的字要求會認、讀、寫,而文中要求背誦的要求會背,不能馬虎。
3、狠抓學生閱讀理解這個薄弱環節,本班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差、貪玩、注意力不夠集中,針對這些,本期重點放在讀上,從讀中理解詞義、句子的含義,從讀中體會思想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概括、創新。以學生自學為主,把大量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從讀中感悟,養成『讀書』的好習慣,主動參與,老師和學生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來提高他們的各科成績。
4、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展開想像,做到勤動腦、動筆的習慣,做到敘事完整、語言精煉、生動有趣、具體地表達出來。能說真話,吐真情,寫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5、認真落實好素質教育,杜絕學生死記死學,教學過程中重點在『創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創造思維、激發自覺探索知識的奧秘,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學好、記牢。
6、多激勵學生。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要以欣賞、贊美、誇獎、鼓勵,作為主體,勇氣是把利箭,能幫助你斬出前進途中的障礙,由此可見,激勵學生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成長途中的點點星光,讓他們像一棵棵自信的小樹一樣,茁壯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閃光的機會、才會有上進、自信心,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人人才會進步。
7、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培養學生課外知識量。
語文六年級單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 六年級上冊語文單元教學計劃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教學計劃
★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計劃
★ 六年級語文學期教學計劃
★ 六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匯總5篇
★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計劃匯總5篇
★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計劃
★ 2017年小學語文六年級教學計劃
★ 小學六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㈤ 中高年級語文單元教學實施方案
一、單元整體教學提出的背景
1、我校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基礎知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差,沒有課外閱讀習慣,語文實踐參與不足。
2、當前課堂教學效率低,「串講串讀」,「滿堂灌」等現象較突出,教學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以至於「篇」和「組」嚴重脫節。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是零星的,雜亂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能力與學習效率不高。怎樣才能走出低效教學的陰影,走上高效課堂的坦途,要研究微觀層面的問題,更要思考和研究宏觀的問題。
3、本學期教研組教研活動實效性低,教研主題表面化,教師參與度不高。如何集體備課:單元主題怎麼實施?單元訓練重點有哪些?要開展哪些語文實踐活動?每篇課文該如何處理,教學中注意些什麼?這些都應該是我們備課研討的主題。單元整體教學將會給我們的教研活動注入生命與活力。
4、當前語文教材編排特點,避免繁瑣,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間的聯系,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每組教材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圍繞單元主題,組織一系列的教學內容和語文實踐活動。如果課程標准變了,教材變了,而我們教學的思路沒有改變,仍然按照「知識體系單元」的形式一課一課地教,學生一課一課地學,那麼課程教材再先進,我們的課堂也是一條腿走路。
5、學生要全面健康成長,學校要特色長遠發展,課堂要高效實效,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6、秦皇島市正在推廣單元整體教學,有的縣區,有的學校已經先行一步,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大勢所趨。
二、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
1、突出特點:整體性。語文教學特點、語文課程標准及教材編排特點,要求我們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六年的語文教學目標,把握每一學段的教學目標,每一組教材的教學目標,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從宏觀上思考,要從整體入手,教師要有全局意識,課程意識。譬如,怎樣及早突破識字關,怎樣落實自主閱讀,怎樣培養學習、生活所需的作文能力,乃至怎樣怎樣建設理想的小學語文課程。單元整體教學充分利用教科書單元編排的長處,立足教材,又超越教科書,跳出一篇課文教學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語文教學。單元整體教學,追求語文課程、教學的本真。
2、單元整體教學的幾個轉變: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由單篇教學走向單元教學;由內容分析為主的閱讀教學走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主題活動式教學活動;由只注重教科書走向注重閱讀與實踐;由重視教師作用走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由教給零散、雜亂的語文知識走向培養不生綜合、全面的語文素養;由語文訓練面面俱到走向目標簡化、重點突破;
3、單元整體教學的形式:從單元整體上把握教材,處理教材;從單元整體出發,制定整體方案;從整體上進行語文能力的綜合訓練。從「篇」轉移到「單元組」,圍繞「單元主題」,引導學生自主建構,並充分融入教師的智慧,將聽說讀寫、綜合活動等加以優化整合,除了教學內容的整合以外,還應該注重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整合。內容的整合,有利於集中思維突破重點;方法的整合,有利於學生獲得語文學習的經驗。整合以後,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在學習應用中獲得學習經驗,能夠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
三、單元整體教學的建議
1、整合教學目標:明確本冊教學、本組教材的教學目標,並加以整合教學,把小學階段目標作為一個整體,同時又要關注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堂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根據目標整合教學內容,整本書內容、整個單元內容、語文實踐的內容按照主題重新組合、排列,統一在同一主題與目標下。整合教學方式:簡化、精緻、突出重點,給學生學習空間,培養學生預習、自學、討論、展示、閱讀、寫作、口語表達、合作、探究、語文實踐等方面的能力,還要特別關注學生生字識記、詞語積累、課文朗讀、寫作方法、總結概括、復述背誦等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專項訓練。
2、強化語文實踐。要把課內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指導、口語交際與單元習作等融合在一起,以課文為例,從課文中學寫作的方法與技巧,領悟寫作的內涵與真諦。從一個學習過度但實踐的親身體驗與經歷中學習語文。真正體現讀寫結合,實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效果。
3、對於單元內的一篇課文,特別是精讀課文。要從單元主題與單元目標出發去處理,可以從多角度挖掘教學資源,比如主題的角度、體裁的角度、表達的角度、語文知識的角度、個人的觀點的角度等。在不同的課型中都可以依據目標的不同加以應用,要精講精練。對於略讀課文也要從從單元主題與單元目標出發,刪繁就簡,把它作為一個實踐基地放手給學生,避免「精讀」「略讀」同一要求,同一方法。
4、加強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集中訓練,使之系統化,教師要善於從同一主題下的多個文本中挖掘、提煉語文知識,確立訓練重點,加以整合,通過序列化、整體化的訓練,在課內強化,要根據年級特點安排如競賽、檢測等方法增強學生興趣與成就感,
5、在單元主題下,以課文為引子,將學生帶向廣闊的閱讀空間,設計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單元整體教學就是要給學生需要的、有用的東西,其它的一概摒棄,用過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少的課時去完成以往的教學內容,餘下的時間干什麼,閱讀和語文實踐。如主題下的自由閱讀,專門的閱讀指導,采訪、調查、朗誦會、故事會、手抄報、創編、表演、辯論、研究報告各種各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要扎扎實實地去做。
6、安排預習。之所以安排預習,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學習。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要讓學生在課前就解決,從基礎上為高效課堂做准備。要明確學生的預習任務,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通過預習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預習,讓師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進行交流,通過預習給學生更多展示與體驗成功的機會。
7、無論教材是以人文主題組織單元,還是以文章體裁組織單元,選入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共性,也有獨特性。單元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比較法,可以在整合的基礎上比較,也可以引入別的文章進行比較。把共性拿出來比較,容易讓學生深入體會人文主題,讓學生清晰的了解不同體裁文章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結構、作者的語言風格進行比對,容易讓學生體會不同文章的表達方式。還要引入同一主題的其它藝術表現形式,如音樂、繪畫、雕塑、戲劇等,去領悟主題,樹立大語文觀。
8、需要團隊的集體力量,同一年級的教師,不同年級的教師都是教學的夥伴,要花時間集體備課,聽課研討,反思交流。靠集體的`力量確立主題目標,整合教學資源,安排教學環節,設計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也是教師的整體教學。一個人的單打獨斗,在能力上、精力上都不能完滿地完成單元整體教學的任務。
四、單元整體教學的實施
1、參與年級與教師:
三年級:郭桂紅、();四年級:趙雪、洪靜、楊雲利;五年級:佟海超、李玉珠、王冬青;六年級:邵素紅、劉維娜、李麗侵。
2、組織與機構:
領導小組:
副組長:
教研組:參與教師統一為一個教研組,組長冷雪。日常每周一次集體備課,一次集體研討。由教務處直接主持與組織,直接負責人佟海超。
備課組:三年級組,組長郭桂紅;四年級組,組長洪靜;五年級組,組長佟海超;六年級組,組長李麗侵。
3、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寒假。
研討、規劃單元整體教學的內容及形式,組織教師學習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模式,備課組組長完成相應年級第一單元備課。
第二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開學後兩周。
各備課組組長按照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上課,五年級實行開放課堂的形式,組織全校語文教學觀摩,每節課後組織研討。其它三個年級,同軌班教師可連續跟蹤備課組長的課,可暫時按常規形式上課,也可按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上課。三至六年級教師每周集中一次進行集體備課與研討,不斷探索、改進單元整體教學模式。
第三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前兩個月。
三至六年級每個語文教師按照單元整體教學的模式上一個單元課。
第四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後兩個月。
主要組織教師研討備課、上課中出現的問題,針對集中問題展開課例研究,對於實施困難的教師跟蹤聽課,採取多對一式指導。
第五階段: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全面展開單元整體教學,完成整套教材教案。每位教師都能獨立完成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備課、上課。完善單元整體教學各課型,對教學效果進行全校評估。探索單元整體教學模式下的課外閱讀指導形式,形式相應的課型。
第六階段: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和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
按照已形成的單元整體教學模式教案上課,打磨各課型,打造精品課型,推出優秀教師。統領全校語文實踐活動,組織全校性主題語文實踐活動,形成學校大語文學習氛圍。
4、保障機制:
(1)全校組織、實施由校長直接領導,統籌安排。
(2)組織經常性教師培訓,聘請市、區專家、領導進課堂指導。
(3)組織每周至少一次的集體備課、研討,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
(4)保障參與教師的時間與精力,減少他們各項事務性工作。
(5)開展示範課、專題研討、教學競賽等教學活動,為教師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推出優秀教師。
課堂教學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陣地,為使廣大教師適應課堂改革的要求,引導教師將「課改」的先進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改革行為,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一步推動新課改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踐和研究,結合本校實際,我校採用了單元教學法。
一、指導思想
語文單元閱讀教學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託,新課改理念為先導。語文單元教學是在整合教材資源的同時,根據學生實際,充分吸納課外豐富的語文資源,從而真正實現在生活中,實踐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准中綜合、生成、建構等新理念在單元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語文學習的目標是綜合性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相互滲透,始終被強調。語文學習方式也是綜合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新的語文教學中被積極提倡。同時,課程標准多次提到要給教師、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這樣一種態度事實上是對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生成予以充分肯定。這些觀念是符合語文學習規律的,以此反思原來的教學行為,我們就會發現封閉的單篇備課教學是很難包容、滲入這些新理念的。因此具有整體意識的備課教學——單元閱讀教學是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的最佳方案。
語文教材主題單元的設計思路,突破了原有教材體系的封閉和乏味,富有吸引學生參與的魅力。作為教師,新教材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角度來看待,變「教」教材為「用」教材。契合語文教材的主題設計思路,單元教學可以說是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個可操作的途徑。同時,也有利用提高課堂效益,建構高效課堂。
單元教學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單元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的構建是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體原理、有序原理、反饋原理為理論依據。構建單元教學的宗旨,在於改變教學無序和低效狀態,在於優化教學過程。其目標指向是致力於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精神,致力於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打基礎。
二、實施步驟
(一)單元教學設想
採用單元教學模式能充分體現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知識結構的系統性、能力訓練的連續性。整個過程能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有利於學法指導,有利於優化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有利於博採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活動方式。
1.實施單元教學,建構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發展。
(1)高效課堂要符合以下三個標准:
①要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個時間段都有事做,節約每一秒,刪除無用的話和環節。
②每一節課都要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
③時刻要學生心情舒暢,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學生樂學、善學,保證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都高效收獲。
(2)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個效果:一是學會,二是會學,三是巧學。學習中,教師要與引導學生與中招考點對接,准確解答,靈活運用。
(3)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個量: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
(4)高效課堂要做到三動:行動、心動、神動,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與文本互動。
2、優化教學環節,抓好「切入點」
每一篇課文的處理,要做到以下幾點:要合理,要巧妙,要有新意。如何做到合理、巧妙、有新意呢?教學環節和教學設計的藝術化,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閱讀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要抓好「切入點」。「切入點」抓得好,可以較好地推進課堂教學,可以降低課堂教學難度,可以優化教學,達到高效。一篇課文好的「切入點」就好比是扔入平靜池塘的石子,會激起滿池漣漪。選擇「切入點」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切入點」要能夠涵蓋主旨。
(2)「切入點」在文本中有輻射作用,上牽下連,能順帶出下文的情節。
(3)「切入點」可是以事件、人物、物品、一個概念,一個詞語,或幾句等。 一篇課文的「切入點」抓得好,很容易就能做到「縱向拎出,再橫向拓展」。如《我們家的男子漢》可以抓住 「男孩子」「男子漢」「男人」三種稱呼切入,巧妙地對文章進行解讀。《蘇州園林》可以抓住「圖畫美」來切入,拎出一個點,然後牽動全篇,思路清晰,降低了教學難度。
3.合理確定目標 明確便於檢測
三維目標科學合理,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知識與能力是第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知識與能力的生成與延伸,不是也不可能孤立的存在,二者的達成通過過程方法來體現。制定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力求做到簡單、集中,使所制定的目標可以在學習中檢測。具體體現:三維目標不分別列開,不制定口號似的目標(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這些目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檢測的)。
(二)單元教學實施步驟
1.發揮集體優勢,搞好分工協作
(1)有計劃地學習、解讀《初中語文課程標准》。
(2)梳理、建構初中六冊語文教材的整體教學目標。
(3)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指導下,確定每一學年的目標,我校七年級側重於對學生興趣培養,八年級側重於方法指導,九年級側重於綜合提高。當然只是個側重而已,這三方面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在學年目標的指導下,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了每一冊的教學目標。
(4)在冊教學目標之下,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在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認真地解讀近年來,至少是近五年來河南中考試題及其它省市的中考試題,把握課標在高一階段的考查考核中體現出的具體考點、考型,將單元目標和中考知識點對接。進而將這些對接點落實在每一課的目標中,達到高質量,高實效。
中考試卷是課程標准中各項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最好體現。所以解讀中考試題,無疑是將課程標准細化的一個過程。概括近幾年的中考試卷,特別是河南的中考試卷的考查點,就可以確定教學中一個又一個細化的目標。如閱讀教學這一塊中,記敘文大致考查以下幾個方面:情節的概括,標題的解讀,人物形象分析,段落作用,細節描寫的作用,讀書摘記(談感悟),寫作手法的運用,揣測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理解詞語或句子的含義,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體會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呢等。弄清楚了這些考查點後,就可以在教學過程有針對性的落實。所以解讀中考試題,以試題板塊為板塊,在教學中確定有序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做到有序,是非常有實效性的一個舉措。
(5)在解讀《課標》、教材、中考試卷的基礎上,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以級段為單位,確定本級段中每一冊的教學目標,每一單元的目標,每一課的目標。然後在語文老師會上交流,討論,最後印發成冊,人手一份。
2.做好單元教學,逐項落實目標
這一個環節是單元教學的核心。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二個階段。我們把每一單元的課分成四到五種課型:引入課、精講課、探究課、自學課、練習課。
第一階段:明確目標,習得方法
具體做法:
把本階段的課型定位為:引入課,精講課。
●引入課
向學生講清本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習重點、訓練目的和具體要求,明確新單元學習要達到的目標。
如何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每一單元閱讀教學之前,我們都要上一節引入課。這節課的核心是要學生明確目標,回顧和本單元目標相關的知識,引導時候要關注學生以前的知識和能力。如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時,我們引導學生回憶聯系已有的知識與能力。第三單元的幾篇文章有散文、小說,還有一篇淺顯的文言文,所以上引入課時不但要做好文體知識銜接,如小說、散文知識的介紹,還要做好閱讀方法的銜接,如描寫人物的方法,表達方式作用的把握,截取典型事件表現人物,環境描寫烘託人物,細節描寫表現人物,多種表達方式表現中心,語言的特點等。聯系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和方法、能力,及時做好知識鏈、能力鏈的對接和拓展,從而確定將要講授的新課的具體目標及重點難點。
●精講課
精講課的中心任務是:精講示範,引導學生「入門」、「上路」。從單元中選出一兩篇課文,以教師精講為主,然後師生共同分析探討方法、步驟,找出規律,同時要緊密地聯系學生以前的方法積累,將習得的方法條理化,並將其「內化」成自己的能力,能夠在以後的閱讀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其目的在於指導實踐,使學生在實踐課中有樣子可循,不走彎路。
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教給學生方法呢?就是要上好精讀課,拿出兩篇比較有難度有代表性的課文作為例子進行講讀分析。精講,在這一步驟里重點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並積累下來,反復練習。教學時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比如說《我的母親》的教學目標,結合中考考點的基礎上,確定為:
①感悟人間最偉大的至愛親情
②學習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③揣測人物的心理把握記敘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④品味文章的語言,指出其作用
⑤理解文章記敘的時候穿插議論的妙處
這些目標中凡是學生已經掌握了方法,形成能力的,在學習時,只需一點即過,做到復習對接就可以了。凡是學生沒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目標,就要精講、細講,教給學生方法,形成能力。如,上述目標中,重點是揣測人物心理,難點是理解記敘時穿插抒情議論的妙處。其它的目標只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淡化處理。如這樣設計:這篇文章截取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同學們根據以往的經驗,能不能談談如何概括事件呢?
概括事件,學生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所以學生能總結出方法,並能准確地概括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事件+結果。這一目標在這節課中就相當於一個小檢測,或者是檢查復習而已。理解文章記敘時穿插抒情議論是這篇課文的難點,所以老師要做好細致的引導,師生之間多互動,力求讓學生明白,可以結合寫作來滲透。「同學們平時寫人的時候,往往就是把事情敘述清楚就完事了,人物的性格,作者「我」的情感需要讀者去猜測。平平淡淡、波瀾不驚的語言,乏味無力。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我們缺少了畫龍點睛的議論。為什麼讀者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和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呢?原因是缺少了抒情。而這《我的母親》篇文章中,作者每敘述一件事情,都用上了議論性的文字。這些文字就好比是串冰糖葫蘆的竹簽一樣,把一個個零散的事件串聯起來,將事件與中心有機的聯系起來。在這樣的啟發和引導之下,難點也就不再是難點了。學生自然而然地就理解了議論在敘事時的作用。
㈥ 如何做好小學作文教學指導
故事入門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講,「作文」還是一個新的概念,多數教師為突出重點,引起學生興趣,都會迫不及待地告訴學生「這節課是一節作文課」。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生好奇之心,但也有「大帽子壓人」之嫌,讓不解「作文」為何意的學生產生畏懼。因此,教師大可以淡然處之,可以說「我們來上一節有趣的故事課」。幾乎每個孩子都是聽著母親講故事長大的,故事是兒童接觸到的最具直觀性和趣味性的文體。因為內容淺顯,充滿情趣而被兒童喜歡。教師可以根據故事「深入人心」的特點,由故事引入作文。
例如,在指導《媽媽病了》(教科版語文三年級上冊,下同。)時,筆者是這樣處理的:同學們都聽過哪些感人的故事呢?講給大家聽一聽。學生紛紛舉手,把聽過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述出來。當學生進入狀態後,我趁熱打鐵,「誰能給大家講一講發生在身邊的故事?」這樣的提問,會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聯想起日常生活,並與剛剛講過的故事發生銜接,接下來再進入看圖習作的主題便水到渠成了。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jer2XOuWVJrPrceeTrNHqw
㈦ 新課標倡導的寫作教學策略有哪些
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准》(以下簡稱《新課標》)[1]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筆者通過觀察和調查發現,不少高中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缺乏有效的寫作教學策略,往往在高考復習沖刺階段以練代講,突擊進行寫作訓練,有的教師讓學生被動地背誦一些英語範文以代替寫作教學。這些做法顯然違背了《新課標》所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於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深入地研究有效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科學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貫徹和落實《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研究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並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對生活的體驗和實踐活動,通過積極主動嘗試寫作,大膽與他人交流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他們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最終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進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一、結合詞彙教學強化英語基本句型訓練
英語文章的寫作離不開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習慣用語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的過程中日積月累。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加強英語基本句型訓練,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基本時態和語態,熟記一些常用的固定片語和習慣搭配。特別是在日常詞彙教學中,要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教學原則,通過詞彙教學培養學生使用基本句型的能力,為開展寫作教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英語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是相互依賴、相輔相成的,說的能力依賴於聽的能力,又有助於寫作能力的培養。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聽和讀屬於輸入(input),只有達到足夠量的輸入,才能保證學生具有較好的說和寫的輸出(output)[2]。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足量的輸入才會有高質量的輸出。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通過聽力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讓學生聽懂聽力材料的基礎上,讓他們根據聽力材料進行討論或復述,或者把聽到的內容改寫成短文。這樣做可以讓學生不斷積累語言材料,掌握多樣化的英語表達方法。
由於寫作是口頭表達的文字記錄,所以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必然有利於寫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在進行聽說(Listening and Speaking)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們除了讓學生聽錄音、進行對話和表演之外,還可要求學生把對話改寫成短文或復述對話的內容,既可培養學生的掌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可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三、開展泛讀教學,培養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
閱讀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各種題材的範例,通過篇章結構的分析,有助於使學生了解英語文章的篇章結構和各種文體的寫作特點,增進對寫作要領和寫作方法的了解。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提出的問題,不僅深化了的文章內涵,而且鍛煉了學生使用英語遣詞造句的那裡,促進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同時,增強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自信心,促進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我們在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的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一些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段落,以便在寫作時模仿或引用。大量閱讀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擴大詞彙量、加強學生的語感,對掌握英語寫作技巧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圖式理論(schema theory)」認為,任何一篇英語材料都包括三種圖式[3]:語言圖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圖式(Formal Schema)和內容圖式(Content Schema)。讀者的閱讀能力是由這三種圖式來決定的。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原文語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詞彙、語法和習慣用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內容圖式是指讀者對文章涉及的有關事物、事件內容的知識圖式,如購物的圖式,慶祝國慶節的圖式,有關美國歷史的圖式等;而形式圖式則指讀者對閱讀材料的體裁和篇章結構的熟悉程度,包括關於英語不同文體如記敘文,詩歌、戲劇、說明文和議論文等不同文體在結構、語言上的差異等。大量的閱讀必然有助於建立和強化學生的「形式圖式」,使學生逐步了解英語文體的基本結構特點和寫作技巧。
四、利用精讀教學分析文章脈絡結構,強化不同英語文體的寫作特點
文章是信息的載體,文體是這個載體的組織形式,是對信息的組織和布局模式。利用精讀教學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英語的常見文體的寫作特點,歸納各種英語文體的結構類型和特徵,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和強化「形式圖式」,把握記敘文(narrative)、說明文(expositive)議論文(argumentative)、新聞報導(news report)等體裁的結構特點,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英語寫作常識和技巧。
五、結合教材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寫作任務,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寫作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編寫的高中英語教材(SEFC)在每個單元有一篇與單元話題相關的寫作任務,我們可以用作每周一篇的作文練習題目。同時,我們還創造性地設計一些話題新穎的、學生感興趣的寫作題目,讓學生情緒飽滿地主動去練習寫作。例如:高一第一單元的話題是Good friends,我布置給學生的寫作題目是My Best Friend,要學生寫完作文後,互相交換,閱讀他人的作品。這樣不僅調動學生了的練習寫作的興趣,還倡導學生以體驗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態度。再如:高二上第9單元的話題是Saving the earth,在結束本單元學習時,我布置了三個半開放性的寫作題目,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寫: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faced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2)The city of Zhengzhou lies at the crossing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as a commercial center and green city. But in my view the environment…
(3)As a native of Zhengzhou,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re very much. I have thought of a plan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這樣學生可以站國家環保局局長、市長、市民的不同角度去談論環境問題,而且人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
當我校團委組織全校學生觀看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節目後,我及時地為學生編寫了一個寫作練習題:「結合觀看中央電視台舉辦的《200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節目,請你用英語寫出自己對洪戰輝的事跡真實體會。」
這樣的作文練習題目時代感非常強,能夠調動學生的寫作慾望,讓學生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他們使用學過的語言表達思想充分體現出《新課標》所倡導的「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優質高效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是英語作文教學創新探索的物質前提。我們在布置作文題目後,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寫完作文。然後,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把部分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給大家一起欣賞,同時指出學生作品中的優點和缺點。我們還可把老師寫的作文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比較發現找自己寫作方面的不足之處。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語作文教學的課堂效率。
七、注重發揮積極情感態度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激勵作用
人類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交往,人際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和傳遞。由於感情態度與語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很多方面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語言學習,對外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於學生積極參加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勇於實踐精神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烈的自信心有助於學生克服外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4]。作為中學生,他們的天性是願意表現自己,善於表現自己。因此,我們要善於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年齡特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書寫出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抒發生命中的感動的音符。學生在仲秋之夜集體賞月活動、假期回故鄉的旅途、一次春天的踏青、親人的去世等等都成為他們抒懷的話題,通過英語寫作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最終提高學習效果。
㈧ 八年級語文作文教學設計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作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設計
在生活中,一定有過這樣那樣的事,令你激動、令你興奮,一定有人關心過你、幫助過你。這些人或時給你留下了美好的記憶,珍藏在你的心底。回憶這些往事,你會再次激動,再次興奮,再次受到鼓舞,獲得力量。現在,拿起筆來把你珍藏的記憶寫出來。
要求
1、選取自己親身經歷、難以忘懷的一件或幾件事來寫。
2、要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敘事要完整,避免平鋪直敘。
3、在敘事的過程中,最好能圍繞中心意思穿插適當的抒情或議論,要寫出你對這一件或幾件事的內心感受。
4、可以「珍藏的記憶」為題,也可以另擬題目,但要含有「珍藏」的意思,不少於600字。
寫作指導
這是一篇帶有回憶往事,抒發情感的作文。生活中你一定經歷、體驗過許多令你激動、興奮的事情。既然是「珍藏」說明其印象是鮮明、深刻,難以忘懷的。這就要求文章必須是親身經歷的事,敘事中必須有自己內心的感受、體驗。同時「珍藏」又總是負載著某種感情,或激動、或興奮、或惋惜、或遺憾、或溫馨、或敬仰……或幾種兼而有之。這些微肖微妙的情感,既要藉助於人物的言行、背景的渲染,加以渲泄,又要直接用精要的抒情或議論,加以強化,揭示「珍藏」的內涵、價值和意義。在內容上,「珍藏」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某件物;也可以是某種經歷、某種感覺……總之,應該是具有個性的「珍藏」,是一種僅僅屬於你個人的體驗,這樣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語文課程標准》一再強調:「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作文就是把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心理所想、親身經歷的用自己的語言實實在在地說出來,讓真摯的感情從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文章應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情感是抽象的,尤其是對於沒有豐富閱歷的初中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怎樣使文章里的情感渲泄,真正被讀者感悟、理解呢?在這個方面,本單元第一篇課文《背影》就是一個典範。這背影就是留在作者記憶深處一個充滿一腔愛心的慈父形象的縮影;這背影是浸透「我」理解了父親舉動,表達「我」尊敬、感激、思念的一尊雕像的影子;這背影,是催人垂淚的身影。
為使自己的真摯感情、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能在作文中流暢地表達,還必須講究構思立意、寫作技巧,才能使自己寫起作文來文思泉湧、一揮而就。也就是說要學會按照「審題(擬題)——立意——選材——定體——行文」的程序來進行習作訓練,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一)、審題
以「珍藏的記憶」為題,可寫的內容比較廣泛,框限少,但不等於沒有框限。即使另擬題目,也必須緊扣「珍藏」二字做文章。所以,要抓住審題是寫作的第一要著。審題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淺」則審出顯性信息;「深」則審出隱性信息。顯性信息比較清楚:字數、表達、標題、立意、文體都有一定的要求。隱性信息那就是要緊緊地把握「珍藏」的內涵。所謂「珍藏」,就是一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包括與事情相關的人物或事物,能留在心裡有實在意義且值得「記憶」。回憶這些往事,寫出你對這些人或事的體驗情感,寫出美好事物的享受,寫出其中的趣味,寫出從中的感受,寫出自我的見解,這就是寫作的重點,這就是題目所給我們的隱性要求。
(二)、立意
明確了題意,就要考慮打開思路、確定立意的問題。作文題給我們提供了神馳遐想的廣闊空間,怎樣才能神思飛揚,出現異彩紛呈的局面呢?從小至今,我們肯定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情,遇到過許許多多的人或事物,從中也領略到了其中的趣味,得到了很多的感受。比如回顧多彩歡快的童年生活,描寫游覽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回憶父母養育二三事,敘述終身難忘的初中生活,記敘在青春中熔煉出的友情或者追敘遺憾內疚的後悔經歷等等。這個文題的范圍是很寬泛的,可談童年、父母、朋友、同學生活,也可以寫環境與自然,乃至經歷過的點點滴滴,既可寫你的,也可寫他的,但都必須緊緊扣住話題「珍藏」,要通過回憶往事,記憶人或事物,體現「珍藏」的價值。感悟眾生百態的生活,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談出你的感受,談出你的獨到見解。面對眾多的素材,我們要慧眼獨具,從中篩選出感受深的,趣味濃的。從小處入手,「喜人的春色不須多,萬綠叢中一點紅」即可。選好材料,要站得高,看得遠,深入挖掘。立意不僅要明確,還要力求新穎深刻。比如可能有多數同學會從一件或幾件事的敘述中得出自己「珍藏」事情,但我們不能通篇雲山霧罩,不妨轉換一下角度,另闢蹊徑。像本單元第二篇課文《永久的悔》——「我這永久的悔: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的立意那樣,要點出美在「悔」處。
(三)、選材
人的情感、情緒總要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並才受到偶發事件的牽動和制約。激動、興奮之於人即是如此。明白這一點,我們以「珍藏的記憶」為題寫作文,就要首先調動生活積累,回憶起曾經讓我們激動、興奮、鼓舞的人或事,情或景,並選取其中內蘊豐富,值得反復咀嚼、玩味的材料組織到文章里來。寫這樣的作文,當然可以抒情,可以議論,但是組織上述材料作為文章的主體框架卻是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抒情、議論。否則,所抒之情,所議之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讀者的作用,還會使讀者望而生厭、敬而遠之。這是寫這類題目作文務必引起注意的地方。說到讓你回憶激動、興奮、鼓舞的人或事,情或景,決不是讓你去瞎虛構,胡編亂造。寫這類文章,一定要采擷生活中足以令你值得回味的事作為材料,用朴實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現即可。自然,材料在一篇文章里如何安排、如何使用,完全可以因文而異。以記敘為主,將材料寫成文章的主體部分,然後引發必要的抒情或議論,是一種寫法;依據行文需要,將材料加以梳理,穿插在文章的各個部分,寫成「形散神凝」的散文,也是一種寫法;甚至只有敘事,沒有抒情或議論,將感情融入敘事當中,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去把玩,也未嘗不可。文無定法,只要文章內容能夠圍繞題目,闡發「珍藏」的深層內涵,表現積極的價值取向,應該說,就都合乎題意要求。
(四)、定體
這篇作文的文體已經圈定在記敘性的范疇內,只能選擇適合你要表達一般的記敘文或記敘性散文的文體。記敘性文體的作文,可以在敘述、描寫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欣賞性。並不是就可以隨心所欲了,落實到你所寫的文章,就要有明確的界定,寫什麼必須是什麼,寫什麼必須像什麼,而不能寫成「大雜燴」。就本次習作而言,可記敘你感受美的經歷,可議論欣賞的內涵意義,也可抒寫你對美好事物的感受等。
總之,寫好一篇好作文,感情必須真摯。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便是感情真摯的體現。寫好一篇好作文,內容必須充實,所謂充實,不在於篇幅的長短,而貴在內容高度集中,不東拉西扯,不旁逸斜出。寫好一篇好作文,思路必須清晰。文章的結構表現在作者的思路上。
教學目標
1、初步領會形同神似的仿寫要求。
2、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了解仿寫的基本類型,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了解仿寫的基本類型,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教學方法:指導、訓練、評議。
教學課時: 2課時(1課時重在寫作指導,2時完成學生習作,集體評議。)
教學步驟:
一、精彩導入,激發興趣
有一位哲人說過:「仿寫是寫作的開始,是觀察的基礎,是醞釀的基礎,是想像的基礎,是積累的基礎,也是創新的基礎。」
什麼是仿寫?仿寫作文是將平常閱讀的優秀作文通過適當的改裝加工,變成自己的考場作文,並可以獲得高分的一種寫作技巧。
仿寫作文要做好那些准備?
1、閱讀積累優秀範文,越多越好。
2、熟練掌握仿寫技巧。
二、例文引路,感知仿技
(一)仿寫朱自清的《春》:
秋盼望著,盼望著,隨著成群大雁的南飛,秋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是陽光燦爛的樣子。果子熟了,秋蟲叫了,天氣涼了。
小草偷偷地像老年人樣無精打采地垂下了頭。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我們學校後面的健身園活動的人真多,有的打太極拳,有的下象棋,有的踢毽子,真是豐富多彩的秋日生活圖。
梧桐樹、法桐樹、銀杏樹、柳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葉子紛紛揚揚地落下來。一片片金黃的樹葉像蝴蝶似的翩翩起舞,馬路上鋪滿了金黃的落葉,像一條金色的大路,引導人走向金色的明天,金色的未來。花壇里的花兒都凋謝了,只有很少的月季花還在開著。閉了眼,花壇里彷彿還呈現著夏季時五顏六色的花,給人們帶來美得享受。
秋天來到果園里,葡萄熟了,彷彿一串串的紫項鏈。金黃色的香蕉,掛在樹上,好像黃月亮。柚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樹上高昂著頭。
秋天像一個成熟的女人,讓農民收獲豐富。秋天像一個耐心的老伯,他等待著。
秋天像一個不屈的鬥士,向人們呈現著他的戰績。
(二)仿寫魯迅的《藤野先生》:
一季回憶
月光輕輕推開窗,漫步在書桌上,灑下一片銀光。提起筆,寫下了朦朧中你和我的點點滴滴。上帝製造了太多的巧合,沿著生命的軌跡,你我相遇。那是來校報到的一天,你逆著光向我走來,陽光在你的身後泛濫,你的笑容如天使般純真。就這樣,我們相識。
喜歡晚飯後拉著你滿校園走,沒有目標,沒有終點。聊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過去了的,正在過去的和將要過去的。習慣每個課間無條件的陪你,在校園里爭吵著哪朵花最美,哪棵樹最茁壯,踩著鈴聲被你拽著一路狂奔闖進教室。記憶力那堂體育課是最美的點綴,冒失的我忘了帶手套,那雙手死賴在口袋裡就是不肯出來。只是體育老師心太狠,我很無奈。你嘲弄我一番後把自己的手套給我,滿不在乎地說你已經換了高檔次的。我受寵若驚戴上,一股暖流順著血液一直流到心底。八圈跑下來,我不停地搓手。「這風真是,刮這么厲害,帶這么厚的手套,還是把手吹紅了。哎,要是沒有這雙手套,我的手就別想要了。」一邊嘀咕一邊朝你走去,一抬頭,發現你的手紅凍得發紫。
你知道嗎?從那時起我就相信,我們是好朋友,一輩子的那一種。我習慣了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個眼神,每天貪婪地享受你給我的快樂和憂傷。
還記得嗎?毛糙的我每次用完鋼筆還來不及蓋筆帽,就慌張著去交作業,回來總能看到鋼筆老老實實地躺在文具盒裡;我的手不小心弄破了,每天的作業,你都細心的幫我記好。
秒針不停的轉動,很快就到了拔河比賽的那一天,向來不愛湊熱鬧的我,被你拉著站在校園的中間。看著不顧形象拚命喊「加油」的你,我也不由得加入,你我相視一笑,那是不用言語的默契。記得那場比賽,男生們僵持不下,我不禁為他們捏一把汗。這時你竟然哭了,我以為你是害怕他們輸,誰知卻從你斷斷續續的敘述中得到相反的答案:你看他們臉都漲的通紅,你不想讓他們繼續了。原來你竟是這般可愛!
還記得每次傷心時,你總會送我一顆有閃亮包裝紙的巧克力糖,你說,吃了糖,心裡會甜些。
你說你要轉學,我沉默了。陽光從肩與肩的縫隙穿過,一粒粒灰塵驚慌不安。我不捨得轉過頭,望著你,想將你的模樣定格,變成永恆。距離阻礙不了你我,你常常給我寫信。那次你提起我們在雨中漫步的事,說你獨自一人在雨中走時,沒了那種灑脫和愜意,還會被人當作瘋子。你在信上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我卻感到無盡的凄涼。
你仍會打電話提醒我要注意保暖;你會每星期都寫一封信,並會細心地在信封里放一顆我最愛的巧克力糖;你會......
如此多的美好回憶在心底泛濫開來,於是在這月色下,提筆記下遠方的你和我的點點滴滴。
【教師點評】
小作者仿照《藤野先生》一課的寫作手法,汲取範文中的優點並能努力更勝一籌。在選材上能從身邊小事入手來表現中心。在取材上以點帶面,穿珍珠法,條理清楚。文章語言朴實,讀此文,猶如聽小作者在一旁娓娓而談,輕聲講述著她和朋友之間的點點滴滴往事,聽起來聲聲入耳。小作者能積累動情的素材,渲染動情的內容,交代動情的原因,讓感情充滿作文的全過程,令讀者不禁動容。
三、文題展示,當堂訓練(二選一)
1、《安塞腰鼓》中運用排比、反復、比喻等修辭手法描寫黃土高原上人們打腰鼓時的場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試選擇文中的一個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辭手法,描寫一個場景。200字左右。
2、在各類描寫中,心理描寫是難度較大的一種,因為它的描寫對象「無影無蹤」。魯迅寫「我」看社戲過程中的心情,莫頓·亨特寫「我」爬下懸崖時的心態,都德寫「我」上課時的心理,方法不一,卻都做到了真實可感。選擇其中之一加以模仿,寫一個心理描寫的片段。200字左右。
四、寫法指導,掌握要點
看課文,學習仿寫作文技法:首先,可以模仿範文的篇章結構。其次,還要注意模仿範文的寫作手法。附板書設計
學習仿寫:模仿範文的篇章結構注意借鑒範文的寫作手法
五、寫作實踐,觀摩評議
在眾多表現親情的散文中,《秋天的懷念》《背影》都是非常典範的作品,以平實的語言敘寫平凡的事件,傳達真摯的情感。模仿這兩篇課文的寫法,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六、總結提升
(一)如何仿寫作文
1、定範文。拿到考試作文題目,迅速審題,確定中心、立意、選材,然後選擇一篇與考試作文的各項要求都最合適或者最貼近的範文作為仿寫的模板。
2、仿寫作文的關鍵在於「改」,換句話說仿寫也就是「改寫」。改什麼?
A、改開頭B、改結尾C、改中間過渡句D、改關鍵詞E、改小標題
(二)仿寫作文注意事項:
1、切切忌照抄,沒有「仿」和「改」,就會生硬,讓閱卷老師一眼看出破綻,作文就會被判成五類(最低分),所以仿寫作文的境界是仿寫改寫得了無痕跡,天衣無縫。沒有人知道你是仿寫,沒有人敢說你是仿寫,即使有點懷疑,還不得不給你打高分。
2、形式上有了變化,內容上也要爭取更加豐富,要寫出自己的獨特思考和感悟,而且這種中心思想要和考試作文的要求和暗示相吻合。
3、多背誦範文,你才可以得心應手。
4、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平常的要求還要努力做好:比如運用比喻、排比、引用開頭,文中要有適當的人物景物描寫點染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說明文寫作的一些基本順序。
過程與方法:說明事物能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合理安排說明順序(或用時間順序,或用空間順序,或用邏輯順序,或以一種順序為主,兼用其他順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說明順序的'安排和說明目的、對象、內容有很大的關系。
教學重點: 合理安排說明的順序。
教學難點: 能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教法學法: 講解法,示例法,實踐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目標
1、掌握說明文寫作的一些基本順序。
2、理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取決於說明對象的特徵,並合理安排說明順序。
3、學以致用,在言之有物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序。
二、文題展示
就你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寫一篇事物說明文,介紹其特徵和功能,不少於600字。
三、寫作導航
好的內容,必須有恰當的表現形式。為了把事物的特徵說得准確、清楚、明白,必須合理地安排說明的順序。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以及邏輯順序。
時間順序,即按照事理發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地點的轉換。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比如中學課本中有一篇《景泰藍的製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藍的製作過程中「做胎――掐絲――燒制――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的時間順序來說明的。《中國石拱橋》中的橋梁是按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介紹的:旅人橋——趙州橋—盧溝橋——江東橋——長虹大橋。
空間順序,就是按照事物空間存在的方式,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山水風景等,常用空間順序。如《故宮博物院》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直到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就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也是最合理的順序。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系,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或由概括到具體,或由特點到用途,或由整體到局部一一介紹說明。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於以邏輯順序來說明。
合理的說明順序應該符合認識規律,應根據事物本身的條理和其固有的特徵靈活安排。所以,要採用哪種說明順序不是隨意安排的,而是要根據說明的目的和對象,靈活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數文章不會僅僅採用一種說明順序,往往整體上採用一種說明順序,在局部則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從而使說明更加透徹。
四、例文引路
石榴的自述:
同學們好,我叫石榴,又名若榴、丹若、金罌。每年五月,我火紅的花分外嬌艷,農歷五月也俗稱榴月。我,石榴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據傳,因此物系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石國引入,故舊時又名「安石榴」「海石榴」。張華《博物志》:「漢張騫出使西域,得塗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夏季開花,經常為橙紅色,亦有白、黃、紅、粉紅諸色。果實球形,成熟後外皮為粉紅色或深紫色。中國人視石榴為吉祥物,以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徵。古人稱我「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間婚嫁之時,常於新房案頭或他處置放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贈祝吉者。
在寂寞少花的夏季,我燦紅的花朵吐放於萬綠叢中,顯得格外耀眼奪目,使人感到一種熱烈而明快的氣氛。因此,歷代文人騷客都有吟詠我的詩賦傳世。詩人們以「碧油枝上晝煌煌」「火光霞焰遞相燃」形容綻開之榴花,可謂氣象全出。宋代詩人王安石吟唱獨誇我的殘詩「萬綠叢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亦不失為賞心悅目的點染之筆。
關於我的傳說,一說是張騫,因為他從西域取回石榴。一說是江淹,因為他寫有的《石榴賦》。還有一說是鍾馗:「五月花神丑鍾馗,唐王不點狀元魁。艾葉如旗征百服,蒼蒲似劍斬妖魔。雄黃酒,飲數杯,陣陣輕風拂面吹。」
我成熟了之後看起來像一個紅燈籠,雖然我的皮沒有蘋果那麼光滑,不過好吃的都在裡面哩!你將我掰開時,就會看到我的「肚子」里有許多枚紅色的晶瑩的小顆粒,而汁水也會流出來。嘗一口汁水,有點酸,回味起來又是甜甜的,讓你忍不住要嘗裡面的果實。我們一「家」大約有五六十個果實,每一個中間都有一層黃色的膜。我的營養價值很高,有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元素。同時,我身上的外衣也是很好的葯材,我渾身都是寶哦!
五、範文示例
一隻貓頭鷹的自述
我是一隻小貓頭鷹。在古希臘神話中,我被賦予神力——可預示未來,是智慧女神雅典娜最喜愛的鳥,所以古希臘人把我視為智慧的象徵。在風靡世界的好萊塢大片《哈利·波特》中,我是魔術師們連接魔法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神秘信使,帶領魔術師們穿越時空。這些傳說多少讓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其實我的世界裡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
奇怪的外貌
我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我的家族成員種類超過130餘種,除南極洲以外,所有的大洲都有我的親戚。
我們長相奇怪,頭部寬大,嘴短而粗,前端成鉤狀,臉部的羽毛排列成面盤,有的兄弟姊妹還長有耳狀羽毛。一雙銳利的圓眼分長面部的兩邊,單看臉面很有點像人類的寵物貓,所以人類都叫我們「貓頭鷹」。雖然我的家庭成員種類較多,但我們的「著裝風格」大體相似,我們身著長年不換的褐色羽毛大氅,上面散綴著細小的斑點,顯得氣度不凡。羽氅冬暖夏涼,稠密松軟,不過,它還有一個的特點,就是飛行起來悄無聲息。
奇異的習性
我們一般選擇樹木作為棲息場所,有些兄弟喜歡棲息在岩石間和草地上。我們常常晝伏夜出。我們的食譜通常是固定的,主要以鼠類為主,偶爾也吃些昆蟲、小鳥、蜥蠍、魚類等換換口味。
爸媽當年結婚是現在最流行的「裸婚」,他們結婚時不築巢,而是找現成的育兒房,如樹洞、岩穴,甚至是其他鳥類的完整棄巢。我們的孵化期約一個月左右,孵卵是媽媽的事,把我們養育成鳥則由爸爸、媽媽共同承擔。因為我們長得特別,又是夜行動物,所以民間常把我們視為「不祥之鳥」,稱為逐魂鳥、報喪鳥等。盡管我們捕鼠有功,但人類還是常常驅逐我們,獵殺我們,使我們居無定所,到處流浪。
親愛的人類,別忘了我們貓頭鷹是大自然最傑出的捕鼠能手,是你們的朋友,不要再傷害我們了,請讓我們和你們在藍天下和諧共處吧!
技巧解密
這是一篇介紹動物貓頭鷹的說明文,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採用第一人稱的口吻,給讀者以親切自然之感。另外,作者緊扣說明對象「奇」的特點,分別介紹了貓頭鷹「奇怪的外貌」「奇異的習性」等科學知識,不僅使文章條理清楚,而且符合人們的認識規律。說明中,作者綜合運用了引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將說明對象介紹得具體生動,科學准確。文章結尾的呼籲,賦予了這篇說明文以積極的思想性,從而達到了科學性、趣味性、知識性、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六、作文習作訓練題
〔訓練題一〕假如要你向外地的遊客介紹本地的一處名勝古跡或旅遊景點,你准備怎樣介紹呢?請確定兩種不同的說明順序,列出兩份說明文的寫作提綱。
㈨ 《夏天裡的成長》課例分析1
一、習作單元的功能定位
統編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在每冊教材中都設置了一個習作單元。這是語文教材編寫體例的一個創新。旨在「改變傳統的完全以閱讀為中心的教材編排體系,科學地安排語文策略與能力訓練,在重視培養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加大語言表達,特別是書面表達在教科書中的比重,達到閱讀理解和語言表達內容上的均衡,以引導語文教學更加關注表達,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下面我們以六上習作單元為例,以表格形式對習作單元做一簡單解讀。
習作單元,包含了如下六個部分:單元篇章頁、精讀課文、交流平台、初試身手、習作例文和習作。在單元結構上面,本單元的每一項內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習作能力的培養。單元導語的功能是點明習作要求,兩篇精讀課文設置目的在於讓學生從閱讀當中發現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而習得寫作方法。交流平台是對精讀課文設計的習作方法進行梳理總結。初試身手是對習得寫作方法的初步表達訓練。習作例文繼續提供寫作指導,使學生感知寫作方法。習作是對整個單元習得的寫作方法進行實踐應用,並形成單元成果——整個流程為:提出要求——閱讀習得——總結——初運用——鞏固——表達。這樣環環相扣的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並扎實地習得本單元的閱讀和寫作訓練要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圍繞中心意思寫,是本單元的核心,單元的各個部分以此為聯系,前後勾連,形成了一個整體協同的教學功能。
二、習作單元的教學現狀
雖然統編教材已經全面推行使用了兩年,但針對習作單元的編排意圖,不少農村一線教師還是缺少對習作單元的正確認識的。通過前期實地走訪調研、問卷調研,我們也獲知,面對習作單元,擺在老師們眼前的問題有三個:習作單元的教法與常規單元有何異同?習作單元的習作與其他單元有何差異?習作單元內部的各板塊該如何統整?通過進一步的入班聽課,老師們在習作單元教學中所存在的更為具體的問題也都逐一暴露了出來。比如將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當成普通閱讀課文來教學,教學時側重分析、感悟與積累。把習作例文當做略讀課文來教,真的到單元習作時候,就讓學生自由發揮,很少將前面精讀課文、讀寫例文學到的習作方法關聯起來,缺少單元整體意識,單元各個版塊之間融合銜接得不夠好,存在割裂現象等等。
三、習作單元的教師培訓
針對這些大小問題,我們將之逐一分解、細化,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在對一線老師培訓的過程中,我們聯繫到了河南省名師、中原名師這樣的教學專家,並把本地域在習作單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向專家反饋,邀請專家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講座培訓,這就從理論層面幫助老師們正確認識習作單元的特點,明辨習作單元與單元習作的區別與聯系,老師們也從中學到了專家對各個板塊提出的教學建議。理論打底,培訓之後,我們又邀請省、市級名師實地入班上課,在習作單元教學實踐層面為老師們打樣、示範。同時在後續的研課磨課過程中一直有專家一路相伴,手把手、一對一地點撥指導,使老師們對統編教材習作單元的認識得以更正,理念得以轉化,意識得以提升,方法得以掌握。整個培訓做得扎實,效果顯著。
㈩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單元整合教學 」記實
特別榮幸歡聚鯤鵬大講堂, 感謝大哥在這個夏季為各位語文老師精心安排了朱煜老師的《統編教材解讀與分析 》單元整合教學15講,昨晚我們聆聽了三節講座 :第9講 習作單元整合方法 、第10講 五年級散文單元解讀、第11講 好香的 桂花雨和一節課例《桂花雨》 ,及其各位老師對課堂教學的交流分享,活動形式多樣 ,內容豐富, 感受頗深。
第9講: 習作單元整合方法
首先,朱老師把各年段習作要素整合歸納,緊扣課標指導並幫助學生完成習作任務。
三年級上冊 留心觀察
三年級下冊 大膽想像
四年級上冊 把一件事情寫清楚
四年級下冊 按一定的順序寫景
五年級上冊 採用說明方法介紹一種事物
五年級下冊 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六年級上冊 圍繞中心意思寫
六年級下冊 表達真情實感
朱老師所言:習作單元貫穿於整個單元教學始終, 習作單元包括導語 ,精讀(識字、寫字、思考練習題) ,交流平台 ,初試身手 習作例文, 習作,每個環節都滲透其中, 是學生習作的把手和依託 ,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都是為習作而服務,能夠把握單元目標 ,需要每位教師善於整合解讀文本 ,並讓學生在點滴的積累中 內化於心並得以應用 。
最後,朱老師總結習作有方法可循:
1、小組自學習作例文
2、交流選定的寫作材料
3、列提綱
4、選擇重點段落練習寫作
5、交流 講評 修改
第10講: 五單元散文單元解讀
把握單元目標,解讀文本,領悟習作方法。精讀課文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以精讀課文《麻雀》和《爬天都峰》為例。從不同角度教,操練,結合習作例文,知識點鞏固:
《麻雀》
1、梳理課文的起因、經過、結果: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課文怎樣把經過部分寫清楚?
3、讀老麻雀的段落
4、討論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老麻雀的救護
5、比較句段
6、提供不同譯文,比較討論
《爬天都峰》
1、繼續抓住關鍵詞梳理起因經過結果:我、爸爸、老爺爺
2、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圍繞著課題來寫:爬天都峰難
3、聯系「我」爬山的過程,思考: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後的順序寫,有什麼好處?
4、提供動詞,練習:初試身手
隨後,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散文解讀:
單元目標:初步了解借物抒情手法。
引發思考:朱老師特別強調不能單純、機機械地傳遞給學生概念,如借物抒情的寫法, 而是為學生搭建起與讀者交流意識, 藉助語言了解語言現象, 了解語言規律。 如果缺少體驗 ,學生很難讓概念轉化為語言表達技能, 我們的教學創造性工作也就在於此。
教材分析:
《白鷺》一詩寫景
《落花生》通過花生講道理(借物喻理)
《桂花雨》借桂花抒發思鄉之情
《珍珠鳥》借珍珠鳥,抒發信賴之情;
教材順序重構:
《桂花雨》——《珍珠鳥》——《白鷺》——《落花生》
根據單元目標,調整教學次序, 的地是讓學生對單元的習作方法掌握的更加清楚到位 。
第11講: 好香的《桂花雨 》
這是一篇優美散文
初步了解:藉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方法。
表達方式:在具體的語境中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所見,所聞,所感,日久積累在心中表達方法就會用了。
授課流暢:
1、出示片段
桂花雨的樣子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帶領學生走進文本。
2、練習填空 訓練學生整合文本的信息能力、思維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讓學生從文字表面走向文字背後。
3、比較句式:
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式比較,通過朗讀讓學生說成原文句子的好處。
4、找句子,說感受。
5、師生情景扮演,體會搖桂花的樂趣,及童年的懷念之情呼之欲出。
6、師生共讀1-4段
7、師配樂示範朗讀
8、討論:課後鏈接問題
9、出示「香」句式,引出問題:「課題為什麼不定為桂花香?」
10、說板書
桂花(香氣) —— 感受 ——思鄉之情
接著,朱老師對《珍珠鳥》一文解讀,抓住珍珠鳥活動范圍關鍵詞板書羅列,距離越來越近表達對我的信賴之情;及從早上到傍晚的時間點這兩組關鍵詞,分組體會方法,理解略讀課,鞏固閱讀方法,知識點落實到位。
浙江高老師交流分享:
整合梳理 ,語文路上處處有我。課文是最好的例子, 要注重習作訓練在文本中滲透,文本學法指導。語文要素與習作要素相輔相成;管建剛老師對作文再指導,作文評價,是完整的習作教學過程,是學法,檢驗,鞏固,應用的一個過程。 對三年下冊第一單元的高老師對文本大膽的整合, 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說, 《古詩三首》 學起來比較困難 ,於是放在第二課, 如《燕子》——《古詩三首》——《 荷花》《寫作》——《昆蟲備忘錄》—— 《交流平台 》——《語文園地》,這樣的安排 從不同文體動物, 植物,片段描寫,課內練習 ,從精讀課文到略讀課文的講解 鞏固,從習作要求特點,句段到感受,層次深度不同,技巧與方法提供更寬廣的平台。
觀摩課例:《桂花雨》
這老師想方設法引導尋找金融部 由於學生對謝謝文創的b理解 朱老師想方設法一面先走進文本 課本上選取重點的片段 從聽說讀寫簡單方面感受起源的現象
我關我顆粒 桂花雨
這老師的課例呢 自然親切 嗯 教學手段 方法 解讀文本高淼設計教學環節多樣 帶點學生走進文本
問題設計 二 出示片對 三 填空練習 第二集概括句語言表達能力是嗎 繼續對比 感受語言的微妙之處 我那師生互讀課文的一到四段落 又能找句子說感受 並板書 從相關技術中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師生扮演姚 桂花雨 的情景 感受規劃與給作者的童年帶來無窮的樂趣 把小問題 嗯 能不能把 桂花雨 給桂花香 引發學生的思維思考
小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