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文學作品比較研究的方法

文學作品比較研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25 06:48:47

㈠ 比較文學的研究領域和方法是什麼

比較文學是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門新興學科,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以世界文學的眼光,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各種文學關系進行跨文化的研究,尋求人類文學共通規律和民族特色,它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文類學、主題學、形象學、媒介學和比較詩學等。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它的兩個基本方法,前者側重研究各民族文學中存在的事實聯系,後者則對沒有事實聯系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目前有法國學派、美國學派和前蘇聯學派三大學派。中國早在五四時期就引入了比較文學的相關理論,但真正獲得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比較文學是一門有著極大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比如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它又把異質文化的溝通與對話等新課題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

㈡ 文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哪些

文學理論的方法體系總的說來包括三個層面,即哲學方法的層面,科學方法的層面,專業方法的層面。

1、哲學方法的層面。哲學方法是在總體上把握世界的方法,對於每一個具體學科都具有指導的意義,因此哲學方法是文學理論方法體系的最高層次,也是這一體系的理論基礎,它包括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邏輯的與歷史的相統一的方法,抽象上升為具體的方法,等等。

2、科學方法的層面。這是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中逐漸形成的方法,以其橫斷性和交叉性而為文學理論所吸收和借鑒,它處於中間層次而對文學理論准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包括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耗散結構理論、模糊數學理論等方法。

3、專業方法的層面。這是適用於文藝學自身專業特點的特殊方法,其中既有從自身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傳統方法,如賞析方法、考證方法、評點方法等,也有從其他學科中移植過來,後來逐步固定下來的方法,這些方法比較具體,也最接近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如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文化學方法等。

總之,上述幾種文學研究方法具有各自的理論背景和操作原則,在把握文學的本質和規律時形成了特有的角度和途徑,顯示出自己的優長之處,同時它們又是相輔相成、殊途同歸的,在文學研究和文學理論的建設方面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因此都值得重視,值得借鑒和吸取,而在具體操作中最佳的選擇是對其加以融會貫通和綜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整體的、綜合的研究視野。其次,要正確處理好文學的審美規律與其他規律之間的關系。再次,要堅持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的相結合。然後,要堅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研究方法的相統一。

(2)文學作品比較研究的方法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現代發展

文學理論的自主性,在於理論自身的學理建設。80年代下半期和整個90年代,是中國文學理論比較全面地建立自身學理的時期,確立自身主體性的時期。

在文學理論學理的探索、建構中,無疑,西方文學理論發生過重要影響;80年代初期,在西方文學理論思潮如潮水般湧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文學理論中的西化傾向十分流行。但是西方文學理論中的審美研究、作品形式、結構等因素的內在研究,和那時中國美學問題的大討論,都對中國文學理論改造起到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討論中,不少學者對現代文論傳統進行了有批判的吸收,並且力圖打通古今中外。所以到了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中國的文學理論研究就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生動景象,新說屢起,佳作迭現。文學理論中的新作,都是在解構舊說的基礎上出現的,同時又是新的建構。

因此,這十多年的文學理論,不是一味的解構,不是一味地聽從外國人說話,不是把外國人的文學理論進行簡單的移植,而是在批判。借鑒的基礎上,對文學理論既有改造,又力圖有所創新,並且卓有成效地創立了一些新的文學理論范疇。

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下,文學理論在不斷地走向邊緣化,不被人們重視,但是應當承認,文學理論是個有成績的部門,真正的理論創新,自會留下自己的印痕。自然,不必把成績估計過高,但也沒有理由妄自菲薄。新的理性精神的解構與建構,正是文學理論現代性的體現。

㈢ 什麼是影響研究試用此方法對中外文學作品進行分析比較

影響研究是比較文學傳統研究方法之一。
影響研究在前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那些被接受的「異域」文學的影響,即側重在對域外文學的借鑒、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實聯系的梳理,研究視點集中在作品上
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以法國學派為中心,以影響研究為主要內容,跨出了比較文學學科建設的第一步。此期以法國學者維耶曼、梵·第根、基亞等為代表。1931年梵·第根出版《比較文學論》,這是一部全面闡述法國學派的著作,被譽為法國學派的集大成之作,多年來被當成是比較文學入門的必讀書。他明確了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圍、目的及經過路線,強調「精細和准確考據」的研究方法,而忽視審美批評和賞鑒賞在比較文學中的作用。該書出色地總結了法國比較文學研究的成績和經驗,建構了比較文學的理論體系,不失為一部重要的比較文學著作。
法國學派將比較文學作為一種文學史來研究,注重各國作家及作品之間確實存在的事實聯系;以影響研究為主要特徵的法國學派以其豐碩的成果證明了比較文學的科學價值,並為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比較文學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學科,從而也確立了它在學術界的地位。
影響是一種滲透在藝術作品之中,成為藝術作品有機的組成部分、並通過藝術作品再現出來的東西。
朗松(法國著名文學史家): 「真正的影響,是當一國文學中的突變,無法用該國以往的文學傳統和各個作家的獨創性來加以解釋時在該國文學中所呈現出來的那種情狀。」
朗松: 「究其實質,真正的影響,較之於題材選擇而言,更是一種精神存在。而且,這種真正的影響,與其是靠具體的有形之物的借取,不如是憑借某些國家文學精髓的滲透。」
約瑟夫·T·肖(美國學者):
「一位作家和他的藝術作品,如果顯示出某種外來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又是他的本國文學傳統和他本人的發展無法解釋的,那麼,我們可以說這位作家受到了外國作家的影響。」
影響「是一種滲透在藝術作品之中,成為藝術作品有機的組成部分、並通過藝術作品再現出來的東西。」
結論:影響具有外來性和隱含性
影響的外來性——這種影響無法從本民族文學的傳統和作家個人的各種因素作出解釋,因而它是外來的
影響的隱含性——這種影響表現為一種精神滲透,它消融於作家的創作中,因此不著痕跡。
以魯迅《狂人日記》所受果戈理《狂人日記》之影響為例
日記體小說——一種中國傳統文學中所沒有的小說樣式。
魯迅對果戈理現實批判精神的吸收與創新

㈣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1、文獻法

文獻法是一種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無論哪一種社會活動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跡都離不開各種文獻。人類活動與認識的無限性和個體生命與認識的有限性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在研究逝去的事實時必須藉助於文獻。

2、比較研究法

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比較研究貫穿於教育研究的全過程。無論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或是在理論研究中,比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該方法。

3、歸納綜合法

歸納綜合法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實例法,藉助於給出的一組輸入/輸出實例逐步導出適於一類問題的程序;另一種是「軌跡」法,通過所給實例的執行軌跡,逐步導出程序。

4、實證研究法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5、定量分析法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㈤ 比較文學有幾種研究方法,分析每一種方法的特點

我們將影響的過程分為三步:作品力量——閱讀經驗——創作因素,那麼,接受還停留在閱讀經驗這個層面上,只有進入創作過程才算發揮了影響。因此,影響不是單向的發射,而是相互作用,它必須在作品中體現出某種可見性。
影響與模仿  模仿是「作家盡可能地將自己的創作個性服從於另一個作家」②,或者說完全失去創作個性;而影響則是某種文學現象的創造性變形,被影響的作家所產生的作品本質上是屬於他自己的。魯迅的《傷逝》可以說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響,如果魯迅沒有看過《玩偶之家》,就不可能創造出子君這樣的人物。但魯迅又不是對娜拉這個人物形象的亦步亦趨,而是融人了對婦女解放的思考。魯迅尖銳地看到,娜拉式出走的結局不是墮
落就是回來,婦女的解放既需要獨立的意志,也需要相應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順便提及的是,比較文學並不完全排斥模仿,模仿往往是藝術家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學習手段。普希金甚至認為,模仿可能標志著一種「對自己的力量的崇高的信心,希望能沿著一位天才的足跡去發現新的世界,或者是一種在謙恭中反而更加高昂的情緒,希望能掌握自己所尊崇的範本,並賦予它新的生命」①。在比較文學看來,創造不可能憑空而生,關鍵是選擇一個好的範本。作家的創作實踐證明,模仿好的範本就是成功的開始。 

㈥ 文學作品的分析方法

不管中外文都是類似的,我們小時候經常說時間地點人物等就是這個意思.對一部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可以層層第進,步步分析.
首先我們經常看到的是剛才提到的幾個部分,也是它的表層分析: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等.這一部分很簡單,不用多說.但是如果是外國作品,由於文化的隔膜可能要努力一下咯.
第二步,是對文章思想的分析.我認為任何一篇文章的寫作都帶有作者的影子,因此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分析深挖包含在文章文字下面的思想.這一部分是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查閱資料來進行的.如果遇到意識流的文章就更難懂了.要學會體味作者深藏其中的意義.
最後,任何的作品都有其意義所在(現實意義).因此要看到它對現實的作用對實際的影響.
這是我對文章分析的一般步驟,呵呵,多提意見,大家討論。

如何進行兩個文學作品的比較

首先,作品的創作背景比較。
其次,內容上的比較,例如,作品表達的主體意義上的異同點。
再次,也可以從分析作者的角度來分析他們的文學作品,通過作者的性格,成長環境等,還有所持觀點等。
最後,還可以從你的角度來評價一下他們的作品。

㈧ 文學作品怎麼分析

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

1、從原著創作時代背景來分析時代意義。

正確評價文學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價值,重要的一點是離不開時代背景的探究。

2、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王國維是用心理學來研究《紅樓夢》又有重大建樹的。西方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有共同特質、個性特質、表面特質、根源特質、內外傾特質、精神質、神經質等類型。此外人格還分為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3、從哲學和科學的發展看文學創作思潮的變遷。

在西方文學史上,文學創作思想深受哲學思潮和科學發展的影響。無論是古羅馬希臘時期、歐洲的文化啟蒙運動,還是「二戰」以來的文學,哲學對文學的滲透影響是巨大的。

4、從同類作品或相似作品比較加深理解。

從同類題材作品或某些相似題材的作品進行比較,從中可以加深對原著的理解。

5、從體制看文學創作題材的重心有別。

歐洲最早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其作品的內容重在批判資本主義的金錢帶來的罪惡、人慾橫流的社會、社會的不公及人情的冷漠。

(8)文學作品比較研究的方法擴展閱讀: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1.從內容來說

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准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准確,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發,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主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

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條理清晰;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質彬彬。

3.從作者來說

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

它們都有認知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鑒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像,鑒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5.從功能來說

它們都有社會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重在實用;而文學作品則重於社會教化,重於審美。

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那麼盡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范疇。

㈨ 比較文學方法分析作品

比較文學是以跨民族、跨語言、跨文化與跨學科為比較視域而展開的文學研究,在學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體的比較視域為安身立命的本體,因此強調研究主體的定位,同時比較文學把學科的研究客體定位於國族文學之間與文學及其他學科之間的三種關系:事實材料關系、美學價值關系、學科交叉關系。
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詞最早出現於法國學者諾埃爾和拉普拉斯合編的《比較文學教程》(1816)中,但該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與理論。使這一術語得以流行的 ,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批評家維爾曼 (1790~1870)。他於1827年在巴黎大學開設了「18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的講座,並於兩年後將講稿整理,以《18世紀法國文學綜覽》的書名出版。在講課和著述中,維爾曼多次使用「比較文學」、「比較歷史」等詞語,並從理論和實踐上為比較文學提供了範例。1838年,他在出版其講稿的第三卷序言中正式使用了「比較文學」這個專門術語,後人因此尊他為「比較文學之父」。
然而,無論在中外文學還是各國文學之間,也無論是詩歌、小說、戲劇、散文,還是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或是文藝思潮、流派和運動之間,都還存在著眾多的並無影響事實聯系卻又十分相似的情況。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過無聲之美:「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無獨有偶,英國詩人濟慈在他的《希臘古瓮頌》中也寫道:「聽得見的聲音固然美,聽不見的聲音則加倍幽美。」同為抒寫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愛,明代《樂府吳調》中有一曲寫道:「變一隻綉鞋兒,在你金蓮上套;變一領汗衫兒,與你貼肉相交;變一個竹夫人,在你懷兒里抱;變一個主腰兒,拘束著你;變一管玉蕭兒,在你指上調;再變上一塊香茶,也不離你櫻桃小。」而歐洲的詩歌、小說也常有這類描寫,古希臘的詩人寫過:「願變為心上人的口邊之笛。」西班牙十七世紀劇作家羅哈斯民劇中也寫過:「願變為意中人腰間之帶。」甚至在德國文學中還寫過:「願變為心上人身邊的跳蚤與虱子。」還有一些作品,不僅人物性格相似,連反映性格的細節也幾乎一樣。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家莫里哀的名作《慳吝人》中的阿爾巴貢,同中國古典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都同樣愛錢「勝」命,慳吝而無情,如阿爾巴貢要掐掉兩支蠟燭中的一支,才稱心如意;而嚴監生要滅剩油燈芯中的一根,才咽氣罷休。
在白居易與濟慈、明代《樂府吳調》與歐洲古代戲劇、《慳吝人》中的阿爾巴貢與《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等之間的異同,並非彼此有過「影響聯系」,而是作家們在各自民族的現實生活中觀察、體驗與加工塑造的結果。要說受到「影響」,倒是在東西方各自文化體系與文學傳統中可追溯到各自的源頭。如嚴監生之前的元雜劇《看錢奴》中的賈生,就同嚴監生臨死前的吝嗇勁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賈生要兒子舔盡沾了油漬的手指方肯咽氣;更早的可追溯到北魏《笑林》中的「儉吝老人」,甚至戰國時《商君書》中的「東郭敞」,都是以愛物勝過愛人的吝嗇與貪欲而影響後世。同樣,莫里哀塑造的阿爾巴貢,可上溯到古羅馬劇作家普拉圖斯的喜劇《一罐金子》中的守財奴,和更早的古希臘作家西俄夫拉斯培斯的論文《性格論》,因為論文里勾勒出了吝嗇人的性格類型。崇尚古典主義並又熱衷於從古希臘羅馬文學中汲取創作題材的新古典主義作家莫里哀,受其歐洲文學傳統的影響,連他本人也直言不諱。因此,在研究這二者相似的問題上,就要撇開影響研究而從經濟、政治和社會歷史等方面去探索其「文心相通」的規律。通過對阿爾巴貢與嚴監生這組中外文學形象的比較,可以更清楚地發現:貪欲與吝嗇盡管古已有之,然而到了資本降世之時,由於金錢漸漸成為取代封建社會等級與特權的一尊「至聖」,於是在市民中最早出現的那批商人資產者身上,吝嗇就是他們積累財富與貨幣的一種手段,又同他們拚命獵取剩餘價值的貪婪與世俱存,從而構成了他們性格習慣與心理狀態的一大特徵:吝嗇到將一錢一物都視為一本萬利的萬能之神的典型性格,才各自成為中外文學史上的不朽藝術形象。

㈩ 人們分析評價研究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的途徑手段與方式就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6

閱讀全文

與文學作品比較研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