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協調的辦法有哪些
人要參與社會生活,就必須受到一定的社會規范的制約和限制,這就要求個體要根據社會信息及時調整自己,有效化解心理矛盾沖突,盡可能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率,使之適應於社會的要求。 人們從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相應反應,這中間有一個大腦根據以往的認知,對信息進行加工並產生相應的心理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個體心理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完成有三個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心理認知的參與;三是個體心理的自我整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根據一定的外部信息所作的適應性反應並不總是成功的:個體的心理體驗與原有的心理認知不一致,就會導致心理沖突。這種沖突,既是促進個體心理發展、成熟的動力,也可能導致其心理應激(如彷徨、自責、壓抑、痛苦、憤懣等)以及相應的肌體反應(如內分泌失調、失眠等),引發心理問題甚至身心疾病。 個體通過對外部信息接收角度和強度的轉換,或對原有心理認知在重組、遷移、升華的基礎上予以整合,使外部刺激與心理認知互為進退地實現協調一致,以避免心理矛盾沖突激化所造成的心理困境,這就是心理調適的重要方法——合理變通。 合理變通的主要方式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1、迴避——轉移注意力,盡可能躲開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里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迴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給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也就擺脫了心理困境。 2、變通——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心理學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過找一些理由為自己開脫,以減輕痛苦,緩解緊張,使內心獲得平衡的辦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於是便不感到苦惱。心理調適可借用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 3、轉視——換個角度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為並不是任何來自客觀現實的外部刺激都可以迴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同一客觀現實或情境,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4、換腦——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更新觀念,重新解釋外部環境信息,也就是相當於換一個腦袋思考、解釋問題。在個體出現心理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可以通過換腦法,減少或消除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矛盾沖突。 5、升華——讓積極的心理認知固著,把挫折變成財富。 人的心理問題長期不能解決,往往與他們的消極心理固著有關。如何克服心理固著,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心理位移,即選擇一種新的、高層次的、積極的、利於他人和社會的心理認知固著代替舊有的心理認知固著,從而改變消極的心理狀態,這就是心理升華法。「失敗乃成功之母」、「化悲痛為力量」就是從失敗的消極因素中,認識其中蘊涵著的積極因素,使之成為個體奮起圖強,取得成功的動力和契機。 6、補償——改弦易轍不變初衷,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人們難免會由於一些內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礙以及其它種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最佳目標動機受挫。這時,往往會採取種種方法來進行彌補,以減輕、消除心理上的困擾。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補償作用。補償,就是在目標實現受挫時,通過更替原來的行動目標,求得長遠價值目標實現的一種心理調適方式。 7、求實——切合實際調整目標。當實現目標過程中受挫時,就會產生心理緊張或痛苦,避免或緩解這種狀況的一個有效措施,就是及時切合實際調整自我,並變換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對的無法改變,那就先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⑵ 協調人際關系的方法
(1)在公司,自己做好自已份內的事,別人需要幫忙時熱情點,早上見到同事主動打招呼,吃工作餐時多參與同事間聊的話題,不要打聽別人的隱私,不要加入小圈子,不要說任何同事的壞話,不要傳播小道消息。
(2)要想盡辦法去幫助任何人,記得,是任何人。不要看到眼前的利益,眼前誰有什麼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對每個人都好,開發大家潛在的合力。尤其重要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3)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一種美德,所以記著感謝曾經在你生命中幫助過你的人。記住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4)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太狂妄,也不要過於自卑。不要輕易的在別人面前說你討厭某人,即使你真的很討厭這個人。不要太小氣,也不要太大方。要把握好場合與時機。
(5)臉上時刻保持笑容,沒有任何人能夠擋住笑容的魅力。會話交談時,目光注視對方。充分尊重對方的內心秘密與隱私。在聽到對方的內心秘密後不要把內容泄露給對方,不要在背後批評人,保住對方面子。
⑶ 工作協調能力的常用的工作協調方法
一、會議協調
為了保證企業內外各不相同的部門之間,在技術力量、財政力量、貿易力量等方面達到平衡,保證企業的統一領導和力量的集中,使各部門在統一目標下自覺合作,必須經常開好各類協調會議,這也是發揮集體力量,鼓舞士氣的一種重要方法,會議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信息交流會議。這是一種典型的專業人員的會議,通過交流各個不同部門的工作狀況和業務信息,使大家減少會後在工作之間可能發生的問題。
(2)表明態度會議。這是一種商討、決定問題的會議。與會者對上級決定的政策、方案、規劃和下達的任務,表明態度、感覺和意見,對以往類似問題執行中的經驗、教訓,提出意見,這種會議對於溝通上下級之間感情,密切關系起到重要作用。
(3)解決問題會議。這是會同有關人員共同討論解決某項專題的會議。目的是使與會人員能夠統一思想,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4)培訓會議。旨在傳達指令並增進了解,從事訓練,並對即將執行的政策、計劃、方案、程序進行解釋。這是動員發動和統一行動的會議。
二、現場協調
這是一種快速有效的協調方式。把有關人員帶到問題的現場,請當事人自己講述產生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允許有關部門提要求。使當事人有一種「壓力感」,感到自己部門確實沒有做好工作。使其他部門也願意「幫一把」,或出些點子,這樣有利於統一認識,使問題盡快解決。對於一些「扯皮太久」,群眾意見大的問題,就可以採取現場協調方式來解決問題。
三、結構協調
結構協調就是通過調整組織機構、健全組織職能、完善職責分工、建立制度等辦法,來進行協調。對待那些處於部門與部門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的「結合部」的問題,以及諸如由於分工不清、職責不明所造成的問題,應當採取結構協調的措施。「結合部」的問題可以分為二種:
「協同型」問題。這是一種「三不管」的問題,就是有關的各部門都有責任,又都無全部責任,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分工和協作關系的明確共同努力完成。
「傳遞型」問題。它需要協調的是上下工序和管理業務流程中的業務銜接問題。可以通過把問題劃給聯系最密切的部門去解決,並相應擴大其職權范圍。
四、機制協調
建立良好的協調機制,比人為的協調更加有效。
⑷ 論述建設工程監理組織協調可採用哪些方法
採用什麼形式對建設工程實施監理
監理工程師應當按照工程監理規范的要求用現場記錄、發件、旁站監理、巡查、跟蹤檢測、平行檢測、協調等工作方法;技術文件核查、審核和審批制度、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設備報驗制度、工程質量報驗制度、工程計量付款簽證制度、會議制度、緊急情況報告制度、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符合性審核 制度、監理報告制度、工程驗收制度等主要工作制度形式,對建設工程實施監理。
一、採用主要工作方法:
1、 現場記錄。監理機構記錄每日施工現場的人員、原材料、中間產品、工程設備、施工設備、天氣、施工環境、施工作業內容、存在的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等。
2、發布文件。監理機構採用通知、指示、批復、確認等書面文件開展施工監作。
3、 旁站監理。監理機構按照監理合同約定和監理工作需要,在施工現場對工程重要部位和關鍵工序的施工作業實施連續性的全過程監督、檢查和記錄。
4、 巡視檢查。監理機構對所監理工程的施工進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與檢查。
5、跟蹤檢測。監理機構對承包人在質量檢測中的取樣和送樣進行監督。跟蹤檢測費用由承包人承擔。
6、平行檢測。在承包人對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質量自檢的同時,監理機構按照監理合同約定獨立進行抽樣檢測,核驗承包人的檢測結果。平行檢測費用由發包人承擔。
7、協調。監理機構依據合同約定對施工合同雙方之間的關系以及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爭議進行的溝通、協商和調解。
二、主要工作制度
1、 技術文件核查、審核和審批制度。裉據施工合同約定由發包人或承包人提供的施工圖紙、技術文件以及承包人提交的開工申請、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措施計劃、施工進度計劃、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獵施、度訊方案和災害應急預案等文件,均應經監理機構核查、審核或審批後方可實施。jx.yd119.cn
2、 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設備報驗制度。監理機構應對發包人或承包人提供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設備進行核驗或驗收。不合格的原材料、中間產品和工程設備不得投入使用,其處置方式和措施應得到監理機構的批准或確認。
3、 工程質量報驗制度。承包人每完成一道工序或一個單元工程,都應經過自檢。承包人自檢合格後方可報監理機構進行復核。上道工序或上一單元工程未經復核或復核不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或下一單元工程施工。
4、工程計量付款簽證制度。所有申請付款的工程量、工作均應進行計量並經監理機構確認。未經監理機構簽證的付款申請,發包人不得付款。
5、 會議制度。監理機構應建立會議制度,包括第一次監理工地會議、監理例會和監理專題會議。會議由總監理工程師或其授權的監理工程師主持,工程建設有關各方應派員參加。會議應符合下列要求:
1)第一次監理工地會議。第一次監理工地會議應在監理機構批復合同工程開工前舉行,會議主要內容包括:介紹各方組織機構及其負責人;溝通相關信息;進行首次監理工作交底;合同工程開工准備檢查情況。會議的具體內容可由有關各方會前約定,會議由總監理工程師主持召開。
2)監理例會。監理機構應定期主持召開由參建各方現場負責人參加的會議,會上應通報工程進展情況,檢查上次監理例會中有關決定的執行情況,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或建議,明確會後應完成的任務及其責任方和完成時限。
3)監理專題會議。監理機構應根據工作需要,主持召開監理專題會議。會議專題可包括施工質量、施工方案、施工進度、技術交底、變更、索賠、爭議及專家咨詢等方面。
4)總監理工程師或授權副總監理工程師組織編寫由監理機構主持召開會議的紀要,並分發與會各方。
6、緊急情況報告制度。當施工現場發生緊急情況時,監理機 構應立即指示承包人採取有效緊急處理措施,並向發包人報告。
7、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符合性審核 制度。監理機構在審核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措施計劃、專項施工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度汛方案和災害應急預案等文件時,應對其與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水利工程部分)的符合性進行審核。
8、監理報告制度。監理機構應及時向發包人提交監理月報、 監理專題報告;在工程驗收時,應提交工程建設監理工作報告。
9、工程驗收制度。在承包人提交驗收申請後,監理機構應對其是否具備驗收條件進行審核,並根據有關水利工程驗收規程或合同約定,參與或主持工程驗收。
⑸ 如何協調好人際關系
導語:協調是管理的本質。對領導者來說,協調的內容很廣泛,包括協調系統與子系統的關系、子系統與子系統的關系、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系等,但核心是協調與上級、同級、下級之間的人際關系。
領導者如何協調好人際關系
一、處理好三個關系
人們不是靠外部指令而是靠相互默契的科學規則自行組織起來,是形成協同作用的關鍵。在協調中要確立的科學規則,一是與上級共處的規則;二是與同級共處的規則;三是與下級共處的規則。
1、與上級的關系
處理好與上級之間的關系,贏得上級的理解和信任,得到上級的支持與幫助,是領導者順利開展工作,圓滿完成任務一個必要條件。上級領導有自己的權力,同時也承擔著相應的責任。由於其所處的地位特殊,因而具有希望得到下屬理解、支持與愛戴的心理特徵。
2、與下級的關系
下屬是領導工作的主要力量,領導者能否引導和影響下屬去實現組織目標、完成工作任務,取得顯著領導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者之間的關系如何。
3、與領導者班子內部成員的關系
判斷一個領導班子是否堅強有力,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其內部成員之間關系是否融洽,相處是否和諧,是否團結一心,肝膽相照,還是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如果其成員之間相互扯皮,彼此消長,那麼其領導效能肯定會大打折扣。
二、把握好四個環節
精明的領導者,在疏通協調與上級、同級和下級之間的人際關系時,主要在以下四個環節上下功夫、做文章。
1、尊重
無論是和上級、同級還是下級接觸,都必須尊重對方,這是取得對方幫助和支持的前提。這種尊重,不應該用語言來「表白」,而應該用實際行動來「顯示」。唯有這樣,才能打消對方的疑慮,使對方深受感動。當然尊重上級、同級和下屬,三者之間從內容到形式都略有差異。
尊重上級隨之而來的,就是「服從」;尊重同級集中表現在「合作」;尊重下屬更多地需要「肯定」和「支持」。尊重有能力、有水平的上級、同級或下屬,也許是不難做到的,但是,倘若遇到的是低能的上級、同級和下屬,能照樣尊重他們嗎?同樣道理,尊重正確的上級、同級或下屬,也許是不難做到的,但是,倘若遇到的是錯誤的上級、同級和下屬,能照樣尊重他們嗎?一個成熟老練的領導者,他的交往「功夫」是否到家,恰恰表現在這一點上。
2、了解
友好相處,親密合作,必須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所謂了解,就是應該盡可能周詳地了解上級、同級和下屬的長處和短處,並在工作接觸中,盡可能使對方展其所長,避其所短,這是使對方避免感到「為難」,並能更加有效地給予幫助和支持的一個重要環節。當然了解最好是相互的。在確信對方沒有「惡意」的情況下,領導者也不妨將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無保留地告訴對方,以求得對方更好地支持和配合。
3、給予
上級最希望下屬圓滿完成自己交辦的一切任務,盡力為本單位爭光,當然也為自己爭光;同級最希望互相之間建立起一種攜手並進的融洽關系,在親密無間的友好氣氛中進行良性競爭;而下屬最希望獲得的,是上級的「信任」,說得確切些,就是困難時刻的「有力支持」,受到挫折時的「熱情鼓勵」。無論是上級、同級,還是下級,只要給予對方最希望獲得的,就能贏得對方的心!按照對方最滿意的方式給予,按照多數群眾最能接受的方式給予。
在盡力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時,應當牢記「完成任務」必須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前提;在和同級「攜手並進」時,應當建立一種健康、純潔的同志關系,防止滋生庸俗、低級的拉拉扯扯的作風,在對下屬表示「信任」時,務必做到支持要「適度」,獎懲要「合理」,關心要「適時」。只有符合上述原則的「給予」,對方才「敢」接受,才「願意」接受,才會感到最為「滿意」。
4、索取
索取對方「能夠」給予的,「願意」給予的。在從事創造性領導活動時,每個領導者當然都希望獲得上級的有力支持。然而,在請示上級給予支持之間,最好先了解一下,上級能夠提供什麼支持,願意提供什麼支持,切忌強人所難,招致被動。
當希望獲得同級的配合時,也最好先了解一下,這種配合,對同級是否有「利」,是否超出了同級「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在要求下級圓滿完成某項任務之前,最好斟酌一下,這項任務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單憑下屬的力量,能否順利完成?總之,唯有摸清對方「願意」給予什麼,才能恰到好處地進行「索取」。至於怎樣「索取」,情況就比較復雜,索取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總的原則是應該「適時」、「適度」,盡量避免使對方感到「為難」。
三、運用好三個技巧
在組織內,人和人相處,會產生認識上的分歧、利益上的沖突、工作上的矛盾以及其他方面的糾紛。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已成為領導者協調人際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問題處理得好,會化干戈為玉帛,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有利於工作、學習和生活。這些問題解決不好,會激化矛盾,影響團結,產生不良後果。所以組織領導者在工作實踐中一定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來調人們之間的糾紛和矛盾。一些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立場堅定,即評即判
對於是非問題和原則性問題,領導者要態度明確,立場堅定。可以馬上查清原因,即刻作出評判。對正確的一方,或表揚或認同,視具體情況而定;對錯誤一方,或批評,或處分,這也要視其情節輕重而定,以促其承認錯誤,改正缺點,回到正確的方面來。
2、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接受一個事實,改變一種觀點,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對於有一些矛盾和糾紛,不可操之過急,搞「熱處理」,那樣有時容易激化矛盾,加劇糾紛,結果事與願違。最好的辦法是,暫時擱置爭議,讓那些矛盾和糾紛逐步化解,讓雙方在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變換中達到認識上的一致和情感上的默契。
3、靈活處理,剛柔相濟
按傳統的分類方法,協調藝術不外乎兩大類;一是剛性協調,即通過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強制性地解決矛盾,這類藝術在特定情況下非用不可,否則「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二是柔性協調,即通過合作、妥協、冷卻、暗示等方式平緩、委婉地解決矛盾,這類藝術在協調中被普遍採用,如戰國時期藺相如達成與廉頗之間的「將相和」,就是很有名的實例。在協調中講究剛柔相濟,就是該剛則剛,宜柔則柔,該剛柔並舉時則雙管齊下。在某些特定條件下,對於個別非原則性的矛盾和糾紛,可以含糊其辭,不作明確表態,不作認真處理,以淡化之而有利於工作。實事上,有些矛盾會不調自解。如果將小事情上升到一定高度或抱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去處理,只會加劇矛盾,擴大糾紛,給工作帶來不良影響。
領導者不僅要掌握基本的領導方法,而且要有高超的領導藝術。一個成功的領導者,能夠有效地協調好組織內外的人際關系,排除人為的干擾,才能創造性的完成各項領導任務,達到預期的目的。
⑹ 協調的方法是怎樣進行的
協調的方法一般按區分打擊地區、打擊縱深和打擊目標來進行;在對同一地、同一目標突擊時,也可按先後次序來進行。在協調中,尤其要使它們之間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如當航空突防困難時,就應以導彈突擊先行;而當導彈突擊精度不高時,就應以航空兵火力予以補充突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