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腹部評估的方法和步驟
(一)視診
被評估者應取仰卧位,排空膀胱,充分暴露腹部。評估者立於被評估者右側,自上而下視診,有時為觀察細小隆起或蠕動波,評估者應將視線低於腹平面,從側面呈切線方向觀察。腹部視診內容如下:
1.腹部外形健康成年人平卧時,腹部兩側對稱。腹部平坦即前腹壁與肋緣至恥骨聯合大致位於同一平面;若腹部呈圓形輕微隆起,可高出肋緣至恥骨聯合水平面,稱腹部飽滿,見於小兒和肥胖者;如前腹壁稍內凹,低於肋緣至恥骨的水平面,稱腹部低平,多見於老年人和消瘦者。這些都屬於正常范圍,如腹部外形明顯隆起或凹陷才有病理意義。
(1)腹部膨隆:仰卧時前腹壁明顯高於肋緣至恥骨聯合的水平面,稱腹部膨隆。生理情況下見於妊娠、肥胖等;病理情況下見於腹水、氣腹及鼓腸等。腹部膨隆可分為全腹膨隆和局限性膨隆。
1)全腹膨隆:腹外形可呈球狀或蛙腹樣,主要為腹腔內容物增多,常見的原因有:①腹腔積液:仰卧時液體積聚於腹腔兩側,呈蛙腹狀;立位時腹水積於恥區,呈懸垂腹,可伴有臍突出。常見於肝硬化、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腹膜轉移癌、腎病綜合征和結核性腹膜炎等。為了動態觀察腹水的增減,應定期測量腹圍大小,方法是被檢查者取仰卧位,空腹及排尿後,用軟尺測量經臍繞腹一周的長度,每次測量均應在同樣條件下進行。②胃腸脹氣:由於胃腸道大量積氣,引起全腹膨隆,呈球形,兩側腰部膨出不明顯,外形不隨體位變化,多見於腸麻痹、晚期肝硬化等。③巨大腹塊:巨大卵巢囊腫患者仰卧位時可見腹部中央膨隆,立位時膨隆以臍為中心,但臍本身不突出。④氣腹:腹部呈均勻性膨大如球形。見於胃腸穿孔、人工氣腹等。
Ⅱ 體格檢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體格檢查方法一般分為視診、觸診、叩診、聽診等四種。
(一)視診
視診是檢查者用眼睛觀察患者局部或全身體格徵象的一種方法。局部視診可了解患者身體各部位的改變,如皮膚顏色、胸廓外形、呼吸節律、心尖搏動部位等;全身視診可了解患者一般狀況,如發育、營養、意識狀態、面部表情、體位步態等。視診檢查方法簡便易行、適用廣泛,常能提供重要的診斷線索。
(二)觸診
觸診是檢查者用手對被檢查部位觸摸,通過手的感覺進行判斷的一種方法。由於手指指腹對觸覺較敏感,掌指關節部掌麵皮膚對震動較敏感,常用這些部位進行觸診檢查,如體表溫度、濕度,肺部語音震顫,腹部包塊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1.觸診檢查方法
(1)感覺觸診法:通過手掌感觸被檢查部位的體表震動,如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心尖搏動、震顫等。
(2)淺觸診法:檢查者在被檢查部位通過手指柔和的滑動或輕輕地按壓進行觸摸和感知,適用於淺表組織和病變的檢查,如淋巴結檢查、淺表軟組織或血管、關節、腹部有無壓痛等。
(3)深觸診法:檢查者用手由淺入深、逐漸加壓達到深部臟器觸診目的,主要用於檢查腹腔病變和臟器情況。根據檢查目的和手法不同,深觸診法又分為:①滑動觸診法:主要用於檢查腸管和包塊。檢查者右手四指並攏,囑被檢查者呼氣時逐漸向深部按壓,觸及包塊或臟器後,用手帶動皮膚在其上滑動觸摸。②沖擊觸診法(浮沉觸診法):在大量腹水時,觸診肝、脾、包塊等需要沖擊觸診。右手三指並攏,垂直放在檢查部位,用指腹迅速沖擊腹壁(指腹不離開腹壁)感知腹腔內的器官或包塊。③深壓觸診法(插入觸診法):用於確定深部壓痛點。用示指和中指兩指並攏,垂直慢慢向深部施壓,確定局限性壓痛的部位。④雙手觸診法:右手置於檢查部位,左手置於被檢查臟器的後面,向右手方向推壓。常用於肝、脾等腹腔臟器或腫物的觸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觸診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應向患者講解檢查目的,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配合檢查。
(2)檢查者手應溫暖,手法輕柔,淺觸診檢查應在深觸診檢查前進行,檢查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表情變化。
(3)根據檢查部位不同,囑患者採取不同體位。
(4)觸診檢查時應注意病變的部位、性質及其特點。
(5)檢查時可邊和被檢查者交談邊檢查,以分散其注意力,減少腹肌緊張,必要時要指導被檢查者進行呼吸配合。
(三)叩診
叩診是用手指叩擊被檢查部位,使之震動而產生聲響,依據震動和聲響的特點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的一種方法。用手或叩診錘直接叩擊被檢查部位,觀察反射情況和有無疼痛等也屬於叩診檢查。
1.叩診檢查方法根據叩診手法不同分為直接叩診和間接叩診。
(1)直接叩診法:檢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無名指的掌面直接拍擊患者的被檢查部位,以了解被檢查部位的拍擊反響(聲音改變)和指下的震動感,判斷病變情況;適用於胸部和腹部的病變,如胸膜粘連或增厚、氣胸、大量胸腔積液或腹腔積液等的檢查。
(2)間接叩診法:檢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為板指,平貼叩診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彎曲,以中指指端叩擊左中指末端指關節處或第二指骨的遠端,叩擊方向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圖1-1);叩擊後右手中指應立即抬起,每次叩2~3次,叩擊力量應均勻,輕重適當。叩診時應以腕關節與掌指關節的活動為主,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富有彈性。適用於肺、心界和腹部等的檢查。
2.叩診音是指叩診時被叩擊部位產生的反響。根據被叩擊部位組織或器官的密度、彈性、含氣量以及與體表的距離不同,產生的叩診音不同。一般分為五種:
(1)清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強、振動時間較長的聲音。為正常肺臟的叩診音,提示肺組織的彈性、含氣量、密度正常。
(2)濁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時間較短的聲音。叩擊時板指所感到的震動較弱。為心臟或肝臟被肺臟邊緣覆蓋部位的叩診音。病理狀態時,由於肺組織含氣量減少(如肺炎),叩診檢查時也可產生濁音。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實音:一種音調較高、音響弱、振動時間短的聲音。為心臟和肝臟等部位的叩診音。
病理狀態時,如大量胸腔積液或大葉性肺炎等,叩診檢查時可產生實音。
(4)鼓音:一種音調適中、音響強、振動時間較長的和諧聲音,如同擊鼓聲。為含大量氣體的空腔臟器的叩診音,如胃泡區和腹部等部位。病理狀態時,如肺內空洞、氣胸等檢查時可產生鼓音。
(5)過清音:一種音調較低、音響強的聲音,介於清音與鼓音之間,屬於病理叩擊音。肺氣腫患者由於肺組織含氣量增多、彈性減弱,叩診檢查時可產生過清音。
Ⅲ 問一下西醫講究的望觸叩聽是什麼意思
是 視觸叩聽 第一就是看 第二觸就是觸摸患側有什麼異常
叩就是用叩診法在身體疑患處 做正常的體檢聽聲音又什麼不同
聽就是用聽診器啦
Ⅳ 健康評估需要哪些資料
一、主觀資料-通過與被評估者會談獲得,即被評估者有關的病史。
二、客觀資料-評估者通過其他感覺器官(視觸叩聽嗅)器械或實驗室檢查所獲得的有關被評估者健康狀況的資料,其中被評估者患病後機體的體表或內部結構發生了可以觀察到或感觸到的改變,如黃疽、肝大、心臟雜音等稱為體征
Ⅳ 健康評估考試重點必背有哪些
健康評估考試重點必備,需要掌握的一些內容有很多,比如簡述某某東西的主要異同點,然後簡述瞳孔變化的主要臨床意義。這樣子的一個內容。以及去如何判斷某某事物的程度等等都是需要去背誦的,然後還有就是有一些體表的標志。
還有就是在某某診斷方法的內容是什麼以及某某診斷內容裡面是包括性別、年齡、生命體征、發育與體型、營養狀況、意識狀態、語調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知識。
所以在健康評估考試重點必背部分裡面就有這些內容需要掌握,並且是需要去按照不斷更新的一個知識范圍去進行復習,找到重點必備的一些內容的。
Ⅵ 健康評估考試重點必背有哪些
健康評估考試重點:
1.症狀:是個體患病時對機體功能異常和病理變化的主觀感受,如頭痛、乏力、惡心等。
2.體征:是醫務人員給患者檢查時發現的具有診斷意義的徵候。
3.健康評估:是一門對評估對象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並根據其現實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或生命過程狀況提出護理診斷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科。
4. 身體評估:評估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藉助聽診器血壓表體溫表的輔助工具對被評估者進行細致觀察與系統檢查,找出機體正常或異常徵象的評估方法,是獲取護理診斷依據的重要手段。
5.主觀資料:通過與被評估者會談獲得的資料,包括被評估者的主訴,親屬的代訴及經提問而獲得的有關被評估者健康狀況的描訴。
6.客觀資料:通過視觸叩聽或器械檢查等所獲得的有關被評估者健康裝寬狀況的結果。
7.主訴:為被評估者感覺最主要最明顯的症狀或體征及其性質和持續時間。
8.系統回顧:通過詢問被評估者各系統或與各健康功能型態,有關症狀的有無及其特點,全面系統地評估被評估者以往發生的健康問題及其與本次健康問題的關系。
9.護理診斷:關於個人家庭社區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或生命過程的反應的一種臨床判斷,是護士為達到預期結果選擇護理措施的基礎。
Ⅶ 臨床上望聞問切叩聽測量八診合參還是稱八合診
八診合參。
中醫有「望聞問切」,西醫有「視觸叩聽」,合為八診合參,在臨床上十分實用。
臨床是指直接接觸病人,對病人進行實際的觀察。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學科屬於臨床醫學。
Ⅷ 運用視、觸、叩、聽方法比較肺實變、肺氣腫、胸腔積液、氣胸的異同點
肺實變,肺部叩診應該是實音。胸腔積液叩診,胸部應該是濁音。氣胸應該是古音。
Ⅸ 健康評估考試重點必背有哪些
1、症狀:指個體患病後對機體功能異常的主觀感覺或自身體驗。屬主觀資料,是健康評估的重要內容。
2、體征:經評估者體格檢查發現的,評估對象患病後機體解剖結構或生理功能發生的可觀察的改變。
3、健康評估病歷採集的基本方法:問診,體格檢查(視觸叩聽嗅),查閱病歷等。
4、主觀資料:經問診所得有關病人健康狀況的資料,是健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5、客觀資料:評估者通過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或器械檢查獲取的資料。
問診要點:
1、發熱的臨床表現特點:起病緩急,原因或誘因,持續時間,發熱程度與熱型,以及伴隨症狀等。
2、發熱對病人的影響:有無食慾低下,惡心,嘔吐,高熱者有無譫語、幻覺等意識改變,小兒高熱有無驚厥,以及體溫下降期大量出汗者有無脫水等。
3、有無與發熱相關的疾病史或誘發因素:既往有無結核病、結締組織疾病、瘧疾等可引起發熱的病史,有無傳染病病人接觸史以及葯物過敏史等。
4、診斷、治療與護理經過:有無用葯,葯物種類、劑量及療效;有無採取降溫措施、所採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Ⅹ 中醫中所說的望聞問切,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看過中醫的人都知道,只要一進診室內醫生就會上下打量一番。然後坐下會號號脈。問問病情。
這就是中醫診斷最常用的望聞問切,從觀察病人的面色外形,到聽聲聞味,再通過詢問和把脈。醫生心中就已大致明了患者的整體情況,並且心中已有了相應的治療措施。
舉個最明顯的例子來說,全球肆虐至今的新冠肺炎到現在。西醫治療上許多方案都未能完全地緩解患者的疾苦,而在我國爆發初期,我國醫學界採取了中、西醫相結合的治療手段,讓更多的患者們免受疾病的痛苦折磨,也更快的康復。這裡面就體現出了中醫學的重要性,在固本培元的同時也更好地與西醫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