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總結膀胱癌有哪些檢查方法
1、常規檢查:對尿液離心後在高倍顯微鏡下尋找紅細胞,以判斷血尿的存在。此為診斷隱性血尿的唯一辦法,簡單易行,利用此方法可發現早期膀胱癌,也可作為膀胱癌高危人群的常規檢查項目。 2、尿脫落細胞檢查:是一種簡單易行又無創傷的膀胱癌檢查方法,對膀胱癌的診斷有重要價值,膀胱癌病人約85%尿脫落細胞檢查可呈陽性。 3、X線造影檢查:通過造影可了解膀胱充盈情況和腫瘤浸潤的范圍、深度。結合腎盂和輸尿管造影可了解是否腎積水、輸尿管浸潤及浸潤的程度等。 4、膀胱鏡:可以直接看到膀胱癌的生長部位、大小、數目、形狀、有無蒂、浸潤范圍,是否合並出血。 5、B超檢查:通過使膀胱充盈、膀胱壁粘膜充分伸展,B超可以測量出腫瘤的大小、位置以及粘膜浸潤的程度。如果是經直腸超聲掃描,則能顯示腫瘤基底部膀胱壁的畸形和突入膀胱腔的腫塊回聲,可依此確定膀胱癌的范圍。 6、CT檢查:當膀胱癌組織向腔內或壁外生長及出現轉移時,CT成像可充分顯示其形狀、大小,准確率在80%左右。此表現對膀胱癌的分期有一定的幫助。 以上是專家為我們介紹 膀胱癌的檢查方法經過膀胱癌的檢查,確診為膀胱癌之後,不要慌張,關鍵還是早期診斷,以免貽誤治療時機,最後衷心的祝您健康幸福!
2. 腎,膀胱,輸尿管,大小腸一起看,能做什麼檢查
影像學檢查的話一起檢查你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成像,但這樣檢查的效果不會很令人滿意。最好是對腎臟進行B超檢查,並做腎功和尿檢,看尿蛋白和肌苷是不是正常,小腸和膀胱,尿道檢查則最好採用內窺鏡檢查,並結合生化和病理學檢查。
3. 查膀胱和腎是做B超好還是做CT好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檢查膀胱和腎臟,建議彩超檢查就可以了,有問題再結合CT檢查。。
4. 懷疑自己有腎病時要做哪些檢查
正確的采尿方法,宜采中段尿,女性患者,將聚積在會陰部的污物清洗乾凈,如月經期間宜採取導尿方法或延後檢查:男性患者如有包皮,應清洗乾凈後取尿。 ●蛋白尿 1) 24小時小便收集總量,如果排出的尿蛋白量超過150毫克,就被認為有蛋白尿。 2) 單次小便收集應以清晨未作活動前的小便作檢查,這樣就可以排除長期站立、劇烈運動、發燒等暫時性蛋白尿的可能。如果蛋白尿持續出現,表示腎臟有問題,應再作進一步檢查。 ●血尿 顧名思義就是小便中有血,為腎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尿中有紅細胞表示炎症或出血之可能,但紅細胞由何處而來,尚需鑒別。對於老年人及無痛性血尿,切莫忽略了腫瘤之可能性。 ●膿尿 當泌尿系統有感染時,尿中有多量白細胞與膿細胞,會出現膿尿,小便呈混濁狀,常伴有頻尿,小便灼熱感;婦女的白帶,當尿液放置太多細菌滋生,尿液也會濁狀,應加以鑒別。 2. 抽血檢查: 一般檢查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是尿毒素的一種,它和蛋白質的代謝,腸胃道的出血有關,並不一定表示腎臟病的嚴重程度,要正確評估腎功能,應作肌酐及其廓清率(CCr)檢查。 3.腹部X光檢查:此為最基本之腎臟X光檢查,不須顯影劑,對病人無危險性,一張好的平面腹部X光片,大致可看出兩側腎臟的位置、大小、形狀,是否有結石。 4. 靜脈注射尿路造影檢查:利用不顯影的染劑由靜脈注入體內,而顯現出腎臟、輸尿管及肪胱之形態、位置、是腎臟檢查中最有價值之方法之一。 5. 膀胱鏡逆行性腎盂造影檢查:膀胱鏡逆行性腎盂造影檢查,對於泌尿系統出血及膀胱內炎症、腫瘤均有直接之診斷。 6. 血管攝影檢查:一般只限於血尿而原因不明或懷疑有惡性腫瘤時方行之。 7. 超聲波檢查:利用超聲波在腎臟的迴音所形成的影像,可以發現腎臟外型大小及內部構造的變化。 8. CT檢查:利用一種最新的放射線儀器,可以看見腎臟的位置大小,同時更可以將腫瘤、膿包、結石、水包、水腎的大小等,清晰地顯現出來,但費用昂貴。 9. 腎活檢:這是最直接的腎臟病檢查,不論腎小球或腎小管病變,在病理下皆能一目瞭然,尤其在超聲波直視下做腎活檢其安全性更高
5. 確診膀胱炎有哪些檢查方法
確診膀胱炎的檢查方法有X線檢查、CT表現、尿路造影、B超表現、MR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確診膀胱炎的檢查方法有:1、X線檢查:如果懷疑有腎臟感染或其他泌尿生殖道異常,這時須作X線檢查。對變形桿菌感染的患者,如治療效果差或根本無療效者,應作X線檢查,確定是否合並有尿路結石。
2、CT表現:慢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壁廣泛不規則增厚、膀胱縮小和內外緣不光滑,壞疽性膀胱炎還可見膀胱內氣體、盆腔內炎性滲出液。
3、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現膀胱容積縮小,膀胱邊緣毛糙或不規則。
4、B超表現:膀胱腔縮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5、MR表現: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號不均,以低信號為主。
6、實驗室檢查:血像正常,或有白細胞輕度升高。尿液分析常有膿尿或菌尿,有時可發現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如沒有其它泌尿系疾病,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均正常。
6. 膀胱鏡檢查術的檢查步驟
1.器械准備取出消毒好的窺鏡和各種器械,用無菌鹽水洗凈窺鏡上的消毒溶液。檢查窺鏡目鏡和物鏡是否清晰,調節鏡燈高度,在鏡鞘外面塗以滅菌甘油以利滑潤。液體石蠟在鹽水中會形成油珠,使視野不清,影響檢查,不可使用。預先將輸尿管導管插入輸尿管插管窺鏡備用。
2.插入膀胱鏡男性病人在插膀胱鏡前,探查尿道是否正常或有無狹窄,然後換用窺鏡慢慢沿尿道前壁推至尿道膜部,遇有阻力時,可稍待片刻,等尿道括約肌鬆弛即能順利進入膀胱。插入時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損傷尿道,形成假道。女性病人容易插入,但應注意窺鏡不得插入過深,以免損傷膀胱。如所有為凹型鏡鞘,需將膀胱鏡旋轉180°。
3.檢查膀胱、輸尿管插管窺鏡插入膀胱後,將鏡芯抽出,測定殘余尿量。如尿液混濁(嚴重血尿、膿尿或乳糜尿),應反復沖洗至回液清晰後,換入檢查窺鏡。將生理鹽水灌入膀胱,使其逐漸充盈,以不引起病人有膀胱脹感為度(一般約為300ml)。將窺鏡緩慢向外抽出,看到膀胱頸緣為止。在膀胱頸緣的兩下角處將窺鏡推入2~3cm,即可看到輸尿管間嵴。在時鍾5點到7點的方位、輸尿管間嵴的兩端,可找到兩側輸尿管口。如細心觀察,可見管口有蠕動排尿、排血或排乳糜現象。最後,應系統、全面、由深至淺地檢查全部膀胱,以免遺漏。
如需作輸尿管插管,應調換輸尿管插管窺鏡,將4~6號輸尿管導管插入輸尿管口,直至腎盂,一般深達25~27cm。輸尿管後端應做記號,以辨別左右。如輸尿管口有炎症充血不能辨清時,可靜脈注入靛胭脂溶液,利用輸尿管口排藍引導插管。
膀胱鏡檢查以及輸尿管導管插完以後,將輸尿管導管再插入膀胱一段,然後退出膀胱鏡,用膠布將輸尿管導管固定於外陰,以免脫出。膀胱內操作動作必須輕柔,檢查時間不應超過30分鍾。
4.尿液檢查收集輸尿管導管導出的尿作常規檢查,必要時還可作細菌檢查和培養。當由導管持續滴尿較快,如用注射器自導管吸尿,一次可吸出10~20ml以上時,應懷疑有腎盂積水。
5.腎功能檢查如在膀胱鏡檢查中未作靛胭脂試驗而又需作分側腎功能檢查時,應按規定劑量靜脈注射酚紅或靛胭脂,分別觀察兩側腎盂導出的尿內出現顏色時間和濃縮時間。
6.逆行腎盂造影將輸尿管導管連接注射器,注入造影劑進行腎盂造影,常用造影劑為12.5%碘化鈉溶液,每側注入5~10ml,注入應緩慢而不可用力,病人有腰痛時應立即停止並維持壓力。
7. 膀胱炎怎麼檢查
膀胱炎是一種女性高發尿道炎疾病,膀胱炎的發病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不治療可能引起其它器官的感染。那麼膀胱炎怎麼檢查呢?下面我為你介紹。
1、急性膀胱炎:根據尿頻、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規檢查可見紅細胞、膿細胞,尿細菌培養每毫升尿細菌計數超過10萬即可明確診斷。
2、慢性膀胱炎:查明致病菌的種類及葯物敏感試驗的結果、尋找引起感染持續或復發的原因。
3、尿路造影:慢性膀胱炎表現膀胱容積縮小,膀胱邊緣毛糙或不規則。
4、B超表現:膀胱腔縮小,膀胱壁普遍增厚。
5、CT表現:慢性膀胱炎表現為膀胱壁廣泛不規則增厚、膀胱縮小和內外緣不光滑,壞疽性膀胱炎還可見膀胱內氣體、盆腔內炎性滲出液。
6、MR表現:膀胱壁增厚常不光滑,信號不均,以低信號為主。
7、實驗室檢查:血像正常,或有白細胞輕度升高。尿液分析常有膿尿或菌尿,有時可發現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
8、X線檢查:如果懷疑有腎臟感染或其他泌尿生殖道異常,這時須作X線檢查。
9、器械檢查:出血明顯時,須作膀胱鏡檢查,但必須在感染急性期後或在感染得到充分治療後進行。
1、急性膀胱炎患者需適當休息,多飲水以增加尿量,注意營養,忌食刺激性食品,熱水坐浴可減輕症狀。膀胱刺激症狀明顯的病人給以解痙葯物緩解症狀。
2、抗感染葯物治療根據尿細菌培養、葯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有效的抗菌葯物。治療用葯劑量要足、要長,一般要應用至症狀消退、尿陳規正常後再連續使用1至2周。治療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尿細菌培養及葯物敏感試驗,隨時調整對細菌敏感的抗菌葯物,以期早日達到徹底治療,以防復發。
1、尿道口附近是否有感染病灶存在,如盆腔炎、宮頸炎、尿道旁腺炎、肛周炎、前列腺炎等,找到病灶後應及時徹底治療。
2、做B超、腹平片、泌尿系統上行或下行造影、CT、膀胱鏡檢查等,看是否有尿路梗阻存在,如結石、腫瘤、膀胱頸狹窄、膀胱頸硬化、前列腺增生、尿道返流等。
3、經抗生素治療後療效仍不佳的患者,應對其他病原如支原體、衣原體、黴菌等進行檢查,再針對性地調整治療方案。
4、有無全身性疾病存在,如糖尿病、結核病、重症肝病、慢性腎臟疾病、慢性結腸炎、腫瘤、丙種球蛋白缺乏症等,如有以上疾病應同時給予治療。
5、盡量避免導尿、尿路器械性檢查,因為這些檢查容易造成感染。
1、間質性膀胱炎
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狀嚴重尿頻、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
2、腺性膀胱炎
膀胱粘膜水腫,其中有腺樣結構增生,並有許多炎症細胞浸潤。患者以中年女性為多見。治療應用抗菌葯物,並需去除發病因素。
3、氣性膀胱炎
少見。常在糖尿病患者發生。由於在膀胱壁內葡萄糖被細菌(變形桿菌)侵入後而有發酵導致粘膜的氣性外形。抗菌葯物治療後氣體即消失。
4、壞疽性膀胱炎
這是膀胱損傷的一少見結果。嚴重感染時可見膀胱壁膿腫與壞死。
5、化學性膀胱炎
靜脈注射環磷酸胺可使該葯物代謝產物在肝內形成從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嚴重的膀胱炎。
1、導致膀胱纖維化
使膀胱容量減少,造成輸尿管迴流,導致腎水腫與腎臟發炎,甚至腎臟壞死和尿毒症。
2、導致尿毒症
貽誤病情,可能發展成腎炎、腎盂腎炎,進而導致尿毒症,嚴重可能危害男人的生命。
3、導致結核病
有結核病史,經過積極抗菌治療後,仍有尿路刺激症狀或尿沉渣異常,就是膀胱炎導致腎結核的重要徵兆。
4、血尿
肉眼可以看到血尿時要警覺,這是膀胱癌獨特的排尿異常信號,約85%的膀胱癌是因膀胱炎而誘發。
8. 膀胱炎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膀胱炎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個疾病,對於膀胱炎的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病史、以及檢查來進行明確。
首先是需要先了解患者的臨床表現,多數患者會有尿頻、尿急、尿痛症狀,嚴重的還會出現血尿、小腹部疼痛、寒顫、高熱等表現。如果有以上症狀的一種或者多種,需要考慮膀胱炎可能性。這種情況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來明確診斷,常做的檢查有尿常規、血常規、彩超、CT、尿液的培養及葯敏檢查、膀胱鏡檢查等項目。檢查的目的除了明確診斷外,對於用葯治療也有指導性的作用。
尿常規檢查會發現白細胞以及紅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必要時做細菌學檢查,明確導致膀胱炎的致病菌以及敏感葯物,這樣可以根據檢查結果來選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彩超以及CT檢查可以發現膀胱壁出現毛糙、增厚等炎症改變。
如果經過檢查發現尿常規沒有異常改變,但是患者症狀明顯,CT檢查發現膀胱壁有異常增厚或者包塊,必要時需要進一步做膀胱鏡檢查。因為有一種特殊的膀胱炎需要引起重視,那就是腺性膀胱炎,這種類型的膀胱炎需要通膀胱鏡檢查來明確診斷,必要時需要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