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說說T型人才
T型人才是指按 知識結構 區分出來的一種新型人才類型。
簡單理解就是「一專多能」。用字母「T」來表示他們的知識結構特點。「—」表示有廣博的知識面,「|」表示知識的深度。兩者的結合,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類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這種人才結構不僅在橫向上具備比較廣泛的一般性知識修養,而且在縱向的專業知識上具有較深的理解能力和獨到見解,較強的創新能力。
T型人才很吃香。許多學校也在考慮培養這類人才,我們也要努力做這樣的人才。
我們身處網狀結構的世界中——知識是網狀的,信息是網狀的,關系是網狀的,交叉和融合無處不在,如果我們只依靠單點的、固定的、線性的思維,註定是非常狹隘的。
這種狹隘表現在:第一,可能因看不到其他關聯元素而錯失一些新的機會;第二,本來有其他更為便捷高效的路徑可以到達同樣的目的地,卻沒有看到;第三,只在單點或單線上用力,在解決復雜問題的時候容易走進死胡同。
進入後知識經濟時代的人才之間的PK,不再是看其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多少,因為世界越來越平,地域間的差異、教育水平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小,凡是接受過系統教育和專業訓練的人,其知識和技能是很難拉開很大差距的,再加上越來越多的智能機器人和管理系統在取代人的工作,如果想要成為未來的引領者,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思維。
就看誰能突破思維的局限,跳出專業的框框,對新鮮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擁抱變化,勇於嘗試各種可能性,不斷學習,快速反應。這樣的「人才調性」才是新時代的主旋律。
在這樣的背景下,「T」型人才的概念被提出,並成為各大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爭相搶奪的人才。
關於什麼是「T」型人才?
1)縱軸是知識的深度,橫軸是廣博的知識面。
兩者的結合,既有較深的專業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這類集深與博於一身的人才。
2)縱軸代表專業深度,橫軸代表思維廣度。
既要在某個專業領域有深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又對其他領域和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傳統意義上人們對設計師的理解還只停留在擁有專業的設計能力上,而全球知名的商業創新咨詢公司IDEO的設計師們,不僅擁有工業設計、交互設計、溝通設計或商業設計等設計專業的背景,而且還廣泛涉足宏觀經濟學、認知科學、食品科學、人類學、應用語言學、基因工程等領域。
因為IDEO發現,具有多學科背景的團隊更有利於多視角、創新性地解決各種復雜問題。
3)縱軸代表專注和參與,橫軸代表接納和開放。
既要保持對內在某個點的專注,投入並參與其中,不斷精進,又要對外部其他看似不相關的領域以及不同的做法保持足夠的開放和接納。現在市場競爭的概念已經不是同行業之間的競爭了,而是任何一個行業切過來,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以奇招制勝。
這兩年非常典型的兩個行業是金融和媒體,多年來銀行業積累下來形成的穩定態勢,瞬間就被互聯網擊得搖擺起來。如果從業者只關注自己圈內的事,不關注外部的動態,放在以前可能沒什麼大礙,而在現在卻是非常危險的。致命的對手可能就隱藏在你看不見或者視而不見的地方。
4)縱軸代表根源思考,橫軸代表整合設計。
既要把根扎得足夠深,看到問題的本源,又要高屋建瓴,系統、整合地設計解決方案。什麼叫做「根源思考」呢?蘋果首席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不像很多設計師一樣,一上來就打草圖,而是會想這個產品究竟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這些根源的問題不想明白,他是不會開始畫草圖的。
很多人在拿到一個待解決的問題或任務的時候,會立即去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比如要做新產品上市的策劃案,上來就把焦點放在這個方案本身:該怎麼寫,哪裡有方案可以借鑒等;然後像擠奶油一樣一點一點寫出來。
這種思維是單點式的。先做根源性的思考,就是要先想想這到底是件什麼事,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它的出發點和最終想要達成的效果是什麼;
然後再從系統的角度去思考:在空間結構層面,它究竟在整個新產品上市的全景圖中處於哪個環節和位置;在關系層面,它的利益相關人都有誰,誰參與、誰決定、誰受益;在時間及關聯性層面,它和過去做過的新品上市策劃在形式和內容上有哪些延續和繼承,和市場上同期上市的競品要做出哪些差異。
這樣一來,整個事情的調性就出來了,好比已經用刀片削出來了基本形狀,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雕琢了。
以上幾種闡釋, 分別從知識結構、做事心態以及思考方式的角度將一個「T」型人才立體地刻畫了出來。 總結起來,「T」型人才就是: 既有專業深度,又有思維廣度,能夠跨界思考和探索;既能夠在一個點上專注、投入其中,同時又能夠對外部世界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視角;既能夠對問題做根源思考,又能夠從系統的角度做整合解決方案設計。
作為學校怎樣培養T型人才呢?
在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突出職業技能培養,增加實踐教學比重,使培養的學員擁有「寬泛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深入的技術技能+精準嫻熟的實踐經驗」的人才。這種人才無論在理論知識架構、崗位工作技能,還是項目的實踐操作上,都會成為企業的「多面手」。
「T型人才」培養項目的最大特色在於,它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特色,直接面向企業應用的IT人才培養工程,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深入企業進行崗位調研,了解企業最真實的人才需求,提取知識點、技能點以及關鍵工作流程,然後進行理論過渡,形成教案,開發教材。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對用工的職業技術要求、人才知識結構進行分析,開發特色教材,及時更新內容,緊跟產業的發展趨勢,緊貼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使培養出來的人才能「適銷對路」。
「T型人才」培養突出實際操作、模擬訓練和案例教學,在理論傳授上,主張從填鴨式被動教與學,轉化為團隊協作式學習,引用真實的工程項目案例,模擬企業工作環境,讓學員在項目進程中扮演不同角色,遭遇各種問題,使學員沒有進入企業之前,就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熟悉工作的流程,這樣就做到了真正的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特色。
"T"型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中表現出的就是" 一專多能 "。教育機構課程體系和專業設置改革,需要在原有「寬基礎、厚理論」的基礎上,給沒有尖角的「釘子」,打造出企業所需要的合格尖角,我們形象地稱之為「T型人才」。
作為個人怎樣成為T型人才呢?
比如說,我感覺寫作還算是特長,或者說原來在部隊里學的知識和掌握的經驗能用的上,想通過寫作實現華麗轉身,想法可行,但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勇敢的邁開第一步,寫作寫作還是寫作。
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不經過時間的積累和磨煉是不可能的。
開始行動的人已經很少了,一件事能堅持做一年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如果一件事看不到回報還能堅持一年,那他已經是人中龍鳳。
開始行動很難,堅持行動更難,最難得的他還能逼迫自己做高質量持續輸出。這種人,只佔人群中的1%。
方向是最重要的,沒有方向,努力和專注都沒有意義。
目標即定位,自己擅長什麼,別人最想要什麼,區別於萬千競爭者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這些問題一個比一個難,一個人不經過長年累月的實踐,根本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不管是廣度學習還是深度學習,都是從實際需要出發的,是你工作中要用這門技術你不得不學。明白這點非常關鍵——你要用到某項技術時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所以,最好的學習時機就是一邊開發一邊學習,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周內上班周末學習—— 在有明確目標時最有學習動力,在熱度還未退卻時學習效果最好。
如果你想學習與當下工作內容無關的知識和技能,投資自己的未來價值,那最好的辦法是給自己設計一個軟體產品(或者參與到別人的項目中),設定一個期限,用你想掌握的技術去完成它。用不到的知識,等於沒有,這就是這種說法背後的原理。
所以,沒有需求,要創造需求,沒有問題,要創造問題,有了需求和問題,學習才更有方向感和目的性,才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如果你能主動創造目標和需求,那你很快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技能樹並讓這棵樹根深葉茂,你就會越來越值錢,也越來越能賺到更多的錢。
一說到時間就有人叫苦了,我時間不夠啊,我忙啊,我有拖延症啊......
說時間不夠或者天天窮忙,其實還是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
記住,優先做好最重要的事。
其他的問題迎刃而解,如果不解,就讓別人去解。
光出不入肯定不行。通過人、事、書、網等渠道努力學習,系統學習。
誰還看書啊,刷朋友圈不舊夠了嗎?! 如果真有人這樣想,不去系統地學習某一個專業領域的知識,一年兩年之後多半他還是在刷朋友圈,然後抱怨說朋友圈質量下降了。
有價值的信息,絕對不是自拍照,雞湯文能承載的。
演講也是輸出,但是更有效的輸出。
在網上打嘴炮,不如去頭馬做演講比賽。面對百人,千人做演講,鍛煉自己的控場能力。
通過互聯網,不斷放大影響力。
傳統企業講互聯網轉型,互聯網講去中性化,個人講自媒體。真正懂互聯網的人,刷遍朋友圈,屈指可數。
做一個自燃型的人,可以給自己動力,持續精進。
做一個自律型的人。可以嚴格要求自己,不達到目標不罷休。
人人都想要自由,時間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周遊全世界,但是你內心必須有強烈的信念支撐著你不斷前行。
⑵ 什麼是P型、A型、T型和C型思考
A型思考者(Analytical)--分析能力強/批判型思考者;T型思考者(Technical)-技術能力/專家;C型思考者(Creative)--創新能力強/靈活的思維;P型思考者(Personnel)-人事關系處理/人事領導力。
⑶ 職場分析問題的方法
SWOT分析法
SWTO應該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最主流,最經典的一種方法論。SWTO名稱是由在使用該方法分析問題的四個維度:
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弱勢)
Opportunities(機會)
Threats(威脅)
該方法常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於優勢和弱勢是內部環境的分析,機會和威脅是對於外部環境的分析。
這個模型可以用於多方面,對於做招聘的HR來說,該方法同樣適用於在做人力資源戰略分析、解決某個項目的招聘難題。
26頂思考帽法
6頂思考帽法是由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分為:
白色中立客觀思考帽
綠色創新求異思考帽
黃色樂觀肯定思考帽
黑色批判否定思考帽
紅色直覺情緒思考帽
藍色規劃管理思考帽
該方法較多用於會議當中。在同一時間點,會議成員只能戴上一頂思考帽,在這一時間段為會議貢獻該思考帽應該遵守的原則觀點,從而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該方法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強調的是「能夠成為什麼」,而非 「本身是什麼」,是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運用波諾的六頂思考帽,將會使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使團體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使每個人變得富有創造性。
3思維導圖法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是由東尼·博贊(Tony Buzan)先生創立,它是一種將人類自然的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思維導圖通過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幫助思考者進行多方位的發散性思維及總結。
思維導圖的軟體很多,最知名的非Mindmanager莫屬了,像Xmind、FreeMind(看名字就知道有網民最喜歡的特點),網路腦圖(雲端系統)也是常用的。
4麥肯錫7步分析法
七步分析法是麥肯錫公司根據他們做過的大量案例,總結出的一套對商業機遇的分析方法。它是一種在實際運用中,對新創公司及成熟公司都很重要的思維、工作方法。
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是縝密而系統化思維的產物,任何一個有才之士都能獲得這種能力。有序的思維工作方式並不會扼殺靈感及創造力,反而會助長靈感及創造力的產生。咨詢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對於解決企業問題非常有效,對於解決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復雜問題都值得借鑒。
像為什麼政府要遏制房價上漲?怎樣獲得升職?成立市場部應該如何規劃?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麥肯錫七步成詩法進行分析,得出較科學的結論。
5魚骨圖分析法
魚骨圖分析法 (Fishbone analysis method),又叫因果分析法,是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展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
魚骨圖分析法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通過頭腦風暴找出問題的特性受到影響的因素,並將它們與特性值一起,按相互關聯性整理而成的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圖形。
現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將其劃分為問題型、原因型及對策型魚骨分析等幾類先進技術分析。魚骨圖作為一種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找出問題點的工具,是幫助全面系統了解問題、細化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的利器。
⑷ 哪些是問題分析的方法 分析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1、頂思考帽法:白色思考帽、綠色思考帽、黃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紅色思考帽、藍色思考帽,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6頂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強調的是「能夠成為什麼」,而非 「本身是什麼」,是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在工作中運用6頂思考帽,將會使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使團體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使每個人變得富有創造性。但人不能同時戴2頂帽子,所以採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好幾種情緒中進行平行思考。
2、SWOT分析法: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安德魯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戰略概念》中最終確立。
3、三麥肯錫7步分析法: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是縝密而系統化思維的產物,任何一個有才之士都能獲得這種能力。有序的思維工作方式並不會扼殺靈感及創造力,反而會助長靈感及創造力的產生。咨詢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對於解決企業問題非常有效,對於解決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復雜問題都值得借鑒。
4、四思維導圖: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聯結,而每一個聯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
⑸ 問題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問題分析的方法有:SWOT分析法和5w2h分析法。
1、SWOT分析法:它是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
對於優勢和弱勢是內部環境的分析,機會和威脅是對於外部環境的分析。這個模型可以用於多種方面,任何和商品,貿易,競爭有關系的都適用,而人也是一種商品。這個模型可以幫助你理清現狀。
其它的方法還有馬斯洛需求理論: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安全需求: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
社交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
自我實現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
⑹ 分析問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問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分析問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相信大家對閱讀這件事情並不反感吧,相信有很多人都會喜歡越多各種各樣的書籍或資料,那麼分析問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大家都知道嗎?不知道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6頂思考帽法
白色思考帽、綠色思考帽、黃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紅色思考帽、藍色思考帽
英國學者愛德華·德·博諾(Edward de Bono)博士開發
「6頂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強調的是「能夠成為什麼」,而非 「本身是什麼」,是尋求一條向前發展的路,而不是爭論誰對誰錯。
在工作中運用6頂思考帽,將會使混亂的思考變得更清晰,使團體中無意義的爭論變成集思廣益的創造,使每個人變得富有創造性。但人不能同時戴2頂帽子,所以採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好幾種情緒中進行平行思考。
人的思維是通過提問來引導的,一個人是積極還是消極,取決於他給自己提的問題。同樣的下雨天,消極的人在統計因為下雨,給自己帶來的損失,積極的人在問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SWOT分析法
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最早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安德魯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戰略概念》中最終確立。
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於優勢和弱勢是內部環境的分析,機會和威脅是對於外部環境的分析。
這個模型可以用於多種方面,任何和商品,貿易,競爭有關系的都適用,而人也是一種商品。在工作中,這個模型同樣可以幫助你理清現狀,分析問題。
麥肯錫7步分析法
善於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是縝密而系統化思維的產物,任何一個有才之士都能獲得這種能力。有序的思維工作方式並不會扼殺靈感及創造力,反而會助長靈感及創造力的產生。咨詢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對於解決企業問題非常有效,對於解決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復雜問題都值得借鑒。
隨便舉幾個例子,為什麼政府要遏制房價上漲?怎樣獲得升職?成立市場部應該如何規劃?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麥肯錫七步成詩法進行分析,得出較科學的結論。
思維導圖
Mindmap,由東尼·博贊(Tony Buzan)先生創立。
回復「思維導圖」,即可查看《史上最好的思維導圖中文教程》。
它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
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金字塔原理
源於巴巴拉·明托著的《金字塔原理》一書,為麥肯錫經典教材。培養職場人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非常非常好用!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范動作。
金字塔的基本結構是:中心思想明確,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先重要後次要,先全局後細節,先結論後原因,先結果後過程。
金字塔訓練表達者: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需求、利益點、關注點、興趣點和興奮點,想清內容說什麼、怎麼說,掌握表達的標准結構、規范動作。
金字塔幫助達到溝通目的:重點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讓受眾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記得住。
搭建金字塔的具體做法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疑問回答/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演繹歸納,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5w2h分析法
5W:
WHAT+WHY+WHEN+WHERE+WHO
2H:
HOW+HOW MUCH
提出者:
美國陸軍兵器修理部
它廣泛用於企業管理和技術活動,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提出疑問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極其重要的。
創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於提問題的能力,眾所周知。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就意味著問題解決了一半。提問題的技巧高,可以發揮人的想像力。連續以幾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求其根本原因。
很多問題都是系統性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真正影響大局的不是表面的問題,這種方式可以找到問題根源。選定的項目、工序或操作,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思考。
魚骨圖分析法
Fishbone analysis method
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先生所發展出來的,故又名石川圖
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現代工商管理教育如MBA、EMBA等將其劃分為問題型、原因型及對策型魚骨分析等幾類先進技術分析。
問題的特性總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通過頭腦風暴找出這些因素,並將它們與特性值一起,按相互關聯性整理而成的層次分明、條理清楚,因其形狀如魚骨,所以叫魚骨圖。
1、對比分析法
也叫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提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常常用到對比分析法,這種分析法與等效替代法相似。對比法, 戲劇常用的一種主要藝術手法。一般有三種對比:人物對比、場面對比、細節對比。
2、因素分析法
又稱經驗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分析方法。該方法主要指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選擇對象。該方法簡單易行,要求價值工程人員對產品熟悉,經驗豐富,在研究對象彼此相差較大或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比較適用,缺點是無定量分析、主觀影響大。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分析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包括連環替代法、差額分析法、指標分解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現代統計學中一種重要而實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分支。使用這種方法能夠使研究者把一組反映事物性質、狀態、特點等的變數簡化為少數幾個能夠反映出事物內在聯系的、固有的、決定事物本質特徵的因素。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運用數學方法對可觀測的事物在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外部特徵和聯系進行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從而得出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復雜的研究課題大為簡化,並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3、相關分析法
揭示某一礦區鑽孔自然彎曲趨勢的另一方法是進行相關分析,又稱回歸分析,即利用數理統計原理,求出反映鑽孔自然彎曲趨勢的回歸方程。通常設孔深為自變數,頂角和方位角為因變數,建立相關關系式這兩個相關關系式就代表鑽孔頂角和鑽孔方位角隨孔深而變化的規律。
4、差額計演算法
確定引起某個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與"連續替代法"內容相同。在幾個相互聯系的因素共同影響著某一個經濟指標的情況下,可應用這一方法計算各個因素對該經濟指標發生變動的影響程度。在衡量某一因素對於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一因素變動,而其餘因素不變。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後按照這一順序進行替代計算。這種方法是假定各個因素依照一定的順序發生變動而進行替代計算的, 因此分析出來的結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
5、比例法
比例法亦稱「間接計演算法」。它是利用過去兩個相關經濟指標之間長期形成的穩定比率來推算確定計劃期有關指標的一種方法。
⑺ 如何分析問題
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明叔在這里介紹幾種能最快學以致用的分析法:
第一種:電工法
復盤目標達成中的各個環節,將問題范圍逐漸縮小,從而確定問題發生的環節在哪裡。
昨天我在編輯上一篇文章時,我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在微信編輯器中將文章編輯完成後點擊保存時,彈窗提醒我文章中存在敏感關鍵字,有可能造成審核無法通過,但是我通讀文章並修改幾個可能觸發敏感關鍵詞的語句後,仍然有這個提示。
於是我採取這樣的方法:我將全文剪切了二分之一,只留下一半的上文,此時點保存發現可以正常保存,那麼知道觸發關鍵詞的語句是在文章的下半部分,然後我繼續用同樣的辦法,每次檢驗剩餘文章的二分之一,不斷的縮短關鍵詞的范圍,最終找到了問題關鍵詞的地方。
在分析一般問題上,這個方法能夠方便又有效地幫助我們確定問題所在,與排除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排除法在於將假命題進行排除,最後留下正確的答案,電工法與之相反,通過不斷的排除正確選項以接近問題點。
第二種:類比法
類比法是將一類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進行比較,以另一事物的正確或錯誤證明這一事物的正確或錯誤,這是運用類比推理形式進行論證。
簡單說就是用一個已知的相似案例,對照現存案例來獲得問題的解釋。
這里舉個生活中常見的案例:通過遙控器控制家裡的空調時突然失靈了,而上次家裡遙控電視機失靈時,發現是因為遙控器沒有電了所以失靈,那麼這次空調失靈也可能是因為沒電而導致的。這樣的一個分析過程就是類比分析法。
要提高類比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要盡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為對象間的相同點越多,二者的關聯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
第三種:極端法
即將現有問題在想像中進行無限放大或縮小,看看在極端情況下會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在劉潤的5分鍾商學院中,有一期談到了非常著名的「三門問題」(如果你已經了解這個問題,你可以跳過這段)假設你參加一個了能上台抽獎的機會,主持人告訴你這里有A、B、C三個門,而其中一個門後面有一輛豪車,只要猜對了豪車在哪一扇門後面,車就歸你了,這種情況下,選中豪車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如果你選了B後,主持人打開了另外兩扇門中的一扇空門A,主持人給你一個改變選擇的機會,你是堅持原來的選擇,還是選擇另一扇們呢?
在第一直覺下,我們會認為所有選擇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換與不換不存在區別,但是我們用極端法進行分析的話:如果不是三扇門,而是一共有一萬扇門時候,你是會選擇萬里挑一的那扇門,還是選擇被9998扇們過濾後剩下的那扇門呢?
這一下我們就明白了,此時換一扇門的中獎概率,是高於不換的,而且實際上在只有三扇門的情況下,換門後的中獎概率會上升一倍。
極端法算是一種另闢蹊徑的分析方法,在某些問題前,直覺往往會優先於思維對事物給出判斷,比如在三門問題中很多人會陷入怪圈,直覺下認為幾率是三分之一,而運用極端法就能將問題點極端凸顯,直到打破直覺怪圈。
第四種:試錯法
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就是不斷地嘗試和驗證結果,直到找到正確的解法。
可以說試錯法是最愚蠢,卻也是最簡單有效的分析法,而且試錯法有一個關鍵性的優點,擁有很少或是沒有信息的情況下進行,特別其他分析法都無法奏效情況下,唯有試錯法可以進行分析。
這個分析法還有一個特別出名的代言人:李時珍,我們都知道李時珍嘗百草編《本草綱目》的故事,在當時缺乏對草葯屬性信息的情況下,李時珍就是用不斷的親身試葯,分析每一種草葯的葯性和毒性,為後人留下這本鴻篇巨制。
當我們面對一個新問題的時候,通過不斷的試驗和消除誤差,最終接近所求的答案。
第五點: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思考工具和助記工具。總得來說思維導圖就是幫助我們思考,記憶,並給每個信息點之間建立關聯。
首先是記憶,在分析復雜問題過程中,如果僅靠大腦記憶,很難記住所有的問題點,會造成分析過程存在漏洞,影響分析結果。當我們藉助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時候,不僅是能對分析過程進行完整的梳理,也能記錄整個分析過程。
其次是思考,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如果我們只是看書上的文字,做點簡單的標記,很多時候會進入一個只認字不思考的狀態。但是如果我們有個任務就是要不斷完善這個思維導圖,那麼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強迫自己思考書中的內容,讓其在我們的圖中相互交織,並有自己的特色。
思維導圖的特點就是信息的圖形化。
將分析問題的過程由記憶和思考兩個行為,簡化為看圖思考,當看著一張邏輯清晰,信息明了的思維導圖時, 分析問題瞬間就變得簡單了許多。
下次再遇到問題,學會運用系統而專業的上面這幾招進行分析,明叔保證你會發現,問題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抽絲剝繭的分析過程甚至能體會到做偵探的快感。
本文總結
1、所有的分析必須有嚴謹的分析邏輯。
2、所有找出來的問題都應該有方法去實踐驗證。
3、應該建立警報系統,當出現問題就知道哪裡有問題。
4、分析是解決問題的基礎,要重視與堅持。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那就是不斷地擴大提高自己的知識領域和認知水平,而提高知識和認知水平最有效的方法,除了閱讀就是不斷地和各種知識領域的人進行語言交流思維碰撞。
⑻ 哪些是問題分析的方法
問題分析的方法有SWOT分析法、5w2h分析法、魚骨圖分析法、6頂思考帽法、金字塔原理法等。SWOT分析法: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5w2h分析法: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魚骨圖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問題分析的方法有SWOT分析法、5w2h分析法、魚骨圖分析法、6頂思考帽法、金字塔原理法等。
1、SWOT分析法: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
2、5w2h分析法:對於決策和執行性的活動措施也非常有幫助,也有助於彌補考慮問題的疏漏。
3、魚骨圖分析法:又名因果分析法,是一種發現問題「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
4、6頂思考帽法:它提供了「平行思維」的工具,避免將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執上。
5、金字塔原理法: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范動作。
⑼ 思考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鴻往往伴隨著艱難和苦澀。下面我為你整理思考問題的十種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1. 回到原點 。好的思考者一定善於從原點開始思考。例如:這個問題是如何產生的?是否基於對現實的客觀觀察?它隱含了哪些前提假設?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下看,它屬於什麼性質的問題?它和其它問題的關聯是什麼?差異是什麼?為什麼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它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2. 重構問題 。《你的燈亮著嗎》一書指出:大多數人在試圖解決問題前,都沒有好好地定義問題;而正確的定義問題,就相當於完成了50%的問題解決的工作。回到原點思考的效果之一,也就是讓思考者重新思考問題的本質,重新(正確地)界定問題。
3. 自頂向下 。從最高層次的問題逐步向下分解,可以保證問題分析的系統性和完備性。並且,現實中的問題往往存在多種分解 方式,常見的有按維度分解、按層次分解和按流程分解。更重要的是,富有經驗的思考者不會滿足於一種問題分解方式,而是會嘗試多種可能性,從不同的角度來分解問題。
4. 抓住主線 。1933年哈利·貝克設計了一張倫敦地鐵交通圖,這張圖與以往的地鐵圖都不同,圖中的車站間距與實際間距不成比例,路線也大多以水平、垂直和45度角來表示,並且用不同顏色來區分線路。這種設計雖然沒有準確地映射現實情況,但是由於凸顯了最主要的因素——路線、車站等的拓撲關系,而使乘客一目瞭然,這張圖後來成了世界各地地鐵路線圖的樣本。貝克的成功說明了抓住主線的重要性。優秀的思考者會對問題相關的各種因素進行梳理,識別出最重要的因素,並將那些次要的因素故意“視而不見”,這種問題簡化技巧方便思考者更清晰地分析主線的前因後果,並作出正確的判斷。
5. 因果推論 。分析問題的一個主要工作是進行因果推論:找到當前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者推測當前現象引發的後果。但是人們在因果推論中經常會犯一些錯誤:例如顛倒因果關系、將次序先後發生的事物武斷地認定為因果關系、把相關關系當作因果關系等等。優秀的思考者除了能避免以上失誤之外,還能清醒地意識到:通常一個現象的發生並不一定只有一個原因,而是多個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一個現象發生後並不只有產生一種結果的可能,而是有多種可能,並且還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一旦做出了正確的因果推論,對於一個問題的基本解釋就算完成了,而問題的解決方案就可能基於這個推論而順利構築。
6. 發現關聯 。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要素之間的關聯之外,還有一些關聯是隱藏的,這在現實世界中非常普遍,比如風水學就是發現和總結地理環境與建築的隱性關聯的經驗領域。有些時候,問題解決的最大瓶頸就在於無法發現某些隱性關聯。作為優秀的思考者,首先不會僅滿足於已知的關聯,而是會以很大的好奇心去探尋隱性關聯,其次他們會以深刻的洞察力、甚至敏銳的直覺去發現這些關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提出試探性的假設然後加以反復測試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7. 情景預演 。情景預演就是思考者假象一些當某條件成立時引發的還未發生的場景,並推演出彼時會出現的情況,包括思考者之外的其他某個角色在該場景中的反應。比如頭腦風暴的主持人在設計活動方法時需要設想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特殊情況或問題,並制定出針對性的方法來預防這些問題的發生。這種思維技巧在問題分析時有時會出奇效,牛頓第一定律、圖靈測試、薛定諤貓等也是類似方法的產物。情景預演的意義在於,由於思考者不只是立足於分析自我、當下、現實的場景,而且還立足於他者、未來、未發生的場景,所以思考者的思路會更加全面、縝密和有預見性,從而得到超越一般的思考結果。
8. 向後推理 。向後推理的英文是:Think forward, reason backward,屬於一種重要的策略思維方法。原指雙方連續博弈(如下棋)的過程中,博弈者從最後設想的結局開始一步步倒推,得出最佳博弈策略。這種思路在更廣泛的思維過程也非常有效。當我們在原點思考但由於必要信息太少而遲遲沒有斬獲時,不如一下子跳到問題的終點,設想最終我們要達成的結果,然後倒推要達到這一結果所必須實施的步驟,然後繼續倒推……向後推理的好處非常明星,它既能幫助思考者啟發思路,又能保證思考的聚焦性,使思考更有實效。
9. 橫向激發 。思維大師愛德華·博諾是橫向思維的提出者,他認為人們苦苦求索而不得解的要因是固有思維模式的禁錮並且沒有從其他橫向領域中獲得足夠的激發。這一觀點有充分的心理學根據。人的大腦中存儲了大量的解決常見問題的經驗模板,它幫助人們非常快速地解決大多數可見的問題。但是其弊端是,隨著模板使用次數的增加,人們的思維模式就會一步步固化在這些模板中。當一個較為復雜的問題第一次出現時,人們就很難構建出新的模板來解決這些問題。而從其他領域獲得激發的好處就是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從而得以創造新的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在解決難題時特別重要。
10. 迭代探索 。思考者最大的痛苦是面臨大量的未知和不確定,思考的過程就像在無窮盡的、異常厚重的迷霧中摸索穿行,甚而至於,缺少足夠光線的引領來邁出正確的第一步。正因為如此,迭代式的思考方式就顯得非常重要。思考者不必期望一蹴而就解決復雜的問題,或者按著既定的“框架”來求解問題。更可行的方式是:先想盡辦法,依憑某一條細微的線索來獲得第一縷光線,然後在它的指引下發現第二縷,然後第三縷……這個過程中,思考者掌握的有價值信息越來越多,問題的自由度逐漸降低,分析的思路隨之漸漸浮出水面。這讓我聯想起《植物大戰僵屍》中的火樹樁,當你種下一棵時,敵方的迷霧就散去一片,然後你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布置你的火力,然後再種下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