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大班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准備
繪本ppt,與故事相符的圖片6張,漢字飛、跳、撞、爬、伸、吸各一張,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的想像思維,啟發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引導幼兒感受友誼和合作的力量。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理解並學會用感情來看圖講述故事情節。
初步感受小老鼠和海獅的珍貴友情和合作精神,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學習興趣。
學習並模仿活動中小動物的動作,認識漢字:飛、跳、撞、爬、伸、吸,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引出故事。
1.師利用ppt,出示小老鼠的尾巴,提問:
小朋友,猜一猜,這是什麼小動物?(小老鼠,他有個名字叫鼠小弟)
2.看鼠小弟旁邊有棵什麼樹?(蘋果樹)鼠小弟看到蘋果樹上有這么多蘋果,心裡會怎麼想?(它想吃蘋果)
二、學一學,熟悉故事。
1.這時,來了許多小動物,他們也想吃蘋果,看看,來了哪個小動物?
師利用ppt出示小鳥和大象
提問:他們是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那小鳥是怎麼摘蘋果的?它有什麼本領呢?(認識漢字:飛)
大象有什麼本領,它會怎麼摘蘋果呢?(認識漢字:吸)讓我們來學一學大象摘蘋果嘍。
2.樹上還有蘋果,看看還有誰來了呢?
出示四個小動物的圖片。
長頸鹿是怎麼摘蘋果的?學習漢字:伸
猴子呢?它在干什麼?哦,原來小猴子是爬到樹上摘蘋果的。認識漢字:爬袋鼠媽媽帶著小袋鼠怎麼摘蘋果的?
認識漢字:跳
犀牛呢?認識漢字:撞
讓我們也一起學犀牛來撞蘋果樹。
3.完整回顧一下小動物摘蘋果的動作。
「剛才這些動物都用了什麼本領摘蘋果的呢?」
4.幼兒操作
鼠小弟看到小動物都摘到蘋果,它也想學他們的本領來摘蘋果。老師為你們准備了一張圖片,請你看一看,說一說,鼠小弟在干什麼?它是在學哪個小動物呢?
把卡片送到相應的圖下面。
5.這么多小動物來摘蘋果,那他們誰第一個摘?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引導幼兒通過數樹上的蘋果得出小動物摘朋友的先後。請你上來擺一擺。
6.欣賞前部分的繪本。
三、揭示結果,提升主題。
1.心理活動,鼠小弟看到小動物摘走了這么多蘋果,樹上的蘋果怎麼樣了?(越來越少)心情怎麼樣呢?
2.是呀,蘋果越來越少了,鼠小弟心情很不開心。這時誰又來了?那你們覺得海獅來了,它們好像在說些什麼?
3.海獅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頂球)可是沒有球,把誰當球呢?
4.看看海獅和鼠小弟到底有沒有吃到?
3.小結:原來他們兩個通過合作,鼠小弟終於吃到了蘋果。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通過合作我們就能做到平時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
活動目標:
1、看看、想想、猜猜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體驗小夥伴間互相幫助的樂趣。
3、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像力。
活動准備:
PPT課件、蘋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介紹鼠小弟。
2、鼠小弟想吃蘋果,它能摘到嗎?
二、展開
1、小鳥、小猴來摘蘋果
它們能夠摘到蘋果嗎?怎麼摘的?
看到小鳥和小猴摘到了蘋果,鼠小弟是怎麼想的?(觀察圖片並講述)
2、猜猜是誰又來摘蘋果?
鼠小弟在學誰的樣子?
(出示圖片,幼兒和同伴一起看看猜猜)
學學小動物摘蘋果。
3、海獅和鼠小弟摘蘋果
海獅來幫忙了,怎麼摘蘋果呢?
海獅和鼠小弟用什麼方法摘到了蘋果?
活動延伸:
好吃的蘋果大家分享。
謝謝鼠小弟!
活動反思:
1、對目標的反思
整個活動的目標是:看看、想想、猜猜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樂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體驗小夥伴間互相幫助的樂趣。
這是基於孩子經驗基礎和年齡特點所制定的目標,圍繞著一個有趣的情景大家來看看、想想和猜猜,在這樣的情景中孩子們願意說、樂意說、喜歡說。在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也確確實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故事的趣味性,很好地達到了活動的目標。不過在活動後我也在反思,如何在活動的過程中更好的讓孩子們體驗小夥伴互相幫助的樂趣呢?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對於這個目標的體驗有,但似乎分量還有加強的餘地,也許圍繞這個目標對於活動的一些環節進行調整,能夠更好地達成這個目標。
2、對材料的反思
活動利用多媒體來營造一種情境,利用有趣的動物形象吸引孩子參與活動,同時利用動態幫助幼兒理解角色動作的含義,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形象所做的事,同時依據自己的觀察來進行猜測,在其中體會樂趣,理解含義,多媒體對孩子來說很有吸引力,可愛的動物形象,有趣的情景,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投入其中進行學習。活動尾聲部分結合多媒體出示實物,出乎孩子們意料,把孩子們的情緒調動到了一個xx,快樂的情緒延續著,活動的趣味性更是達到了一個頂點。適當地利用多媒體很好地推進了活動的進程,同時對於孩子在活動中的'理解和表達也提供了相當的輔助。
3、對過程的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我和孩子們的距離相當近,我們一起猜、一起想、一起學、一起笑,大家都在快快樂樂的氛圍中活動,互動的過程我也注意到結合個別與集體,考慮孩子已經到了小班的下期,因此更多的注意提供給孩子個體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們有機會說、願意說、喜歡說,營造愉快的氛圍讓孩子放鬆的說,小班的孩子,活動的趣味性很重要,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材料以及活動的過程,都要充分考慮到其中的「趣」在哪裡,今天的活動正是考慮到了「趣」。活動過程中和孩子的互動是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可能有的時候還需要讓孩子更多的想一想,輔助的提問也要更多的考慮如何拓展或是深入,例如孩子說「等蘋果落下來」,我的回應是「那可能要運氣好一點才行哦!」如果我的回應是「怎樣才能讓它落下來啊?」這樣是不是更加能夠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呢?也許這樣的回應會讓孩子更深入的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設想成功。
活動目標:
1、利用故事規律性的情節,結合圖片對故事進行猜想,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
2、激發幼兒對繪本閱讀的學習興趣。
3、感受鼠小弟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海獅之間合作分享情感。
活動重點:
利用故事規律性的情節,結合圖片對故事進行猜想,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
活動准備:
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揭示書名。
1、出示遮去書名的封面。
T: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總結幼兒的回答T: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結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看到這些蘋果,你心裡會怎麼想呢?噢~真想摘一個嘗嘗呀。
2、T:今天,還有一位朋友來到了這顆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誰?(課件出示"鼠小弟")T:對了它是一隻小老鼠它的名字叫"鼠小弟"
3、今天鼠小弟來到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下,他在想什麼呢?
4、所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的這本書的書名就叫--《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二、閱讀故事--《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鼠小弟吃上蘋果了嗎沒!
1.閱讀繪本PPT第4.5.6.7頁(小鳥和猴子按書的正常頁數出現。)T:在鼠小弟正在想辦法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個時候鼠小弟怎麼想的呢?(要是我也有翅膀……)T:小鳥飛走了,又來了… …(幼兒看圖表述)於是鼠小弟就想……(要是我也會爬樹……)
2、大象和長頸鹿先出現小老鼠的模仿動作,讓幼兒猜想會是什麼動物。
T:這個時候鼠小弟又在想什麼了呢?(要是我也有長長的鼻子……)但是鼠小弟的鼻子不能變長,又沒有吃到蘋果,鼠小弟並沒有放棄,這個時候他又在想什麼了呢?(要是我也有長長的脖子……)原來啊是來了一直長頸鹿,拿走了一個蘋果
3、袋鼠和犀牛老師先告訴學生是什麼動物,讓幼兒猜想他們會有什麼本領。
T:過了一會兒,又來了兩個動物,他們是袋鼠媽媽和犀牛,他們會有什麼辦法或是本領吃到蘋果呢?
對了,於是鼠小弟就在想啊……(要是我也能跳的這么高……要是我也有那麼大的力氣……)(故事內容很簡單,前面六個動物的出現是簡單的重復,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出現方法,使故事更充滿趣味。避免了簡單的重復,又不失幼兒聯想的趣味。)
4、樹上還剩下2個蘋果,你猜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動物呢?
(讓幼兒發揮想像,續寫故事)
5、繼續講述故事。
海獅有什麼本領呢?
海獅一個人能拿到蘋果嗎?那怎麼辦呢?
(體會合作的重要性)鼠小弟和海獅合作拿到了樹上留下的最後兩個蘋果,你猜鼠小弟會怎麼辦呢?
(體會分享的快樂。)他們兩個拿到蘋果會怎麼辦呢?
出示最後一頁。
6、教師幫助幼兒完整閱讀講述故事一遍。
三、揭示道理,小結
1、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通過合作我們就能做到平時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 分享是快樂的,一個人的快樂分享給10個人,就會變成10份的快樂。
2、你能說說你在平時生活中和你的朋友之間有哪些快樂合作和分享的事情嗎?
3、如果這時又來了一群小動物,他們都很想吃蘋果,可是樹上的蘋果已經沒了啊,你想鼠小弟會怎麼做呢?
教學目標:
1、激發幼兒對彩圖繪本的學習興趣。
2、通過觀察想像圖文結合創作繪本。
3、感受小老鼠和海獅的珍貴友情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1、激發幼兒的想像思維,啟發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幼兒感受友誼和合作的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袋子!咱們來摸一摸袋子里裝了什麼?
(有的摸出了鉛筆,有的摸出了紅領巾…..還有的摸出了蘋果)
2、今天我們的課就與蘋果有關——
(二)、出示封面,揭示書名。
1、出示遮去書名的封面。
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麼?(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結滿了又紅又大的蘋果。看到這些蘋果,你心裡會怎麼想呢?真想摘一個嘗嘗。)
2、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誰?(課件出示「鼠小弟」)大家還記得他是誰嗎?
咦!這不是上節課來我們課堂做客的「鼠小弟」嗎?
大家還記得他上次穿著什麼來的嗎?(紅色的小背心)
3、今天我們的鼠小弟又出來干什麼了呢?我們看看——他來到了這棵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下。鼠小弟望著蘋果在想什麼呢?
4、書名——《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三)、講故事——《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1、我們看一下鼠小弟能吃上蘋果嗎?
4、小鳥和猴子按書的正常頁數出現。
5、大象和長頸鹿先出現小老鼠的模仿動作,讓幼兒猜想會是什麼動物。
6、袋鼠和犀牛老師先告訴學生是什麼動物,讓幼兒猜想他們會有什麼本領。
(故事內容很簡單,前面六個動物的出現是簡單的重復,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出現方法,使故事更充滿趣味。避免了簡單的重復,又不失幼兒聯想的趣味。)
7、樹上還剩下2個蘋果,你猜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動物呢?
(讓幼兒發揮想像,續寫故事)
8、繼續講述故事,揭示意義。
海獅有什麼本領呢?
海獅一個人能拿到蘋果嗎?
(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鼠小弟和海獅合作拿到了蘋果,你猜鼠小弟會怎麼辦呢?
(體會分享的快樂。)
他們兩個拿到蘋果會怎麼辦呢?
出示最後一頁。
(四)、揭示道理,小結,
1、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通過合作我們就能做到平時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情。分享是快樂的,一個人的快樂分享給10個人,就會變成10份的快樂。
2、你能說說你在平時生活中和你的朋友之間有哪些快樂合作和分享的事情嗎?
3、如果這時又來了一群小動物,他們都很想吃蘋果,可是樹上的蘋果已經沒了啊,你想鼠小弟會怎麼做呢?
(通過聯系實際,讓幼兒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 :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把鼠小弟為吃到樹上的蘋果,極力模仿身邊的動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矮小的鼠小弟想盡各種辦法也摘不到蘋果,但它依然堅持著,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摘到了蘋果。簡潔的畫面,誇張的神態動作,勾畫出妙趣橫生、情節曲折的故事。故事情節生動有趣,環環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海獅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在平時的日常教學、游戲及生活中,幼兒對於遇事要有耐心、能堅持、要合作分享的情感認識還不是很深刻,為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藉助本次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遇事肯動腦筋,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與同伴之間合作分享的情感。
活動目標 :
1、初步感受小老鼠和海獅的合作精神,對繪本閱讀感興趣。
2、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鼠小弟的內心活動。
3、能根據畫面大膽猜測故事情節,大膽地表述故事內容。
活動准備 :
PPT、音頻
活動過程 :
一、出示PPT,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本很有趣的繪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書的封面,上面都有些什麼?它講的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這是一棵什麼樣的蘋果樹?是一隻什麼樣的小老鼠?(完整的語言表達)
小結:這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了許多紅彤彤、圓溜溜、香噴噴的蘋果,蘋果樹下站著一隻小小的老鼠,我們把它叫做——鼠小弟。
鼠小弟站在蘋果樹下,它在想什麼呢?蘋果樹那麼高,鼠小弟怎麼樣才能吃到蘋果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小朋友們想了許多辦法,那我們接著往下看,故事裡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二、出示故事PPT,想一想、說一說、學一學,理解故事內容,感受鼠小弟的內心活動。
1、觀察PPT第4——8張。
提問:小鳥用什麼辦法摘到蘋果的?鼠小弟看到小鳥摘到蘋果,心裡是怎麼想的?它又是怎麼做的呢?
小猴怎樣摘蘋果?鼠小弟看到小猴爬樹摘蘋果,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小結:小鳥會飛,小猴會爬樹,鼠小弟飛不起來,也不會爬樹,它該怎麼辦呢?
2、出示PPT9——17張,就在鼠小弟趕緊想辦法的時候,又有幾個動物朋友來摘蘋果了,你們看一看,猜一猜,是誰來摘蘋果了?你怎麼知道的?(出示鼠小弟學動物的動作,猜一猜鼠小弟學的是哪種動物。大象、長頸鹿、袋鼠、犀牛)
小結:大象用長長的鼻子輕而易舉地摘到了蘋果,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也很容易就摘到了蘋果,袋鼠媽媽輕輕一跳就摘到了蘋果,犀牛力氣很大,往大樹上一撞,就有一個蘋果掉下來了,可是小老鼠既沒有長長的鼻子和長長的脖子,也沒有大力氣,他個子那麼小,連跳都跳不高。樹上的蘋果被小鳥、猴子、大象、長勁鹿、袋鼠、犀牛一共拿走了6個,只剩下2個蘋果了,看到蘋果一個一個地被小動物們拿走了,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還沒有吃到蘋果,鼠小弟呀鼠小弟,你要是還不抓緊想辦法蘋果快沒有了?鼠小弟現在的心情怎樣呀?(著急、傷心、難過、它想哭了)
3、你們也遇到過讓你們著急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遷移生活經驗,體驗鼠小弟著急的心理。)
4、出示PPT18——22,這時候,又有誰來了呢?(海獅)
提問:海獅想干什麼呢?它會和鼠小弟說什麼呢?(想一想,和你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
5、海獅有什麼本領?它們會怎樣合作?最後它們用什麼辦法一起摘到蘋果的?
小結:海獅用頂球的本領把鼠小弟輕輕一頂,就頂到蘋果樹上去了,蘋果樹上剛好剩下兩個蘋果,鼠小弟摘到蘋果,一個給海獅,一個留給自己,它們終於吃到蘋果了!
三、邊看邊聽,完整感受故事。
師:剛才我們已經看了一遍故事,接下來我們再來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一邊聽,一遍想一想鼠小弟為了吃到蘋果想了哪些辦法?
提問:鼠小弟為了吃到蘋果想了哪些辦法?
小結:鼠小弟為了吃到蘋果想了很多辦法,它學小鳥飛、學小猴爬樹但是這些辦法都沒有成功,最後它和海獅合作,終於摘到了蘋果。
你們喜歡故事裡的鼠小弟嗎?為什麼?
小結:大家都喜歡鼠小弟,因為鼠小弟很不簡單,它遇到困難不輕易放棄,會不斷地想辦法去解決困難,最後通過和海獅合作終於摘到了蘋果,我們也要像鼠小弟學習,堅持、不放棄、想辦法、和朋友合作。在我們的生活中,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齊心協力,通過合作我們就能做到平時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
四、遷移作品經驗,通過談話,深化主題。
師:你遇到過哪些事是一個人無法完成,需要和別人合作的呢?
活動延伸:
小朋友,喜歡今天袁老師帶來的這個故事嗎?回家後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吧!
活動反思:《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把鼠小弟為吃到樹上的蘋果,極力模仿身邊的動物刻畫得惟妙惟肖。矮小的鼠小弟想盡各種辦法也摘不到蘋果,但它依然堅持著,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摘到了蘋果。簡潔的畫面,誇張的神態動作,勾畫出妙趣橫生、情節曲折的故事。
在教學活動中,我利用PPT的故事封面導入,重點讓學生感受蘋果樹的高大與鼠小弟的矮小。通過跟鼠小弟打招呼,加深了幼兒對故事主人公的印象,並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猜想,引出故事名稱,有利於培養幼兒仔細看,注意細節觀察的良好閱讀習慣。
孩子的閱讀首先是自由的,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先猜測各種動物能不能吃到蘋果,(大班的孩子對各種動物的本領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都能大膽地說出動物們用自己的各種本領來吃到蘋果)再從PPT圖片觀察來大膽表達,培養幼兒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幼兒看懂圖意和體現一種自主閱讀的價值。動物們都吃到蘋果了,那鼠小弟到底有沒有吃到蘋果呢?接著,孩子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開始仔細閱讀,隨著畫面的點開,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畫面內容,感知了小鳥是怎樣吃到蘋果的,鼠小弟在邊上看到了小鳥,是怎麼想的?它又是怎麼做的?在這話環節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了鼠小弟的動作表情,孩子們看著畫面,也模仿起來,「鼠小弟拍打著小胳膊,飛啊飛啊,可是只能離開地面一點點兒,然後『咚』就掉下來了,唉,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該多好呀!孩子們一邊看著圖畫,一邊做著動作。有了上面環節的鋪墊,讓孩子對閱讀其他畫面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在故事接下來的環節中。我結合畫面上的幽默,讓學生模仿各個動物的細節,孩子們把自己融入到了故事中的角色里,如把自己的脖子伸的長長的,使勁拉自己的鼻子。就這樣,8個蘋果被小鳥、猴子、大象、長頸鹿、袋鼠、犀牛拿走了六個,現在還剩下2個了。看著蘋果一個一個被其他小動物拿走了,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還沒有吃到蘋果,鼠小弟呀鼠小弟,你要是還不抓緊想辦法蘋果快沒有了?鼠小弟現在的心情怎樣呀?孩子們積極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鼠小弟很傷心,很難過,它想哭了。」
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在海獅這一組畫面中,我重點讓他們觀察了這一副畫面海獅和鼠小弟兩個人的位置和其他動物的區別。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的關心。怎樣才能吃到呢?小小的懸念牽引著孩子們一頁頁翻開去。成功的作品是要給讀者一個意外的驚喜。當看到鼠小弟被海獅高高地拋到空中的畫面,然後坐在高高的蘋果樹上,把蘋果摘下來拋給海獅。他們終於吃到蘋果了。孩子們會發出滿足的笑聲。
這是一個令孩子們開心的繪本故事,在整個故事學習中,孩子們通過猜想、表達、想像和扮演鼠小弟的各種動作,享受了教學帶來的快樂。
整個教學活動始終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情感體驗這一方面,孩子們對鼠小弟模仿各種動物本領而吃不到蘋果時,說出了鼠小弟傷心、無奈,甚至還體驗出了鼠小弟的孤獨。當海獅出來幫忙並摘到了蘋果時是孩子們又是那麼地高興。故事的結尾我加上了一個問題,你最喜歡故事中的誰?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回答最喜歡海獅,因為他幫助了鼠小弟拿到了蘋果,有的小朋友回答最喜歡長頸鹿,因為它有長長的脖子,拿起蘋果很方便。喜歡猴子的學生說是猴子會爬樹。我在他們的答案後面增添了一句,我也喜歡他們,如果他們能夠幫助鼠小弟的話,那他們會棒啦!如果誰有了困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幫助別人。如果我們大家都能互相幫助,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同時,活動中我也注意到了挖掘故事的深層精神:鼠小弟雖然又矮又小,暫時沒有更多的本領,但是他不放棄,鍥而不舍的追求自己想要的蘋果的那種精神還沒有傳遞給小朋友。這一點在講述過程中我有提到,但是幼兒對此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刻,需要在每次鼠小弟再次嘗試摘蘋果前提出疑問,讓幼兒猜測,或在活動延伸中繼續引導幼兒去感悟。
⑵ 如何正確的吃蘋果
蘋果營養豐富,富含維C、維E、多酚和黃酮類物質,常吃蘋果對身體健康有幫助。
1.挑選完好的蘋果。科學研究,蘋果一旦出現霉變,即使看起來正常的部分,也能檢測出展青黴素(具有動物致癌性),含量最高為霉變部位的一半。因此,即使蘋果爛一點兒,也要全部扔掉。
2.去除蘋果表皮上的有害殘留物。從營養成分來說,蘋果皮是應該吃掉的,但是由於環境污染、農葯、工業蠟等問題的存在,給人體帶來嚴重的危害。我們可以通過削皮和熱水沖洗的方法去除有害殘留。
3.吃蘋果最好細嚼十五分鍾,吃蘋果不宜過快。如果在嘴裡咀嚼的時間比較長的話,便可以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和胃液,從而有利於促進人體對蘋果營養元素的吸收和消化。
4.蘋果核最好別吃,蘋果核含有少量有害物質——氫氰酸。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
⑶ 用以下哪種方式吃蘋果
蘋果的濕法有很多種,有些深思,有些是把它榨成蘋果汁,還有一些是蒸來吃,或者是。弄其他種方式,只要是怎麼吃?只要看你個人方喜歡吧。
⑷ 小班語言《想吃蘋果的鼠小弟》教案
活動目標:
1. 能夠理解故事內容,能猜猜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並積極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
2. 感受鼠小弟內心的著急,初步體驗小夥伴之間互相幫助的樂趣;
3.喜歡聽繪本故事,並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看圖的內容;
活動准備:
繪本的ppt,實物蘋果
活動流程:一.導入環節,引出主題——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水果寶寶啊?(出示蘋果實物)那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麼味道的?
——幼:……(請幾個小朋友說一說)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他也非常喜歡吃蘋果,它的名字叫做鼠小弟。
(打開ppt第一張)
二.過程部分
1.結合ppt,講述故事內容——師:鼠小弟家門口有一顆很高很高的蘋果樹,秋天來了,蘋果都紅了,鼠小弟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小朋友們覺得鼠小弟能吃到樹上的蘋果嗎?(結合第一張ppt)
——幼:……——師:鼠小弟正在努力想辦法的時候,來了一隻小鳥摘走了一個蘋果。(因為小鳥有翅膀。)——師:來了一隻猴子拿走一個蘋果。那小猴子有什麼本領能幫助他摘到蘋果呢?(爬樹)
——幼:……——師:來了一隻大象拿走一個蘋果,小朋友們猜一猜大象是怎麼摘到蘋果的?
——幼:……(長鼻子)——師:小朋友看這張圖,鼠小弟在干嗎?(第十五張ppt教師引導幼兒回答)
——幼:……——師:來了一隻長頸鹿拿走了一個蘋果,那這張圖片裡面鼠小弟在干什麼呢?(第十九張ppt幼兒自己嘗試回答)
——幼:……——師:來了一隻袋鼠拿走了一個蘋果,來了一隻犀牛拿走一個蘋果。小朋友來數一數現在還剩下多少個蘋果了?
——幼:……——師:看到那麼多小動物拿走蘋果,你們覺得鼠小弟現在心裡是怎麼想的啊?只剩下兩個蘋果了,後面又有動物來了,你覺得鼠小弟還能吃到蘋果嗎?
——幼:……——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又有誰來了。原來來了一頭海獅,他問鼠小弟:「你怎麼了?」鼠小弟問他:「你會飛嗎?你會爬樹嗎?你有長長的鼻子嗎?你有長長的脖子嗎?你跳得高嗎?你的力氣大嗎?」海獅回答說:「這些我都不行。不過,我有一個本領…… 」那小朋友們來想一想海獅會有什麼本領幫助鼠小弟拿到蘋果呢?——幼:……——師: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到底海獅是怎麼幫助鼠小弟的。小朋友來看這張圖,鼠小弟在做什麼?(最後一張)他為什麼要分一個蘋果給海獅呢?——幼:……2.結合故事,讓幼兒積極表達自己觀點——師: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鼠小弟終於拿到了蘋果,那如果你們是鼠小弟,你會對海獅說些什麼呢?(鼓勵幼兒大膽積極發言)
——幼:……——師:那如果你是鼠小弟,你會請誰來幫你呢?(讓小朋友自由的說)
——幼:…….
3.教師小結,幫助幼兒總結出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
——師:小朋友說的都很好,就是因為鼠小弟和海獅之間你幫我,我幫你大家才都吃到了蘋果,所以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那如果以後有小朋友遇到困難呢,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去幫助他啊。看來大家都學會鼠小弟的本領了,那我們今天的本領就學到這里了。
附:《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來了一隻小鳥,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有翅膀……
來了一隻猴子,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會爬樹…… 來了一頭大象,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有長長的鼻子……
來了一隻長頸鹿,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有長長的脖子…… 來了一隻袋鼠,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也能跳那麼高…… 來了一頭犀牛,拿了一個蘋果。要是我的力氣也那麼大…… 來了一頭海獅。 「鼠小弟,你怎麼了?」鼠小弟問他:「你會飛嗎? 你會爬樹嗎? 你有長長的鼻子嗎? 你有長長的脖子嗎? 你跳得高嗎? 你的力氣大嗎?」
海獅回答說:「這些我都不行。不過,我有一個本領……
終於,鼠小弟也拿到蘋果了
設計意圖:
小班的孩子因為年齡小,不會合作,也不懂得分享。在玩區角游戲或桌面游戲時,常常搶到了就是自己的。針對一現象,因此我選擇了《想吃蘋果的鼠小弟》這節課。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講述的'是鼠小弟學習不同動物身上的本領想摘到樹上蘋果,最後在海獅的幫助下合作摘到了樹上的蘋果,而鼠小弟也把蘋果與海獅分享的故事。
在設計活動時,我主要藉助於錄音、圖片等手段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活動過程中在我的引導下主動閱讀PPT畫面,讓他們在自己的閱讀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從而感知理解故事內容。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情節,讓孩子們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和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在看看講講、猜猜演演中,感受並理解故事的有趣情節。
2、了解動物有不同的本領,知道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學說句子"要是我能XX,那該多好啊!"
3、知道合作的重要,體驗分享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了解各種動物的本領,會用多種詞語表述蘋果。
2、物質准備:PPT,蘋果一隻,相關圖片若干張,音樂,錄音。
活動過程 :
一、蘋果導入,引起興趣。
1、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麼?
2、這是個怎樣的蘋果?吃過嗎?味道怎麼樣?
小結:紅紅的大大的蘋果聞起來香香的,吃起來甜甜的,脆脆的……二、觀看PPT,理解故事。
1.觀看PPT,知道動物們摘蘋果的方法。
(1)蘋果是長在哪裡的呢?瞧,這棵蘋果樹一共有幾只蘋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2)這時,看!誰要來吃蘋果呢?
(3)它叫鼠小弟,跟它打個招呼吧!可鼠小弟能吃到蘋果嗎?為什麼?
小結:鼠小弟太矮了,而蘋果樹太高了,看來鼠小弟是吃不到蘋果了。
(4)這時聽,誰來了!你覺得小鳥能吃到蘋果嗎?它是用什麼方法、吃到蘋果呢?
小結:小鳥飛呀飛,然後用它的嘴巴琢了一個蘋果。我們也一起來做做看。
(5)接下來,猜猜看,誰來了:"頑皮孩兒本領大,筋斗翻得頂呱呱,愛吃香蕉和桃子,聰明伶俐人人誇。"(6)小猴有什麼本領啊?它能吃到蘋果嗎?為什麼?請你用完整的話講一講。
(7)小猴嗖一下就爬上去,摘了一個蘋果。又有誰來啦?袋鼠能摘到蘋果嗎?為什麼?
小結:袋鼠一跳,就跳得好高好高,摘到了一個蘋果。小鳥會飛,小猴會爬樹,袋鼠會跳得很高,小動物們都用自己的本領摘到了蘋果,現在樹上還有幾只蘋果啊?只剩下兩只蘋果了,鼠小弟好著急呀。於是它決定學習三個小動物的本領!
2.觀看PPT,學說句子"要是我也有XX,那該多好啊!"(1)它在學誰呀?
過渡:我們來聽一聽鼠小弟一邊學小鳥,一邊又在說些什麼!(播放錄音)(2)鼠小弟是怎麼說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吧!
(3)這會,鼠小弟又在學誰了,從哪裡看出來的?它的手在干什麼?
(4)你覺得鼠小弟一邊學一邊它會說什麼呢?
(5)這次你覺得他在學誰?你從哪裡看出來的?這次它會怎麼說?
小結:鼠小弟看到小鳥飛,它說"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該多好呀",鼠小弟看到小猴爬樹,它說"要是我也會爬樹,那該多好呀",鼠小弟學看到袋鼠跳一跳,它說"要是我也能跳這么高,那該多好呀"。
3.觀看PPt,感受朋友間一起合作的快樂。
(1)小朋友們想一想,鼠小弟學這些動物朋友們有用嗎?
(2)鼠小弟學了小鳥的飛、小猴的爬樹、袋鼠的跳,可是這些方法對於鼠小弟來說根本沒有用,這時的鼠小弟更著急了,正在這時,誰來了?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故事學習中,孩子們通過猜想、表達、想像和扮演鼠小弟的各種動作,享受了教學帶來的快樂。整個教學活動始終深深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情感體驗這一方面,孩子們對鼠小弟模仿各種動物本領而吃不到蘋果時,說出了鼠小弟傷心、無奈,甚至還體驗出了鼠小弟的孤獨。當海獅出來幫忙並摘到了蘋果時是孩子們又是那麼地高興。接著我們討論話題:要是你是小鳥、猴子、大象、長頸鹿、袋鼠、犀牛,就會怎樣呢?怎麼幫呢?把自己的想法用「要是……就……」表達出來,孩子們的表現都不錯。
⑸ 很多人喜歡吃蘋果,但是方法各有不同,到底削不削皮
首先,我們分析下吃蘋果要削皮的。因為現在的蘋果都是打農葯的,而且是有機農葯,用清水很難洗干凈,連皮吃進去怕對自己的身體不好。這相信大家都是贊同的吧。那麼,有個問題來了。他們怕蘋果皮上的有機農葯用水洗不幹凈,所以選擇把皮削了吃,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把蘋果皮上的有機農葯洗掉,就可以放心連皮一起吃了。
⑹ 吃蘋果有什麼好辦法
1、吃蘋果一定要快。
醫生們經常說吃蘋果有益健康,這沒錯,但是如果你吃蘋果時的速度很慢,酸就會腐蝕牙齒。所以,吃蘋果的時候速度要盡可能的快,盡量堅持蘋果酸與牙齒接觸的時間,保護牙齒的健康。
2、吃水果時就些牛奶或乳酪。
人們通常認為常喝碳酸飲料會腐蝕牙齒,但調查顯示,喝碳酸飲料並不會增加這種風險。醫生的建議牙齒健康應該關注強酸,而不是一些常喝的軟性飲料。人們吃水果時就些牛奶或者吃片乳酪,因為這兩種食物中富含鈣質,可以中和酸。另外,吃蘋果後喝水也可以沖掉有害物質。
3、吃酸性食物前刷牙。
刷牙可以在牙齒和食物間形成一個保護層,可以有效避免水果中的酸對牙齒造成傷害。另外,喝水果汁可以用吸管,減少牙齒與果酸的接觸。
希望能夠到幫助到你,祝生活愉快,謝謝採納
⑺ 小班活動教案:大蘋果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活動教案:大蘋果,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案例背景:
《大蘋果》是建構式教材主題活動「酸酸甜甜的水果」里的一個美術活動,由於我們小班段的幼兒都是新入園的孩子,對於蠟筆雖然不算陌生但是多數孩子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握法,更不用說怎樣用蠟筆作畫的技巧了,因此我們在原有的課程上做了相關的改動,從教幼兒學習畫前正確拿蠟筆的習慣,到初步嘗試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的方式作畫,來幫助幼兒打好美術繪畫活動的基礎。
活動目標: 1.學習蠟筆的正確握法。
2.嘗試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
3.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准備:
1.實物蘋果若干,自備一段輕快的音樂。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六頁《大蘋果》,蠟筆。
活動過程:
一、圓圓的蘋果
1.出示實物:蘋果,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2.根據蘋果的實際情況進行描述:蘋果圓圓的,有的紅,有的綠,有的黃。
二、我會畫蘋果
1.示範蠟筆正確握法。
2.教師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示範畫圓:圓圓一個球。
3.提問:這個球是怎麼出來的?剛才老師是怎麼畫的?(一圈一圈繞出來的)
4.示範畫上果柄: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紅蘋果。教師:「除了紅蘋果你還吃到過什麼顏色的蘋果?」(綠色)
5.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空手練習畫綠蘋果,引導幼兒要一圈一圈從中間往外畫圓:圓圓一個球,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綠蘋果。
6.請個別能乾的幼兒上前嘗試畫一個黃蘋果,鼓勵幼兒盡量畫得大一些,飽滿一些。
三、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適時指導並糾正幼兒握蠟筆的姿勢。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四、作品欣賞。
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說說最喜歡誰的作品。
案例反思:
本次活動在環節設計上,我先讓孩子們認識了蘋果,知道蘋果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顏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們有了認識蘋果的經驗,孩子們對於繪畫《大蘋果》這個活動就更加感興趣了。在後面的示範環節我也採用了教師范畫、幼兒集體書空練習與個別練習三部曲的形式幫助幼兒逐步掌握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但在教師范畫蘋果這一步,我在示範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時似乎有點心急了,動作太快,幼兒沒有看清楚,我也沒有強調一圈一圈繞著畫出圓圓的蘋果,在幼兒自由創作時有的孩子就不會畫,只是簡單的畫了一個封閉的圓,再在裡面塗上了顏色,沒有掌握繞圈圈畫圓的要領。從中我也認識到教師在組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抓好活動的重點慢慢引導,切不可操之過急。在幼兒創作環節中我也發現了我班孩子的繪畫常規有待培養,有的孩子連蠟筆的擺放都還不清楚,個別孩子的蠟筆握法也需要糾正,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還需要時時強調常規的培養。
設計意圖:
花兒樂隊"喜唰唰"節奏歡快活潑,歌詞幽默俏皮,所以其普及度很廣;我園大班幼兒的晨間韻律活動中也有"喜唰唰"的音樂,小班的小朋友每次看到哥哥姐姐跳的時候都情不自禁地跟著扭動起來,還有那句經典的歌詞"喜唰唰,喜唰唰;喜唰唰,喜唰唰……"也常常被小朋友傳唱,所以孩子是非常喜歡和熟悉這首歌曲的,因此就設計了《大蘋果》,旨在進一步感受其旋律等。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活潑的風格,初步理解內容,學唱歌曲。
2.利用動作、圖譜等,掌握歌曲節奏並記憶歌詞。
3.體驗歌唱活動的愉快。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准備:
刷子一把,蘋果一隻,音樂"花兒樂隊"的《喜唰唰》,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幼兒伴隨著花兒樂隊演唱的《喜唰唰》音樂入場。
2.介紹歌名。
(二)游戲幫助,理解歌詞。
1.洗蘋果
教師:看,這是什麼呀?你們想吃嗎?吃蘋果之前我們要怎麼樣?
出示圖譜一,引導幼兒看圖譜有節奏感受洗刷蘋果的節奏。
2.聞蘋果
教師:蘋果洗好了,讓我來聞一聞。
出示圖譜二,引導幼兒看圖譜聞蘋果的輕松活潑。
3.吃蘋果
教師:你們聞到大蘋果的味道是怎麼樣的?你們喜歡吃大蘋果嗎?
幼兒品嘗蘋果。
出示圖譜三,引導幼兒看圖譜唱一唱大蘋果。
(三)學唱歌曲,感受節奏。
1.完整欣賞教師范唱。
說說:你最喜歡哪句?還有哪句不太會唱?
2.學習歌曲結尾的歌詞和旋律,並繪畫出第四張圖譜。
3.幼兒用愉快的情緒完整學唱歌曲。
4.游戲"捉迷藏",鞏固歌曲,體驗記憶歌詞演唱的快樂。
延伸活動:
1.哼哼,唱唱、跳跳,體驗快樂。
2.生活中一起創編《大蘋果》(梨子、桔子等水果)的歌曲。
活動建議:
在活動前有意識地給孩子播放《喜唰唰》的音樂。
活動反思:
由於孩子對原唱非常的熟悉,所以孩子在活動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所以活動的重點是如何讓孩子掌握歌詞:在活動中我通過情景創造讓孩子在游戲中讓感受歌詞、通過圖譜掌握了歌詞,通過"捉迷藏"的游戲鞏固歌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有兩個地方出現的三次反復如何讓孩子掌握,我首先通過邊唱邊用手指數數的方式讓孩子聽出反復了幾次,並在反復的地方作了標記,當聽第二個地方的反復次數時,孩子很快用剛才學到的方法數出了反復的次數……活動還有一些不足,特別是在調動孩子演唱的積極性上還需再作探索。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喜歡的一種顏色給蘋果塗上顏色。
2、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情感。
【活動准備】:
畫有蘋果的操作紙人手一份、范畫、蠟筆
【活動重點】:
能給蘋果寶寶穿上漂亮(顏色均勻)的衣服。
【活動難點】:
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塗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設計思路】:
最近我們在開展蘋果和橘子主題活動,幼兒對蘋果有了一定了解,知道蘋果是紅色的,喜歡吃蘋果。根據幼兒對蘋果的興趣,我設計了美術活動《大蘋果》。幼兒在創設「幫蘋果穿衣服」情景中,先從外圍開始到中間,由上至下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蘋果塗色。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看一看
t:寶寶們,今天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禮物,想看嗎?
t:這是一種水果,香香的、圓圓的、穿著紅衣服。
t:拿出來看看,這個大蘋果是怎麼樣的呀?
小結:原來蘋果寶寶穿了一件很好看的紅衣服,上面還有綠綠的葉子,還有一根小小的柄。
二、給蘋果寶寶穿衣服
t:嗚…誰在哭啊?蘋果為什麼哭呢?
t:最近天氣很冷啊,蘋果沒穿衣服。
t:沒穿衣服的蘋果寶寶會怎麼樣?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它嗎?
——引導幼兒和蘋果寶寶對話,想各種辦法去幫助它。
t:蘋果寶寶是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啊?
t:除了穿紅衣服的蘋果,還見過什麼顏色的蘋果?(黃焦、青蘋果)
——根據幼兒的經驗,選擇相應的顏色、教師局部示範。
兒歌:大蘋果,真可愛,紅(黃、綠)衣服,綠葉子、棕色柄,小朋友們都愛我。
三、幼兒操作
要求:
1、先選擇顏色給蘋果寶寶穿上。
2、先給蘋果寶寶外面穿一層衣服,再從上往下慢慢塗。
3、給蘋果的柄、葉子分別穿上相應顏色的衣服。
四、作品賞析
將幼兒較好的作品進行展示,供幼兒欣賞。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習仿編兒歌。
2、懂得吃水果前要洗干凈手。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神秘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2、出示大蘋果(今天大蘋果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
二、初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念兒歌一遍
問:你們剛才聽到大蘋果跟我們說了些什麼呀?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及時在黑板上貼上相應的圖片,以方便幼兒記憶
問:為什麼大蘋果要說「要是手臟別碰我?」
三、幼兒學念兒歌
1、看著黑板上的圖文來跟著念一念
2、請幼兒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香蕉(可是這里香蕉很傷心,為什麼會傷心?)(因為小朋友剛才念的兒歌里都愛蘋果,所以很傷心,小朋友你們喜歡香蕉嗎?那我們也為香蕉編好聽的兒歌)
2、蘋果的歌和香蕉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你除了喜歡蘋果、香蕉還喜歡那些好吃的東西呢?
4、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5、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張圖片編兒歌
五、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嘗蘋果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心裡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的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讓幼兒不但喜歡吃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其他的水果。
不足之處:
1、在教具的製作上,我運用了圖文,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容易記住兒歌的內容。但是在教具的准備上,有些不夠充分,在幼兒進行仿編的過程中,我為幼兒准備的就只有各種水果,沒有準備別的食物,比如:蔬菜、蛋糕。這就會讓幼兒產生一種誤導,認為只有吃水果之前要洗手,吃別的食物就不用洗了。所以這里可以准備的豐富一些。更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創造能力。
2、教師的引導不夠,沒有讓幼兒掌握好的辦法,將兒歌進行創編,導致在兒歌創編的過程中,幼兒比較困難。
3、活動的每個環節時間的浪費比較嚴重,導致一個小班活動的時間超標了。
4、幼兒學念兒歌的次數不夠多,幼兒還沒清楚記住兒歌的內容就開始創編了,不能為幼兒創編奠定基礎。
設計意圖:
由於現在大多的家庭狀況是"6+1"家庭,一名幼兒他的身邊除了爸爸、媽媽外,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關心愛護,因此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幼兒大多都不會分享,不知道如何感恩。對於他們而言只知道和家長索取,而不懂得回報。對此我設計了"大蘋果分給准"這一活動,希望通過這節活動讓幼兒學會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
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
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隻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為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了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著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里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准》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嘗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嘗橘子,教師巡迴指導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裡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為。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為,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並學習詞語:又×又×、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3、知道當看到朋友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別人。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試著面對。
5、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准備:
ppt製作的`故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們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誰來了?他看見了什麼?
(2)這是一隻怎樣的蘋果?(學習詞語:又×又×)
(3)看到這只又紅又紅的大蘋果,你是從那裡發現的?(幼兒猜測)
2、播放ppt2、3:
(1)大家看,這么大的蘋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這么樣了?(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動作)
(2)豐富詞彙: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用動作學一學)
3、播放ppt4:
(1)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小老鼠會想什麼?
(2)小朋友想想,有什麼辦法幫小老鼠過河?
小朋友想了這么多辦法,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樣過河的。(放ppt5、6)
4、播放ppt7:
烏龜伯伯背著小老鼠和大蘋果游過了河。小老鼠會說什麼?烏龜伯伯會怎麼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1、你喜歡故事裡的哪個動物?為什麼?(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看到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幫助別人。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學會說'愛的甜甜話'。"
附故事:
大蘋果在綠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見了一隻又紅又香的大蘋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喲-哎喲", 推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我怎麼樣過河呢?"烏龜伯伯伸出了腦袋,說:"小老鼠,別著急,我來幫助你!"烏龜伯伯背著小老鼠和大蘋果游過了河。
小老鼠高興的說:"謝謝烏龜伯伯!"烏龜伯伯說"不用謝!再見!"
小網路: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設計思路:
1、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結合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長大了,學著做》,我班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而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2、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而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和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地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製作上,我採用了「大蘋果」的胸飾,形象、生動的「大蘋果」讓幼兒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大蘋果,更利於幼兒的學習和表演。而背景圖片(各種好吃的東西),是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實物蘋果更滿足了幼兒喜歡吃蘋果的心理特點。
4、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和社會性情感,讓幼兒不但喜歡吃大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小蘋果。並且願意請客人先吃蘋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准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重難點:
1、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2、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初步理解
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為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為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為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為「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么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為手裡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嘗蘋果。
⑻ 吃蘋果有哪些方法
吃蘋果要細嚼慢咽,這樣不僅有利於消化,更重要的是對口腔衛生、減少人體疾病大有好處。
據植物學家實驗證明:如果一個蘋果15分鍾才吃完,則蘋果中的有機酸和果酸質就可以把口腔里的細菌殺死99%。因此,慢慢吃蘋果,對人體的健康是很有好處的。生吃蘋果,除了能獲得以上效益外,還能調理腸胃,因為它的纖維質豐富,有助排泄。另一方面,泄瀉的人吃它也有好處,因為蘋果酸具有收斂作用,但須注意,如屬脾胃虛寒型的慢性泄瀉,則須將蘋果用錫紙包裹,先煮熟或煨熟再吃。至於吃蘋果是否要削皮,那是見仁見智的看法。不削皮,有可能吃下殘留的農葯;削皮呢,又有可能失掉蘋果最營養部分的營養和纖維。
⑼ 不用手吃蘋果的技巧急急急
直接把蘋果放切好,放在碟子上,用嘴巴咬
⑽ 冬天吃蘋果好處多,蘋果有哪些做法
蘋果的話,推薦這幾種做法:蘋果派、蘋果酥、蘋果粥、蘋果乾、蘋果松餅、紅糖燉蘋果等吃法,不僅風味獨特,而且解決了支持吃比較涼的問題。蘋果去皮後切成丁,丁切的小一點,鍋里加入黃油,用小火將黃油融化,然後將蘋果丁倒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白糖,將蘋果炒軟,盛出晾一會。平底鍋里加入植物油,油燒熱後,將包有蘋果丁的餛飩皮放入鍋中,煎至兩面金黃,就可以出鍋了。
蘋果煮熟後,膳食纖維和果膠得到軟化,軟化後的果膠和膳食纖維更利於人體吸收。使其營養作用發揮的更加完善。遇熱最怕營養損失的都是一些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1以及B2,葉酸等,而蘋果中的維生素C很低,只有4mg/100g,所以不用擔心它的損失,因為本身含量就不高。B族維生素含量也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