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三味書屋教師品行教學方法

三味書屋教師品行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21 09:30:38

A. 三味書屋的教育方法如何談談你的看法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正面說,它是中國傳統的方法,使教育出的孩子更加堅韌、好學、有社會擔當.但它很刻板,不利於全面發展.

B. 初中語文《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初中語文《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材分析

1.寫作背景:《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寫於1926年,當時國共兩黨合作掀起的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正處在高潮時期,同時革命也遭到封建軍閥、帝國主義等惡勢力的阻撓和破壞。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士,在這一革命中當然始終戰斗在革命的最前線,用手中的筆與反動勢力進行斗爭,被北洋政府誣陷通緝,1926年9月到廈門大學任教,遭到以校長林文慶為首的頑固守舊分子的排擠,在渴望戰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中於是「《舊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帶露之花──朝花」來慰籍自己此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敘事而志在寫人抒情,寄託了魯迅的豐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

2.教材安排:教材在以童年為主題的單元中,選這一名篇作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中文學革命的先驅,其文美在朴實詼諧幽默的語言,美在清晰的寫作思路,簡潔的寫法,豐富的'思想,這些內容也正是我們語文學科的重要學習內容,無疑是我們語文學習的典範。

3.關於本文的主題: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題一直有爭議,長期以來堅持本文是對封建教育的批判,這一點我想是長期以來「左」的思想影響的結果,就本文的寫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來看,我認為本文主題應定位在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回憶懷念的層面上,這是處理本文的難點之一。

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據此並結合初一學生首次接觸魯迅作品的學況,將本文教學設計如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目標

1.結合工具書掌握重要字詞。

2.學習認識魯迅了解《朝花夕拾》,幫助理解課文.

3.借鑒本文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多角度、融情於景景物描寫的寫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4.揣摩作者簡練生動、准確傳神的語言,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珍視人生中亦真亦夢的童年。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准確描摹、對動作的准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2.對動作的准確表達及材料安排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敘。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閱讀、鑒賞、質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學生閱讀鑒賞思維表達能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思路及課時安排

本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第一部分。第二課時研讀第二部分,整體體會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題,品味本文語言。

教具 :多媒體課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關於魯迅這一大師你了解多少?(學生說一說)

2.教師小結: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魯迅的童年和我們一樣,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無味的冬日裡難得的情趣;嚴肅勤奮的學習生活,偶爾淘氣的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走進這位大家的童年,體味其豐富的情感,學習他的寫作方法,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介紹:引導學生約度注釋並記憶,教師適當講授。(課件)

2.寫作背景:

教師下發相關材料:《朝花夕拾》介紹及作者小引。學生閱讀增強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老師播放課件學生聽讀,了解文意並畫出自己的生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工具書處理字詞。教師明確(課件)。

3.學生競讀,師生點評。

4.引導學生談談讀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師抓住題目提示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並明確空間變化的寫作順序,引導學生據此將課文分成兩部分,並概括大意。(課件)

5.學生速讀課文,找出過渡段,初步談談此段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小結明確本文的結構(課件)

四、研讀文章的第一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並思考:作者說:百草園是一個荒園,可為什麼是我兒時的樂園?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小結(課件)

4.進一步研讀:

聽讀第二段作者是怎樣寫百草園景物的,讀後你有什麼感受(聽讀)?小組探究教師提示寫作順序、描寫的角度、情感等。(課件)

師生小結,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著高低的順序從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角度對景物進行描寫,並將高興愉快自由無憂無慮的心情寓於其中,寫出了童真,寫出了情趣,體現了一個樂字,做到層次井然,情景交融。(課件)

訪寫句子:請同學們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寫一句話。(課件)

5.作者寫景中,為什麼寫美女蛇的故事,是多餘的嗎?學生結組討論發言。教師小結,明確插敘及作用。(課件)

五、應用:說一說你兒時的樂園,注意要做到層次井然,富有感情

六、默讀第一部分,體會魯迅在百草園中的樂趣及文中情感。

七、教師總結:百草園是荒園但在我卻兒時樂園,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愛眷戀懷念之情。

八、聽讀第一部分,結束本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課文第一部分寫了百草園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長大了,不得不離開我的樂園──百草園,我不明白大人為什麼把我送進三味書屋隨先生讀書。

二、研讀過渡段

1.學生聽讀體味作者的情感。自由發言,教師明確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蘊含的眷戀、惆悵、無奈、擔憂、猜測之情。

2.請學生談一談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和感受。

3.學生自薦朗讀再次體會作者情感。

三、研讀第二部分

1.學生自由朗讀並思考以下問題:(課件)

2.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代表發言

3.師生求同存異,教師明確,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與百草園相比很單調、嚴肅、受約束但是不乏樂趣,仍然充滿了歡樂與天真,體現了童真童趣,三味書屋的生活仍讓作者留戀,難以忘懷。

四、理解本文主題

1.教師出示幾種觀點,讓學生探討並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理由。

2.教師明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課件)

五、揣摩語言

本文語言准確傳神,除描寫景物的語言生動形象外,再寫兒時游戲時更是用詞准確

1.課件:學生填入適當動詞

2.對照課文品味用詞的准確性

3.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兒時做過的一種游戲

4.除此外,你還覺得哪些詞句用的好,說一說理由。

六、學了本文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童年的魯迅離我們遙遠嗎? (課件)

七、結束語

魯迅先生用充滿童童趣的語調回憶自己的童年,獲得些許溫馨,聊以慰藉自己現實的孤寂與苦悶。歌頌了自由快樂,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發的自己對童年的喜愛眷戀懷念惆悵的心情。

童年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記憶,冰心詩言「童年啊!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同學們,讓我們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永遠留在記憶中。

八、聽讀,結束 (課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反思

一、語文作為社會學科其人文性無與倫比,因此本課教學中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採取聽讀,朗讀,默讀,速讀等多種閱讀方式並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爭取引起學生共鳴,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二、語文作為工具學科,其基礎性更不容忽視,本課設計重基礎,注意培養學生讀、聽、寫、說的基本能力比較成功。

1)令作課人困惑的是,小組合作學習中任務的分配與操作問題,怎樣做到照顧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2)由於學生所掌握的材料及自身的知識儲備有限,因此在探究學習中難以收到培養創新能力的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渠道充分做好課前准備,以促進課堂教學中的學習。

C.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課先生 學習環境 學習方法 學習類容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
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
學習課文細致觀察、抓住特點,具體、真切、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點
1、要求學生掌握本文的寫景的筆法,了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1、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2、是有些難解的詞語。

第一課時

一、導入:魯迅先生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有關魯迅的情況?
二、 題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范圍。
三、 查預習。
1、給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後釋詞。
確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輕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纏絡chán,攢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斂liǎn, 腦髓suǐ,陌生mò。鑒賞,人跡罕至hǎn,覓食mì,竹篩shāi,秕谷bǐ,系jì,傳授shòu,書塾shú,
四、整體把握
通讀課文,然後解決下面問題
1.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從……到……」表示這篇文章大致包括兩部分,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後兩部分的內容。)
2.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中間「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中間「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是兩部分之間的過渡段)。
五、細讀課文
問:把前後兩部分聯系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說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說法,是對第一種說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說法合理些。第三種說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第二課時
一、問題探究
1.本文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兩部分之間是什麼關系?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對於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對比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麼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麼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襯托關系,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系,但作者卻由此生發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里存在著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教育。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根據上下文弄懂語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語意重點。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單是」以後的內容是作者強調的重點。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我」不知道被送到私塾的原因,因為說到原因時是用表示猜測語氣的「也許」。
三、作業
下面這段話中連續使用了一系列動詞,准確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仔細品味,然後自己寫一段話,或敘述做某個游戲的過程、或描寫螞蟻搬家的經過,也試著用上一系列動詞。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教後記: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裡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讓學生走進魯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長的足跡。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學生的思維,表現在對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讓學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圍。學生有一個相對寬裕自由空間。

D.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敘和生動、具體的描寫。引導學生記敘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充實記敘的內容、增進記敘的興趣。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重點】

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步驟及方法】

一、布置預習(不佔課時)

1、看預習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學習重點。

2、,給下邊加線字注音:

確鑿 菜畦 蟋蟀 纏絡 竹篩 覓食 淵博 鼎沸 綉像 錫箔

3、參照文下注釋閱讀課文,讀准字音,了解詞義。

4、參考課後練習理解文章內容。自我了解:哪些問題基本清楚;哪些問題還不明白;除練習中的問題外,自己又發現什麼問題。

二、課堂教學(第一課時)

1、檢查預習情況(不看課文):

⑴ 用詞語卡片或詞語小黑板檢查學生給加點詞注音的情況。

⑵ 簡要介紹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編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預習提示中的內容,知道本文選自《朝花夕拾》即可。)

2、導語引入新課: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眼望四周陽光照。小小少年在長高,隨著歲月由小變大,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為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他四十六歲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這段往事,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回憶性散文,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純真、質朴的思想感情。

我們閱讀這篇課文,要細心體會作者在描繪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一幅幅畫面時,語句滲透著的感情色彩。

3、齊讀第一段:

要求:選重點詞語組成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

(訓練學生感受重點詞語能力,學習概括方法)

引導:

⑴ 這段文字包含幾句話?

(兩句)

⑵ 第一句重點詞語是哪個?

(百草園)

⑶ 第二句重點詞語是什麼?

(樂園或是我的樂園)

⑷ 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

(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揣摩: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代漢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

(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

4、默讀第二段:

要求:畫線標出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如:菜畦、石井欄覆盆子)

引導:

⑴ 不看書,按順序說出作者描寫夏秋的百草園寫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樣描繪的。

⑵ 指明哪些景物寫的是狀貌(包括動態),哪些寫的是聲音、色彩、味道。

⑶ 作者用了怎樣的句式把這么多景物有詳、有略、有序的描繪出來?

⑷ 這段描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出來的?

揣摩:

⑴ 寫黃蜂的動作用伏,寫叫天子的動作用直竄,各和哪個詞語相照應?

⑵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低唱和彈琴能否互換?

運用: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式造句,並表達出喜愛、贊嘆的情感。

5、速讀3~6段(1分30秒之內讀完):

要求:讀後講述美女蛇的故事,情節完整,形象生動。

(不要求背課文)

引導:請大家推薦一位擅長講故事的同學到台前給全班講。講完後,請同學們設想一下:自己站在靜悄悄的百草園里,想著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對百草園增添了些什麼感受?

(神奇、神秘)

6、小聲朗讀7、8兩段:

要求:邊讀邊想像捕鳥的動作,畫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

(掃、支、撒、系、牽、拉)

引導:不看課本,復述捕鳥動作。同桌互相聽述,更正。

運用:每人想一種游戲,描寫連續動作,至少用五個表動作的詞。

教師小結:百草園那時之所以是我的樂園,因為有美好的景色,還有無限趣味的動植物,長媽媽講的故事那麼神奇,閏土的父親教我捕鳥是那麼好玩。百草園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麼,我離開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課我們共同分析。

三、課堂教學(第二課時)

7、齊讀第9段:

要求:體會這段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引導:

⑴ 用三個也許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詞語呼應?

(不知道為什麼、最嚴厲)

⑵ 連家裡人將我送進書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我的猜測反映了我怎樣的心情?

⑶ 最後一句Ade我的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依戀)

8、聽讀:(教師朗讀,學生看著課本聽。從出門向東到讀書!)

要求:體會三味書屋的環境與百草園有什麼不同;先生和長媽媽、閏土對我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引導:就以上問題,先分小組討論(二人或四人一組),再組織全班討論。

9、製造情境,體會感情:

要求:同學隨意朗讀第9頁9~10行引號中的話,再現私塾上課情景,感受人聲鼎沸的含義。教師模擬先生讀書陶醉的樣子,學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興趣的事。

(短時間完成)

引導:

⑴ 你們剛才讀的和老師讀的內容都懂不懂?

(不懂)

不懂為什麼還要學生讀呢?

(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就是強迫學生死讀書。)

⑵ 應當怎樣恰當的評價三味書屋的壽鏡吾老師呢?

(師生一起討論,教師和學生都談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統一認識。)

⑶ 當老師讀書入神的時候,少年魯迅在下面畫畫,這種做法可取不可取,為什麼?

(鼓勵學生各抒已見)

⑷ 課後研討與練習3,選擇一種主題,並說明理由。

教師總結:童年是一個人的清晨,魯迅先生回憶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視夕拾的朝花。可見感情的基調是緬懷從童年天真、幼稚的行為中,發現純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憶童年的感受,對三味書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滿意也是很自然的。

10、家庭作業:

背誦第2段。

四、寫作指導 (第三課時)

1、指出下面幾段話各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並說明如何體現的:

⑴ 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遠。

(喜愛)

⑵ 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依戀)

⑶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問題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

(不滿)

2、仿照下面的描寫,寫一個你喜愛的東西,在描寫中表達喜愛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頭彷彿,恰好握在手裡,皮極薄,色明黃,形微扁,有的偶帶小蒂和一兩瓣的綠葉,瓤嫩筋細,水分極多,嘴有一種柔和清新的味兒。

3、續寫一種游戲,寫出玩時的心情,准確描述動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飯,聽見小朋友們在街上游戲的聲音,心裡發癢

4、下面是作家魏巍回憶自己小時候的兩位老師。讀後,說說作者對這兩位老師的感情各是怎樣的。

⑴ 有一天,在上課的時候,也許我歪著頭正看窗外的小鳥吧,或者是給鄰居通報一件在當時看來是應當立刻通報的事情,總之,冷古丁地頭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學後,我兩手抱著頭哭著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饅頭那麼大的一個血包。

⑵ 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

5、請用記敘文字描繪一個人的行為動作,表達你對這個人的態度和感情。

E. 《三味書屋》教學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是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第二課《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跡。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第3段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這篇課文文字精煉、條理清楚,是本冊教材中培養學生言之有序、連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課文,目的是繼續運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逐步形成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學到作者觀察事物,連句成段的方法,為本單元習作打下扎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理解課後題3兩個句於的含義。

2、學會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4、了解魯迅小時候勤奮好學的事跡,初步培養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落實單元訓練項目,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教學難點有兩個:

1、課後題3兩個句子含義較深,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2、課文第2段除了「正中牆上」、「畫前面正中」、「周圍」、「東北角上」四個大方位外,還具體寫了「畫上」、「桌上」兩個小方位,與上一課介紹方法不同,學生不易區分。

四、教學過程

1、課時安排:本課我打算上三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學習第1段。

第二課時學習第2段。

第三課時學習第3段,總結全文。

2,課前准備:課前老師准備好錄像帶,小黑板,《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話筒一隻,三角旗一面,旅遊帽一頂。每位學生准備一份拼貼三味書屋平面圖的材料。

3、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解題,激興趣。

板書課題後,老師出示《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把有關「三味」的典故告訴學生。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我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局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要盡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用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外查閱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第二環節:初讀,提問題。

傳統教學往往是教師嚼爛了喂給學生吃,學生不會主動求知,但當今社會知識激增,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知識,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學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因為讀通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我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巡迴指導,看看差生是否能將生字字音讀正確,把長句讀流暢。檢查朗讀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你喜歡讀哪一節就站起來讀哪一節,使枯燥的讀書變得扎實有效,生動活潑。然後,請學生運用本冊第一、第三單元學過的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並且匯報交流。但是,一篇新課文,學生通過自學不可能什麼都懂,緊接著,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有助於教師有針對性地教,而且學習由疑問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啟發學生質疑,對於學生的積極探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第三環節:細讀,解疑難。

1、學習第1段。

教師簡單介紹魯迅後,讓學生用「浙江」、「紹興」、「三味書屋」、「魯迅」說一句話。這種變換詞序的訓練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學習第2段。

這段是按方位順序寫的,是本課教學重點。因為學生已學過《我們的'教室》一課,初步掌握了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閱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所以教學時我採用導學式教學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讀寫知識進行自學自悟,教師適當點撥講解,在重點、難點上下一番功夫。 具體分5步進行教學:

第1步,復習學法,為遷移提供條件。

第2步,運用學法,四人一組自學,教師巡迴指導,從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轉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集體中取長補短、相互啟發。

第3步,檢查自學,請學生拿出學具,按觀察的先後順序把這些東西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再叫一名學生上來貼,貼好後,大家對照課文有關句子討論評價,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理解課文,接著放三味書屋錄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地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檢查形式符合反饋原理,因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習者吸收並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的過程。

第4步,了解寫法。以第1句為例,把原句與「三味書屋正中的牆上有一幅畫」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正中的牆上」寫具體的,「正中的牆上」和「畫上」是什麼關系,然後請學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樣方法介紹的句子讀一讀,這段沒有具體介紹魯迅的書桌,最後讓學生仿照第1句寫法填空:( )是迅的書桌,書桌上( )。這—步既有知識的理解積累,又有遷移運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第5步,游戲激趣,結合平面圖做一個導游三味書屋的游戲,一個學生做導游,拿著三角旗和話筒,導游介紹要具體,其他同學做遊客,可以向導游提問,通過游戲引導學生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他們的言語交際表達能力。

總之,這5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把閱讀理解,動手操作,口頭表達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訓練。

3、學習第3段。

本段是落實思想情感目標的重點段,教學時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揣摩語言、體會含義、陶冶情操。具體分3步:

第1步,默讀、引讀,初步了解「早」字的來歷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點詞句研讀。本段最能體現魯迅精神的有3句話。第1句「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葯鋪之間。」課後題3第1句話中沒有「幾乎」兩個字,我認為應該加上去,因為「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幾乎天天」並不等於「天天」,如果省去了這兩個字,句意就有變化。這句話中的「奔走」的「走」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選擇意思:1,步行、走路。2、跑。「於。」、「之間」用找近義詞方法理解。「當鋪」離今天的生活較遠,由教師講解。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話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裡」。這句話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實用得很傳神,我引導學生把「刻」與「記」進行比較,通過反復推敲,使學生不僅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而且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這兩句就是課後習題3要求理解的兩句話。教師力避結論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理解句子的過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針對一些學生受批評時拚命強調理由的現象,教學時我還抓住「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這句話做文章。先說說什麼叫默默地?再說說魯迅當時可能在想什麼?通過填補情節空白,去感受魯迅的內心世界,從而對他產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第四環節:復讀,談感想。

教師概括課文內容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後巧用已營造的課堂氛圍來個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學習上存在什麼問題,應該把哪個字深深地刻在心裡。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4、作業設計。

本課作業除了分課時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外,第2課時讓學生仿照第2段寫寫少先隊隊室,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讀寫結合。第3課時作、業是課外閱讀《出入當鋪和葯鋪之間的孩子》一文(見《少年魯迅的故事》第1—3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F. 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怎麼樣魯迅希望有什麼樣的兒童教育

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是枯燥無味的,出於「我」對知識的渴求,問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而先生卻說不知道,反映出魯迅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
魯迅希望能有讓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不束縛他們內心的求知慾的兒童教育

樓主,這可是我辛辛苦苦自己打的,望採納~~

G. 【求助】三味書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有什麼特點

三味書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內容已古代傳統的蒙學為主,如《千字文》。方式是不要求理解內容的背誦;根據文章來看主人公當時並不喜歡這樣的讀書生活,但逃課去捉蒼蠅喂螞蟻還是有趣的;寫文章時魯迅先生應該是對童年充滿懷念的心情吧,應該喜歡那種生活。

對回答還有什麼意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H.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的教學方法怎樣魯迅先生希望有什麼樣的兒童教育

個別教學、上「生書」,把學生叫到身邊聽講,朗讀。魯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種滿足兒童求知慾的、讓學生能夠生動活潑的發展的教育。

I.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建議

人教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建議一

1、指導學生通讀原文,熟記課文中有關生字的注音、生詞的解釋,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寫回憶百草園的樂園生活。請學生說出「樂園」的樂趣,然後要求學生能了解這一部分記敘的順序,中間插敘的內容和作用,又是如何過渡到第二部分的,研究過渡段的內容及所表現的感情。第二部分,回憶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這一部分先寫書屋的陳設和「我」對先生的印象,然後寫了讀書生活的幾個片段。請學生復述這幾個片段的內容並加以概括。

3、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領會課文運用比照來突出文章中心的寫法特點。文中突出了百草園生活和三味書屋生活的比照,認真理解文中的比照之點,進而領會文章主題的深刻性,體會魯迅先生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偉大情懷。

4、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體會文章語言的簡練生動、准確傳神的特點。特別要領會寫百草園春夏秋景物用詞的形象生動,體會用動詞寫冬天捕鳥過程的簡練准確,寫學生讀書場面、先生讀書的神態、動作的傳神和逼真。

人教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建議二

1、教師在課前可簡明扼要地介紹魯迅生平,結合魯迅童年生活講述與課文有關的部分,自然導入對課文的`分析,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從反映魯迅童年生活的一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中)引出本文的教學。讓學生想一想:文中的生活經歷在童年魯迅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有哪些影響?

2、課文容量大,難點多,但用於教學的課時卻有限,這就要求處理好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關系,對教學難點的處理更要多斟酌。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是教學難點。難在兩點:一是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二是有些難解的詞語。關於內容,主要是有些分歧意見。只要是從課文本身出發,聯系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全面考慮,見解不同是正常的。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理解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3、本文的寫景極為精妙,此中筆法,學生未必都能一一學會。但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諸如要抓住事物特點,有恰當的順序等,應該指導學生掌握。另外,「此文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李何林語),從語言入手理解課文中的寫景和抒情,學生是能夠接受的。

4、「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等語是作者有意諷刺當時社會上那些「正人君子」的,但說得較含蓄,學生不易理解,但這並不妨礙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理解,對這類句子不必過多講解。

J.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一、教學目標

1.採用默讀的方式,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能夠用表格的形式歸納內容要點。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之樂和三味書屋之樂。

3.試著站在小魯迅和大魯迅的視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字里行間去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試著採用默讀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頓,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筆下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不是枯燥無味,而是快樂的。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默讀法、朗讀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課文解讀中,教師要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課文比較長,學生初步學習默讀,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境和足夠的默讀時間,教師也要耐心等待學生閱讀完整篇文章。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總是懷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樂、童年的苦澀、童年的驚心動魄。大作家魯迅被譽為「民族魂」,他有過怎樣的童年時光?讓我們閱讀課文,看看小時候的魯迅玩些什麼,學些什麼,想些什麼。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引發共鳴,激發閱讀興趣。

(二)默讀感知

1.默讀提示。

默讀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式,與朗讀相比,默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默讀時,請大家注意:「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了解課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詞,可以猜讀或者暫時跳過去。默讀有字數的要求,每分鍾要到達五百字。我們可能暫時還到不了這個速度,但可以試著使用這種讀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2.默讀課文。

本文共兩千五百多個字,大約需要五六分鍾。

【設計意圖】教師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3.整體感知文章的基本結構。

(1)本文的題目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過文章,再看看題目,你從題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標題用「從……到……」的句式,點明全文寫了兩個地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一個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個是讀書學習的地方。)

(2)請你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句。(從開始「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麼把這兩個部分連接起來的?(文章採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即課文第九段。)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的基本結構,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和段落,為快速把握文章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內容探究:百草園──我的樂園

1.寫一寫。

請你再次默讀課文,梳理文章的內容要點,並寫在下面的表格里。

預設:

部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第1課時)

提示:學生梳理內容要點容易遺漏,教師提醒學生逐段梳理。難點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哪裡的生活有樂趣?

【設計意圖】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形成對照,乍看當然是百草園有樂趣。順利引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樂園」之「樂」表現在哪些方面?

預設:

景物之樂:看看、摸摸、聽聽、爬爬、吃吃、捉蟲子、拔何首烏等。

人事之樂:「我」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但從沒有見過美女蛇。

「我」跟閏土的父親學捕鳥,「我」卻不大能用。

4.讀一讀。

(1)場景再現──美女蛇的神秘奇異。

朗讀這段文字,哪些內容是長媽媽在講?哪些是小魯迅在聽?長媽媽為什麼給小魯迅講這個故事呢?想像這個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領會、體驗當年小魯迅聽長媽媽講故事的時候,無盡的想像帶來的快樂。

(2)內心展現──雪地捕鳥的驚心動魄。

雪地捕鳥是百草園生活中的一件大樂事。你能體會一下小魯迅雪地捕鳥時的心情變化嗎?讀書時,請你用聲音的輕重緩急表達出來。

教師帶學生重點學習雪地捕鳥過程中動詞的准確適用,抓住關鍵詞句做分析。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感受捕鳥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期待、緊張、興奮、遺憾,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

5.議一議。

請你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百草園的生活,並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

示例:

概括性詞語:有趣。

依據: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充滿了樂趣。碧綠的菜畦,看著就讓人喜歡了;紫紅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極了;還有低唱的小蟲子,聲音多麼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過雪還可以捕鳥,這是一個有趣的百草園。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感知課文內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培養學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三味書屋──失去樂園的懷戀和恐懼。

(1)朗讀課文第九段: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可「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

(2)說說作者內心的情感。

預設:

文章說「不知道為什麼」,然後三個「也許是因為」的連用,從一個小孩子的心裡猜測,寫出了我後悔在百草園里淘氣、搞破壞,更害怕去那個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園里的一草一木當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懷戀。

2.三味書屋──「後園」里的偷來的快樂。

(1)三味書屋──枯燥無味。

有同學說感受到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詞語:枯燥。

依據: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個「也許」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書屋是因為幹了壞事而受到懲罰,學生問老師「怪哉」老師也不會告訴學生,就只是讓學生讀書,在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書屋──你怎麼看?

示例:

概括性詞語:快樂。

依據: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可以偷偷跑到後園去折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如果被老師發現了,大家就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然後是聽著老師入神的讀書聲而繼續游戲。這里雖然沒有百草園自由,但也有快樂。

3.三味書屋──真正的快樂在哪裡?

(1)默讀「我就只讀書……終於到七言」。挖掘書屋生活真正的快樂。

(2)學業的進步才是真正的快樂。

預設:

「我就只讀書」的生活也快樂:學習生活很充實,老師對「我」的態度從「嚴厲」到「好」起來,讀的書多起來,對課的字也加起來,「終於到七言」。學業的進步是一個學生真正源於內心深處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段文字,是老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內容。讀懂此處,恐怕才算明白了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真情感:快樂、自豪而又懷戀,對老師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假如你是小魯迅,你覺得百草園的生活有趣味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魯迅呢?

【設計意圖】在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容以後,深入到作者的內心深處,感受作者傳達的美好情感,獲得人生的有益啟示。

(五)課堂小結

每個長大了的人,都對童年的生活有著特殊的感情,溫暖而又快樂。願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記憶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業

1.積累本課的生字詞語:按照田字格規范抄寫,注意筆順。

2.默讀《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注意閱讀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內容,並把課文內容講給父母、親人聽。

【設計意圖】1.重視漢字的書寫規范。2.熟習默讀,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里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著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准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准備】

1、讀准「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並理解注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回憶魯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2、導語: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裡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學習文章結構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並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從此,可以發現,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裡?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

⑴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⑵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⑶過渡段:第9自然段。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四、學習景物描寫

4、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老師提示引導並歸納)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⑶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5、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五、學習民間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園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的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復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麼?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麼事?

5、捕鳥。

6、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准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里,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容」,並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後練習一。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抓特徵、有順序,調動多種感官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2.仿照課文第二段,描寫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抓特徵、有順序,調動多種感官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教學難點:

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來描寫一處景物。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充分熟悉課文第二段,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簡要分析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方法,教師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本文寫法,讓學生覺得寫作不難,發現身邊的美景,展現對生活的熱愛。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寫,你能找到嗎?對,是第二段,請大家用心朗讀這一段。

(二)寫法探究

1.關鍵詞語──景物描寫有順序。

(1)圈出這個語段中結構上的關鍵詞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

(2)這組關鍵詞語,哪個是內容強調的重點?

預設:「單是」後邊的內容是強調的重點,突出了兒時百草園的趣味無窮。

(3)景物描寫有順序: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這是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

(4)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都寫了什麼景物。

(5)你還關注到這段景物描寫中的其他順序了嗎?

【預設】高低相間:第一個「不必說」從低到高寫,第二個「不必說」從高到低寫;

動靜結合:低處寫靜物,高處寫動物;

遠近結合:第一個「不必說」寫近處,第二個「不必說」寫遠處。

【設計意圖】從形式到內容的學習本段描寫,熟悉語言材料,為簡要分析景物描寫的方法做准備。

2.修飾詞語──景物描寫抓特徵。

(1)作者筆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徵。作者是如何做到的?當然是離不開修飾詞語的運用。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飾詞,體會景物的特徵。

預設:石井欄「光滑」,是經過了長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玩耍的時候,一定用手觸摸過,才有了這么具體的感受,寫出了石井欄的特徵。

叫天子「輕捷」,其實不單是寫這種鳥的輕快敏捷,還寫出了一個孩子輕輕地從背後想去捉到這種鳥,不料這種鳥永遠是那麼機靈,很讓孩子羨慕地高飛了。

(2)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景物的特徵。

3.色形味聲──景物描寫多角度。

(1)調動起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

(2)用「我看見……」「我聽見……」來梳理本段的景物描寫。

預設:

我看見(顏色)菜畦的碧綠,桑椹的紫紅。

我看見(形狀)皂莢樹的高大,黃蜂的肥胖,何首烏的臃腫,覆盆子的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

我聽見(聲音)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

我吃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我觸摸到石井欄的光滑。

(3)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這是一個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百草園。

【設計意圖】在讀讀背背中,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如何抓住景物特徵,如何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為運用此種方法進行仿寫做准備。

(三)仿寫練習

仿照第二段文字,描寫一處景物,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並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二百字左右。

(四)當堂點評

預設:

(1)是否用上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用上了是為了突出「單是」後邊的內容,要注意前後語意的重點。

(2)是否調動了多種感官來描寫一處景物?比如,描寫校園的某個角落,看見了什麼顏色,聽見了什麼聲音等。

(3)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徵?比如寫校園里的樹木,突出其高大、枝繁葉茂等。

(4)在景物的描寫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喜歡、熱愛。

(五)課堂小結

景物描寫要抓特徵、有順序,調動多種感官。我們不妨就先仿照名家的作品去寫,寫出我們的精彩作品。

(六)布置作業

1.修改課堂上仿寫的一段景物描寫。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請同學們以《難忘的童年故事》為題,寫一寫自己童年的故事。

【設計意圖】1.注意讀寫結合,關注作文的講評與修改。2.從名家名篇中積累語言素材,養成背誦的好習慣。3.願意將自己的童年往事與老師同學分享。

閱讀全文

與三味書屋教師品行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