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練習拳頭的力量
1、初級訓練教程
初級訓練,是增加腕力和臂力的最佳訓練法,也是提高拳擊力量速度的一個有效法門。
帶上散打手套或拳擊手套,沙綁帶纏於手腕上,練拳擊快速動作。也可將帶上拳擊手套和沙綁帶做俯卧撐練習。每組10下,做三組。也可不帶手套進行練習。這練習有利於使拳面硬度增強,提高腕力和臂力。
現在生活時間緊湊,可在走路的時候,握緊拳頭,然後放鬆反復練習。也可在休息的時候握緊拳頭,在放鬆,在用力握緊。此訓練對於增加手臂打擊力量也是很有幫助的。待適應以上練習後,可邊跑邊出拳。習練者不要忽略此項練習。
2、中級訓練教程
中級訓練,實際上是習理論,這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打擊能力。
一位肌肉並不發達的拳擊高手,卻能集中全身力量於發拳之中,從而打出強而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在於,能集力於一點,發力於瞬間,從而能夠一舉擊垮對手。要打出強而有力的的一拳要把力量集中在一點。可想像每一拳能把對手的內臟擊碎,打垮,要具有摧毀一切的力量。
拿鐵棒或啞鈴出拳練習,在手臂纏上綳帶或沙綁帶進行練習。體會動作速度。一旦拿掉鐵棒或啞鈴將會覺得出拳輕松自如,注意打擊時不要將力量集中在表面,而是要用意念將所打擊物滲透進去,將其打毀,具有摧毀一切的力量。在練習時始終要有這種意識。
3、高級訓練教程
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處臂腕,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因此,要想打出強而有力的一拳,還需利用髖部的運用,從而打出漂亮的一拳。
出拳力量快速提高,就必須提高上肢力量(還要有正確的姿勢和發力感覺),首先可以提高卧推力量,以最大重量(極限重量)的百分之60到70,一組做10次一次訓練5組,隔天訓練一次,練完後練習深蹲(半蹲)要扛杠鈴和硬拉,然後扛杠鈴練習轉腰(各5組),最後帶手套重拳打沙袋,效果很好,但訓練後要注意放鬆。
拓展資料:
拳頭是一個漢語詞語,是指手握緊,五指向內彎曲握攏的手,也比喻產品名牌、優質、具有競爭力量。詞語在《還牢末》、《水滸傳》、《阿毛姑娘》等作品中出現過。
端正拳擊姿勢,姿勢對了,出拳速度和力量自然就會上來,這點可以在網上看拳擊練習視頻。自己練習速度可以拿輕啞鈴練習揮拳,或者擊打梨球,練習節奏感及速度。練習力量最重要的是大腿,腰,背部肌肉,因為拳擊主要力量來源是大腿及腰背。
『貳』 如何練就重拳
俯卧撐20一組,連續做三組就行,每組休息1分鍾;
仰卧起坐30一組,連續做三組,每組休息1分鍾;
要是有機會就去買兩個啞鈴,練習臂力,如果沒錢那就花兩塊錢買個跳繩,500個一組,三組就行,這個中間沒時間要求。
另外可以採用一分鍾快速擊打沙袋的方法。
重拳一般為後手直拳與後手擺拳,這個需要著重訓練。
『叄』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但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那麼,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深 蹲
深蹲號稱「力量訓練之王」,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而且重拳發力時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下蹲蹬腿發力,與此最相似的力量訓練動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最重要的動作。拳擊力量訓練中的深蹲訓練時應該堅持大重量,一般應該在6RM以上。
此外,不應該因為重拳發力時蹲的淺,就在深蹲時也蹲的淺,而是應該蹲到最低,這樣是發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腿 舉
腿舉實際上是深蹲的.變形,是最安全的力量訓練動作,因此應該使用盡量大的重量,並且經常沖擊極限重量。根據對泰森、劉易斯等著名拳手力量訓練的統計研究表明,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舉重量成嚴格的正比例關系。腿舉訓練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動作幅度也要盡量大。
腿 屈 伸
格鬥運動員很重視這個動作,因為它和踢腿動作非常相似。對重拳和腿屈伸的發力進行運動力學和運動生理學對比後發現,兩者非常類似,因此,對於拳擊手來說,腿屈伸也是價值很高的動作。
由於重拳發力的性質是爆發性用力,拳擊手在練習腿屈伸時也應該快速,爆發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運動員那樣緩慢均勻地用力。
箭 步 蹲
以上三個動作都非常高效,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缺點:練習時雙腳都是平行的。而重拳發力時雙腳幾乎總是一前一後的,因此箭步蹲練習就顯示出了特殊意義。雖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遜一籌,但箭步蹲能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的重拳發力。
仰卧起坐
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導致擊倒的部位,因此,發達的腹肌對於拳擊手非常重要。腹肌練習的目標就是增強肌肉,它有兩種訓練方法:不負重、高次數和負重、低次數。
仰卧舉腿
腹肌練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彎屈」,也就是仰卧起坐,而另一種是「牽拉」,也就是仰卧舉腿。事實上,仰卧舉腿的效果比仰卧起坐還好,因此,推薦在腹肌練習中按照3:7的比例分配這兩個動作的訓練時間。
相關閱讀—拳擊的基本動作
一、站立姿勢
左腳在前、右腳在後是右架姿勢;右腳在前,左腳在後是左架姿勢(俗稱左撇子)。前腳向前出35-45厘米,兩腳呈45度角。體重應均勻地分到兩腳前腳掌部位,重心在中間,輕松地上跳,在著地時這時候就是自己的重心,要求上體放鬆收腹。
二、直拳(直拳分為左直拳、右直拳):
左直拳:由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迅速用彈力伸直,同時左肩前送,上體略向右轉,以加大出拳的速度和力 量。在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左拳向內轉至拳心 向下成一條線擊出,肘關節隨著拳心內轉向上抬平。
在出擊同時,後腳用力蹬地,前腳(左腳)順勢向前滑出,用前腳掌的內側著地,後腳蹬地後,腳跟提起,後腿略伸直,身體重心移到 前腳上。在出拳的同時還要利用腿、腰、髖發力以增加擊打力量,使力量通過肩、臂、腕關節和拳峰沿一條直線作用在 被擊目標上。
在出拳過程中應放鬆臂和肩部肌肉,在即將擊 中目標時,拳突然握緊,使最後階段更為有力。右手隨左拳出擊而自然前移,保護下頦和面部。待擊中目標後,拳迅速 放鬆由原路收回,恢復原姿勢。
右直拳: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 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 前送。右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右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
三、擺拳
左腳在前,實戰步。左拳由身體左側向前,在臂伸直的一瞬間向右下擊出,肘關節上翻,藉助身體右轉的力將拳打出,然後拳有彈性地弧形收回,目視前方。
四、鉤拳
左腳用力蹬地,左腿盡量伸直,左髖猛力向前上伸展,在擊打時右腳跟向內轉動,為獲得良好的發力姿勢,右肩要略超過左肩。
固定手靶練習方式:
固定手靶,顧名思義。就是教練把手靶固定在那裡,拳擊手對准手靶正中間的白色准心,進行擊打。使用一種或兩種拳法進行攻擊,這種訓練方法可以使拳擊手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攻擊距離,還有提高自己的步法與拳法的配合。
活動手靶練習方式:
在固定手靶訓練熟練之後,就可以進行活動手靶的練習。活動手靶相比固定手靶,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教練帶著手靶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忽快忽慢。要求拳擊手在手靶活動過程中,准確的擊中靶心。這個可以訓練拳擊手的反應速度,出拳速度和對自己拳距的把握。活動手靶練習的是拳擊手的判斷力,出拳力量還有就是對自己重心平衡的把握。
實戰手靶練習方式:
實戰手靶的練習難度,相對於固定靶和移動靶來說,大了好多。由教練帶著拳擊手靶和拳擊手進行實戰式的模擬對打,不過,不是讓拳擊手去擊打教練的臉部或者其他部位。而是去擊打教練手中的靶子的白色靶心。換言之,就是教練打出什麼樣的手靶,拳擊手就要相應的打出一套拳法。
『肆』 怎樣訓練重拳
先試一下你在手上綁上幾公斤的沙包後達到出拳的極限,然後以這一極限為起點,每次連續出拳50回合(左右交替),每天練5到7次,每次間隔5min,間隔時間內注意給肌肉放鬆,當你練到感覺出拳可以達到每秒3次時,再在著基礎上增加沙包重量,當然,光練手還是不夠的,另外還需要負重蛙跳,個人建議30公斤,腰部力量也很重要,因此仰卧起坐肯定是要的,出拳的速度與力量對出拳者的腰腹力量及柔韌度要求都很高,這個傳統武術一直強調,我就不多說了,建議你每天練習前先拉一下韌帶,這既可以熱身,又可以增強身體柔韌度。最後建議你自己上網搜索一下英國皇家空軍特勤大隊入選標准及相關聯系方法,裡面的東西相當專業。
『伍』 拳擊發力技巧及力量的訓練方法
要提高重拳力度,必須首先掌握各種拳法的發力過程,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下面就分別介紹各種拳法的發力特點。
左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用彈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右腳用力蹬地。左腳向前滑出,右腳蹬地後腳跟提起,重心轉移到左腳上。左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左側背部,10%來自左側肩臂。
右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帶動腰部逆時針轉動,同時右側肩臂向前擊出。右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腰部,10%來自右側肩臂。
擺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從體側將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線擊出,腿、腰依次發力,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擺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上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適度屈膝後突然蹬地,同時將腰部向身體中軸旋轉,帶動手臂向上短促地擊出。上鉤拳的力量70%來自腿部,2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平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由左(右)腳蹬地啟動,腰、肩隨之轉動,手臂由放鬆突然緊張向右(左)側擊出,重心移到左(右)腳上。平鉤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較快,力量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轉幅度也較小。刺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10%來自腰部,40%來自肩臂。
振拳:雙方近距離纏斗時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轉腰部,力量較小。振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4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總體來說,各種拳法的發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轉髖力量(旋轉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輔助作用。發力過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暫的時間差,腿部力量用來初始啟動,腰部、上肢力量用於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種拳法的發力中都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發力中高達80%,是拳擊發力的關鍵的核心力量。
要正確地進行力量訓練,還必須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理論。核心力量理論是全部力量訓練理論的基礎。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關節從彎曲到伸直時發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點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對全身力量的貢獻最大。
它的發展潛力最大。平均來說,核心力量約佔全身力量的70%。而對於受過嚴格的力量訓練的人來說,核心力量佔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極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約是屈膝力量的3倍,轉髖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種力量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活動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擊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發力中只佔50%,但在直拳發力中就佔到了80%。
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借力源。人體的每個部位都傾向於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體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終的借力源。很多動作看起來是純粹的上肢運動,但由於借力作用,當用力較大時,擔任主要發力任務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綜上所述,力量訓練應該以發展核心力量為重點,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種拳法發力中所佔的比例也證實了這一點。
力量訓練的誤區
誤區1:拳擊主要是一種上肢運動。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訓練,或以上肢力量訓練為主。
說明1:這是拳擊力量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誤區2: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盡量全面,項目越多越好。
說明2:各種力量訓練項目價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很多項目,並不是好的選擇。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誤區3: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用中等重量練習,每組做8~12次。
說明3: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力量訓練項目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明確了拳擊力量訓練應該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選擇價值最高的項目。此外,適當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項目。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這些訓練項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半蹲: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舉: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前蹲: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坐蹲: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起坐: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舉腿: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力量訓練安排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因此,在計劃中應設立明確的力量增長目標,一般用典型訓練項目的成績來表示,如深蹲、腿舉和前蹲的極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認的基礎力量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也被作為拳擊力量訓練水平的檢驗標志。
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由於它消耗體力較大,因此一般作為每天訓練的最後一項。如果安排在每天訓練的前半部分,就會影響專項訓練。
拳擊力量訓練有簡單重復法和分化訓練法兩種。簡單重復法就是每次力量訓練都安排相同的內容。這種方法只練習最有價值的項目,效率高。但由於訓練項目少,每次重復,對肌肉恢復能力要求較高。拳王登普西就採用這種方法,他的力量訓練只有深蹲一個項目。分化訓練法將訓練項目分成幾組完成,每次訓練完成一組,各組全部完成為一個周期。一般每組都有一個重點項目。如拳王福爾曼以兩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和腿舉為重點。小羅伊"瓊斯以三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腿舉和前蹲為重點。
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
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力量訓練過程中,在主動發力時要盡量提高速度,在被動發力時要盡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訓練強度。例如深蹲時下蹲要用較慢的速度,站起時要用較快的速度。在動作過程中感覺最困難的位置,可以靜力堅持1~2秒,以加強刺激。例如在深蹲時大腿水平的位置,腿舉時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這樣做。
『陸』 如果要練出快速的重拳擊,需要怎麼練
每個人都追求快速的重拳,但是那麼多職業拳手,也沒有多少人能練出來,所以不要抱太大希望了,但是合理的練習確實能讓出拳更快,更重。
1、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出拳方式,能流暢地出拳
2、最平民的方法就是每天無數次的空擊,練到手發抖,通過量變達到質變
3、提高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優酷一搜一堆
『柒』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 運動是再現人體力量與勇猛頑強的一項身體互相接觸的對抗性運動。拳擊技術的發揮,在於運動員的力量與速度狀況,力量是基礎,速度是關鍵,沒有力量作保證,就沒有快捷的速度,因此,拳擊技能的本身就是力量的表現,是指在准確的時間里,正確地運用肌肉的能力,使各部分肌肉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快速收縮和協調配合的結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拳擊力量訓練 方法 。歡迎閱讀!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1、深蹲:
號稱“力量訓練直王,”也是拳擊力量訓練的“黃金動作”。深蹲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對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重拳發力時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下蹲蹬腿發力,與此最相似的力量訓練動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最重要的動作。拳擊力量訓練中的深蹲練習目的是提高絕對力量,而不是增加大腿肌肉。因此,深蹲時應該堅持大重量,一般應該在6RM以上。此外,不應該因為重拳發力時蹲的淺,就在深蹲時也蹲的淺,而是應該蹲到最低,這樣是發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2、腿舉:
實際上是深蹲的變形,也是發展核心力量效果最好的動作之一。腿舉還是最安全的力量訓練動作,因此應該使用盡量大的重量,並且經常沖擊極限重量。根據弗雷德 哈特誹爾德博士對邁克泰森,倫諾克斯 劉易斯,里迪克 胞 大衛 圖阿等著名拳手力量訓練的統計研究,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舉重量成嚴格的正比例關系。腿舉訓練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動作幅度也要盡量大。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3、腿屈伸:
在我研究拳擊力量訓練之前,只知道格鬥運動員很重視這個動作,因為它和踢腿動作非常相似。但對一些著名拳手的力量訓練進行調研後發現,這些著名拳手也非常重視腿屈伸。對重拳和腿屈伸的發力進行運動力學和運動生理學對比後發現,兩者非常類似,因此,對於拳擊手來說,腿屈伸也是價值很高的動作。由於重拳發力的性質是爆發性用力,拳擊手在練習腿屈伸時也應該快速,爆發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運動員那樣緩慢均勻地用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4、箭步蹲:
以上三個動作都非常高效,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缺點:練習時雙腳都是平行的。而重拳發力時雙腳幾乎總是一前一後的,因此箭步蹲練習就顯示出了特殊意義。雖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遜一籌,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的重拳發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5、仰卧起坐:
根據統計,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導致擊倒的部位,因此,發達的腹肌對於拳擊手非常重要。腹肌練習的目標就是增強肌肉,它有兩種訓練方法:不負重,高次數,和負重,低次數,根據我的時間研究,後者更加有效。因此,推薦使用25-30RM的負重做這個練習。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6、仰卧舉腿:
『捌』 麻煩高手給制定個提高重拳力度的訓練計劃。
力量一般隔天訓練一次,讓肌肉有休息恢復的時間
力量一般在傍晚或是晚上進行比較好。這時神經系統相對興奮,
力量一般可以分成;最大力量,速度力量,耐力力量,你要細分,
速度力量的少而精
耐力力量要盡可能長時間
最大力量要拚命用最大重量
力量訓練一定要了解一點解剖學,只有知道肌肉的工作方式,才能更好訓練。
一)上肢力量
搏擊運動的上肢力量應重點發展、提高擊打的力量及速度,使出拳兇狠,給對手造成威脅。
上肢力量訓練主要是發展手腕、小臂(前臂)、大臂(上杯)肩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
1.常用的訓練方法:
(1)持啞鈴練習
啞鈴推舉 啞鈴體前平舉
啞鈴前平舉 啞鈴俯立側平舉
啞鈴擴胸 啞鈴兩臂交換擺動
啞鈴側平舉 啞鈴前臂屈伸
啞鈴體前臂交換推 啞鈴臂環繞
(2)徒手練習
*牆手倒立 *牆手側立臂屈伸
俯卧撐 俯卧撐推起擊掌
指卧撐 仰卧撐
(3)雙人練習
a.牽拉:兩人面對面站立,兩腿前後分開,兩人的同側腳相對頂住,同一側的手互握,兩手同時用力牽拉對方,一方的腳離地為失敗。
b.抗阻力臂屈伸:兩人面對面站立,兩手指交叉互握,做抗阻力的臂屈伸練習20次至30次。練習時兩人的腳均不得離地。
c.推小車:練習者直接俯撐,身體挺直,同伴握其雙腳跟抬起他的身體,做快速的雙手撐地向前爬行練習,也可攀台階。
(4)肋木練習
握肋木兩臂屈伸 側上舉
前倒推起 水平靜力支撐
(5)沙袋球和實心球練習
單手正面推擲球 單(雙)手體前上拋球
單手側向推擲球 雙手向後拋球
單手肩上前甩球 雙手側拋球
(6)杠鈴練習
單手上舉 站立推舉 提鈴上舉
斜上推舉 頸後推舉 直臂上舉
前平舉 坐推舉 卧推舉
上提杠鈴 轉動杠鈴桿 俯卧擴胸
擴胸:雙手各持一杠鈴片,做直臂擴胸動
以上內容有選取擇的練習,練習部位隔開重復一次,
『玖』 拳擊發力技巧和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發力技巧及力量的訓練方法
要提高重拳力度,必須首先掌握各種拳法的發力過程,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力量訓練。下面就分別介紹各種拳法的發力特點。
左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用彈力迅速伸直。在手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右腳用力蹬地。左腳向前滑出,右腳蹬地後腳跟提起,重心轉移到左腳上。左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左側背部,10%來自左側肩臂。
右直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帶動腰部逆時針轉動,同時右側肩臂向前擊出。右直拳的力量80%來自右腿,10%來自腰部,10%來自右側肩臂。
擺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從體側將左(右)拳向前成弧形路線擊出,腿、腰依次發力,重心移到左(右)腳上。擺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上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適度屈膝後突然蹬地,同時將腰部向身體中軸旋轉,帶動手臂向上短促地擊出。上鉤拳的力量70%來自腿部,2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平鉤拳:從實戰預備姿勢開始,由左(右)腳蹬地啟動,腰、肩隨之轉動,手臂由放鬆突然緊張向右(左)側擊出,重心移到左(右)腳上。平鉤拳的力量60%來自腿部,3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刺拳:刺拳速度較快,力量較小,蹬地力量不大,腰部旋轉幅度也較小。刺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10%來自腰部,40%來自肩臂。
振拳:雙方近距離纏斗時快速蹬地,大幅度旋轉腰部,力量較小。振拳的力量50%來自腿部,40%來自腰部,10%來自肩臂。
總體來說,各種拳法的發力主要依靠伸膝力量(蹬地),其次是轉髖力量(旋轉腰部),上肢力量只起輔助作用。發力過程中各部位用力有短暫的時間差,腿部力量用來初始啟動,腰部、上肢力量用於加速。伸膝力量在各種拳法的發力中都佔有50%以上的比例,在直拳發力中高達80%,是拳擊發力的關鍵的核心力量。
要正確地進行力量訓練,還必須理解力量訓練的基本理論。核心力量理論是全部力量訓練理論的基礎。核心力量指伸膝力量,即膝關節從彎曲到伸直時發出的力量。
核心力量有如下特點
它是全身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了全身力量的大小。它對全身力量的貢獻最大。
它的發展潛力最大。平均來說,核心力量約佔全身力量的70%。而對於受過嚴格的力量訓練的人來說,核心力量佔全身力量的90%以上。核心力量的極限比非核心力量大得多,約是屈膝力量的3倍,轉髖力量的5倍,上肢力量的12倍。
它在各種力量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活動中需要的力量越大,核心力量起的作用越大。以拳擊為例,核心力量在刺拳發力中只佔50%,但在直拳發力中就佔到了80%。
它是人體最重要的借力源。人體的每個部位都傾向於向力量更大的部位借力。核心力量是人體最主要的力量,因此也是最終的借力源。很多動作看起來是純粹的上肢運動,但由於借力作用,當用力較大時,擔任主要發力任務的仍然是核心力量。
綜上所述,力量訓練應該以發展核心力量為重點,這才是提高力量最有效的方式。核心力量在各種拳法發力中所佔的比例也證實了這一點。
力量訓練的誤區
誤區1:拳擊主要是一種上肢運動。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全部安排上肢力量訓練,或以上肢力量訓練為主。
說明1:這是拳擊力量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誤區2: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盡量全面,項目越多越好。
說明2:各種力量訓練項目價值相差很大。在有限的'時間內安排很多項目,並不是好的選擇。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誤區3: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用中等重量練習,每組做8~12次。
說明3: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力量訓練項目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明確了拳擊力量訓練應該集中提高核心力量,選擇價值最高的項目。此外,適當安排一些必要的非核心力量項目。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介紹這些訓練項目。
深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半蹲: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腿舉: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前蹲: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坐蹲: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箭步蹲: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腿屈伸: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起坐: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仰卧舉腿: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力量訓練安排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因此,在計劃中應設立明確的力量增長目標,一般用典型訓練項目的成績來表示,如深蹲、腿舉和前蹲的極限重量。其中,深蹲重量是公認的基礎力量發展水平的標志,因此也被作為拳擊力量訓練水平的檢驗標志。
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由於它消耗體力較大,因此一般作為每天訓練的最後一項。如果安排在每天訓練的前半部分,就會影響專項訓練。
拳擊力量訓練有簡單重復法和分化訓練法兩種。簡單重復法就是每次力量訓練都安排相同的內容。這種方法只練習最有價值的項目,效率高。但由於訓練項目少,每次重復,對肌肉恢復能力要求較高。拳王登普西就採用這種方法,他的力量訓練只有深蹲一個項目。分化訓練法將訓練項目分成幾組完成,每次訓練完成一組,各組全部完成為一個周期。一般每組都有一個重點項目。如拳王福爾曼以兩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和腿舉為重點。小羅伊"瓊斯以三天為一個訓練周期,分別以深蹲、腿舉和前蹲為重點。
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
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力量訓練過程中,在主動發力時要盡量提高速度,在被動發力時要盡量放慢速度,目的都是提高訓練強度。例如深蹲時下蹲要用較慢的速度,站起時要用較快的速度。在動作過程中感覺最困難的位置,可以靜力堅持1~2秒,以加強刺激。例如在深蹲時大腿水平的位置,腿舉時膝角90度的位置,都可以這樣做。
拓展閱讀
一、拳擊沙袋選購方法。
1、樣式的選擇。 沙袋分為兩種,一種是吊式的沙袋,一種是立式的沙袋(俗稱不倒翁沙袋)。如果你只是想練練拳,鍛煉鍛煉身體,可以考慮選擇立式的沙袋,如果你想成為專業的,那麼建議可以選擇吊式,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與需要來選擇。吊式的沙袋非常結實耐用,但安裝起來較為麻煩,需要用螺絲固定繩索,立式的比較方便,可隨意移動安放,但價格相對貴些。
2、大小的選擇。 如若只是想練練拳,練習些防身的技巧,鍛煉一下身體啊,那麼80cm——120cm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是想成為專業的,或是重點在練習拳擊、泰拳、散打、什麼的,可以選擇160cm或以上大型的沙袋。 3、強硬的選擇。 如果你還是個新手,強硬度可以選擇相對軟一點的,避免出拳太用力了傷到的骨頭,那就不太好了,待熟練之後,承受能力強了之後,可以選擇硬度較硬的,可以鍛煉鍛煉你拳頭的硬度。 4、拳擊沙袋種類。 有些是注水拳擊沙袋是為了方便不用找地方掛起來。另一種是掛式的拳擊沙包它分為:帆布,牛津布,仿皮三種材質。拳擊沙袋適用的人群比較廣泛不管是老還是少都可以使用。
二、拳擊沙包練習。
1、許多健身中心都有適合初學者的填充較軟的沙包,但如果你是認真的拳手,並且有合適的手綳帶和拳套,在拳擊訓練中就應該擊打填充得硬實些的沙包。
2、拳擊訓練最好的沙包通常填充得很硬實,由皮革製成,沙包填充得東西越多,穩定性較好,就可以連續出拳擊打。
3、沙包訓練時,要站穩出拳,在沙包周圍移動。在每一組組合拳之後,出刺拳向左或向右移動,從一側向另一側閃躲,然後反擊。從第四回合開始,出右直拳和左勾拳來擊打沙包,就像擊打對手一樣。當鈴響時,出重拳來結束這一回合。沙包練習應該在空擊練習之後。從基本拳開始,逐漸增加力量。
4、就像空擊練習,通過刺拳練習來找到你與沙包間合適的距離。然後加上右直拳,練習1-2組合拳。在第二或第三回合,加上左勾拳,練習1-2-3組合拳。擊打時,要加上身體的力量。 沙包練習共6個回合,3分鍾1回合,2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或者連續練習18分鍾。
三、拳擊怎樣耐力訓練?
1、擊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之後,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連續做5組以上擊打。每組為3分鍾。
2、變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離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勻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次左右,負荷時間保持在30分鍾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和節奏(不停地改變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纖維受到鍛煉)。
5、跳繩跳繩3分鍾,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的練習。每次訓練做3組即可。當受訓者覺得適應此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連續跳30分鍾。
6、空擊3分鍾為一組,做3至5組。
7、實戰與不同對手進行車輪戰練習。
四、練拳注意事項。
1、要安排好練習的數量、強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
2、要針對實戰對抗的特點和受訓者的身體素質,盡可能進行專項耐力訓練。
3、要注意鍛煉和培養受訓者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拾』 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
對於愛好拳擊的朋友來說,僅僅每周幾次的正規健身房力量訓練是不夠的,拳擊運動有其獨特的力量需求,需要特殊的訓練方法。那麼,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頸部訓練
為了增強抗擊打能力,讓脆弱的頸部能夠抵抗頭部遭受的重擊,拳擊愛好者應該把頸部訓練作為主要內容之一。
橋練習:仰卧在墊子上,頭頂和雙腳接觸地面,臀部z起,身體反弓形成橋。初學者練習時,雙手可以支撐地面,幅度要小。經常練習的拳手可以將雙手合十放於胸前,進行前後移動,幅度要大,使頸部肌肉收縮或伸展。一組20次,做4組,每周練習2~3次。
腰腹部訓練
腰部是力量的橋梁,它把大腿的力量傳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其產生的力量雖比大腿小,但使用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的力量。
擲沙包訓練:使用20-30公斤的沙包,離牆面3-5米遠,雙手握住沙包放於身體右側,左腳向前邁一大步,形成弓箭步,後腳掌發力,雙手掄起沙包向前扔出,撿回沙包,放於身體左側,右腳向前邁一大步,用相同方法扔出沙包。每組左右各做10次,做2?4組,初學者可以適當減少。注意體會腰背部發力的感覺。
速度訓練
單純的力量練習是不夠的,尤其對競技運動來說——需要更大的爆發力,更有速度的力量。
站立平推:杠鈴放在鎖骨上,雙手手掌向上握住杠鈴桿,雙腳發力的同時迅速平推出杠鈴,直到手臂伸直,然後手心向下,快速收回到原處。此方法主要練習爆發力。初學者用杠鈴桿練習,次數和重量因人而異。
大腿訓練
腿部訓練是拳手力量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邁克·泰森每周有6天練習深蹲,每天20組,他說:「深蹲能大幅度提高重拳力度,增強連續出拳的能力,對進攻方面的一切能力都有幫助。它就像羅馬武士的劍,雖然你在拳台上看不到它,但每次進攻中都有它的影子。」喬·路易斯每天練習深蹲15組。喬治·福爾曼給自己確定的深蹲訓練標準是「直到站不起來」。
深蹲練習:要堅持重量大次數少,對於一般運動員,每組使用1~6RM的重量,一周訓練3~4,每次4~6組。
拳擊手的周訓練計劃
星期一:跑步3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沙包練習6回合、流星球練習4回合、速度球練習4回合、跳繩4組,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二:准備活動,跳繩4組、空擊練習10回合、流星球練習4回合、速度球練習4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三:變速跑3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2回合、沙包練習12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四: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手靶練習10回合、流星球練習2回合、速度球練習2回合,放鬆伸展。
星期五:跑步2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沙包練習4回合、手靶練習6回合、流星球練習2回合、速度練習2回合、跳繩2組,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六:跑步5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2回合、對打練習8回合、速度球練習2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日:全天休息。
1、深蹲
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2、半蹲
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3、腿舉
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4、前蹲
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5、坐蹲
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6、箭步蹲
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7、腿屈伸
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8、仰卧起坐
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9、仰卧舉腿
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1、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2、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3、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4、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5、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6、我們既不能逃避力量訓練,也不能盲目的進行力量訓練。
7、提高重拳力度有兩個步驟,首先要通過力量訓練增大基礎力量,然後還要通過重沙袋訓練將基礎力量轉化為在重拳力量。大多數拳手只重視了第2個環節,但是沒有強大的基礎力量,即使把基礎力量100%轉化成重拳力量,也成不了拳王。
8、大腿和臀部是全集的主要發力部位,力量是這個部位的唯一要求。有力的大腿意味著有力的重拳。肩部和小腿小腿是全集使用最頻繁的部位,因為總要保持拳架,不斷出拳和移動。這兩個部位的訓練標準是耐力。而腹部和前臂,前者要經常承受擊打,後者要不斷承受出拳的反作用力,因此要求有發達的肌肉。其他部位對拳擊的貢獻比較小,按照前面的第四條原則,在訓練中可以忽略。值得注意的是腰部。它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主動發力的部位,而是個傳力的部位。因此不應該對它進行過多的訓練,以免混淆發力時的順序。另外力量訓練腰部垂直發力方式和拳擊要求的水平發力方式也不相符。
一、上肢肌肉里力量的練習方法
上肢肌肉群在拳擊運動中的力量發揮占最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上臂肌、肩帶肌、前臂肌和手肌,主要練習爆發力和支撐力,運動員在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時要重視各部位的力量練習,特別是小肌肉群力量的練習。
練習1:頸後彎舉。最大重量為40%-70%負荷強度,每組8-15次,練習3-6組,間歇1-2分鍾,練習速度要按照訓練目標決定。
練習2:連續挺舉。以25-50kg的杠鈴為負荷重量,每組15-20次練習3-6組,間歇1-2分鍾,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
練習3:抓舉。以50%-80%負荷強度,每組8-12次,練習3-6組,間歇1-3分鍾,要求動作連貫、迅速、乾脆。
練習4:提拉杠鈴至肩高。以30%-50%額負荷強度,每組做10-30次,練習4-6組,間歇1-2 分鍾,以中等速度完成。
練習5:站立、坐,雙手頭後執杠鈴推舉。以30%-60%的最大負荷強度,每組做10-30次,練習3-6組,間歇2-3分鍾,要求中等速度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