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機械工程學科實力雄厚,人才輩出,許多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都曾在此學習或執教。學院現有教授43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2人)、副教授63人,留學回國教師40多人,擁有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聲望的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群體。該學科十分重視機械與信息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結合,在機械加工系統動力學與精度、計算機輔助製造、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結構振動分析與控制、流體傳動與自動變速技術、微小機械與壓電驅動技術、工程機器人、數控機床可靠性技術等方向獨具特色,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在「九·五」和「十·五」期間,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國家「863」以及部委、省級科學研究項目,取得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並有眾多項目用於生產實際,創造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國外幾十所大學有著廣泛的學術交流和人才交流,每年派出骨幹教師和學生到國外考察、參加學術會議、講學、進修和學習,並邀請國外著名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聯合培養學生和進行科學研究。
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工程力學和工業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工程軟體專業方向。現有在校本科生2000多名,碩士研究生470多名,博士研究生180餘名,工程碩士班及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生300餘名。
Ⅱ 考研吉大化學系都考什麼科目
吉林大學化學系隨著研究方向的不同,考試科目也不同。
吉林大學的研究方向和其所包含的專業課:
1、高分子專業:高分子,綜合化學。
2、有機專業:有機,綜合化學。
3、物化專業:物化,綜合化學。
4、分析專業:分析,綜合化學。
5、無機專業:無機,綜合化學。
化學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近代結構分析方法吉林大學擴展閱讀:
化學專業應具備的知識與技能:
1、掌握數學、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及化學工程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
3、了解相近專業的一般原理和知識;
4、了解國家關於科學研究、化學相關產業的政策,國內外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5、了解化學某些領域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化學相關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中外文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推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理論,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吉林大學化學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化學專業
Ⅲ 應用化學專業考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的研究生難度大嗎兩個專業的關系大嗎全國哪些大學高分子較好
考研就是4門課,專業課、英語,數學,政治
跨專業考試其實就是專業課不一樣,而且你是由應用化學專業到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專業課可以報考有機化學或物理化學,我想你本科一定學過這兩門課,因此你所謂的跨專業對你來說就不是問題,跨專業真正的問題在於復試階段,這時面試老師可能問一些專業方面基礎的東西,面試時你可以看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學》
上研時開的課各專業除了專業必修課不同之外,其他課都是自己選修的或老闆指定的。
我覺得學校排名比專業排名更重要,比方說清華很爛的專業也一樣好找工作,除非專業排名第一或第二。
高分子專業比較好的學校有 清華、上交,哈工大,西工大,川大,北航,浙大,復旦
推薦你報考上海交大或復旦,學校排名很好 而且專業也不錯
哈工大,西工大,川大,北航雖然專業很強,可是學校名氣不怎麼樣,
還給你一個參考,上研時一般是老闆(我們在學校都這么稱呼自己的導師)申請到什麼項目就做什麼課題,並不是說高分子專業就一定做高分子,他也有可能做其他方向的課題,因此在選導師時一定要對所選的導師最近幾年從事的課題方向有個了解,我以前是學應用化學的,不過上研的時候做的卻是高分子材料。
專業好不好就業與學校名氣有很大關系,我個人覺得學高分子專業可能就業面更寬一些,薪水與工作地點是有關的,你想要高工資就建議你去南方沿海經濟發達城市。
因此強烈建議你報考上海的那兩學校,覺得有難度的話,哈工大,西工大,北航也不錯,畢業後大多都是去研究所
Ⅳ 沒有現代分析儀器之前是如何確定有機物分子結構的
紅外光譜分析(infrared spectra analysis指的是利用紅外光譜對物質分子進行的分析和鑒定。將一束不同波長的紅外射線照射到物質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長的紅外射線被吸收,形成這一分子的紅外吸收光譜。每種分子都有由其組成和結構決定的獨有的紅外吸收光譜,據此可以對分子進行結構分析和鑒定。紅外吸收光譜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動和轉動運動而產生的,分子振動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對運動,多原子分子可組成多種振動圖形。當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頻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簡諧振動時,這種振動方式稱簡正振動(例如伸縮振動和變角振動)。分子振動的能量與紅外射線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對應,因此當分子的振動狀態改變時,就可以發射紅外光譜,也可以因紅外輻射激發分子而振動而產生紅外吸收光譜。分子的振動和轉動的能量不是連續而是量子化的。但由於在分子的振動躍遷過程中也常常伴隨轉動躍遷,使振動光譜呈帶狀。所以分子的紅外光譜屬帶狀光譜。
Ⅳ 近代原子結構理論的觀點是什麼
量子假說與物理學界幾百年來信奉的「自然界無跳躍」直接矛盾,因此量子理論出現後,許多物理學家不予接受。普朗克本人也十分動搖,後悔當初的大膽舉動,甚至放棄了量子論繼續用能量的連續變化來解決輻射的問題。但是,歷史已經將量子論推上了物理學新紀元的開路先鋒的位置,量子論的發展已是銳不可擋。
第一個意識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義並將其運用到其它問題上的是愛因斯坦。他建立了光量子理論解釋光電效應中出現的新現象。光量子論的提出使光的性質的歷史爭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自牛頓以來,光的微粒說和波動說此起彼伏,愛因斯坦的理論重新肯定了微粒說和波動說對於描述光的行為的意義,它們均反映了光的本質的一個側面:光有時表現出波動性,有時表現出粒子性,但它既非經典的粒子也非經典的波,這就是光的波粒二重性。主要由於愛因斯坦的工作,使量子論在提出之後的最初十年裡得以進一步發展。
在1911年,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即電子圍繞一個位於原子中心的微小但質量很大的核,即原子核的周圍運動。在此後的20年中,物理學的大量研究集中在原子的外圍電子結構上。這項工作創立了微觀世界的新理論,量子物理,並為量子理論應用於宏觀物體奠定了基礎。但是原子中心微小的原子核仍然是個謎。
原子核是微觀世界中的重要層次,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探索原子核奧秘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原子量子理論被提出後不久,物理學家開始探討原子中微小的質量核--原子核。在原子中,正電原子核在靜態條件下吸引負電子。但是什麼使原子核本身能聚合在一起呢?原子核包含帶正電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兩者之間存在巨大的排斥力,而且質子彼此排斥(不帶電的中子沒有這種排斥力)。使原子核聚合在一起,並且克服侄子間排斥力的是一種新的強大的力,它只在原子核內部起作用。原子彈的巨大能量就來自這種強大的核力。原子核和核力性質的研究對20世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放射現象、同位素、核反應、裂變、聚變、原子能、核武器和核葯物都是核物理學的副產品。
丹麥物理學家玻爾首次將量子假設應用到原子中,並對原子光譜的不連續性作出了解釋。他認為,電子只在一些特定的圓軌道上繞核運行。在這些軌道上運行時並不發射能量,只當它從一個較高能量的軌道向一個較低軌道躍遷時才發射輻射,反之吸收輻射。這個理論不僅在盧瑟福模型的基礎上解決了原子的穩定性問題,而且用於氫原子時與光譜分析所得的實驗結果完全符合,因此引起了物理學界的震動。玻爾指導了19世紀20到年代的物理學家理解量子理論聽起來自相矛盾的基本結構,他實際上既是這種理論的「助產師」又是護士。
玻爾的量子化原子結構明顯違背古典理論,同樣招致了許多科學家的不滿。但它在解釋光譜分布的經驗規律方面意外地成功,使它獲得了很高的聲譽。不過玻爾的理論只能用於解決氫原子這樣比較簡單的情形,對於多電子的原子光譜便無法解釋。舊量子論面臨著危機,但不久就被突破。在這方面首先取得突破的是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他在大學時專業學的是歷史,但他的哥哥是研究X射線的著名物理學家。受他的影響,德布羅意大學畢業後改學物理,與兄長一起研究X射線的波動性和粒子性的問題。經過長期思考,德布羅意突然意識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應該推廣到一切物質粒子,特別是光子。1923年9月到10月,他連續發表了三篇論文,提出了電子也是一種波的理論,並引入了「駐波」的概念描述電子在原子中呈非輻射的靜止狀態。駐波與在湖面上或線上移動的行波相對,吉它琴弦上的振動就是一種駐波。這樣就可以用波函數的形式描繪出電子的位置。不過它給出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確定的量,而是統計上的「分布概率」,它很好地反映了電子在空間的分布和運行狀況。德布羅意還預言電子束在穿過小孔時也會發生衍射現象。1924年,他寫出博士論文「關於量子理論的研究」,更系統地闡述了物質波理論,愛因斯坦對此十分贊賞。不出幾年,實驗物理學家真的觀測到了電子的衍射現象,證實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的存在。
沿著物質波概念繼續前進並創立了波動力學的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他從愛因斯坦的一篇論文中得知了德布羅意的物質波概念後立刻接受了這個觀點。他提出,粒子不過是波動輻射上的泡沫。1925年,他推出了一個相對論的波動方程,但與實驗結果不完全吻合。1926年,他改而處理非相對論的電子問題,得出的波動方程在實驗中得到了證實。
1925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森伯格寫出了一篇名為《關於運動學和力學關系的量子論重新解釋》的論文,創立了解決量子波動理論的矩陣方法。玻爾理論中的電子軌道、運行周期這樣古典的然而是不可測量的概念被輻射頻率和強度所代替。經過海森伯格和英國一位年輕的科學家狄喇克的共同努力,矩陣力學逐漸成為一個概念完整、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
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各自的支持者們一度爭論不休,指責對方的理論有缺陷。到了1926年,薛定諤發現這兩種理論在數學上是等價的,雙方才消除了敵意。從此這兩大理論合稱量子力學,而薛定諤的波動方程由於更易於掌握而成為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
Ⅵ 各高校高分子材料專業排名大概怎麼樣啊
080204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變學、聚合物成型工藝、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
專業實驗: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材料成型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北京工商大學
【天津市】天津大學、天津科技大學
【河北省】河北工業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大學、燕山大學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學、華北工學院
【遼寧省】大連輕工業學院、沈陽化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大連輕工業學院、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學院
【吉林省】吉林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齊齊哈爾大學、東北林業大學
【上海市】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
【江蘇省】江蘇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江南大學、揚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工業學院、江蘇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華東船舶工業學院
【浙江省】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
【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
【福建省】福建師范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
【山東省】山東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濟南大學、煙台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鄭州輕工業學院
【湖北省】湖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學院、武漢化工學院、武漢科技學院、湖北科技大學
【湖南省】中南林學院
【廣東省】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南華大學、株洲工學院、茂名學院、中山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工學院
【海南省】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四川省】四川大學、西南石油學院
【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工程科技學院、陝西理工學院、陝西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理工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大學
推薦報考院校: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080205Y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量子與統計力學、固體物理、材料學概論、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力學、材料科學研究方法、材料工藝與設備、計算機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等。
專業實驗:材料結構顯微分析、近代儀器分析方法、材料的物理性能與力學性能測試、材料制備與成型加工工藝實驗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理學或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各種材料的制備、加工成型、材料結構與性能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與教學、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改造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布院校:
【北京市】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天津市】天津理工學院、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天津大學
【河北省】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山西省】太原重型機械學院
【遼寧省】東北大學、大連鐵道學院、大連輕工業學院、遼寧工學院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程大學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江蘇省】蘇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工業學院、南京工程學院
【浙江省】浙江大學、浙江工程學院、溫州師范學院
【安徽省】合肥工業大學
【福建省】福州大學、廈門大學、福建農林大學
【江西省】南昌大學
【山東省】山東科技大學
【河南省】鄭州大學、焦作工學院、中原工學院
【湖北省】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工學院
【廣東省】深圳大學、暨南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廣西大學、桂林電子工業學院
【海南省】海南大學
【重慶市】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學院、重慶工學院
【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四川理工學院、西華大學、攀枝花學院、西南石油大學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省】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甘肅省】蘭州交通大學
【青海省】青海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北第二民族學院
推薦報考院校: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080206W復合材料與工程
主要課程:數學、力學和計算機基礎、復合材料科學、復合材料及結構設計、分析與評價、復合材料植被與工藝、先進復合材料、智能材料及結構設計、先進陶瓷及其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結構分析軟體應用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國防、航天航空、汽車、化工、能源等復合材料與工程的相關領域從事相關工作。
分布院校:
【黑龍江省】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市】華東理工大學
【江蘇省】南京工業大學
【陝西省】西北工業大學
080208W寶石及材料工藝學
主要課程:地質學基礎、結晶學與礦物學、寶石學、美術基礎、材料科學導論、機械制圖、寶石儀器與寶石鑒定、首飾設計及效果圖、首飾製作工藝學、寶石切磨工藝學、材料工藝原理與設備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藝術設計專業、地質學專業、材料工程專業、經濟專業、商貿專業。
就業前景:主要從事寶玉石的鑒定和商貿經營管理、首飾設計和加工製作及其管理,初步進行材料研究開發等相關工作。
分布院校:
【河北省】石家莊經濟學院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080209W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
主要課程:物理冶金基礎、粉體工程、粉體固結原理與技術、納米材料學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防軍工及其他產業部門從事納米材料、信息材料、生物材料、軍用新材料等新型粉體材料的科研、設計、開發、生產、教學、管理等工作。
分布院校:
【湖南省】中南大學
080210W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分布院校:
【雲南省】昆明理工大學
080211W稀土工程
主要課程:稀土材料與應用、稀土元素化學、稀土分離科學與工程、稀土火法冶金、冶金化工設備、金屬學、稀土工程設計原理、計算機基礎以及計算機在稀土工程中的應用等。
學制:4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前景:主要到金屬進出口公司、材料與冶金企業、設計院所、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化工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管理與經營、工程設計與生產。
分布院校:
【江西省】南方冶金學院
Ⅶ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主要研究方向
(專業辦學優勢) ●智能信息處理
○主要研究內容:智能規劃與自動推理、約束程序、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等研究領域的科學研究與軟體開發工作。
○主要成果:研究成果居國內領先地位。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3人,兩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不間斷地承擔過近2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在研國家和省部級課題4項、橫向軟體開發項目4項。承擔《人工智慧原理》等研究生課程和《離散數學》等本科生課程,其中《離散數學》為國家精品課程。
●軟體形式化
○主要研究內容:軟體形式化方法、語義網、程序分析技術、各種程序設計語言與實現技術、移動代碼安全、並發語義、軟體檢查等。
○主要成果:承擔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2項、協作項目3項、省級校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編著學術著作13部。承擔研究生課程《形式語義學》、《程序分析》,本科生課程《編譯原理(雙語)》、《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和《C#程序設計(雙語)》。《編譯原理(雙語)》課程被評為吉林大學精品課、吉林省精品課程和教育部-微軟精品課程,獲得三項省級獎勵。由博士生導師張長海教授主講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
●軟體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組件技術和軟體復用技術、基於軟體體系結構的軟體開發方法、軟體維護和軟體設計改進方法、軟體演化方法和軟體自動化技術、軟體重構方法和技術、軟體測試、面向方面的編程技術、基於移動代理的軟體開發方法、軟體工程環境和軟體開發輔助工具等。
○主要成果:研究組成員完成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國內核心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50餘篇。
●資料庫與web智能
○主要研究內容:資料庫理論、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與Web挖掘、網路搜索引擎。
○主要成果: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Petri網的主動型面向對象資料庫管理系統(1997-1999)」、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第二代網路搜索引擎的研製(2000-2003)」。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有增量性質的移動式主題爬行系統(2004-2006)」。在國際會議和《軟體學報》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結構檢索論文9篇,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4部。獲得國家級和部委級獎勵5項。
●資料庫與智能網路
○主要研究內容:面向高維、海量數據的智能處理理論,數據挖掘基礎理論與應用,Internet組播路由技術,並行程序設計,並行工程與工程資料庫系統,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與設計。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攻關項目2項,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及其它科研項目幾十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及多項省部級其它獎項。又在各種國內外刊物上發表數十篇的論文。 ●知識工程與專家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不確定性推理方法與技術;多專家系統協作技術;貝葉斯網推理和學習;異構知識表示的相互轉換;知識庫求精和知識庫一致性檢測等。
○主要成果:承擔多項國家863項目,利用包括專家系統等多種技術開展面向農業信息化領域應用研究,開發了二十多個農業實用ES,並持續進行了大規模推廣應用。97至04年,增收節支約22.3億元。研究工作先後獲吉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長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DAI、MAS、智能Agent和移動Agent
○主要研究內容:DAI與多Agent系統主要包括:復雜任務求解方法;Agent感知方法;Agent規劃方法;DAI規劃識別、生成、優化方法;Agent派生與回收、動態組裝方法;動態DAI體系結構模型。面向Agent程序設計主要包括:智能Agent體系結構、邏輯理論、程序設計方法和語言及多Agent協商方法。移動Agent技術主要包括: 移動Agent系統體系結構、理論模型、遷移規劃、通信和安全。
○主要成果:自1984年開始,完成國家863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發表論文50餘篇。提出了基於BDI組件式智能Agent模板結構模型。提出了擴展合同網協商模型ECNNM。提出了支持Agent通信和協商有分支時序結構的一階多模態邏輯。提出基於模板模型、擴展BDI邏輯、支持多Agent協商模型ECNNM的Agent程序設計語言NOAPL。基於上述成果研製了「開放、自適應、分布式多Agent協作系統工具COT」,用COT開發了多ES石油測井解釋系統。還提出了移動Agent系統模板結構、基於環境演算的移動Agent系統形式化模型、遷移規劃模型、可靠性通信模型和通信性能優化模型,面向網路管理的安全模型和基於博弈論的電子商務虛擬市場模型,並將移動Agent技術應用於網路管理和電子商務領域。
●時空信息表示和推理
○主要研究內容: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時空推理在人工智慧等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該院的時空推理研究始自1996年,覆蓋了很多研究方面,並應用到地理信息系統、精準農業等領域。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時空邏輯、時空代數、時空本體、時空數據挖掘、時空資料庫、移動對象資料庫等。獲得了基金資助包括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4項等。
○主要成果:對區域連接演算進行了混合維擴展,並應用於定性空間遮蔽關系表示;提出了處理時空信息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粒度模型,並分別應用於GIS、空間數據挖掘和時空資料庫;處理綜合時空信息的模型;定性空間查詢語言和時空查詢語言;改進的公路網移動對象模型;柵格數據模型下模糊區域的拓撲關系分析。基於上述研究,獨立開發了支持時空推理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CGIS和多個農業應用系統,使測土施肥真正成為可能。共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60餘篇,SCI索引7篇,EI索引15篇。
●基於粗糙集和格機的數據挖掘
○主要研究內容:傳統的數據分析手段難以應付越來越多的數據。為使人們能理解並有效地使用這些數據,以數據挖掘為研究背景,該院展開了以基於格機和粗糙集的數據挖掘理論與方法為主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對當時的格機理論、方法進行深入研究,重點研究格機的標注與其分類特性;研究增量式格機的標注與其分類特性,給出增量式格機的嚴格形式化定義;面向文本等非結構化數據,研究基於格機理論的數據約簡方法和分類方法。研究粗糙集理論公理組的極小化問題;研究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屬性約簡方法和數據約簡方法;研究基於格機理論和粗糙集理論的數據挖掘方法。
○主要成果:學院在基於格機和粗糙集的數據挖掘理論與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擴展了格機的等標注的思想,提出了交集標注的概念,用以解決多類別決策問題;將上述思想並應用於文本數據的多類別決策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去除了粗糙集公理組中隱含著的冗餘性, 得到了更為精練的兩組粗糙集公理, 並證明了它們的可靠性; 定義了極小粗糙集公理組概念, 並證明了給出的兩組粗集公理是極小的;在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屬性約簡和數據約簡方面,提出了基於信息熵和遺傳演算法的屬性約簡演算法、基於特徵矩陣的最小約簡演算法、增量式規則提取方法。
●計算智能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智能所涉足的神經網路、模糊系統和進化計算相關理論、模型和演算法,以及計算智能方法在機器味覺和嗅覺、圖象處理、商務智能、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生物信息學和生物識別技術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十五攻關項目1項、「863」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7項和多項橫向科研項目,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錄20多篇,SCI引用26次,被EI收錄40多篇,被國內核心刊物引用116次;出版學術著作1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得軟體版權4項。
●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媒體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機繪畫與動畫,計算機動漫技術與應用,基於點的造型與繪制、幾何造型中曲面拼接的基礎理論和演算法、分形的計算機生成,基於內容的多媒體檢索,眼底三維圖象組建和醫學圖像處理,圖象超解析度和圖象配准,流媒體壓縮、編碼、解碼及代理緩存技術,三維模型檢索系統中利用聚類分析方法平台系統的開發,基於聚類分析的三維模型資料庫分析與組織等。
○主要成果:自八十年代初開始開展計算機圖形學與數字媒體方面的教學、科研和開發工作,多年來承擔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2項,其他各類科研項目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三大檢索收錄50餘篇。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虛擬現實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機圖像處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主要有數字水印技術、圖像檢索技術、醫學圖像處理、基於圖像的繪制技術,基於圖像的3維重建技術等;虛擬現實技術和應用研究,主要有虛擬環境的模擬、自然景物的模擬、碰撞檢測技術等;模式識別和機器視覺的研究,基於約束的幾何模型研究,多媒體技術研究。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及多項橫向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30餘篇,EI收錄25篇,ISTP 收錄 30多篇。出版教材3部。
●智能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人工神經網路、模糊系統和進化計算相關理論、模型、演算法,DNA計算,量子計算,人工免疫演算法,群體優化演算法,機器學習演算法,基於計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學中的相關理論與演算法,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基因表達數據分析,葯物成份分析,以及智能計算方法在組合優化、數據挖掘、超聲電機控制、微機電系統建模、金融時間序列預測、模式識別等領域的應用。
○主要成果:自2001年起承擔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0餘篇,EI收錄50餘篇。
●移動通信與網路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移動IP技術、移動計算網路理論、基於移動計算網路的各種應用,包括移動IP網路中的QoS管理、流量工程、基於策略的網路管理、安全理論與技術、入侵檢測系統、防火牆技術以及網路體系結構、通信協議與介面、網路設備、網路通信軟體和網路協議的實現。
○主要成果: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2項以及多項工業界委託項目,獲省部級獎3次。主持國家發改委高新技術及產業化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科技攻關項目1項。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教材(主編)8本。
●智能控制與嵌入式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網路化嵌入式系統與安全、網路化控制技術與實時信號傳輸、嵌入式系統軟硬體協同設計、故障自診斷與容錯技術、普適計算、智能控制、光電混合信息處理技術,以及這些技術在汽車電子控制與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
○主要成果:完成863項目、「攻關」項目等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8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教材8部。●計算機空間信息處理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空間數據的採集、量測、分析、存貯、管理、顯示、傳播和應用方面的集成的信息科學與技術。重點研究油田多維信息和數字地球信息的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多媒體資料庫技術、壓縮傳輸技術、智能化搜索演算法、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空間數據的建模和模擬,3S集成理論與方法,科學計算可視化和虛擬現實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
○主要成果:獲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專著3部。 ●分布式系統與網路軟體
○主要研究內容:機群操作系統及在分布並行計算和伺服器群方面的應用;網格計算;網路安全;網際網路技術及在IP電話、VPN、電子商務/政務等方面的應用。
○主要成果: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5項,863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以及若干工業界委託項目。在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吉林省傑出青年項目1項以及國際合作項目1項。專著9部,在國內外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次,包括原電子部特等獎1次、原國家教委二等獎1次和三等獎3次, 吉林省二等獎1次,吉林省三等獎2次。機群操作系統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網際網路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信息安全
是中國最早進行PKI技術研究和開發的單位之一,在PKI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居國內領先行列。
○主要研究內容:基於加密技術和黑客技術的信息與網路安全的研究;基於公共密鑰和專用密鑰的加密技術。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文章50餘篇。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統計數據,吉林大學研製的「數字證書認證系統SRQ05」在國內佔有率已經達到70%以上。承建的「福建省數字證書認證系統暨SRQ05電子證書認證系統」獲得國家密碼科技進步一等獎。
●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基於網路的分布式協作系統的原理與技術,典型應用包括基於工作流的協作工作框架、通信網路網路性能協同監測系統及協作作戰指揮系統等。
○主要成果:國家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1項(子課題),國家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項,國防科工委項目1項,省重大項目1項,省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6項,企業聯合項目20餘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36篇,EI檢索5篇。撰寫教材和專著7部。獲專利1項。
●通信軟體與協議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電信通信網由封閉式集中控制環境轉向開放式分布控制環境後的網路智能理論和軟體技術;電信通信網環境中的感知通信、自適應業務提供、可重配置網路和可視化;網路管理智能化;以IP為核心的下一代網路(NGN)結構、模型和關鍵技術等。
○主要成果:完成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10餘項及多項橫向課題。其中部級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累計完成科研經費近千萬元;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級教學軟體一等獎和吉大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各一項。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著書2部。其中SCI檢索論文5篇、EI檢索論文10篇、ISTP論文2篇。 ●生物信息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生物學與生物特徵識別,主要包括基於計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學中的相關理論與演算法,生物數據中的數據挖掘演算法,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基因表達數據分析,葯物成份分析,以及基於小波理論、粗集理論、模糊神經網路和具有混合進化機制的生物特徵識別方法與應用等。
○主要成果:承擔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30餘篇,EI收錄50餘篇。
●生物信息識別與信息安全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提出了一些基於虹膜、指紋、人像生物特徵識別的相關理論、技術、演算法與系統,以及基於生物特徵與水印相融合的信息安全技術。
○主要成果:自2001年起,獲得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國家專利3項。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EI、ISTP檢索25篇。
Ⅷ 吉林大學機械專業怎麼樣
吉林大學機械專業還是不錯的。機械專業屬於屬於吉林大學重點學科,且學校屬於211/985名校,師資力量非常雄厚。
吉林大學(Jilin University)簡稱「吉大」,位於吉林省省會長春,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3月,吉林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大學科門類;
有本科專業13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4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吉林大學
Ⅸ 吉林大學有哪些知名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吉大在校學生舉手答題!
吉大師資力量雄厚,有教師6499人,其中教授2121人,博士生指導教師1384人,有不少教授的課值得去聽。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Ⅹ 近代之truss結構
結構的分類大體是按歷史發展劃分的。人類最早建造的結構是房屋和橋梁,基本形式是桿件的集合,稱為「桿系」。在結構力學中,把早期的桿系稱為「桁架」(Truss),即假設節點為理想鉸鏈,這使結構分析得以簡化。但理想鉸鏈的假設對有些節點並不適合,所以在1880年由H. Manderla作出了第一篇剛性節點假設的論文,從此以後,桿系又可以當作「剛架」(Frame)加以分析。大約在1950年以前,結構力學的研究內容集中在桿系,而對在人類歷史上很早就出現了的板殼結構如大教堂的穹頂等,卻未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現代航空工業的發展大量使用薄壁加筋結構,為了分析這一類航空薄壁加筋殼,出現了「薄壁構造結構力學」。其中,對薄板和薄殼採用了特殊的純剪假設進行簡化,從而使實際計算成為可能。但是,僅當薄板和薄殼的厚度很小時,純剪假設才可以用;厚度稍大時,必須回到嚴格的板、殼彎曲理論。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有限元」方法的問世,使得這種回歸順理成章。今天,用有限元方法結合板、殼彎曲理論對板、殼、加筋板、加筋殼作精確計算,已經是結構力學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