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實驗設計方案怎麼寫
相關如下:
1、明確探究目的和已有條件,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
2、嘗試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3、嘗試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有控制變數的初步意識。
4、認識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作用。
注意:
1、要明確實驗目的,設計的方案要與猜想緊密相連,並且能夠驗證猜想是否正確。
2、要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一般常用的方法有控制變數法、轉換法、現象或數據歸納法等。
3、要根據需要列出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和記錄表格等。
相關介紹: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很多現象和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往往縱橫交錯在一起。數據分析的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研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現事物或現象背後客觀存在的規律性。
這些客觀規律性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為了減少數據分析結果的誤差,同時提高准確性和精確性,合理的實驗設計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實驗設計不合理,不僅會增加實驗次數,延長實驗周期,造成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而且會導致預期的結果難以達到,甚至導致整個研究工作失敗。
實驗設計應用的范圍非常廣,不僅應用在生物學以及醫學領域,也應用在工農業生產、微生物試驗、市場調查、心理學研究以及教學科研等各種不同領域。
經常使用的實驗設計方法有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區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拉丁方設計、正交設計、嵌套設計、重復測量設計、裂區設計以及均勻設計等。不同的實驗設計方法適用不同的情況。
⑵ 實驗性研究中基本隨機化分組方法有哪幾種
實驗性研究中基本隨機化分組方法有簡單隨機化、區組隨機化分層(或分段)隨機化、分層區組隨機化及動態隨機化等。
⑶ 隨機實驗需滿足的三個條件分別是什麼
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試驗稱為隨機試驗:
(1)可重復性:試驗在相同條件下可以重復進行;
(2)可知性:每次試驗的可能結果不止一個,並且事先能明確試驗所有可能的結果;
(3)不確定性:進行一次試驗之前不能確定哪一個結果會出現,但必然出現結果中的一個。
(3)隨機實驗研究設計方法擴展閱讀
隨機試驗的基本原則
1、隨機化原則
隨機化是臨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則。對於隨機化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使所有的參與者(患者)有相同的機會被分配到干預組或是對照組。
2、對照原則
對照組的選擇分為陽性對照(活性葯物或其他有效干預手段)和陰性對照(安慰劑)。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倫理學原則參與者必須知曉有關治療目的、方法、預期風險和療效的全面、精確的信息,並且參與者在任何時候都有權退出試驗。
3、盲法原則
設計良好的隨機對照試驗通常採用雙盲設計,意味著所有參與者——無論是患者還是研究者都不知道具體的干預措施,從而避免數據收集和評價過程中帶來的可能的偏倚。如果由於客觀條件限制無法採用雙盲設計,則採用單盲設計和其他方法降低偏倚的產生。
⑷ 實驗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實驗法的優點與缺點
實驗法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實驗研究者有獨立自主性,可以完全按照自己提出的假設來決定研究的變數、設計變數的水平等,而不用完全遵守現實環境的「自然狀態」。但其他研究方法則要按現有數據和觀測值給出假設。第二,從時序角度看,實驗法是縱貫式研究,實驗在一段時間內進行,可在多個時點進行測量,得以研究變數的動態變化,而其他研究方法像問卷調查等,只有某一時刻的測量值,不能直接觀測出一段時期內的變化。第三,它能夠比其他方法更令人信服地估計因果關系。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因果關系永遠不能被肯定地證實,只可能不斷地逼近。實驗方法比其他方法更容易做到這一點,因為實驗研究者可以通過操縱自變數來觀察因變數的變化,還可以通過設立控制組來判斷操縱的強度。第四,實驗方法能夠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地控制外源變數的影響,從而分離出實驗變數並估計其對因變數的影響。第五,實驗方法下,可以通過調整變數和實驗條件觀察到常規狀態下很難出現的極端值和交互作用。第六,實驗方法是可以重復的,這是研究科學性的中要體現。第七,實驗法的成本通常較低,因為控制變數、樣本數都比較小,持續時間較短,而現場研究、問卷等方法的出差費、訪談費都比較大。
實驗研究方法的缺點主要是:第一,研究者人為地營造實驗條件,使其遠離現實情境中的「自然狀態」,會導致外部效度降低。第二,如果研究樣本本身不具有代表性,即便在分組時做到了隨機化分派,也會使內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降低。第三,研究只能限於當前問題,對過去問題和將來問題的研究,實驗方法不太可行。第四,當研究變數和水平數目增多時,成本會急劇增加。第五,管理領域的實驗研究中,實驗對象大多是人,人類行為變異相當大,較難控制,同時也使實驗研究面臨許多倫理和法律方面的限制。第六,難以找到合適測量工具,即使找到,也容易造成使用的偏差。
實驗法的應用條件
結合實驗方法的優缺點,可以大致總結出實驗研究方法的應用條件:第一,對現狀的研究。進行歷史研究或預測研究,單獨使用實驗法是不可行的或很困難的。第二,需要對研究環境和研究條件實施嚴格的限制才能凸顯研究變數。第三,客觀條件允許施加所需要的控制。第四,實驗不會違反當地的倫理和法律規范。
盡管實驗方法可以獨立地取得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但為了謹慎起見,研究者通常將實驗方法與其他研究方法相結合,使研究結論更加令人信服。
⑸ 統計學調研方法:實驗設計
實驗設計
通過實驗來獲取所需數據是收集自然現象和科學研究數據的直接來源。
為提高科研成果質量,應根據實驗的目的,結合統計學的要求,針對實驗的全過程,認真考慮實驗設計問題。一個周密而完善的實驗設計,能合理地安排各種實驗因素,嚴格地控制實驗誤差,從而用較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最大限度地獲得豐富而可靠的資料。科學合理的實驗設計是實驗過程的依據,是實驗數據處理、保證實驗質量的前提。反之,如果實驗設計存在缺點,就可能造成不應有的浪費,且足以減損研究結果的價值。
1.實驗設計的原則
實驗設計有屬於專業方面的,有屬於統計方面的。從統計方面說,主要應當考慮隨機化、對照、重復等問題,這就是所謂實驗設計的三原則。
(1)隨機原則。即運用「隨機數字表」實現隨機化;運用「隨機排列表」實現隨機化;運用計算機產生「偽隨機數」實現隨機化。盡量運用統計學知識來設計自己的實驗,減少外在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干擾。
(2)對照原則。設立空白對照組只有通過對照的設立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出實驗因素在當中所起的作用。當某些處理本身夾雜著重要的非處理因素時,還需設立僅含該非處理因素的實驗組為實驗對照組,也可以設立歷史或中外對照組或多種對照形式並存。
(3)重復原則。重復原則就是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必須做多次獨立重復實驗。一般認為重復5次以上的實驗才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2.實驗設計的基本內容
(1)擬定相互比較的處理。處理,指的是在實驗研究中欲施加給受試對象的某些因素。
(2)確定實驗對象及數量。這里指的是實驗所用的動物或活體組織標本等。在實驗設計中,要根據實驗觀察的目的與內容,明確規定採用什麼樣的實驗對象,實驗對象中的每個實驗單位必須具備的條件與要求,以保證受試對象的一致性。
(3)確定將各實驗單位分配到各種處理中去的原則。這主要是隨機分配或隨機化問題。
(4)擬定觀察項目和登記表。要根據研究目的和任務,選擇對說明實驗結論最有意義,並具有一定特異性、靈敏性、客觀性的觀察項目。必要的項目不可遺漏,數據資料應當完整無缺;無關緊要的項目就不必設立,以免耗費人力、物力,拖延整個實驗的時間。
(5)擬定對資料整理分析的預案。這就是對將獲得的數據資料准備如何進行整理,要計算哪些統計指標,用什麼統計分析方法,事先必須有個初步的設想。
⑹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
實驗研究法是什麼,人們在做研究的時候會根據具體的情況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涉及的范圍十分的廣闊,實驗研究法就是較為常用的研究方法,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實驗研究法.
實驗法是一種典型的定量研究方法,它有一套嚴格的操作程序。下面介紹一下實驗法的操作要領。
1、實驗的准備
開展一項教育實驗,實驗前的准備工作十分重要。實驗前的准備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提出理論假設
所謂理論假設,就是陳述兩個(或多個)變數之間關系的命題,主要是對自變數與因變數之間因果關系的陳述。它是研究者在實驗之前所作的一種尚待驗證的假定的理論上的猜想,「理論假設」因此而得名。「理論假設」也叫「理論假說」。例如,蘇州中學開展主動學習教育模式實驗研究,就提出了這樣的理論假設:「學生一旦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其潛能會得到充分發揮。」後面的實驗研究主要是檢驗這個命題是否成立。如果假設成立,就叫做證實;如果假設不成立,就叫做證偽。理論假設,既是實驗的出發點,又是實驗的歸宿,它是實驗的靈魂。
理論假設有兩種常見的表達形式:一種是順敘式,即前因後果式。先陳述自變數,後陳述因變數,如前例。另一種是倒敘式,即前果後因式。先陳述因變數,後陳述自變數。例如,杭州市拱墅區實驗小學「整體、合作、優化實驗」的假設是:「為使小學生樂學、善學,個性得到和諧、充分的發展,必須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優化和人際關系的人道化,搞好師生合作,選擇課程結構改革為突破口。」
理論假設必須包括自變數和因變數。如果缺少自變數,或者缺少因變數,均不能構成假說。在中小學教改實驗中,有的在實驗方案里沒有提出假設,嚴格地說,這不能叫教育實驗;有的雖然提出了假設,但十分模糊,內容太空,沒有可操作性,這不能算合格的假設。
設計實驗變數與控制方法
在設計教育實驗研究方案時,必須說明實驗的自變數、因變數,介紹自變數的操作方法、因變數的檢測方法和對無關變數的控制方法。
在一項實驗中,自變數必須是具體的、可以操縱的,因變數應當是可以觀測的。
在一項實驗中,必須對無關變數進行控制。如果沒有控制,就無法分清因變數(實驗結果)究竟是由自變數引起的,還是由無關變數的混入造成的,內在效度低,這樣就無法驗證實驗的理論假設。可以說,控制是實驗研究最本質的特徵,沒有控制就沒有實驗。
在教育實驗中,除了需要對實驗對象(年齡、性別、性格、意志、智能發展水平、學業成績狀況等)進行控制外,還需要對實驗教師(學識水平、教學能力、敬業精神等)進行控制,對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進行控制。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消除法(即讓干擾實驗的那些無關變數從實驗情景中消失)、恆定法(即讓無關變數效應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不變)、平衡法(就是讓實驗組中無關變數的影響的總和與控制組相等)。
當然,教育實驗主要採用的是自然實驗法,它是在現實的自然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進行的',不同於實驗室實驗法,要想完全控制無關變數是做不到的。
確定實驗對象與編組方法
開展教育實驗研究,必須確定實驗對象。由於實驗對象(被試)的年齡、性別、性格、意志、智能發展水平、學業成績狀況等都直接影響到實驗效果的好壞,因此實驗組與控制組要匹配,這樣才能把最後的差異歸結為實驗的結果。
除了確定實驗對象外,還要對實驗對象進行合理的編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是隨機抽樣法,即在實驗前,按照學生的年齡、性別、智能、成績等情況在總體范圍內作個大致相等的編組,教師隨意抽取一個組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組作為控制組。二是測驗編組法,即將被試進行一次前測,然後根據測驗成績配對編組,這樣能保證實驗組和控制組在成績上起點相同。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前測
實驗前,要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測試。前測的內容是因變數,因變數應當是可測的。比如,林崇德曾進行過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實驗前,在北京某小學每個年級中隨機抽取了兩個班,其中一個班確定為實驗組,一個班確定為控制組,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了智力測驗和數學運算能力測驗。
2、實驗的實施
在實驗的實施階段,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對實驗組施加實驗因子,即自變數。比如,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對實驗班施加的實驗因子有:在培養思維的敏捷性方面,在狠抓計算正確率的基礎上訓練計算的速度,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速算要領和方法;在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方面,抓知識之間的滲透和遷移,引導學生發散式思考,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等等。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對實驗組進行無關變數的控制。比如,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就要求實驗組教師:不準增加練習量,課後不留一道作業題,也不用給學生補課來提高實驗班的成績(個別智力殘缺者除外)。
不對控制組施加實驗因子,但要對控制組實施控制。林崇德主持的小學生運算思維品質培養的實驗研究,實驗研究者有時也深入到控制組課堂,作一般性觀察,以便發現對照班的控制情況,但原則上不提意見。
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後測。實驗結束後,要對實驗組和控制組進行測驗,以便衡量自變數對因變數產生的影響,評價實驗效果。需要說明的是,前測和後測的形式和內容應當是一致的,這樣才便於評價實驗效果。
實驗研究法是根據研究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研究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觀察,測量,比較等方式探索,驗證所研究現象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實驗研究的目的是發現事物間的因果關系,是各類研究唯一能確定因果關系的研究。
實驗
首先了解實驗研究法的類型,第一點要按照實驗研究的目的,可以分為探索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改造性實驗,第二點要根據對實驗的控製程度,可以分為前實驗,准時性和真實性。第三點是根據實驗環境不同,可以分為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第四點是根據分配方法,可以分為等組實驗,單組實驗和輪組實驗。第五點是根據自變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
研究
然後我們還要了解實驗研究法的步驟,第一點是要提出實驗的假說,第二點是設置變數,第三點是選擇適當的實驗組織形式,第四點是對實驗組實施干預,同時嚴密控制無關變數,第五點是實驗進行一個輪次或一個階段,對因變數進行後效測試,並對結果進行比較,第六點是檢驗課題假說能否成立。
⑺ 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分類
隨機區組設計(Block Randomization)又稱配伍設計、配伍組設計,通常是將受試對象(樣本)按性質(如病人的年齡、性別、血壓、體重等非實驗因素)相同或相近者分成若干組(配伍組),每個組中的受試對象(樣本)分別隨機分配到不同的處理組中去。
隨機區組設計這種設計方法利用區組方法分離出由無關變數引起的變異,在同一組中均衡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方法實際是配對設計的擴展形式。其要點是要做到區組內盡量同質,使得實驗結果的差異更好地歸於不同處理的影響。 協變數自適應隨機
設計結果自適應隨機設計
在醫療器械行業中產品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需要隨機抽取對照組的,對照試驗有的時候需要幾組平行試驗,在醫院做臨床時也需要做對照試驗,是為了證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效果。說明實驗組的作用。
⑻ 我想問問實驗設計doe方法有哪些
1、問題的提出:這一點看起來似乎很容易明白,但在實踐中,確認需要試驗的問題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將問題擺明並成為都可以接受的題目也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弄清有關實驗目的全部想法。
2、選擇因素和水平:實驗的人必須選擇在實驗中准備用來處理的因素,以及在做實驗時規定這些因素的水平。還必須考慮如何將這些因素控制在所希望的數值上以及如何測量這些數值。
3、選擇響應變數:在選擇響應變數時,實驗者應該確信這一變數真正會對所研究的過程提供有用的信息。最經常的是曲測量特性的平均值或者標准差為響應變數。
4、選擇實驗設計:選擇設計涉及考慮樣本量,對實驗選擇合適的實驗次序,確定是否劃分區組或是否涉及其他隨機約束。在選擇設計時,重要的是思想上總要關注實驗目的。很多工程試驗中,有些因素水平會使響應得出不同的數值。
5、進行實驗:當我們進行實驗時,謹慎監視實驗的過程以確保每件事情都按計劃做完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階段中實驗方法的錯誤通常會破壞實驗的有效性。
更多關於實驗設計doe方法有哪些,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754ba161583336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⑼ 隨機實驗組控制組後測設計常用統計分析方法是什麼
1、隨機單位組設計的主要優點 (1)設計與分析方法簡單易行。(2)由於隨機單位組設計體現了試驗設計三原則,在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時,能將單位組間的變異從試驗誤差中分離出來,有效地降低了試驗誤差,因而試驗的精確性較高。(3)把條件一致的供試動物分在同一單位組,再將同一單位組的供試動物隨機分配到不同處理組內,加大了處理組之間的可比性。
2、隨機單位組設計的主要缺點 當處理數目過多時,各單位組內的供試動物數也過多,要使各單位組內供試動物的初始條件一致將有一定難度,因而在隨機單位組設計中,處理數以不超過20為宜。
完全隨機設計是一種最簡單的設計方法,主要優缺點如下:
(一)完全隨機設計的主要優點
1、設計容易 處理數與重復數都不受限制,適用於試驗條件、環境、試驗動物差異較小的試驗。
2、統計分析簡單 無論所獲得的試驗資料各處理重復數相同與否,都可採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法進行統計分析。
(二)完全隨機設計的主要缺點
1、由於未應用試驗設計三原則中的局部控制原則,非試驗因素的影響被歸入試驗誤差,試驗誤差較大,試驗的精確性較低。
2、在試驗條件、環境、試驗動物差異較大時,不宜採用此種設計方法。
呃,人家這個是生物學的答案,所以自己選擇一下,我也是網路里度的,因為,我也遇到了這個題的作業,嘿嘿,學統計學的孩子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淚啊
⑽ 心理實驗設計 2×2完全隨機設計 那個高手幫幫忙啊
您查詢的關鍵詞是:多因素實驗設計 。如果打開速度慢,可以嘗試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網路和網頁http://202.193.170.1/teacher/admin/eWebEditor_V280_Free_sp1/UploadFile/200767112141582.ppt的作者無關,不對其內容負責。網路快照謹為網路故障時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網站的即時頁面。)
--------------------------------------------------------------------------------
第三章 多因素實驗設計
多因素實驗設計:一個研究中具有兩個或更多的自變數的實驗設計
交互作用: 一個自變數影響另一個自變數的效果
一,分類
根據自變數的數目及其水平分類
兩因素設計:2×2 ,2×3 ……
三因素設計:2×2×2 ,2×3×3 ……
2. 根據被試分派程序分類
隨機多因素設計
重復測量設計
混合設計
第一節 多因素實驗設計的分類
二,自變數安排
一旦研究者確定了一個設計,那麼,也就確定了不同處理的數目
2×2設計的自變數安排:有 個處理組合
(1) 2×2被試間設計:如果每個處理組合需要6個被試,則共需 名被試
a2b2 6名
a2b1 6名
a2(無插圖)
A1b2 6名
a1b1 6名
a1(有插圖)
A
(材料類型)
B2(12歲)
B1(7歲)
B (年齡)
(2) 2×2重復測量設計:如果每個處理需要8個被試,則需要 名被試
a2b2 同一組
a2b1 同一組
a2(分散)
a1b2 同一組
a1b1 8名
a1(集中)
A
(學習方式)
b2 (復雜)
B1 (簡單)
B(單詞類型)
控制順序誤差:
如果用完全抵消平衡,則共有4!=24個可能組合
如果用不完全抵消平衡,則使用4個組合(ABCD; BCDA; CDAB; DABC)
a2b2 7-12名
a2b1 1-6名
a2(復雜)
a1b2 7-12名
a1b1 1-6名
a1(簡單)
A
(題目類型,被試內變數)
b2(低)
b1(高)
B(元認知水平,被試間變數)
(3) 2×2 混合設計:如果每各處理組合需要6個被試,則需要 名被試
2×3設計的自變數安排:有 個處理組合
(1) 2×3 被試間設計:如果每個處理組合需要6個被試,則共需 名被試
a2 b3 6名
a2b2 6名
a2 b1 6名
a2
a1 b3 6名
a1b2 6名
a1 b1 6名
a1
A
(材料類型)
b3
b2
b1
B(例如:年齡)
(2) 2×3重復測量設計:如果每個處理需要6個被試,
則需要 名被試
控制順序誤差:
如果用完全抵消平衡,則共有6!=720個可能組合
如果用不完全抵消平衡,則使用6個組合(ABCDEF; BCDEFA; CDEFAB; DEFABC; EFABCD; FABCDE)
a2 b3 同組
a2b2 同組
a2 b1同組
a2
a1 b3 同組
a1b2 同組
a1 b1 6名
a1
A
(學習方式)
b3
b2
b1
B(單詞類型)
(3) 2×3 混合設計:如果每各處理組合需要6個被試,則需要 名被試
a2 b3 7- 12
a2b2 7- 12
a2 b1 7- 12
a2
a1 b3 1- 6
a1b2 1- 6
a1 b1 1- 6
a1
A
(題目類型,被試內變數)
b3
b2
b1
B(元認知水平,被試間變數)
第二節 兩因素完全隨機和隨機區組實驗設計
一,兩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
(一)兩因素完全隨機實驗設計的基本特點
1. 適合的研究條件
研究中有2個自變數,每個自變數有兩個或多個水平;
如果一個自變數有p個水平,另一個有q個水平,實驗中含有p*q個處理組合,研究者感興趣於所有處理水平的結合的效應.
2. 基本方法:隨機分配被試接受實驗處理的結合,每個被試接受一個實驗處理的結合.
(二)例子
假定研究者要研究兩種教學方法對不同能力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自變數:
教學方法 A: 兩個水平,正常講授(a1)和獨立學習和討論(a2)
學習能力 B:兩個水平,能力較高(b1)和能力較低(b2)
因變數:學習成績
(三)實驗數據及計算
64
61
71
60
96 62
獨立學習
70
72
69
75
80
正常講授
能力高 能力低
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沒有明顯差異.
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能力高學生的成績高於能力低的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正常教學條件下,能力高與能力低學生沒有差異;而當使用獨立學習教學方法時,能力高學生育能力低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顯著差異.
交互作用表明:不同的教學方法可能適合不同的學生.
總和
誤差
能力×方法
教學方法
能力
P
F
均方
自由度
平方和
變異來源
方差分析表
二,兩因素重復測量實驗設計
(一)兩因素混合設計
基本特點
研究中有2個自變數,每個自變數有兩個或多個水平;
研究中一個變數是被試內的,另一個是被試間的;
研究者更感興趣於研究中的被試內因素的處理效應,以及兩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2.例子:
大學生閱讀插圖文章的眼動研究(程利,楊治良.心理科學 2006,29(3):593-596)
實驗以眼動記錄儀為工具,通過記錄眼動數據對大學生閱讀不同難度(易材料2篇,難材料2篇)的無插圖,黑白插圖,彩色插圖的文章的眼動特徵( 持續時間,注視次數,眼跳距離和回視次數)和對閱讀理解成績的影響進行研究.為大學生的部分文科教材和文學讀物的編寫提供心理學依據.
確定自變數:實驗設計採用2 X 3(即:材料X呈現方式)的兩因素混合設計,其中材料(難,易)是被試內設計,呈現方式(無插圖,黑自插圖,彩色插圖)是被試間設計.
確定因變數:閱讀成績,持續時間,注視次數,眼跳距離,回視次數
a3 b2 21-30名
a3 b1 21-30名
a3 彩色插圖
a2 b2 11-20名
a2 b1 11-20名
a2 黑白插圖
a1 b2 1-10名
a1 b1 1-10名
a1 無插圖
A
(呈現方式,被試間)
b2 難材料
b1 易材料
B(材料,被試內)
確定被試:二年級大學生.如果每個處理用10名被試,共需30名被試.
5 4 5 5 5 4 5 3 4 4
5 4 2 3 2 2 2 1 3 3
彩色插圖
5 4 4 3 3 3 2 3 4 3
3 5 3 2 2 1 1 3 2 4
黑白插圖
2 2 3 1 2 0 1 1 0 1
3 4 2 5 1 2 2 4 1 3
無插圖
呈現方式(被試間)
難材料
易材料
B(材料,被試內)
3. 實驗結果(閱讀理解成績)
4. 方差分析
(二)兩因素被試內設計(重復測量兩個因素的兩因素實驗設計)
1. 基本特點
研究中有2個自變數,每個自變數有兩個或多個水平;
研究中的兩個自變數都是被試內變數;
2. 基本方法
每個被試都接受所有的實驗處理組合
刺激呈現的順序是隨機的,或按拉丁方排序
3. 分配被試
自變數a:材料難度,兩個水平(難,易)
自變數b:呈現方式,三個水平(無插圖,黑白插圖,彩色插圖)
因變數:閱讀理解成績
2×3實驗設計
如果每個處理用5名被試,共需5名被試.
被試分派如下:
s1 s1 s1 s1 s1 s1
s2 s2 s2 s2 s2 s2
s3 s3 s3 s3 s3 s3
s4 s4 s4 s4 s4 s4
s5 s5 s5 s5 s5 s5
a1 a1 a1 a2 a2 a2
b1 b2 b3 b1 b2 b3
4. 實驗結果(閱讀理解成績)
5 4 5 5 5 4 5 3 4 4
5 4 2 3 2 2 2 1 3 3
彩色插圖
5 4 4 3 3 3 2 3 4 3
3 5 3 2 2 1 1 3 2 4
黑白插圖
2 2 3 1 2 0 1 1 0 1
3 4 2 5 1 2 2 4 1 3
無插圖
呈現方式(被試內)
難材料
易材料
B(材料,被試內)
三,兩因素隨機區組實驗設計
1.基本特點
研究中有2個自變數,每個自變數有兩個或多個水平;
如果一個自變數有p個水平,另一個有q個水平,實驗中含有p*q個處理組合;
研究中有一個研究者不感興趣的無關變數,研究者希望分理出這個無關變數.
2. 基本方法:事先將被試在無關變數上進行匹配,然後將選擇好的每組同質被試隨機分配,每個被試接受一個實驗處理結合.
3. 例子:大學生閱讀插圖文章的眼動研究
自變數a:材料難度,兩個水平(易,難)
自變數b:呈現方式,三個水平(無插圖,黑白插圖,彩色插圖)
因變數:閱讀理解成績
另外,已知被試的智力水平會影響因變數,因此,有必要對被試的智力這一額外變數加以控制.
做法:實施實驗處理前,對被試進行智力測驗,按智力測驗分數劃分區組.
1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2 s2.1 s2.2 s2.3 s2.4 s2.5 s2.6
3 s3.1 s3.2 s3.3 s3.4 s3.5 s3.6
4 s4.1 s4.2 s4.3 s4.4 s4.5 s4.6
a1 a1 a1 a2 a2 a2
區組 b1 b2 b3 b1 b2 b3
隨機區組2×3因素實驗設計
4. 實驗結果
1 6 6 7 5 9 13
2 3 4 5 4 8 12
3 4 4 5 3 8 12
4 3 2 2 3 7 11
a1 a1 a1 a2 a2 a2
區組 b1 b2 b3 b1 b2 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