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文言文教學
綜合大家的看法,我們總體認為,小學的文言文教學與初中的教學有著不同的側重。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讓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讀得有情趣。在教學中想突出朗讀的作用,通過范讀、領讀、自由讀、配樂讀、分角色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聽覺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簡潔凝練、極富節奏感的特點。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喜歡上古文。 第二,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學得有信心。要交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藉助注釋理解大意的方法,標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系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文,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文學習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譯翻要求的程度,讓學生學得有個性。對於學生來說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古文的難點,那麼把古文譯為現代文時的標准該怎麼把握?我想體現這樣一個度:只要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藉助注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現代文的語言習慣,說出句子的大體意思,不曲解、不錯解就可以了,即不強調字字相對地直譯古詩文,也不講解古文中的語法現象。比如實詞、虛詞之分, ……者……也是判斷句式等等。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 第四、聯系原有基礎,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步。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系,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閱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閱讀理解,所以要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古詩文閱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系,目的在於降低學習古詩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古詩文、會學古詩文打下基礎。
B. 文言文教學技巧有哪些
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在文言文學習中,很多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特別是在考試中失分率較高。因此對文言文的教學就成為我們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的問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學好文言文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把握課本,扎實文言文基礎。平時的文言文學習,一定要熟練掌握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點:
1、字音,包括多音字和異讀字。
2、詞義,包括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3、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等。
二、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其意圖是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培養語言感悟能力。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1、藉助注釋,粗讀課文。
2、質疑、解難、細讀課文。
3、深入領會,精讀課文。
4、鑒賞評價,熟讀課文
您的提問已解決,望採納,謝謝。~(@^_^@)~採納我的回答吧。很高興能為您排憂解難,如果能採納我會更高興的
C. 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
文言文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精華之一,它有著獨特的文化意蘊和崇高的美學價值,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對文言文的閱讀興趣。
一、巧引導重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在傳統的文言文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從頭講到尾,學生從頭記到尾,學生的主動性得不到體現,缺乏表現自己的機會,當然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其實,從現行初中課本的編排來看,課文都選得比較淺顯易懂而且注釋十分詳細,學生也有不少的學習資料,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初步弄懂課文。這樣,在課堂上老師就可以將話語權更多地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展示的舞台,徹底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教師要從自我做起,轉變觀念,相信學生,把「舞台」讓給學生,把「一言堂」變成「群言堂」,使學生由聽眾變為教學實踐的主體。
二、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抓住學生的興奮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死記硬背,不但沒有讓學生受到人文熏陶,反而產生了厭惡情緒,事與願違。學生的學習負擔十分繁重,文言文本身又很枯燥,如果教學方法單調呆板,學生就不會有太多興趣。如果在課堂上採用傳統的逐字逐句翻譯的純串講式教學模式,就會使得整個課堂從頭到尾呈現出同種節奏,學生很難或很少出現興奮點,上課開小差甚至打磕睡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拓寬學生視野,拓展學習空間,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運用多種展示手段,將視頻、音樂、朗誦、圖片等帶入課堂,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緩解學生因長時間誦讀而產生的疲勞,播放音樂欣賞或是為了活躍氣氛讓學生唱唱歌,都是可行的。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召開故事會,舉行辯論賽,讓學生預習課文後,自編、自導、自演出課本劇。這樣課堂上學生就會動起來、興奮起來,這樣的課堂正是我們所期望的。
三、將文言文閱讀向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言文教學一大難點在於,除了課堂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文言語言環境,要切實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僅僅依靠教材中屈指可數的課文和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落實好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領悟文言文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學習趣味的同時;給學生適當引薦一些短小淺顯的文言文課外讀物,讓學生自主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可以自由組合形成文言文閱讀學習小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在關鍵的地方老師給以點撥,解決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收獲的喜悅,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四、正確引導,促進學生深入閱讀
作為課堂組織者、參與者、評價者的教師,在課堂研討的組織中,首先要在准確把握教學內容,形成明確的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問題的價值要有個衡量標准,從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評價、篩選,有意識地將一般的問題引向深入,將分散的問題引向課題,從而保證師生研討的問題明確並具有定的價值。要實話實說,適時地引導。討論應該盡可能深入,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但問題還是應該相對地有集中的指向。教師應在不挫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對問題進行篩選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掌握提出有價值問題的方法。
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具體教學中,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還應多思考,多探索,多總結,要努力尋找切合新課程要求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的輕負高效,從而真正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的質量。
D. 怎樣有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
怎樣有效地進行文言文教學?筆者一直很困惑,直到看了岳西中學王靜老師上了《六國論》後,心裡才豁然開朗了。王老師告訴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好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與積累文言詞語及知識兩方面的關系,文言文教學才是有效的,甚至高效的。為了達到理解文意、分析思路和探究主旨這三個教學目標,王老師在教《六國論》時主要採用了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法。
一、 通過誦讀,學生積累了文言詞語
王老師讓學生齊讀課文,在誦讀中,學生掌握了許多關鍵的文言詞語,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多音字,如「暴霜露」「暴秦」中的「暴」,又如「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中的「為」。在誦讀中,學生掌握了一些古今異議詞,如「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中的「其實」,又如「至於顛覆,理固宜然」中的「至於」。
二、 通過誦讀,學生感知了文意、結構
王老師讓學生再讀課文,在誦讀中,學生感知了文意。明白了《六國論》的中心論點是「六國破滅,弊在賂秦」,分論點是「賂秦而力虧,破滅知道也」和「不賂者以賂者喪,該市強援,不能獨完」。在誦讀中,學生理解了各段的大意,懂得了作者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採用了對比論證、事例論證、假設論證等論證方法。
三、 通過誦讀,學生領悟了寫作目的
生活在北宋時期的蘇洵為什麼要寫《六國論》這篇文章呢?王老師又讓學生去讀課文,而且是讓不同的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自己的領悟。如讀「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要求學生讀出蘇洵對賂秦的不滿和對「賂秦」錯誤的有力否定。又如讀「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要求學生讀出惋惜之情。還如「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要求學生讀出諷諫規勸之意。通過誦讀,學生明確了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借古諷今,即借六國賂秦之錯誤來諷諫北宋賄賂遼、西夏等的事實。
總之,王老師這節展示課是很成功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從中獲益匪淺。當然,教無止境,王老師這節課也還能進一步地完善。筆者認為可以對文中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加以分類總結,文言實詞有「與」(與嬴而不助五國)、「速」(始速禍焉);文言虛詞有「以」:①不賂者以賂者喪。②秦以攻取之外。③以有尺寸之地。④舉以予人。⑤以地事秦。⑥至丹以荊卿為計。⑦以賂秦之地。⑧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⑨苟以天下之大。還有文言句式「苟以天下之大」(定語後置)等也可以總結歸納。
E. 初中文言文教學技巧
課程標准對整個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提出了一個總的階段目標:「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但是,初中階段文言文教學不能只是簡單地當作一個整體,而應該針對不同年級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分年級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落實文言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七年級段的文言文教學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共選編了12篇文言文,有《詠雪》《陳太丘與友期》《<論語>十二章》《誡子書》《狼》《塞翁失馬》《杞人憂天》《孫權勸學》《賣油翁》《陋室銘》《愛蓮說》《河中石獸》。這些文章大都篇幅短小,語言淺顯易懂,作品形象鮮明,故事性強。因此,七年級的文言文教學應該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培養學習興趣。課堂上首先要設計好導入語:可以是熱情洋溢的談話,有趣的故事,有關作者的逸事;也可以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視頻、圖片、歌曲;還可以採用直觀形象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例如:演出式、繪畫式、講述式、演唱式、朗誦會、欣賞視頻等形式。讓學生帶著高漲的情緒進行文言文的學習與思考,穿越時空,在叩響閱讀文學經典的大門。
第二,教給學生誦讀、理解、背誦的方法。誦讀是核心,學習文言文就要指導學生敢於讀、堅持讀、喜歡讀。理解即疏通文字,感知課文。我們要引導學生逐步擺脫依賴教師講解的思想,教會學生使用工具書,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找出疑難詞句,課堂上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師生合作找到問題的答案。熟讀成誦就是培養文言文語感重要的方法。在背誦時要指導學生,集中精力,要做到嘴念、耳聽、心想,邊讀邊體會文章的內容、意境。還要教給學生背誦文言文的一些方法,例如:參照譯文、化整為零、邊抄邊讀以及「抓三點」(抓住段落首字,段落首句和尾句,段落思路和中心三個關鍵點)背誦法。
第三,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圍繞學習的各個環節,「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對學生進行教育,改變學生喜歡直觀形象,依賴教師詳細講授的學習態度,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培養理性思維,磨練意志品質,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八年級段的文言文教學
從八年級開始教材改變了編排系統,將文言詩文的編排由七年級每單元一課的編排方式,改為每冊集中兩個單元的編排方式。八年級共選編了16篇文言文。除了4篇寫景散文《三峽》《與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與朱元思書》之外;其餘12篇都是表現志趣與情操的古文,有《富貴不能淫》《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愚公移山》《周亞夫軍細柳》《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核舟記》《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雖有嘉餚》《大道之行也》《馬說》,這些文章有情趣,有理趣,從不同方面表現了古人的哲思與情懷。
在整個初中階段,八年級文言文篇數是最多的,閱讀難度明顯增大,知識點也變得更多了。因此,這一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應該向廣度和深度拓展。
第一,培養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識。可教給學生一些積累的方法。比如:前後勾連,積累常用實詞和虛詞;藉助現代漢語,積累文言詞語義項;積累一些詞語在古代漢語中的常見義項等。這一階段的另一重要學習方法是適當的講解文言文的閱讀規律,剖析典型文言現象,對學生進行文言語法教學。
第二,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八年級編排了4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美文,可以通過圖文、聲像並茂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像,使文章或優美或雄壯,或空靈或清新的山水景物,能夠在學生的頭腦中還原重現。進而使學生如身臨其境,感受景物的特點與神韻,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從而深刻地領會文言文獨特的審美情趣。
第三,注重知識遷移。文言文蘊含著豐富的詩畫意蘊,散發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凝聚著深厚的民族情感。教師應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優秀的文言作品,要由課內遷移到課外,布置學生廣泛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言作品,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孟子》、《聊齋志異》等,並適當作些讀書筆記,寫一些心得,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鑒賞能力。
F. 文言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後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於讀了譯文之後,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藉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後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
G.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文言文教學。對小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對於繼承祖國出色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及人文主義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言文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讀准字音注意節奏
大部分的文言文都會有一些生僻字,這就要求學生在開始學習文言文時先看注釋、查工具書或聽老師讀來幫助其正音。字音讀准之後,還要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節奏。如果把握不好,便很難把握文意。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應該讀「悅」音,是愉快的意思。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就能准確的理解「說」的意思。。
語文言文教學方法
第二步:理解重點詞語翻譯句子
這一步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結合注釋或查找資料弄懂詞義、句義。其中包括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各種句式等文言知識,然後書面譯出意思。以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例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的「恕」書上的解釋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人愛待人。
學生並不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思。這時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恕」的意思是寬容、用仁愛之心去對待別人。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深入理解重點品味
在理解了句義、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語段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例如:學習《論語十則》時,學生在理解了課文意思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思考:在孔子及弟子談論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幾個方面,哪句話或哪幾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談談你的見解。這樣,學生就會抓住重點的語段去分析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升華感情、重新感悟
一篇文言文,我們弄懂了課文的意思、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之後,還應該再深層次的感悟,讓學生聯系歷史故事中、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進行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得到感情上的升華。例如,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思考:從歷史上或我們的生活中找出文章中說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樣的人,並說說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哪些高尚的品質。
學生可能會想到李時珍二十七年如一日,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學習松柏(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哪些品質,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做?這樣,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從生活感悟了語文。
H. 小學文言文教學四步法是什麼
小學文言文教學四步法:
一、夯實基礎,重視誦讀積累。
要讓學生積累文言基礎知識,並教給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文言課文中關鍵實詞的含義、常見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常見虛詞的含義和文言句式等,這些是閱讀文言文的鑰匙,應讓學生積累掌握。
二、以任務為驅動,開展主題化學習。
不斷改進文言文教學模式,開展多樣化教學,創新中激發學生學的熱情。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模式,且不斷變更學習主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開設以表演為任務的演讀課,以《孫權勸學》為例,表演前備好「劇本」,即寫好舞台提示,備注表情、心情、體態,深人文本體會人物形象。
三、文言還原法。
教師在教讀文言文時大致疏通完文意後,不妨讓學生看著課件上出示的譯文,讓學生將其還原為文言文。看似簡單,其實不易,學生很容易添字漏字改字,這個過程就是准確遣詞造句的過程,就是品味語言、感受作品語言魅力的過程。
四、仿寫運用。
賞讀完一篇文言文的寫作特色後,讓學生模仿其手法來寫作。如《孫權勸學》的寫作特色是:對自傳神,以「話」塑人;側面烘托,展示變化;言簡意賅,表現有力。讓學生仿照其寫作手法,可布置「以身邊同學、親人為例,講述其學畫畫、演講……的故事,題目自擬」的寫作練習。
攻克文言文的六步法:
讀:學文言這一定要讀,應該在理解句意和正確斷句的基礎上多朗讀。因為文言文的語感培養很重要。
譯:根據課下注釋或課外資料准確、流暢地翻譯課文。這樣可以利用意義記憶的方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便於記憶誦。
誦:背誦是培養文言文語感的最佳方式。背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內容分為幾個組塊,比方《過秦論》最後一段,共有六句話,可以分為三個組塊,只要理解了意思,背下來是很容易的。析就是對課文的大意、思想、人物進行挖掘。
析:分析過程中,首先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比方《信陵君竊符救趙》中侯贏為什麼要自殺,聯系當時士人的追求和立身之本,這個問題才得到合理的解釋。其次,要注意古為今用。文言文教學強調加強人文教育,古為今用,同學們要對其中的故事、人物有創新的理解和評價。
結:即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把零散的知識分為八項:通假字、活用詞、特殊句式、一詞多義、虛詞用法、雙音詞古今異義、成語名句、生字生詞。做一個表格,對每一課的基礎知識進行總結。練。指學完本課後為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出一些題進行測試,練的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
I.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
文言文教學的課後要求並不高,一定要參照課後的練習設定教學目標。用多種方式激發他閱讀的興趣,一定是以激發興趣為主。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文言文 教學 方法 ,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
更多小學語文相關內容推薦↓↓↓
小學語文寓言故事大全
小學語文描寫方法大全
小學語文知識點總結大全
小學語文中國文化常識大全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
一、正確理解和把握課標要求
在小學階段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 文化 ,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教學中主要讓學生自己藉助課後注釋理解,教師適當點撥講解,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要重視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
二、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有著濃厚興趣。教師要合理地利用這一心理需求,適當講一些與文言文有關的軼聞趣事、寓言、 典故 、文言名句以激發他們學習了解文言文的好奇心。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內容《學弈》、《兩小兒辨日》、《矛與盾》、《鄭人買履》、《關尹子教射》都是精選的幾則小 故事 。其中,《學弈》與學生熟悉的 童話故事 叫《小貓釣魚》所闡述的道理相差無幾,《兩小兒辨日》中孔子是家喻戶曉的古代先賢,由《矛與盾》提煉的 成語 故事「自相矛盾」同學們都耳熟能詳,這些都是學生已具備的認知基礎,教學時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感性經歷和已具備的知識基礎來引導他們進入文言文這一新的學習領域,給予他們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以降低其陌生感,消除其畏難情緒。
三、探索建構新的文言文教學模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文言文的教學也必須遵循這一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注重在教學中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同時文言文的教學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獨特的閱讀教學模式:
(一)讀通課文,了解句意。
這一過程,可先由教師范讀,最好能有聲有色、抑揚頓挫地誦讀,以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標注停頓、重音和問句的語調;接著讓學生小聲跟著教師讀;再讓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最後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進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二)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語速。在學生朗讀正確的基礎之上,讓其自由反復誦讀。教師要重點指導重點語句的停頓和語調,讓學生進一步准確把握課文內容。在讀熟課文之後,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容,以達到讀懂故事的目的。
(三)啟迪思維,明理養性。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既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更說明了古人讀書的追求――讀書志在明理。小學階段的幾則文言小故事都旨在淺顯易懂的故事中蘊含深刻的哲理。學生在讀熟課文,讀懂故事內容之後,要鼓勵他們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和體會,談一談故事中告訴人們的道理。並與他人進行交流,求同存異,完善自身的人格修養;與自己對事物的認識進行對比,受到相關的思想道德 教育 。
(四)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大聲朗讀,要求朗讀時不掉字,不加字,不結結巴巴,有適當的停頓,語速適中,直到口熟而成誦,這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通過誦讀,可以培養學生語感。文言文比現代白話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讀起來琅琅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非常優美的韻律享受,學生也願意讀、喜歡讀、喜歡背。
(五)課後擴展,增強素質。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鞏固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古代 寓言故事 、文言名句,以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還可以鼓勵學生改編課本劇,創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語文知識 的能力。
小學語文有效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識字過程過於規律化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但是目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識字過程過於規律化,大大降低了學生寫識字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總是遵循音、形、意的教學規律去教導學生,這種固定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甚至部分教師總是讓學生去重復的寫字、識字,學生根本無法投入理解字、詞的具體意思,不能夠做到理解性的記憶,完全降低了寫識字的效率與質量。
(二)識字數量較為平均化
目前小學語文寫識字教學中存在識字數量較為平均化的問題,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會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設定一定數量的字、詞語讓學生去學習,但是很多文字學生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每次在學習的時候都會對會的字去加強記憶,而忽視了對生字生詞的記憶和理解,這樣一些較難的字、詞學生無法加深記憶,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定相應的識字數量,讓學生能夠利用最短的時間去認識更多的生字、生詞,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學語文寫識字實踐教學效率與質量。
(三)忽視了文字的實用性
很多教師在小學語文寫識字教學中往往只注重讓學生去學會這個生字、生詞,但是卻忽視了文字的實用性,學生可能已經對所學到的問題有較深的理解和記憶,但是卻無法很好的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夠做到學以致用,沒有把文字的實用性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學習文字的主要目的就是應用,而忽略了這一項技能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失去學習此門課程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四)教學形式不夠靈活
《標准》對小學各個階段的識字量都做了明確規定。為了完成識字目標,教師充分發揮其引導者的身份,努力鑽研如何讓學生多識字、快識字,在教法上百花齊放。 對於所教的對象,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 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教師往往置若罔聞。因此在識字教學活動中,往往是教師講解時間較長,留給學生親自觀察分析、比較識字的時間相對來說較少。長期以來,造成學生參與意識、動手實踐能力的退化和缺失。針對各個階段的學生,教師應該採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教促學,學會適當地「取」與「舍」,以適應各個階段學生的特點。
小學語文的重要性
1.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語文包括著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不僅傳承著書寫、對話的功能,還體現了詩詞歌賦的美妙藝術,更體現著仁義禮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學。小學生正處於人生中的起步階段,是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時候,這個時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會使他們日後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想一想,逢年過節時,孩子只會說:「真開心,真幸福,真好看!」,還是下面這種場景好呢?在 元宵節 上說出:「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在 中秋節 上說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在 端午節 上說出:「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2.提高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成績語文是一門十分廣泛的學科,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具備這些能力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很多學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語文基礎上才能學好的,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文基礎,是無法去學習一些相關的科目的。語文這一學科就好比是一種工具,你只有有了這個工具才可以去學習其他的科目。
3.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小學語文讓我們記住了大約3000左右的字,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培養了學生最基本的語言能力。當今的社會上,寫作水平是一項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處都需要。然而,寫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良好的語文基礎,通過語文的學習,留下的知識、情感和習慣是最寶貴的財富,會受用於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影響。所以,越早積累就會越有人生發揮和提升的空間。
總之,家長們一定要在小學時期就意識到語文學科教育和培養的重要性,不要從小就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語文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 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古詩課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方法
★ 語文文言文學習的四種方法
★ 小學語文常用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特色教學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背誦古詩教學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