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拳擊怎麼訓練
在這里很難說清楚,我聯系您最好就是找當地的拳擊訓練館問一問學拳的事兒,這樣比較好解決
B. 拳擊選手如何訓練的方法分享
拳擊 是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那麼拳擊選手日常是如何進行訓練的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拳擊選手速度訓練
速度,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為了擊中目標或避開對手的擊打,就必須具有迅速完成各種動作的速度,這也是在實戰中能否擊敗對手的重要條件。
一、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
1、位移速度。即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3、心靈速度。即用靈活敏捷的思維,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
4、動作速度。由正確的狀態,正確的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
5、視覺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二、具體訓練 方法
1、練習30米跑: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2、練習反應速度: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3、快速跳繩(半分鍾跳繩,計次數):一是雙腳跳一次,繩繞一周。二是雙腳跳一次,繩繞兩周。
4、打靶練習: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
5、負重練習: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三、在速度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
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
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
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拳擊選手體能訓練
一、耐力訓練
1、 長跑 :要求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為每圈不得低於2分20秒。
2、負重越野:自己背負不低於30公斤的背囊(女子為20公斤),在不低於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時間為一整天或兩天,每周或兩周一次。
3、如果時間和其他條件不允許,也可用 游泳 、自行車等代替長跑,運動量相當。
二、力量訓練
1、大腿力量訓練:大腿與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2、小腿力量訓練:踮腳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3、上肢力量訓練:俯卧撐8個一組,做5組。引體向上6個一組,做5組。
4、腰腹力量訓練:仰卧起坐帶轉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
三、平衡訓練
1、單腳平衡:單腳站立完成前仰後俯動作多次。
2、動態平衡:選擇一離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樣行走。或單腳跳格子。
四、柔韌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下腰。
3、拉伸身體兩側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韌訓練每周不少於3次,並接在長跑之後完成。
注意:在比賽前10天減少運動量,以免行動中肌肉疲勞。
拳擊選手耐力訓練
耐力是身體素質的基礎,是證明人體能否持久活動的能力。例如在實戰對抗訓練中,一名技術超群、速度快、擁有良好戰術思想的運動員,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得分上領先於對手,但在第三回合中,僅僅因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動作遲緩,甚至會出現由勝到敗的局面。所以加強耐力訓練,練就充沛的體力,是正常發揮技術和戰術水平的重要保證。
一、耐力訓練的一般內容:耐力可分為兩種,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現為在較短的實戰時間內,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強度。
二、耐力訓練的一般方法
1、擊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之後,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連續做5組以上擊打。每組為3分鍾。
2、變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離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勻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次左右,負荷時間保持在30分鍾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和節奏(不停地改變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纖維受到鍛煉)。
5、跳繩:跳繩3分鍾,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的練習。每次訓練做3組即可。當受訓者覺得適應此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連續跳30分鍾。
6、空擊3分鍾為一組,做3至5組。
7、實戰與不同對手進行車輪戰練習。
大家在耐力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安排好練習的數量、強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
2、要針對實戰對抗的特點和受訓者的身體素質,盡可能進行專項耐力訓練。
3、要注意鍛煉和培養受訓者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拳擊選手力量訓練
力量是一切運動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內外阻力的能力,它由兩種因素組成:
1、完成動作時肌肉群收縮的合力,例如直拳擊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頭肌外,肩帶肌肉亦參與工作,這些肌肉參與直拳運動,形成合力擊打目標。
2、肌肉收縮的協調能力。當主動肌工作時, 其它 協調肌配合。肌肉力量按部位分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縮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與靜力性力量,而動力性力量可再分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敵術通常為動力性力量。按運動項目對力量素質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質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種。
力量訓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是徒手練習,例如拳法中的空擊練習、發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長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訓練器材練習。所
說訓練器材,是指專門用來發展力量素質的器材,如綜合練習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種不同姿勢下發展運動員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發展力量訓練的方法:
1、負重抗阻練習。這種練習是依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來發展力量素質,如推舉杠鈴等。
2、對抗性練習,是雙方以短暫的靜力作用發展力量素質,如雙人頂、推、拉,負重下蹲等。
3、克服彈性物體的練習。是依*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的阻力發展力量素質,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訓練器練習,可以使身體處在各種不同姿勢下進行練習。
5、克服外部環境阻力的練習,即克服自然環境,發展力量素質,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如杠端臂屈伸、引體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縱跳等。
在發展力量訓練中應把握幾個問題:
1、要有針對性:一是注意專項特點,二是注意准確的發展部位。例如在發展某肌群力量練習時,一定要將阻力施加於該肌群。
2、系統安排。力量訓練增強得快,停止訓練後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訓練20周,每天練習,力量增長50%,以後完全不練,30周後完全消退。
3、局部力量與整體力量要結合,要科學安排和調整運動負荷。力量訓練要與其它非力量訓練或放鬆練習交替進行,以增強肌肉的彈性。力量訓練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
超過3次。另外力量訓練不宜在疲勞時進行,否則就不是發展力量而是發展耐力了。
看過拳擊選手如何訓練的人還會看:
1. 拳擊選手如何訓練 拳擊選手的訓練方法
2. 練習拳擊的步驟
3. 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
4. 體適能健身——拳擊手身材打造秘籍
5. 拳擊手重沙袋訓練要領
C. 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
對於愛好拳擊的朋友來說,僅僅每周幾次的正規健身房力量訓練是不夠的,拳擊運動有其獨特的力量需求,需要特殊的訓練方法。那麼,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拳擊手的力量訓練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頸部訓練
為了增強抗擊打能力,讓脆弱的頸部能夠抵抗頭部遭受的重擊,拳擊愛好者應該把頸部訓練作為主要內容之一。
橋練習:仰卧在墊子上,頭頂和雙腳接觸地面,臀部z起,身體反弓形成橋。初學者練習時,雙手可以支撐地面,幅度要小。經常練習的拳手可以將雙手合十放於胸前,進行前後移動,幅度要大,使頸部肌肉收縮或伸展。一組20次,做4組,每周練習2~3次。
腰腹部訓練
腰部是力量的橋梁,它把大腿的力量傳到上身,腰部本身也能產生很大的力量,其產生的力量雖比大腿小,但使用率更高。職業拳手的每一拳都應該充分藉助腰部的力量。
擲沙包訓練:使用20-30公斤的沙包,離牆面3-5米遠,雙手握住沙包放於身體右側,左腳向前邁一大步,形成弓箭步,後腳掌發力,雙手掄起沙包向前扔出,撿回沙包,放於身體左側,右腳向前邁一大步,用相同方法扔出沙包。每組左右各做10次,做2?4組,初學者可以適當減少。注意體會腰背部發力的感覺。
速度訓練
單純的力量練習是不夠的,尤其對競技運動來說——需要更大的爆發力,更有速度的力量。
站立平推:杠鈴放在鎖骨上,雙手手掌向上握住杠鈴桿,雙腳發力的同時迅速平推出杠鈴,直到手臂伸直,然後手心向下,快速收回到原處。此方法主要練習爆發力。初學者用杠鈴桿練習,次數和重量因人而異。
大腿訓練
腿部訓練是拳手力量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邁克·泰森每周有6天練習深蹲,每天20組,他說:「深蹲能大幅度提高重拳力度,增強連續出拳的能力,對進攻方面的一切能力都有幫助。它就像羅馬武士的劍,雖然你在拳台上看不到它,但每次進攻中都有它的影子。」喬·路易斯每天練習深蹲15組。喬治·福爾曼給自己確定的深蹲訓練標準是「直到站不起來」。
深蹲練習:要堅持重量大次數少,對於一般運動員,每組使用1~6RM的重量,一周訓練3~4,每次4~6組。
拳擊手的周訓練計劃
星期一:跑步3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沙包練習6回合、流星球練習4回合、速度球練習4回合、跳繩4組,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二:准備活動,跳繩4組、空擊練習10回合、流星球練習4回合、速度球練習4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三:變速跑3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2回合、沙包練習12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四: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手靶練習10回合、流星球練習2回合、速度球練習2回合,放鬆伸展。
星期五:跑步2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4回合、沙包練習4回合、手靶練習6回合、流星球練習2回合、速度練習2回合、跳繩2組,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六:跑步5公里,准備活動,空擊練習2回合、對打練習8回合、速度球練習2回合,腰腹部練習各20次以上,做4組,放鬆伸展。
星期日:全天休息。
1、深蹲
提高核心力量的最佳動作。由於練習時整個上身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也能練習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這對於拳擊手也是極為重要的。練習時從深蹲架上扛起杠鈴,把杠鈴壓在頸後斜方肌上,然後屈膝下蹲,直到大腿後側接觸小腿後伸膝站起。整個過程中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腳腳尖成30度,上體保持直立。
2、半蹲
模擬拳擊發力最有效的.動作。拳擊發力時都是適度屈膝,與半蹲相似。但半蹲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有限,主要是將深蹲練習的核心力量轉化為重拳專項力量。半蹲動作與深蹲相似,但下蹲到大腿與地面水平就伸膝站起。
3、腿舉
提高核心力量的有效動作。因為不受上肢負重能力的限制,提高極限力量的作用比深蹲還好。但它不能直接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練習時坐在腿舉機上,將座位調整到坐好後大腿緊貼胸部,然後伸膝將踏板向斜上方蹬起,直到雙腿伸直後屈膝還原。
4、前蹲
訓練時對上身的壓力更大,因此對提高力量從腿部到上肢的傳遞能力效果更好,但提高核心力量的效果較差。練習時雙臂交叉,將杠鈴固定在胸前肩上,其餘動作與深蹲相似。
5、坐蹲
動作與半蹲相似,但強度較小。練習時身後放一把堅固的圓凳,下蹲時蹲至坐到圓凳上,然後伸膝站起。
6、箭步蹲
扛起杠鈴後,一側腿向前伸出,然後屈膝下蹲成弓箭步,重心落在伸出腿上。
7、腿屈伸
坐在腿屈伸器上,用雙腳構住支撐板,用力將小腿向上抬起,直到雙腿伸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8、仰卧起坐
頭朝下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腳勾住支撐板。雙臂在胸前抱住杠鈴片,然後用力將上體向上彎起,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大腿保持靜止。
9、仰卧舉腿
頭朝上斜躺在仰卧起坐斜板上,雙手勾住支撐板。將杠鈴片綁在雙腿上,用力向上抬起雙腿,直到上體與雙腿垂直。整個過程中上體保持靜止,大小腿始終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1、拳擊的力量訓練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更應該突出重點。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集中在價值最高的核心力量項目上,盡量減少訓練項目。
2、力量訓練的「每組做8~12次」指的是使用每組最多隻能做8~12次的重量,稱為8~12RM。這個重量是發達肌肉最有效的重量范圍。但作為增大絕對力量,應該使用更大的重量,即1~4RM。
3、拳擊的技術通過上肢運動表現出來,但這和發力是兩回事。通過各種拳法的發力分析可以看出,核心力量才是拳擊發力的關鍵。重拳擊打時主要依靠伸膝蹬地發力,經過轉髖傳遞到肩臂。如果刻意增大上肢力量,反而會破壞重拳的「發力鏈條」。因此,拳擊的力量訓練應該以核心力量項目,如深蹲、腿舉為主。
4、力量訓練要求逐漸增大強度。也就是說,訓練的組數、重量都要不斷提高。剛開始進行力量訓練時組數不應太多,以免過度疲勞,影響其他訓練。例如每次訓練安排兩個項目,每個項目做4~5組。隨著力量的增長,組數應該逐漸增加。例如泰森每次訓練要完成深蹲、腿舉各20組。
5、每次力量訓練開始後要先用輕重量熱身,使肌肉逐漸適應。熱身組可以採用15~20RM的小重量。做正式組時,由於重量較大,要集中精力,並安排助手保護。每組間的休息時間,以肌肉能夠消除短期疲勞為標准,一般在20秒~120秒之間。每次訓練至少要安排一組沖擊極限重量。沖擊極限重量前的各組不需要完成極限次數,以便為沖擊極限重量保持體力,如4RM的重量可以完成2~3次。沖擊極限重量後的各組要完成極限次數,以提高訓練強度。
6、我們既不能逃避力量訓練,也不能盲目的進行力量訓練。
7、提高重拳力度有兩個步驟,首先要通過力量訓練增大基礎力量,然後還要通過重沙袋訓練將基礎力量轉化為在重拳力量。大多數拳手只重視了第2個環節,但是沒有強大的基礎力量,即使把基礎力量100%轉化成重拳力量,也成不了拳王。
8、大腿和臀部是全集的主要發力部位,力量是這個部位的唯一要求。有力的大腿意味著有力的重拳。肩部和小腿小腿是全集使用最頻繁的部位,因為總要保持拳架,不斷出拳和移動。這兩個部位的訓練標準是耐力。而腹部和前臂,前者要經常承受擊打,後者要不斷承受出拳的反作用力,因此要求有發達的肌肉。其他部位對拳擊的貢獻比較小,按照前面的第四條原則,在訓練中可以忽略。值得注意的是腰部。它並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主動發力的部位,而是個傳力的部位。因此不應該對它進行過多的訓練,以免混淆發力時的順序。另外力量訓練腰部垂直發力方式和拳擊要求的水平發力方式也不相符。
一、上肢肌肉里力量的練習方法
上肢肌肉群在拳擊運動中的力量發揮占最重要的地位,主要包括:上臂肌、肩帶肌、前臂肌和手肌,主要練習爆發力和支撐力,運動員在進行上肢力量訓練時要重視各部位的力量練習,特別是小肌肉群力量的練習。
練習1:頸後彎舉。最大重量為40%-70%負荷強度,每組8-15次,練習3-6組,間歇1-2分鍾,練習速度要按照訓練目標決定。
練習2:連續挺舉。以25-50kg的杠鈴為負荷重量,每組15-20次練習3-6組,間歇1-2分鍾,要求以最快速度完成。
練習3:抓舉。以50%-80%負荷強度,每組8-12次,練習3-6組,間歇1-3分鍾,要求動作連貫、迅速、乾脆。
練習4:提拉杠鈴至肩高。以30%-50%額負荷強度,每組做10-30次,練習4-6組,間歇1-2 分鍾,以中等速度完成。
練習5:站立、坐,雙手頭後執杠鈴推舉。以30%-60%的最大負荷強度,每組做10-30次,練習3-6組,間歇2-3分鍾,要求中等速度完成。
D.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力量訓練的目的是提高以核心力量為主的基礎力量,為重拳力量的提供更大的增長空間。但拳擊力量訓練雖然重要,但也是為專項訓練服務的。那麼,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拳擊的力量訓練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深 蹲
深蹲號稱「力量訓練之王」,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而且重拳發力時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下蹲蹬腿發力,與此最相似的力量訓練動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最重要的動作。拳擊力量訓練中的深蹲訓練時應該堅持大重量,一般應該在6RM以上。
此外,不應該因為重拳發力時蹲的淺,就在深蹲時也蹲的淺,而是應該蹲到最低,這樣是發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腿 舉
腿舉實際上是深蹲的.變形,是最安全的力量訓練動作,因此應該使用盡量大的重量,並且經常沖擊極限重量。根據對泰森、劉易斯等著名拳手力量訓練的統計研究表明,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舉重量成嚴格的正比例關系。腿舉訓練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動作幅度也要盡量大。
腿 屈 伸
格鬥運動員很重視這個動作,因為它和踢腿動作非常相似。對重拳和腿屈伸的發力進行運動力學和運動生理學對比後發現,兩者非常類似,因此,對於拳擊手來說,腿屈伸也是價值很高的動作。
由於重拳發力的性質是爆發性用力,拳擊手在練習腿屈伸時也應該快速,爆發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運動員那樣緩慢均勻地用力。
箭 步 蹲
以上三個動作都非常高效,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缺點:練習時雙腳都是平行的。而重拳發力時雙腳幾乎總是一前一後的,因此箭步蹲練習就顯示出了特殊意義。雖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遜一籌,但箭步蹲能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的重拳發力。
仰卧起坐
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導致擊倒的部位,因此,發達的腹肌對於拳擊手非常重要。腹肌練習的目標就是增強肌肉,它有兩種訓練方法:不負重、高次數和負重、低次數。
仰卧舉腿
腹肌練習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彎屈」,也就是仰卧起坐,而另一種是「牽拉」,也就是仰卧舉腿。事實上,仰卧舉腿的效果比仰卧起坐還好,因此,推薦在腹肌練習中按照3:7的比例分配這兩個動作的訓練時間。
相關閱讀—拳擊的基本動作
一、站立姿勢
左腳在前、右腳在後是右架姿勢;右腳在前,左腳在後是左架姿勢(俗稱左撇子)。前腳向前出35-45厘米,兩腳呈45度角。體重應均勻地分到兩腳前腳掌部位,重心在中間,輕松地上跳,在著地時這時候就是自己的重心,要求上體放鬆收腹。
二、直拳(直拳分為左直拳、右直拳):
左直拳:由實戰預備姿勢開始,左臂迅速用彈力伸直,同時左肩前送,上體略向右轉,以加大出拳的速度和力 量。在臂向前伸直的同時,左拳向內轉至拳心 向下成一條線擊出,肘關節隨著拳心內轉向上抬平。
在出擊同時,後腳用力蹬地,前腳(左腳)順勢向前滑出,用前腳掌的內側著地,後腳蹬地後,腳跟提起,後腿略伸直,身體重心移到 前腳上。在出拳的同時還要利用腿、腰、髖發力以增加擊打力量,使力量通過肩、臂、腕關節和拳峰沿一條直線作用在 被擊目標上。
在出拳過程中應放鬆臂和肩部肌肉,在即將擊 中目標時,拳突然握緊,使最後階段更為有力。右手隨左拳出擊而自然前移,保護下頦和面部。待擊中目標後,拳迅速 放鬆由原路收回,恢復原姿勢。
右直拳: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 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 前送。右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右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
三、擺拳
左腳在前,實戰步。左拳由身體左側向前,在臂伸直的一瞬間向右下擊出,肘關節上翻,藉助身體右轉的力將拳打出,然後拳有彈性地弧形收回,目視前方。
四、鉤拳
左腳用力蹬地,左腿盡量伸直,左髖猛力向前上伸展,在擊打時右腳跟向內轉動,為獲得良好的發力姿勢,右肩要略超過左肩。
固定手靶練習方式:
固定手靶,顧名思義。就是教練把手靶固定在那裡,拳擊手對准手靶正中間的白色准心,進行擊打。使用一種或兩種拳法進行攻擊,這種訓練方法可以使拳擊手更好的了解到自己的攻擊距離,還有提高自己的步法與拳法的配合。
活動手靶練習方式:
在固定手靶訓練熟練之後,就可以進行活動手靶的練習。活動手靶相比固定手靶,提升了一定的難度。教練帶著手靶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忽快忽慢。要求拳擊手在手靶活動過程中,准確的擊中靶心。這個可以訓練拳擊手的反應速度,出拳速度和對自己拳距的把握。活動手靶練習的是拳擊手的判斷力,出拳力量還有就是對自己重心平衡的把握。
實戰手靶練習方式:
實戰手靶的練習難度,相對於固定靶和移動靶來說,大了好多。由教練帶著拳擊手靶和拳擊手進行實戰式的模擬對打,不過,不是讓拳擊手去擊打教練的臉部或者其他部位。而是去擊打教練手中的靶子的白色靶心。換言之,就是教練打出什麼樣的手靶,拳擊手就要相應的打出一套拳法。
E. 拳擊的訓方法有哪些
拳擊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比賽,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那麼拳擊的訓凡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拳擊的訓練方法以及耐力訓練注意事項,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拳擊訓練方法
1、步伐
事實上,拳擊跟傳統的武術一樣特別重視步伐的訓練和使用,因為基本上很多搏擊和體育運動裡面力量的起始點都是從下盤發動。所以,運動者必須要掌握前後和左右滑步,並將這些滑步作為基礎,對應出不同的拳法。比如在前後滑步的'時候需要對應前後直拳,左右滑步的時候就需要對應左右擺拳,這些都是非常基礎的一些訓練方法,只有練好步伐才能進行拳擊。
2、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裡面比較常用的重拳,非常適合遠距離的攻擊,但是右直拳卻很少有機會用到,只有在有非常高的把握時才會使用。首先做好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來發力,右腿所帶出來的力量會讓右側髖關節前送,並且帶動腰部快速往前面運動,直到右肩前送。右拳會用直線往前面發出,攻擊對方的頭部。通過腰部的扭動和右肩的前送,還能夠增加力量和距離。
3、左平勾拳
首先將左手手肘提起來跟肩一樣寬,肘部擺出80度的角,通過身體腰部和肩部突然所轉動的力量,將上半身往右方向轉,但是千萬不能夠超過80度,之後臂部的肌肉會慢慢放鬆再到緊張,再迅速的打擊到對方的右側,擊打之後可以立即還原成實戰。
拳擊耐力訓練
耐力是身體素質的基礎,是證明人體能否持久活動的能力。例如在實戰對抗訓練中,一名技術超群、速度快、擁有良好戰術思想的運動員,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得分上領先於對手,但在第三回合中,僅僅因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動作遲緩,甚至會出現由勝到敗的局面。所以加強耐力訓練,練就充沛的體力,是正常發揮技術和戰術水平的重要保證。
一、耐力訓練的一般內容:耐力可分為兩種,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現為在較短的實戰時間內,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強度。
二、耐力訓練的一般方法
1、擊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之後,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連續做5組以上擊打。每組為3分鍾。
2、變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離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勻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次左右,負荷時間保持在30分鍾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和節奏(不停地改變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纖維受到鍛煉)。
5、跳繩跳繩3分鍾,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的練習。每次訓練做3組即可。當受訓者覺得適應此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連續跳30分鍾。
6、空擊3分鍾為一組,做3至5組。
7、實戰與不同對手進行車輪戰練習。
訓練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安排好練習的數量、強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
2、要針對實戰對抗的特點和受訓者的身體素質,盡可能進行專項耐力訓練;
3、要注意鍛煉和培養受訓者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F. 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空擊
空擊是對抗性運動的一種獨特的訓練方式,英文名稱是shadowboxing,來源於拳擊。是在進行高強度運動之前的'熱身的一種手段。空擊,顧名思義,一個人就可以進行,對著空氣出拳。
遠距離方式指用滑步帶動身體前進和後退,在這個基礎上出拳。臂展長的拳手喜歡這種方式,他們的刺拳和直拳更多。這種風格的代表是莫罕默德·阿里。
近距離方式指左右搖臂,不斷地躲避來拳,靠近對手,予以重擊。邁克泰森是這個風格的典型。
梨球
形像梨,故名梨球。
可以腳踢也可以拳打。如果彈性比較大還可以練習反應。最好是鞭腿加直拳擺拳加一些組合的打法。一般都是武術和拳擊訓練場用這個比較多。
拳擊速度球
(是練習拳擊時所用的一種球體通過打氣後即可使用的一種球)
懸掛式
上方固定,懸於空中。
訓練擊打節奏、上臂肌肉協調性。
落地式
彈簧桿連接,下部固定於地面。
訓練擊打節奏、步法練習、上臂和腿部肌肉練習與協調性練習。
打沙袋
(打沙袋是練習實戰搏擊不可少的練功方法實戰拳擊不可少的練習方式。)
跳繩
跳繩是幾乎所有搏擊項目都要練的項目,有很多的好處,提高腳踝力量,提高手腳協調能力,更重要的時候可以提高拳發力的整體效果,提高力量由腿向拳傳送的整體力。
手靶訓練
拳擊手靶練習是拳擊訓練中極為重要的訓練手段,它可以提高拳法擊打時的准確性、出拳速度、反應速度和身體平衡能力。在進行手靶練習時,應把握好出靶的距離、時機、位置及變化,以便提高拳擊應用技術、實戰強度、判斷時機、有效距離、快速移動、連續攻擊、變換攻擊等實戰技能。
G. 拳擊選手如何訓練的方法妙招
拳擊 是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那麼拳擊選手是如何訓練的呢?下面跟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拳擊選手訓練 方法 :體能訓練
一、耐力訓練
1、 長跑 :要求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為每圈不得低於2分20秒。
2、負重越野:自己背負不低於30公斤的背囊(女子為20公斤),在不低於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時間為一整天或兩天,每周或兩周一次。
3、如果時間和其他條件不允許,也可用 游泳 、自行車等代替長跑,運動量相當。
二、力量訓練
1、大腿力量訓練:大腿與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2、小腿力量訓練:踮腳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3、上肢力量訓練:俯卧撐8個一組,做5組。引體向上6個一組,做5組。
4、腰腹力量訓練:仰卧起坐帶轉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
三、平衡訓練
1、單腳平衡:單腳站立完成前仰後俯動作多次。
2、動態平衡:選擇一離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樣行走。或單腳跳格子。
四、柔韌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下腰。
3、拉伸身體兩側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韌訓練每周不少於3次,並接在長跑之後完成。
注意:在比賽前10天減少運動量,以免行動中肌肉疲勞。
拳擊選手訓練方法:速度訓練
速度,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為了擊中目標或避開對手的擊打,就必須具有迅速完成各種動作的速度,這也是在實戰中能否擊敗對手的重要條件。
一、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
1、位移速度。即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3、心靈速度。即用靈活敏捷的思維,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
4、動作速度。由正確的狀態,正確的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
5、視覺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二、具體訓練方法
1、練習30米跑: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2、練習反應速度: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3、快速跳繩(半分鍾跳繩,計次數):一是雙腳跳一次,繩繞一周。二是雙腳跳一次,繩繞兩周。
4、打靶練習: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
5、負重練習: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三、在速度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
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
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
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拳擊選手訓練方法:柔韌訓練
一、柔韌訓練的目的:通過柔韌訓練,可以增強韌帶和肌肉的伸展能力,加大關節活動范圍,增強身體的柔韌性。良好的柔韌性是正確掌握動作要領和達到動作要求的重要條件。
二、柔韌訓練的分類:根據人體的部位分,主要有上肢的柔韌訓練和下肢的柔韌訓練。
三、訓練方法
1、豎叉:受訓者兩腿伸直,前後分開下壓,上身直立,手可扶地。2、橫叉:受訓者兩腿伸直,左右分開下壓,上身直立,手可扶物或人。
3、半劈叉:受訓者一腿伸直,腿後側著地,另一腿屈膝,腳跟貼臀部,腿內側著地,兩腿盡量分開,側身下壓,臀部著地。上體可做前俯後仰的壓振動作。兩腿屈伸交替互換,反復進行練習。
4、壓腿:分正壓腿和側壓腿。受訓者一腿支撐,另一腿的腳後跟放在與腰或胸同高的物體上。正壓腿時,腳尖勾起,上體向前下做壓振動作。側壓腿時,腳尖內扣,支撐腿的腳尖外擺,身體外轉,上體向側下做壓振動作。壓振時,上體及兩腿挺直。
5、正踢腿:受訓者上體挺直,兩臂左右分開伸直,手成拳。腿挺直,勾腳尖向上猛踢,左右腿交替上踢。
6、兩人配合練習:
坐地壓髖:受訓者面對面坐下,兩腿伸直,左右盡量分開,腳跟*腳跟,手拉手。一方上體向後倒地時,肩背部著地,另一方上體前俯。然後前俯者將方拉起,自己肩背部著地,對方上體前俯。反復進行練習。
②站立側擺腿:受訓者面對面站立,兩手互搭肩,其中一人起一條腿向左(右)側上方反復擺動,腳尖指向體前。兩人交換進行練習。
站立壓腿:分正壓腿和側壓腿。受訓者面對面站立,其中一人將一條腿放在對方肩上,正壓腿時,腳尖勾起,另一人兩手抱其膝關節後撤並下壓。二人交換進行練習。
在此訓練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嚴禁強制硬壓。
2、壓腿、壓髖前要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提高肌肉溫度,避免肌肉、韌帶拉傷。
3、柔韌性訓練要適度,要注意全面協調發展,防止過分發展柔韌性,引起關節和韌帶變形。
拳擊的好處
1、提高反應能力
拳擊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和快速的反應能力。
在拳擊比賽和訓練時,運動員要熟練地掌握運用各種技術方法,靈活地變化運用各種戰術,並且要隨機應變地隨場上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技戰術,同時要完成各種技術組合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否則就會受制於人,處處被動。
經常練習拳擊和參加拳擊比賽的人,他們靈敏性和反應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鍛煉和提高,這種靈敏性和反應能力表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會使你覺得生活輕松自如,從而增加人的生活樂趣和情趣。
2、能夠自衛防身
重量級拳擊比賽精彩一瞬拳擊做為一種空手格鬥技能,學習掌握好拳擊技術之後,就可以把它運用於實戰之中。拳擊的攻防技術比較簡單,容易掌握,經過反復訓練實踐後,作為防身自衛的一種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通過拳擊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訓練,可以提高練習者的防身意識和自衛方法,在打和被打的練習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衛的本領,提高練習者遇到侵犯時自我保護能力。
3、增強人體力量
拳擊比賽時要靠人體的爆發力來完成攻防動作,只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最大的力量發揮出來,才能夠達到攻防的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動作,這就要求拳手具有強勁的爆發力。
訓練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時的彈力和出拳時的爆發力,要比一般人高出幾倍,同時其出拳的速度也會相應增快。經常練習拳擊。就可以鍛煉拳擊 愛好 者和拳擊運動員的爆發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擊愛好者和運動員的肌肉素質。
H. 拳擊常用的訓練方法
跳繩訓練同樣是拳擊訓練中最常用的一種專項訓練方法,是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能力。
跳繩可以發展拳擊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身體協調能力、步法移動能力等,因此,是拳擊運動員訓練的重要內容。
一、拳擊訓練跳繩的種類:
並足跳:並足跳是拳擊運動員在跳繩訓練初期採用的一種方法。跳繩時兩足並攏,上身含胸收腹,收下頜,目視前方。兩手握住繩端置於身體兩側,用手腕搖動繩子,每搖一次,兩足同時跳起,離地不要太高約5厘米。兩足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足跟平浮在地面上。
高抬腿跳:高抬腿跳與原地做高抬腿動作相似。跳繩時,低頭收下頜,目視前方,一腿支撐,一腿抬起,身體重心落在支撐腿上。當繩越過抬起腿的那一足後,就用前腳掌踏地,另一支撐腿迅速抬起。每搖一次繩,一腿抬起,一腿支撐,兩腳交替進行。跳繩時掌握好抬腿的節奏和時機,讓繩順利地通過兩腳。
拳擊跳滑步:滑步跳繩是以拳擊基本姿勢站立跳繩的一種方式。跳繩時拳擊前滑步、後滑步、左滑步和右滑步移動,不同的是移動時兩腳同時跳起,同時落地。跳繩時要保持身體重心始終在兩腿之間,以免造成重心不穩。同時,移動時的要求同滑步的要求,用腳的前腳掌蹬地推動身體向前後左右移動。
雙搖跳:雙搖跳和並足跳繩的要求類似,只是雙搖跳起的高度要比並足跳得高,跳起時繩子在足下過兩次。兩腳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兩膝微屈以緩沖身體的重力。這種跳法對增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良好的效果。
放鬆跳:放鬆跳是兩腳交替慢速跳,這種跳法不要求速度,以放鬆為主。主要運用在加速跳的中途休息和訓練結束後的放送中。
兩腳輪換跳:兩腳輪換跳是在跳繩時,一隻腳支撐,另一隻腳微抬起。每隻支撐腳跳兩次,兩腳交替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再一隻腳跳的同時,另一隻腳得到休息,從而提高拳擊運動員的腿部力量和耐力。
二、跳繩訓練注意事項
跳繩訓練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不能全腳掌著地,必須用兩腳的前腳掌著地,以緩沖身體落地時的重力和提高彈性。全腳掌著地不但動作不靈活,還會因震動使頭發脹,影響訓練。拳擊跳繩訓練的時間最好與拳擊比賽回合的時間相同,即3分鍾一個回合(女子比賽2分鍾),中間休息1分鍾。3分鍾的跳繩訓練要時快時慢或以最快速度跳,這樣才能接近一回合比賽的強度。
I. 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在打拳擊中,力量都集中在雙手的拳頭中。如何出拳,出拳的速度力量都是輸贏的關鍵。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拳擊的訓練方法。
1、左直拳
拳擊訓練方法左直拳: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2、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有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3、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4、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5、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准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發長拳。發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干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6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7、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其它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8、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9、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J.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 運動是再現人體力量與勇猛頑強的一項身體互相接觸的對抗性運動。拳擊技術的發揮,在於運動員的力量與速度狀況,力量是基礎,速度是關鍵,沒有力量作保證,就沒有快捷的速度,因此,拳擊技能的本身就是力量的表現,是指在准確的時間里,正確地運用肌肉的能力,使各部分肌肉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快速收縮和協調配合的結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拳擊力量訓練 方法 。歡迎閱讀!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1、深蹲:
號稱“力量訓練直王,”也是拳擊力量訓練的“黃金動作”。深蹲能最全面地提高全身力量,對核心力量的作用也是首屈一指。而且重拳發力時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下蹲蹬腿發力,與此最相似的力量訓練動作就是深蹲。因此,深蹲是拳擊力量訓練最重要的動作。拳擊力量訓練中的深蹲練習目的是提高絕對力量,而不是增加大腿肌肉。因此,深蹲時應該堅持大重量,一般應該在6RM以上。此外,不應該因為重拳發力時蹲的淺,就在深蹲時也蹲的淺,而是應該蹲到最低,這樣是發展核心力量的要求。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2、腿舉:
實際上是深蹲的變形,也是發展核心力量效果最好的動作之一。腿舉還是最安全的力量訓練動作,因此應該使用盡量大的重量,並且經常沖擊極限重量。根據弗雷德 哈特誹爾德博士對邁克泰森,倫諾克斯 劉易斯,里迪克 胞 大衛 圖阿等著名拳手力量訓練的統計研究,拳手的重拳力量和腿舉重量成嚴格的正比例關系。腿舉訓練的要求和深蹲相似,動作幅度也要盡量大。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3、腿屈伸:
在我研究拳擊力量訓練之前,只知道格鬥運動員很重視這個動作,因為它和踢腿動作非常相似。但對一些著名拳手的力量訓練進行調研後發現,這些著名拳手也非常重視腿屈伸。對重拳和腿屈伸的發力進行運動力學和運動生理學對比後發現,兩者非常類似,因此,對於拳擊手來說,腿屈伸也是價值很高的動作。由於重拳發力的性質是爆發性用力,拳擊手在練習腿屈伸時也應該快速,爆發性用力,,而不是像健美運動員那樣緩慢均勻地用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4、箭步蹲:
以上三個動作都非常高效,但它們有一個共同缺點:練習時雙腳都是平行的。而重拳發力時雙腳幾乎總是一前一後的,因此箭步蹲練習就顯示出了特殊意義。雖然在提高核心力量的作用上稍遜一籌,但它能最大程度地模擬實際的重拳發力。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5、仰卧起坐:
根據統計,除下巴以外,腹部是最容易導致擊倒的部位,因此,發達的腹肌對於拳擊手非常重要。腹肌練習的目標就是增強肌肉,它有兩種訓練方法:不負重,高次數,和負重,低次數,根據我的時間研究,後者更加有效。因此,推薦使用25-30RM的負重做這個練習。
拳擊力量訓練方法6、仰卧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