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十八球纏繞訓練方法

十八球纏繞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8 11:25:46

❶ 陳式太極(纏絲勁練法)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勁法術語之一,是一種支配肢體作螺旋式的纏繞進退的力,亦名"螺旋勁"。《陳鑫太極拳類分類語錄》:"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此勁皆由心中發,股肱表面似絲纏。"纏絲勁表現在下肢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軀干是旋腰轉脊,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纏絲勁分為順纏逆纏兩種。上肢順纏是掌心由內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勁;上肢逆纏是掌心由外往內翻,其中多含捋勁。下肢順纏指"膝蓋由襠內側往前轉外向下斜纏,或由檔外側往後轉內向上斜纏";下肢逆纏指"膝蓋由襠外側往前轉內向上斜纏,或由襠內側往後轉外向下斜纏"。
太極拳纏絲勁,是呈螺旋形,始於內、形於外的一種勁別。螺旋勁始於內而形於外,然後達於肌膚毫毛之上。此勁是因平時練習太極拳皆以螺旋纏絲旋轉為核心所得到的。始而不覺,久而漸現,其勁始於腳、行於腿,通脊背,越兩小臂達於梢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之則能形成自然規律,舉手投足無須再加思考,則自然能隨心所欲,漸階神明。故與人交手時,此勁能自然行於肌膚毫毛之上,順而引之,逆而擊之,敵來化之,即化即打,純是心起勁達,而不知身之為已,已之為身,不知威力從何而來。如明白此勁,並轉化為實際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揣摸、體會,才能漸而知之。纏絲勁的類別有內纏、外纏、上纏、下纏、左纏、右纏、大纏、小纏、順纏、逆纏、進纏、退纏、正纏、側纏、平纏、 立纏,百般纏繞,環環相扣,端端互生。總之,是以中氣貫於其間。而引即是進,進即是引,此皆是陰陽循環,正反轉化的道理。纏絲勁是周身上下內外一動皆以螺旋形旋轉,始發於內、後形於外的內勁。此勁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剛。過柔,則不適應於交手作戰,純屬軟手,軟手則不能接物應敵;過剛,則轉動不靈,死板呆滯,不能隨機應變,徒受敵制。所以,應擇其中而已,即剛柔相濟,虛實相兼。其周身規矩,頂勁領起,脖項自然懸直,腰勁下塌,平心靜氣,兩腿虛實分明,周身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支撐八面。行動練拳,靜若處女,注內不注外,切不可外帶張狂之氣。表面觀之應是一片悠閑神情,大雅風范。至於接手應變如何,權衡皆本於心,拳來順應自然,進退、緩急、輕重,則隨機應變,本著太極陰陽對稱,不偏不倚之理,一開一合自有妙用,何須再論招勢。
纏絲勁表現在太極拳套路演練中的形象,是一個立體空間螺旋形(亦稱孤形)纏絲運動路線圖。若從單招看來,因中間有間斷,似乎不算復雜;若從太極起勢到太極的完整路線圖來看,那是無始無終,無端無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錯,如絲僂,如雲煙,裊裊娜娜,儀態萬千,千象共生。這個惟妙惟肖的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太和元氣纏絲勁貫穿其始終並鼓盪不已,如兵家的天門陣、八卦圖,撲朔迷離,這才是真正的太極圖。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用陰陽二魚所表達的太極圖,只不過是古人對太極陰陽相等、對立統一、陰陽互依、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太極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罷了。這個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才是真正提示和表達了纏絲勁的奧妙。

螺旋形的動作,由內往外轉而向前進是《順纏》,由外往內轉而向後退的是《逆纏》,因之纏絲勁在基本上分為《順逆纏絲》。在整套拳架中的每一手動作,都是由這順逆兩種纏絲勁,錯綜復雜地變化著;因為各手的動作動度不一和方位的不同,而分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大纏、小纏;進纏、退纏等五對,這是根據陳鑫的分類。《纏絲勁》的分類雖有多種,但除上述的順逆纏有關纏絲的實質外,其餘的分類不過是依照拳勢而形成的,在方位大小上說起來有這些分類而已。

陳鑫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的法門也,不明此理,及不明拳。」中氣就是平素練習拳架鍛鍊出來的內勁,內勁發源於丹田,動則勁由丹田而發,靜則勁歸入丹田。由內而外的《順纏》,內勁隨著動作運轉纏繞到四梢(兩手尖與兩足尖),由外而內的《逆纏》,內勁又隨著動作循原路運轉而歸入丹田。《順纏》大部是蘊藏於棚勁之內,是屬於呼氣、發放;《逆纏》大部是蘊藏於履勁之內,是數於吸氣、蓄放。

太極拳於對敵時,搭到敵方能夠隨屈就伸,能夠避實就虛,微微轉動,隨化隨發,以及有一種絞來絞去的勁,拿住對方不能轉動,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都是纏絲勁的妙用。陳鑫說:「要拳《纏絲勁》作何用?蓋硬與人直接者則人易躲閃,易離去,惟以柔接之,則人易其柔軟而心不懼,心不懼故不躲閃,惟以其柔軟纏絲法接之,未黏住人身則已,如黏住人身,則人不能躲閃;躲則以手跟之,如漆膠黏硬物,物自不能躲閃,離則以纏法纏繞其肱,如蜘蛛以絲纏蠅,又如已上之螺絲,欲硬拔去不得。故未黏住人之肱則已,如既黏住,則吾以纏絲法捻住其肉,當纏而繞之、沾之、連之、黏之、隨之,令其進不得進,進則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則恐我擊搏,故不敢硬離去。此纏絲勁之在拳中最要緊要妙訣也。」

由此可知纏絲勁的奇妙,至於操練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每一個動作中,除走弧線的圓形外,四肢和身體各部都像螺絲般的旋轉著,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無數的圈;做起來是非常錯綜復雜,非筆墨所能盡述。至纏絲內勁的運行,如陳鑫所舉《懶扎衣》右手例:「由心發起,過右乳,越中府(手太陰肺經穴,在乳上第三穴與第四穴之間。)逾青靈(手少陰心經穴,在肘上三寸許。)沖少海(手少陰心經穴,在肘後五分處。)經靈道(手少陰心經穴,在掌後一寸半處。)渡列缺(手少陰心經穴,在腕側一寸半處。)至中沖(手厥陰心胞絡經穴,在中指尖端。)少沖(手少陰心經穴,在小指內側。)少商(手太陰肺經穴,在大指端內側。)諸穴止。」是由內向外轉翻的順纏絲勁,上述經過各穴,亦不過說一大概,實際操練起來是視功夫的淺深,由粗而細一層深一層,所謂沿路纏綿,極其細致。

《纏絲勁》在基本實質上分為《順纏》和《逆纏》,手足的配合是一致的,就是右手順纏,則右足亦為順纏,如果手是逆纏,則下面的足亦是逆纏。因之在全套拳架動作中,隨著纏絲勁變化復雜,但是手足的纏絲,總是一順一逆,或是雙順,或是雙逆,只有此三種情形,但是此三種纏絲,在全套拳架中不斷地錯綜復雜變化著,絞來絞去的運轉,連貫地纏繞著。右手與右足和左手與左足的纏絲必須要分別上下相順,不容相逆;如果發現了相逆,那勁道就別扭不順,這是檢查走架是否正確的最好的方法和標准。

手足順逆纏絲勁的辨別,最簡明的標準是,手心向外轉向上是《順纏》,手心向內轉向下是《逆纏》,這是手的順逆纏絲;膝蓋往外轉為順纏,膝蓋往內轉為逆纏,這是足的順逆纏絲。走架時手足纏絲的運行,以《運手》為例如下:

由單鞭接演運手,假定面向南,右手從西收至右乳,順轉而上,復運至西轉一圈,右足收至左足邊;左手即從東起,下轉半圈,手到左乳邊,不停,左手即由左乳上而順轉半圈至東方,是時左足向東開一步;右手即再從西向收回到右乳邊,下面右足隨右手下轉半圈,收到左足邊;右手到西,左手即到左乳邊,左手運到東,右手即收到右乳邊;左足向東慢彎開步到東,右足即由下轉收到左足邊;如是左足向東開三步,右足隨之跟三步。關於纏絲勁是雙順轉雙逆的纏絲,並且是左右、上下和略向里外的雙順雙逆纏絲,成一個立體圈。纏絲勁的運行,手是前半圈是由腋里邊向外斜纏到指,後半圈是由運出回來自外斜纏到腋下;足則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趾,回來自外向里纏至腿根。

《纏絲勁》的運行,陳鑫在他的著作中是以經絡穴位來說明,可見對於人體經絡的暢通和氣血的流轉有很大的益處,可以達到增強體魄和強健體質的目的,至於技擊方面,可以提高纏繞粘隨,引進落空的技巧。

初學時對於纏絲的轉圈幅度要大,練習日久後轉圈可視功力逐漸收小,小至沒圈;所謂由大圈練至小圈,由小圈練至沒圈,所謂沒圈,仍有圈意。是由極小的圈練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沒有圈的形式,是由有形而歸於無跡的境界,這種境界只有下苦功長時鍛鍊才能做到。

太極拳必須運勁如纏絲,或者說運勁如抽絲。這兩種形象的比方都是說,運勁的形象如螺旋。同時這種螺旋又必須走弧線,尤如子彈通過槍膛時的來復線後,當它運動於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太極拳的纏絲勁就要具有這種形象。

前面已經說明了運動必須如纏絲的意義,那麼在實際運動中應如何進行呢?說來極平凡而簡單,就是在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下,動作時掌心由內而外翻出或由外而內翻,使之形成太極圖的現象。同時由於掌心內外翻轉表現在上肢是《旋挽轉膀》,表現在下肢則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身軀則是《旋腰轉脊》。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這是太極拳必須做到的要求。因此拳譜中特別提出練拳時,不論是開展的開放或緊湊的收斂,都不可須臾離開「翻轉掌心」和「旋晚轉膀」的太極勁。這猶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本身還自轉一樣。所以太極拳不是平面的一個圈,而是立體的螺旋上升。

(一)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纏絲勁」的形體訓練,是指肢體各部位在太極拳運動中得以「螺旋形」地纏繞鍛煉。正如拳諺所雲:「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腰似蛇形腿似鑽,周身運動走螺旋。」同時也說明了太極拳的「以形導氣」階段必須藉助肢體外形的螺旋纏繞,來帶動身體內部氣機的運行與聚合。如此,才能漸悟「纏絲勁」的意義和內涵。軀體纏絲運動規律,可分三種表現形式。

1.軀幹部位: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即中氣之通道),腰為主要動力,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同時旋脊轉腰,胸腰折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為軸線(以中氣貫串),雙肩對拉拔長,松開似脫,互為催領,互相傳遞。同時旋腕轉膀,促使肱骨旋動,尺橈二骨擰擦翻轉,雙手做順纏與逆纏,雙肘松垂隨之同步旋轉。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氣貫串)為軸線,雙胯同時松開,爭橫前綣里合,襠勁撐圓,開膝合臏,雙腿里纏,雙足纏絲法,有了體會後再練兩手足和兩臂腿的同步纏法,及其身體一側的同步纏法,逐步掌握身體各部和整體的纏法。在其纏繞的運動中,必須細心地體會揣摩「筋骨的對拉拔長,關節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順而又敏捷的狀態下,進行自然的纏繞旋轉。在一動無有不動之中,一動即纏,一運即纏。

對形體纏絲的總要求是:從腰部纏至四梢,再從四梢纏繞回腰間,循環往復。其緊要者在於腰、肩、胯必須旋轉一致,互為傳遞並相合相隨。

(二)內纏外繞 互為里表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較為難練,難就難在功夫,猶難者,長久功夫。陳式太極拳有一個大原則,講究處處皆有陰陽開合,隨處皆有圈。可見,周身纏絲運動應當始終在「中氣」貫串下協調一致、和諧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氣由精變,由弱而壯,生於腎,養於丹田,發於丹田,出入於命門,順脊而行,循經走脈,充於肌膚纏繞運行,復歸丹田之中。正如馮志強老師說:「心為一身之主,腹為內氣之源,腰為發勁之機,胸為運化之府,脊為督氣之徑,肢為運動之道。其主要者,即氣不離丹田。」為此,在纏絲勁訓練中要加強內氣的凝聚能力,注意氣息的潛轉與運行。其氣由腎而發,自後而前,由襠中過來,沖長強(穴)順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納氣,必須松胯圓襠,下閉穀道,氣方不往下泄。氣升於頂,由百會穴進入泥丸下降,隨著兩肩一松,雙肘一垂,膻中穴微內涵,兩肋一束,乘其合腹,氣歸於丹田。同時腰勁向下松串,內勁除頭頂懸外,渾身之勁要全部松人腳底,以助腳底之勁上翻傳導。由於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使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都寓於心腹之內,使氣勢開之則其大無處,合之則退藏隱密,其根本要義在於「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潛藏於丹田深處,變化於瞬息無形之間。不使用時浩然長存,靜若處女,一旦運用,抖然勃發,神形並茂,隨心所欲」。 「纏絲勁」的運用通過纏絲勁的內纏外繞,體內氣息與肢體上起到了相應的變化,最主要的是身體內部氣機潛轉與運聚能力增強,促進肢體生長出一種靈活而又沉穩、沾粘性極強的掤勁。其勁不但韌性極佳而且彈性極強,尤其是運用推手較技中,即可權衡彼來勁之大小與長短,准確把握對方勁力之方向,角度,任憑對方變化神奇,皆能隨人所動乘勢而纏,纏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對方雙腳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穩。另外,纏絲勁在運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轉順,我守我疆,觸處成圓,容易找敵方的邊沿與背勢,在無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敵方之效果。

陳式太極拳在推手較技中講究:上肢虛攏,下盤穩固,中間靈活。為此,借敵方來勁,虛攏詐誘,引入陣內,運用纏法,纏其梢節,制其中節,摧其根節。換句話來說,把握敵方舊勁已去新勁未生之機,隨招就勢制敵方肩部,令其出勁從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順其背串下,把腰勁串死,再令其腰勁經後腿部串至腳跟,使敵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轉換,胸腰不得運化,內勁受阻發滯,前腿空虛,令敵欲退不可,欲進不能,只得俯首聽命。在推手較技中稱此勁為「拿勁」,屬於慢勁之范疇,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難做到。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在制住敵方根節的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施用彈抖之勢,擊得敵方頭暈目眩,陰陽倒轉,精神失調,前(陰)勁升,後(陽)勁降的速度加快(陳式太極拳要求前降後升),令敵莫名其妙,拔根騰空跌出。拳論中講:「氣洪濃,勢崢嶸,團團聚聚在中宮,隱而不發節節靈,忽然身依氣,氣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動,上下左右辨體形。」為此,必須細心揣摩,體會時機,使纏絲勁諸法隨心意而動,利用自身優勢,意在人先,後發先至,乘勢所纏,隨動所纏,即引即纏,即進即纏,身挨何處何處合勁,用驚顫彈抖螺旋勁,驚空敵方心意,令其心悸。綜上所論,即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奧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論「不明纏絲勁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夠詳細了吧

❷ 如何發好球,高手教教我

提高發球質量的秘訣

每個運動員都希望自己有幾套好的發球,但一些運動員練發球時急於求成,缺乏恆心,短時間內見不到效果或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不繼續鑽研了,這是很可惜的。
要練好發球,我認為首先要有恆心。這就需要我們在充分認識發球作用的基礎上,培養自己對發球的興趣,有了興趣,捨得花時間去鑽研它。我當運動員的時侯,訓練之餘,經常一個人在宿舍里練習發球,這對我提高發球技術大有幫助。如果運動員不喜歡練發球,靠教練員逼著練或陪著練時間再長也不會有理想的效果。
科學家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講的便是這個道理。我認為,練好發球的首要秘訣,是必須對發球有濃厚的、如魔一般的興趣。
有了興趣,還必須經常自覺地開動腦筋去琢磨,千方百計地去練。過去,我常在宿舍的床上鋪一塊塑料布,自己發的上旋、下旋或側旋以及旋轉的強弱在塑料布上都看得很清楚。能夠檢驗自己發球的質量。我在發球方面有許多竅門便是在宿舍里先體會出來的,然後上球台,很快就練出來了,空餘時間多比劃發球動作等於增加了很多發球訓練時間。我當初有一個習慣,無論在路上還是在宿舍、在食堂,一有空手就不停地比劃,琢磨發球動作,時間長了,發球動作也就熟練了。
我們再分析一下發球技術方面的問題。我認為,發球時應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持拍手在觸球前要放鬆,使手腕有較大的靈活性,以發揮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加快球拍碰球時的擺速。如果握拍太深、太死,就不利於發揮手腕的靈活性,這樣摩擦球就不能充分。
2、引拍時,手臂與身體要拉開一些,不要靠得很緊,使整個發球動作舒展些,以便充分發力摩擦球。
3、擊球位置也是有講究的。在球下降的不同時刻擊球,發出球的效果也不一樣。我在練習發球時體會到,擊球位置總有一個最佳點。在這點觸球。便能產生最大的合力,這個位置隨每個人的身高、力量和發球動作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只要能」吃」住球就行了。每個人多練習,多體會,才能把握其規律。
4、擊球部位。一組好的發球,不僅要求上旋、下旋或不轉球之間的差距要大而且發球動作要近似。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擊球部位上做文章,因為擊球部位相近,發球動作就可以類似,這樣發出不同旋轉性質的球,效果就好。所以。要盡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觸球,並發出不同旋轉性質的球。這樣的發球就容易迷惑對方。如果發上旋時擊球上部,發下旋時擊球下部就很容易被對方識破。
一般來說,發不同旋轉的球,接觸球的中後部附近比較理想。練習發轉與不轉球時,先在中部左右觸球發出轉球,直到基本掌握為止,然後練習在同一部位觸球發不轉球,如觸球時推或裹球等。待球出手的一剎那,作出發轉球的隨後動作。動作熟練以後,再進一步提高要求,如在」吃」球程度、擊球聲音和發力的動作等方面不要有明顯差別,以增加對方判斷的難度,發側上、下旋球時,都需要摩擦球,摩擦部位也在球的中後部附近,只是觸球瞬間,動作一個往側或往上勾,一個往下切,隨後動作要力求近似。
5、球拍接觸球時,應注意兩條:一是發力、二是摩擦。其中,發力更為重要,光有摩擦而沒有足夠的爆發力。是發不出高質量球的,當然光有力量而缺少摩擦,球的旋轉程度就差。
發球時出手動作一定要快。因為發不同旋轉球,不管動作如何近似,總還是不一樣。如果出手較快,即使對方意識到有點不同,但心裡會猶豫。這樣,在接發球時就不會很從容。發上旋時,球的弧線要低。這樣與下旋球的弧線接近,既能迷惑對方,又能限制對方進攻。對方一旦察覺來球是上旋,由於弧線低,進攻起來也不容易。
發球時,身體、前臂、手腕和手指要協調配合,使發球動作既穩定又放鬆,發球的第一落點要准確、穩定。如發長球第一落點要靠近端線。發球力量要大;放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手腕的靈活性,以加強對球的摩擦。有些運動員不敢用大力去發球,怕球發出界,其實不必有此顧慮。只要第一落點穩定,用力去摩擦球,就不易出現這種情況。另外,在手臂向後引拍時,最好配合身體重心向後移動,向前揮拍擊球時,身體也隨之前移,並在移動過程中加速揮拍擊球.
要想提高發球質量,還應注重手臂力量的訓練,提高手臂的爆發力。上文中所述都是些技巧性的內容,而手臂肌肉力量是實的東西,因此,要加強訓練。一般來說,做些引體向上、俯卧撐和跳繩等,對於發展手臂力量是有好處的。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辦法能提高手臂肌肉力量。如以前我曾做過一個握力橡膠圈,彈性很大,握一會兒,前臂及手腕、手指的有關肌肉群就累了,天天練習,將有助於提高手腕、手指小肌群的力量,陳龍燦也採用過這種訓練方法來加強手腕、手指的力量。再如,在啞鈴上拴一根繩,繩上系一根很長的木棒,然後雙手轉動啞鈴,通過繩子在啞鈴上的纏繞,把木棒提上來,然後,再做反向動作,把木棒放下去。放時,手腕做伸的動作,更累。這樣做上幾組,手就酸脹得很厲害,但效果很好。
手腕柔韌性的好與差對於發球也是很重要的。以前我常做一些手腕柔韌性練習,以致手腕做伸的動作時與前臂的夾角可以小於90度。由於手腕的柔韌性較好,因此在發球時,手腕擺幅大,發力足。
1、多球訓練:這是發球最基礎的訓練方法。它對於摸索發球規律、提高發球質量是很有效的。運動應每天堅持這種練習20分鍾。練習時一定要結合自己比賽戰術的需要,不要為練而練。
2、單項戰術。練定點的發球搶攻,把發球與搶攻結合起來,這樣做,有利於發球和搶攻的配套,提高發球的效果。練習時,對接發球一方可以提出要求,比如,自己要練習發側下旋球與近網點球技術相結合,即要求對方擺短到近網接球為主,適當配合一些其它接發球技術(落點有時也可變化),自己發球後,即練習近網點球技術,這樣,既練了發球,也練了發球搶攻,即使定點練習,也要求有點判斷,是一種符合實戰需要,比較活的訓練方法。
3、實戰訓練在以上兩種練習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全面的實戰訓練,如記分練習、比賽等,以檢驗發球和發球搶攻的實效。進行這種訓練時,要求運動員大膽運用自己已經學會的發球和搶攻技術。
4、制定一些指標、數量。在發球或與搶攻結合練習時,還可以根據隊員的具體情況,規定一些指標或數量要求。如:練習單個發球時,要求隊員發球質量要高,命中率達80一90%。國家乒乓球隊對發球與搶攻結合性技術要求多一些,我們要求運動員要帶著實戰觀念練習發球及發球搶攻技術,不斷提高搶攻的命中率和落點的准確性,逐漸加大搶攻的力量,提高發球搶攻的威力。

❸ 毛線球怎樣纏得圓

按照以下的方法和步驟就可以將毛線球纏的比較圓了。

1、准備一張報紙,一份毛線。

❹ 籃球基礎訓練六十八法怎麼

1、翻腕壓球

方法:單手持球於頭上做投籃准備姿勢,另一手幫助向下壓球、壓手腕、手指。

要求:五指張大分開,指根以上觸球。

2、擠球(雙手擠球)

方法:雙手持球於胸前,兩手臂相對用力擠壓球。

要求:五指盡量分開,用力適當。

3、雙手頭上拋接球練習

方法:雙手持球於頭上,運用抖腕的力量將球垂直向上彈出,連續作。

要求:只用抖腕的發力,前臂微有上伸動作。球要垂直彈出。

4、雙手胸前向上拋球後擊掌

方法:兩腿左右開立,雙手持球於胸股前。練習時全身協調用力將球向上拋起,拋球時足踵提起,接球時順勢屈膝。拋球後擊掌。在球落地前將球接住。

要求:擊掌次數15次以上為好,球要拋直接穩。

5、雙手向上拋球後做轉身

方法:拋球方法同上。球拋出後原地轉身360或720,然後接住。

要求:拋球垂直,轉身平穩。

(4)十八球纏繞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比賽應由4節組成,每節10min,在第一節和第二節之間、第三節和第四節之間以及每一決勝期之前應有2min的休息時間。半場時間的休息應為15min。如果在第四節比賽時間終了時比分相等,為打破平局,需要一個5min的決勝期,或多個這樣的5min來繼續比賽。在所有的決勝期中,球隊應朝向第4節中相同的球籃繼續比賽。

❺ 纏線球的簡便方法,怎麼纏的快

第一步 將吸汗帶的細端(開始端)按在拍柄底蓋的側面。一般吸汗帶的開始端會附有雙面膠貼。若你是左手持拍,則方向相反。
第二步 左手手指握住拍柄,使其順時針旋轉,同時右手控制吸汗帶的走向,使吸汗帶對齊。吸汗帶的邊緣可以互相重疊,重疊的多少視個人喜好而定,一般為2毫米。
第三步 將吸汗帶按照上述方法繞至底端,此時將多餘的吸汗帶剪去,如需要,將吸汗帶上邊緣修剪一下。
第四步 准備好附帶的膠帶,把吸汗帶末端用膠帶纏繞至不會散開。
大家注意,在纏繞的過程中,要適當綳緊吸汗帶,否則可能在擊球過程中散開。吸汗帶在開始時的粘手性和吸汗性是最好的,隨使用時間增加,會變得越來越滑。從衛生角度考慮,細菌會隨使用時間而增多。為了保證擊球感覺和衛生,請定期更換吸汗帶。建議是每周換一次。

❻ 籃球死亡纏繞技巧

籃球死亡纏繞技巧如下:

通常搶斷的時機分為三種,其一在防守傳接球,倫納德會給予進攻球員足夠的傳接球空間,不會提前封堵傳接球路線,以及緊逼接球人,扼殺對方傳球的想法。

而是採用「鬆弛」的,臂展可控制范圍內的區域性防守,並且觀察持球人的傳球意圖,伺機等待對方傳球。在傳球的瞬間倫納德才會利用力量對抗沖擊接球人搶斷傳球,或利用臂展和速度切斷傳球路線,進行破壞且搶斷。

鍛煉方法

1、快速臀部旋轉:主要強化變向的防守,先將重心放低擺出防守動作,隨後快速旋轉臀部改變防守角度。

訓練速度越快越好,轉動臀部同時運用核心力量,注意腳步的變化,雙腳並不是離地的。

強調一點,雙腳離地是防守的大忌,這就相當於被對手晃起了重心,這點時間差足以被對手甩開。

2、伏地挺身:主要練習還原防守站姿,做一下伏地挺身後慢慢爬起回到防守站姿。

這是一個同時鍛煉力量的訓練動作,實戰情況都是千變萬化不盡相同的,對抗後要快速還原防守姿勢,擴大防守面積,不要留給對手下球起速的空間。

3、交叉蹲跳:腳張開往下全蹲、手觸碰地板,之後彈跳還原姿勢。

這個動作則是充分還原是我們實戰防守時伸手掏球的動作,但並不是每次伸手都能搶斷,一旦失敗很可能會失去重心控制,對手會抓住這點變向晃過我們,因此每次伸手我們都要有把握快速還原防守姿勢。

❼ 氣球怎麼快速打結

簡單方法如下:

准備材料:氣球、打氣筒、綁氣球神器。

1、首先給氣球充上氣,然後取出綁氣球神器。

❽ 足球的基本功怎麼訓練

傳球,搶圈練習,帶球,顛球,停球,射門

❾ 悠悠球怎麼纏繞

先讓球自轉,就是睡眠。 然後在用手把球停下來。

把球放在繩子上,然後右手往上提,繩子上的球就會向左邊滾動,多滾動一會繩子就纏在軸承上了。然後剩下的自己用手再一圈圈的纏上就可以了。

洗過軸的球一般都是這么纏繩子的。

閱讀全文

與十八球纏繞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8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9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3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5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3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