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的適用情況
五點取樣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有時也會用於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五點取樣法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度 ,蚜蟲、跳蝻等活動范圍較小、活動能力較弱的動物的密度,稻田產量等。
等距取樣法適用范圍: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
(1)密度大應採用什麼取樣方法擴展閱讀
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如圖A,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
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理作用,使調查結果偏大。
⑵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群密度常用方法是樣方法.①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②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是標志重捕法測量方法: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中,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估計種群密度.
故答案為:
(1)樣方法 ①正方形 ②五點 等距
(2)標志重捕法 重捕 標記個體數
⑶ 測種群密度用的樣方法的原理是什麼
由於種群密度的總數量調查比較困難,研究者只計數種群的一小部分,用以估計種群整體,這種方法稱為取樣調查法。常用的取樣調查法有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
1.
樣方法
原理:是指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這種方法常適用於對植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樣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①確定調查對象;
②選取樣方:必須選擇一個該種群分布較均勻的地塊,使其具良好的代表性;
③計數:計數每個樣方內該種群數量;
④計算:取各樣方平均數。
2.標志重捕法(略)
⑷ 高中調查生物種群密度的方法
<strong> (1)樣方法</strong> ①樣 方: 樣方也叫樣本,從研究對象的總 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叫做樣方 。 ②隨機取樣: 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 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 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這種 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 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 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 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 理作用,往往使調查結果偏大。 ③適用范圍:植物種群密度,昆蟲卵的密 度,蚜蟲、跳蝻的密度等。 ④常用取樣:點狀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⑤注意事項 a.植物種群密度調查地點的選擇。調查地 段的選擇應當大小適中,面積過大費時費力 ,面積過小則失去調查意義,選取平坦、 開闊、被調查種群分布比較均勻的地段。 b.根據調查對象劃定調查地段的大小。植 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對象可以是喬木、灌木 和草本,調查喬木的種群密度時,地段應 該劃得大一些;調查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 時,地段應該劃得小一些;調查灌木時,調 查地段的大小則應該介於二者之間。 c.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對植物種類的選 擇。調查喬木和雙子葉草本植物比較容易 ,而調查一些叢生小灌木,叢生或蔓生的 草本單子葉植物,從地上部分難以辨別一 株還是多株,所以初學者選擇雙子葉草本 植物調查。 d.調查時間。取樣調查的時間最好選擇在 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 e.計數原則。若有正好長在邊界線上的, 應遵循「計上不計下,計左不計右」的原則; 即只計數樣方相鄰兩條邊上的個體。同種 植物無論大小都應計數。 注意:圖甲為方形樣方,圖乙為圓形樣方 ,實心圈示統計或測量的個體,虛線表示 圓形樣方的直徑。 ⑥調查誤差分析。對調查對象認識不準, 統計偏差;樣方的數目、大小不統一;調 查地段種群分布不均勻;計數時對各生長 期的個體統計不全。 <strong>(2)標志重捕法</strong> ①概 念:在被調查動物種群的活動范圍內 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來 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標志個體與未標 志個體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後,進行重捕 ,據重捕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 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②前提條件: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 捕時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調查期內沒有新 的出生和死亡,沒有遷入和遷出。 ③適用范圍:活動能力強和范圍大的動物 如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 和昆蟲等動物。 ④注意事項: 標志不能過分醒目。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 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 的傷害。標志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 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 <strong>稀釋塗布平板法</strong> 稀釋平板計數是根據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 上所形成的單個菌落,即是由一個單細胞 繁殖而成這一培養特徵設計的計數方法, 即一個菌落代表一個單細胞。計數時,首 先將待測樣品製成均勻的系列稀釋液,盡 量使樣品中的微生物細胞分散開,使成單 個細胞存在(否則一個菌落就不只是代表 一個細胞),再取一定稀釋度、一定量的 稀釋液接種到平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 板中的培養基內。經培養後,由單個細胞 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 計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此法所計算的菌 數是培養基上長出來的菌落數,故又稱活 菌計數。一般用於某些成品檢定(如殺蟲 菌劑等)、生物製品檢驗、土壤含菌量測 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檢驗。 血球計數板的使用 以計數酵母菌為例 (1)用血球計數板計數酵 母菌懸液的酵母菌個數. (2)樣品稀釋的目的 是便於酵母菌懸液的計數,以每小方格內含 有4-5個酵母細胞為宜,一般稀釋10倍即可. ( 3)將血球計數板用擦鏡紙擦凈,在中央的計 數室上加蓋專用的厚玻片. (4)將稀釋後的酵 母菌懸液,用吸管吸取一滴置於蓋玻片的邊 緣,使菌液緩緩滲入,多餘的菌液用吸水紙吸 取,捎待片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血球計數 室內. (5)計數時,如果使用16格×25格規格的 計數室,要按對角線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 下4個中格(即100個小格)的酵母菌數.如果 規格為25格×16格的計數板,除了取其4個對 角方位外,還需再數中央的一個中格(即80個 小方格)的酵母菌數. (6)當遇到位於大格線 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計數大方格的上方和右 方線上的酵母細胞(或只計數下方和左方線 上的酵母細胞). (7)對每個樣品計數三次,取 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計算每1ml菌液中所 含的酵母菌個數. 3.計算公式 (1)16格×25格 的血球計數板計算公式: 酵母細胞數/ml=10 0小格內酵母細胞個數/100×400×10四次方 ×稀釋倍數 (2)25格x16格的血球計數板計算 公式: 酵母細胞數/ml=80小格內酵母細胞個 數/80×400×10四次方×稀釋倍數 4.血球計 數板的清潔 血球汁數板使用後,用自來水沖 洗,切勿用硬物洗刷,洗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 機吹乾,或用95%的乙醇,無水乙醇,丙酮等有 機溶劑脫水使其乾燥.通過鏡檢觀察每小格 內是否殘留菌體或其他沉澱物.若不幹凈,則 必須重復清洗直到干凈為止.
⑸ 調查密度時,什麼樣的區域採取五點取樣法
A、樣方大小對種群數量有一定的影響,喬木100m 2 、灌木16m 2 、草本1m 2 ,A錯誤;
B、樣方法最主要的是進行隨機取樣,要想使取樣具有代表性,就必須保證取樣是隨機的,如果帶有主觀因素,那所測的數據會不準確,B正確;
C、取樣方法對種群數量有定的影響,根據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取樣法,如正方形的地段採用五點取樣法,C錯誤;
D、長方形的地段採用等距取樣法,取樣方法對種群數量有定的影響,D錯誤.
故選:B.
⑹ 常用的密度測量方法有哪三種分別的適用范圍是什麼
對物質密度的測量一直是中考的重點和熱點,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測量物質的密度時要能恰當地選用器材,正確理解測量中的原理、方法以及巧妙地安排實驗步驟和正確處理實驗數據,現將測量物質密度的方法總結如下:
一.用觀察比較法測量物質的密度
觀察比較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要求對各種物理現象、物理實驗在觀察的基礎上,與確定的對象(或標准)進行比較後,做出正確的判斷或結論。
例題1.將16g鹽完全溶解在如圖甲所示的量筒內的水中,液面升高後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圖乙中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
分析:運用觀察比較法,首先要確定標准,這一般在「圖」中已畫出;然後觀察對象與標准去比較;最後做出判斷.這里的標准就是量筒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分度,只有認清它,才能准確讀數。
本題要計算出鹽水的密度,必須知道鹽和水的質量和鹽水的體積,水的體積可以通過圖甲讀出,然後計算出水的質量,從而計算出鹽水的密度。
答案:1.1 × 103 kg/m3
二.使用替代法測量物質密度
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測出物質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況下,常用水的體積來替代被測物體的體積。而水的體積是用天平先稱出其質量後,運用
計算得來,這樣就不需要量筒了。
對形狀不規則的固體採用溢水法。將被測物體浸沒在盛滿水的容器中,細心收集被溢出的水,並用上述方法計算出體積,該水的體積就是這個固體的體積。
對液體採用標記法。將同一容器分別盛水與待測液體至同一記號處(或盛滿),容器內水的體積就是待測液體的體積。
例題2.給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測出石蠟的密度,還需要哪些輔助器材?並寫出實驗步驟。
分析:該實驗的關鍵是測出石蠟的體積,由於石蠟不下沉,可用細線把它和一鐵塊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測出體積,因此該實驗還需要的輔助器材有:鐵塊、細線。
實驗步驟:
用天平稱出石蠟的質量
將量筒內裝入一定體積的水
把鐵塊放入量筒內,計下水面位置的讀數V1
把鐵塊和石蠟用細線栓在一起,放入量筒內,讓石蠟和鐵塊全部浸入水中,再記下水面的位置的讀數V2
算出石蠟的體積
,則
三.判斷物體是「空心」還是「實心」的三種方法
比較密度:根據公式
求出
,再與物質密度
比較:
若
<
,則為空心,若
=
,則為實心。
比較體積:把物體作為實心物體對待,由公式
求出
,再與
比較:
若
<
⑺ 取樣的基本方法
取樣方法即通過調查種群的部分,根據所得數據推廣用於估計種群整體的方法估算種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樣方法:在被調查的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內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計值。
標志重捕法
許多動物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不宜用樣方法來調查它們的 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標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以後再放回原來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⑻ 調查植物種群密度的方法
1.植物種群密度調查地點的選擇。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必須在野外或室外進行。調查地段的選擇應當大小適中,面積過大費時費力,面積過小則失去調查意義。
2.對調查地段的植物種類要做到心中有數。學生的植物分類知識比較缺乏,進行植物種群密度調查時,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不認識植物。首先要認識調查對象。
3.根據調查對象劃定調查地段的大小。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對象,可以是喬木、灌木和草本,應根據調查對象來劃定調查地段的大小。一般來說,調查喬木的種群密度時,地段應該劃得大一些;調查草本植物的種群密度時,地段應該劃得小一些;調查灌木時,調查地段的大小則應該介於二者之間。
4.調查植物種群密度時,對植物種類的選擇。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對於初學者來說,主要是學習調查的基本方法,因此,宜易不宜難。調查喬木比較容易,調查雙子葉草本植物也比較容易,而調查一些叢生小灌木,叢生或蔓生的草本單子葉植物,由於有時一棵植物有幾個分枝,不容易辨別是一株還是多株,因此建議最好不要以此為對象進行調查。
5.分工合作,進行調查。調查時應2~4人為一組,其中一人專門負責記錄,其他同學負責取樣、調查計數,這樣合作調查速度較快。
6.不同小組進行取樣調查時,應選取不同的樣方。不同小組之間分別取樣,最後再將調查結果進行比較,看差異有多大,這樣可以使學生理解隨機取樣的重要性。同時,還可以將不同小組的調查結果經計算後取其平均值,這樣可以縮小取樣調查的誤差。
7.調查時間。取樣調查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植物生長旺盛的季節,這時進行調查便於學生識別植物。
三 參考資料
種群密度取樣調查中的兩個概念
樣方 樣方也叫做樣本。從研究對象的總體中,抽取出來的部分個體的集合,就叫做樣方。
隨機取樣 在抽樣時,如果總體中每一個個體被抽選的機會均等,且每一個個體被選與其他個體間無任何牽連,那麼,這種既滿足隨機性,又滿足獨立性的抽樣,就叫做隨機取樣(或叫做簡單隨機取樣)。隨機取樣不允許摻入任何主觀性,否則,就難以避免調查人員想獲得調查屬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調查結果偏大。
常用的取樣 方法在進行植物種群密度取樣調查時,取樣的方法較多。下面介紹兩種常用的取樣方法。
1.點狀取樣法。點狀取樣法中常用的為五點取樣法(圖8-4)。當調查的總體為非長條形時,可用此法取樣。在總體中按梅花形取5個樣方,每個樣方的長和寬要求一致。這種方法適用於調查植物個體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2.等距取樣法。當調查的總體為長條形時,可用等距取樣法。先將調查總體分成若乾等份,由抽樣比率決定距離或間隔,然後按這一相等的距離或間隔抽取樣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樣法。例如,長條形的總體為400m長,如果要等距抽取40個樣方,那麼抽樣的比率為1/10,抽樣距離為10m。然後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內進行取樣,樣方大小要求一致。
植物種群密度調查示例
調查地段 天津市水上公園附近的一塊林地。
地段面積 長500m,寬30m,計15000m2。
調查對象 獨行菜、刺兒菜、打碗花、苦蕒菜、抱莖苦蕒菜的種群密度。
取樣方法 等距取樣法。
調查時間 1996年6月2日。
調查結果 5種植物種群密度的估計值(株/m2):
獨行菜29.9,刺兒菜8.1,打碗花4.4,苦蕒菜3.8,抱莖苦蕒菜3.9。
動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在調查動物的種群密度時,一般多採用標志重捕法(捉放法)。就是在一個有比較明確界限的區域內,捕捉一定數量的動物個體進行標志,然後放回,經過一個適當時期(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樣本中標志者的比例,估計該區域的種群總數,可計算出某種動物的種群密度。
標志重捕法的前提是,標志個體與未標志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等。
在標志重捕法中,標志技術極為重要,在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標志物和標志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生對於壽命和行為的傷害。如選用著色標志時,要注意色素無害而溶劑可能有毒;如果用切趾、剪翅等方法標志動物時,不能影響被標志動物正常的活動或者導致疾病、感染等。
2.標志不能過分醒目。因為過分醒目的個體,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最終有可能改變樣本中標志個體的比例而導致結果失真。
3.標志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查研究期間不能消失。
標志重捕法的應用比較廣泛,適用於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和昆蟲等動物。
與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相比,動物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要困難得多,而且又費時間。如果要學習這種調查方法,而條件又不允許時,則可以試一下「模擬捉放法」,其原理相同。
⑼ 單子葉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種群密度調查方法以及具體操作如下:
1、樣方法
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分布范圍內,隨機選取若干個樣方,通過計數每個樣方內的個體數,求得每個樣方的種群密度,以所有樣方種群密度的平均值作為該種群的種群密度估值。
2、標志重捕法
其原理是:在被調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後再放回原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進行重捕,根據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占總個體數的比例,來估計種群密度。
即若將該地段種群個體總數記為N,其中標志數(重捕前放回的標志個體數)為M,重新捕獲的個體數為n,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為m,則有N:M=n:m。
(9)密度大應採用什麼取樣方法擴展閱讀:
標記重組法的注意事項:
1、選擇的區域必須隨機,不能有太多的主觀選擇;
2、對生物的標記不能對其正常生命活動及其行為產生任何干擾;
3、標記不會在短時間內損壞,也不會對此生物再次被捕捉產生任何影響;
4、重捕的空間與方法必須同上次一樣。
⑽ 進行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時,宜採用的做法是()A.選取多種植物為調查對象B.對某種植物的調查常採用
a、進行種群密度調查時,若調查一個種群的種群密度,則只能選取一種植物進行調查;若要調查幾個種群的種群密度時,則可以選取多種植物進行調查,a錯誤;
b、在調查時應隨機選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個樣方(一般採用五點取樣法或等距取樣法),b錯誤;
c、計算各樣方內的數值,求和後再計算平均值,c錯誤;
d、樣方內各年齡段的植物均需統計,否則會產生誤差,d正確.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