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同型分析:結構分析
Case:把利潤表所有項目÷銷售收入(Operating income)占收入的比重
固定資產占 60% 很有可能是製造業
應收款也很大(行業競爭很大,東西不好賣)
比率分析/現金流分析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就是我們認為原始的報表的數據,可能不能夠充分的描述這個企業的狀況,所以我們還需要把財務數據之間做一些加減乘除,得到一些新的數據,那麼這些新的數據我們就叫它比率
趨勢分析: Trend analysis(time-series analysis)同一公司各年度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
比較分析: Comparing analysis(Cross-sectional analysis)不同公司財務數據的對比分析
二、盈利能力分析
1. 比率分析:(報表本身數據告訴不到我們想要的)
常用比率:毛利潤率、凈利潤率
毛利潤率=毛利潤/收入
凈利潤率=凈利潤/收入(若為12%,賣出 100 塊東西,收入 12 元;賣出100億,收入12億)→不同規模的公司就可以比較了
利潤率反應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利潤表的漏斗是長方形直的還是斜的)(效益的概念)
2. 總資產報酬率
投入這么多資源可以賺多少錢?→投資回報的概念
* 收入/總資產叫做總資產周轉率(效率的概念)
(投入公司是一筆錢,變成各種資產,最後又賺到錢,周而復始)
三、營運能力分析
1. 我們把周轉率的指標叫做營運能力 Operational capacity
2. 每一種資產都可以計算周轉率
某項資產的周轉率=收入/某項資產
The turnover ratio of an asset=income/a specific asset
3. 存貨是例外!
成本/存貨=存貨周轉率
*產品生產出來就變成存貨,賣掉就變成營業成本
4. 營運能力的計算的分子都是利潤表的數字,分母是資產負債表的數字
利潤表是時段數據,資產負債表是時點數據
*資產用當年平均水平=(期初資產+期末資產)/2
* 我們簡化就用期末資產去計算
5. 周轉率單位為:一年周轉多少次
可以推導出周轉周期(周轉一次多久)
6. 凈資產報酬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為什麼不用總資產報酬率?因為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股東只care自己的)
* 股東權益也叫凈資產
四、短期償債能力
1. 償債能力 Solvency 負債分兩部分(流動 1 年內與非流動 1 年外負債)
① 短期償債能力(Short-term solvency)→加入需要付給供應商的應付款,首先想到可以得到現金的地方:賣出存貨+收回應收款→都是流動資產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
(越高償還流動負債能力越強,假設所有流動資產轉眼能變成流動現金)
所以保守一些的選擇:排除! 存貨! (賣出後變成應收款後變成現金)
* 保守估計:(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速動比率
2. 流動比率等於多少合適?
是不是等於1合適?兩大問題:
* 急著把貨賣掉很可能要打折+應收賬款很可能有壞賬
* 即便所有的都能變現,但手頭沒有現金了,沒有存貨了,沒有原材料,你沒法經營了
3. 所以流動資產扮演兩個角色:
* 償還流動負債
* 日常經營的營運資金
(等於1是償債有風險,營運也是不足的)
* 是否流動比率=2 就可以了呢?
該圖說明:
* 健康公司平均水平在 3-4(於美國是正確的)
* 中國的同學就不對了,中國平均水平是 1-2→中國銀行不傾向給企業長期貸款,很多短期貸款都其實是長期貸款的替代方式(企業償還流動負債最重要的一個項目:短期借款→其實是借新的短期借款,借新債還舊債,並不是流動資產,只要不出現嚴重問題,行業大背景沒有問題,經濟沒有蕭條之類的)
* 所以在中國把短期借款這個負債扣除,流動比率就會大大提升
五、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② 長期償債能力(Long-term solvency)
長期負債怎麼償還?
長期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是不是賣掉長期資產?SB!當然不是
長期負債兩個核心問題:
1. 償還利息
* 企業用什麼償還利息?
用賺的錢去償還→凈利潤(已經扣除了貸款利息了)
利潤表中扣除了一個財務費用(包括貸款利息)
所以要用償還利息前的錢去計算即:息稅前收益(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 息稅前收益=凈利潤 +income tax+利息 interest
* 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利息收入倍數
利息收入倍數→我賺的錢夠我還多少次利息
2. 償還本金
* 需要一個長期積累
最常用的/也是最粗糙的方法:
總負債÷總資產=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
杠桿起到放大作用,財務杠桿放大企業的資金
股東用負債放大手上的資金,自己一分錢不出,全部都是債權人最好(股東與債權人博弈的結果)
考察中國所有上市公司水平:平均 45%
* 資產負債率比較高:
重資產的行業,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還有企業有大量的資產可以用來抵押
航空公司 80%負債
* 資產負債率比較低:
流通性企業、輕資產的新興企業
1.趨勢分析(Trend analysis)是指將實際達到的結果,與不同時期財務報表中同類指標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和變化規律的一種分析方法。
2.比較分析法(Comparing analysis)是指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關經濟指標的對比,確定指標間的差異,並進行差異分析或趨勢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
3.毛利率(Gross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營業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4.凈利潤率(Net profit margin)又稱銷售凈利率,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扣除所有成本、費用和企業所得稅後的利潤率。
5.營運能力(Operating Capability)是指企業的經營運行能力,即企業運用各項資產以賺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營運能力的財務分析比率為各種資產的周轉率,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以及相對應的周轉周期。
6.總資產周轉率(Total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業務收入凈額同平均資產總額的比率。總資產周轉率是綜合評價企業全部資產的經營質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標。周轉率越大,說明總資產周轉越快,反映出銷售能力越強。
7.應收賬款周轉率(Accounts Receivable Turnover)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的平均次數。應收賬款周轉率是銷售收入除以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也就是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它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用時間表示的周轉速度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也叫平均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表示企業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等於 365 除以應收賬款周轉率。
8.流動資產周轉率(Current Assets Turnover)是銷售收入與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比率,它反映的是全部流動資產的利用效率。流動資產周轉率是分析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一個綜合指標,流動資產周轉的快,可以節約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9.固定資產周轉率(Fixed Assets Turnover)是指企業年產品銷售收入凈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凈值的比率。它是反映企業固定資產周轉情況,從而衡量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的一項指標。 該比率越高,表明固定資產利用效率高,利用固定資產效果好。
10.存貨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是企業一定時期主營業務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11.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是指通過投資而應返回的價值,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
12.凈資產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ROE)又稱凈資產利潤率,是指利潤額與平均股東權益的比值,該指標越高,說明給股東(所有者)帶來的收益越高;凈資產收益率越低,說明企業股東(所有者)的獲利能力越弱。該指標體現了自有資本獲得凈收益的能力。
13.總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 ROA)又稱總資產利潤率、總資產回報率、資產總額利潤率。用以評價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總體獲利能力。
14.償債能力(Solvency)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15.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16.速動比率(Quick Ratio / acid-test ratio)是指速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它是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變現用於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速動資產中一般不包括流動資產中的存貨、1 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及其他流動資產。
17.息稅前收益(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即 EBIT)是扣除利息、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18.利息收入倍數(Times interest earned/Interest Protection Multiples)也稱利息保障倍數,是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之比,又稱已獲利息倍數,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業支付負債利息能力的指標。
18.資產負債率(Liability /Asset ratio),又稱財務杠桿(Financial leverage),是企業負債總額占企業資產總額的百分比。這個指標反映了在企業的全部資產中由債權人提供的資產所佔比重的大小, 反映了債權人向企業提供信貸資金的風險程度, 也反映了企業舉債經營的能力。
一、 同型分析
資產負債表的同型分析為資產負債表的每個項目除以總資產,利潤表的同型分析為利潤表的每個項目除以營業收入。
二、 比率分析
1、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2、營運能力(本課程中均採用期末資產數額計算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流動資產+期末流動資產)÷2]
流動資產周轉天數=365/流動資產周轉率
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固定資產+期末固定資產)÷2]
固定資產周轉天數=365/固定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總資產周轉天數=365/總資產周轉率
3、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利息收入倍數=息稅前收益/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通常用財務費用代替利息費用)
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
4、投資回報(本課程中都採用期末總資產或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總資產報酬率=凈利潤/[(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另一種計算總資產報酬率的方法是息稅前收益/[(期初總資產+期末總資產)÷2])
凈資產報酬率=凈利潤/[(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2]
『貳』 大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1、因子分析方法
所謂因子分析是指研究從變數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統計技術。因子分析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尋找內在的聯系,減少決策的困難。因子分析的方法約有10多種,如影像分析法,重心法、最大似然法、最小平方法、α抽因法、拉奧典型抽因法等等。
2、回歸分析方法
回歸分析方法就是指研究一個隨機變數Y對另一個(X)或一組變數的相依關系的統計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是確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變數間相互依賴的定量關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回歸分析方法運用十分廣泛,回歸分析按照涉及的自變數的多少,可分為一元回歸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按照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類型,可分為線性回歸分析和非線性回歸分析。
3、相關分析方法
相關分析是研究現象之間是否存在某種依存關系,並對具體有依存關系的現象探討其相關方向以及相關程度。相關關系是一種非確定性的關系。
4、聚類分析方法
聚類分析指將物理或抽象對象的集合分組成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分析過程。聚類是將數據分類到不同的類或者簇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同一個簇中的對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間的對象有很大的相異性。聚類分析是一種探索性的分析,在分類的過程中,不需要事先給出一個分類的標准,聚類分析能夠從樣本數據出發,自動進行分類。
5、方差分析方法
方差數據方法就是用於兩個及兩個以上樣本均數差別的顯著性檢驗。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研究所得的數據呈現波動狀。方差分析是從觀測變數的方差入手,研究諸多控制變數中哪些變數是對觀測變數有顯著影響的變數。
6、對應分析方法
對應分析是通過分析由定性變數構成的交互匯總表來揭示變數間的聯系。可以揭示同一變數的各個類別之間的差異,以及不同變數各個類別之間的對應關系。對應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將一個聯列表的行和列中各元素的比例結構以點的形式在較低維的空間中表示出來。
『叄』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財務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根據企業的需求去做分析,比如:
償債分析、營運分析、盈利分析、水平分析,趨勢分析等等。
『肆』 最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有哪些
1.描述型分析:發生了什麼?
這是最常見的分析方法。在業務中,這種方法向數據分析師提供了重要指標和業務的衡量方法。
例如,每月的營收和損失賬單。數據分析師可以通過這些賬單,獲取大量的客戶數據。了解客戶的地理信息,就是“描述型分析”方法之一。利用可視化工具,能夠有效的增強描述型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2.診斷型分析:為什麼會發生?
描述性數據分析的下一步就是診斷型數據分析。通過評估描述型數據,診斷分析工具能夠讓數據分析師深入地分析數據,鑽取到數據的核心。
良好設計的BI dashboard能夠整合: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數據讀入、特徵過濾和鑽取數據等功能,以便更好的分析數據。
3.預測型分析:可能發生什麼?
預測型分析主要用於進行預測。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預測一個可量化的值,或者是預估事情發生的時間點,這些都可以通過預測模型來完成。
預測模型通常會使用各種可變數據來實現預測。數據成員的多樣化與預測結果密切相關。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預測能夠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預測模型也是很多領域正在使用的重要方法。
4.指令型分析:需要做什麼?
數據價值和復雜度分析的下一步就是指令型分析。指令模型基於對“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和“可能發生什麼”的分析,來幫助用戶決定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通常情況下,指令型分析不是單獨使用的方法,而是前面的所有方法都完成之後,最後需要完成的分析方法。
例如,交通規劃分析考量了每條路線的距離、每條線路的行駛速度、以及目前的交通管制等方面因素,來幫助選擇最好的回家路線。
『伍』 大數據的分析手段有都有哪幾種
1.分類
分類是一種基本的數據分析方式,數據根據其特點,可將數據對象劃分為不同的部分和類型,再進一步分析,能夠進一步挖掘事物的本質。
2.回歸
回歸是一種運用廣泛的統計分析方法,可以通過規定因變數和自變數來確定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後建立回歸模型,並且根據實測數據來求解模型的各個參數,之後再評價回歸模型是否可以擬合實測數據,如果能夠很好的擬合,則可以根據自變數作進一步預測。
3.聚類
聚類是根據數據的內在性質將數據分成一些聚合類,每一聚合類中的元素盡可能具有相同的特性,不同聚合類之間的特性差別盡可能大的一種分類方式,其與分類分析不同,所劃分的類是未知的,因此,聚類分析也稱為無指導或無監督的學習。
4.相似匹配
相似匹配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計算兩個數據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通常會用一個是百分比來衡量。相似匹配演算法被用在很多不同的計算場景,如數據清洗、用戶輸入糾錯、推薦統計、剽竊檢測系統、自動評分系統、網頁搜索和DNA序列匹配等領域。
5.頻繁項集
頻繁項集是指事例中頻繁出現的項的集合,如啤酒和尿不濕,Apriori演算法是一種挖掘關聯規則的頻繁項集演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候選集生成和情節的向下封閉檢測兩個階段來挖掘頻繁項集,目前已被廣泛的應用在商業、網路安全等領域。
6.統計描述
統計描述是根據數據的特點,用一定的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表明數據所反饋的信息,是對數據分析的基礎處理工作,主要方法包括: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的計算、資料分布形態的圖形表現等。
關於大數據的分析手段有都有哪幾種,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的分析手段有都有哪幾種?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陸』 財務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財務怎麼分析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種比率指標來確定經濟活動變動指標的分析方法。比率是相對數,採用這種方法,能夠把某些條件下的不可比指標變為可以比較的指標,以利於進行分析。比率指標可以有不同的類型,主要有三類:一是構成比率;二是效率比率;三是相關比率。
2、趨勢分析法
又稱水平分析法,是通過對比兩期或連續數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確定其增減變動的方向、數額和幅度,來說明企業財務狀況或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分析引起變化的主要原因、變動的性質,病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
因素分析法具體有兩種:一是連環替代法;二是差額分析法。
『柒』 財務數據分析是什麼
財務數據分析,是指總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的分析數據,包括償債能力數據、運營能力數據、盈利能力數據和發展能力數據。
通過分析,可以判斷企業財務狀況是否良好,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否健全,企業業務前景是否光明,同時,還可以通過分析,找出企業經營管理的症結,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趨勢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兩種。趨勢分析法是指根據連續幾期的財務報表,比較各個項目前後期的增減方向和傾度,從而揭示財務和經營上的變化和趨向。
做好財務報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確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1、與財務部門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
2、對企業的經營績效做出正確的評估
3、從財務角度出發,為決策者提供支持
4、從所有者和經營者不同的角度理解企業三大報表
5、快速識別財務數據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份
6、學會分析企業的營運資本,審視企業存在的弊病
7、從現金流量表來分析企業的利潤水平
『捌』 大數據分析方法分哪些類
本文主要講述數據挖掘分析領域中,最常用的四種數據分析方法:描述型分析、診斷型分析、預測型分析和指令型分析。
當剛涉足數據挖掘分析領域的分析師被問及,數據挖掘分析人員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時,他們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
其實我想告訴他們的是,數據挖掘分析領域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夠將數據轉化為非專業人士也能夠清楚理解的有意義的見解。
使用一些工具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數據分析在挖掘數據價值方面的重要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中的一個工具,叫做四維分析法。
簡單地來說,分析可被劃分為4種關鍵方法。
下面會詳細介紹這四種方法。
1. 描述型分析:發生了什麼?
最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
這是最常見的分析方法。在業務中,這種方法向數據分析師提供了重要指標和業務的衡量方法。
例如,每月的營收和損失賬單。數據分析師可以通過這些賬單,獲取大量的客戶數據。了解客戶的地理信息,就是「描述型分析」方法之一。利用可視化工具,能夠有效的增強描述型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2. 診斷型分析:為什麼會發生?
最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
描述性數據分析的下一步就是診斷型數據分析。通過評估描述型數據,診斷分析工具能夠讓數據分析師深入地分析數據,鑽取到數據的核心。
良好設計的BI dashboard能夠整合:按照時間序列進行數據讀入、特徵過濾和鑽取數據等功能,以便更好的分析數據。
3. 預測型分析:可能發生什麼?
最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
預測型分析主要用於進行預測。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預測一個可量化的值,或者是預估事情發生的時間點,這些都可以通過預測模型來完成。
預測模型通常會使用各種可變數據來實現預測。數據成員的多樣化與預測結果密切相關。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預測能夠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預測模型也是很多領域正在使用的重要方法。
4. 指令型分析:需要做什麼?
最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價值和復雜度分析的下一步就是指令型分析。指令模型基於對「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發生」和「可能發生什麼」的分析,來幫助用戶決定應該採取什麼措施。通常情況下,指令型分析不是單獨使用的方法,而是前面的所有方法都完成之後,最後需要完成的分析方法。
例如,交通規劃分析考量了每條路線的距離、每條線路的行駛速度、以及目前的交通管制等方面因素,來幫助選擇最好的回家路線。
結論
最後需要說明,每一種分析方法都對業務分析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應用在數據分析的各個方面。
『玖』 財務數據如何做分析
如何做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分析大致可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 經營業績分析 一般情況下,會計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經營情況比較關注,拿到一份報表往往是先看經營成果,即利潤等指標完成了多少、效益如何、比歷史同期有無增長等。財務分析必須先滿足這部分會計報表使用者的需要。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年初制定的指標完成情況分析:
根據企業制定的年度經營目標,主要對主營業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以檢查業務是否按預定目標發展,並預測以後各期進展情況。通過對實際執行結果與預期目標比較,找出存在的差異。在與以前年度同期比較時,由於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均在發生變化,時間過長可能受外界影響過多,因此收集財務資料一般以最近三年為好。例如,對損益表項目的分析可採用比較定基百分比法,即將比較期中第一期的全部指標設為100%,以後各期的報表數據換算為第一期數據的百分比,以發現各項目的變動情況和發展趨勢,然後再對一些「差異」較大的項目進行重點分析。這樣比較直觀,也容易理解。
其它業務對目標完成的影響不會太大,可以簡單分析;但對一些新的業務,如開發新市場、新產品等則要加以關注,或做一些專項分析,以有助於報表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和決策。
2、盈利能力分析:
利潤指標是企業最重要的經濟效益指標。對該項指標的分析應著重分析主營業務盈虧,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可以分外貿、內銷兩部分分析,其它非主營業務盈虧情況和營業外收支情況的分析可以簡單一些。 財務比率的計算是比較簡單的,難就難在對其進行解釋和說明,如果僅僅是計算出財務比率,不進行分析,那什麼問題也說明不了,只有深入分析,才能尋找出影響指標的最直接的原因。
3、成本費用因素對利潤的影響分析:
若對利潤指標做進一步的分析,一般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可以從單價、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等本量利的基本因素上去分析。在實際工作中,由於主營業務涉及的產品一般較穩定,單價、變動成本等因素變化不大(除非產品有較高的附加值或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因此只需將銷售量、固定成本與以前年度進行對比分析即可。另一種途徑是進行盈利結構分析。從損益表的構成項目入手,先做銷售收入的多期比較,看看與往年相比,本期的銷售額有無較大變化;再將其它項目轉換為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看損益表的各項比重,哪一些項目變化較大,並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對營業外收支、投資收益也不例外。在結構百分比的基礎上也可以結合一些財務指標來分析,例如,成本費用利潤率,可分解為銷售凈利率和成本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相除而得,這樣只要知道任何一項費用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就可計算出這項費用的支出能產生多少回報俐潤),企業管理者可據此有的放矢地壓縮成本、削減費用,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
第二部分 資產管理效率分析
企業各項資產運轉能力的比率強弱,體現了管理者對現有資產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資產周轉速度快,反映企業資產流動性好,償債能力強,資產得到了充分利用。對資產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通過以下指標來進行: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投資報酬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對應收賬款周轉情況一般採用賬齡法分析,並著重分析應收賬款逾期情況,根據單位的信用情況和重要性程度,做出排序並開列清單,提供詳細資料督促直接責任人積極催討;對存在的呆賬、壞賬還要做出具體分析,以引起管理層注意。 對存貨周轉快慢的分析,一方面要與同行業相比,與企業的前期相比,同時還要對影響存貨周轉率的因素做進一步分析。一是分析存貨中各構成項目周轉率的快慢,另一個是要分析存貨產生時間長短,以及存在的滯銷、霉變庫存商品佔全部存貨的比率,以及一年以上老庫存潛虧等。
第三部分 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償還各種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能力的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的高低是債權人最關心的,但出於對企業安全性的考慮,也受到管理者和股東的普遍關注。償債能力的分析除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指標外,還可用下列產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分析說明。
第四部分 現金流量分析 現金流量表主要用來反映企業創造凈現金流量的能力。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於報表使用者了解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變動的原因,預測未來期間的現金流量,評價企業的財務結構和償還債務的能力,判斷企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對現金收支進行調節的餘地,揭示企業盈利水平與現金流量的關系。由於現金流量信息自身的客觀性,以及某些方面與評價目標有更強的相關性,因此對現金流量比率的分析,可以對其它財務指標分析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比率來分析:
現金流量比率指標表 第五部分企業管理存在的不足及需採取的措施 針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提出尚需解決和改善的問題,並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
財務分析的目的是在於解釋各項目變化及其產生的原因,通過分析發現一些問題,衡量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換為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在公司的經營過程中,碰到了新問題、新情況,如匯率劇烈變動、開發較有前景的新產品、比重較大的代理銷售等,應分析其中原委,做出比較詳細、透徹的專題分析,突出該事件的重要性,引起管理層的注重,真正體現財務會計的監督、管理職能。
『拾』 大數據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可視化分析
不管是對數據分析專家還是普通用戶,數據可視化是數據分析工具最基本的要求。可視化可以直觀的展示數據,讓數據自己說話,讓觀眾聽到結果。
2. 數據挖掘演算法
可視化是給人看的,數據挖掘就是給機器看的。集群、分割、孤立點分析還有其他的演算法讓我們深入數據內部,挖掘價值。這些演算法不僅要處理大數據的量,也要處理大數據的速度。
3. 預測性分析能力
數據挖掘可以讓分析員更好的理解數據,而預測性分析可以讓分析員根據可視化分析和數據挖掘的結果做出一些預測性的判斷。
4. 語義引擎
由於非結構化數據的多樣性帶來了數據分析的新的挑戰,需要一系列的工具去解析,提取,分析數據。語義引擎需要被設計成能夠從“文檔”中智能提取信息。
5. 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
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是一些管理方面的最佳實踐。通過標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對數據進行處理可以保證一個預先定義好的高質量的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