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絕緣子的故障有幾種測試方法
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有以下幾種:
1、火花叉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測方法,該方法是根據火花叉與絕緣子接觸是否產生放電來判斷絕緣子好壞。
2、小球放電法:是目前較常用的檢測方法。該方法是通過測量絕緣子兩端的小球產生放電時的距離來分析絕緣子的電壓分布,從而判斷被測絕緣子是否正常。這種方法要頻繁調整小球距離,誤判率較大。
3、紅外熱像儀法: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檢測方法。它是利用絕緣子表面的熱效應原理進行在線檢測的。這種方法對塗有半導體釉的防污絕緣子非常有效。因為此類絕緣子在線帶電運行時,正常絕緣子的表面電流較大,溫升較高,而劣質絕緣子的表面溫度比正常絕緣子低好幾度,用紅外熱像儀易於識別。但對於玻璃絕緣子或普通釉的瓷絕緣子,其正常表面溫度比劣質絕緣子表面溫度僅相差1℃左右,在復雜的氣候條件和現場環境下,測量及其困難,精度難以保證。
4、絕緣電阻法也是較先進的檢測方法:它是通過電流感測器測得流經絕緣子兩端的泄露電流後,再以無線通訊的方式將測量結果傳輸到信息處理中心進行信息集中處理,從而實現對絕緣子的遙測。但是該法存在的一個重大缺陷在於要在每一串絕緣子上安裝一套檢測裝置,成本過高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是難以承受的,且裝置的維護檢修須停電才能進行。
5、還有激光多譜勒振動法是利用已開裂絕緣子的振動中心頻率與正常時不同的特點,通過外力如敲擊鐵塔或將超聲波發生器所產生的超聲波,用拋物型反射鏡對准被測絕緣子或用激光源對准被測絕緣子,以激起絕緣子的微小振動,然後將激光多譜勒儀發出的激光對准被測的絕緣子,根據對反射回來的信號的頻譜的分析,從而獲得該絕緣子的振動中心頻率值,據此判斷該絕緣子的好壞。但是由於該儀器對未開裂的絕緣子檢測無效的問題以及體積龐大、笨重,使用及維修復雜、造價高等缺點,限制了它的適用范圍。
推薦GD-610B
㈡ 檢測電路中的故障的方法有哪些
檢測電路中的故障的方法的哪些:
所謂故障就是指電路的非正常狀態。要更正這種非正常狀態必須知道電路的常態是什麼。(或者說電路各檢測點的功能)
1、首先觀察有無爆保險、元件燒焦冒煙、過熱等現象,若有證明電路中有短路故障切記不要輕易更換大保險再試,要經分析、判斷甚至斷開短路部分去進行下一步;
2、多問當事人在電路出現故障之前可有異常現象;
3、利用儀器儀表檢測電路各功能點的狀態,進一步縮小故障范圍(常用儀器有示波器、圖示儀、信號發生器、萬用表等),直至找到故障點。
㈢ 電纜故障測試方法
目前國內外已有的電纜故障測試技術
目前國內外關於電纜測試的技術日新月異,有不少新原理的測試技術,同樣的原理,各個廠家實現方式又各有不同,起的名稱五花八門,因為新技術國家沒有相應的標准,使用方技術人員也無法分清。現總結歸納如下:
1. 測距:
1.1 脈沖法:
1.1.1 測試低阻、短路、開路故障:低壓脈沖法。
用儀器本身發出的脈沖信號(脈沖寬度及幅度可以調節,幅值最大可達200V),施加電纜芯—芯或芯—地間,脈沖信號在遇到低阻、短路、開路故障時就可以產生反射信號。測試發射脈沖和反射脈沖之間的距離就是測試端到故障點的距離。
低壓脈沖法由於簡單、易用,已在脈沖法測試儀器中成為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1.1.2 測試高阻故障(高壓脈沖法):
1.1.2.1 雙沖擊延弧法(三次脈沖法)
此方法的核心為:1、將沖擊與延弧電路分為兩部分,沖擊迴路主要進行故障點的沖擊擊穿,故障點處獲得的沖擊能量大。2、當沖擊電壓下降並穩定時,用延弧電容通過延弧電路施加小電流使故障點閃絡擊穿時間延長,並載入低壓脈沖測試信號測試故障點距離(短路波形)。由於有專門的延弧電路,使延弧時間達到數十毫秒,這樣更容易得到有效波形。
將測得的故障短路波形和全長開路波形自動疊加後的變化點(離散點)便是故障點。
雙沖擊延弧法與三次脈沖法區別在於信號採集及處理的方式不同。
1.1.2.2 多次脈沖法(弧反射法、二次脈沖法)
在沖擊電壓作用下,故障點被電弧擊穿短路的同時,發送一個(或多個)低壓測試脈沖,即可在短路點得到一個短路反射的回波,即反射回波的極性與發射脈沖的極性相反。當故障點短路電弧熄滅後,再發射一個低壓測試脈沖,可測得電纜的開路全長波形。前後兩次採集到的波形同時顯示在一個屏面上並自動靠攏、對齊、疊加。開路全長波形與發射脈沖同極性,故障反射波形的極性與發射脈沖極性相反,且一定在全長距離以內。故障點以前的兩個測試波形,在規律上重合得很好,一旦越過故障點,兩個波形就產生明顯離散,不再重合。兩條曲線的離散點就是故障點距測試端的距離。
二次脈沖法因電路簡單,故障點擊穿後的波形也很好,目前在國內逐漸得到廣泛應用。但因沖擊電容也兼作為延弧電容使用,使延弧時間大大縮短,有時不易得到有效波形,多次脈沖方法在這方面有較大改善。
1.1.2.3 直流延弧法
測試原理基本同多次脈沖法,不同處在於給電纜施加的是直流高壓,非沖擊高壓。
1.1.2.4 電流取樣法(脈沖電流法)
採集的是沖擊時故障電波在電纜里來回反射的電流信號。為國內外多年採用的經典方法之一,特點是沖擊能量較大,但很多故障波形識別需要較豐富的經驗。
1.1.2.5 電壓取樣法(衰減法)
採集的是沖擊時故障電波在電纜里來回反射的電壓信號。為國內外多年採用的經典方法之一,特點是沖擊能量較大,但很多故障波形識別需要較豐富的經驗。
1.2 高壓電橋法:
基於MURRAY電橋原理而設計,採用四端法電阻測量原理,定位精度高。電橋置於高壓側,而操作鈕安全接地。徹底解決了電橋法用於高阻定位的局限性,使電橋法無盲區、精確、方便的特點得以發揮。
電橋出於平衡狀態時故障距離:X=2*L*P‰
2. 路徑查找:
2.1 音頻路徑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音頻信號,沿線用單/多線圈接收電纜發出的電磁信號判斷電纜路徑走向。
2.2 沖擊脈沖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沖擊脈沖,沿線用線圈接收電纜發出的電磁信號信號判斷電纜路徑走向。
3. 定點:
3.1 聲磁同步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高壓沖擊脈沖,在故障點附近同時接收故障點發出的聲波、電磁波及它們之間的時間差確定故障點位置。
3.2 跨步電壓定點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脈動或脈沖信號,如果電纜故障點處存在破損並接大地,在故障點附近就存在跨步電壓現象,故障點前、後電壓方向互反。
3.3 電磁預定點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高壓沖擊脈沖,根據故障點前後所收到的電磁波信號的差異來判斷故障位置。
3.4 音頻定點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音頻信號,根據故障點前後所收到的音頻信號的差異來判斷故障位置。一般對於低阻、短路、斷路較為有效。
4. 電纜識別:
4.1 音頻電纜識別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音頻信號,根據測試電纜所收到的音頻信號的差異來判斷那條是施加信號的電纜。一般,音頻電纜識別法只是作為參考。
4.2 沖擊脈沖電纜識別法:
給被測電纜施加脈沖信號,根據測試電纜所收到的脈沖信號的方向差異來判斷那條是施加信號的電纜。沖擊脈沖電纜識別法抗干擾能力較強。
電纜故障測試流程及步驟
電纜故障測試流程如下圖:
1. 此測試流程函蓋220V—220KV電壓等級的路燈電纜、控制電纜、動力電纜及超高壓動力電纜。
2. 從測試技術及使用人員技術水平角度考慮:
2.1 對於路燈電纜、地埋信號電纜、低壓動力電纜:
絕大多數情況電纜已破損並接大地,這時應考慮直接以跨步電壓法直接定點為主測試方法,此法對測試人員技術水平要求較低。
單如果電纜較長(大於400米以上),因為跨步電壓法為沿電纜路徑全線進行測試,有的地方路況人難於進行長距離測試,工作量就較大,這時,可考慮以脈沖法或電橋法測試配合使用。用脈沖法或電橋法測試故障點大致距離,再進行跨步電壓法或聲磁同步等方法定點。這樣可以極大提高效率,但對測試人員技術水平要求高一些。
如果為單芯電纜,無法用脈沖法測距。
2.2 對於6KV及以上高壓電纜主絕緣故障:
目前大部分電纜都為鎧裝屏蔽電纜,故障外護套破損比例為20%左右,很多故障點開挖出來後為內部故障,通過外表目測也無法看到。針對此情況,測距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沒有故障點的大致距離,如果全線定點就顯得非常盲目,效率太低。
測試故障距離可考慮脈沖法(包括低壓脈沖和多種高壓脈沖法)為主,高壓電橋法為輔的測試原則。這兩個方法各有特點,脈沖法測試成功的概率高,但對測試人員技術水平要求高一些;高壓電橋法測試成功的概率略低,但操作使用非常簡單,而且對於脈沖法較費勁的嚴重受潮或絕緣嚴重不平衡的電纜故障效果非常好。如果將兩個方法結合使用,就能使故障測試的難度大大降低,故障測試效率成倍提升。
定點目前用的最多而且成功率最高的為聲磁同步法。還有跨步電壓法、電磁預定點、音頻法可輔助配合使用。雖然為輔助方法,但可能對某條故障電纜來說卻有特效。
2.3 對於35KV以上電纜的外護套故障:
35KV以上電纜的外護套的絕緣有一定要求,這就使得如果有了破損就必須找出來。
故障點的測距為高壓電橋法,用好相作為測試參考相。
故障點的定點用高壓跨步電壓法。
2.4 電纜路徑的測試:
電纜路徑的測試目前有音頻法和沖擊脈沖法兩種。
音頻路徑法經過多年使用已基本成熟,如果用管線儀來查找電纜走向則更加方便快捷。
沖擊脈沖法是近年發展的新方法,可以在定點的同時查找電纜走向,而且抗干擾性能較強。
㈣ 電纜故障應該怎麼檢測
首先是低壓脈沖反射法,這個方法主要應用於低阻導致的電纜故障的檢測,因為低阻的時候,其它點的阻抗與故障點的阻抗不匹配,因此在電纜中,低壓脈沖遇見故障點就會出現反射脈沖,隨後根據反射脈沖和發射脈沖的具體傳播速度以及實際存在的往返時間差大小的計算,定位故障點。其次是沖擊高壓閃絡法,沖擊高壓閃絡法在電纜故障檢測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原理是通過對故障電纜開端處施加沖擊高壓,並且記錄發生故障出擊穿的那一剎那電壓突跳的數據信息。
隨後通過研究和分析所得到的數據,准確定位故障點,並且提出解決的對策。再者是電橋法,電橋法的優勢是高精確度、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但是電橋法在檢測高阻閃絡性故障時不適用,因為電橋電流在故障阻很高時會比較小,由此給檢測帶來困難。此外,應用電橋法時電纜的長度需要在檢測前就了解,並且各電纜截面和組成電纜線路的截面不同時,在檢測前需要進行計算。最後電纜故障的檢測方法還有二次脈沖法。
回復者:華天電力
㈤ 數控機床常用的故障檢測方法有幾種各有何特點
數控機床常用的故障檢測方法:
通常按照:現場故障的診斷與分析、故障的測量維修排除、系統的試車這三大步進行。
數控機床故障診斷
在故障診斷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先外部後內部:
現代數控系統的可靠性越來越高,數控系統本身的故障率越來越低,而大部分故障的發生則是非系統本身原因引起的。由於數控機床是集機械、液壓、電氣為一體的機床,其故障的發生也會由這三者綜合反映出來。維修人員應先由外向內逐一進行排查。盡量避免隨意地啟封、拆卸,否則會擴大故障,使機床喪失精度、降低性能。系統外部的故障主要是由於檢測開關、液壓元件、氣動元件、電氣執行元件、機械裝置等出現問題而引起的。
先機械後電氣:
一般來說,機械故障較易發覺,而數控系統及電氣故障的診斷難度較大。在故障檢修之前,首先注意排除機械性的故障。
先靜態後動態:
先在機床斷電的靜止狀態,通過了解、觀察、測試、分析,確認通電後不會造成故障擴大、發生事故後,方可給機床通電。在運行狀態下,進行動態的觀察、檢驗和測試,查找故障。而對通電後會發生破壞性故障的,必須先排除危險後,方可通電。
先簡單後復雜:
當出現多種故障互相交織,一時無從下手時,應先解決容易的問題,後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往往簡單問題解決後,難度大的問題也可能變得容易。
1.直觀法: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方法。維修人員通過對故障發生時的各種光、聲、味等異常現象的觀察以及認真察看系統的每一處,往往可將故障范圍縮小到一個模塊或一塊印刷線路板。這要求維修人員具有豐富的實際經驗,要有多學科的較寬的知識和綜合判斷的能力。
2.自診斷功能法:現代的數控系統雖然尚未達到智能化很高的程度,但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診斷功能。能隨時監視數控系統的硬體和軟體的工作狀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在顯示器上報警信息或用發光二極體批示出故障的大致起因。利用自診斷功能,也能顯示出系統與主機之間介面信號的狀態,從而判斷出故障發生在機械部分還是數控系統部分,並批示出故障的大致部位。這個方法是當前維修時最有效的一種方法。
3.功能程序測試法:所謂功能程序測試法就是將數控系統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如直線定位、圓弧插補、螺紋切削、固定循環、用戶宏程序等用手工編程或自動編程方法,編製成一個功能程序測試紙帶,通過紙帶閱讀機送入數控系統中,然後啟動數控系統使之進行運行,藉以檢查機床執行這些功能的准確性和可靠性,進而判斷出故障發生的可能起因。本方法對於長期閑置的數控機床第一次開機時的檢查以及機床加工造成廢品但又無報警的情況下,一時難以確定是編程錯誤或是操作錯誤,還是機床故障時的判斷是一較好的方法。
4.交換法: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也是現場判斷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交換法就是在分析出故障大致起因的情況下,維修人員可以利用備用的印刷線路板、模板,集成電路晶元或元器件替換有疑點的部分,從而把故障范圍縮小到印刷線路板或晶元一級。它實際上也是在驗證分析的正確性。
5.轉移法:所謂轉移法就是將系統中具有相同功能的二塊印刷線路板、模塊、集成電路晶元或元器件互相交換,觀察故障現象是否隨之轉移。藉此,可迅速確定系統的故障部位。這個方法實際上就是交換法的一種。
6.參數檢查法:數控參數能直接影響數控機床的功能。參數通常是存放在磁泡存儲器或存放在需由電池保持的RAM中,一旦電池不足或由於外界的某種干擾等因素,會使個別參數丟失或變化,發生混亂,使機床無法正常工作。此時,通過核對、修正參數,就能將故障排除。當機床長期閑置工作時無緣無故地出現不正常現象或有故障而無報警時,就應根據故障特徵,檢查和校對有關參數。另外,經過長期運行的數控機床,由於其機械傳動部件磨損,電氣無件性能變化等原因,也需對其有關參數進行調整。有些機床的故障往往就是由於未及時修改某些不適應的參數所致。當然這些故障都是屬於故障的范疇。
7.測量比較法:系統生產廠在設計印刷線路板時,為了調整、維修的便利,在印刷線路板上設計了多個檢測用端子。用戶也可利用這些端子比較測量正常的印刷線路板和有故障的印刷線路板之間的差異。可以檢測這些測量端子的電壓或波形,分析故障的起因及故障的所在位置。甚至,有時還可對正常的印刷線路人為地製造「故障」,如斷開連線或短路,撥去組件等,以判斷真實故障的起因。為此,維修人員應在平時積累印刷線路板上關鍵部位或易出故障部位在正常時的正確波形和電壓值。因為系統生產廠往往不提供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8.敲擊法:當系統出現的故障表現為若有若無時,往往可用敲擊法檢查出故障的部位所在。這是由於cnc系統是由多塊印刷線路板組成,每塊板上又有許多焊點,板間或模塊間又通過插接件及電纜相連。因此,任何虛焊或接觸不良,都可能引起故障。當用絕緣物輕輕敲打有虛焊及接觸不良的疑點處,故障肯定會重復再現。
9.局部升溫:系統經過長期運行後元器件均要老化,性能會變壞。當它們尚未完全損壞時,出現的故障變得時有時無。這時可用熱吹風機或電烙鐵等來局部升溫被懷疑的元器件,加速其老化,以便徹底暴露故障部件。當然,採用此法時,一定要注意元器件的溫度參數等,不要將原來是好的器件烤壞。
10.原理分析法:根據系統的組成原理,可從邏輯上分析各點的邏輯電平和特徵參數(如電壓值或波形),然後用萬用表、邏輯筆、示波器或邏輯分析儀進行測量、分析和比較,從而對故障定位。運用這種方法,要求維修人員必須對整個系統或每個電路的原理有清楚的、較深的了解。
除了以上常用的故障檢查測試方法外,還有拔板法,電壓拉偏法,開環檢測法。這些檢查方法各有特點,按照不同的故障現象,可以同時選擇幾種方法靈活應用,對故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逐步縮小故障范圍,較快地排除故障。
11.通過PLC檢測故障:數控機床出現的大部分故障都是通過PLC裝置檢查出來的。PLC檢測故障的機理就是通過運行機床廠家為特定機床編制的PLC梯形圖(即程序),根據各種輸人、輸出狀態進行邏輯判斷,如果發現問題,產生報警並在顯示器上產生報警信息。所以對一些PLC產生報警的故障,或一些沒有報警的故障,可以通過分析PLC的梯形圖對故障進行診斷,利用系統的梯形圖顯示功能或者機外編程器在線跟蹤梯形圖的運行,可提高診斷故障的速度和准確性。
㈥ 電纜故障測試儀測試方法有哪些
電纜故障的類型和判斷,無論是高壓電纜還是低壓電纜,在施工安裝和操作過程中,往往由於短路、過載、絕緣老化或外力而導致故障。它可以概括為電纜接地故障,短路,分為三類,它們是以下類型的故障方面:芯或三芯電纜的兩線接地;兩相芯間短路;三相芯線完全短路;換行符或多相芯破損。對於直接短路或斷線故障可採用萬用表直接測量和判斷,對於間接短路和接地故障,可以用電力電纜故障測試儀測量芯線間的絕緣電阻或芯線對地的絕緣電阻確定故障的類型後,找到故障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我的經驗,介紹幾種方法來查找故障點,以供參考。
找出電纜故障點:
(1)探測:電纜故障測試儀探測被調用以找到在根據聲音電纜放電故障,對於高壓電纜對閃絡放電絕緣層的方法更為有效。
(2)橋法:橋的方法是使用橋臂測量電纜芯的直流電阻,並准確測量電纜的實際長度,按照與電阻從計算出的比例關系的電纜長度點故障。在該方法中,如果電纜芯線間的接觸電阻小於1Ω,誤差一般不超過3m,如果故障點的接觸電阻大於1Ω,則可以採用高壓燒穿的方法將電阻降低到1Ω以下,然後用該方法測量。
(3)電容電流測定:電纜在操作中,在芯線之間,芯線到地存在的電容是均勻分布的,並且電容線性地正比於電纜長度,這是基於測定的測量原理的電容器電流,非常准確地測得的電纜線斷線故障。
(4)零位法:零位法稱為電位比較法,適用於長度較短的電纜芯線接地故障。方法簡單准確,不需要精確的儀器和復雜的計算測量原理如下:電纜故障芯線與等長比較線並聯時,電源在均電阻線的兩端並聯相反,兩點之間的電位差必須為零對應的點,由於微壓計的負極接地,具有電纜故障點等電位,因此,當微壓計的正極在比較導線上移動到指示值為零的點到故障點等電位時,即故障點的對應點。
回復者:華天電力
㈦ 計算機故障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看這里的看主要是指出現故障後,觀察電腦各部件是否在正常工作。看的目的是為了找到故障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觀察以下幾個方面。觀察機箱內各板卡插頭與插座的連接是否正常,是否歪斜。查看主板或其他板卡的表面是否有燒焦的痕跡,印刷電路板上的銅箔是否斷裂,晶元表面是否開裂,電容是否爆開等。查看是否有雜物掉進電路板的元件之間,檢查元件上是否有氧化或腐蝕的地方。觀察各元件的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或斷裂、歪斜。查看硬體電路板上是否有虛焊、元件短路、脫焊和斷裂等現象。
聽,當電腦出現故障時,很可能會出現異常的聲音。通過聽電源和CPU的風扇、硬碟和顯示器等設備工作時產生的聲音也可以判斷是否產生故障及產生的原因。另外,如果電路發生短路,也會發出異常的聲音。聞,有時電腦出現故障,並且有燒焦的氣味,這種情況說明某個電子元件已經被燒毀,應盡快根據發出氣味的地方確定故障區域並排除故障。摸,用手觸摸元件,感覺表面的溫度可以判斷元件是否正常工作、板卡是否安裝到位或是出現接觸不良等現象。1、觸摸一些晶元表面,溫度很高甚至燙手,說明該晶元可能已經損壞了。2、摸板卡,看是否有松動或接觸不良的情況,若有就將其固定。3、在設備運行時觸摸或靠近有關電子 部件,如CPU、主板等的外殼顯示器和電源除外,根據溫度粗略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㈧ 系統故障常用的檢測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一、
平時常見的微機故障現象中,有很多並不是真正的硬體故障,而是由於某些設置或系統特性不為人知而造成的假故障現象。認識下面的微機假故障現象有利於快速地確認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檢索工作。
1、電源插座、開關 很多外圍設備都是獨立供電的,運行微機時只打開計算機主機電源是不夠的。例如:顯示器電源開關未打開,會造成「黑屏」和「死機」的假象;外置式MODEM電源開關未打開或電源插頭未插好則不能撥號、上網、傳送文件,甚至連MODEM都不能被識別。列印機、掃描儀等都是獨立供電設備,碰到獨立供電的外設故障現象時,首先應檢查設備電源是否正常、電源插頭/插座是否接觸良好、電源開關是否打開。
2、連線問題 外設跟計算機之間是通過數據線連接的,數據線脫落、接觸不良均會導致該外設工作異常。如:顯示器接頭松動會導致屏幕偏色、無顯示等故障;又如:列印機放在計算機旁並不意味著列印機連接到了計算機上,應親自檢查各設備間的線纜連接是否正確。
3、設置問題 例如:顯示器無顯示很可能是行頻調亂、寬度被壓縮,甚至只是亮度被調至最暗;音箱放不出聲音也許只是音量開關被關掉;硬碟不被識別也許只是主、從盤跳線位置不對……。詳細了解該外設的設置情況,並動手試一下,有助於發現一些原本以為非更換零件才能解決的問題。
4、系統新特性 很多「故障」現象其實是硬體設備或操作系統的新特性。如:帶節能功能的主機,在間隔一段時間無人使用計算機或無程序運行後會自動關閉顯示器、硬碟的電源,在你敲一下鍵盤後就能恢復正常。如果你不知道這一特徵,就可能會認為顯示器、硬碟出了毛病。再如Windows、NC的屏幕保護程序常讓人誤以為病毒發作…… 多了解微機、外設、應用軟體的新特性、多向專家請教,有助於增加知識、減少無謂的恐慌。 \[]5、其它易疏忽的地方 CD-ROM的讀盤錯誤也許只是你無意中將光碟正、反面放倒了;軟盤不能寫入也許只是防寫滑到了「只讀」的位置。發生了故障,首先應先判斷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處,而不要盲目斷言某設備出了問題。
微機故障常見的檢測方法 1、清潔法 對於機房使用環境較差,或使用較長時間的機器,應首先進行清潔。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外設上的灰塵,如果灰塵已清掃掉,或無灰塵,就進行下一步的檢查。 另外,由於板卡上一些插卡或晶元採用插腳形式,震動、灰塵等其他原因,常會造成引腳氧化,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好後開機檢查故障是否排除。
2、直接觀察法 即「看、聽、聞、摸」。 「看」即觀察系統板卡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造成短路),也可以看看板上是否有燒焦變色的地方,印刷電路板上的走線(銅箔)是否斷裂等等。 「聽」即監聽電源風扇、軟/硬碟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另外,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常常伴隨著異常聲響。監聽可以及時發現一些事故隱患和幫助在事故發生時即時採取措施。 「聞」即辨聞主機、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於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地。 「摸」即用手按壓管座的活動晶元,看晶元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用手觸摸或靠近CPU、顯示器、硬碟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可以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用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發燙,則為該晶元損壞。
3、拔插法 PC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主板自身故障、I/O匯流排故障、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拔插法的另一含義是:一些晶元、板卡與插槽接觸不良,將這些晶元、板卡拔出後在重新正確插入可以解決因安裝接觸不當引起的微機部件故障。
4、交換法 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判斷故障部位,無故障晶元之間進行交換,故障現象依舊,若交換後故障現象變化,則說明交換的晶元中有一塊是壞的,可進一步通過逐塊交換而確定部位。如果能找到相同型號的微機部件或外設,使用交換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元件本身的質量問題。 交換法也可以用於以下情況:沒有相同型號的微機部件或外設,但有相同類型的微機主機,則可以把微機部件或外設插接到該同型號的主機上判斷其是否正常。
5、比較法 運行兩台或多台相同或相類似的微機,根據正常微機與故障微機在執行相同操作時的不同表現可以初步判斷故障產生的部位。
6、振動敲擊法 用手指輕輕敲擊機箱外殼,有可能解決因接觸不良或虛焊造成的故障問題。然後可進一步檢查故障點的位置排除之。
7、升溫降溫法 人為升高微機運行環境的溫度,可以檢驗微機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溫情況,因而及早發現事故隱患。 人為降低微機運行環境的溫度,如果微機的故障出現率大為減少,說明故障出在高溫或不能耐高溫的部件中,此舉可以幫助縮小故障診斷范圍。 事實上,升溫降溫法是採用的是故障促發原理,以製造故障出現的條件來促使故障頻繁出現以觀察和判斷故障所在的位置。
8、程序測試法 隨著各種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焊接工藝越來越復雜,同時,隨機硬體技術資料較缺乏,僅靠硬體維修手段往往很難找出故障所在。而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匯流排基本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軟體診斷法要求具備熟練編程技巧、熟悉各種診斷程序與診斷工具(如debug、DM等)、掌握各種地址參數(如各種I/O地址)以及電路組成原理等,尤其掌握各種介面單元正常狀態的各種診斷參考值是有效運用軟體診斷法的前提基礎。
死機現象的故障一般檢查處理方法 在微機故障現象中,死機是一種較常見的故障現象,同時也是難於找到原因的故障現象之一。由於在「死機」狀態下無法用軟體或工具對系統進行診斷,因而增加了故障排除的難度。 死機現象一般表現為:系統不能啟動、顯示黑屏、顯示「凝固」、鍵盤不能輸入、軟體運行非正常中斷等。 死機可以由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原因引起,本文主要分析由硬體引起的死機故障以及檢查處理方法。 掌握下面的方法,可以加快對死機故障原因的確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⒈排除系統「假」死機現象 ①首先排除因電源問題帶來的「假」死機現象。應檢查微機電源是否插好,電源插座是否接觸良好,主機、顯示器以及列印機、掃描儀、外置式MODEM、音箱等要外接電源的設備電源插頭是否可靠地插入了電源插座,上述各部件的電源開關是否都置於了開(ON)的位置。
②檢查微機各部件間數據、控制連線是否連接正確和可靠,插頭間是否有松動現象。尤其是主機與顯示器的數據線連接不良常常造成「黑屏」的假死機現象。
⒉排除病毒和殺毒因素引起的死機現象 用無毒干凈的系統盤引導系統,然後運行KV300、KILL、AV95、SCAN等防病毒軟體的最新版本對硬碟進行檢查,確保微機安全,排除因病毒引起的死機現象。 另外,如果在殺毒後引起了死機現象,這多半是因為病毒破壞了系統文件、應用程序及關鍵的數據文件;或是殺毒軟體在消除病毒的同時對正常的文件進行了誤操作,破壞了正常文件的結構。碰到這類問題,只能將被損壞(即運行時引起死機)的系統或軟體進行重裝。
3.不同時候死機的處理方法 如果是在系統啟動期間發生的死機,請轉到第6步;如果是在系統啟動後,軟體運行期間發生的死機,請轉到第5步;如果是「黑屏」類的死機請轉到第11步;其它死機請繼續下一步。
⒋越來越頻繁的死機現象的故障判斷 如果死機現象是從無到有,並且越來越頻繁,一般有以下兩個原因: ①使用維護不當,請參見第7步; ②微機部件品質不良或性能不穩定,請參見第10步。
5.排除軟體安裝、配置問題引起的死機現象 ①如果是在軟體安裝過程中死機,則可能是系統某些配置與安裝的軟體沖突。這些配置包括系統BIOS設置、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設置、WINDOWS.INI、SYSTEM.INI的設置以及一些硬體驅動程序和內存駐留程序。 可以試著修改上述設置項。對BIOS可以取其默認設置,如「LOAD SETUP DEFAULT」和「LOAD BIOS DEFAULT」;對CONFIG.SYS和AUTOEXEC.BAT則可以在啟動時按F5跳過系統配置文件或按F8逐步選擇執行以及逐項修改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配置尤其是EMM386中關於EMS、XMS的配置情況來判斷與安裝程序什麼地方發生了沖突;一些硬體驅動程序和內存駐留程序則可以通過不裝載它們的方法來避免沖突。
②如果是在軟體安裝後發生了死機,則是安裝好的程序與系統發生沖突。一般的做法是恢復系統在安裝前的各項配置,然後分析安裝程序新裝入部分使用的資源和可能發生的沖突,逐步排除故障原因;刪除新安裝程序也是解決沖突的方法之一。
③如果是因為病毒或殺毒引起的軟體運行死機,請參見第2步。
⒍系統啟動過程中的死機現象 系統啟動過程中的死機現象又有兩種情況:
①致命性死機,即系統自檢過程未完成就死機,一般系統不給出提示 ②非致命性死機,在自檢過程中或自檢完成後死機,但系統給出聲音、文字等提示信息 。 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根據開機自檢時致命性錯誤列表的情況,再結合其它方法對故障原因做進一步的分析,如:硬體安裝情況(請參見第8步),系統配置(請參見第9步),硬體設備品質(請參見第10步)以及顯示器黑屏(請參見第11步)等。 對於第二種情況,可以根據開機自檢時非致命性錯誤代碼表,開機自檢時非致命性錯誤代碼表]和開機自檢時鳴笛音響對應的錯誤代碼表;開機自檢時鳴笛音響對應的錯誤代碼表,中所列的情況對可能出現故障的部件做重點
二、
①部件安裝不到位、插接松動、連線不正確引起的死機 顯示卡與I/O插槽接觸不良常常引起顯示方面的死機故障,如「黑屏」;內存條、CACHE與插槽插接松動則常常引起程序運行中死機,甚至系統不能啟動;其它板卡與插槽(插座)的接觸問題也常常引起各種死機現象。 要排除這些故障,只需將相應板卡、晶元用手摁緊,或從插槽(插座)上拔下從新安裝。如果有空閑插槽 (插座),也可將該部件換一個插槽(插座)安裝以解決接觸問題。 線纜連接不正確有時也會引發死機故障。
②安裝不當導致部件變形、損壞引起的死機 口徑不正確、長度不恰當的螺釘常常導致部件安裝孔損壞、螺釘接觸到部件內部電路引起短路導致死機;不規格的主板、零部件或不規范的安裝步驟常常引起機箱、主板、板卡外形上的變異因而擠壓該部件內部元件導致局部短路、內部元件損壞導致莫名其妙的死機。 如果只是微機部件外觀變形,可以通過正確的安裝方法和更換符合規格的零部件來解決;如果已經導致內部元件損壞,則只能更換新的零部件了。
10.排除因硬體品質不良引起的死機現象 一般說來,微機產品都是國際大廠商按照國際標准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部件不良率是很低的。但是計算機產品高利潤的誘惑使許多非法廠商對微機標准零部件改頭換面、進行改頻、重新標記(Remark)、以次充好甚至將廢品、次品當作正品出售,導致這些「超水平」發揮的產品性能不穩定,環境略有不適或使用時間稍長就會頻繁發生故障,尤其是CPU、內存條、CACHE、主板等核心部件及其相關產品的品質不良,是導致無原因死機的主要故障源。 檢查時應著重檢查以下部件:
①CPU CPU是被假冒得最多也是極容易導致死機的部件。被Remark的CPU在低溫、短時間使用時一切正常,但只要在連續高溫的環境中長時間使用其死機弊端就很容易暴露。使用Windows、3DS等對CPU特性要求較高的軟體比DOS等簡單軟體更能發現CPU的問題。 參照說明書將CPU主頻跳低1到2個檔次使用,如:將166降為150、133或120使用。如果死機現象大幅度減少或消失,就可以判斷是CPU有問題。也可以用交換法,更換同型號的正常CPU如果不再死機一般可以斷定是CPU的問題。 有些用戶喜歡把CPU超頻使用以獲得高速的性能,這也是常導致計算機死機的原因。將CPU跳回原頻率就能解決死機問題。
②內存條 內存條常常被做的手腳有:速度標記被更改,如:70ns被Remark為60ns;非奇偶校驗冒充奇偶校驗內存;非EDO內存冒充EDO內存;劣質內存條冒充好內存條。 在BIOS中將內存條讀寫時間適當增加(如:從60ns升為70ns),如果死機消失可以斷定是內存條速度問題。 如果是內存本身的質量問題,只有通過更換新的內存條才能解決。
③CACHE CACHE也存在以次充好問題。另外,CACHE本身的損壞也導致嚴重的死機。系統BIOS設置中的關閉外部CACHE選項,如果死機消失,則必是CACHE問題。
④CMOS晶元損壞 CMOS晶元一般不容易損壞,但一旦有物理損壞則必然引起死機,其中以黑屏不能啟動為主。由於CMOS晶元目前都已集成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晶元組中,所以,更換CMOS晶元往往要連主板一起更換。
⑤主板 一般主板的故障常常是最先考慮然而卻是要到最後才能確定的。除了印刷板上的飛線、斷線和主板上元件被燒焦、主板受擠壓變形、主板與機箱短路等明顯的現象外,主板本身的故障只有在確認了主板上所有零部件正常(將你的板卡、CPU、內存條等配件拿到好的主板上使用正常,而別人使用正常的板卡、器件插到你的主板上就不能正常運行)時才能判斷是否是主板故障。 如果更換了好的同型號主板死機依然存在,則可能是該主板與某個零部件不兼容。要麼更換兼容的其它型號的主板,要麼只能用拔插法依次測試各板卡、晶元,找出不兼容的零部件更換之。電源、風扇、機箱等 劣質電源、電源線纜故障、電源插接松動、電源電壓不穩都是引起不明原因死機的罪魁禍首。CPU風扇、電源風扇轉動不正常、風扇功率不足則會引起CPU和機箱內「產熱大戶」元件散熱不良因而引起死機。
11.系統黑屏故障的排除 系統死機故障的很大一部分現象表現為黑屏(即顯示器屏幕上無任何顯示),這類故障與顯示器、顯示卡關系很密切,同時系統主板、CPU、CACHE、內存條、電源等部件的故障也能導致黑屏。 系統黑屏的死機故障的一般檢查方法如下:
①排除「假」黑屏 檢查顯示器電源插頭是否插好,電源開關是否已打開,顯示器與主機上顯示卡的數據連線是否連接好、連接插頭是否松動,看是否是因為這些因素引起的黑屏。 另外,應該動一下滑鼠或按一下鍵盤看屏幕是否恢復正常。因為黑屏也可能是因為設置了節能模式(可在BIOS設置中查看和修改)而出現的假死機。
②在黑屏的同時系統其它部分是否工作正常,如:啟動時軟/硬碟驅動器自檢是否通過,鍵盤按鍵是否有反應等。可以通過交換法用一台好的顯示器接在主機上測試,如果只是顯示器黑屏而其它部分正常,則只是顯示器出了問題,這仍是一種假死機現象。
③黑屏發生在系統開機自檢期間,請參見第6步 ④黑屏發生在顯示驅動程序安裝或顯示模式設置期間,顯然是選擇了顯示系統不能支持的模式,應選擇一種較基本的顯示方式。如:Windows下設置顯示模式後黑屏或花屏,則應在DOS下運行Windows目錄下的SETUP.EXE程序選擇標准VGA顯示方式。
⑤檢查顯示卡與主板I/O插槽接觸是否正常、可靠,必要時可以換一個I/O槽插入顯示卡試試。
⑥換一塊已確認性能良好的同型號顯示卡插入主機重新啟動,若黑屏死機現象消除則是顯示卡的問題。
⑦換一塊已確認性能良好的其它型號顯示卡插入主機重新啟動,若黑屏死機現象消除則是顯示卡與主板不兼容,可以考慮更換顯示卡或主板。
⑧檢查是否錯誤設置了系統的核心部件,如CPU的頻率、內存條的讀寫時間、CACHE的刷新方式、主板的匯流排速率等,這些都可能導致黑屏的死機現象。
⑨檢查主機內部各部件連線是否正確,有一些特殊的連線錯誤會導致黑屏死機。 ⑩請參見本文的其它步驟所列的死機故障診斷步驟,這些故障導致的死機常常也伴隨著黑屏。
12、排除死機故障的常用方法 在具體故障檢查中常常用以下方法查找死機故障的原因: (清潔法 ·撥插法 ·交換法 ·振動敲擊法 ·升溫降溫法 ·比較法)
微機不能啟動有幾種情況:一種是由於主機加了系統級保護口令;一種是在開機自檢時死機;一種是硬碟不能啟動,通過軟碟機、光碟機或網路伺服器仍能啟動;另一種則是系統有效驅動器均不能啟動;還有一種是能部分啟動但不能啟動完全。下面針對這幾種情況分別闡述它們的處理方法。
1、系統級開機口令保護 由於忘記了口令而無法通過系統級口令保護導致微機不能啟動的故障,CMOS口令遺忘的處理方法]中的相關敘述。
2、開機自檢時死機 3、硬碟不能啟動,通過軟碟機、光碟機或網路伺服器仍能啟動 這種情況一般是硬碟啟動信息不完整或遭到了破壞,可以利用工具軟體進行恢復。如果以前製作有系統急救盤,可以利用軟盤啟動,然後用急救盤恢復硬碟系統信息;如果沒有系統急救盤,可以按照系統CMOS信息、硬碟分區表、C盤引導扇區、DOS系統文件、系統配置文件的順序對硬碟進行恢復。
①判斷系統是否能識別硬碟 ②若系統BIOS能識別硬碟,則判斷主引導記錄、系統分區表和邏輯C盤信息是否正確。 以A驅啟動為例,若從A驅啟動後DOS不能識別C盤,表明硬碟的主引導記錄、分區信息已遭破壞,應使用FDISK重寫主引導扇區並重新建立分區信息,然後用FORMAT C:命令對C盤進行高級格式化。
③若從A驅啟動後DOS能識別和進入C盤但不能從C盤啟動,表明分區表和邏輯C盤信息正確,此時應判斷C盤分區是否被激活。可運行FDISK查看並將C盤設為活動分區, ④若分區表信息正確且C盤已是活動分區但仍不能從C盤啟動,表明C盤DOS引導記錄已遭到破壞,應重建C盤引導系統。可從A驅啟動,並執行SYS C:命令將DOS系統傳到C盤上。
⑤經上述步驟,C盤應能啟動成功。若還不能,則應檢查病毒。
⑥在重裝DOS引導系統的過程中如發現不能寫入分區表信息或引導區記錄,應檢查BIOS設置中是否打開了病毒防護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導分區的寫操作。
⑦如果系統BIOS不能識別硬碟,或在排除了軟體和病毒原因後仍不能啟動,則應打開機箱檢查軟/硬碟驅動器的電源、數據電纜是否正常,連接是否可靠,驅動器安裝是否正確,驅動器本身質量是否有問題。涉及硬體的檢查建議向專家請教。
4、系統有效驅動器均不能啟動 ①檢查系統BIOS設置中是否正確設置了軟/硬碟驅動器的各項參數,參數設置不正常會導致微機不能正確識別各個驅動器,則系統啟動也無從說起。
②若系統能正確識別各個驅動器,除硬碟外的驅動器都能啟動系統,則可參照本文第3節的方法對硬碟進行處理。
③若仍不能從A驅或CDROM上啟動,應該檢查A驅或CDROM的安裝、連線是否正常。
④若A驅或CDROM安裝正常仍不能啟動,應該檢查啟動軟盤或啟動光碟是否安裝了完整的DOS引導系統,該步驟只能在其它確認正常的計算機上進行檢查。完整的DOS系統應該包括BOOT區程序、IO.SYS、MSDOS.SYS、COMMAND.COM,並且BOOT區程序必須占據引導盤的引導扇區位置,其餘三個文件在數據區的最前位置並要連續存放。有些版本的DOS系統中用IBMBIO.COM 代替IO.SYS,用IBMDOS.COM代替MSDOS.SYS,但其存放要求是一致的。
⑤若系統引導盤也無問題,則應檢查軟碟機磁頭或CDROM 的光頭是否太臟,可用清洗劑或無水酒精進行清洗。
⑥仍不能引導的,可能是驅動器本身有故障,建議向專家請教。
5、能部分啟動但不能啟動完全 ①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5鍵能啟動成功而不按F5鍵啟動失敗,則問題出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的配置上。可在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8鍵然後一句一句地執行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的語句找出死機的位置把該句刪除或進行修改。
②啟動過程中在出現「Starting MS-DOS」時按F5鍵啟動失敗或者根本不出現「Starting MS-DOS」,這主要是DOS引導系統遭到破壞或沒有安裝完全。較簡單的方法是重新安裝DOS系統,如:用正常的驅動器和引導盤啟動,然後用SYS x:將系統傳入x驅動器,這里的x是要重新安裝DOS系統的驅動器盤符。
③在重裝DOS引導系統的過程中如發現不能寫入分區表信息或引導區記錄,應檢查BIOS設置中是否打開了病毒防護功能而阻止了程序向主引導分區的寫操作。
④如果屢次重裝DOS系統仍啟動失敗,有可能是碟片上存儲引導系統的部分有物理介質損壞,建議向專家請教。
㈨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故障診斷方法
常見的計算機網路故障診斷方法
網路管理與故障診斷已經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現在正逐漸發展至完善。實現故障診斷的科學化、規范化已經成為影響網路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所以網路故障診斷在當今已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我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關於常見的計算機網路故障診斷方法,歡迎參考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計算機網路是由計算機集合加通信設施組成的系統,即利用各種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計算機連在一起,達到相互通信而且共享軟體、硬體和數據等資源的系統。計算機網路按其計算機分布范圍通常被分為區域網和廣域網。區域網覆蓋地理范圍較小,一般在數米到數十公里之間。廣域網覆蓋地理范圍較大,如校園、城市之間、乃至全球。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導致網路之間各種形式的連接。採用統一協議實現不同網路的互連,使互聯網路很容易得到擴展。
雖然網路故障各式各樣,但所有的故障可分為物理故障與邏輯故障,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硬體故障與軟體故障。硬體故障主要包括網卡、網線、集線器、交換機、路由器等故障,軟體故障主要是因為網路設備的配置或者網路協議的問題引起的故障。
(一)一般故障分析方法
1 確認連通性故障,當出現一種網路應用故障時,如無法接入網路,首先嘗試使用其他網路應用,如查找網路中的其他電腦,或使用區域網中的Web瀏覽等。如果其他網路應用可正常使用,如雖然無法接入網路,卻能夠在“網上鄰居”中找到其他電腦,或可ping到其他電腦,即可排除連通性故障原因。如果其他網路應用均無法實現,繼續下面操作。
2 看LED燈判斷網卡的故障。首先查看網卡的指示燈是否正常。正常情況下,在不傳送數據時,網卡的指示燈閃爍較慢,傳送數據時,閃爍較快。無論是不亮,還是長亮不滅,都表明有故障存在。如果網卡的指示燈不正常,需關掉電腦更換網卡。對於Hub的指示燈,凡是插有網線的埠,指示燈都亮。由於是Hub,所以,指示燈的作用只能指示該埠是否連接有終端設備,不能顯示通信狀態。
3 用ping命令排除網卡故障,使用ping命令,ping本地的IP地址,檢查網卡和IP網路協議是否安裝完好。如果能ping通,說明該電腦的網卡和網路協議設置都沒有問題。問題出在電腦與網路的連接上。因此,應當檢查網線和交換機及交換機的介面狀態,如果無法ping通,只能說明TCP/IP協議有問題。這時可以在電腦的“控制面板”的“系統”中,查看網卡是否已經安裝或是否出錯。如果在系統中的硬體列表中沒有發現網路適配器,或網路適配器前方有一個黃色的“!”,說明網卡未安裝正確。需將未知設備或帶有黃色的“!”網路適配器刪除,刷新後,重新安裝網卡。並為該網卡正確安裝和配置網路協議,然後進行應用測試。如果網卡無法正確安裝,說明網卡可能損壞,必須換一塊網卡重試。如果網卡安裝正確則原因是協議未安裝。
4 如果確定網卡和協議都正確的情況下,還是網路不通,可初步斷定是交換機和雙絞線的.問題。為了進一步進行確認,可再換一台電腦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判斷。如果其他電腦與本機連接正常,則故障一定是先前的那台電腦和交換機的介面上。
5 如果確定交換機有故障,應首先檢查交換機的指示燈是否正常,如果先前那台電腦與交換機連接的介面燈不亮說明該交換機的介面有故障(交換機的指示燈表明插有網線的埠,指示燈亮,指示燈不能顯示通信狀態)。
(二)配置故障分析方法
1 首先檢查發生故障電腦的相關配置。如果發現錯誤,修改後,再測試相應的網路服務能否實現。如果沒有發現錯誤,或相應的網路服務不能實現,執行下述步驟。
2 測試系統內的其他電腦是否有類似的故障,如果有同樣的故障,說明問題出在網路設備上,如Hub。反之,檢查被訪問電腦對該訪問電腦所提供的服務作認真的檢查。
(三)RJ45接頭故障分析方法
RJ45接頭容易出故障,例如,雙絞線的頭沒頂到RJ45接頭頂端,絞線未按照標准腳位壓人接頭,甚至接頭規格不符或者是內部的絞線斷了。鍍金層厚度對接頭品質的影響也是相當可觀的,例如鍍得太薄,那麼網線經過三五次插拔之後,也許就把它磨掉了,接著被氧化,當然也容易發生斷線。
(四)網卡故障分析方法
一般可以通過ping命令來檢驗網卡是否正常工作。
1 使用ping命令ping127.0.0.1,127.0.0.1是本地循環地址。如果該地址無法ping通,則表明本機TCP/IP協議不能正常工作;如果ping通了該地址,證明TCP/IP協議正常,則進入下一個步驟繼續診斷。
2 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本機IP地址,ping該地址,如果ping通,表明網路適配器工作正常,則需要進入下一個步驟繼續檢查;反之則是網路適配器出現故障。
3 ping本地網關地址,ping不通則表明網路線路出現故障,通則再ping路由器在目標計算機所在同段的埠IP地址,不通則是路由出現故障。
4 ping外網網址,可以ping網路名,比如:ping www..com,正常情況下會出現該網址所指向的IP地址,這表明本機的DNS設置正確而且DNS伺服器工作正常,反之就可能是其中之一出現了故障。
總之,網路發生故障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提高處置能力、提升處置效率、增強診斷水平才是每一個網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網路建成運行後,網路故障診斷是網路管理的重要技術工作。搞好網路的運行管理和故障診斷工作,提高故障診斷水平需要做到:認真研究相關網路理論;清楚網路拓撲,包括線纜連接、系統參數設置及軟體使用;了解網路正常運行狀況、注意收集網路正常運行時的各種狀態和報告輸出參數;熟悉常用的診斷工具,准確的描述故障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