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獻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鑒別、整理文獻,並通過對文獻的研究形成對事實的科學認識的方法。文獻法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
2、文獻法的一般過程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分別是:提出課題或假設、研究設計、搜集文獻、整理文獻和進行文獻綜述。文獻法的提出課題或假設是指依據現有的理論、事實和需要,對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或重新歸類研究的構思。研究設計首先要建立研究目標,研究目標是指使用可操作的定義方式,將課題或假設的內容設計成具體的、可以操作的、可以重復的文獻研究活動,它能解決專門的問題和具有一定的意義。
Ⅱ 怎麼進行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是要弄清被分析文獻「究竟講什麼」,以便給予檢索標識。一般分兩步:(1)先找出文獻論述的對象,再進一步查明是要論述該對象哪個方面的具體問題;(2)先找出文獻中涉及的各種概念,再進一步查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若幹完整的主題。從一篇文獻分析出的主題數量可以是多個。
由於文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有共同的對象,都不與文獻中記載的人與事直接接觸,因此,都稱為非接觸性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則通過對文獻的定量分析,統計描述來實現對事實的科學認識。二者的區別是分析的重點與分析的手段上有所不同。
操作流程
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確定來源
通過瀏覽文獻的篇名、目次、摘要、引言、結論以至正文,對文獻內容作調查;
信息來源包括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內部信息包括《員工手冊》、《公司管理制度》、《職位職責說明》、《績效評價》、《會議記錄》、《作業流程說明》、《ISO質量文件》、《分權手冊》、《工作環境描述》、《員工生產記錄》、《工作計劃》、《設備材料使用與管理制度》、《作業指導書》等。
(2)外部信息主要指其他企業工作分析的結果,這些資料可以為本企業的工作分析提供參照。為了保證所收集到的信息有較強的適用性,在收集信息的時候應該注意兩點:第一,目標企業應該與本企業在性質上或者行業上具有較高的相似性;第二,目標職位應該與本企業典型職位有較高的相似性。
Ⅲ 怎麼去查論文的研究方法你好 我看了一篇c刊論文,我想知道它整個的研究方法,我該怎麼去查
摘要 首先,對論文進行分類,對於與自己當前課題相關的論文,需要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對每一篇都應有所了解。一方面,這些研究本身與你的研究非常相關;另一方面,在「撞題」的情況下,你正在做的項目可能已經被別人率先突破。而別的子領域及其他領域論文,對於你當前的研究沒有太大啟發,可以略過。但如果有對整個研究領域存在指導意義或者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果,那就需要認真研讀和總結。
Ⅳ 如何進行文獻回顧
作為研究生,文獻回顧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知識。那麼如何做文獻回顧?目的是什麼呢? 先梳理一下書上的主要內容給大家。文獻回顧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查找相關文獻。在查找相關文獻時,來源一般通過相關著作、相關論文、統計資料和檔案材料,目前來說,大部分都說來自於相關論文,也就是文獻資料。 第二、對文獻進行選擇。根據文獻的相似性、發表的時間(時間要在一個比較新的范圍內)、一些學術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加上一些判斷和需求。 第三、實際閱讀和分析文獻。這里要注意分析文獻的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的結果、自己對該研究的評價。最後自己要總結,先前別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得出了哪些結論?有哪些薄弱環節?自己要有一定的見解。 以上是書上文獻回顧的官方內容。 胡小端老師在清明假期前給我們布置了任務:每個人去做一個文獻回顧,找到一個你最感興趣的,也可以是你最熟悉的主題。這次上課他又提到說,別看這兩無關,而事實上,你最感興趣的必然花的時間也最多。這次課上有幾位同學包括我在內都展示了我們的主題和PPT,但是都存在嚴重的問題:過於寬泛。胡老師說,文獻回顧其實說明白了就是兩個問題: 第一、尋找到一個研究問題。抱著這個問題去研究文獻,找出一個具體的、詳細的問題。而且在總結分析別人的文獻發現問題時候,一定要有論據。 第二、你的研究問題一定要有一個創新點。每一篇論文都要有不同於別人之處,不然就是重復勞動,毫無意義。 看似簡單的兩個問題,做起來不是那麼容易,要找到這兩個關鍵需要仔細去分析推敲文獻。 其實對於文獻回顧我依然存在很多疑惑,希望大家關於此能多多探討。
Ⅳ 怎麼去查論文的研究方法你好 我看了一篇c刊論文,我想知道它整個的研究方法,我該怎麼去查
摘要 1.文獻閱讀法。通過網路資源、高校圖書館網路資料庫資源、校圖書館館藏圖書等方式,獲得與研究課題相關的文獻資料。網路資源一般使用CNKI,萬方。通過大量文獻的閱讀和學習,吸取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研究精華,形成了自己研究的理論框架。
Ⅵ 如何閱讀文獻
閱讀文獻的方法:
1、通過文獻報告形式;
2、通過審閱稿件形式;
3、積極寫評論性文章;
4、對重要文獻進行翻譯;
Ⅶ 怎麼樣能夠高效看文獻
讀文獻儼然已經成了研究生的必修課,但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讀好一篇論文。
讀論文的同時一定要邊讀邊做筆記,想要從文獻中獲取足夠的信息和知識,記文獻筆記就是一個必須要有的過程。
希望能對處於迷茫階段的你有一定的幫助。
Ⅷ 參考文獻看不懂哪幾個方法幫你搞定你知道嗎
在閱讀文獻時,如果遇見看不懂的專業術語,能夠有兩種方式,一個就是我們最好把這種語匯標識出來,在全篇閱讀文章完畢之後,前去在網路上關鍵詞搜索,看一下互聯網詞典中給的表述,再帶入到文獻中,看看是不是能夠表述得通,或是可以直接尋求幫助老師;另一個辦法就是大家可以稍微忽視看不懂這種情況,反而是沿著專業術語再往後閱讀文章,由於文章是有邏輯的,因此這這個專業術語的前後文其實也可以結合起來,把前後文聯絡起來之後,一般我們就會知道這一專業術語的意思了。此外,對於這類專業術語能夠記下來多閱讀多記,在論文答辯時用上,還可以顯現出我們自己的專業水平~
Ⅸ 常用的學術論文研究方法(著重講解文獻法)
在學位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要運用各種方法,對於寫作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內容寫作的質量。
一般來說,常用的學術論文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法、比較法、文獻法這幾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是最經常最普遍用到的研究方法,無論你是理科工科文科商科,在寫論文時通通都會用上它。運用文獻法的意義在於,有利於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現狀,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科研成果,幫助研究者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有利於為科研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提高研究效益;有利於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的基礎,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課題研究的創新性,避免研究中的重復。
1.文獻法的特點
文獻法的特點有三個:
第一,歷史性。從時間角度看,文獻法是一種「歷史」的研究。只要是先於研究者當前研究的成果,研究者都可進行研究;
第二,靈活性。文獻法不受時空限制,空間上,可不用親臨現場。在時間上,可靈活安排;
第三,繼承性和創造性。運用文獻法的目的在於比較和借鑒,通過檢索、收集、鑒別以及研究與運用,最終實現對某一現象的認識,分析其形成的客觀原因;還可對原有文獻加以重新組合、升華,從而找出事物間的新聯系、新規律、形成新觀點。
2.文獻法的檢索方法
文獻法的實際運用通常是在選定課題方向,或選定課題後,根據需要進行檢索確定查找文獻的范圍和深度。首先根據自己對課題的理解、自己的知識結構、現有的資料,確定所需要查閱的文獻范圍。文獻檢索的方法因檢索課題內容和范圍的不同而分別有所側重,採用的檢索方法主要有:
1)直查法。從與本檢索課題有關的書刊中直接檢索文獻的一種方法。檢索課題單一,文獻集中,對於所檢索書刊又比較了解,適合於使用這種方法;
2)追溯法。利用已經檢索到的文獻的引文、注釋、角注和附錄參考文獻為線索,逐個地進行追蹤查找,發現所需文獻的一種方法。一般在已知文獻很少或缺乏檢索工具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一些必需的文獻;
3)順查法。按照檢索課題的時間范圍,由遠及近、從舊到新的順序查找文獻的一種方法。可得到較為系統全面完整的文獻資料,但費時費力;
4)倒查法。按照檢索課題的時間范圍,由近及遠地回溯查找文獻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檢索新的文獻,特別是理論性的研究課題;
5)綜合法。即對上述幾種方法交替使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復雜、重大的檢索課題。具體而言,如果研究者具備一定檢索知識及良好素質,有較完備的檢索工具,可採用順查法和倒查法;如果是對研究課題作全面系統的綜述報告,宜用順查法;如對新課題的研究,應以倒查法為主;如果缺乏完備的檢索工具和線索,則可採用追蹤檢索法(追溯法)。
3.文獻法的優點
1)研究不受時空限制。用文獻法可以研究那些受地域或時代限制而無法接近的對象;
2)運用文獻法進行科研。研究不受研究對象「反應」的干擾;
3)研究體現批判性和創新性的結合。在運用文獻資料法進行科研過程中,研究者總是以自己的政治觀點、世界觀和當代的教育思想、觀點去進行分析研究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研究體現批判性;
4)研究具有客觀性。大部分文獻資料的寫作並不具有研究目的,作者是自發地在特定的環境和時間里記錄下來的,具有較高的"坦白程度"和真情實感。對這些文獻資料的研究必然增強了客觀性;
5)信息容量大、費用低。採用文獻法進行研究,信息容量不受限制,只要能夠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都可以作為研究的對象。
4.文獻法的重要環節——文獻整理
1)文獻的閱讀。閱讀研究文獻的方法一般有瀏覽、粗讀和精讀三種。這三種閱讀方法各有所長和不足,對科研人員來說,閱讀分析文獻均為非常有用的方法,都應當很好地掌握,並善於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靈活地運用。
2)文獻的記錄。記錄就是把通過閱讀找到的有價值的資料保留下來,以供進一步分析研究之用。記錄可以幫助記憶、鍛煉思維、提高文字表達能力,有利於研究新問題。記錄研究文獻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標記與批語式、抄錄式、提要式、札記式、綜述式等。
3)文獻的鑒別。鑒別文獻真偽的方式分為「外審」和「內審」兩類。「外審」的四種方法:辨別版本真偽、分析該書的語言風格、分析文獻的體例、分析文獻中的基本觀點、思想。「內審」的4種方法:文字性文獻的互證、用真品實物來驗證文字性文獻、 產生文獻的歷史背景、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場與基本思想。
4)文獻的分類。(1)定性分類整理:一次劃分、連續劃分、二分法。(2)分類整理的要求: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觀點甚至理想來美化或苛求歷史歷史性文獻中的內容;二是不能隨意剪裁史料,來滿足預先編制的結論或現成的結論。
以上內容著重講解了文獻法這種常用的學術論文研究方法。簡單來說,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希望大家看完之後掌握其要點,能夠在日後的研究學習中加以靈活運用。
Ⅹ 如何閱讀文獻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閱讀文獻是必須的。因為我們的任何idea都與此相關。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所以要想有所建樹,必須閱讀大量的相關領域的文獻,而不是閉門造車。只有學習他人,然後經過自己的總結和思考,假以時日我們才會構思出偉大的設想,從而獲得科研的成功。雖然不同領域的文獻內容不同,但框架是相似的,所以掌握閱讀文獻的技能,本人覺得非常有必要: 1.瀏覽文章的Title 題目是最醒目的,也是作者費盡心思構思出來的,目的就是要吸引大家的目光。所以我們可以從文章的題目來猜測作者的研究領域及內容。 2. 閱讀文章Introction 摘要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摘要包含了作者的主要結果以及創新內容。所以通過摘要我們便知道了作者的研究內容、思路及獲得的結果。通過閱讀摘要來指導下面是否精讀該文章。如果該文章很有吸引力。則 3. 瀏覽文章的Results 在閱讀了摘要後,瀏覽文章的結果。有些同學總是把目光集中在Introction部分。Introction部分是作者寫該文章的引子,通過介紹背景,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而引出作者該文章要解決的問題,或驗證的設想。所以熟悉該領域的同學不要將時間浪費在此部分。通過瀏覽結果,盡快獲得信息。思考該文章結果是否對我們的研究有借鑒。 4. 閱讀Discussion部分 5.精讀文章 在進行上面4步後,便知道該文章是否需要精讀了。如需要,則將該文章吃透。 6. 總結該文章的結果,及思路。 通過總結,獲得啟示,設計自己的實驗 7.摘錄文章好的句子 當你讀的文章的作者是以英語為母語時,除了了解吸收上面提到的研究內容、方法及研究思路外。要學習美妙的句子。將來當你寫文章時,便會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