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折舊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折舊方法的比較與分析

發布時間:2022-11-16 11:54:47

Ⅰ 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方法通常有哪四種方法

我國會計准則中可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

1、平均年限法,又稱直線法,是最簡單並且常用的一種方法。此法是以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除以預計使用年限,求得每年的折舊費用。在各年使用資產情況相同時,採用直線法比較恰當。

2、工作量法,又稱變動費用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理論依據在於資產價值的降低是資產使用狀況的函數。根據企業的經營活動情況或設備的使用狀況來計提折舊。假定固定資產成本代表了購買一定數量的服務單位,然後按服務單位分配成本。

3、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最後兩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一種加速折舊的方法。在雙倍余額遞減法下,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低於其預計凈殘值以下。

4、年數總和法,又稱年限合計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的余額乘以一個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壽命為分子、以預計使用壽命逐年數字之和為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1)折舊方法的比較與分析擴展閱讀: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

1、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年折舊額=固定資產期初折余價值×年折舊率。

2、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3、月折舊額=年初固定資產折余價值×月折舊率。

4、固定資產期初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

5、最後兩年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凈殘值)/2。

Ⅱ 畢業論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比較分析

折舊計算的方法 從上講,在選擇折舊方法時應考慮以上因素,但實際操作中,在多數情況下,僅是一個或少數因素起決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則可以略而不計。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幾種折舊方法中假若某種方法一般來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稅法要求的,就可選用這種方法。折舊的方法是經國家確認的企業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所應遵循的規則,通常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分為兩類,一類是直線法,一類是加速折舊法。財政部結合我國企業現狀和實際要求,改革了單一的折舊方法,增加了加速折舊法,允許企業多種折舊方法並存。企業可採用的折舊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駛里程法、加速折舊法等。加速折舊法包括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遞減法、年金法和償債基金法等。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根據企業的現狀及國家的財政承受能力,我國對實行加速折舊方法的范圍也作了限定,對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技術進步快的生產企業、船舶企業、生產「母機」的機械企業、飛機和汽車製造企業、化工和醫葯生產企業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批準的行業企業,其機器設備可以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加速計提折舊。
2.2 對幾種常見折舊法的探討 雖然折舊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國允許企業選用的折舊方法只有以下4種:直線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折舊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要變更需在財務報表的附註中加以說明〔4〕。近年來,人們對加速折舊法表示強烈的興趣,筆者也認為此方法相對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實際,覆蓋問題更全面,下面對4種方法進行敘述和比較。

2.2.1 直線法 直線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舊是由於時間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關系,認為服務潛力降低的決定因素是隨時間推移所造成的陳舊和破壞,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損。因而假定資產的服務潛力在各個會計期間所使用的服務總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實際使用程度如何

由於直線法模式簡單,只有在以下各項條件之下才是正確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計,或投資成本假定為零;(2)修理和維修費用在整個資產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3)最後一年資產的效率與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資產所取得的收入(或現金流量)在整個使用年限內是固定不變的;(5)各種必要的估計(包括預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當確定的預計的。

由於以上各項因素的不確定性,要使任何折舊方法對所有各種因素都考慮到是有困難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適當抵消,通常都認為直線法最為適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維修費用的增加,恰好為收入的增加及保險費和財產稅的減少所抵消。此外,由於直線法通俗易懂,核算簡便,同時根據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固定資產有效使用期內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舊額相等,使企業產品成本穩定並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但同時直線法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它忽略了折現因素,按直線法計算的凈利,會給人們以投入資本總額的收入率在不斷提高的假象。
2.2.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內固定資產的預計完成的工作量來計提折舊的一種。實質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補充和延伸。根據規定,專業車隊的客、貨運汽車、大型設備以及大型建築施工機械可採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由於各種專業設備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標,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駛里程折舊法和工作小時折舊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舊是一項變動的,而不是固定的費用,即假定資產價值的降低不是由於時間的推移,而是由於使用的緣故。

對於許多種資產來講,工作量法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別是在有形磨損比折舊更為重要。

因而,如果某項資產在年度內沒有使用,就不應計列折舊費用,因為資產的服務價值並沒有降低。即使折舊是確定資產預期使用年限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其折舊是可以預見的,並且,資產的大概使用狀況是可以估計的,就可以使用以經營活動為依據的折舊方法,使用這種折舊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個服務單位分配投入價值,對服務價值降低的計量則是次要的。

盡管在資產的服務價值隨使用而降低的情況下,工作量法看來還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嚴重缺點:(1)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工作量法仍然類似於直線法。因為它假定每一服務單位分配等量的折舊費,但是,假定每一服務單位的成本相等是沒有根據的。而且,由於在後期有些服務單位尚有待於日後使用,整個服務價值的降低事實上並不是均勻的,除非假定利率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慮到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

2.2.3 加速折舊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都是加速折舊法的一種。主張採用加速折舊法的各項條件是:(1)在不考慮資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況下遞減每年的服務貢獻;(2)操作效率的降低會導致其他業務費用的增加;(3)資產價值早期降低很多,後期降低較少;(4)即使早期和後期耗用的服務價值相同,其折現價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務價值成本要比後期大;(5)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6)現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於存在著折舊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後年度收入的不確定性。

主張採用加速折舊法的一個主要論據是資產凈收入貢獻的遞減與操作效率是相互關聯的,並對各期應負擔的折舊費具有同樣的。資產凈收入的減少可能是由於資產在後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時間和修理費用,或過度使用易於發生事故,因而減少使用,也可能是由於操作效率降低而產量減少。操作效率降低還會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較大的浪費。所有這些均說明資產的凈收入在後期要少於早期,因而,即使不計利息成本,資產凈收入的減少也證明使用加速折舊法是合理的。

預期現金收入的遞減也是採用加速折舊法的一個理由,可以認為,資產的原始成本在早期獲取收入過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後期大,因此早期折舊費應大於後期。

修理和維修費是逐年遞增的,為了補償遞增的修理和維修費,應採用加速折舊法。修理和維修費用與折舊是相關的,應該包括在服務的總成本或凈收入的計算中。

折舊費分配中最難處理的一個因素是不確定性。預期使用年限、預期凈收入和未來的修理和維修費用,均具有不確定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確定性可根據風險選擇所調整的期望值,將不確定數值轉化為單一的確定數值。收入的不確定性為加速折舊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據。因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開始指定投資決策時,對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應當更大些,所以,應將大部分資產成本分配於早期。雖然這些不確定因素不足以證明加速折舊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對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舊是最趨於現金收支的一種方法。

Ⅲ 企業如何選擇合理的折舊方法及建議

現在的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加速折舊的方法。
固定資產是企業一項很重要的資產, 其折舊作為成本會影響企業的所得稅費用,進而影響企業的收益,同時折舊作為一種非付現成本,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轉。因而,合理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 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我國會計制度允許使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方法中的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一、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比較:
常用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分為兩類:直線法和加速法。
(一)直線法
直線法是指按照使用年限或完成的工作量平均計提折舊的方法,主要包括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
1、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根據固定資產的原始價值扣除預計殘值,按預計使用年限平均計提折舊的一種方法。它將折舊均衡分配於使用期內的各個期間。
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假定固定資產的服務潛力會隨著使用程度而減退,因此,將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改為使用這項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勞務數量。
不同的固定資產,其工作量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對於運輸設備來說,其工作量表現為運輸里程;對於機器設備來說,其工作量表現為機器工時。
(二)加速法
主要包括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
1、年數總和法。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凈殘值後的凈額率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毎年的折舊額。這個遞減分數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數字總和。
2、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余額和雙倍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

二、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不同對所得稅的影響分析
第一,不同的折舊方法對於固定資產價值補償和補償時間會造成早晚不同。
第二,不同折舊方法導致的年折舊額提取直接影響到企業利潤額受沖減的程度,因而造成累進稅制下納稅額的差異及比例稅制下納稅義務承擔時間的差異。企業正是利用這些差異來比較和分析,以選擇最優的折舊方法,達到最佳稅收效益。
第三,從企業稅負來看,在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的情況下,不同的折舊方法會使企業承擔的稅負輕重不同。
但在比例稅率的情況下,採用加速折舊法對企業更為有利。因為加速折舊法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內加快補償,企業前期利潤少,納稅少;納稅較多,從而起到延期納稅的作用。
三、對企業選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理選, 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是企業稅收籌劃的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對企業選用資產折舊方法,特提出下列建議:
第一,年限平均法的特點是每年折舊額相同,但缺點是隨著固定資產的修理費越來越多,到資產的使用後期,修理費和折舊額會大大髙於固定資產購入額,從而影響企業的所得稅額和利潤,
第二,採用加速折舊法,可使固定資產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補償。 並不是指固定資產提前報廢或多提折舊。因為不論採用何種方法提折舊,從固定資產全部使用期間來看,折舊總額不變, 對企業的凈收益總額並無影響。各個具體年份來看,由於採用加速的拆法,使應計折舊額在固定資產使用前一提較多而後期攤提較少,必然使企業前期相對較少而後期較多。
第三,企業在選擇折舊方法時,考慮稅收籌劃收益如何。加速折舊方法前期折舊額大,後期折舊額小,就遞延了部分的所得稅款,相當於從國家那裡得到一筆無息貸款。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的折舊會影響到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的輕重、多少直接影響到企業稅後凈利潤的形成,關繫到企業的切身利益。因此合理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能給企業帶來一筆較大的稅收收益。

Ⅳ 我國可以採用的折舊計提方法有哪些,對比分析它們的特點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稱直線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
產預計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相等。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原價×年折舊率 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舊額會隨資產的工作量而不斷變化。一般資產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別較大的,適於採用工作量法計提折舊,比如汽車等應按照工作量法計提折舊。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實際工作量×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特點:不是每一個會計期間的折舊額都是相等的。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用直線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固定的折舊率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方法。 年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不考慮凈殘值)×2/預計使用年限 注意:最後兩年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
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又稱折舊年限積數法或級數遞減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一種。它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一種方法。逐年遞減分數的分子代表固定資產尚可使用的年數;分母代表使用年數的逐年數字之總和,假定使用年限為n年,分母即為1+2+3+……+n=n(n+1)÷2,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Ⅳ 工程經濟學終: 簡述常用的幾種折舊法的區別

1、平均年限法(基於入賬原值和預計使用期間): 該公式是一種靜態直線折舊法,固定資產每期折舊額是根據建立卡片時的 入賬原值、入賬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期間計算的。公式計算沒有考慮入 賬前的累計折舊及已提折舊期間數的影響。在以後使用期間,折舊要素的 變動也不會影響各月計提的折舊金額。該折舊方法計算簡單,能夠保證月 折舊額一直保持不變,但如果在固定資產使用期間內發生了折舊要素的調 整,需要同時將折舊公式調整為動態平均法。
2、平均年限法(基於入賬凈值和剩餘使用期間): 與公式一相同,區別是該公式計算折舊時是基於入賬凈值和入賬剩餘使用 期間考慮的。如果你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了原值等折舊要素的調整,並且希 望相應的調整各月折舊額,請在變動的同時選擇動態平均法。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固定資產每期實際完成的工作量來計算各期折舊額的。每 期提折舊前必須錄入當期工作量。另外,自定義的工作量法公式必須選擇 「按工作量法折舊」。
4、年數總和法: 一種加速折舊法,注意使用該法一定要選擇「以年為計算基礎」。
5、雙倍余額遞減法: 一種加速折舊法,注意使用該法一定要選擇「以年為計算基礎」。

Ⅵ 累計折舊方法之間的比較

1.年限平均法(特點: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
公式: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公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 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公式: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年限】*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4.年數總和法(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公式: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在參考資料的網址里是網路文庫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法的總結!

Ⅶ 固定資產計提折舊的方法都有哪幾種區別都是什麼

考慮我國實際情況,財政部規定企業可選擇的折舊方法一般有4種,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例1】甲公司有一幢廠房,原價為5000000元,預計可使用20年,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2%。該廠房的折舊率和折舊額的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1-2%)/20=4.9%

月折舊率=4.9%/12=0.41%

月折舊額=5000000×0.41%=20500(元)

本例採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其特點是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是相等的。

使用年限平均法的優點是:①計算簡單、容易理解;②由於每年的折舊額相同,使企業產品成本穩定並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缺點是:①只著重固定資產使用的長短,忽略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強度及效率;②也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例2】某企業的一輛運貨卡車的原價為600000元,預計總行駛里程為500000公里,預計報廢時的凈殘值率為5%,本月行駛4000公里。該輛汽車的月折舊額計算如下:

單位里程折舊額=600000×(1-5%)/500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舊額=4000×1.14=4560(元)本例採用工作量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工作量法是指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

使用工作量法的優點是:①簡單明了、容易計算;②計體的折舊額與固定資產的使用程度想聯系,既充分考慮了固定資產的有形損耗因素的影響,又符合配比原則;③按照實際使用過程磨損程度計算,能正確反映運輸工具、精密設備等使用程度,而且把折舊費用與業務成果聯系起來。

缺點:①即使每年的折舊費用是變動的,工作量法仍然類似於直線法。②工作量法沒能考慮到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③是對固定資產的工作總量難以可靠的估計,也沒有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

3.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每月月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使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的優點是:①計算折舊的基數不是固定資產原值而是凈值;②折舊率按同等條件下直線法折舊率的2倍計算;③考慮到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缺點是:①計算年折舊額時都比較繁瑣,費時費力,且容易出錯;②計算公式中當直線法折舊大於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時,改用直線法本身也不符合加速折舊的原理。

【例3】某企業一項固定資產的原價為1000000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按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如下:

年折舊率=2/5×100%=40%

第1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400000(元)

第2年應提的折舊額=(1000000—400000)×40%=240000(元)

第3年應提的折舊額=(600000—240000)×40%=144000(元)

從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線法)計提折舊。

第4年、第5年的年折舊額=[(360000-144000)-4000]/2=10600(元)

每年各月折舊額根據年折舊額除以12來計算。

本例採用了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在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後的金額和雙倍的直線法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採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一般應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預計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預計使用壽命+1)/2×100%

或者:

年折舊率=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壽命的年數總和×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額

使用年數總和法的優點是:①計提折舊的基數不變;考慮了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遞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遞減等因素;②充分考慮到無形損耗和自然損耗等問題。缺點是:折舊率逐年降低,計算起來比較麻煩,容易出錯。

(7)折舊方法的比較與分析擴展閱讀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的系統分攤。

使用壽命是指固定資產預期使用的期限。有些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也可以用該資產所能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服務的數量來表示。

應計折舊額是指應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後的余額;如已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准備,還應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

參考資料:網路-固定資產折舊

Ⅷ 各種折舊方法要怎麼比較

一家企業有著多種多樣的資產,對於不同的固定資產,應選擇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企業在選擇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時,主要應考慮以下因素:
1.固定資產的使用規律
固定資產可以連續地參加若干生產周期的生產而保持其原有的形態,固定資產的價值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轉移到成本和費用之中。根據固定資產的使用規律,固定資產在使用初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較高,而在其使用後期,其所能夠帶來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小。
2.固定資產的磨損狀況
固定資產的折舊實際上反映的是固定資產的磨損值,固定資產的磨損包括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兩個方面。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首先必須得考慮這兩個因素。在科技越來越進步的今天,固定資產的磨損越來越多地體現在無形損耗上,所以在折舊方法的選擇上,充分考慮科技進步是非常重要的。
3.要考慮固定資產折舊對納稅的影響
在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還應考慮其對企業納稅的影響。對大型企業而言,納稅是企業的重大支出,而不同的折舊方法對企業的稅負有著不同的影響。一般而言,在比例稅下,若稅率不變,則選用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方法較為有利;相反,而在累進稅下,則選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折舊比較有利。
4.要考慮固定資產折舊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所有的企業都必須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因此,企業在選用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時,也必須考慮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對企業利潤的影響。眾所周知,企業的利潤等於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而固定資產折舊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固定資產折舊影響企業成本,進而影響企業利潤,所以選用加速折舊法較為有利。

Ⅸ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幾種各有什麼不同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五種;各個折舊方法的折舊額和折舊速度都有所不同。
平均年限折舊法一:
月折舊率=(1―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
月折舊額=月折舊率×原值=(原值―殘值)÷預計使用月份
原值=殘值×殘值率
可以看出,平均年限折舊法一隻與三個參數相關:原值、殘值(或殘值率)、預計使用月份。折舊的多少與「累計折舊」、「已計提月份(已計提月份小於預計月份時)」無關。
平均年限折舊法二:
月折舊額=(原值―殘值―累計折舊)÷(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月折舊率=月折舊額÷(原值―殘值)=[1―累計折舊÷(原值―殘值)]÷(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
在平均年限折舊法中,折舊金額與原值、累計折舊、殘值、預計使用月份、已提月份共五個參數相關。
如果累計折舊與已計提月份均為0,則兩種折舊方法中的月折舊額是一樣的,但是月折舊率不同。
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是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殘值後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折舊年限―已使用年數)
÷ [折舊年限×(折舊年限+1)÷2]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按雙倍直線折舊率和固定資產凈值來計算折舊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折舊年限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月折舊率。
採用此法,應當在其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後的凈額平均攤銷。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殖)÷
規定的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舊額

閱讀全文

與折舊方法的比較與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7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8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6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5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1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5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3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