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查找歐洲葯典的制劑的微生物限度規定值是多少
怎麼查找歐洲葯典的制劑的微生物限度規定值是多少
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起源於原始真核細胞內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細菌和行光能自養的藍細菌。該假說的提出遠早於mtDNA和cpDNA的發現。其中葉綠體的內共生起源假說見於1905年,由K.Mereschkowsky提出;而線粒體的類似起源假說見於1918和1922年,分別由P. Porteir和I.E. Wallin提出。隨著人們對真核細胞超微結構、線粒體和葉綠體DNA及其編碼機制的認識,內共生起源學說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充實。
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細菌基因組的典型特徵。它們均為單條環狀雙鏈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無組蛋白結合並能進行獨立的復制和轉錄。此外,在鹼基比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結構特徵等方面,線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也與細胞核基因組表現出顯著差異,而與原核生物極為相似。同時,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 聚合酶,能獨立復制和轉錄自己的RNA。其mRNA、rRNA的沉降系數與細菌的類似。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蛋白質合成機制類似於細菌,而有別於真核生物:①與細菌一樣,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蛋白質的合成從N-甲醯甲硫氨酸開始,而真核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從甲硫氨酸開始。②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核糖體較小於真核生物80S核糖體。例如,動物細胞線粒體的核糖體為50/60S,真菌線粒體的核糖體為70/74S,而葉綠體的核糖體為70S。③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生物的核糖體中只有5SrRNA,而不少真核細胞的核糖體中存在5.8SrRNA。④線粒體中的蛋白質合成因子具有原核生物核糖體的識別特異性,其功能可部分地被細菌的蛋白質合成因子取代,但線粒體的蛋白質合成因子不能識別細胞質核糖體。⑤線粒體核糖體與線粒體mRNA形成多核糖體。⑥葉綠體tRNA和氨醯-tRNA合成酶通常可與細菌相應的酶交叉識別,而不與細胞質中相應的酶形成交叉識別。⑦葉綠體的核糖體小亞基可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大亞基組合,形成有功能的雜合核糖體。⑧線粒體和葉綠體核糖體上的蛋白質合成被氯黴素、四環素抑制,而抑制真核生物核糖體上蛋白質合成的放線酮對它們無抑製作用。⑨線粒體RNA聚合酶可被原核細胞 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利福黴素)所抑制,但不被真核細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放線菌素D)所抑制等。
2. 葯物雜質對照品的含量要求,不懂的趕緊來看
對照品(標准品)是執行 葯品質量標准 的實物對照,是量值傳遞的重要載體,是用來檢查葯品質量的一種特殊的專用量具、測量葯品質量的基準、確定葯品真偽優劣的物質對照,也是作為校正測試儀器與方法的物質標准。對國家葯品標准而言,它是國家頒發的一種葯品計量、定性的標准物質。 葯品標准物質 必須具備材料均勻、性能穩定、量值准確等條件,才能發揮其統一量值的作用。
在葯物研發當中,對照品(標准品)涉及量值溯源、產品定性、雜質控制等重要環節,其制備和標定情況與葯品的質量研究、穩定性研究乃至葯理毒理學研究中劑量的確定等臨床前基礎研究間存在密切關系,因此,葯品對照品(標准品)的制備與標定是葯品技術審評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來講, 葯品研發中標准物質 的使用一般可參照如下原則:
在新葯研製中,有些含量測定方法採用了葯典收載的鑒別用對照品,應該按含量測定用對照品要求作純度與含量考察,如符合要求可以採用,如純度差應經精製後選用,如在檢驗方法研究中只要雜質峰不幹擾測定可以暫用,但如制定標准限度,必須確切了解對照品的純度與含量。
含量測定缺乏專屬性關於含量測定,並非每個葯品都需用專屬性好的方法,由於化學原料葯大多數是單一的較純物質,並在檢查項下已對其主要雜質進行控制,因此健全而的方法較專屬但性較差的方法為好, 歐洲葯典 也認為如果鑒別和純度實驗已能充分反映被測物質的特性和品質,那麼分析方法的性就成為選擇含量測定方法的主要依據,因而UV法常被國內外葯典應用。
但有的葯品含量測定,卻必須注意方法的選擇性,特別是許多性質不穩定的抗生素含量測定。例如 中國葯典 1995年版頭孢拉定採用HPLC法,這是由於頭孢拉定的環己二烯基團在氧氣和水分的作用下易氧化為苯基而成為頭孢氨苄,微量金屬如鐵也能加速這種反應,所以頭孢拉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有頭孢氨苄,且其含量不可忽視。葯典中頭孢拉定原料中頭孢氨苄控制在0%以下,制劑控制在0%以下就是這個道理。
但有文獻卻採用UV法監測頭孢拉定半成品的含量,由於UV法選擇性差,測定的只能是頭孢氨苄和頭孢拉定及其它相關物質的總和,頭孢氨苄的大吸收波長為,吸收系數為220~245,頭孢拉定大吸收波長為,吸收系數為215~240,兩者基本相同,當頭孢拉定降解而含量不合格時,UV法不能反映頭孢拉定中頭孢氨苄的變化。
中國葯典 中對頭孢拉定及其中所含頭孢氨苄均有限度要求,而UV法既不能准確反映頭孢拉定的含量,又不能反映頭孢氨苄的含量,因此UV法監測頭孢拉定製劑含量是不可行的,可能會使不合格的產品得不到控制而造成重大損失,這也是我們在實際檢驗中遇到的問題:頭孢拉定原料中頭孢氨苄含量一般較低,約2%,但由於貯藏或生產工藝不當,其制劑中出現頭孢拉定含量低於葯典限度或頭孢氨苄含量超過葯典限度的情況。部標准中肌苷制劑的含量測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3. 誰能解釋下歐洲葯典色譜柱推薦信息里的這話是啥意思
1、對照品與供試品的前處理可以不一樣,這樣的實例在美國葯典、歐洲葯典和英國葯典經常見到。
你所說的對照品是50%的溶劑,樣品是水的溶劑,兩種樣品進入檢測器測定的時候都是以流動相為溶劑進行測定(溶劑與溶質構成的樣品溶液是混合物,溶劑在色譜系統中也要與溶質分離,這是產生溶劑峰的原因),因此兩者的背景吸收相同,所不同的是兩種溶劑的擴散系數不同,與流動相的混合熱不同,會導致樣品在色譜柱中的徑向擴散和縱向擴散不同,50%的甲醇已經釋放掉了混合熱,由於流動相與樣品溶劑混合產生的混合熱很小,一般情況下由於溫度變化產生的樣品在色譜系統中擴散系數變化一般不會很大,如果對照品與樣品峰的理論板數沒有顯著差異,不會影響檢測結果;如果差異很大,測定結果是不能採用的。
2)對照品與樣品採用相同的溶劑當然好,但有時無法實現,如測定用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緩釋制劑的在不同pH介質中的釋放度、測定控釋制劑的含量和含量均勻度等,你根本無法用相同的溶劑配出對照品溶液,因此3)處理對照品與樣品的溶劑可以不同,只要在色譜系統的理論板數一致、保留時間一致、峰的對稱度一致,未因溶劑的不同發生降解、分子型與離子型之間的轉化、析晶等問題。
4. 干基的舉例解釋
精密稱取B12樣品25.00mg,用水溶液配成100ml。精密吸取10.00ml,又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此溶液在1cm的吸收池中,與361nm處測定吸光度為0.507,求B12的百分含量?(百分吸光系數為207)
這個題目可以求出樣品的含量,其原理是:根據朗泊比爾定律求出樣品的實際E值,即1.0%的濃度(1.0克/100毫升)、1厘米的吸收池、361nm下樣品的吸收值。該值與標準的E值(207)相比較,得到的數值即是該樣品的B12的含量,只不過這是它的濕基含量,想求出它的干基含量還需要知道它的水分。
實際E值=0.507×(1÷0.025)×10=202.8;
則含量=202.8÷207×100%=97.97%。
看來這個樣品非常乾燥啊,因為B12吸濕性很強,它在12%的水分狀態下就顯得非常干,能夠乾燥到干基含量到97.97%非常不容易。知道嗎,歐洲葯典規定B12的干基含量達到96.0%就可以判定合格;中國葯典規定B12的干基含量達到97.0%則為合格;日本葯局方的限度也是如此;美國葯典中B12含量的測定方法不是採用的E值法,採用的是對照品法,其限度基本與其它葯典一致。
5. 金黃色葡萄球菌怎麼檢測
要進行微生物培養和菌株革蘭氏陽性特徵辨識
6. 化學分析中以干基計是什麼意思
干基就是以單位質量的干空氣或干氣體為基準表示的濕空氣或濕氣體的濕度、比熱、比容、焓等性質。同樣,以單位質量無水固體為基準表示濕固體中的水分時,也稱為干基。在乾燥和調濕的各種計算中,採用「干基」比較方便說明。
舉例解釋
精密稱取B12樣品25.00mg,用水溶液配成100ml。精密吸取10.00ml,又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取此溶液在1cm的吸收池中,與361nm處測定吸光度為0.507,求B12的百分含量?(百分吸光系數為207)
這個題目可以求出樣品的含量,其原理是:根據朗泊比爾定律求出樣品的實際E值,即1.0%的濃度(1.0克/100毫升)、1厘米的吸收池、361nm下樣品的吸收值。該值與標準的E值(207)相比較,得到的數值即是該樣品的B12的含量,只不過這是它的濕基含量,想求出它的干基含量還需要知道它的水分。
實際E值=0.507×(1÷0.025)×10=202.8;
則含量=202.8÷207×100%=97.97%。
看來這個樣品非常乾燥啊,因為B12吸濕性很強,它在12%的水分狀態下就顯得非常干,能夠乾燥到干基含量到97.97%非常不容易。知道嗎,歐洲葯典規定B12的干基含量達到96.0%就可以判定合格。
中國葯典規定B12的干基含量達到97.0%則為合格;日本葯局方的限度也是如此;美國葯典中B12含量的測定方法不是採用的E值法,採用的是對照品法,其限度基本與其它葯典一致。
(6)歐洲葯典含量分析方法驗證觀察值擴展閱讀
化學分析根據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滴定分析(titrimetry)和重量分析(gravimetry)。
滴定分析
根據滴定所消耗標准溶液的濃度和體積以及被測物質與標准溶液所進行的化學反應計量關系,求出被測物質的含量,這種分析被稱為滴定分析,也叫容量分析(volumetry)。利用溶液四大平衡:酸鹼(電離)平衡、氧化還原平衡、絡合(配位)平衡、沉澱溶解平衡。
滴定分析根據其反應類型的不同,可將其分為:
1、酸鹼滴定法:測各類酸鹼的酸鹼度和酸鹼的含量;
2、氧化還原滴定法:測具有氧化還原性的物質;
3、絡合滴定法:測金屬離子的含量;
4、沉澱滴定法:測鹵素和銀。
重量分析
通過適當的方法如沉澱、揮發、電解等使待測組分轉化為另一種純的、化學組成的固定的化合物而與樣品中其他組分得以分離,然後稱其質量,根據稱得到的質量計算待測組分的含量,這樣的分析方法稱為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適用於待測組分含量大於1%的常量分析,其特點是准確度高,因此此法常被用於仲裁分析,但操作麻煩、費時。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 樣品溶解、沉澱、過濾、洗滌、烘乾和灼燒等步驟。
1、樣品的溶解
溶解或分解試樣的方法,取決於試樣以及待測組分的性質,應確保待測組分全部溶解。在溶解過程中,待測組分不得損失(包括氧化還原)加人的試劑不幹擾以後的分析。
2、試樣的沉澱
重量分析對沉澱的要求是盡可能地完全和純凈,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應按照沉澱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沉澱條件,如加人試劑的次序、加人試劑的量和濃度,試劑加人速度,沉澱時溶液的體積、溫度、沉澱陳化的時間等。必須按規定的操作手續進行,否則會產生嚴重的誤差。
3、過濾和洗滌技術
過濾的目的是將沉澱從母液中分離出來,使其與過量的沉澱劑、共存組分或其他雜質分開,並通過洗滌獲得純凈的沉澱。對於需要灼燒的沉澱,常用濾紙過濾。對只需經過烘乾即可稱量的沉澱,則往往使用古氏坩堝過濾。過濾和洗滌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間斷,整個操作過程中沉澱不得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干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化學分析
7. 歐洲葯典Rf值怎麼計算
薄層色譜法中原點到斑點中心(origin)
的距離與原點到溶劑前沿
(solvent
front)
的距離的比值
是色譜法中表示組分移動位置的一種方法的參數。定義為溶質遷移距離與流動相遷移距離之比。在一定的色譜條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個常數,因此有可能根據化合物的Rf值鑒定化合物。
Rf=(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component)÷(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solvent)
在制備薄層板時,在大小適當的玻璃板上,均勻塗上吸附劑,厚度在一毫米以內,然後在距底邊1。5厘米處點上樣品溶液,形成一個小點,稱為「原點」。
再將薄層板置於盛有動相溶劑的玻缸內(此溶劑稱為「展開溶劑」,玻缸稱為「展開槽」)。當溶劑沿薄層擴散到距原點以上一定距離時(一般10—12厘米),取出薄層板,記錄展開溶劑擴展前沿距原點的距離A。然後用噴灑顯色試劑或紫外光線照射的方法使被分離的化合物顯色,此過程稱為「顯譜」。觀察並記錄所顯斑點的中心距原點的距離。斑點在薄層板上的位置通常用比移值(Rf)表示。Rf值為斑點中心距原點的距離與溶劑展開前沿距原點距離的比值
Rf值是與物質在兩相中分配系數相關的數值,因此,在特定條件下為一常數。不同的物質由於在特定色譜條件下的兩相間分配系數的差異,而有著不同的Rf值,這樣就達到薄層色譜分離的目的。
8. 歐洲葯典Rf值怎麼計算
薄層色譜法中原點到斑點中心(origin) 的距離與原點到溶劑前沿 (solvent front) 的距離的比值 是色譜法中表示組分移動位置的一種方法的參數。定義為溶質遷移距離與流動相遷移距離之比。在一定的色譜條件下,特定化合物的Rf值是一個常數,因此有可能根據化合物的Rf值鑒定化合物。
Rf=(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component)÷(distance moved from origin by solvent)
在制備薄層板時,在大小適當的玻璃板上,均勻塗上吸附劑,厚度在一毫米以內,然後在距底邊1。5厘米處點上樣品溶液,形成一個小點,稱為「原點」。 再將薄層板置於盛有動相溶劑的玻缸內(此溶劑稱為「展開溶劑」,玻缸稱為「展開槽」)。當溶劑沿薄層擴散到距原點以上一定距離時(一般10—12厘米),取出薄層板,記錄展開溶劑擴展前沿距原點的距離A。然後用噴灑顯色試劑或紫外光線照射的方法使被分離的化合物顯色,此過程稱為「顯譜」。觀察並記錄所顯斑點的中心距原點的距離。斑點在薄層板上的位置通常用比移值(Rf)表示。Rf值為斑點中心距原點的距離與溶劑展開前沿距原點距離的比值
Rf值是與物質在兩相中分配系數相關的數值,因此,在特定條件下為一常數。不同的物質由於在特定色譜條件下的兩相間分配系數的差異,而有著不同的Rf值,這樣就達到薄層色譜分離的目的。
9. 酸值的歐洲葯典中的規定(acid value)
The acid value IA is thenumber that expresses, in milligrams the quantity of potassium hydroxiderequired to neutralise the free acids present in 1 g of the substance.
Dissolve 10.00 g of the substance to be examined, or the quantity prescribed, (m g),in 50 mL of a mixture of equalvolumes of ethanol (96 per cent) R and light petroleum R3, previously neutralised with 0.1 M potassium hydroxide or 0.1 M sodium hydroxide,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 using 0.5 mL of phenolphthalein solution R1 as indicator.If necessary, heat to about 90 ℃ to dissolve thesubstance to be examined. When the substance to be examined has dissolved,titrate with 0.1 M potassium hydroxide or 0.1 M sodium hydroxide until the pink colour persists for at least 15 s (n mL of titrant). When heating has been applied to aid dissolution, maintain the temperature at about 90 ℃ ring the titration.
酸值IA系指中和1克供試品中的游離酸所需的氫氧化鉀的毫克數。
取供試品10.00克或規定的質量(記錄為m克),溶於50毫升等體積的乙醇(96%)(R級試劑)和石油醚(R3級試劑)混合液中(作為供試品溶液)。除另有規定外,加入0.5毫升酚酞溶液(R1級)作為指示劑,用0.1mol/L氫氧化鉀滴定液或0.1mol/L氫氧化鈉滴定液中和(滴定),滴定至粉紅色在15秒鍾內不褪色(記錄滴定體積為n毫升)。如溶解時需加熱助溶,則在滴定過程中需保持溫度在90℃左右。(計算公式為)
註:歐洲葯典中的試劑試液分級類似國內的化學純、分析純、色譜純、光譜純……不同的級別有不同的規定。
10. 常見的外國葯典有哪些分別有何特點
美國葯典(USP): 是美國政府對葯品質量標准和檢定方法作出的技術規定,也是葯品生產、使用、管理、檢驗的法律依據。
美國葯典正文葯品名錄分別按法定葯名字母順序排列,各葯品條目大都列有葯名、結構式、分子式、CAS登記號、成分和含量說明、包裝和貯藏規格、鑒定方法、乾燥失重、熾灼殘渣、檢測方法等常規項目,正文之後還有對各種葯品進行測試的方法和要求的通用章節及對各種葯物的一般要求的通則。可根據書後所附的USP和NF的聯合索引查閱本書。
日本葯局方(JP): 由厚生省頒布執行。分兩部出版,第一部收載原料葯及其基礎制劑,第二部主要收載生葯,家庭葯制劑和制劑原料.
歐洲葯典(EP):
歐洲葯典委員會1964年成立。1977年出版第一版.從1980年到1996年期間,每年將增修訂的項目與新增品種出一本活頁本,匯集為第二版《歐洲葯典》各分冊,未經修訂的仍按照第一版執行。 最新版為第五版,即EP5.0,主冊EP5.0於2004年夏天出版;增補版EP5.1和EP5.2於2005年出版。現已經出版到EP5.4。
英國葯典 (BP): 是英國葯品委員會正式出版的英國官方醫學標准集,是英國制葯標準的重要出處,也是葯品質量控制、葯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的重要依據。該葯典囊括了幾千篇頗有價值醫學專題論文,其中有幾百篇是醫學新論。它不僅為讀者提供了葯用和成葯配方標准以及公式配葯標准,而且也向讀者展示了所有明確分類並可參照的歐洲葯典專著。對於制葯廠和化學工業、政府管理者、醫學研究院及學習制葯的學生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GMP
含義: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業規范」,或是「優良製造標准」,是一種特別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在我國,GMP為<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簡稱。
適用范圍:它是一套適用於制葯、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准,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制等方面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范幫助企業改善企業衛生環境,及時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簡要的說,GMP要求食品生產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生產設備,合理的生產過程,完善的質量管理和嚴格的檢測系統,確保最終產品的質量(包括食品安全衛生)符合法規要求。
GSP
含義:是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縮寫,原意為良好的商品供應規范,在我國,GSP為<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簡稱。
適用范圍:是我們國家關於葯品流通領域的一整套的圍繞保證葯品質量而實施的法規性管理規章和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