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桂花有哪些傳說,桂花的由來歷史
桂花由來歷史:
我國古人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
桂樹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已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
桂花傳說故事: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么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
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1)傳說是什麼說明方法桂花擴展閱讀: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
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
『貳』 關於桂花的詩句和桂花的神話傳說
舊歷8月,古稱桂月,是賞桂的較佳月份。
桂花與明月,很早就聯系在一起,從而,「桂魂」「桂輪」「桂月」「桂窟」等,都成為月亮的代表,「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故事,桂花成了生長在月亮上的神樹,傳說月亮上有座宮殿,稱為廣寒宮,孤單的嫦娥仙女居住在宮中。宮中有一棵桂花樹,高五百丈,所謂「月中有丹桂,自古以來發天香」,就是指的這棵桂樹。
它生長很快,不砍月宮將容納不下,玉帝就命一個修仙時犯了錯誤的人——吳剛,天天去砍,可是隨砍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從而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代表長生,將桂花與月宮嫦娥吳剛聯系在一起,頗富神奇色彩,使世人無不心嚮往之。
因此寫下了「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浪漫詩句,偉大的情懷也融進了這美麗動人的故事中。
1、人閑桂花落 , 夜靜春山空。
【出處】:唐 王維《鳥鳴澗》
【釋義】:春天夜晚,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碧林,更顯空寂。
2、桂子月中落 , 天香雲外飄
【出處】:唐 宋之問《靈隱寺》
【釋義】:中秋常有桂花飄落寺里,佛香能向上飄到九重天。
3、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出處】:宋 楊萬里《詠桂》
【釋義】:桂花馥郁的香氣,不像是人間種的,倒像是傳說中月亮上移過來的。廣寒宮的桂花樹落下的芳香,吹開了漫山遍野的花一樣的香。
4、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處】:宋 李清照《鷓鴣天 桂花》
【釋義】: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艷,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5、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出處】: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釋義】: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2)傳說是什麼說明方法桂花擴展閱讀: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
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
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桂花的傳說:(一)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ا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ا她為人豪爽善良ا釀出的酒ا味醇甘美ا人們尊敬她ا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ا天寒地凍。清晨ا仙酒娘子剛開大門ا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ا看樣子是個乞丐。
仙酒娘子摸摸那人還有口氣ا就把他背回家裡ا先灌熱湯ا又餵了半杯酒ا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ا激動地說ا"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ا出去不是凍死ا也得餓死ا你行行好ا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娘子為難了ا常言說ا"寡婦門前是非多」ا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ا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ا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ا餓死啊ؤ終於點頭答應ا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ا關於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ا大家對她疏遠了ا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ا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
後來ا人家都不來買酒ا她實在無法維持ا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ا到處去找ا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ا挑著一擔乾柴ا吃力地走著。
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ا那老人突然跌倒ا乾柴散落滿地ا老人閉著雙眼ا嘴唇顫動ا微弱地喊著ة「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ث仙酒娘子咬破中指ا頓時ا鮮血直流ا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ا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ا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ا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ا另有一張黃紙條ا上面寫著ة 月宮賜桂子ا獎賞善人家。
福高桂樹碧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ا先送爹和媽。
吳剛助善者ا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ا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ا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ا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ا很快長出桂樹ا開出桂花ا滿院香甜ا無限榮光。
心術不正的人ا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ا使他感到難堪ا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ا是她的善行ا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ا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ا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二)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ا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ا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ب人們用各種偏方都不見效果ب掛榜山下ا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ا叫吳剛ا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ا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ا觀音東游歸來ا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ا這天路過ا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葯ا深受感動。
晚上托夢給他ا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ا也叫桂花ا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ا用它泡水喝ا可以治這種瘟疫ت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ا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
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ا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ا可時間不等人ا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ا又要等一年。
長話短說ا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ا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ا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ا天香雲外飄。
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ا看著金燦燦的桂花ا見著這天外之物ا好不高興ا他就拚命的摘呀摘ا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ا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ا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ا他搖動著桂花樹ا讓桂花紛紛飄落ا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
頓時ا河面清香撲鼻ا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ب人們喝著這河水ا疫病全都好了ا於是人們都說ا這哪是河水呀ا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ا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ا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ا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ا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ا驚動了神仙們ا於是派差調查。
差官到月宮一看ا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ا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ا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
你要知道ا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ا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ا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神將將吳剛抓來。吳剛抓來後ا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
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ا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ت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ا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ا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
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ا既可懲罰吳剛ا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ا他說ا只要你把桂花砍倒ا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ا想快速砍倒大樹ا誰知ا玉帝施了法術ا砍一刀長一刀ا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ا砍了幾千年。
吳剛見砍樹不倒ا思鄉思母心切ا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ا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ا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ا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ا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ا和吳剛是青梅竹馬ا兩小無猜ا情投意合ب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ا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ب直到老人辭世。
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ا相思之情與日俱增ا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ا嫦娥也隔著天地ا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ا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ا嫦娥看到了ا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ا拿回家去吃了ا帶上她的玉兔ا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ا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ا才能上天。你要知道ا天上一天ا人間一年ا在這三年裡ا七仙女遇上了董永ا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三) 有一次ا阿波羅看到小。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
酒仙娘子摸摸那人的鼻口,還有點氣息,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
仙酒嫂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
果不出所料,關干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
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
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眼,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
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
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
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
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一、鳥鳴澗 唐代: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譯文 寂靜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無聲的飄落,夜半更深,萬籟俱寂,似空無一物。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它們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二、鵲橋仙·碧梧初出 宋代:嚴蕊 碧梧初出,桂花才吐,池上水花微謝。
穿針人在合歡樓,正月露、玉盤高瀉。 蛛忙鵲懶,耕慵織倦,空做古今佳話。
人間剛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賞析 詞的上闕,起筆自然,雖然作者觀察事物細致入微,但有幾分凄涼:偶爾輕墜而下的碧綠色梧桐葉,那吐著馥郁清香的桂花,還有水塘中微微凋謝的荷花。
樓上的姑娘們,都正忙著在穿針引線,默默地乞求著織女能給自己以智慧和心靈手巧。遠望高掛的明月,它那灑下的清輝,正如水一般清澈。
農歷七月初七,是漢族傳統的節日——七夕節,也稱乞巧節。每逢這天的夜晚,相傳是天上美麗善良的織女,要與勤勞勇敢的牛郎在鵲橋相會。
穿針人,指的既是天下女子,也包括了自己。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這是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七夕的夜裡,大凡世間的女子都會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詞的下闕,句奇意新,那看似漫不經心的描寫,卻隱藏了一個普通女子最為縝密的心思:姑娘們小盒子里關著的蜘蛛,都已經開始在忙著結網了,唯獨不見銀河裡的喜鵲忙著搭橋。
此時的牛郎不肯耕田,織女也沒有心思紡織了。他們遠隔銀河,相互守望。
看來,今晚他倆要辜負幾千年來人們心中嚮往的這么一段美麗動人的愛情傳說了。每逢此際,人間是要經過一年的時間等待。
而天上的牛郎織女,人家也不過,僅僅只是才過了一夜的相思罷了。她清醒地意識到,無論自己怎麼貌美才高,每天的強顏歡笑,逢場作戲,她就似一枝任人攀枝的柳。
再說女人美麗的青春和男人所喜好的姿色,遲早都會有那麼一天,如荷花般凄然凋零。她也暗自說:只羨鴛鴦不羨仙。
牛郎和織女的傳說固然美好,可他們也有寂寞地守望在銀河兩端的時候。強顏歡笑,逢場作戲,這分明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只不過,想收獲一份屬於自己的,既真實又簡單的愛情。人間愛,天上戀,誰比誰更長久,誰又比誰更浪漫?二、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譯文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
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里,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
《離騷》里,為何岩桂不被收?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里,為何岩桂不被收?四、聲聲慢·詠桂花 宋代:吳文英 藍雲籠曉,玉樹懸秋,交加金釧霞枝。人起昭陽,禁寒粉粟生肌。
濃香最無著處,漸冷香、風露成霏。綉茵展,怕空階驚墜,化作螢飛。
三十六宮愁重,問誰持金鍤,和月都移。掣鎖西廂,清尊素手重攜。
秋來鬢華多少,任烏紗、醉壓花低。正搖落,嘆淹留、客又未歸。
賞析 「藍雲」三句。言清晨的大地籠罩在藍天白雲之下,室外的桂花樹玉枝高挺,滿樹重重疊疊的桂花,似串串寶釧,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兩句,以樹擬人。「昭陽」,皇宮名,這里泛指皇宮。
言桂花樹又像是一位清晨從皇宮里走出來的貴妃,她被晨風一激,渾身生滿了粉紅色的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陽」兩句,據楊鐵夫《吳夢窗詞全集箋釋》說:「《飛燕外傳》:趙飛燕居昭陽宮,與羽林郎射鳥者通,……飛燕露立,閉息順氣,體舒無疹粟,射鳥者以為神仙。」
這里系反用此典。「濃香」兩句。
言桂花的濃艷香氣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她的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氣一旦轉冷,雖然桂花的香氣猶存,桂花卻要像雨雪般地紛紛落下。
「綉茵展」三句承上。言綠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鋪著,彷彿害怕桂花誤墜在台階上,被人們踐踏成泥,又怕她像螢火蟲般地消失了她美麗的形象。
「三十六宮」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宮」言宮宇之多,這里借指月中廣寒宮。
「鍤」,即鍬也,系插地起土的農具。此言詞人因見地上桂樹,即抬頭仰望明月,想像中那住在廣寒仙宮的嫦娥,孤單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詞人不禁大聲地詢問世人:「有什麼人能拿來把『金鍤』,索興將月中桂樹連同月宮一起移來凡塵,把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廂邊。這樣嫦娥就會親自用白玉般的雙手把盞,並與我同飲美酒了。」
「秋來」兩句,述現實中的自己。詞人說:「進入秋天後,自己的頭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發?頭上的烏紗與白發襯映,更顯得黑白分明。
我獨飲悶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樹,似乎感到它矮了許多。」
「正搖落」兩句,自嘆。詞人說:「當桂花凋零,滿地鋪金的時候,我這個淹留在外的羈客,卻還是不能回家去與親人團聚。」
五、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代: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
桂花的傳說來自中國桂花文化 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 .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
《山海經 .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
(註:「桂漿」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釀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樹的花枝作為旗幟,以裝飾用木蘭樹木材製作的車輛)。由此可見,在楚地的早期文獻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觀賞價值。
此外,桂花還象徵著友好和吉祥。據說戰國時期,燕、韓兩國曾為了表示親善友好,相互饋贈桂花。
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也常以贈送桂花來表示愛慕之情。《呂氏春秋》贊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搖山上的桂樹。說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為美的化身。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獻奇花異木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漢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後,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
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也有「桂菱木蘭」 等記載。由此可見,桂花引種帝王宮苑,漢初已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
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蟾宮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嚮往的目標。
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這是一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
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徵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
「吳剛伐桂」。這一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桂樹的「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長生。 「蟾宮折桂」。
一說見自《晉史》。據該書載稱:「郄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
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痴、夢寐以求的程度。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
……許多才子爭攀折。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
意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
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
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植桂。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魏晉以來,文人詩詞詠桂成風,名句佳作頗多。突出了桂花的名品和奇香,亦有借花寓情,抒發感情的。
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誇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秋,果若飄來天際香。」
由宋代詩人呂聲之所作。他稱桂花是三秋期間的領銜花木,有著不凡的淵源(月中種)和異異乎尋常的奇香(天際香)。
「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這是一首很有名氣的詠桂詩,由宋代理學大師朱熹(1130—1200)所作。語言自然朴實,短短二十個字,就把桂花的生態習性(生於岩嶺間)、物候表現(花開仲秋節)以及挺拔的主幹、層疊的枝葉和稠密的花朵,描繪得淋漓盡致。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狀惟摳佳濯簧挎偽潰鐮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
由宋代詩詞並佳的朱淑真所作。她運用委婉、細膩的筆法,表達優美的客觀事物和個人的內心世界。
農歷八月十五月圓之日,正是桂花盛開之時;花好月圓是家人團聚和生活幸福美滿的真實寫照。而花殘月虧則是人事滄桑的另一側面。
桂花除了名品和奇香外,她的品格也是歷代名人贊賞不絕的。例如,南宋愛國名相李綱最喜愛桂花,他抗金壯志未酬,晚年退居福州,其書齋就命名為《桂齋》,而且親植桂花以明志。
在兩首題木犀的《採桑子》中詞雲:「幽芳不為春光發,直待秋風,直待秋風,香比余花分外濃。步搖金翠人如玉,吹動瓏璁,吹動瓏璁,恰似瑤台月下逢。」
「枝頭萬點妝金蕊,十里清香,十里清香,介引幽人雅思長。
傳說
南天門的吳剛和月亮里的嫦娥很要好,但他經常掛著與嫦娥相會,而疏於職守。玉皇大帝知道後,一氣之下,就罰吳剛到月亮里去砍一棵叫月亮樹的大樹,如果吳剛不砍光這棵月亮樹,便不能重返南天門,亦不能與嫦娥相會。
吳剛砍啊,砍啊,從冬天砍到夏天,足足砍了半年,眼看快要將樹砍光,玉帝卻派烏鴉來到月亮樹旁,"唰"的一聲,把吳剛掛在樹上的上衣叼去了。吳剛馬上放下斧頭,去追烏鴉。衣服追回後,吳剛回到樹旁一看,只見被砍下的所有枝葉又生到樹上去了。從此,每當吳剛快要砍光大樹的時候,烏鴉就站在樹上哇哇大叫,吳剛只要停下斧頭,望它一眼,大樹便會重新長出枝葉。
這樣,年復一年,吳剛總是砍不光這棵月亮樹。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樹葉從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要是誰拾獲這片月亮樹的葉子,誰就能得到用不完的金銀珠寶。
『叄』 關於桂花的作文(使用說明方法)
金秋十月,有一種花盛開了,在十里之外,就能聞到它的香氣。這是什麼花呢?告訴你吧,這是桂花。桂花一共有三種,有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在秋天盛開的花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桂花。
漫步在桂花樹下,我仔細地打量著桂花樹。只見那樹干高大挺拔,灰白色的樹表面上還有一些凹凸不平的黑色的小疙瘩呢!用手一摸,樹顯得特別粗糙,椏枝密集而堅硬,樹冠像一把碧綠的大傘,又像一個挺立著的站崗的士兵,在那裡忠於職守。
遠處看去,滿樹樹葉是碧綠的,彷彿是一片片從天上飄落下來的碧綠色的雲。走近看,樹葉是橢圓的,葉脈都清清楚楚地顯現出來,像人的血管,能給桂花樹輸送營養。用手輕輕一摸,葉子硬硬的,表面光光的,還沾滿了灰塵,每片葉子的邊緣上有很多小刺,如果我們不注意,就會把手指扎破。一簇簇,一串串金黃色的桂花,和小米粒差不多大小,像一顆顆金黃色的小芝麻,一朵朵黃色的小花有四片花瓣,把花蕊包得緊緊的,像怕別人碰它似的。湊近一聞,一股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總想一下把桂花的香味聞個夠。
我走到桂花樹下,一陣秋風吹來,樹上的桂花都紛紛飄落下來,香氣撲鼻,像夏夜裡閃閃發光的星星,這時,我情不自禁的大聲喊:「哇!下桂花雨啦!下桂花雨啦!」桂花雨灑了一地,彷彿在地上鋪了一塊金黃色的地毯;走在上面軟軟的,香香的;舒服極了。聽大人們說:「家鄉的人用落下來的桂花做了枕頭。他們把落下來的桂花掃在一起,然後用簸箕把桂花里的細樹枝選出來,丟了,最後把桂花曬干,裝在枕頭里,又香又軟,而且還有明目的作用呢!」桂花除了做枕頭明目外,也可以做食品用。總之,桂花的用處有許多許多。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人閑桂花落,鳥鳴山更幽。」金秋十月,開著那金色的桂花,十里飄香,給秋天帶來了香,給大自然帶來了美。
『肆』 關於桂花有哪些傳說,桂花的由來歷史
關於桂花的傳說有很多。
1、吳剛伐桂。據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不遵道規,被罰月中伐桂。
2、桂花仙子頭條萊垍
傳說八仙中的何仙姑到南嶽山采葯,將金簪埋在山上長出桂花樹,化為仙子。一位書生擅長畫桂花,結果感動仙子,與其結為夫婦。湘江河中的龍子聽說此事,十分嫉妒,派龜相加害他們。結果,仙子將龜相化為石龜,壓在南嶽廟御碑亭的大石碑下面。又提起書院一隻石鼓,壓在湘江龍宮的出口,化為石鼓山。
桂花屬於多地起源,我國是主要起源地之一,早在遠古時期,我國古籍文獻里就已經有了記載。桂花的民間栽培始於宋代,昌盛於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均在此間形成。中國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此後在英國迅速發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
『伍』 桂花的傳說有哪些
桂花在我國的傳說很多,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故事,膾炙人口。我國古時考中狀元即被譽為「蟾宮折桂」。桂花是秋天景色的象徵,有「十里荷花,三秋桂子」之說,在園林中,桂花多與建築物、山、石相配,採用叢生灌木的方式種植於亭台樓閣附近。古有廳前對稱栽植兩株的習慣,有「兩桂當庭」、「雙桂流芳」之說。下面簡說一二。其一,桂花與桂花酒的來歷。提起桂花,人們都會聯想起「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因已家喻戶曉,不需贅述。然而,桂花與桂花酒的來歷到有一番意思。傳說在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葡萄酒的年輕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葡萄酒味醇甘美,人們都很尊敬她,稱她為仙酒娘子。一年的寒冬臘月,清晨,仙酒娘子開門時,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樣子像個乞丐。仙酒娘子立即把他扶進屋裡,先灌熱湯,又喂下半杯葡萄酒,漢子就漫漫蘇醒過來。對救命之恩,自然感激萬分,並說明自己是個癱瘓之人,出去不是凍死,也會餓死,要求收留他幾天。仙酒娘子一時為難了,收下他,會招徠閑話,正如常言說的「寡婦門前是非多」。不收吧,眼看他就要活活凍餓而死。
『陸』 關於桂花有哪些傳說,桂花的由來歷史
在我國,桂花的典故、傳說頗多,其中尤以「嫦娥奔月」、「吳剛伐桂」、 「蟾宮折桂」、桂花仙子」等更廣為人知。
我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桂花屬於多地起源,我國是主要起源地之一,早在遠古時期,我國古籍文獻里就已經有了記載,但那時候都是野生的,
《山海經·南山經》
篇首和別處有過這樣的記載:
招搖之山,其上多桂……皋塗之山,上多桂木。
這些山上長的花,自然不會是人工培育或種植的,屬於純野生,但這樣的一種花,肯定會被人們發現並且喜愛,既然喜愛,就會有人想辦法移栽,但這需要一個過程,比如到了秦朝時,仍然屬於野生,秦始皇相國
呂不韋
主持編纂的
《呂氏春秋》
中有過這樣的記載:
物之美者,招搖之桂。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里說的招搖山和
《山海經》
里一模一樣,那這個招搖山究竟是哪裡呢?學者們多認為是現在的
廣西興安縣的苗兒山
,這裡面有個復雜的考證過程,咱們的題不在地理上,只說這種花的最初發源地有可能是
我國廣西。
『柒』 關於桂花的傳說是什麼
關於桂花的傳說如下:
漢朝河西人吳剛,學仙修道時觸犯天條,被罰在月宮砍桂樹。但是,不論他怎樣砍伐,樹總是隨砍隨合,千萬年過去了,吳剛每天都在辛勤地伐樹,那棵神奇的桂樹,依然如舊,生機勃勃。吳剛也只好長期過著「金風玉露伴素月,徒然銷魂」的生活了。
但據說每逢中秋佳節,吳剛可以在樹下稍稍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所以中秋節這一天,人們賞月時看不到吳剛彎腰舉斧伐桂的影子。
桂花的特點:
桂花的植株高度為3~18米,樹皮的顏色為灰褐色,沒有絨毛,表皮質地輕薄,顏色為棕褐色。桂花主要生長在亞熱帶氣候地區,喜歡溫暖濕潤的生長環境,溫度應該控制在15~28攝氏度之間,保證每天接受6~8小時的光照時間。
在古代,桂花還是友好和吉祥的象徵。戰國時,燕、韓兩國就以互贈桂花表示友好。小小的花瓣卻會散發出迷人的悠長的香氣,讓人心曠神怡。而在桂花開的最迷人的時候,那股子香氣,也確實令人魂牽夢縈。
『捌』 誰知道有關於桂花的傳說
桂花傳說(一)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們用各種偏方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觀音東游歸來,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這天路過,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葯,深受感動。晚上托夢給他,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也叫桂花,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這種瘟疫;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長話短說,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著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他就拚命的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搖動著桂花樹,讓桂花紛紛飄落,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著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於是人們都說,這哪是河水呀,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派差調查。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天將將吳剛抓來。 吳剛抓來後,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他說,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砍了幾千年。吳剛見砍樹不倒,思鄉思母心切,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和吳剛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直到老人辭世。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相思之情與日俱增,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嫦娥也隔著天地,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帶上她的玉兔,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才能上天。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在這三年裡,七仙女遇上了董永,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二)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 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還有口氣,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仙酒娘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果不出所料,關於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眼,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玖』 桂花的傳說
桂花的傳說:
(一)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還有口氣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仙酒娘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果不出所料關於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眼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二)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們用各種偏方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觀音東游歸來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這天路過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葯深受感動。晚上托夢給他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也叫桂花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這種瘟疫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長話短說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著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他就拚命的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搖動著桂花樹讓桂花紛紛飄落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著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於是人們都說這哪是河水呀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派差調查。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神將將吳剛抓來。
吳剛抓來後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他說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砍了幾千年。吳剛見砍樹不倒思鄉思母心切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和吳剛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直到老人辭世。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相思之情與日俱增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嫦娥也隔著天地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帶上她的玉兔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才能上天。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在這三年裡七仙女遇上了董永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三)
有一次阿波羅看到小愛神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氣的警告丘比特說:「喂!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原來小愛神丘比特有兩枝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枝用黃金作成的利箭射到的人心中會立刻燃起 戀愛的熱情。要是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到的人就會十分厭惡愛情。 丘比特被阿波羅這么一說心裡很不服氣。他趁著阿波羅不注意的時候「颼」的一聲把愛情之箭射向阿波羅。阿波羅心中立刻對愛情有了強烈的渴望。正巧這時候來了一個名叫達芙妮的美麗少女。調皮的丘比特把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向達芙妮。被鈍箭射中的達芙妮,立刻變得十分厭惡愛情。 這時候被愛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羅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達芙妮立刻對她表示愛慕。可是達 芙妮卻很不高興的說「走開!我討厭愛情!離我遠一點兒!」說著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里飛奔而去 。可是阿波羅對於追求達芙妮並不灰心他拿著豎琴彈出優美的曲子。不論誰聽到阿波羅的琴聲 都會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面前聆聽他的演奏。 躲在山裡的達芙妮聽到了這優美的琴聲也不知不覺陶醉了。 「哪來這么動人的琴聲?我要看看是誰彈奏的。」說著說著達芙妮早已經被琴聲迷住了 走向阿波羅這邊來。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彈豎琴的阿波羅立刻跳出來走上前要擁報達芙妮。 達芙妮看到阿波羅 拔腿就跑。阿羅在後面苦苦追趕並且大聲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兇猛的野獸 更不是無理取鬧的莽漢你為什麼要躲避我?」盡管阿波羅在後面不停的對達芙妮呼喊 達芙妮仍然當作沒聽到繼續往前飛奔。 不過達芙妮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阿波羅。跑了好一陣子 達芙妮已經跑得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最後她倒在地上眼看阿波羅就要追上了 達芙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這時候河神聽見了達芙妮的求救聲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一棵月桂樹。 只見達芙妮的秀發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干兩只腳和腳指變成了樹根 深深的扎入土裡。 阿波羅看到了懊悔萬分。他很傷心的抱著月桂樹哭泣可是月桂樹卻不停的搖擺。 雖然達芙妮已經變成了月桂樹但是阿波羅依然愛著她。他很痴情的對月桂樹說 「你雖然沒能成為我的妻子但是我會永遠愛著你。我要用你的枝葉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豎琴並用你的花裝飾我的弓。同時我要賜你永遠年輕 不會老。」 變成月桂樹的達芙妮聽了深深的受了感動連連點頭表示謝意。也許是受到了阿波羅的祝福 月桂樹終年常綠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