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化人類學有哪些調查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較法。調查方法:田野調查作為一種定性研究方式,被中外學者廣泛使用.而研究者能否順利以及如何進入現場則是田野調查中異常關鍵的環節.在當代中國研究中,常見的現場進入方式主要有:海外訪談、官方支持、選擇家鄉、運用私人網路、匿名曲線闖入等. 註:本人對這個文化人類學不太了解,僅憑自己的一番熱情,望有所幫助,不對的請見諒!
Ⅱ 什麼是人類學研究方法
人類學是社會科學,因此需要開展調查研究,可以參考如下資料:
http://hi..com/%D0%C0%D0%C0%C8%CB%C0%E0/blog/item/b4e3ec249977fc0a4d088da9.html
人類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田野民族志,也就是深入實地進行調查。
Ⅲ 政治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在政治人類學誕生以前,政治學就已形成了其有顯著特色的研究方法。傳統的政治學主要集中於對政府的正式機構和與此相關的法律和憲法文件的研究,所使用的是國家、政府、主權、聯邦制和立憲政體等基本概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各種文件——憲法、條約、法令、官方備忘錄以及少量的投票統計數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受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影響,政治學廣泛借鑒和採納了其它學科的研究方法,不斷拓展其研究范圍,從而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行為主義革命」。但無論政治學的研究方法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有一個主要的特徵是沒有改變的,即政治學者始終只關注政治權力的研究,包括權力的分配、組織、操作及其斗爭等,而忽略了更廣泛的社會文化系統對政治的影響,在政治與非政治之間預先設定了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政治人類學則不同,它反對主要依賴各種文獻材料,而是把根扎在田野調查之中,運用人類學傳統的參與觀察法,揭示各種政治制度之間的本質差異以及政治過程在不同的社會中是如何展開的。另一方面,它反對把政治作為一個孤立的領域來看待,而把它視為以文化為模式的各種社會活動的結晶,放在作為整體的社會文化體系中加以考察,從而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政治。
政治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歸根結底就是人類學的參與觀察法,這是政治人類學的立足之本。在其理論分析的過程中,政治人類學除了採用既有的一些人類學研究方法之外,又隨著不同發展階段研究重點的變化,形成了一些獨特的研究方法。綜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起源分析法。這種方法側重於研究原始社會中各種政治關系和政治活動的起源、原始國家的形成過程、血緣社會向政治社會轉變的動因、不平等的起源、約束力的起源、規范的形成等等。早期的人類學者一般都採用這種政治分析方法,但由於缺乏足夠的資料和證據,他們的觀點難免落入臆想和猜測。後來的人類學者如莫頓·弗雷德和馬文·哈里斯等人立足考古學的證據,探討國家社會的演化過程,取得了相當的成果。例如弗雷德關於原生國家和次生國家的區分,就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
2.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來源於英國的功能學派,創始人是拉德克里夫—布朗和馬凌諾夫斯基。這種方法不關心政治的起源和性質,而把社會視作一個有機的整體,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動在社會整體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一些社會文化因素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在政治人類學研究中,功能分析法很少單獨運用,而是被作為進行類型分析的基礎,因為它雖然有助於界定各種政治關系和政治制度,但卻無法說明政治現象的本質。
3.結構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受拉德克里夫—布朗社會結構論的影響,致力於探討原始社會中政治關系和政治活動的結構模型。使用這種分析方法的政治人類學者認為,政治關系和政治活動是表現個人和團體之間權力關系的形式,政治結構和其它一切社會結構一樣是一種抽象體系。這種方法所要做的就是梳理政治體系中各個不同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然後建構這個政治體系的結構模式,籍以對這個政治體系作出說明。結構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都是政治人類學創立初期通常採用的方法。
4.類型分析法。這種方法建立在功能分析和結構分析的基礎之上,把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的體系歸為一類。政治人類學研究首先就是從類型分析入手的,首倡者是埃文斯一普里查德。它側重於確定原始社會制度的類別,並對各種政治形式、政治關系和政治活動進行分類。例如,將各種原始社會分為有政治體系的和無政治體系的兩類,或者將政治體系分為中央集權和非中央集權兩類,或者分為政治充分分化和政治不分化兩類。各種分類的標准不同,有的屬於描述性分類,有的屬於演繹性分類。他們想通過分類來確定各種不同原始社會之間的關系,以及原始社會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關系。
5.術語分析法。這種方法是政治人類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形成的一種方法,它側重於對政治人類學所使用的一些專門概念進行界定。政治人類學在研究中遇到許多現代國家社會所沒有的特殊范疇,因而必須確立一些專門的術語來表述這些范疇,以說明原始社會中政治活動和政治關系的性質,同時為政治人類學研究提供一套概念工具。政治人類學所界定的術語包括武力、權力、權威、競爭、合法、支持、行政等等。此外,這項研究還包括怎樣用合適的語言來翻譯和表述異域社會所特有的政治概念。
6.過程分析法。這種方法由斯沃茲、特納和圖登首先提出來,它反對對政治體系作靜態的結構—功能分析,主張對政治活動的過程包括對政治變遷、政治黨派和政治策略等作動態的歷時性分析,認為只有在動態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揭示和說明原始社會的政治關系和政治活動。過程分析方法的引入,導致政治人類學研究發生一個極為重要的變化,即從對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動的結構——功能分析,轉向對政治過程和政治行為的動態分析。
7.行為分析法。這種方法是過程分析法的深化,它側重研究原始社會中的個人或小團體是如何操作文化特別是象徵體系來獲得權力、保持權力和作出決策的。最早運用行為分析法的是特納,他在《一個非洲社會分裂和延續》(1957)一書中,通過對一個特定的個案的分析,揭示出政治競技場中的個人是如何操作社會的規范和價值體系的來競爭政治權力的。與過程分析法相比較,行為分析法更為深入、具體,所關注的政治活動范圍更為狹小。
此外,當代政治學採用的一些新方法也被政治人類學所借鑒,系統論、博弈論在政治人類學領域中也得到廣泛的運用。熵、信息、正反饋、負反饋、系統的自我發展和自我維持等概念在一些政治人類學著作中比比皆是。例如喬利((Jolly)和普洛克(Plog)在對墨西哥的原始民族社會所做的系統論研究中提出,在特定的情況下,人口增長可以成為原始的刺激,向均衡的系統施加壓力,從而引起系統的變化。面對來自人口增長的壓力,系統可以有多種選擇:通過殺嬰或其它文化手段來減少人口,一部分人向新的地區移民,或者提高生產力等等。在這些選擇中,只有最後一種選擇會導致國家的形成。系統要做出這一選擇,還需要多方面的外部條件,如耕地、氣候、心理、文化等因素。作出選擇之後,其結果就會向系統做出反饋,導致系統的分層、分化和中央集權化,等等。
Ⅳ 人類遺傳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Ⅳ 人類遺傳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主要包括:系譜分析.用於研究決定人類性狀或疾病的基因的傳遞規律.數理統計.通過群體的調查和系譜分析並將獲得的資料經過數學處理,可以測定人類某些性狀或疾病基因的分布頻率,了解其傳遞規律及與種族、群體、環境、遷移、婚配方式之間的關系.細胞遺傳學方法.染色體技術和人類性染色質(X染色質和Y染色質)的研究結果可廣泛應用於染色體異常疾病的診斷、性別鑒定、產前診斷和遺傳咨詢等.醫學細胞遺傳學的研究為人類遺傳學積累了大量的資料(見核型).體細胞遺傳學方法.在人類基因定位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也常應用於腫瘤遺傳學的研究.生物化學方法.層析、電泳、色譜分析 、同位素示蹤等被廣泛應用於先天性代謝缺陷、血紅蛋白異常和各種綜合征的研究.這些方法非但可應用於出生後成長過程中的個體,也可以應用於孕婦羊水及其脫屑細胞的產前診斷,以便在孕期中就去除先天性代謝異常的胎兒,這對預防遺傳疾病有重要意義.免疫學方法.人類體細胞免疫學特性的研究是人類遺傳學的重要內容.它為同種異體臟器的移植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也可揭示它與某些遺傳性疾病發生的關聯.並為闡明免疫球蛋白的多樣性來源問題開辟了新的途徑.雙生兒法.通過雙生兒之間的異同對比研究遺傳和環境對個體表型的相對效應的方法,它是人類遺傳學研究中的經典方法.
Ⅵ 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跨文化比較分析,一為實地調查。早期的人類學家大都依據航海者、探險家、傳教士記述的民族志材料,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至19世紀末,人類學家開始注重深入細致的實地調查。在這方面,美國的F.博厄斯、英國的B.K.馬林諾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貢獻。實地調查已成了文化人類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也比過去更加嚴密完善,開始普遍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處理民族志資料。
文化人類學在破除迷信,幫 助人們擺 脫 神 學思想束縛,客觀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消除民族偏見,增進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團結,促進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部落自然法」就是各民族之間共同普遍的原則。維柯按照「本性即生育」的原則,考察了地中海沿岸民族的原始文化,從中發現了三個表現在不同民族歷史中的共同普遍原則:宗教、婚姻制度、喪葬制度(相當於我國「周禮」中的祭禮、婚禮、葬禮)。維柯認為,宗教、婚姻、喪葬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共同來源,是人類進入文明狀態的標志,是人和動物相區別、人之為人的主要特點。這三大來源體現了人類共同遵守的「部落自然法」,由一切人所分享的自然理性所規定的、自發的和必然如此的習俗或傾向。這種「部落自然法」就是宗教、婚姻、喪葬等「起源於互不相識的各民族之間的一致觀念」的「共同的真理基礎」,就是由人類起源方式所決定的共同人性。
Ⅶ 經濟人類學中應用的最主要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當代人類學通常劃分為四大分支:文化人類學(也稱為社會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生物人類學/體質人類學。這個四大分支的人類學也反映在許多大學部教科書,以及許多大學的人類學課程。在英國以及許多歐洲的大學,這些分支往往安置在不同科系,且被視為不同的學科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法也稱為田野工作,是一種對一個社會及其生活方式親身從事的長期性的調查和體會工作。
2.實地參與觀察法
這是文化人類學最有特色的研究法。文化人類學家特別注重通過直接的觀察,收集每一手證據。
3.全面考察法
採用這種方法,人們在選擇研究一種人類行為時,必須全面考察與之相關聯的問題。
4.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
5.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即構建一個或若干個概念以分析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它首先從個別文化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一般原則,然後把它作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現象。
Ⅷ 人類學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問卷法嗎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法也稱為田野工作,是一種對一個社會及其生活方式親身從事的長期性的調查和體會工作。
2.實地參與觀察法
這是文化人類學最有特色的研究法。文化人類學家特別注重通過直接的觀察,收集每一手證據。
3.全面考察法
採用這種方法,人們在選擇研究一種人類行為時,必須全面考察與之相關聯的問題。
4.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
5.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即構建一個或若干個概念以分析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它首先從個別文化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一般原則,然後把它作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現象。
Ⅸ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例如,當一位文化人類學家在印度的其一村落中研究其社會結構時,他道德了解村民是怎樣自己組織起來的,然後通過對比村落里各個不同的群體,來確認他們之間的異同。雍容華貴比較法可以運用在所有水平上的分析之中。
Ⅹ 經濟人類學中應用的最主要的人類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經濟人類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的經濟生活、經濟制度及其演化規律的文化人類學分支學科。其開創者為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他在研究了庫拉交易圈後認為,西方傳統經濟學所謂的經濟行為的目的——賺錢或獲取使用價值的原則,在原始經濟中並不存在;原始經濟只是其他社會行為,如親屬制度、儀式行為的一種反映;原始社會的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維持和完成人際間的社會關系和責任。
經濟人類學探討不同社會中的生產、分配和消費過程。生產是開采資源並將其轉變為有用物品和行為的過程,這些物品包括:食品、住所、工藝品和從圖騰柱到金字塔的象徵物。生計方式常被分為採集、狩獵、園藝、農業和工業幾種類型。採集階段人類使用簡單的技術和工具。園藝是指對數百種馴服動物的飼養和馴化植物的種植,當時已開始使用鐵制工具。農業總體上指農民的農業,主要種植一種或幾種農作物,如大米、小麥和玉米。所有這些經濟形態都使用技術和勞動力分工。
一般認為,經濟人類學經歷了下述四個較為重要的流派:功能主義,純粹形式主義以及實在主義經濟人類學,但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壁壘分明或存在先後替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