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民族學傳統研究方法

民族學傳統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13 18:08:16

A. 民俗學方法論的主要特點

民族學方法論的最大特點是反對社會學的主流思想,特別是實證主義學派(見社會學方法論)。它對迪爾凱姆的「社會事實的客觀實體論」和功能學派的「社會事實既存論」進行了批判,認為傳統社會學往往把自己的意思強加於社會現實而不是讓其從社會現實中表現出來。對於民族學方法論者來說,傳統社會學的概念、技術和統計歪曲了社會現實的真實本質。
與現象學社會學不同,民族學方法論並不試圖概括出普遍規律,而只注意對日常生活的語言及行為意義的經驗研究,尤其是對行為者實際動作的觀察分析。加芬克爾等人發展了一套獨特的研究技巧,如追蹤訪問、親身觀察、文件解釋和「破壞試驗」法。後者是故意干擾和打破人們通常的行為方式,以觀察人們的反應。通過這些方法來揭示社會互動中隱含的行為規則,對社會成員的日常生活做出描述與闡釋。這些研究技巧對社會學調查方法的精細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民族學方法論強調個人間的微觀互動過程,強調對行為者主觀意圖的理解,並把這種原則應用於經驗研究,從而在方法論上發展和充實了M.韋伯的理解的社會學。

B. 如何學習民族學

1.可以是中規中矩的跟著模仿對象(教舞者)用心學,要一絲不苟的認真學習,包括動作、節奏、身向、面向、視點,不放過細節。這個階段學的舞蹈動作要求越象(教舞者)越好。在學舞者眼中模仿對象是清晰的、放大的。
2.當學舞者逐漸掌握了舞蹈的動作以及身體的動律後,開始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同時模仿對象(教舞者)開始淡化,自己琢磨動作怎樣做還可以更好地表現,適當地融入自己的風格,盡力使自己的動作達到(自己認為的)完美境地。也就是說:同樣的舞蹈,不同的人可跳出不同的風格。
3. 練習 :
持之以恆,平時在可能的條件下堅持舞蹈練習,不一定非要集中活動時才練,在家、出差都可練習,有條件可對著鏡子練,以便發現哪些動作不對、不準及時糾正,避免不知不覺形成習慣改起來就困難了。經常練習可保持較好的體型和體力,保持身體應有的舞蹈所需要的協調(因為舞蹈要求身體在音樂中和諧、優美地動作),提高文化素養。平時多聽旋律優美的音樂,熟悉音樂的節奏,對跳舞大有益處。還起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古希臘人稱:「音樂是靈魂的體操」的確如此。

C. 民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民族經濟學》是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永佶。
在中國,沒有民族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就不能充分協調,沒有民族經濟的發展,民族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就很難提高,沒有民族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就不是全面的建設。因此,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理論研究中,我們要加倍努力,促進民族經濟學的發展和完善。
(3)民族學傳統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民族經濟學相關延伸:民族經濟學研究對象:
1、民族經濟學廣義上:
從廣義上來說,民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可以根據研究的需要,研究世界上各個民族的經濟問題,既可以把一個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專門研究對象,也可以把一些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專門研究對象。
這就是說,民族經濟學是以某些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自己的專門研究對象的。如果脫離了具體民族,就社會和國家范圍來研究經濟問題,那就不是民族經濟學。
2、民族經濟學狹義上:
從狹義上來說,民族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指研究中國少數民族的經濟問題,它既可以把一個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專門研究對象,也可以把一個民族地區(包括若干個少數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專門研究對象,還可以把所有少數民族的經濟問題作為綜合研究的對象。
其作用是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分支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D. 民族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方法體系
從知識結構的角度看,民族社會學的方法體系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次為方法論原則,具有指導研究方向的意義;第二層次為具體研究方法,與研究實踐和過程相統一;第三層次為技術手段,是研究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工具。
一門學科立足於科學知識體系之中,主要依靠兩個方面:一是學科的理論,即由一些核心的概念構成的對研究對象的研究或闡釋體系;二是科學的方法論,是指從概念到對研究對象的解釋或闡釋過程中所涉及的思維方式和所使用的手段、技術。民族社會學發展至今,可以說已經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方法體系。
民族社會學研究方法論的原則,是確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響研究性質的基本觀念和定律。方法論原則通常包括: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邏輯思維方法原則、民族社會學的一般化理論。
高永久提出的民族社會學的方法論有三個方面:
1.認識和把握民族社會學現象——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方法。
2.分析和闡釋民族社會現象——主位和客位研究、民族中心文化和文化相對論。
3.發現和研究民族社會現象。
方法特徵
民族社會學不能被簡單的視為民族學和社會學的交叉和糅合,民族社會學研究方法是從社會學的立場認識民族,又從民族的角度理解社會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法。
民族社會學方法的基本特徵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動態性。社會學的立場和視野是動態的,他關注變動中的尤其是現實社會的各種事實和關系的動態過程。從社會學的視角去認識民族與社會,就是把這對關系置於社會變遷的動態過程中加以考察,從中發現其結構要素和變遷的規律。
第二,整體性。民族社會學對民族與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首先是從整體論高度出發的,把民族與社會視為有機統一的整體,然後從整體內系統關系的緯度來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例如,從民族的角度來理解社會,並不是簡單地把民族看作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而是把社會理解為民族社會、民族國家,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在社會運行和變遷過程中,民族這一社會要素或社會屬性在社會生活中產生著一定作用,對社會變遷有著一定影響。
第三,經驗性。民族社會學注重對民族與社會的事實與現實的考察,並在此基礎上拓展對民族與社會關系的認識。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獲得經驗事實是首要的。所以,較多的民族社會學研究實踐,都傾向於運用調查研究法,從現實社會中的現象入手,根據經驗事實來理解民族與社會動態過程和關系。
兩種範式
範式的概念是由庫恩首先提出來的,用來表達科學研究活動的一般特徵和規律。所謂範式,是指一定時期內,科學研究共同體成員在進行常規科學研究過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規范和理論與方法論模式。
民族社會學的範式,既是該學科研究歷史的總結,又是其未來發展所需要參照並不斷建構的規范、理論和方法。從學科研究歷史的角度看,民族社會學的範式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類型: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和西方社會學的民族關系 研究。這兩個主要範式反應的是,民族語社會研究領域中不同的研究者在研究時遵循了不同的理論傳統和方法論的模式,其差異集中體現在兩個範式對民族這一概念的認識和理解之上,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研究側重點的差異。 兩種民族社會學範式的比較範式類型對民族概念理解對民族邊界理解研究的重點研究方法特徵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客觀存在的社會實體客觀的、穩定的民族歷史、語言、習俗、體質特徵歷史主義、進化論西方社會學的民族關系研究主觀認知的社會屬性主觀的、相對的民族分層與流動、族際互動經驗主義 研究的邏輯過程
根據華萊士的「科學之環」原理,研究的邏輯過程是由問題、理論、假設、操作化和假設檢驗等幾個環節構成的。
五個知識部分:理論;假設;經驗觀察;經驗概括;被檢驗過的假設。
六套方法:邏輯演繹方法;操作化方法;量度、測定與分析方法;邏輯推論方法;建立歸納、命題和理論的方法。
民族社會學解釋
從經驗中觀察和發現民族與社會關系的理論問題,用經驗材料來證明這些理論,運用理論來解釋民族與社會的關系,是民族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在民族社會學的研究中,對社會系統中民族現象的理論解釋主要包括:概念和變數、假設、變數測量和分析、假設檢驗。
具體研究的階段
具體研究階段是進行一項研究的完整過程,包括研究的具體方案和研究的具體實施程序或步驟。
第一階段就是提出和界定問題。民族社會學的具體研究總是要解答某些具體問題,所以問題是研究的導向,也是研究的目的。
提出問題一般遵循這樣幾個基本原則。 問題必須具有理論導向。 問題最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研究可行性。 第二階段是針對所提出的問題,回顧別人是如何研究的。
第三階段就是進行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是指為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實現研究目的,對研究中所涉及的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和檢驗所作的具體計劃。
第四階段是收集資料。
第五階段是整理和分析資料。
第六階段就是解釋從資料中獲得的新發現。
第七階段是得出結論。
第八階段就是發表和出版研究成果。 民族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歸根到底就是社會中的人,具有不同民族身份的人。作為研究人的社會科學,其性質與以物質或非人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有著天壤之別。多數自然科學的研究實踐中,不存在明顯的倫理問題,而已社會中的人為研究對象的社會科學,其研究必然涉及他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研究者在研究中必須把可能涉及的關系規則考慮進去,也就是必須注意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一般來說,民族社會學研究中需要注意額倫理問題主要有隱私問題、忌諱問題和政治敏感問題等。

E. 什麼法是民族學研究中的語言學方法的基礎

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鑒了心理學的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方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測量知識、能力、態度和個性的傾向。心理語言學對其所研究的對象,如語言的習得、學習和使用的心理過程所提出的種種理論都必須經過系統的自然觀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實驗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驗證,才能判明其是否有效。1.自然觀察是心理語言學所採用的第一種方法,因為有些言語行為是自然產生的,只好在它出現的時候加以觀察,例如,兒童怎樣學講話,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怎樣講錯話。自然觀察的第一個特點是不幹預性(noninterference),觀察者對所觀察的對象必須進行客觀的紀錄,不能帶有任何主觀成分。第二個特點是尋找事物的型式(pattern),從個別的、隨機的行為中找出事物的客觀規律。第三個特點是直觀性(directness),直觀比臆斷可靠,但很多心理活動不能直觀,必須根據其外部行為來推斷內心活動。第四個特點是收集數據曠日持久,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2.實驗方法是心理語言學地採用的第二種方法。實驗方法也就是自然科學所採用的方法;它和自然觀察之不同,主要體現為控制(contr01)的理念和方法。實驗方法要求有實驗組(experimentalgroup')和參照組(referencegroup)進行對比觀察。任何一種行為(例如詞彙量的增長)都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為了弄清楚這些因素的不同作用,我們就必須把各個因素控制起來,即讓它們在實驗組和參照組里基本一樣(例如我們想控制性別,就讓這兩個組的男女比例大致一樣),而專門操縱(manipulate)某一個因素,即對它進行系統的改變,例如,年齡這個因素有不同的水平和發展階段:兒童、青少年、成人……我們就通過實驗方法比較不同組別的詞彙量增長的情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觀察語言心理過程時,心理語言學開拓了不少頗具特色的實驗方法,例如:(1)採用「在線」(online)的方法,收集潛伏性(即反應時的)數據來了解被試處理語言的速度;過去要使用專門的儀器,而如今則可以在普通計算機上使用專門的軟體就能收集到。(2)採用再現(recall)或再認(recognition)的方法來了解刺激保存在工作記憶里的情況,以觀察語言處理的成果。(3)採用控制輸入形式的控制方法,對刺激進行干擾,甚至歪曲,以了解語境對重建丟失信息的作用。(4)採用簡單的戴在頭上的眼動儀(tachistoscope)來觀察眼睛固視(eyefixation),以了解被試思維活動。採用雙耳實驗(dichoticexperiments)的方法,讓被試通過耳機的兩個頻道聽到不同的信息,以了解句子聽辨的過程。(5)採用有聲思維(thinkingaloud)的法,讓被試口頭報告他們在完成一件作業時的思想活動過程。(6)採用計算機模擬(computersimulation)的方法,把某些理論和模型程序化,然後再把得出的結果和實際試驗的結果進行比較,從而驗證這些理論和模型的真實性。(7)採用電子大腦照相術的測量方法(electro—encephalographicmeasures)以直接觀察大腦對詞語刺激的反應。3.統計方法。自然觀察和實驗方法所得到的結果必須客觀地報告,這就需要用到統計手段。世間一切事物都充滿了不確定性,所以統計學的基礎是概率論。統計方法有兩大類:一類是描寫統計(descriptivestatistics),例如一次投票的結果必須統計,多少人贊成,多少人通過,通過率的百分比是多少?一個班的期末成績也要統計,平均分是多少?及格率的百分比是多少?另一類是推斷統計(inferentialstatistics),我們的實驗都是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的,但是其目的並非簡單地描寫這些樣本,而是想了解這些樣本的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意義,那就是從樣本推斷總體。我們在一些實驗報告里往往看到P≤o.5這樣的符號,這說明實驗者已經使用推斷統計學的方法算出,實驗的偶然性的機會低於5%,它的結果在95%的情況下是可靠的,因此具有顯著性意義。我們做實驗的目的還不限於了解實驗的普遍性,我們往往還想進一步了解事物之間的規律(結構和型式)以及多變數之間關系,這就需要做一些多元的統計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多維度量表、結構方程模型、神經網路方法,等等)。這些統計方法都比較復雜,必須應用一些現成的計算機統計程序。使用統計方法關鍵在於掌握它們的原理,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採用什麼統計方法,要防止誤用和濫用的傾向。

F. 傳播學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第一,民族志來源於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是通向人類學、民族學的重要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前文已經說到,田野是人類學研究的生命線,民族志的生成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到文本書寫的過程,可以說民族志的寫成不能夠完全說是依靠田野調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知道,在田野調查出現之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都被譽為「扶搖椅上的學者」,這些學者都是基於文獻資料的閱讀並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就生成了民族志。這也在一個側面說明了沒有田野調查照樣可以撰寫民族志,但是這也就涉及一個民族志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問題了。
第二,民族志的寫成是田野調查方法的外在體現,其內容的科學與否反映了田野調查或者說田野作業方法的科學與否。《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主要圍繞著特羅布里恩德島民的「庫拉」這一特殊交易方式展開論述,但這不僅僅是一部專門描寫當地人經濟生活的著作,其中也涉及了諸如制度、儀式、婚姻、技術、語言等各個方面,力圖全景化地還原出當地居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中,我們完全能夠看到民族志與田野調查之間的那種微妙的互動關系,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想把自己的調查對象調查的清楚就必須得依靠各種科學的手段,文獻資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說哪一個更加真實或者說更加科學的方法的話,就是田野調查法了。
田野是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重要主線,甚至可以說是其進行研究的生命線。一本民族志的生成就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和調查最終到文本創作和書寫的過程,其生成的過程也是最能夠體現田野調查和民族志的關系的。

G. 音樂民族學的研究方法

方法概括起來包括實證性和思辨性兩類。大體分為收集、整理資料和分析研究資料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工作內容除現場的記譜、錄音、攝像外,還包括調查、收集、記錄與音樂有關的各種文化現象,其中也包括調查研究音樂與社會文化背景,與其他藝術的聯系,探明演唱、演奏者的音樂意識以及他們使用的音樂用語的含義等。後一階段為實驗室和案頭工作。它包括:將收集到的音響資料進行准確的記譜;為保證資料的科學性和可靠性,使用音高測定器或記譜器等儀器進行測定和記譜;從音樂表現形態的各個方面,如從音體系、曲式結構、唱奏法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進而歸納整理成民族音樂志。

H. 民族學專業的專業解析

民族學專業是研究民族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專業。主要通過實地調查、分析文獻資料和比較研究,弄清各民族的社會經濟結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家庭婚姻、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文學藝術、道德規范、思想意識等。民族學作為一門獨立專業,是19世紀中葉在歐美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傳入我國。
民族學是以以民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把民族這一族體作為整體進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發展以及消亡的過程,研究各族體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它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獨立學科。廣義的人類學常把民族學看作文化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狹義的人類學把民族學看作與人類學並立的學科。進行實地調查或田野工作,是民族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I. 民族學南北學派的研究特色

您是想問民族學南北學派的研究特色是什麼嗎?以傳播的觀點來解釋人類文化的相似性的人類學理論派別。他們認為,人類的創造力是相當有限的,他們更多的是從其他民族那裡學習和借用現成的文化特質,不同的民族同時創造出相同或近似的文化,則更為罕見。中國民族學界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北吳南楊"之說.北學派的代表人物吳文藻和南學派的代表人物楊成志雖求學,治學和教學經歷不同,學術傾向各異,但他們對中國民族學的貢獻都非常突出.比較和分析南北兩派,凸顯其與學派的關系,客觀地看待兩個學派的學術傳統,師其所長,大有裨益,同時,有助於中國民族學研究的發展定向.

J. 「民族傳統體育是什麼」的哲學探究

民族傳統體育學,是認識和研究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現象及其規律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她運用教育學、體育學、哲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經濟學、文化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方法來探討和解釋民族傳統體育各領域的矛盾問題。
1.民族傳統體育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
2.民族傳統體育學具有與體育運動實踐密切相關的應用學科性質
第二節 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
對一門學科研究對象的科學界說,應該揭示該門學科所要研究和解決該領域中的特殊矛盾,或根本性問題是什麼。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應與今天我國教育學保持一致。
一、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的討論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就是教育領域所特有矛盾(教育問題)。
教育學研究對象的教育問題不應是那些局部性的或偶然性的教育問題,而應是含有質的規定性的可作為基軸的核心問題。這就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客觀地存在著人類本身一代接一代的交接與人類歷史不間斷的發展的矛盾。就是反映社會歷史發展水平要求的人才規格及與此相適應的教育措施與現實學生身心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的矛盾。
二、 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對象的確立
因此作為探討和研究民族傳統體育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民族傳統體育學,它的對象應是社會歷史發展對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提出的要求和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需求不相適應的矛盾問題。
第三節 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范疇
一、民族傳統體育的概念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是指在中華歷史上一個或多個民族內流傳或繼承的體育活動的總稱。主要是指我國各民族傳統的祛病、健身、習武和娛樂活動項目。
二、民族傳統體育的涵義
民族傳統體育顧名思義,它包含三層意思:一是體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傳統的。
1.所謂體育的,是指這類活動項目或運動項目都具有體育的特性,是人類有目的有計劃地按照一定的規則鍛煉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身體各個部分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
2.所謂民族的,就是這類體育活動或體育運動具有民族性。這種民族性主要表現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蘊上。這種民族文化底蘊主要反映在:它的活動或運動項目來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該民族的文化傳統和民俗習慣,為該民族廣大民眾所喜好,在該民族地域有著深厚的民族群眾基礎。
3.所謂傳統的,就是這類體育項目具有歷史繼承性,是代代相傳的。這類體育項目中任何一個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歷史階段產生的,並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淘汰去其糟粕,保留其精華,而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並具有該民族的民族氣派和民族風格,它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四節 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方法
一、民族傳統體育學的研究領域
在考察民族傳統體育學研究方法時,有必要先對民族傳統體育學所要研究的領域予以概述。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所有項目,就其歷史發展及其運動的主體功能而言,可劃分為三大類:即「技擊壯力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武術、舉重、摔跤、田徑、射術項目等;「休閑娛樂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球戲、舞戲、舟戲、水戲、冰雪戲、棋戲等;「養生健身類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如導引、太極、健舞等。

閱讀全文

與民族學傳統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0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7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6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5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