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濟公的前世是什麼,什麼來歷
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里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黎民盼望救星,社會呼喚英雄,當人民十分需要聖賢的時候,高僧就成了「活佛」。
凡人道濟成為歷代供奉祭祀的神靈,其成佛後的尊號長達28個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羅漢阿那尊者神功廣濟先師三元贊化天尊」,集佛道儒於一身,堪稱神化之極致。這也就說明濟公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人民心中的「活佛」,反映出濟公形象的廣泛親和力。
濟公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浙江台州人,生於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圓寂於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別稱月引流光。因平生才華橫溢,樂善好施,深知民間疾苦懲處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愛戴尊為濟公。
濟公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在他一生的行徑中,被民間渲染的離奇古怪。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師父就是著名的瞎堂慧遠禪師。
濟公佛學造詣頗高,但其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雲游,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常衣衫不整,寢食不定;為人采辦葯石,治病行醫,解憂解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
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頌。又叫濟顛和尚。濟公活佛破帽破扇破鞋,貌似瘋癲,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但確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他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好打不平,救人之命,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廣為傳誦。
❷ 濟公是天上的那位神仙下凡如果他不是為什麼有法力我需要詳細資料
不是神仙,不過是被人神話了。
神化就從他的出世開始。《西域志》載:「天台山石樑橋古方廣寺,五百羅漢之所住持,其靈異事跡往往稱著。」而濟公誕生時正好碰上國清寺羅漢堂里的第十七尊羅漢(即降龍羅漢)突然傾倒,於是人們便把濟公說成是羅漢投胎。
網路里有解釋
http://ke..com/view/7943.html?wtp=tt
❸ 誰能給我一下活佛濟公2的簡介,只要大致內容就好,概括的吧···謝啦
由血魔出世、貞潔牌坊、畫中仙、木馬緣、雙退婚、萬應佛堂、瘋女劫、雪女傳說、鬼郎君(按順序的)9個單元組成。
其中有道濟為了封住血魔元氣大傷,法力全失的情節;
有必清遇見自己兒時玩伴(已是陰靈)的夢蘭,夢蘭執意要必清娶她,最後看開投胎轉世的情節(這個「木馬緣」單元開始的地方很好玩);
有道濟撞見和胭脂遭際相同想要跳崖自盡的葉琳,也毫不猶豫的跳下山崖的情節;
有陳亮為見白靈,受妖怪蠱惑給道濟下毒的情節;
有廣亮,必清,必安中了毒襲擊道濟的情節(真的被打傷了)有白雪提趙斌襠下雪女的一擊,被打回原形的情節(以及她蘇醒後和趙斌大吵的情節);
有道濟在給陳亮療傷時被地仙痘神偷襲,重傷吐血昏迷的情節。
最後最後是陳亮被乾坤洞主附身,離開了道濟他們,第二部到此結束
P.S.第二部沒有胭脂和白靈的出場,但有她們第一部的片段(出現在別人回憶中)
第一部的李懷春大夫在「雙退婚」中出場,飾演李懷春;第一部的文殊菩薩在「鬼郎君」中出場,飾演夏子淵
第二部新主要人物:必安(新入寺沙彌,必清師弟),綠姬(乾坤洞主徒弟,蜥蜴精,白雪師姐)
❹ 濟公活佛修道的方法是這樣的嗎我這么理解有錯誤嗎
沒錯,有些浮誇,很簡單, 笑唱著,鞋兒破,冒兒破,身上的袈裟破,淡然面對世間7情6欲,以度蒼生為己任,
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什麼意思
這句話出自濟公之口,意思是:我濟公是悟道有神通的,所做的都是超度眾生的事情,我的修行方式是個案啊,不能學我的做法,因為,學我,你凡夫俗子沒有神通的本領,那是邪見,那是要墮入地獄的。
「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就是這兩句最重要的話,恰被大家自覺或不自覺地給忘了。
(5)什麼我濟公的方法擴展閱讀:
前提是濟公本身就是成就者再來,已經脫離輪回;常人看見他吃喝的酒肉,實為「本性光明」的化現,實在不是眾生的肉和酒;濟公之所以應化世間是因為當時的修行人拘泥於戒律,「死」在戒律中;所以濟公用「瘋癲」和神通來方便度化那個根性的眾生。
濟公是有神通的開悟的大德高僧,他是真的證得五眼六通的境界,他吞了某種生靈,轉過頭來能夠又把它活生生地從口裡吐出,他這是在度化解脫所吃生靈。因此人們望文生義,不解如來真實義,不知害了多少人墮入輪回。
❻ 濟公是漢傳佛教哪個宗的
濟公是禪宗的。
佛教的傳布分南北二支,北傳佛教稱為大乘教,南傳佛教稱為小乘教,或稱原始佛教。
大乘佛教的區域是中國,西藏,蒙古,朝鮮,日本等地。
小乘佛教的區域是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中國佛教十宗: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賢首宗,禪宗,凈土宗,律宗,密宗。
最開始的中國佛教是漢密宗,但後來失傳了,最初中國的佛教只能去日本了解漢密宗了。
❼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現在許多人喜歡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濟公和尚的這句話,往往被他們拿來當擋箭牌,成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鐵證」。實際上世人僅知有前兩句,卻不知濟公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從而以訛傳訛,誤導了無量迷茫眾生。
其實,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像。比如,沈員外派家僕給濟公送兩只熟鴿子和一壺酒,僕人路上偷吃一隻翅膀,偷喝了幾口酒,以為能瞞天過海,神仙也難知。結果濟公指了出來,僕人不承認,於是濟公到階前吐出兩只鴿子,其中一隻少一個翅膀……這種特別神奇的境界,世人完全望塵莫及,故不可亂學表面行為。印光大師在《文鈔》中,關於這方面也有諸多教言,勸誡後學者萬萬不可隨學,以免自欺欺人。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其實也是有來歷的:明末的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只要吃肉,我就不殺人了。」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此外,明朝還有另一位和尚,也是為了救逃到寺廟里的難民,在山賊面前吃肉喝酒。當時,山賊說只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過那些人。於是他氣定神閑地端起酒杯,說:「我以酒代茶。」說完一飲而盡。接著拿起肉說:「我以肉作菜,請!」吃後面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鑒於有言在先,只好放了所有的人。
可見,為了饒益有情而吃肉喝酒,在漢地有些大德的傳記中也有,但這不是普遍的行為。而藏地的每一座寺院,也並不是所有僧人都行持這些高深之舉。藏傳佛教對戒律的重視程度,來藏地求法的人應該知道,在沒有達到一定境界之前,任何人都不允許做超凡的行為。若是極個別人做了的話,也許他確實有這種境界,也許沒有。所以,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一定要分清,否則,明明什麼境界都沒有,卻裝模作樣、無惡不作,這肯定是不合理的。
❽ 幫我查一下資料,濟公做過那些好事,舉一兩個例子,我查不到,幫幫忙,謝謝
1,濟公解救了被賊人綁架的女孩。2,濟公把自己的錢給了一對兄妹讓她們回家。
❾ 高中作文假如我是濟公1000字
假如我是濟公
晚上八點,我做完作業後,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電視上正在播放《活佛濟公》電視劇,劇中的濟公看起來像瘋子,其實十分善良。看著看著,我彷彿自己也變成了活佛濟公。假如我是活佛濟公,我會為人民做許多的好事。
假如我是濟公,我會給天下百姓帶來健康。哪兒發生了瘟疫,我就會坐上我的寶葫蘆,一飛沖上天空,飛到那裡。我從寶葫蘆中倒出"健康葯丸",給每個染病的人吃上一顆,葯丸就會像神仙一般守護著病人的身體,不再受瘟疫的侵蝕,人們身體健康了,又可以過上快樂的生活。
假如我是濟公,我會給人們帶來冬暖夏涼的好天氣。夏天,太陽炙烤著大地。我就用破寶扇一扇,城市上空就會出現一台陽光感應器,它會把火辣辣的陽光吸收一半,城市的溫度就會像陽春三月一般,人們也不必躲在空調房裡了。到了冬天,城市上空的陽光感應器又調成了"增強陽光"功能,不會讓人受凍,人們不用裹著棉襖窩在火爐旁了,可以去戶外盡情遊玩。
假如我是濟公,我會保衛祖國的釣魚島 我給釣魚島畫上一張"符咒","符咒"會給中國的釣魚島罩上一層隱形保護網。只要日本人敢未經中國允許,擅自登島,"符咒"就會發揮它的威力,叫日本人艦毀人亡。
即使我不是濟公,我也會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祖國,讓我們中國更加富強。
❿ 濟公自己酒肉穿腸過,為何卻說「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我們都知道濟公有句口頭禪叫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但是這句口頭禪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誤解,以為自己心中有佛,就可以大口的吃肉了,但其實真正的意思不是這樣的,下一句叫做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意思就是希望我在這里為大家寫出自己的理解,人們可以不殺生,少吃肉,這就是護生了,功德無量啊。
因為是六根所緣的六種境界,亦名六境。眼耳鼻舌身意,亦名六根與六識,六塵六根六識,合稱十八界。明白了這些,那麼說(過)這個字。
這其中是在提醒我們,信佛之人這樣是不可以的,他把自己當做反面教材,說自己比較不好,希望人們不要學習他的不好,這也是傳法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