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有效活性成分提取時常用的分離方法
這些是樣品的前處理,可以提出成份:超聲波萃取法(UltrasonieExtraetion,USE);超臨界流體萃取方法(SupereritiealFluid,SCF);固相萃取方法(SolidPhaseExtraetion,SPE);固相微萃取方法(SolidPhaseMieroextraetion,SPME);微波輔助萃取方法(MircrowaveAssistedExtraetion,MAE);凝膠滲透色譜方法(GelPermeationChromatogranh,GPC)… 置於分離方法,我只知道天然產物提取的幾種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啦!水蒸氣蒸餾是利用被蒸餾分與水不相混溶,使被分離的物質能在比原沸點低的溫度下沸騰,生成的蒸氣和水蒸氣一同逸出,經凝結後得到水油兩液層,達到分離的目的。
固體物質加熱時,直接變成氣態,遇冷凝結成原來的固體,此現象稱為升華。植物中凡具有升華性質的化合物,均可用此法進行純化,例如樟木中樟腦(camphor),茶葉中的咖啡鹼以及存在於植物中的苯甲酸等成分。升華法簡單易行,但往往不完全,常伴有分解現象,產率低,操作時採用減壓下加熱升華則可避免不足,該法很少用於大規模製備。
經典分離方法:萃取、分餾、沉澱、結晶、升華、膜分離
色譜分離方法:
制備型薄層色譜:薄層色譜和離心薄層色譜
柱色譜:
常壓柱色譜:
加壓柱色譜:快速色譜(2atm)、低壓色譜(<5atm)、中壓色譜(5-20atm) 、高壓色譜(>20atm)
減壓柱色譜:
逆流色譜: 最後給你附一張原則:1、查閱文獻資料,掌握被提取原料中所含的化學 成分、目標成分的穩定性、共存雜質的類型。
2、根據提取原料的質地選擇粉碎條件;依據被提取成分的極性大小,共存雜質的理化特性選擇適宜的提取溶劑和確定溶劑的用量。
3、根據被提取成分的穩定性和溶劑的溶解性設定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提取次數、除雜方法等。
4、制定提取標准操作規程、檢測標准及提取物驗收標准。
5、根據目標成分(一個或多個有效群體)的要求,設計分離方案,達到預期目的。
② 丹參提取有哪些辦法
丹參的有效成分提取分離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
本文綜述了丹參有效成分的各種提取分離技術,其中包括超臨界流體萃取技
術、微波輔助萃取法、加壓液體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譜法和真空液相層析法等,並分別
對其優缺點進行分析,為丹參葯理學活性物質基礎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丹參
;
有效成分
;
提取分離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乾燥根及根莖,始載於《神農本草
經》
,被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其味苦、性微寒,歸心、肝二經。具祛瘀止痛、
活血通經、清心除煩之功效,是一種臨床應用廣泛的中葯。其現代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
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具有明顯的鈣拮抗劑作用
;
提高心室的順應性,改善心臟的
舒張功能,
對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臟具有保護作用
;
抑制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
增加微循
環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靜脈血液瘀滯,改善組織細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謝障礙
;
具
有抗體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內外凝血系統功能、減少血小板、促進纖維蛋白
原降解作用
;
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
[1]
。
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
丹參
作為能夠預防和治療人類面臨的幾大危險疾病的植物葯之一,它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
近年來,丹參的臨床療效備受關注,因此,丹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成為一個研究
熱點。隨著提取分離技術的發展,研究丹參有效成分的手段呈現出多樣化,如超臨界流
體
萃
取
技
術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
SFE)
、
微
波
輔
助
萃
取
法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
MAE)
、
加
壓
液
體
萃
取
法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
PLE)
、高速逆流色譜法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
,
HSCCC)
和真空液相層析法
(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
,
VLC)
等。通過查閱國內外
相關文獻,本文對丹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進行綜述。
1
丹參有效成分的演變
20
世紀
30
~
60
年代,
丹參有效成分的研究重點為脂溶性成分。
1979
年姚俊嚴等從
丹參中分離出原兒茶醛,
從而把研究重點轉移到水溶性成分。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至
90
年代,人們在分離丹參水溶性酚酸成分時,發現丹參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水溶性酚酸。
丹參的化學成分復雜,其中包括①二萜醌類,如丹參酮
I
,
IIA
,
IIB
、異丹參酮
I
,
II
、隱丹參酮、異隱丹參酮、二氫丹參酮
I
、二氫異丹參酮
I
等
;
②酚酸類,如丹酚酸
A
—
K
、原兒茶醛、丹參素、熊果酸、異阿魏酸等
;
③其它成分,如黃芩苷、
β
-
谷甾醇、
胡蘿卜苷、氨基酸、無機元素等。丹參有效成分通常被歸為兩大類:脂溶性成分和水溶
性成分。目前,丹參脂溶性成分以丹參酮為有效成分參考指標
;
水溶性成分以丹酚酸
B
、
原兒茶醛、丹參素為有效成分參考指標
[2]
。
2
丹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
丹參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因此提取分離工藝分為脂溶性成分二
萜醌類的提取分離和水溶性成分酚酸類的提取分離。
近年來,
對於丹參有效成分提取分
離方面的研究較多,主要涉及到:總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二萜醌類的提取分離和酚酸
類的提取分離。
筆者分析了各種提取分離法的優缺點,
為丹參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及丹
參葯理學活性物質基礎的研究提供參考。
2.1
總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丹參的有效成分復雜,
總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較低。
主要
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
[3]
、超聲法
[4]
、
CO2
超臨界萃取法
(SFE)[5]
。梯度滲漉法具有濃
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劑用量少,適合於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中葯材提取等優點。劉
楊等
[6]
通過比較迴流法、一般滲漉法和梯度滲漉法
3
種提取工藝對丹參有效成分提取
率的影響,得出最佳工藝為梯度滲漉法。當二氧化碳處於臨界狀態
(
溫度
31.26
℃,壓
力
72.9
atm)
以上時,
即為超臨界流體。
張玉祥等
[7]
通過對多種提取工藝
(
傳統水煎法、
乙醇迴流法、超聲波法、超臨界萃取法
)
的比較,得出
CO2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提取具有
較高的提取率。
這是由於傳統方法多數都有加熱過程或產熱過程,
而超臨界萃取法受熱
小,
並且同時具有液體溶劑的溶解能力和氣體的傳遞特性,
萃取後溶質和溶劑易於分離
等優點,特別適合於熱敏性、易氧化物質的分離或提純。而丹參酮Ⅱ
A
對光不穩定,丹
酚酸
B
受熱易分解,這就是傳統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較超臨界萃取法提取率低的原因。
2.2
二萜醌類成分的提取分離二萜醌類,又稱丹參酮,主要包括丹參酮Ⅱ
A
、異丹
參酮、隱丹參酮和二氫丹參酮等。丹參酮在臨床上的應用較早,對其提取分離的研究也
較為深入。
其提取方法主要有醇提法
[8]
,
超聲提取法
[9]
,
CO2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10]
,
微波輔助萃取法
(MAE)
,加壓液體萃取法
(PLE);
分離的方法有高速逆流色譜法
(HSCCC)
,
柱層析和真空液相層析法
(VLC)
。
趙小亮等
[11]
歸納了丹參有效成分丹參酮的各種傳統提取方法,
比較了傳統提取方
法與
CO2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SFE)
各自的優缺點,得出
SFE
法提取率較高,可用於丹參
酮的提取。
MAE
法是利用微波能所產生的破壁效應,使植物細胞內的活性成分較完全的
釋放出來,然後利用固相萃取法,也稱液—固萃取法,將保留在吸附劑上的樣品根據選
擇性吸附與選擇性洗脫的過程差異,
先用適當溶劑系統洗去雜質,
然後再在一定條件下
選用不同極性的溶劑,將目標成分洗脫下來,達到分離凈化和富集的目的
③ 請問大青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檢識方法是什麼(詳細方法)
常量成分可以採用色譜分離即可,微量組分要採用飛秒檢測分離和分析技術。
大青葉化學成分復雜, 目前其質量標准以靛玉紅作為控制指標,而普遍認為中葯材發揮療效為化學成分組群,單一成分控制指標不能夠全面反映大青葉的葯材質量;大青葉葯理活性研究較多,但目前還沒有深入闡述其多種葯理作用的物質基礎,也難以建立反映大青葉葯理活性本質的質量標准。通過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對菘藍根和根莖的氯仿提取液中靛藍、靛玉紅的含 進行了分離並採用飛秒檢測技術對化學結構進行精密測定,表明:植物菘藍的根中不含靛玉紅,根莖、葉柄、葉片中均含有靛藍、靛玉紅;
④ 簡述現代分離提取方法有哪些,並且比較其優缺點及應用
1、超高壓提取法屬於非加熱處理加工法,可以克服傳統的加熱處理方法提取出的活性物質活性低下的缺點。
優點:壓力迅速、均勻作用到要提取的素材,可以開發出與熱處理方式不同物性的成分,具有與熱處理同樣高的提取效率。
缺點:設備投資高昂,難以分解殘留的農葯,不同素材的壓強研究進展緩慢。
2、超聲波提取法是利用多種不同的超聲波,引起分子振動的技術。相比傳統的熱水提取法,超聲波提取法不會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壞、損失較少,同時,通過Cabitation過程可以穩定地提取有效成分。
優點:反應速度非常快,破壞植物組織很容易,可短期內提取出所需物質最大限度維持活性物質的功效,沒有殘留物。
缺點:只有對物理上穩定的素材才適用,活性物質容易被破壞,需要大量提取時效率低下。
分離提取的應用:
一,料液各組分的沸點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為精餾所不易奏效的場合,如石油餾分中烷烴與芳烴的分離,煤焦油的脫酚;
二,低濃度高沸組分的分離,用精餾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脫水;
三,多種離子的分離,如礦物浸取液的分離和凈制,若加入化學品作分部沉澱,不但分離質量差,又有過濾操作,損耗也大;
四,不穩定物質(如熱敏性物質)的分離,如從發酵液製取青黴素。
(4)有效活性成分分離提取方法的研究擴展閱讀:
分離提取也叫萃取。
分離提取的原理:
利用物質在兩種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劑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數的不同,使物質從一種溶劑內轉移到另外一種溶劑中。經過反復多次萃取,將絕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來。
溶劑萃取工藝過程一般由萃取、洗滌和反萃取組成。一般將有機相提取水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萃取(extraction),水相去除負載有機相中其他溶質或者包含物的過程稱為洗滌(scrubbing),水相解析有機相中溶質的過程稱為反萃取(stripping)。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論的主要依據,物質對不同的溶劑有著不同的溶解度。同時,在兩種互不相溶的溶劑中,加入某種可溶性的物質時,它能分別溶解於兩種溶劑中。
實驗證明,在一定溫度下,該化合物與此兩種溶劑不發生分解、電解、締合和溶劑化等作用時,此化合物在兩液層中之比是一個定值。不論所加物質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
參考資料:網路:萃取
⑤ 天然葯物化學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幾種採用這些方法提取的依據是什麼
1、溶劑提取法:利用溶劑把天然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來,而對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2、水蒸氣蒸餾法:利用某些化學成分具有揮發性,能隨水蒸氣蒸餾而不被破壞的性質。
3、升華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華的性質。
天然葯物不等同於中葯或中草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化學葯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及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
回歸自然、保護環境已成為一種處理人類和環境關系的潮流思想。包括植物葯、動物葯和海洋葯物的天然葯物的研究和開發順勢大力發展,對天然葯物的各種人為禁制也趨於寬松。
(5)有效活性成分分離提取方法的研究擴展閱讀:
天然葯物的研發應關注以下幾點:一是以現代醫葯理論指導臨床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二是活性成份的確定應有充分的依據;三是應有充分的試驗數據說明處方合理性、非臨床和臨床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四是保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植物葯為生物制葯提明方向。基因工程葯物提得很多;基因工程葯物怎麼來,把控制有效成分合成(的酶)的基因克隆,整合到受體中去令其(超)表達,得到需要的化合物。基因是怎麼得來的,得到原植物中去找!
生物制葯不會局限於植物葯;其中涉及的場所除植物外還有微生物(抗生素的生產)和動物(轉基因羊、轉基因牛);生產的葯物也不僅是植物來源的!
⑥ 怎樣提取植物中的有效成分這很難嗎
1. 選定植物/葯材。無非是古方、驗方、民間草葯中找尋。目前常見不常見的葯材都已經被研究過。 現在多是加大葯材量提取分離含量低的組分,或者從苗醫、藏醫、蒙醫、非洲、拉美等地方找沒研究過葯用植物。
2. 提取。溶劑石油醚、正己烷、環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極性小→極性大)。 日常用葯煎煮有效的,就用水和乙醇等極性大的溶劑提, 青蒿素之類水煮無效的就用石油醚等極性小的溶劑提取。 常見葯材水/醇/醚 都來一遍,分離鑒定更多的化合物。
3. 分離。這是最主要的工作, 第2步提取出來的溶液中,有數十個化合物, 一般用柱層析的辦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沖柱子。 工作量大,枯燥,技術含量低。一個碩士可能做實驗的2年每天乾的都是這個。 如下圖,分離化合物的柱子,大到高2米,小到10厘米。變換流動相溶劑條件、變換柱子的材料,不同條件不同分離原理柱子反復沖,才能分到單體化合物。
4. 結構鑒定。 第3步分離到單體化合物,利用紅外、核磁、質譜等方法,鑒定化合物的結構,這個也不難,打了譜,不是特別復雜的結構對有經驗的人都不是難事。碩士做完這個就能畢業,博士要發現新化合物,或者做5才能畢業。
5. 活性研究。分離出的化合物經過體內和體外試驗、細胞和動物實驗, 大多數化合物活性就基本清楚,明白中草葯起作用的物質基礎,買本《中葯葯理學》教材看看,裡面都是這方面的工作。
⑦ 從中葯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什麼分離方法
極少量可以採用色譜分離提取,大量的可以採用萃取,色譜分離,減壓蒸餾等工藝
⑧ 現在制葯技術中,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最先進的技術是哪種
在提取、分離、制備過程中,研究和提出了出下5項新技術:
1、採用低溫微波浸提技術,避免了活性成分在高溫下氧化、分解、使金尼泊甙酸提取率提高28%。
2、採用自製天然沉降劑沉澱結合超濾(中空纖維膜)分離技術除去大分雜質,避免了相變發生,顯著提高交凈化度,節省溶劑50%。
3、研製出改性反相固定相和濃漿--倒置裝柱技術,使制備色譜柱效常規法制備的反相柱柱效提高60%。
4、採用特種樹脂法脫水,節省能源,縮短流程25%.
5、整個工藝過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劑,從源頭消除了毒害物質的污染、實現全流程綠色提取。在提取、分離、制備過程中,研究和提出了出下5項新技術:
1、採用低溫微波浸提技術,避免了活性成分在高溫下氧化、分解、使金尼泊甙酸提取率提高28%。
2、採用自製天然沉降劑沉澱結合超濾(中空纖維膜)分離技術除去大分雜質,避免了相變發生,顯著提高交凈化度,節省溶劑50%。
3、研製出改性反相固定相和濃漿--倒置裝柱技術,使制備色譜柱效常規法制備的反相柱柱效提高60%。
4、採用特種樹脂法脫水,節省能源,縮短流程25%.
5、整個工藝過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溶劑,從源頭消除了毒害物質的污染、實現全流程綠色提取。
針對回答者:gyoung_zhao - 經理 四級 10-11 10:19
的答案我再做點補充
現在還有
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法
⑨ 活性成分總黃酮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總黃酮的提取方法
1、 熔劑法
熱水提取法、鹼性水或鹼性稀醇提取法、有機溶劑提取法 2、
2、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是利用不同結構的物質在微波場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異,使基體物質中的某些區域或提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被選擇性加熱,從而使被提取物質從基體或體系中分離,進入介電常數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對差的提取劑[1]。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對提取物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提取率高、提取速度快、溶劑用量少、安全、節能、設備簡單[2]。 2.2 超聲波提取法
用超聲波提取法提取黃酮類物質,是目前比較新的方法。原理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還利用其次效應,如機械振動、擴散、擊碎等,使其加速被提取成分的擴散、釋放。超聲波提取法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提取時間短,產率高,無需加熱,同時有利於保護熱不穩定成分,省時,節能,提取率高的優點。
3、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是利用超臨界流體處於臨界溫度和臨界壓力以上,兼有氣體和液體的雙重特點,對物質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從而作溶劑進行萃取分離。可做超臨界流體的物質很多,一般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CO2、C2H6、NH3、N2O 等。目前多採用CO2 做萃取劑,因為它具有密度大、溶解能力強、臨界壓力適中、臨界溫度接近常溫、不影響萃取物的生理活性、無毒無味、化學性質穩定、生產過程中容易回收、無環境污染、價格便宜等一系列優點。但單一的CO2作萃取劑只對低極性、親脂性化合物有較強的溶解能力,對大多數極性較強的組分則不起作用,因此,在其中加入夾帶劑,通過影響溶劑的密度和溶質與夾帶劑分子間的作用力來影響溶質在二氧化碳流體中的溶解度和選擇性[15]。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有許多傳統分離技術不可比擬的優點:過程容易控制、達到平衡的時間短、萃取效率高、無有機溶劑殘留、對熱敏性物質不易破壞等[16]。但它所需要的設備規模較大,技術要求高,投資大,安全操作要求高,難以用於較大 規模的生產。
4、 酶法提取
酶解法適用於被細胞壁包圍的黃酮類物質,利用酶反應的高度專一性,破壞細胞壁,使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釋放出來。黃劍波等[22]採用纖維素酶輔助法從甜茶中提取黃酮類化合物,黃酮類物質的提取率為91%,提取純度為54%。王悅等[23]對桔皮細胞進行游離酶、固定化酶和常規法提取,黃酮得率分別是1.43%,0.94% 和0.79%,和傳統的方法相比,游離酶法的總黃酮得率提高了81%。
5、雙水相提取法
雙水相提取技術是瑞典Per Albersson首先發現並研究 的一種技術,雙水相萃取法屬於液- 液萃取,當物質進入雙 水相體系後,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的作用,溶 液環境的影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即各成分在兩 相間選擇性分配,從而達到萃取的目的。由於雙水相體系分 相快、使用溫度低、容易操作、無污染、提取率高,因此成 為黃酮化合物富集分離的一種有效方法。張春秀等[24]取一 定量的銀杏葉浸提液,加到PEG1500/ 磷酸鹽體系雙水相 系統中,則黃酮類化合物進入上相PEG,從而將黃酮類化合 物分離,提取率可達98.2%。
6、 半仿生提取法
半仿生提取法是將整體葯物研究法與分子葯物研究法相結合,模擬口服給葯後葯物經胃腸道轉運的環境,為經消化道給葯的中葯制劑設計的一種新的提取工藝。這種提取方法的特點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縮短生產周期、降低成本。
7、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主要有超濾、微濾、納濾和反滲透等,其中超濾法是膜分離的代表,它是唯一能用於分子分離的過濾方法,是以多孔性半透膜為分離介質,依靠薄膜兩側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來分離溶液中不同分子量的物質。由於大多數黃酮類化合物的分子量在1000 以下,而非有效成分如大多數的多糖、蛋白質等分子量多在50000 以上,因而使用超濾能有效去除蛋白質、多肽、大分子色素、澱粉等,達到除菌、除熱原、提高葯液澄明度以及提高有效成分含量等目的。這種方法操作簡便、不需要加熱、不損壞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效果好、超濾裝置可反復使用。於濤等[26]研究了銀杏葉中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過程及工藝,使用超濾技術對粗提的產品進行精製,對影響超濾的工藝條件進行了考察,超濾後產品中黃酮質量分數達到33.99%。
8、 熱壓流體萃取法
熱壓流體萃取法是一種快速、環保、便宜、有效地萃取生物活性物質的方法。Chaorui Chen等[27]採用熱壓流體萃取法從巴西蜂膠中提取了7種黃酮類化合物,結果表明,通過熱壓水萃取的樣品中當存在表面活性劑時萃取物的固體含量更高,當使用熱壓脂溶萃取時,7種黃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在脂溶萃取中超過了水溶萃取。KairHartonen等[28]用熱壓水萃取法從白楊中萃取了黃酮類化合物,考察了萃取時間、溫度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並與超聲波萃取、高速逆流色譜做了比較,結果表明用熱壓水萃取法在150℃萃取35min效 果最好。
2.9 高壓液相提取法
Ying Zhang等[29]通過高壓液相萃取法從魚腥草中萃取了黃酮類化合物,研究了乙醇濃度、流速、溫度和壓強等因素的影響,並與熱浸法和超聲波輔助萃取法進行對比,發現高壓液相萃取法提取效果較好,當使用50% 乙醇,溶劑流速為1.8mL/min,溫度為70℃,壓強為8MPa 時,黃酮類化合物的得率和濃度可以達到3.152% 和23.962%
⑩ 比較不同活性成分提取的方法差異,適合水提的有哪些適合醇提的有那些
摘要 1.傳統的浸取方法:存在著浸取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原料預處理能耗大、熱敏性組分易破壞等缺點,(如索氏提取法中,雖然溶劑用量不大,但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加熱提取)。但由於操作簡單,人員設備要求不高,目前依然在工業生產中普遍使用。但在傳統提取方法中,活性成分的純化方法,活性成分種類以及成分的化學變化等應該成為進一步研究重點。 2.冷提法(冷浸、滲漉):避免了加熱,從而使其中的有效成分有了一定的安全性,但冷浸法和滲漉法所用的溶劑量較大,提取時間也較長,操作較麻煩。 3.超臨界CO2萃取法:提取速度快且安全性高,但目前國產的超臨界萃取設備容積偏小,無法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而進口設備價格十分昂貴。此外,超臨界CO2萃取適用於非極性化合物的分離。 4.超聲波輔助提取法:提取效率高,提取時間短,但是超聲波作用能斷開碳-碳鍵,從而產生活性較強的自由基,破壞活性成分,降低提取物的穩定性。 5.微波輔助提取法:選擇性高、操作時間短、溶劑消耗量少,但設備泄漏的微波輻射會給人體造成慢性損傷。(微波法和超聲波法提取目前僅限於少量提取實驗,還不具備工業化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