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最流行的教學方法

最流行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5 14:33:56

Ⅰ 時下什麼小孩教育方法最流行

早教親子課、蒙氏課、感統課等,這些都是國際最流行最先進的幼兒教育方法。米奇高國際教育集團在中國各大城市開始開辦幼兒園了,就採用這些先進的理念教學方法進行教育我們的孩子了。www.micgo.com,去看看吧,為了孩子的明天更美好。不要都教成一個個小學究,我們要小天使。

Ⅱ 授課方式有哪些

1 以信息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2 以直接經驗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參觀法,實驗法,演示法,實習法,練習法.

3 教學的組織形式有:班級授課,分組教學,個別教學,道爾頓制,特朗普制

授課類型分類

1 綜合課

綜合課就是一堂課中完成兩種以上的教學任務。它所教的東西面很廣闊,包含的東西也多於其他類型的課程。

2 單一課

這是授課類型的第二種分類。即一堂課完成一種教學任務。單一課又分為:傳授新知識的課、鞏固知識的課、培養技能、技巧的課、檢查知識技能的課等。

(2)最流行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講授具有如下特點:以教師為主,即主要由教師思考講什麼,怎樣講等問題;講授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傳遞大量的信息;信息傳遞具有單向性。從表現形式看,講授包括詮釋性講授,如介紹概念與術語的含義;描述性講授,說明一個過程、一種結構或一系列的步驟;原因性講授,說明為什麼做某事或事情發生的原因。

講課法是一種將大量知識通過授課的便捷方式一次性傳播給眾多聽課者的教學方法。

⊕培訓目標:教授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及工作經驗。

⊕培訓對象:企業內部任何一位員工,甚至董事長、總經理。

⊕培訓內容:與培訓目標相關的具體內容。

⊕培訓時間:依內容、對象而定,一般不宜太長。

⊕培訓地點:寬敞=安靜,不受外界的干擾的地方。

Ⅲ 目前流行的教學方法

目前流行的交友方法是很多的。現在主要得流行網是素質教育。要求課堂進入啟發式教育。

Ⅳ 目前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形式有哪些

教育方法的研討是今世教育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間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用等觀念研討教育進程中的各種方法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根底,然後構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育方法系統。理論界對教育方法的了解很不共同,有多種知道。一種比較盛行的觀點是,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論的轉化方法,它是用於規劃課題、挑選教材、提醒教師活動的根本結構。

就語文學科而言,講堂教育方法的立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討的課題。
現在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方法:
(1)中學語文教育「三、五、七」方法。其間心內容是打好三個根底,樹立五條慣例,註定七項忌諱。
(2)語文方針教育方法。其間心內容是教材有清晰的方針,教師為完結一個個特定的方針而教,學生為到達一個個特定的方針而學,教育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分的組織者和出題人員,以相同的學習方針為根本依據進行教育測量、查核、評估、考察學生的實踐才能水平,查驗教師的教育效果。
(3)語文「練習式」教育法,其間心內容是教師教育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依據教育意圖化解為各種題型的練習題,讓學生當堂完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然後到達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內容,運用課文內容的意圖。
(4)「情知對稱」四分教育方法。其間心內容是憑借教材所包含的情感要素,在教育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常識合格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育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對等開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意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練習分步,教材分型。

以上這四種語文教育方法,對我國的語文教育影響極大,毋容懷疑,它們對推動我國語文教育的變革起過不行估量的效果。但是,跟著現代社會對人才標準的要求而出現的教育使命、教育內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教師、學生的各種不同特色,都決議了教育方法不行能是肯定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行能適用於一切教育活動,它都具有針對性。不然,教育方法就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效果,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到現在為止,語文教育理論上和實踐中沒有一種教育方法可以包括語文教育的一切,即便最先進的語文教育方法也只能是用於語文教育的某一旁邊面或某一角度,乃至某一類型的課文教育。如果我們將某種語文教育方法用於語文教育的整體,那麼勢必會失真,會失實,於教育無益。語文教育是開展的,特別是跟著課程、教材、考試制度的變革深化,多媒表現代教育技術手法的運用等,語文教育更出現出新的開展,而開展帶來的成果必然是先進的教育思維與教育理念的出現與新的教育方法與程序的出現,這勢必會使原有的教育方法遭到影響或沖擊,使其不斷地批改、充實、改造。只要這樣語文教育才會不斷地出現新的方法,發生新的生機。
在《根底教育課程變革大綱(試行)》提出的根底教育課程變革方針中,對學習方法變革給予了高度注重,提出要「改動課程施行過於著重承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現狀,倡議學生自動參加、樂於探求、勤於動手,培育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才能、獲取新常識的才能、剖析和解決問題的才能以及溝通與協作的才能。」並圍繞這一方針的完結,在課程結構調整、課程標准制定、教材編寫、教育進程、學習與教育評估等方面提出了清晰的要求。這就是說,當今年代,語文教師在教育中要力求在對合理的傳統方法的繼承根底上,不斷變革自己的教育思維,以構成自己共同的教育特性和教育風格,使方法穩中有變,常教常新。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維,而是讓學生自己進行考慮,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發明。」多少年後的今天,我們考慮這段話,應當仍然會有所啟迪。在語文教育中,教師關於講堂教育方針的定位,要著眼於調集學生自動參加的活躍性,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學習常識、技術的進程中,不斷加快開展自身的主體性。教師要注重教育方針對培育學生立異本質的導向功用,其間,既要有知道方針,更要有立異精神、發明性思維、發明才能的培育方針。依據這一要求,自己以為當前只要變革教育活動中的要素聯系,才是開展與建構語文教育方法的關鍵所在。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依附於必定的教育方法而存在的。離開了必定的教育方法也就不存在著所謂的教育方法了,教育方法又是由許多要素構成的,教師、學生、媒體(即教育手法)、教育進程等。如果在教育中能完結以下四個改變,我想充溢生命生機的講堂必定會到來。
1、教師人物的改變:由威望型改變為同伴型
傳統的師生聯系著重的是師道尊嚴,教師是登峰造極的威望,學生僅僅肯定的依從,這種不對等的師生聯系導致的是學生學習主體知道的缺失。一種活躍的教育方法首要應該是一種有利於學生主體知道開展的教育方法。人的存在,人的開展,是現代教育最根本的理念,尤其是加入WTO今後,民主、對等、互動、協作更應成為師生聯系的新的理念。這種理念是先進的教育方法建構與開展的根底。據此,教師要由學生的威望變為學生的同伴,在與學生的心靈的磕碰、情感的溝通中完結一種新式的教育方法的樹立與開展。

2、學生位置的改變:由被動聽講改變為自動參加
教育要促進學生的特性開展,學生特性的開展是教育的最大成功。但我們應該看到,現在我們的講堂教育由於遭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評估機制的影響,學生的位置是受教師的操作的,帶有激烈的被動性。教師要學生學什麼,學生就應該學什麼,教師要學生怎樣學,學生就得怎樣學。這種現狀制約著學生學習主體位置的構成,若不改動,學生就不行能成為學習的主體,不行能開展特性,不行能有學生的自主性,進而,教育方法的更新也是不行能的。因而。在教育進程中,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隸屬的常識承受者的位置,改變為活躍自動參加的學習主體位置(這個主體位置要充沛表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的自主性、自動性、發明性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3、媒體效果的改變:由演示東西改變為知道東西
教育媒體的運用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講堂教育的重要特徵之一。但無論是傳統的教育媒體(如什物、圖片等)仍是現代的教育媒體(如錄音、錄像、電腦課件等),都是教師進行教育的一種東西,或是一種手法。事實證明,講堂上恰當地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法,充沛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詳細、生動、直觀、形象地取得常識技術,以求學得快,記住牢的效果,是現代講堂教育重要的學習戰略。如果在學生調查了媒體的演示或憑借媒體而創設的情形後,教師不是越俎代皰式地剖析、闡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剖析、探求包含其間的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則的理性常識,讓學生自己去籠統、歸納得出理性的定論,這樣就使媒體的效果發生了突變,由教師的演示東西改變為學生的知道東西。
4、教育進程的改變:由教授型改變為引導型
傳統教育觀以為教育進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進程,而忽視學生學的進程,因而對教育准則的探討多局限於對教師做規則,而沒有對學的指導,現代教育觀以為,教育進程是教與學兩邊的活動,其間學生是主體,教育進程中學生的主體不應再是遵守,而是怎麼調集特性化的學習方法,教育准則的研討趨向於與學習戰略的研討相結合,充沛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效果,發起學生的獨立探求。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教育進程教師應從教育常識的進程改變為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自動探求去取得常識,開展才能的進程。在這個進程中,教師要從常識的直接教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主導效果,不再表現在教育上,也不再表現在對常識的「講深講透」的直接方法上,而是表現在進行縝密、科學的教育規劃和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更高層次的直接方法上,或是表現在幫學生將無序的常識收拾為有序的常識上,表現在協助學生將過錯的常識批改為正確的常識。這種改變是教師的教育職責,也是方法構建開展的必要條件。

以上就語文學科中的教育方法問題談了個人的一點考慮。我想,研討語文教育方法,學習別人的教育經歷,意圖在於變革自己的教育,構成自己的特性和風格,由於方法自身的非定性和教育經歷的個人性,因而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中必定要解放思維,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並在此根底上開展或發明適宜的教育方法。

如何使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不管教什麼,都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再者就是要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就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不管是傳統的方法還是現在流行的新的教學方法,都能讓學生受益。還要因人施教。

Ⅵ 常見的教學形式有哪三類

(一)傳遞──接受式
該教學模式源於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後來由前蘇聯凱洛夫等人進行改造傳入我國.在我國廣為流行,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都用這種方法教學.該模式以傳授系統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為目標.其著眼點在於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該模式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認為知識是教師到學生的一種單向傳遞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師的權威性. (二)自學──輔導式
自學輔導式的教學模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獨立進行學習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也有很多教師在運用它. (三)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1.理論基礎 依據皮亞傑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的理論,注重學生的前認知,注重體驗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 2.基本程序 教學的基本程序是: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 首先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假設性的解釋,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最後總結規律. 3.教學原則 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教學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前認知特點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 4.輔助系統 需要一定的供學生探究學習的設備和相關資料. 5.教學效果 優點:能夠培養學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培養學生的民主與合作的精神,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缺點:一般只能在小班進行,需要較好的教學支持系統,教學需要 的時間比較長. 6.實施建議 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創設一個寬容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對那些打破常規的學生予以一定的鼓勵,不要輕易地對學生說對或錯,教師要以引導為主切不可輕易告知學生探究的結果.
(四)概念獲得模式
該模式的目標是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該模式主要反映了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強調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與重組的觀點. 1.理論基礎 布魯納、古德諾和奧斯汀的思維研究理論.他們認為分類是把不同的事物當作相等看待,是將周圍的世界進行簡化和系統化的手段,從而建立一定的概念來理解紛繁復雜的世界.布魯納認為所謂的概念是根據觀察進行分類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非常注重事物之中的一些相似成分,而忽略那些不同的地方.在界定概念的時候需要五個要素:名稱、定義 、屬性、例子以及與其他概念的相互關系. 2.基本程序 概念獲得模式共包含這些步驟:教師選擇和界定一個概念—教師確定概念的屬性──教師准備選擇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將學生導入概念化過程—呈現例子—學生概括並定義—提供更多的例子—進一步研討並形成正確概念—概念的運用與拓展. 3.教學原則 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概念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概念獲得模式是採取「歸納—演繹」的思維形式.首先通過一些例子讓學生發現概念一些共同屬性,掌握概念區別於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徵.學生在獲得概念後還需要進行概念的理解,即引導學生從概念的內涵、外延、屬、種、差別等方面去理解概念.為了強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應該把與概念相關的或相似的概念、邏輯相關概念、相對應的概念等等進行辨析.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時地採取補救措施. 4.輔助系統 需要大量正反例子,課前教師需要精心的准備. 5.教學效果 能夠培養學生的歸納和演繹能力,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概念,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 6.實施建議 針對概念性很強的內容實施教學,課前教師要對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要做很好的梳理.
(五)巴特勒的自主學習模式
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巴特勒提出教學的7要素,並提出「七段」教學論,在國際上影響很大. 1.理論基礎 它的主要理論依據是信息加工理論. 2.教學程序 基本教學程序是:設置情境──激發動機──組織教學──應用新知──檢測評價──鞏固練習──拓展與遷移. 他的教學七步驟中的情境是指學習的內外部的各種情況,內部情況是學生的認知特點,外部情況是指學習環境,它的組成要因素有:個別差異、元認知、環境因子.動機是學習新知識的各種誘因,它的主要構成要素有:情緒感受、注意、區分、意向.組織是將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關聯起來,它的主要構成要素有:相互聯系、聯想、構思、建立模型.應用是對新知識的初步嘗試,它的構成要素有:參與、嘗試、體驗、結果.評價是對新知識初步嘗試使用之後的評定,它的組成要素有:告知、比較、賦予價值、選擇.重復是練習與鞏固的過程,它的主要組成要素有:強化、練習、形成習慣、常規、記憶、遺忘.拓展是把新知識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去,它的構成要素有延伸、遷移、轉換、系統、綜合. 3.教學原則 巴特勒從信息加工理論出發,非常注重元認知的調節,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任務進行加工,最後生成學習結果.教師在利用這種模式的時候,要時常提醒學生進行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要考慮各種步驟的組成要素,根據不同情況有所側重. 4.輔助系統 一般的課堂環境,掌握學習策略的教師. 5.教學效果 這是一個比較普適性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發教學內容它可以轉化為不同的教學法,只要教師靈活駕御就能達到他想要的教學效果. 6.實施建議 教師應該是一位研究型的教師,具有一定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掌握元認知策略,就可以靈活運用這種教學模式.
(六)拋錨式教學
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 1.理論基礎 它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於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於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於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 2.基本程序 拋錨式教學由這樣幾個環節組成: (1)創設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 (2)確定問題--在上述情境下,選擇出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真實性事件或問題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選出的事件或問題就是「錨」,這一環節的作用就是「拋錨」. (3)自主學習--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並特別注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協作學習--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 (5)效果評價--由於拋錨式教學的學習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由該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對這種教學效果的評價不需要進行獨立於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只需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並記錄學生的表現即可. 3.教學原則 情境設置與產生問題一致,問題難易適中要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4.輔助系統 巧設情境,合作學習. 5.教學效果 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6.實施建議 創設情境適時拋出問題,注意情境感染與熏陶作用.
(七)範例教學模式
範例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原理、規律性的知識.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最基礎的內容之一.他是德國教育實踐家M·瓦根舍因提出來的. 1.理論基礎 遵循人的認知規律: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中一般從一些範例分析入手感知原理與規律,並逐步提煉進行歸納總結,再進行遷移整合. 2.基本程序 範例教學的基本過程是:闡明「個」案→範例性闡明「類」案→範例性地掌握規律原理→掌握規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規律原理運用訓練 「範例教學」主張選取蘊含本質因素、根本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案例,通過對範例的研究,使學生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認識到實踐理解、掌握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原理的模式.所謂範例性地闡明「個」案,指用典型事實和現象為例說明事物的本質特徵;所謂範例性闡明「類」案,是指用許多在本質上與「個」案一致的事實和現象來闡明事物的本質特徵;範例性掌握規律原理是指從大量的「類」案中總結出規律和原理,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要注意對規律或原理的表述要准確,對規律原理的名稱要清楚;掌握規律原理的目的和意義在於運用,因而教師要讓學生掌握規律、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為了了解學生對規律和原理的掌握程度,從而獲得反饋信息,規律原理的運用訓練是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 3.教育原則 要遵循這個基本順序:從個別入手,歸納成類,再從類入手,提煉本質特徵,最後上升到規律與原理. 4.輔助系統 選取不同的帶有典型性的範例. 5.教學效果 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有助於學生理解規律和原理. 6.實施建議 比較適合社會科學中的一些原理和規律教學,範例一定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Ⅶ 國外流行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哪些 例如pbl

制定有針對性的討論提綱,我做你看」,課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並要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然後編寫病例,所以對PBL教學改革形式會覺得太「花費」時間,印象更加深刻,使其能夠自主地,部分學生只滿足於獲取好的「分數」,這也是一種依賴於以往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的表現、寓教於樂,可使有關課程的問題盡可能多地當場暴露,還可鍛煉學生們多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學生為解決問題需要查閱課外資料;
2.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從准備資料開始,學生是主體,同學以組為單位來回答、寓教於樂,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有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以問題為基礎,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能力,解答新問題,並積極與其它同學交流溝通,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還可以不斷發現新問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學習,再由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補充。
5,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教師為導向的啟發式教育,案例分析是教師先講解教材、口頭表達的能力、信息獲取途徑較為單一、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5.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然後做案例分析,我校學生普遍素質偏低。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4.以學生為中心。由於我國的學生長期接受「填鴨式」教育、終身學習的能力等。
PBL教學法的精髓在於發揮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相關書籍上的現有信息,因此需要學生們有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僅在關鍵時刻起到點撥、支架(scaffolding)與教練(coach)的作用,歸納總結、本課程內容熟練掌握,觸類旁通。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最後教師對本節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作出小結、PBL教學思路的設計
教師課前提出問題——學生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教師總結
(教師備課中,回答不足之處,使學習過程縮短,學生也應從自身出發、整理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在臨床醫學中是以病例為先導,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需要學生的主動配合,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前提下、主動的學習氛圍;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查閱資料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課下分組進行討論,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
2,首先要根據的內容查閱相關教材、病例去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就要結合提綱,歸納、綜合理解的能力。
PBL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
PBL是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
6,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庫;
3.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結合病例提出問題。
2,PBL教學過程中教師慢慢「隱退」,因此,它不僅對理論學習大有益處,教師要學習和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橫向比較少,使學習者投入於問題中;
PBL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掛鉤、「預習-聽課-復習-考試」四段式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規劃好學習的重點,較少講述法的教學,課前一周發給每位同學。
1、積極地暢所欲言,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賴性、學科專家;
3,很多的學生選擇獨立完成問題的方式,完成角色轉換;學習者能通過社會交往發展能力和協作技巧,花在前期准備工作上的時間精力大大多於普通的課堂學習,要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還應當扎實掌握相關學科知識,此為做好PBL教學的基本前提,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如文獻檢索。
3,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這些將對今後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它設計真實性任務、PBL教學法的優勢
首先、臨床資料等、PBL教學法對學生的要求
PBL教學的成功開展、控制課堂節奏等技巧,要求同學根據所提問題充分預習教材,缺乏主動發現問題;
其次。另外,是基於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呆板孤立的知識片化作整體知識鏈,同時也可以十分容易地獲得來自其他同學和老師的信息、合作能力不強,大家同心協力得出最佳結論,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改變了「我講你聽,它為學生們營造了一個輕松、PBL的基本要素
PBL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方面、文獻:
1.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在討論中深對正確理論的理解,而是知識建構的促進者(facilitator)。和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主導學習,不能有效的利用網路等媒體、難點,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PBL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PBL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但對本專業;
6.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查找相關資料後,選擇出適當的臨床病例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
1、 PBL的定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PBL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要求較高。
PBL教學法是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估計多為教課書、信息的咨詢者
4;
第三,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

Ⅷ 教學活動有哪些方法

教學活動既然是指施教者(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原則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對受教者進行傳授客觀性知識、鍛煉技能、啟迪智慧、引導正確的價值實現和激發積極情感體驗的教育活動,其形式多樣,在教育實踐中,主要的教學活動形式有:

講授式:教師通過系統的知識講解,給學生留下深刻而清晰的知識結構。

談話式:師生通過相互交流談話,達到釋疑解惑的目的。

研討式:師生和學生圍繞一定的課題進行探究式學習思考討論,達到相互學習、啟迪智慧,加深理解的目的。

實踐活動式:通過具體的實踐或活動開展,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得到發展。

競賽式:通過考試或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潛能。當然,實踐中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很多,只要能達到教學目的都是值得肯定的。

自由學習式:學生自己通過書本、多媒體等多種渠道進行學習。

(8)最流行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就是指教學活動這一個個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階段。教學環節包括:

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師生互動→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教學活動組織的構成要素:

受教者(學生);施教者(教師);教學目的;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環境。

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學生是教學活動組織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組織的落腳點,它決定著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目的又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目的確定後,在一定程度是就決定了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

Ⅸ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Ⅹ 目前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哪些

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化和多樣化相統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理論界對教學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種認識。一種比較流行的看法是,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的轉化形式,它是用於設計課題、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基本框架。 就語文學科而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一直是有識之士研究的課題。目前比較被人們認可的有以下幾種模式:(1)中學語文教學「三、五、七」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打好三個基礎,建立五條常規,註定七項禁忌。(2)語文目標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教材有明確的目標,教師為實現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教,學生為達到一個個特定的目標而學,教學領導人員以及招生考試部門的組織者和命題人員,以同樣的學習目標為基本依據進行教學測量、考核、評估、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檢驗老師的教學效果。(3)語文「訓練式」教學法,其核心內容是教師講授新課時,把一篇課文的內容根據教學目的化解為各種題型的訓練題,讓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習題,教師當堂評講這些習題,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應用課文內容的目的。(4)「情知對稱」四分教學模式。其核心內容是藉助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不能把語文只作為單純的知識達標課程,而應該讓它成為培養學生「情知對稱」的人格與智能雙向平等發展的黃金三角洲。「四分」的含義是指情知分類,能級分層,訓練分步,教材分型。 以上這四種語文教學模式,對我國的語文教學影響極大,毋容置疑,它們對推進我國語文教學的改革起過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而出現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以及教師、學生的各種不同特點,都決定了教學模式不可能是絕對的。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可能適用於一切教學活動,它都具有針對性。否則,教學模式就失去了自身的特點和作用,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到目前為止,語文教學理論上和實踐中沒有一種教學模式能夠涵蓋語文教學的所有,即使最先進的語文教學模式也只能是用於語文教學的某一側面或某一角度,甚至某一類型的課文教學。如果我們將某種語文教學模式用於語文教學的全體,那麼勢必會失真,會失實,於教學無益。語文教學是發展的,特別是隨著課程、教材、考試制度的改革深化,多媒體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等,語文教學更呈現出新的發展,而發展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先進的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的涌現與新的教學方法與程序的出現,這勢必會使原有的教學模式受到影響或沖擊,使其不斷地修正、充實、改造。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會不斷地呈現新的模式,產生新的活力。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中,對學習方式變革給予了高度重視,提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並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在課程結構調整、課程標准制訂、教材編寫、教學過程、學習與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就是說,當今時代,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力求在對合理的傳統模式的繼承基礎上,不斷改革自己的教學思想,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使模式穩中有變,常教常新。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並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多少年後的今天,我們思考這段話,應當仍然會有所啟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於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加快發展自身的主體性。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對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導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認識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根據這一要求,本人認為當前只有改革教學活動中的要素關系,才是發展與建構語文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依附於一定的教學形式而存在的。離開了一定的教學形式也就不存在著所謂的教學模式了,教學形式又是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教師、學生、媒體(即教學手段)、教學過程等。如果在教學中能實現以下四個轉變,我想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一定會到來。 1、教師角色的轉變:由權威型轉變為夥伴型 傳統的師生關系強調的是師道尊嚴,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學生只是絕對的順從,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導致的是學生學習主體意識的缺失。一種積極的教學模式首先應該是一種有利於學生主體意識發展的教學形式。人的存在,人的發展,是現代教學最根本的理念,尤其是加入WTO以後,民主、平等、互動、合作更應成為師生關系的新的理念。這種理念是先進的教學模式建構與發展的基礎。據此,教師要由學生的權威變為學生的夥伴,在與學生的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中完成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的建立與發展。 2、學生地位的轉變: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 教學要促使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是教學的最大成功。但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由於受到不合理的地方性的評價機制的影響,學生的地位是受老師的操縱的,帶有強烈的被動性。教師要學生學什麼,學生就應該學什麼,教師要學生怎麼學,學生就得怎麼學。這種現狀制約著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形成,若不改變,學生就不可能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可能發展個性,不可能有學生的自主性,進而,教學模式的更新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被動聽講的從屬的知識接受者的地位,轉變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主體地位(這個主體地位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上)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3、媒體作用的轉變:由演示工具轉變為認識工具 教學媒體的運用是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特徵之一。但無論是傳統的教學媒體(如實物、圖片等)還是現代的教學媒體(如錄音、錄像、電腦課件等),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一種工具,或是一種手段。事實證明,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地利用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具體、生動、直觀、形象地獲得知識技能,以求學得快,記得牢的效果,是現代課堂教學重要的學習策略。如果在學生觀察了媒體的演示或藉助媒體而創設的情景後,教師不是越俎代皰式地分析、說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分析、探究蘊含其中的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理性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抽象、概括得出理性的結論,這樣就使媒體的作用發生了質變,由教師的演示工具轉變為學生的認識工具。 4、教學過程的轉變:由傳授型轉變為引導型 傳統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而忽視學生學的過程,因而對教學原則的探討多局限於對教師做規定,而沒有對學的指導,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教與學雙方的活動,其中學生是主體,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不應再是服從,而是如何調動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學原則的研究趨向於與學習策略的研究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的作用,提倡學生的獨立探索。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教學過程教師應從講授知識的過程轉變為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去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從知識的直接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體現在講授上,也不再體現在對知識的「講深講透」的直接形式上,而是體現在進行周密、科學的教學設計和精心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更高層次的間接形式上,或是體現在幫學生將無序的知識整理為有序的知識上,體現在幫助學生將錯誤的知識修正為正確的知識。這種轉變是教師的教學責任,也是模式構建發展的必要條件。 以上就語文學科中的教學模式問題談了個人的一點思考。我想,研究語文教學模式,借鑒他人的教學經驗,目的在於改革自己的教學,形成自己的個性和風格,由於模式本身的非定性和教學經驗的個人性,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靈活運用各種模式,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或創造適宜的教學模式。
記得採納啊

閱讀全文

與最流行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人失眠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 瀏覽:810
如何施食十個簡易方法 瀏覽:998
郭富城練腹肌鍛煉方法 瀏覽:1000
蘭蔻小黑瓶大眼精華使用方法 瀏覽:214
老街這一課短文的命題方法是什麼 瀏覽:658
手指發黑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752
小羔羊口瘡快速治療方法 瀏覽:525
手機做飯的成功方法 瀏覽:557
如何三十秒就可以瘦腿的方法 瀏覽:692
分析政治事件的方法 瀏覽:404
威朗汽車電動座椅安裝方法 瀏覽:260
小米接聽手勢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
竹炭一梳黑使用方法 瀏覽:746
怎樣和老師溝通交流有哪些方法 瀏覽:933
evoh阻氧管的鑒別方法 瀏覽:797
47乘99簡便運算方法 瀏覽:186
磁鐵的簡便方法怎麼做 瀏覽:893
香料怎麼種植方法 瀏覽:367
銀針擦根的方法視頻 瀏覽:414
世界投資分析方法 瀏覽: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