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葯調養氣郁體質的方法有哪些
1.肝氣郁結,應疏肝、理氣、解郁,宜用柴胡疏肝飲
柴胡疏肝飲
【來源】《景岳全書》。
【組成】柴胡、積殼、赤芍各15克,甘草5克,香附25克,川芎7.5克,砂仁5克,干曬參15克,白術10克,茯苓、陳皮各25克,半夏7.5克,知母10克,豬苓、澤瀉、厚朴、黃芩、黃連各15克,乾薑5克,姜黃7.5克。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早晚食後服。
【功效】疏肝、行氣、利水。適用於肝鬱氣滯,失其疏利三焦之職,發為腹腔積液。
2.氣滯痰郁,應化痰、理氣、解郁,宜用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來源】《金匿要略》。
【組成】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薑15克,蘇葉6克。
【用法】水煎服。厚朴和蘇葉煎煮時,先以清水浸泡半小時,而後煎15分鍾即可,不宜過長。
【功效】 行氣散結,降逆化痰。適用於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成痰
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氣所為也;或中脘痞滿,氣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或因痰飲中結,嘔逆惡心,舌苔白潤或白膩,脈弦緩或弦滑。
3.心神失養,應養心安神,宜用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
【來源】《金匱要略》。
【組成】炙甘草10克,小麥 30克,大棗5枚。
【用法】上3味加水適量, 小火煎煮,取煎液2次,混勻。
【功效】
養心安神,補脾和臟 燥,多見於更年期綜合征。其他 精神失常類疾病凡屬臟陰不足、虛熱燥擾者均可參考使用。
B. 中醫補氣血有妙招,這6種方法,幫你調理好氣血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出現氣血不足的問題,而氣血是生命的根本,如果沒能及時補足氣血,人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這與西醫中的貧血有著極大的區別。氣血虛弱主要也就表現為皮膚乾燥,頭暈耳鳴以及疲乏無力等症狀,患者還會因為長期的氣血虛弱引發各種疾病。
1、中葯湯劑
中葯湯劑是中醫進行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都是將方葯配伍成方劑的使用,湯劑也就是將成品的方劑進行熬制,讓患者服用熬制出來的湯劑。這種治療方法是最常見的,並且也被大多數患者所接受。
2、中葯丸劑
中葯丸劑現在在臨床中的使用也比較常見,因為有的人並沒有條件時刻熬制中葯,將中葯製成丸劑,也就能夠節省熬葯的時間,並且還便於攜帶,可以讓人按時吃葯。中葯丸劑的劑量要稍小一些,所以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適當的增加劑量,並且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起到效果。
3、葯膳治療
如果是氣血虛弱不是很嚴重的患者,就可以選擇葯膳來進行治療,將一些補氣血的中葯放入湯菜之中一起熬制就可以起到治療效果。但是患者需要注意,不能放入太多的葯物,太多的葯物可能會引起副作用,如果想要補氣血,主要放入黃芪當歸等葯物即可。
4、按摩治療
按摩治療同樣能夠起到補足氣血的作用,但是按摩治療需要進行的周期較長,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一般是針對患者的背部以及腹部進行按摩。
5、針刺治療
針刺治療補充氣血的方法是比較常見的,中醫可以選擇補氣養血的穴位來為患者補足氣血。這些穴位通常也就是足三里穴海,以及三陰交等穴位,如果患者氣血虧虛嚴重,還可以選擇腹部的氣海及關元穴。
6、艾灸治療
艾灸是一種溫補的治療方法,非常適用於想要補充氣血的患者,可以分別對七海以及三陰交等穴位進行艾灸,這樣就能起到行氣養血的作用。
對於中醫來說,氣血虧虛是很大的問題,因為在氣血虧虛之後,患者的身體會逐漸虛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並且患者還無法保證氣血正常運行,身體的各個功能也就會不斷衰弱。
#家庭醫生超能團## 健康 科普大賽#
C. 夜裡經常失眠,中葯調理的方法有什麼
引言:現在年輕人由於生活、工作壓力較大,導致出現失眠的症狀,同時也會感到比較煩躁。失眠對於人體來說既傷神又傷身,當睡眠不足時,危害還是很多的,有可能會對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精神分裂或產生抑鬱症。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夜裡經常失眠,中葯調理的方法有什麼?
中醫將失眠分為了實證和虛證。實證見肝鬱化火,而虛證就是指陰虛火旺。可以採用調和氣血,平衡陰陽的方法。同時也可以用適當的安神鎮葯的葯物來治療失眠,要做到養血育陰安神鎮靜。同時也可以採取精神調治的方法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因此精神治療的功效更為明顯。中醫治療失眠也可以選擇針灸療法來進行寧心安神。
D. 怎樣用中葯調養胃腸
調理腸胃的中葯
專家指出,對於功能性胃腸病,除了西醫的常規治療外,中醫中葯在治療功能性胃腸病方面有獨特的療效。中葯調理腸胃時,常用四大方法如下:
1、<葯品名略理氣法
適應證:肝脾不和證。臨床表現為腹部脹滿,噯氣頻繁,每因情志因素而發作,腹痛後就想大便,便後疼痛一時減輕。苔多薄白,脈弦。
辨識要點:功能性胃腸病症狀+體質壯實或為女性伴有情志症狀。
治法:抑肝扶脾。
方葯:以痛瀉葯方為主。
2、辛開苦降法
適應證:濕濁(熱)痞阻證。臨床表現為上腹部痞滿,或有燒灼樣痛,泛酸嘈雜,厭食噯氣,有腹脹腹瀉,口乾口苦或口中粘膩,舌紅,苔膩或黃膩,脈弦滑。
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症狀+胃脘痞滿+苔膩。
3、消食導滯法
適應證:飲食積滯證。臨床表現為腹部脹痛,噯腐厭食,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嘔吐或矢氣後痛減,或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
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症狀+噯腐厭食+苔垢膩。
4、健脾和胃法
適應證:脾胃虛弱證。臨床表現為腹部隱痛,食慾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辨識要點:功能性腸病症狀+體質虛弱。
正確的使用一些
中葯調理腸胃
,對身體是有好處的。
E. 脾虛用什麼中葯調理
脾虛現象的調理方法有很多,其中中葯調理脾虛就可取得不錯的效果,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有脾虛症狀時,不妨可以採用一些中葯來調理。那麼有什麼中葯可以調理脾虛呢?調理脾虛的中葯有很多,如白術、黨參、西洋參、人參、黃芪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還有五種脾虛常用的中成葯,一起來了解一下。
調理脾虛的五種中成葯:
1、健脾丸,它是有名的消食導滯葯,有很好的健脾消食作用,是小兒脾虛消化不良常用葯,另外還可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慢性腸炎等疾患,它的葯方組成為:黨參、白術(炒)、陳皮、枳實(炒)、山楂(炒)、麥芽(炒)。有健脾開胃作用,對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2、木香順氣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可行氣化濕,健脾和胃,對於脾虛者經常出現胸膈痞悶,脘腹脹痛現象的,或是伴有嘔吐惡心,噯氣納呆的,可服用木香順氣丸,它的葯方組成主要有:木香、枳殼(制)、陳皮、香附(醋制)、檳榔、蒼術(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3、 附子理中丸:其主要功效就是溫中健脾。對於有脾胃虛寒的患者,或是出現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病症,可選擇服用附子理中丸來調治,葯方組成為:附子(制)、黨參、白術(炒)、乾薑、甘草。
4、參苓白術丸:用它治療脾虛泄瀉有很好的效果,可起到補脾胃,益肺氣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等症有很好的調治效果,可起到益氣健脾,滲濕止瀉的功效,其葯方組成為:人參、白術、茯苓、山葯、蓮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棗。
5、歸脾丸:這個中成葯對於調理心脾兩虛有很好的功效,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心脾兩虛者如出現氣短心悸,失眠多夢、肢倦乏力,食慾差等症的,可選擇服用歸脾丸,其葯方組成為:黨參、白術(炒)、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制)、酸棗仁(炒)、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去核)。
F. 血虛的人如何用中葯調理
血虛的人,往往面色蒼白、體弱無力、頭暈心悸等,因而需要進補調理。那麼血虛怎麼補?中醫教你血虛進補方案,通過飲食、中葯、精神等多方面進行調理。下面跟著我來看看血虛的人如何用中葯調理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飲食進補
1、通過食物調理脾胃,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只有它們的功能正常了,才能保證血液正常生成。中醫認為,南瓜味道甘甜,纖維素豐富,是溫性食物,多吃可以調理脾胃、暢通腸道。另外,忌食辛辣刺激、過冷的食物也是體貼脾胃的重要方式。
2、平時常吃補血養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蓮藕、黑木耳、雞肉、豬肉、羊肉、海參等。水果可選用桑椹、葡萄、紅棗、桂圓等。
3、多吃紅色和黑色食物,如紅棗、紅糖、紅小豆、芝麻、烏雞等,食用時要注意控制脂肪的攝入,因為油膩過多會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
二、中葯滋補
1、很多中葯都有補血的作用,如熟地黃、白芍、當歸、川穹、枸杞子、黃芪等,可以將其作為湯料或茶飲食用。
2、另外,還可以用這些中葯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葯膳,如當歸羊肉湯、四物雞湯等,均有很好的`養血效果。
三、精神調理
1、要避免勞累,中醫認為,過度的勞累、思慮等無形 因素都會暗中損耗血液,所以血虛的女性要避免過度疲勞,尤其不可過度思慮。
2、血虛體質的人,容易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努力做到注意力集中。
四、其他調理注意事項
1、減肥切不可求速成,減肥的本質是消耗量大於攝入量,無論通過運動、吃葯、節食等哪種方法減肥,體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則就會容易引起血虛的現象。
2、眼睛調養,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血虛體質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G. 中葯養生葯方
中葯養生可以從內到外調理,中葯養生的要葯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有效的中葯養生葯方,歡迎大家閱讀,日常可以按照葯方來養生。
有效的中葯養生葯方
一、四物湯
配方:熟地黃12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四味葯材組成
功效與作用:四物湯是補血的常用方,也是調經的基本方。
四物湯可幫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塊,並減輕腹脹腹痛,使經血排出順暢。此外,四物湯更可補充鐵劑,減少月經來潮時的貧血、頭暈目眩及經血不出的狀況。四物湯的方中組成多為溫補的行血劑,若養成從年輕就服用的習慣,有助於氣血通順,不易手腳冰冷,並使臉色紅潤及肌膚光滑,減緩生理機能老化,看起來更為年輕。
食用 方法 :煎服,每日一副,煎服,分早中晚三次,趁熱空腹喝下。
二、四君子湯
配方:人參(9克) 白術(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功效與作用:主治脾胃氣虛症。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
(該方常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脾氣虛者。)
使用方法:上為細末。每服(15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代用法:水煎服)。
三、八珍湯
配方:當歸去蘆、川芎、熟地黃、白芍、人參、甘草炙、茯苓去皮、白術各一兩 (30g)
功效與作用:用於益氣補血、氣血兩虛證。
症見面色晃白或萎黃,心悸征忡,食慾不振,氣短懶言,四肢倦怠,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
八珍湯的配伍特點:四君子湯合四物湯,氣血雙補。
食用方法:上葯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四、補中益氣湯
配方:黃芪15克、白術10克、黨參15克、當歸6克、陳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功效與作用:主要用治脾胃氣虛、中氣下陷。
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主葯;黨參、白術、炙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輔葯;脾胃為氣血營衛生化之源;脾虛易致氣滯,故用陳皮理氣化滯;升麻、柴胡協同芪、參升陽陷;氣虛則血虛,故用當歸補血和營,均為佐使葯。諸葯合用,共湊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強健脾胃之功。
食用方法: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五、十全大補湯
配方:黨參10克 炙黃芪10克 肉桂3克 熟地黃15克 炒白術10克 炒川芎6克 當歸15克 酒白勺10克 茯苓10克 炙甘草6克 墨魚50克 豬肉500克 豬肚50克 生薑30克 豬雜骨、蔥、料酒、花椒、食鹽、味精各適量。
功效與作用:雙補氣血。適用於氣血俱虛或久病體虛,面色萎黃,精神倦怠,腰膝乏力等症。
製作工藝:
1、將以上中葯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扎口備用。
2、將豬肉、墨魚、豬肚洗凈;豬雜骨洗凈,捶破;生薑拍破備用。
3、將豬肉、墨魚、豬肚、豬雜骨、葯袋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生薑、花椒、料酒、食鹽,置武火上燒沸,後用文火煨燉,待豬肉熟爛時,撈起切條,再放入湯中。撈出葯袋不用。
食用方法:服用時,將湯和肉裝入碗內後,加少許味精,食肉喝湯,早晚各吃一碗,每天2次,全部服完後,隔5天再服。
服食禁忌:風寒感冒者禁食。
中葯泡腳養生葯方1、祛風濕,舒筋活血方:
紅花15g、 桑 枝15g、 伸筋草15g、
艾葉15g、 雞血藤15g、威靈仙15g、
杜仲10g、 續 斷10g
水煎後溫水泡腳半小時,每日一次。
2、溫中散寒、治療脈管炎、老寒腿
紅 花15g、 干 姜15g、 伸筋草15g、
艾 葉15g、 雞血藤15g、 肉 桂15g、
吳茱萸10g、 附 子10g
水煎後溫水泡腳半小時,每日一次,
同時洗患處(比如膝蓋)
3、腳氣、腳癬、腳癢
紅 花15g、白鮮皮15g、地膚子15g、
艾 葉15g、蛇床子15g、百 部15g、
土茯苓15g、丁 香15g
水煎後溫水泡腳半小時,每日一次。
海健醫院可以為您把中葯加工成粉末,促進泡腳對葯物的吸收,增加療效。
中葯泡腳誤區
1、誤以為中葯泡腳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葯泡腳一到兩次,發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葯泡腳效果差,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大家都知道,中醫中葯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葯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
2、誤以為中葯可以反復用幾次。不少人覺得中葯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掉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葯反復煲多次,其實這樣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葯葯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麼這些中葯水幾乎沒有什麼葯效了。
3、誤以為泡腳時間越長越好。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葯泡腳一般泡30~40分鍾即可,足可以讓足部毛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葯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
中葯養生葯方相關 文章 :
1. 養生中葯湯的葯方
2. 養生中葯處方
3. 常見中葯材養生大全
4. 養生調理的中葯方子
5. 50個中醫養生秘方
6. 中葯養生湯如何煲
H. 中葯調理婦科炎症偏方是什麼
婦科炎症的中醫治療方葯:苦參化濕湯,首要成分:蒼術,黃柏,苦參,炮甲等,性能與主治:祛風利濕,殺蟲止癢。用於治療黴菌或滴蟲性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慢慢盆腔炎等。清熱解毒湯,首要成分:當回,香附,黃柏,蒲公英、金銀花,魚腥草等。性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用於治療各種品種的陰道炎、宮頸炎、慢慢盆腔炎。症見下腹疼痛漲墜,腰骶酸痛;或經血量多,白帶增多,色黃醒臭,經乳房脹痛。平凡保持口服10―30付即可遵行治癒。以上這些婦科炎症的治療方法療效甚佳,患者可以嘗試。中醫治療婦科炎症的優勢婦科病是一種女性特有的疾病。有的疾病,如經行感冒,可通過食物調理,休息後就能緩解,但有的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如月經量少,可發展為閉經;陰道炎、附件炎,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發展為盆腔炎、輸卵管炎,甚至影響生育。因此,婦科疾病的治療成為千萬女性關注的問題。對不同的婦科病,中醫和西醫有不同的研究,治療方法不同,療效也不同。很多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排卵功能障礙性不孕症、免疫性不孕、原發性痛經、乳汁不下、急性乳腺炎、慢性盆腔炎、更年期綜合征等疾病則適合中醫葯治療。實踐證明,對於不孕不育的治療、術後康復和保健、產後康復、女性更年期保健、月經不調的治療、亞健康、性功能保健等項目,中醫調理療效獨特。
I. 中葯如何調理身體
中葯材牛膝是一味活血化瘀葯,具有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
黃芪是一種補氣葯,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黃芪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
雞血藤是一味活血化瘀葯,為豆科植物密花豆的乾燥藤莖。雞血藤具有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
以上三種中葯是否能夠一起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需要咨詢醫生。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你。
關注我們,分享更多健康養生知識。
J. 小孩脾胃虛弱中葯調理方法有什麼
通常情況下,小孩子脾胃虛弱一般可以通過葯物治療、食療、適當運動等方法來調理。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1.葯物治療:小孩子脾胃虛弱主要是先天性體質虛弱、遺傳、飲食不當等導致的,家長一般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給小孩子服用中成葯來調理,比如健胃消食片、醒脾養兒顆粒、小兒健脾開胃合劑等。
2.食療:飲食不當可能會導致小孩子脾胃虛弱,因此家長應適量給小孩子食用易消化的溫性食物,比如小米粥、南瓜、紅薯等,同時家長最好避免給小孩子吃油膩且不易消化類的食物,比如油條、糯米糕、炸雞塊等。
3.適當運動:適當運動一般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提高小孩子免疫力、增強體質等,因此小孩子脾胃虛弱一般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來調理,例如慢跑、散步、游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