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川大學文學人類學
哈哈,終於找到一個有興趣考文學人類學的人了哈。本人今年考的文學人類學,報的導師是徐新建!
文學人類學,顧名思義就是用文學的手段、人類學的方法來系統研究人類的文化、禮儀、宗教、習俗、心理乃至發展演變歷史軌跡和概況,是一門綜合性的多學科性質的邊緣學科,從學科性質上講是屬於比較文學(主要指其比較研究方法)的大范疇之下的一門分支學科,但又有其獨特性,即在於它需要結合理論與實際的田野考察來判斷分析,以現今為基礎,向歷史的縱深發展即所謂追本溯源,具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的雙重性。一般而言,其主要的研究領域集中在親屬關系和宗教文化兩個方面。主要的學習課程應該會涉及到宗教、民俗、民族、社會、人類等,具體的我還不清楚哈,因為我今年剛考上,還沒入學呢,呵呵。
目前國內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種:原型批評對書面文學的總體研究、三重證據法對書面文學的跨文明研究、口頭理論對口頭文學的立體研究等。國際上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國的泰勒《原始文化》、弗雷澤《金枝》、馬林諾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埃文斯·普理查德等,法國的杜爾凱姆和列維·斯特勞斯,美國博厄茲,加拿大弗萊等。國內則有社科院葉舒憲、川大徐新建、廈大彭兆榮等,還有其他一些人,記不清楚了,呵呵。
這是一個很好也很好玩的一個專業哈!會有很多田野考察的機會,可以當做公費旅遊。至於就業前景嘛,我目前想到的有三點,一是進入高校教書、二是進研究所搞研究、三是進入旅遊行業開發民族風情旅遊資源或者參與民族事務管理等,准確的來講,就業方向不算很明朗吧,關鍵看自己的興趣和研究方向。
另外說一下,從短暫的兩次接觸後,我覺得徐老師為人還是很和藹的,非常親切哦!另外,川大文學人類學專業還有兩個碩導,李春霞老師和李祥林老師,都是很好的老師哈。現在的情況我還不是很清楚,等我下半年入學了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專業和老師哦。但是不難考,只要上川大的初試線就行!祝你好運!
Ⅱ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1、文獻法
文獻法是一種既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學研究方法。無論哪一種社會活動想要留下永久的痕跡都離不開各種文獻。人類活動與認識的無限性和個體生命與認識的有限性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在研究逝去的事實時必須藉助於文獻。
2、比較研究法
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比較研究貫穿於教育研究的全過程。無論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或是在理論研究中,比較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該方法。
3、歸納綜合法
歸納綜合法的基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實例法,藉助於給出的一組輸入/輸出實例逐步導出適於一類問題的程序;另一種是「軌跡」法,通過所給實例的執行軌跡,逐步導出程序。
4、實證研究法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5、定量分析法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Ⅲ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化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法也稱為田野工作,是一種對一個社會及其生活方式親身從事的長期性的調查和體會工作。
2.實地參與觀察法
這是文化人類學最有特色的研究法。文化人類學家特別注重通過直接的觀察,收集每一手證據。
3.全面考察法
採用這種方法,人們在選擇研究一種人類行為時,必須全面考察與之相關聯的問題。
4.比較法
比較法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中無時無刻不在使用。
5.概念分析法
概念分析法即構建一個或若干個概念以分析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它首先從個別文化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一般原則,然後把它作為分析文化的工具,以分析其他文化現象。
Ⅳ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這個古今不一,而且多變!
列舉下:
一、文學觀念本身的嬗變,比如再現說,表現說,實用說,獨立說,客觀說,休驗說。
二、文學的文化意義,文學與其它化形態的互動,包括與科學,歷史和其它藝術
三、文學審美意識形態
四、文學的語言組織
五、文學的形象系統
六、文學的風格特徵
七、文學創作,接受和源流,另外還有文學的流派。
大體上應該全了!
當然每項都可以括展很多,也可以相互綜合!
Ⅳ 研究人類起源與發展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因了解生命的起源(五個觀點)
生命起源觀點
1、神創論 生物是由神或上帝創造。
2、自然發生論 隨時地,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
3、生生論 生物生生物,但原始的生物是未知的有神創論的色彩。
4、宇宙生命論 在宇宙長期演變而成(生命是從外星移植到地球上的)
5、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通過化學途徑逐漸演變而成的。
方法:
考古學(化石證據)
比較解剖學
細胞學
基因學
分子種系發生遺傳學
純理論方法、
遺跡、遺物的推斷、
壁畫求證、
分子生物學、
關於碳14和DNA研究、
研究與人類親緣關系較近的靈長類動物的胚胎、
唯物辯證法
Ⅵ 人文社會科學主要使用哪些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使用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的辯證統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辯證統一、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的辯證統一等三個方面。
1、理性批判與情感激發的辯證統一。這個方法,合理體現了認識論的發展成果,不僅在研究行為上反映了人類哲學理論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實現了從認識論到方法論的過渡。人要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賴科學認識,發展自己調控自然的現實力量,又要依賴文學藝術等認識形式,調節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的活動,藉助於情感激發使人得到全面發展。
2、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辯證統一。這個方法,體現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活力所在,使這些學科的工作者比之於他們的前輩,更能在研究中取得有價值的突破。它們的關系是:對特定對象的認識往往是從初步的定性研究開始的,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礎,定量研究則是對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細化。兩者循環交替,不斷把主體對對象的認識引向深入。
3、直覺領悟與技術分析的統一。這個方法,對人類智能的兩極給予了同樣的重視。科學家常常能憑借卓越的直覺能力,在混亂復雜的事實材料面前,敏銳地覺察到某一類現象和思想可能具有重大意義,預見到將來在這方面可以產生重大的科學發現或科學成果。這樣由直覺作出的大膽預言,常常決定了某一領域科學研究的發展戰略。同時,如能加以一定的、科學的分析技術進行預測和研究,該研究領域的成果就更可靠。
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Ⅶ 人類文化學的研究方法
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跨文化比較分析,一為實地調查。早期的人類學家大都依據航海者、探險家、傳教士記述的民族志材料,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至19世紀末,人類學家開始注重深入細致的實地調查。在這方面,美國的F.博厄斯、英國的B.K.馬林諾夫斯基等曾做出重要貢獻。實地調查已成了文化人類學獲取資料的基本途徑,跨文化比較研究方法也比過去更加嚴密完善,開始普遍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和電子計算機處理民族志資料。
文化人類學在破除迷信,幫 助人們擺 脫 神 學思想束縛,客觀科學地認識自己的行為,消除民族偏見,增進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團結,促進人類社會繁榮發展等方面曾起過重要作用。
「部落自然法」就是各民族之間共同普遍的原則。維柯按照「本性即生育」的原則,考察了地中海沿岸民族的原始文化,從中發現了三個表現在不同民族歷史中的共同普遍原則:宗教、婚姻制度、喪葬制度(相當於我國「周禮」中的祭禮、婚禮、葬禮)。維柯認為,宗教、婚姻、喪葬是人類文化生活的共同來源,是人類進入文明狀態的標志,是人和動物相區別、人之為人的主要特點。這三大來源體現了人類共同遵守的「部落自然法」,由一切人所分享的自然理性所規定的、自發的和必然如此的習俗或傾向。這種「部落自然法」就是宗教、婚姻、喪葬等「起源於互不相識的各民族之間的一致觀念」的「共同的真理基礎」,就是由人類起源方式所決定的共同人性。
Ⅷ 比較文學的研究領域和方法是什麼
比較文學是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一門新興學科,是文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它以世界文學的眼光,運用比較的方法,對各種文學關系進行跨文化的研究,尋求人類文學共通規律和民族特色,它主要的研究領域有文類學、主題學、形象學、媒介學和比較詩學等。影響研究和平行研究是它的兩個基本方法,前者側重研究各民族文學中存在的事實聯系,後者則對沒有事實聯系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目前有法國學派、美國學派和前蘇聯學派三大學派。中國早在五四時期就引入了比較文學的相關理論,但真正獲得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比較文學是一門有著極大發展前景的新興學科,比如近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發展,它又把異質文化的溝通與對話等新課題納入自己的研究領域。
Ⅸ 文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1、分析法:
2、歸納法:
3、列舉法:
4、調查法:
5、觀察法:
6、文獻研究法:
7、實證研究法:
8、定量分析法:
9、定性分析法
10、個案研究法:
Ⅹ 文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哪些
文學人類學可以說還是比較偏文學方面的,而非人類學,主要還是從文藝理論入手,方法的話傳統人類學的方法田野調查也是適合的,這要看具體課題了。一般的人類學研究方法,如深度訪談、參與觀察什麼的都是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