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見的創新思維方式方法介紹
創新思維 的內在發生機制與形成過程遵循復雜系統的自組織演變過程。常見的創新 思維方式 有哪些?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的創新思維的基本含義及常見形式,僅供參考! 創新思維方式基本含義創新創新是當今世界出現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它最早源於拉丁語,包含三層意思(1)更新;(2)創造新的東西;(3)改變。
思維思維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或者說是指向理性的各種認識活動。
顯然,創新思維是一種有創見的思維,即人腦對客觀事物未知成分進行探索活動,是人腦發現和提出新問題,設計新 方法 ,開創新途徑,解決新問題的活動。
創新思維方式常見形式(或種類)創新思維有很多種,僅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主要的形式或種類。
創新思維方式(1) 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指對現有事物或理論相反方向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它是創新思維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方式。在事物發展及其學問問題上,古人曾有“於無疑處有疑,方為進矣”、“有疑則進,無疑不進”,以及“大疑大進,小疑小進”的 名言 教誨。也就是說,沒有“問題”的生活,便平淡無趣,濺不起浪花。一個人不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他的生活乃至事業必定是一團糟。
運用逆向思維,可以從三點把握。
一是面對新的問題,我們可以將通常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用常識看來是對立的,似乎根本不可能的辦法去思考問題。“油水不合”,即使在今天仍被人們當作常識。油水真的不相合嗎?在印刷業,人們從相反的方向進行思考。經過試驗發現,常規攪拌,油水確實不合,而採用超聲波技術進行油水混合,再適量加點活性劑,問題就解決了。
二是面對長期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長久困擾著我們的難題,我們不要沿著前輩或自己長久形成的,固有思路去思考問題,使我們的思路越來越窄,而應該“迷途知返”,即從現有的思路上返回來,從與它相反的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日本有一個叫中田的人,他想發明一種圓珠筆,並試圖解決圓珠筆中最令人頭痛的漏油問題。冥思苦想了好久,就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後來,他反回來想,圓珠筆漏油,一般發生在寫了兩萬字之後。那麼,造一種寫了兩萬字就用完了的圓珠筆,問題不就解決了嗎?新式圓珠筆問世之後,果然很受人們的歡迎。
三是面對那些久久解決不了的特殊問題,我們可以採取“以毒攻毒”的辦法,即不是從彼一問題中來尋找解決此一問題的辦法,而是相反,就從此一問題本身來尋找解決它的辦法,免疫理論的創立和付諸實踐,就是這種思考方法的結果。當時,面對給千百萬人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瘟疫,許多科學家都在尋找一個能防治瘟疫的葯物,而巴斯德卻沿著和大家相反的方向去思考,給人或動物注射少量的菌苗,增強其免疫力而達到防疫的效果。巴斯德獲得了成功。
反向思考法是一種科學復雜的思考方法。因此,在運用它時,一定要對所思考的對象有全面、深入、細致的了解,依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決不能犯簡單化的毛病,簡單化只能產生謬誤,它同需要嚴密科學的創新思維是沒有緣分的。
創新思維方式(2) 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最早是由美國科學家、哲學家托巴斯•康恩提出並創立的。
發散思維,是指在對事物或對問題的研究中,保持思想活躍和開放狀態的思維。
它作為一種創新思維方法,不僅是在科學研究和科技發明中所運用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經營中所運用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同時,又是我們每個人事業有成中應當掌握和運用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
發散性思維,通俗地講,就是輔射地思,多向地思,從中心向各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由一點思及一片,思及一面。
如果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那麼發散思維便是創新的基石。它是典型、藝術化的思維,它能使我們對工作、生活和學習產生激情(浪漫),它是智慧(幽默)的發源地,是興趣(幽默)的樂園。
比如:《劉墉論“夫”》。某日,乾隆皇帝下江南,見一農夫荷鋤而過,即問左右道:“這是何人?”和坤搶前一步答道:“是個農夫。”乾隆又問:“這農夫的
夫字怎寫?”
和坤微微一怔,不知皇上此問何意,便即答曰:“農夫之夫,即兩橫一撇一捺。與轎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和匹夫的夫同一寫法。”乾隆聽罷大搖其頭,大擺其手,說:“你身為宰相,縱無經天緯地之才,卻如何連一個‘夫’字都不能解!”轉臉道:“劉墉,你來 說說 看,農夫的‘夫’字當作何解?”
劉墉見皇上點名讓他解答,便不慌不忙地上前朗然答道:“農夫是刨土之人,故而上為土字,下加人字;轎夫為肩扛竹竿之人,應先寫人字,再加兩根竿子;孔夫子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當作天字出頭之夫;夫妻是兩個人,該是心心相印,二字加人可也;匹夫乃天下百姓之謂也,可載舟亦可覆舟,是為巍巍然大丈夫,理應作大字之上加一才對。用法不同,寫法自當有別,豈可混為一談?”乾隆聞言,拊掌大笑,贊道:“真不愧大學士也。”
再如:《鑿壁偷光》。匡衡鑿壁偷光被人發現以後,人們議論紛紛——
有人說:“這人太做作,白天那麼多時間幹啥了?偏偏夜裡才看書,腦子會不會有問題?”
有人說:“笨驢一頭,窮得連燈也點不起,還讀什麼書?要我早就下海撈票子去了。”
有的說:“匡衡鑿壁偷光還不是想揚名四海?所以他的動機不純,小小年紀就這樣,長大以後不知會咋樣呢?”
有的說:“這人太精明,連光也要偷呀?以後還真得防著他點呢!”
還有的說:“你們呀,千萬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住,我看啊,他鑿壁偷光是假,偷窺隱私才是真啊!”……
創新思維方式(3)聯想思維
聯想思維,是在原先並不相關的事物之間,搭配(起)一座認識的橋梁,將表面看來互不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從而達到創新思維的境地。
這種聯想思維,可以使我們擴展思路,升華認識,把握規律。
①接近聯想。即由一事物容易聯想到在時間上或空間上相接近的另一事物。如:我們由“陽春三月”容易想到“桃花”,由“天安門”容易想到“人民大會堂”。看到大雁南飛,容易想到我是不是能像大雁那樣,也回到我南方的故鄉?由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容易想到四邊形、多邊形的外角和是不是也都是360°?一些重大發明,可以說就是聯想思維的結果。如:魯班從山上可以割破人皮膚的野草中受到啟發,創造了鋸子;人們從鳥和蜻蜓的飛行中受到啟發,發明了飛機,從魚兒可以在水中有升有浮中受到啟發,發明了 潛水 艇,等等。
②對比聯想。即由一事物聯想到和它具有相反特點的另一事物。如:由朋友想到敵人,由水想到火,由戰爭想到和平等。
③相似聯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個在與它性質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如:由大海想到海浪,想到魚群,想到輪船,想到海底電纜,想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
④關系聯想。即由事物所具有的各種關系而形成的聯想思維。如《“錢”的來歷與聯想》。
古時候,最早做生意用的錢是貝殼。其價值按貝殼大小、優劣、多少而定。《說文》中講,“至秦廢貝行錢”(秦朝,秦帝國公元前221年)。貝殼雖已廢止,但漢字中的“貝”字,做偏旁時仍然與錢有關。
貨物的“貨”。由“化”與“貝”組成。化者,變也;貨就是變錢的。商諺雲:“貨不停留錢自來,薄利多銷照樣能發財。”
賺錢的“賺”。由“貝”與“兼”組成。辭典講“兼”可作“加位”、“合並”解,“賺”就是使錢加位、成倍、翻番。
“貪”由“今”和“貝”組成。“今”指現在、眼前。急功近利者只求眼前,不顧將來;只管撈錢,不問後果,這是由於自私所致。今日有錢今日花,“貪”是萬惡之源,“人為財死”就是由貪而來。
“貧”字由“分”和“貝”組成,有錢亂花,把錢分了,分散了,就會一貧如洗,導致貧窮、貧困。
賭博的“賭”,貝者,錢也;者者,人也。人在無所事事時,和錢在一起,玩錢,耍錢,就是賭博。
玩味錢的結構,給人的啟發實在不小。錢,用明人鄭暄的話說:“金旁著戈,而且兩個,真殺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愛才,要取之有道。取之無道而貪,遲早會有被“殺”的一天。“從來有名士,不用無名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創新思維方式(4)縱向思維(縱深思維或縱深思考)
任何事物的發展以及與其他事物的聯系,總是呈現縱向態勢和橫向態勢。縱向態勢即縱向思維同橫向思維一樣,都是認識事物發展以及與其他事物相聯系的重要創新思維方式。
縱向思維,通俗地講,就是按照既定目標、方向,在現有基礎上,向縱深領域深化、挖掘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
老子曰:“挖井7仞而不及泉,廢井也。”(仞是計量單位,7仞約等於2丈多一點)挖井7仞沒有出水,是廢井,而7.1仞出水了,甘泉涌流,就是好井。成功往往只差那麼一點。可見,這一點,常常就是成功之分。須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能灰心泄氣,灰心泄氣就等於前功盡棄。
縱深思考的創新思維方法,不僅對我們搞好重大發明有幫助,有意義,而且對我們加強品德修養,塑好人格形象,其影響和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如:
俗、仙、佛這三個字,接著《現代漢語詞典》解釋,似乎沒有什麼感情色彩,沒有什麼新鮮味道。如果我們結合品德修養實踐作深入思考,結果則大不一樣。
俗:左人右谷。意思一是民以食為天,人是吃五穀雜糧的。二是如果世人的心態往山谷墜落,那就沒有超凡脫俗,註定是個凡人,是個凡夫俗子。
仙:左人右山。意思一是人要修身養性,必須得到僻靜處,即山裡去,只有在僻靜處,到山裡修行,才能成仙;二是如果世人的心態,價值取向,奮斗目標,一直向上攀登,向山上攀登,向高處攀登,才可能成仙。
佛:左人右弗。弗即不是。意思就是佛不是凡人,不是一般的人,“人圓即成佛。”所以,六祖慧能說,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便是眾生。
再如:眼、耳、鼻、舌、心。
眼:人有兩隻眼睛,並且是平行的,所以應當平等看人。既不能打烏米眼朝上看,也不能學狗眼看人低。
耳:人有兩只耳朵,並且左右並列,所以不能偏聽一面之詞。
鼻:人的鼻端共有兩個孔,所以不應當隨著別人一個鼻孔出氣。
舌:人只有一條舌頭,所以不能說兩面話,陰一套,陽一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心:人只有一個心,然而有左右兩個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別人著想。
創新思維方式(5)靈感思維
靈感思維,是指在事物的接觸及思考中,因受到某種啟發而產生的靈發性創新思維方式。
它同頓感思維一樣,是在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中經常出現和運用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也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生事業中經常出現和運用的一種創新思維方式。
由於這種創新思維方式具有轉瞬即逝的偶發性,所以,要善於抓住這種稍縱即逝的靈感思維,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促使新生事物的應運而生或疑難問題的解決。
在這方面,我曾有切身感受,1978年我當戰士時,曾為寫一篇說明批評和表揚對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同樣有益處的 文章 而發愁。甚至連續多日吃不好,睡不安。寫了拋,拋了再寫。有一天,我在擔任連值日員點茶爐燒水的時候,心頭一亮,豁然開朗,思想火花或者說靈感出現了,於是,一篇富有哲理的隨感——《填料與除渣》應用而成了,寄給軍區的《前進報》後,很快被刊用。領導和同志們看後,一致評價:寓意深刻,哲理性強。
創新思維的八個方法世紀之交,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商品生產不斷繁榮的新時代,據一些經濟發昆達國家的銷售專家預測,到本世紀末,隨著科技的加速進步,現在的80%-90昆%的產品將被降低檔次銷售,或被迫廉價拋售,或被迫徹底淘汰,為更加高檔時新昆、功能多樣的產品所取代。這就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進行產品創新思維,這里簡介八法,以資借鑒。
1、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相對於順向思維而言的,他是從相反的角度思考產昆品開發,把市場最終目標和為產品研究的出發點,沿著為實現未來而思考現在,為昆到達終點而把握起點的思路。
2、心理思維。抓住人們的心理追求去開發創造新產品,往往可以收到妙不可言的市場效果。
3、跟蹤思維。就是通過對社會消費跡象進行跟蹤調查之後,進行綜合、分析昆和思考,從中發現未來產品的開發創新。
4、替代思維。一種產品在消費實踐中已證明是過時落後的,人們希望有新的昆更好的東西替代之。而一旦有了優於或完全不同於這種產品的另一種新產品問世,昆市場銷路往往會出人意料地好,經濟效益也會出人意料地高。
5、物極思維。有一種現象:一隻 足球 撣撞到牆上,因受反作用力的影響而猛昆然回頭,順著原方向,返回到一定的距離處,受反作用力越大,返回距離就越遠。昆物理學家稱此為“物極原理”。
6、發散思維。就是從某一研究和思考對象出發,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從一點聯想到多點,在對比聯想、接近聯想和相似聯想的廣闊領域分別涉豬,從而形成昆產品的扇形開發格局,產生由此及彼的多項創新成果。吳昊、徐楊舉了這樣一個例昆子。美國歷經百年風化的自由神像翻新後,現場有200噸廢料難以處理。一位叫昆斯塔克的人承包了這一苦差事,他對廢料進行分類處理,七妙地把廢銅皮鑄成紀念昆幣,把廢鉛、廢鋁做成紀念尺,把水泥碎塊、配木裝在玲瓏透明的小盒子里作為有昆意義的紀念品供人選購。所有這一葯,都與名揚天下的“自由女神”相聯系。這樣昆一來,就從那些一文不值、難以處理的垃圾中開發出了好幾種十分俏銷、身價百倍昆的紀念性新產品,斯塔克也由此大獲其利。這種 變廢為寶 的發散式創新技世,一時昆傳為美談,啟迪著許多企業家的產品開發行為。
7、否定思維。“否定是創新之母。否定自己的過去,意味著創造更好的未來。產品創新也是這樣。
8、多路思維。就是使頭腦中多路創新思維聚焦於某一個中心點上,在產品開昆發中向某一個焦點發起創新攻勢。
教你幾種創新思維方式近代的客機把穩定翼安裝在靠近機頭處,螺旋槳放置在機尾用以推動尖端懸浮系統的流線型機身,既增加飛行速度,又可以排除失速和旋沖,提高飛行的安全性。如果對螺旋槳和穩定翼的位置重新組合,即把螺旋槳放置機身頂部,穩定翼安裝在機尾,則變成直升飛機的結構了。這種通過重新組合事物的結構或事物形成的操作程序,從而產生新成果的思維方式類型就叫做重組型。
重組從性質上說是一種發明、創造活動。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組合(重組)是創造性思維的本質特徵。重組又是當今社會發明、創造的主要方式。
調整和擇優是重組型的兩條思維原則。
調整:事物的性質和功能是由結構決定的。要改變事物的現狀,唯有打破原先的格局,重新考慮其結構的組合,使之形成新的性質和功能,以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或人們的新需求。
擇優:在考慮調整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多個方案,經過反復權衡利弊和可行性論證後,從中選擇出一個最優的方案。所謂最優方案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滿足新形勢發展需要的或人們新需求的方案。
重組型有兩種思維模式:
結構重組模式結構包括數量、形狀、材料等等。對它們進行重組就是結構重組模式。
程序重組模式如把原先的操作程序1、2、3、4、5改為1、3、5、2、4甚至5、4、3、2、1……
用創造學之父、美國人奧斯本的名字命名的奧斯本檢核表法就是上述兩種重組模式的集中體現。奧斯本檢核表法又稱設問法,即以提問的方式從9個角度對現有產品或發明創造物的材料、顏色、氣味、聲音、形狀及其大小、輕重、粗細、上下、左右或前後等結構或順序進行重組而形成的發明方法。
我國研究者許立言和張福奎提出了如下“12個聰明方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奧斯本檢核表法。
加一加 能在這件東西上添加些什麼嗎?
減一減 可在這件東西上減掉些什麼嗎?
擴一擴 把這件東西擴展會怎樣?
縮一縮 讓這件東西縮小會怎樣?
變一變 改變一下形狀、顏色、聲音、氣味會怎樣?改變一下次序會怎樣?
改一改 這件東西存在什麼缺點需要改進?
聯一聯 把某些東西或事物聯系起來能達到什麼目的?
學一學 模仿 其它 事物的結構會有什麼結果?學習它的原理、技術又有什麼結果?
代一代 有什麼東西能代替另一些東西?
搬一搬 把這些東西搬到別的地方,能有其它用處嗎?
反一反 一件東西、事物的正反、上下、左右、前後、橫豎、里外顛倒一下,會有什麼結果?
定一定 為解決某問題或改進某東西,需要規定些什麼嗎?
猜你喜歡:
1. 關於創造性思維的特徵及訓練方法
2. 從多角度進行創新思維
3. 創新思維方法介紹:思維導圖
4. 思維方法的培養與訓練
5. 創新思維的九法
㈡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㈢ 奧斯本檢核表法被稱為創新方法之母
所謂的檢核表法:是根據需要研究的對象之特點列出有關問題,形成檢核表。然後一個一個的來核對討論。
從而發掘出解決問題的大量設想。它引導人們根據檢核項目的一條條思路來求解問題,以利求比較周密的思考。
奧斯本的檢核表法是針對某種特定要求制定的檢核表,主要用於新產品的研製開發。
奧斯本檢核表法是指以該技法的發明者奧斯本命名、引導主體在創造過程中對照9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思考,以便啟迪思路、開拓思維想像的空間、促進人們產生新設想、新方案的方法,主要面對9個大問題:有無其他用途、能否借用、能否改變、能否擴大、能否縮小、能否代用、能否重新調整、能否顛倒、能否組合。
㈣ 創新思維的九法
創新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詞。在英文中,這個創新Innovation,它這個詞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一個,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創新思維九法,歡迎大家參考和學習。
傳統的思維方法主要是試錯法,該法效率極低,成功率約三千分之一。據說,愛迪生為了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總共試驗了6000多種材料。創新思維方法則不然,它遵循一定的規律、科學的方法和合理的邏輯,能夠用最少的時間和財物成本來解決問題。
美國的亞歷克斯?奧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被稱為“現代創造學之父”、頭腦風暴法的提出者,他提出了激發創新的檢查目錄法,即相反(reverse)、轉移(transfer)、結合(combined)、改變(change)、延伸(extend)、放大(enlarge)、縮小(rece)、替代(substituted)和重新配置(rearrange)。
另外,還有一些新穎的創新思維方法非常有效。
①九屏幕法。本方法強調系統思維,注重系統地、動態地、聯系地看待問題。考慮問題時,不僅考慮目前,還考慮過去和未來;不僅考慮問題本身,還考慮相關的宏觀問題和微觀問題。例如,給一個人治病,我們不僅要考慮他的病史,還要考慮他未來的健康趨勢,同時要考慮他的生活環境和飲食起居的過去和未來狀況。
②IFR法( ideal final result)。考慮問題要先設定最終的理想狀態,然後倒推出解決方案。理想狀態遵循四個原則:保持了原事物的優點;消除了原事物的缺點;沒有使事物更復雜;沒有引入新的缺點。例如,如果要設計一款好的感冒葯,就必須既能維持人體原有的免疫功能,又能殺滅病毒,還不會引起並發症和後遺症。如果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它就不是理想的感冒葯。
③金魚法。源自俄國作家普希金的童話故事《金魚與漁夫》。指思考問題的時候,將解決方案分為現實的和幻想的兩種,然後不斷地設法將幻想的方案轉變為現實的方案,最終解決問題。例如,要保持草坪平整,可以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現實的,即發明和使用更加有效的修剪器材。第二種是幻想的,即讓草坪自己保持平整。通過基因工程改良草種,使草只能長到一定的高度,就將幻想的方案轉變成了現實的方案。
相反(reverse) 從相反方向思考問題,尋找答案
如果我們從相反方向思考某個問題,就會很容易發現答案,或者獲得改良問題的機會。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反過來是否仍然可以正常運營?哪些可以反轉、哪些不能反轉?反轉的是方向、空間還是順序?傳統的做法是否絕對正確?偏離大多數人的做法是否有利可圖?正面的做法無效的話,是否可以採取反面的做法?
技術創新
① 1901年,一位火車上的清潔工,看到風吹著灰塵到處跑。反轉了此過程後,發明了吸塵器。
② 通常,我們上下樓梯的時候,是人在動、樓梯不動。反過來,使樓梯動、人不動,就出現了電梯。
③ 一般的汽車公司都是從人體工學的角度出發,讓工程師發明更好的零件。日本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則一天到晚跑到大超市,看普通消費者如何使用汽車。他們注意到,很多人在購物後,拎著大包小包,開車門時很不方便,於是發明了汽車遙控鑰匙。
管理創新
① 當美國舊金山所有人都在忙著淘金時,一無所獲的德國淘金者李維?史特勞斯(Levi Strauss)卻開了一家雜貨店販賣稀缺的日常用品,並發明了目前流行於全世界的Levi’S牛仔褲且賺了大錢。
② 牟其中在國內市場屢屢失意之後,轉變經營思想,在俄羅斯市場用廉價的生活用品換來了價值不菲的戰斗機,成為國內最早的民間首富。
③ 一些新生代員工經常鬧事,如果採用傳統的批評方法肯定解決不了問題。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希望被關注,多創造一些讓他們發揮作用、受人關注的機會就行了。
轉移( transfer)轉移別處的方案,解決此處的問題
通過將其他情境的事物、概念、構思或方案應用到目前的情境,可能解決一些問題。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此處的問題是否可能在其他情境發生和解決?其他情境的方案可以轉移到此處嗎?轉移來的方案要如何修改才能使用?
技術創新
① 電腦顯示器的屏幕保護/幻燈播放功能,激發了“電子相框”的發明。
② 根據飛機尾翼的設計概念,我們設計出了跑車的尾翼。
③ 根據砸地錘的原理,我們發明了可以調節速度與力度的按摩器。
管理創新
① 研究發現,“食色性也”(食物的顏色影響到進食)是人類的共同特徵。那麼,根據不同國家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就可以在葯品顏色上做文章。例如,中國人覺得白色代表清潔,那就將葯片做成白色。美國人覺得檸檬、橙子最富維生素C,那就將葯片做成黃色和橙色。美國女性覺得粉紅色屬於飄浮色調,可以使人有上升感和解脫痛苦,因此出現了粉紅色止痛片。對兒童來說,他們更喜歡五顏六色、花花綠綠的葯片。
② 對於許多國外流行的管理工具如TQM、BPR等,只要國內企業發生了同樣的問題,都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③ 娃哈哈在德國考察飲料市場時,發現當地有一款去除發酵環節的啤酒,主要消費者是婦女和兒童,回國後立即發明了適合學生族、上班族和開車族的啤兒茶爽。
結合(combined)把相關性不大的事物組合起來
應用組合技巧來創造新方案的時候,組合後所增加的附加價值必須大於組合所增加的成本,如此的組合才是劃算的。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事物可以組合,如何組合?組合的目的和原則是什麼?組合之後會產生什麼後果?組合之後會增加什麼效用?組合需要多少成本?
技術創新
① 目前的太陽能薄膜是在多晶硅的下面使用了大量的玻璃,使得成本大幅下降。
② 拉鏈與領帶組合在一起成為拉鏈領帶,頗適合便利族的需求。
③ 復印機+列印機+傳真機+電話機+掃描儀=多功能一體機。
管理創新
① 以前,研發部門做設計、生產部門做製造、營銷部門做銷售,各自為戰。現在,分別從三個部門抽調骨幹組成項目小組,共同推出更先進、更廉價、更時尚的產品。
② 以前,辦理一個手續跑一個部門,辦完所有手續能跑斷腿。現在,將所有部門集中到一個窗口辦公,實施一站式服務。
③ 在動態的環境下,組合戰略更具優勢。“三分之一產品維持老客戶+三分之一產品做主流市場+三分之一產品做未來市場”這種“三三制組合戰略”,使得企業進可攻、退可守。
改變(change)將設計、生產、銷售、服務過程中的某一環節稍加改變
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改變哪些環節可以得到新的方案?改變什麼?改變形狀、顏色、目的、用途、組成、方法、方式?
技術創新
① 將飲料瓶的形狀由直線改為優美的曲線,握在手中不會滑落,瓶中的液體看起來也比實際的分量多。
② 將直線形式的流水線變成曲線形式的流水線,可以充分利用車間的空間。③打氣筒由手壓改變為腳踩,不僅省力,而且有趣。
管理創新
① 四季沐歌在競爭對手都將太陽能熱水器作為家電銷往農村市場的時候,卻將產品作為建材來銷售。這是因為,建材是必需品,家電卻不是必需品。
② 企業一般將重點放在推銷產品的性能上,如果能夠讓消費者參觀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的話,他們會更放心購買。
延伸(extend)將此處的解決方案延伸到別的有利可圖的地方
延伸時必須吸收本方案的優點,創造出不一樣且更好的事物。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可以將本方案應用到其他領域嗎?本方案修改後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嗎?
技術創新
① 雲南白葯治療出血效果獨特,將其做成牙膏,可以有效治療牙齦出血、保護口腔,大受消費者歡迎。
② UK-92480本來是輝瑞制葯公司為治療高血壓開發的,不過由該化合物製成的葯品對於治療高血壓不僅沒有積極作用,副作用還比較大。輝瑞公司沒有放棄對該物質價值的探索,最終將其轉化成了最賺錢的一種葯品——萬艾可(Viagra)。
管理創新
① 蘋果公司本來是生產電腦的,但是憑借優秀的設計能力,硬是憑借iPhone成了手機領域的領先者。
② 可口可樂公司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生產了所有系列的軟飲料,包括西方的可樂和東方的茶。
放大(enlarge)放大系統的某一部分
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部分可以放大或擴展?擴展什麼功能?外觀尺寸可否更大、更高、更長、更寬、更厚?產品可否更濃、更重、更誇張?可否加入某些材料使得產品功能更強、更好、更多?能否給顧客創造更多附加價值?
技術創新
① 小孩子玩的氣球放大後就變成了可以飛行的熱氣球。
② DVD光碟原來是單層刻錄,現在變成了雙層刻錄,容量翻了一倍。以前是不可重復刻錄,現在變成可以重復刻錄。
③ 石墨在足夠高溫、高壓下變成鑽石。
管理創新
① 一般來講,沒有顧客會對餐廳衛生間的衛生狀況過於關注。但是肯德基和麥當勞卻不這么認為。不管有人沒人,清潔工都按照預先安排清潔衛生。這使得顧客對食物的衛生狀況極為放心。
② 即使你在卓越網只買了一本書,他們也會精心包裝貨物。盡管這會增加一部分成本,但是顧客會對貨物的完整程度絕對放心。
③ 一般地,企業不會生產太多的同類產品,以免自己和自己打架。寶潔則不這么認為,它通過生產更多的同類產品,搶占更多的貨架空間,使得消費者購買競爭對手產品的概率大大降低。
縮小(rece)縮小或減少不必要的部分
指的是減少成本、體積、時間、重量、零件數目、麻煩、危險、噪音、污染及其他不愉快的需求而產生新方案。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可以縮小或分割?產品外觀尺寸可否更小、更低、更短、更窄、更薄?產品可否更淡、更簡單、更好用?經營中可否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附加價值?
技術創新
① 競爭的出發點應該是用戶,而不是競爭對手。關注用戶需要什麼,勝過關注對手做了什麼。神舟筆記本電腦去掉了電話線上網模塊等用戶基本不用的組件,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深受市場歡迎。
② 索尼將體積很大的播放機縮小體積後,發明了隨身聽。
管理創新
① 麥當勞、肯德基通過“立等可取”的經營方式,霸佔了全球快餐業。
② 卓越網的查詢系統顯示的訂單預計送達時間,通常比實際送達時間要早一天。對於顧客來講,這是一種小小的驚喜,因為減少了時間預期。
替代(substituted)將系統的某一部分事物用其他類似功能的事物替代
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事物可以被替代?用什麼事物替代?有其他的程序、原則、理論或方法可以替代嗎?有其他的動力、地點、途徑可以替代嗎?用以替代的事物是否可以帶來更高的性價比?
技術創新
① 將燃油引擎機車的引擎動力用電動馬達來替代就變成電動機車,可降低空氣污染。
② 筆記本電腦的普通硬碟變成固態硬碟後,大大提高了抗震性能。
管理創新
① 通過用攝像頭監控替代人工監控,不僅可以減少人工成本,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被監控者的自覺性。
② 以往,主要是上級主管評價員工業績。現在,通過360度測評技術,使評價更加客觀、科學、合理。
重新配置(rearrange)將系統中的事物變換順序、改變位置、重新配置
具體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哪些事物可以對調?如何對調?有沒有更好的配置方式?程序、位置、順序、類型或方法可以調換嗎?
技術創新
① 電腦鍵盤如果按照字母的順序排列就會很麻煩,如果按照不同語言的拼寫習慣排列,就會提高很多效率。
② 一般的房門比較佔用空間,也不美觀,還要防止磕磕碰碰。我們將房門嵌套在牆壁裡面,就解決了上述問題。
管理創新
① 在7-11便利店,銷售員將絲襪放在啤酒邊上,使得絲襪和啤酒的銷量同時上升,盡管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這是因為,大多數絲襪的購買者是40~50歲的男性在下班途中接到妻子“指令”購買的。類似的,還可以將尿布與啤酒放在一起銷售。
② 超市一般將同類商品擺在一個貨架,這實際上不利於銷售。因為增加了顧客對性價比更高的商品的選擇權,那些性價比不高、但利潤豐厚的商品的銷量就會大幅下降。不如按照顧客的購買習慣,將顧客一次性需要購買的所有商品放在一起銷售。這樣做雖然降低了顧客對性價比更高的商品的選擇權(因為組合後的商品更難相互比較),但是增加了他們的便利性和商家的利潤。例如,將牙膏、牙刷、毛巾、香皂、沐浴露、洗發水、護手霜、梳子、鏡子一起打包銷售,或者將大塊(家居日常用)、中塊(洗澡間用)和小塊(小孩子用)的香皂一起打包銷售。
③ 以往的垃圾箱是不分類的,現在的垃圾箱分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個箱子,大大降低了環保部門的工作量,也培養了市民的良好習慣。
㈤ 結合我們所講的創新思維方法 頭腦暴發奧斯本檢核表法表你在日常生活專業學習
是一種具有較強啟發創新思維的方法。這是因為它強制人去思考,有利於突破一些人不願提問題或不善於提問題的心理障礙。提問,尤其是提出有創見的新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它又是一種多向發散的思考,使人的思維角度、思維目標更豐富。另外核檢思考提供了創新活動最基本的思路,可以使創新者盡快集中精力,朝提示的目標方向去構想、去創造、創新。奧斯本檢核表法有利於提高發現創新的成功率:創新發明最大敵人是思維的惰性。大部分人思維總是自覺和不自覺沿著長期形成的思維模式來看待事物,對問題不敏感,即使看出了事物的缺陷和毛病,也懶於去進一步思索不愛動腦筋,不進行積極的思維,因而難以有所創新。因為檢核表法的設計特點之一是多向思維,用多條提示引導你去發散思考。如奧斯本創造的檢核表法中有九個問題,就好像有九個人從九個角度幫助你思考。你可以把九個思考點都試一試,也可以從中挑選一、兩條集中精力深思。檢核表法使人們突破了不願提問或不善提問的心理障礙,在進行逐項檢核時,強迫人們思維擴展,突破舊的思維框架,開拓了創新的思路,有利於提高了發現創新的成功率。利用奧斯本檢核表法,可以產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創意,它對人們的發散思維,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當然,運用此方法時,還要注意幾個問題。它還要和具體的知識經驗相結合。奧斯本只是提示了思考的一般角度和思路,思路的發展,還要依賴人們的具體思考。運用此方法,還要結合改進對象(方案或產品)來進行思考。運用此方法,還可以自行設計大量的問題來提問。提出的問題越新穎,得到的主意越有創意。奧斯本檢核表法的優點很突出,它使思考問題的角度具體化了。它也有缺點,就是它是改進型的創意產生方法,你必須先選定一個有待改進的對象,然後在此基礎上設法加以改進。它不是原創型的,但有時候,也能夠產生原創型的創意。比如,把一個產品的原理引入另一個領域,就可能產生原創型的創意。
㈥ 頭腦風暴法是什麼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是現代創造學奠基人美國奧斯本提出的,是一種創造能力的集體訓練法。
當一群人圍繞一個特定的興趣領域產生新觀點的時候,這種情境就叫做頭腦風暴。由於會議使用了沒有拘束的規則, 人們就能夠更自由地思考,進入思想的新區域,從而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當參加者有了新觀點和想法時,他們就大聲說出來,然後在他人提出的觀點之上建立新觀點。
所有的觀點被記錄下但不進行批評。只有頭腦風暴會議結束的時候,才對這些觀點和想法進行評估。頭腦風暴的特點是讓與會者敞開思想使各種設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腦海的創造性風暴,其可分為直接頭腦風暴和質疑頭腦風暴法,前者是在專家群體決策基礎上盡可能激發創造性,產生盡可能多的設想的方法,後者則是對前者提出的設想,方案逐一質疑,發行其現實可行性的方法,這是一種集體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㈦ 廣告學中的集體思考法指什麼,名詞解釋
又稱頭腦風暴法、腦力激盪法,由美國的奧斯本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當時稱為「動腦會議」,主要是通過組織廣告公司內各方面的人員聚集在一起,以「頭腦風暴會議」的方式尋求最佳廣告創意,它依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故有人又將之稱為集體思考法。
㈧ 什麼是brainstorming(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出自「頭腦風暴」一詞。所謂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言的,現在轉而為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其目的在於產生新觀念或激發創新設想。
頭腦風暴法又稱智力激勵法、BS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國創造學家A·F·奧斯本於1939年首次提出、1953年正式發表的一種激發性思維的方法。此法經各國創造學研究者的實踐和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發明技法群,如奧斯本智力激勵法、默寫式智力激勵法、卡片式智力激勵法等等。
(8)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擴展閱讀:
參與好處
1.極易操作執行,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2.非常具體地體現了集思廣益,體現團隊合作的智慧。
3.每一個人思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拓,能有效開闊思路,激發靈感。
4.在科學的時間段內可以批量生產靈感,會有大量意想不到的收獲。
5.幾乎不再有任何難題。
6.面對任何難題,舉重若輕。對於熟練掌握「頭腦風暴法」的人來講,再也不必一個人冥思苦想,孤獨「求索」了。
7.因為頭腦越來越好用,可以有效鍛煉一個人及團隊的創造力。
8.使參加者更加自信,因為,他會發現自己居然能如此有「創意」。
9.可以發現並培養思路開闊、有創造力的人才。
10.創造良好的平台,提供了一個能激發靈感、開闊思路的環境。
11.因為良好的溝通氛圍,有利於增加團隊凝聚力,增強團隊精神。
12.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能夠更快更高效解決問題。
㈨ 什麼是一種集體創造能力思考法,這是由美國發明家
(1)聚合思考法:以某個思考的問題為對象,從不同方面將思維指向這個問題的中心,在許多方法中通過比較選擇尋求解決問題最佳方法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方法也叫求同思維。(2)相似思考法: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系中,發現某種啟發,從而獲得創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個「構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產物。19世紀20年代,英國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傳統的支護開挖法,松軟多水的岩層容易塌方。工程師布魯內爾力此一籌莫展。一天,他無意中發現有隻小蟲使勁地向堅硬的橡樹皮里鑽。布魯內爾注意到,那隻小蟲是在其硬殼保護下進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師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將一個空心鋼柱體打入松軟岩層中,而後在這個「構盾」的保護下進行施工。通過相似思考,「構盾」代替「支護」,做出了發明創造。 (3)反向思考法:這是將人們通常思考的問題,用對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最著名的是順逆顛倒發現了感應電流。(4)分合思考法:將思考對象的有關部分從思想上將它們分離或合並,試圖找到新的產物。「606」殺蟲劑就是運用分離的思考方法創制的。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發現「阿托升爾」可以殺死危害人體的錐蟲,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雙目失明。於是歐立希設想,將「阿托升爾」的正作用與副作用分開,拋棄副作用。在「分開」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和他的同事們找到了改變化學品結構的方法,制出了「606」。與分離相對的是「組合」。 眾所周知,噴氣式飛機、電視機、數控機、人造衛星、原子能發電以及阿波羅登月工程,都是對當代技術加以完善、發展並以特定方式組合而成的。分離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合並常可以由結合而創造。 (5)想像模型法:這是表現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質模型、數學模型和想像模型。想像模型就是運用想像和抽象相結合的辦法,把理論知識同客體聯系起來。建立起對研究對象的直觀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探索原子結構,科學家根據實驗事實,運用想像建立起了各種原子模型。 (6)理想實驗法:就是將想像中理想化的研究對象,通過反復設計、實驗達到發明創造的一種思維過程。也有人稱之為「思維實驗」、「想像實驗」、「夢想實驗」等等。美國發明家蘭德,夢想發明一架不用沖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機。根據這個夢想他重新設計照相機的鏡頭及其構造等,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 (7)智力激勵法(集體發明創造法):這是通過召開小型討論會,大家圍繞問題的中心,互相討論,彼此啟發,讓創造性設想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引出更多的創造性設想。它的在於短時間內,調動極大的創造力,產生設想、靈感或新觀念。 這種方法的作用可歸納為四點。第一,設想的大量產生必須依靠聯想。一個人的聯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聯想力。一個人得到靈感,更多的靈感可能相繼產生。第二,無論男女在小組討論會上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其創造性的想像力。第三,實驗表明,這個方法使心靈的運用在競爭情況下,增加50%,這種增加尤其以靈感最為突出。第四,在小組中個人的好主意、好設想會立即得到激發和鼓勵,由此而激發出更多更好的設想。發展創造思維的方法主要分為發現問題的方法和產生新觀念的方法。可以說,沒有新的觀念的產生,便沒有新的發明創造,產生新的觀念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統而論,除了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自覺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以外,還必須遵循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發散性思維訓練。發散性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不受現有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傳授方式的束縛,其結果可能由已知導向未知,發現新事物、新理論。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作文教學中的「一事多寫」都是屬於這類能力的培養。 ②加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創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終都能成為創造者。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然伴有許多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種品質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積極特徵。 ③要敢於創造。成功的創造,有兩個條件必不可少。一是創造態度,二是創造技能。這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創造活動。所謂「更有創造性」是一種不恰當的說法。你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個體。然而,你可以通過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加嫻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圍繞在你身邊的創造能量,這種能量,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無限汲取的。我個人在實際中從以下九點來幫助自己「培養」創造力,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處於放鬆狀態用點時間,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夠帶來歡樂的、你熱愛的或能夠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閱讀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記日記——寫下你的想法(這會相當有幫助!)。感恩想一想,什麼賦予你積極向上、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從而使你心懷感激?當感受到對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與饋贈,你的心中便有了愛,你會很快感到心靈的釋然,內心感到朦朧的溫暖。在這感受到溫暖和愛意的時刻,你的心向創造力量敞開了大門。激發你的想像力想像力是高度視覺化的。我發現,練習在閉上雙眼的情況下,想像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方法。嘗試這一方法。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在一個場景里,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好的,選個你認為理想的場景,嘗試想像你看到的這一場景中的細節。去注意各種色彩、質地,去觸摸。它們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你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溫度感覺是怎樣的?等等。專注於此刻每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或藝術家都會告訴你,當他們在創造偉大的音樂或藝術品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雜念,他們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創作之中,感受意識的流動。運動員們把這個稱作「現場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過對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飯、洗碗、整理床鋪,還是別的什麼)傾注全部的注意力,來嘗試練習僅把全部意識集中在當前時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幫助。參考閱讀《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靈感試著去想像打動你的美好事物。翻閱含有能夠激發人思維的圖片的書籍,參觀美術館,讀啟發人靈感的文字,與能夠使你冷靜的人交談。畫圖這也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確實是發掘自身創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畫圖促使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在這一點上,我強力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書,以及她所寫的與之配套的手冊。這本書是專門為那些從未受到過繪畫訓練的人撰寫的。我從一本心理學教材上第一次聽說它,閱讀後發現,自己從其中的深刻見解里學到很多東西。尋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試著問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當你看到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之後,再問一問自己:「有什麼其他方式做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態度——「總有另一種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來似乎「不可行」時,也要如此。開放的心態不要將任何你想到的點子拒之門外,不要輕易對它們作出判決。重視每一個從你的大腦里冒出來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愚蠢」或「顯而易見」的想法。這個方法能夠催生更多有創造性的想法從你的心中浮現出來。把思考過程落在紙上用一疊活頁紙(或者一個筆記本,我更願意用活頁紙,這樣你不會因為要保持紙頁的整潔和相互間的組織性而感到約束)。寫下思考中你的大腦里冒出的一切:隨意的詞語、短語、主意、想法……有時,你也許會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們之間畫線,來將不同的主意聯系在一起。當靈感閃現時,一定要跟住它。這時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主意,先把它簡略的記在同一張紙或另一張空白的紙上。這也是我組織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從一些念頭和要點出發,有時候一開始它們還顯得很蹩腳,但是一旦我進入了「思維流」裡面,一篇文章就開始逐漸在我的眼前現出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