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 鑒別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鑒別葡萄糖、果糖、蔗糖最簡便的方法是顯色法。
在除三種糖中分別加適量的鹽酸和間苯二酚,葡萄糖呈淡紅色,果糖呈紅色,而蔗糖不變色,這樣可鑒別出蔗糖。
再在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別加入幾滴清水,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性而使溴水褪色,果糖無還原性,不能使溴水褪色,從而就能達到區分這兩種糖的目的。
(1)用什麼方法鑒定糖擴展閱讀:
檢驗還原性糖
根據是否具有還原性,將糖類分為還原性糖和非還原性糖。單糖、麥芽糖、乳糖等還原性糖與斐林試劑反應,可以產生磚紅色沉澱。因此,實驗中常用斐林試劑來檢測還原性糖的存在。
1、取3支潔凈的試管,編號備用。
2、用量筒量取蔗糖溶液和澱粉溶液各3ml,分別注入其中的2支試管,再滴加1ml清水。
3、向第3支試管加入澱粉溶液3ml,再滴入1ml稀釋的唾液。
4、向3支試管內分別加入2ml斐林試劑,隔水加熱2min,觀察並記錄溶液顏色變化情況。
建議考慮:斐林試劑主要是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CuSO4溶液混合配製而成。
網路——糖類
Ⅱ 糖類的鑒別
戊糖與強酸共熱,可脫水生成糠醛(呋喃醛)。己糖會分解成甲酸、二氧化碳、乙醯丙酸以及少量羥甲基糠醛。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某些酚類作用生成有色的縮合物,不同糖類與不同酚類反應,會出現不同結果。利用這些顏色反應可以進行糖的鑒別。
用來鑒別糖與非糖的有兩個反應:Molisch反應和蒽酮反應。Molisch反應以奧地利植物學家Hans Molisch命名,是用α-萘酚和濃硫酸與糖反應,生成紫紅色。具體做法是在少量樣品(如1毫升1%葡萄糖溶液)中加入幾滴莫氏試劑(3%α-萘酚乙醇溶液),混勻後傾斜試管,沿管壁緩慢加入1毫升濃硫酸。立起試管後溶液分為兩層,界面處有紫紅色環出現,所以又叫紫環反應。
Molisch反應為陰性可以確定無糖存在,如果為陽性則表明樣品中可能含有糖,但不能確定是單糖、寡糖、多糖、糖苷還是糖的衍生物,如糖醛酸等。該反應很靈敏,濾紙屑也會造成假陽性。丙酮、甲酸、乳酸、草酸等都會產生近似的顏色,干擾該反應。果糖濃度過高時會由於濃硫酸的焦化作用而呈褐色。另外,濃硫酸如果直接與莫氏試劑反應,會生成綠色,影響觀察。所以操作中加入莫氏試劑時,應該直接滴加到樣品中,不要碰到試管壁,以免影響實驗結果。下圖中右側試管底部的綠色應該就是試管壁上殘留的萘酚造成的。
蒽酮(10-酮-9,10-二氫蒽)反應原理與之相似,產物為藍綠色,在620nm有吸收,常用於定量測定總糖。色氨酸使反應不穩定。
鑒別酮糖與醛糖一般用Seliwanoff 試劑(間苯二酚和濃鹽酸),酮糖在20-30秒內生成鮮紅色,醛糖反應慢,顏色淺,增加濃度或長時間煮沸才有較淺的粉紅色。含有酮糖的多糖或寡糖(如蔗糖)會因為酸水解而產生顏色。該反應以俄羅斯化學家Theodor Seliwanoff命名。
Seliwanoff反應陽性結果,引自維基網路
鑒定戊糖的Bial反應以德國醫生Manfred Bial命名。Bial試劑(含0.025%氯化鐵,0.2%地衣酚的濃鹽酸)與戊糖在沸水中生成藍綠色物質,可能沉澱,但可溶於正丁醇。該反應以前常用於RNA定量,吸收峰為670 nm。己糖生成灰色或棕色沉澱,很容易區分,且不溶於正丁醇。
鑒定單糖的Barfoed反應由丹麥化學家Christen Thomsen Barfoed發明,原理類似費林反應。半縮醛羥基在微酸性條件下與乙酸銅反應,生成氧化亞銅的磚紅色沉澱。單糖還原快,在30秒到3分鍾內顯色,而寡糖要在20分鍾以上。樣品水解、濃度過大都會造成干擾,NaCl也有干擾。
Ⅲ 糖類的鑒定有哪些應用
1. Fehling試驗:生葯的水浸液加Fehling試劑,於沸水浴加熱數分鍾,若有還原性糖類成分存在,則產生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澱。若有非還原性低聚糖及多糖存在,則必須加稀酸水解後,才能與Fehling試劑呈陽性反應。
2. Molish試驗:生葯水浸液,加a -萘酚試劑數滴,搖勻後沿管壁滴加濃硫酸,若有糖類成分與甙類存在,則在二液面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 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 成脎試驗:生葯的水浸液與鹽酸苯肼液共熱,只要有糖類成分存在,即生成黃色的糖脎結晶。鏡檢結晶,可視結晶的形狀而鑒定出糖的種類。
4. 層析法:取生葯浸出液(多糖類需水解),以某種糖為對照品一起進行層析檢測。常用紙層析法,正丁醇-乙酸-水(4 : 1 : 5上層)作展開劑,新配製的氨化硝酸銀溶液為顯色劑,結果還原糖形成黑色斑點。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Ⅳ 怎樣用化學方法鑒別葡萄糖,蔗糖,澱粉
一、首先用碘溶液鑒別出澱粉:
澱粉,用碘溶液
進行檢測,澱粉液
呈顯藍色,其他不變
色。
二、利用銀氨溶液,發生銀鏡反應的為麥芽糖、果糖、葡萄糖:
麥芽糖,與銀氨溶液
發生銀鏡反應,也可以與
新制鹼性氫氧化銅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澱;
三、在麥芽糖、果糖、葡萄糖中加入硫酸鈣,生成沉澱為果糖:
果糖,加入鈣
與果糖反應,生成果糖鈣
沉澱,而葡萄糖
鈣可以溶於水。
四、在麥芽糖葡萄糖中加斐林試劑,水浴加熱有磚紅色沉澱為葡萄糖,無反應者為麥芽糖:
麥芽糖,加斐林
試劑,無反應,要加硫酸
水解才能和斐林試劑
反應。
五、在餘下兩種乳糖、蔗糖中加入氫氧化鈉試液,微熱,溶液起初呈顯黃色,後來會變為棕紅色,再加入硫酸銅試液,出現紅色沉澱為乳糖:
六,餘下一種為蔗糖。
Ⅳ 糖類物質的常用鑒定方法
糖類物質常用的鑒定方法有生葯水浸液,加a -萘酚試劑數滴,搖勻後沿管壁滴加濃硫酸,若有糖類成分與甙類存在,則在二液面交界處出現紫紅色環。
Ⅵ 用什麼方法鑒定糖
鑒定糖是一個很嚴謹的過程,這並不是什麼簡單的方法就能鑒定的。糖為多羥基醇與多羥基醛類化合物,由於化學結構隨便變動一個氫就可以變成另外一種物質,所以這里給出具體的測定流程。
在有標准品的情況下:
首先,通過紙層析法、凝膠柱色譜法進行分離,得到單個化合物(多糖化合物)。之後,將此化合物通過一定的試劑水解成眾多單糖化合物。用氣相色譜和凝膠柱層析分析,與眾多標准品進行比較如: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等。採用三種以上的不同展開劑展開,對比比移值,如果比移值三次以上都是同樣的數字,那麼可以說是同一種物質。從而,確定此為什麼物質。在通過氣象色譜法-質譜法連用,進行官能團的結構內連接、排列與數量的分析。
在沒有標准品的情況下:
如果是未知物質,沒有標准品的話。可採用四大光譜聯合應用並與儀器分析進行聯合分析。
四大光譜:紫外光譜,核磁共振,紅外光譜,質譜。
將四大廣譜數據匯總,進行大量計算。如還不能判斷是什麼物質的不話。如果物質結晶,則可考慮用X射線單晶衍射(X射線單晶衍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檢測結構的方法了)。
相關知識拓展:隨著科技的發展,鑒定物質的方法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上述方法。網傳的什麼「鑒定還原糖」的方法。這里說一句:這種方法不過是利用了某些糖的性質而已,並不代表所有糖都有。鑒定不是鑒別,需要說出具體結構以及內部分子鏈接方式,這些不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化學反應就可以鑒定出來的。如果本體題目說的是「鑒別」,那麼方法會簡單很多,可以把糖分成還原糖與非還原糖兩種進行分別鑒別。但是本題說的是鑒定,那麼就不能通過簡單的方法進行測定。
Ⅶ 用什麼檢測糖類
1).班氏試劑:用班氏試劑鑒定可溶性還原糖,利用班氏試劑可以進行尿糖檢測.
實驗原理 尿液中葡萄糖屬可溶性還原糖,可以用班氏試劑.
2).BTB溶液:是溴代麝香草酚藍溶液的簡稱,是一種酸鹼指示劑,pH值為6.8~7.6。在生物學實驗中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試劑,生物在含有這種試劑的水中短時間生活沒有影響,加入0.l%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現藍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變為酸性時,水就會由藍色變為黃綠色.
3).碘液:這個一般在生物當中用來檢測澱粉,用到的基本上是光合作用那一節.深液變藍說明是澱粉,澱粉遇碘液變藍色.
4).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分子是通過肽鍵互相連接起來的,其中的肽鍵結構與雙縮脲(尿素加熱至180℃左右,生成雙縮脲並放出一分子氨)相似,雙縮脲(H2NOC—NH—CONH2)在鹼性環境中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
5.蘇丹Ⅲ染液:鑒定脂肪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 min左右。
Ⅷ 如何鑒別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
由於葡萄糖、麥芽糖、果糖這三種都是還原性糖,而蔗糖是非還原性糖,所以用斐林試劑、班氏試劑、銀氨溶液就能鑒別分類出其中有特徵反應的三種還原性糖,沒有特徵反應的為蔗糖。
對葡萄糖、麥芽糖、果糖這三種物質的鑒別。兩種方法:
(1)將這三種物質的水溶液分別加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產生白色沉澱的為果糖,因為果糖會與Ca(OH)2結合形成難溶性物質,,而其他二種糖沒有這種現象發生。
(2)用溴水鑒別,葡萄糖、麥芽糖能使溴水褪色,與溴水反應生成相應的糖酸,而果糖是酮糖(只有在鹼性條件下才能發生異構化反應生成醛糖),在酸性條件下不能被溴水氧化,所以不能使溴水褪色。
葡萄糖,麥芽糖鑒別兩種方法:
(1)將相同質量的葡萄糖和麥芽糖分別與H2在鎳的催化下加熱反應,消耗的H2多的為葡萄糖,,少的為麥芽糖。
(2)葡萄糖、麥芽糖二者與苯肼反應,形成糖脎,成脎較快的為葡萄糖,成脎較慢的為麥芽糖。
(8)用什麼方法鑒定糖擴展閱讀:
非還原糖鑒別方法:
1、斐林試劑
吸取1.2.3.1項下已制備的樣品液50ml,注入1000ml容量瓶中,加6N鹽酸5ml,在68~70℃水浴中加熱15min,冷卻後加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20%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加水至刻度,混勻,然後滴定。
精密吸取制備的試樣溶液50ml於400ml燒杯中,加入鹼性酒石酸銅甲、乙液各25ml,蓋一表面皿,置電爐上加熱,在4min內沸騰,再煮沸2min,趁熱用鋪有石棉的古氏坩堝(或垂融坩堝)抽濾,並用60℃熱水洗滌燒杯和沉澱,至洗液不呈鹼性為止。
將古氏坩堝放回原400ml燒杯中,加硫酸鐵溶液25ml和水25ml,用玻捧攪拌,使氧化亞銅完全溶解,以0.1N高錳酸鉀標准溶液滴定至微紅色。同時取水50ml,加鹼性酒石酸銅甲、乙液各25ml,做試劑空白試驗。
2、酶系水解法。
3、運用植物細胞看是否在沒有改變濃度的情況下能夠質壁分離後自動復原。
4、漏鬥上綁半透膜並在漏斗中注入該糖,還原糖水位先上升後下降,非還原糖上升後水位不變。
5、鐵氰化鉀法
分別吸取1.1.3.1樣品液及空白液各5ml於試管中,先在劇烈沸騰的水浴中加熱15min(樣品液中非還原糖轉化為還原糖),取出迅速冷卻後,加入鹼性鐵氰化鉀溶液5ml,混勻後,再放入沸騰水浴中繼續加熱20min,取出迅速冷卻後滴定。
將試管內容物傾入100ml錐形瓶中,用25ml乙酸鹽溶液洗盪試管一並傾入錐形瓶中,加5ml10%碘化鉀,混勻後,立即用0.1N硫代硫酸鈉滴定至淡黃色,再加1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直至溶液藍色消失,記下用去硫代硫酸鈉溶液體積(V1)。
Ⅸ 定性測定糖的方法有哪些
糖的測定方法
一般有四種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原理為 糖還原天藍色的氫氧化銅為紅色的氧化亞銅。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
2、 高錳酸鉀滴定法。
所用原理同直接滴定法。缺點:水樣中的還原性物質能對糖的測定造成影響,過程較為復雜,誤差大。
3、硫酸苯酚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缺點:如果水樣呈橙紅色(大部分水樣為黃色),會對比色法造成較大的干擾。
4、蒽酮法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缺點:,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
綜合比較;採用蒽酮法能將最為准確地測定尾水中糖的含量。
(一) 直接滴定法
Ⅰ、原理
v 一定量的鹼性酒石酸銅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澱,這種沉澱很快與酒石酸鈉反應,生成深藍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鉀鈉銅絡合物。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作為指示劑,用標液滴定,樣液中的還原糖與酒石酸鉀鈉銅反應,生成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待二價銅全部被還原後,稍過量的還原糖把次甲基藍還原,溶液由藍色變為無色,即為滴定終點。根據樣液消耗量可計算出還原糖含量。
樣品經除去蛋白質後,在加熱條件下,以次甲基藍做指示劑,滴定標定過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根據樣品溶液消耗體積計算還原糖量。
Ⅱ、儀器和試劑
1.儀器
酸式滴定管,可調電爐(帶石棉板),250ml容量瓶。
2.試劑
1. 鹽酸。
2. 鹼性酒石酸銅甲液:稱取15g硫酸銅(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藍,溶於水中並稀釋至1000mL。
3. 鹼性酒石酸銅乙液:稱取50g酒石酸鉀鈉與75g氫氧化鈉,溶於水中,再加入4g亞鐵氰化鉀,完全溶解後,用水稀釋至1000 ml,貯存於橡膠塞玻璃瓶內。
4. 乙酸鋅溶液:稱取21.9 g乙酸鋅,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5. 亞鐵氰化鉀溶液:稱取10.6g亞鐵氰化鉀,用水溶解並稀釋至100ml。
6. 葡萄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000g經過96℃±2℃乾燥2h的純葡萄糖,加水溶解後加入5ml鹽酸,並以水稀釋至1000L。此溶液相當於1mg/ml葡萄糖(註:加鹽酸的目的是防腐,標准溶液也可用飽和苯甲酸溶液配製)。
7. 果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果糖。
8. 乳糖標准溶液:按⑹操作,配製每毫升標准溶液相當於1mg的乳糖。
9. 轉化糖標准溶液:准確稱取1.0526g純蔗糖,用100ml水溶解,置於具塞三角瓶中加5ml鹽酸(1+1),在68℃~70℃水浴中加熱15min,放置至室溫定容至1000ml,每ml標准溶液相當於1.0mg轉化糖。
Ⅲ、實驗步驟
1.樣品處理
⑴ 乳類、乳製品及含蛋白質的食品:稱取約2.50~5.00g固體樣品(吸取25~50ml液體樣品),置於250 ml容量瓶中,加50 ml水,搖勻。邊搖邊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注意:乙酸鋅可去除蛋白質、鞣質、樹脂等,使它們形成沉澱,經過濾除去。如果鈣離子過多時,易與葡萄糖、果糖生成絡合物,使滴定速度緩慢;從而結果偏低,可向樣品中加入草酸粉,與鈣結合,形成沉澱並過濾。)
⑵ 酒精性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用1 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和至中性,在水浴上蒸發至原體積1/4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⑶ 含多量澱粉的食品:稱取10.00~20.00g樣品,置於250ml容量瓶中,加200ml水,在45℃水浴中加熱1h,並時時振搖(注意:此步驟是使還原糖溶於水中,切忌溫度過高,因為澱粉在高溫條件下可糊化、水解,影響檢測結果。)。冷後加水至刻度,混勻,靜置,沉澱。吸取200ml上清液於另一250ml容量瓶中,慢慢加入5ml乙酸鋅溶液及5ml亞鐵氫化鉀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勻,沉澱,靜置30 min,用乾燥濾紙過濾,棄去初濾液,濾液備用。
⑷ 汽水等含有二氧化碳的飲料:吸取100ml樣品置於蒸發皿中,在水浴上除去二氧化碳後,移入250ml容量瓶中,並用水洗滌蒸發皿,洗液並入容量瓶中,再加水至刻度,混勻後備用。(注意:樣品中稀釋的還原糖最終濃度應接近於葡萄糖標准液的濃度。)
2. 標定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吸取5.0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ml乙液,置於150ml錐形瓶中(注意:甲液與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亞銅沉澱,應將甲液加入乙液,使開始生成的氧化亞銅沉澱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從滴定管滴加約9 ml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直至溶液蘭色剛好褪去為終點,記錄消耗的葡萄糖標准溶液或其他還原糖標准溶液總體積,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計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相當於葡萄糖的質量或其他還原糖的質量(mg)。(注意:還原的次甲基藍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恢復成原來的藍色,所以滴定過程中必須保持溶液成沸騰狀態,並且避免滴定時間過長。)
3. 樣品溶液預測: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內加熱至沸,趁沸以先快後慢的速度,從滴定管中滴加樣品溶液,並保持溶液沸騰狀態,待溶液顏色變淺時,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藍色褪去,出現亮黃色為終點。如果樣品液顏色較深,滴定終點則為蘭色褪去出現明亮顏色(如亮紅),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顏色變淺後復又變深,說明滴定過量,需重新滴定。) 當試樣溶液中還原糖濃度過高時應適當稀釋,再進行正式測定,使每次滴定消耗試樣溶液的體積控制在與標定鹼性酒石酸酮溶液時所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的體積相近,約在10ml左右。當濃度過低時則採取直接加入10ml樣品溶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還原糖標准溶液滴定至終點,記錄消耗的體積與標定時消耗的還原糖標准溶液體積之差相當於10ml試樣溶液中所含還原糖的量。
4. 樣品溶液測定:吸取5.0 ml鹼性酒石酸銅甲液及5.0 ml乙液,置於150 ml錐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內加熱至沸,快速從滴定管中滴加比預測體積少1 ml的樣品溶液,然後趁沸繼續以每兩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終點。記錄消耗樣液的總體積,同法平行操作兩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體積。
5. 計算
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按下式計算。
X=〔A/(m×V/250×1000)〕×100
式中:X--樣品中還原糖的含量(以某種還原糖計),單位 g/100g;
A—鹼性酒石酸銅溶液(甲、乙液各半)相當於某種還原糖的質量,單位 mg;
m--樣品質量,單位 g;
V--測定時平均消耗樣品溶液的體積,單位 ml;
計算結果保留小數點後一位。
注意:
滴定結束,錐形瓶離開熱源後,由於空氣中氧的氧化,使溶液又重新變藍,此時不應再滴定。
(二)高錳酸鉀滴定法
v 原理 將樣液與一定量過量的鹼性酒石酸銅溶液反應,還原糖將二價銅還原為氧化亞銅,經過濾,得到氧化亞銅沉澱,加入過量的酸性硫酸鐵溶液將其氧化溶解,而三價鐵鹽被定量地還原為亞鐵鹽,用高錳酸鉀標准溶液滴定所生成的亞鐵鹽,根據高錳酸鉀溶液消耗量可計算出氧化亞銅的量,再從檢索表中查出氧化亞銅量相當的還原糖量,即可計算出樣品中還原糖含量。
(三)硫酸苯酚法
Ⅰ、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脫水形成的糠醛和羥甲基糠醛能與苯酚縮合成一種橙紅色化合物,在10-100mg范圍內其顏色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長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長下測定。苯酚法可用於甲基化的糖、戊糖和多聚糖的測定,方法簡單,靈敏度高,實驗時基本不受蛋白質存在的影響,並且產生的顏色穩定160min以上。
多糖在硫酸的作用下先水解成單糖,並迅速脫水生成糖醛衍生物,然後與苯酚生成橙黃色化合物。再以比色法測定。
Ⅱ、試劑
1. 濃硫酸:分析純,95.5%
2. 80%苯酚:80克苯酚(分析純重蒸餾試劑)加20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避光長期儲存。
3. 6%苯酚:臨用前以80%苯酚配製。(每次測定均需現配)
4. 標准葡聚糖(Dextran,瑞典Pharmacia),或分析純葡萄糖。
5. 15%三氯乙酸(15%TCA):15克TCA加8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6. 5%三氯乙酸(5%TCA):25克TCA加475克水使之溶解,可置冰箱中長期儲存。
7. 6mol/L 氫氧化鈉:120克分析純氫氧化鈉溶於500ml水。
8. 6mol/L 鹽酸
Ⅲ、操作。
1.製作標准曲線:准確稱取標准葡聚糖(或葡萄糖)20mg於5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分別吸取0.4、0.6、0.8、1.0、1.2、1.4、1.6及1.8ml,各以蒸餾水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以2.0ml水按同樣顯色操作為空白,橫坐標為多糖微克數,縱坐標為光密度值,得標准曲線。
2.樣品含量測定:
①取樣品1克(濕樣)加1ml 15%TCA溶液研磨,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於10毫升離心管中,再加少許5%TCA溶液研磨,倒上清液,重復3次。最後一次將殘渣一起到入離心管。注意:總的溶液不要超出10毫升。(既不要超出離心管的容量)。
②離心,轉速3000轉/分鍾,共三次。第一次15分鍾,取上清液。後兩次各5分鍾取上清液到25毫升錐形比色管中。最後濾液保持18毫升左右。(測肝胰腺樣品時,每次取上清液時應過濾。因為其脂肪含量大容易夾帶殘渣。)
③水浴,在向比色管中加入2毫升6mol/L 鹽酸之後搖勻,在96℃水浴鍋中水浴2小時。
④定容取樣。水浴後,用流水冷卻後加入2毫升6mol/L 氫氧化鈉搖勻。定容至25毫升的容量瓶中。吸取0.2 ml的樣品液,以蒸餾補至2.0ml,然後加入6%苯酚1.0ml及濃硫酸5.0ml,搖勻冷卻室溫放置20分鍾以後於490nm測光密度。每次測定取雙樣對照。以標准曲線計算多糖含量。
Ⅳ、注意
(1)此法簡單、快速、靈敏、重復性好,對每種糖僅製作一條標准曲線,顏色持久。
(2)製作標准線宜用相應的標准多糖,如用葡萄糖,應以校正系數0.9校正μg數。
(3)對雜多糖,分析結果可根據各單糖的組成比及主要組分單糖的標准曲線的校正系數加以校正計算。
(4)測定時根據光密度值確定取樣的量。光密度值最好在0.1——0.3之間。比如:小於0.1之下可以考慮取樣品時取2克,仍取0.2ml樣品液,如大於0.3可以減半取0.1ml的樣品液測定。
(四)蒽酮法
Ⅰ、實驗原理
糖在濃硫酸作用下,可經脫水反應生成糠醛和羥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或羥甲基糠醛可與蒽酮反應生成藍綠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圍內,顏色的深淺與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於糖的測定。
該法的特點是幾乎可以測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以測定戊糖和己糖,而且可以測所有的寡糖類和多糖類,其中包括澱粉、纖維素等(因反應液中的濃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單糖而發生反應。所以,用蒽酮法測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實際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總量。在沒有必要細致劃分各種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測出總量。此外,不同的糖類與蒽酮試劑的顯色深度不同,果糖顯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較淺,五碳糖顯色更淺。故測定糖的混合物時,常因不同糖類的比例不同造成誤差,但測定單一糖類時,則可避免此種誤差。
Ⅱ、試劑:
蒽酮試劑,0.20 g蒽酮溶入100 mL 95%濃硫酸中,冰箱保存;
Ⅲ、方法:
樣品2.0 mL加5.0 mL蒽酮試劑,混勻,然後水浴煮沸10 min,取出冷卻至室溫,在620 nm處測定其吸光度,根據標准曲線計算水樣中糖的濃度。(標線以葡萄糖為標樣)
Ⅹ 如何鑒別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澱粉
例1請用最簡便的方法,鑒別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澱粉。
鑒別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澱粉最簡便的方法是顯色法。
首先在這四種糖中各加入適量碘液,只有澱粉變藍色,其餘三種糖不變色。
然後在除澱粉外的三種糖中分別加適量的鹽酸和間苯二酚,葡萄糖呈淡紅色,果糖呈紅色,而蔗糖不變色,這樣可鑒別出蔗糖。
再在葡萄糖和果糖中分別加入幾滴清水,由於葡萄糖具有還原性而使溴水褪色,果糖無還原性,不能使溴水褪色,從而就能達到區分這兩種糖的目的。
(10)用什麼方法鑒定糖擴展閱讀
糖類是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一類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糧食中的澱粉、植物體中的纖維素、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屬糖類。
糖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一切生命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植物中最重要的糖是澱粉和纖維素,動物細胞中最重要的多糖是糖原。
糖類主要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是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及其縮聚物和某些衍生物的總稱。糖類化合物包括單糖、單糖的聚合物及衍生物。葡萄糖是單糖。麥芽糖、蔗糖、乳糖是二糖。
單糖是多羥醛或多羥酮及他們的環狀半縮醛或衍生物,帶有多個羥基的醛類或者酮類。多糖則是單糖縮合的多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