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工藝方法研究必要性

工藝方法研究必要性

發布時間:2022-11-05 03:54:56

㈠ 工藝研究是什麼意思

工藝研究泛指對某項工藝技術、某個工藝總方案、某個工藝路線的基礎性研究。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角度、研究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處於一個在不斷地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所以對於研究方法的分類目前很難有一個完全統一的認識。

㈡ 齒輪工藝必要性 具體就是 什麼齒輪必須採用插齒工藝,什麼齒輪必須採用滾齒工藝,什麼齒輪必須

如何採用這些加工方法應該主要是考慮其加工工藝的經濟性;
插齒:效率較低,大批量生產不宜採用。
滾齒:貌似是專用型,故小批量不宜採用。
磨齒:要考慮熱處理後的變形、表面質量及其加工精度則必須採用。

如果你是需要長篇大論建議你去書上尋找答案。

㈢ 為什麼說學習材料與工藝對工業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拋開書上的說的那些。其實只要你參加了工作就會了解,材料和工藝是你從事工業設計所必須的,而且並不是說了解一兩種材料的特性和工藝就夠了,而是要常用的材料都要有所了解,並不時的去了解新材料的特性和工藝。簡單的來舉例:比如說你設計的一個產品,其中想用鐵管彎成你想要的弧度,到打樣的時候就會碰到如果彎的弧度過大,並不是你想要的效果,如果彎的過小,就不符合鐵管的特性,所以就必須要了解到的鐵管彎R角最小是管徑的3倍;對這些有所了解後你才能在前期更好的設計,或是改你彎的弧度,或是改用其他的材料。這是材料方面的特性。在工藝方面,同樣的用鐵管彎90°的R角,如果要彎兩個同向直角,在大批量生產時都是用機器彎,但是有的彎管機對兩個R角之間的距離有要求,對這些了解之後你才能在前期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這些。如果只是紙上談兵的話,就不能大批量生產,這就違背了工業設計的基本定義了。

㈣ 工藝管理的流程與改善

1. 以工藝為中心考慮的必要性和理念
2. 工藝管理的5項准則
3. 傳統質量管理做法的缺點
4. 工藝管理方法的優勢和弱點
5. 工藝管理的關鍵要素 1. 工藝管理的三個基本要素
2. 良好的工藝管理從設計開始
3. 對設計好的工藝進行優化調制
4. 對調制好的工藝進行監控 1. 工藝技術平台的構成
2. 構建技術平台必須的基礎
3. 運行體系的構建
4. 四項規范支撐工藝技術平台
5. 技術平台的作用 1. 主工藝管理流程
2. 工藝質量管理和改進流程
3. 可製造性設計的要素
4. 工藝試制的要點
5. 工藝的設置與調試 1. 實施高效生產的兩大依據工具
2. 工廠常見的損失分析
3. IE七大手法
4. 案例:某500強企業的效率
5. 工程改善的7個步驟
6. 失敗改善者的特點—游戲講解
7. IE的精神
8. 成功改善的基本原則 1. 向改善工藝流程要效益
2. 上海某工廠實例分享
3. 產品工藝分析5大步驟
4. 改善管理的九個控制要素
5. 95法則的應用 1. 30張經典圖片解讀防錯10法
2. 動作常見的浪費認識
3. 現場模擬動作改善原則
4. 圖解動改法
5. 學員現場應用動改法—4例
6. 動作改善的原則與著眼點 1. 輔助工藝管理流程
2. 工藝管理中的四大規范體系
3. 四大規范的編制、維護和改善
4. 建立自己的技術平台

㈤ 短流程前處理工藝的必要性是什麼

加強對技術標准、質量指標的檢查和調整。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工藝採取冷軋堆技術和退煮漂一浴法技術,短流程前處理工藝的必要性是加強對技術標准、質量指標的檢查和調整,工藝流程短,效率高,耗能低,排污少。

㈥ 工藝流程在生產中的作用是什麼

一、指導生產

機械加工車間生產的計劃、調度,工人的操作,零件的加工質量檢驗,加工成本的核算,都是以工藝規程為依據的。處理生產中的問題,也常以工藝規程作為共同依據。如處理質量事故,應按工藝規程來確定各有關單位、人員的責任。

二、生產准備工作的依據

車間要生產新零件時,首先要制訂該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再根據工藝規程進行生產准備。如:新零件加工工藝中的關鍵工序的分析研究;准備所需的刀、夾、量具(外購或自行製造);原材料及毛坯的采購或製造;新設備的購置或舊設備改裝等,均必須根據工藝來進行。

(6)工藝方法研究必要性擴展閱讀:

生產工藝流程管理主要包括:

1、生產工藝流程優化機制

生產工藝流程並不是穩定不變的,隨著技術的不斷變化,人員的能動性能相應給工藝的改進提出更合理的建議,每一個細節的變更都可能對整個工藝流程的優化產生良好的效果。企業應創建相應的生產工藝流程優化機制。

2、生產工藝流程各環節的協調

主要有生產工藝流程相關各部門間的安排與協調等。產品實現的過程中涉及的部門與環節非常廣,相關部門的管理者既需要清楚本部門在產品實現的過程中承擔哪些責任,同時還須掌握必要的方法和工具,才能保證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的順暢及高效。

3、生產工藝流程管控

生產工藝流程的管控涉及到整個工藝過程的多個方面。企業必須形成規范的管控機制,降低風險。

㈦ 發展轉底爐直接還原工藝的必要性

轉底爐工藝的應用
1)作為直接還原設備。用優質鐵礦和低灰分煤得到含鐵品位高、金屬化率高,可直接供轉爐、電爐使用。
2)作為熔融還原的預還原設備。用一般鐵礦和煤炭得到的產品需要經過終還原,熔化,使渣鐵分離,得到生鐵。
3)復合礦綜合利用的預還原設備。例如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高鐵低鎳礦的綜合利用等。
4)處理鋼鐵廠塵泥。 鋼鐵廠塵泥的顆粒纖細,容易還原,產品的金屬化率較高。可高效脫除鋼鐵廠粉塵中的鋅,並且可以將鋅回收。(目前回收ZnO經濟效益顯著 )

㈧ 論述產品工藝設計DFM實施的必要性和實施程序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㈨ 為什麼要研究鑽孔灌注樁 研究的必要性是什麼

一、 施工報檢程序
每道施工程序在自檢合格後,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檢查合格後由項目部再報監理檢查,監理檢查通過後方可進入下一工序。檢查程序如下:
⑴護筒埋設檢查(含埋深、埋設偏差、傾斜度等)
⑵新配製泥漿性能檢查(比重、黏度、含砂率)並填寫泥漿試驗記錄表
⑶灌樁前進行導管連接及水密性試驗
⑷鑽機安裝後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檢查(鑽機穩固性、對中、整平,傾斜度偏差等)
⑸鑽進時泥漿指標檢查並由施工隊填寫泥漿試驗記錄表
⑹鑽進時由施工隊填寫鑽孔記錄表、工程地質核查表統一報項目部
⑺成孔後孔徑、孔深及傾斜度檢查
⑻清孔後孔底沉渣厚度檢查及泥漿指標檢查
⑼鋼筋籠分段插入樁孔中焊接檢查
⑽填寫砼灌注記錄
二、技術要求
(一)施工准備工作
1、平整場地,清除雜物,回填土應夯實;
2、砌泥漿池、沉澱池、制漿池,准備合格粘土;
3、水、電源接通;
4、埋設護筒採用挖埋式,護筒四周應夯實,護筒直徑大於設計樁徑0.2米, 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偏差小於5cm,護筒斜度小於1%。
5、泥漿指標
(1)、比重:1.05~1.15;
(2)、黏度:入孔泥漿黏度,一般地層為16~22s,鬆散易坍地層為19~28s;
(3)、含砂率:新制泥漿不宜大於4%;
6、造漿後應檢驗全部性能指標,鑽進中,應隨時檢驗泥漿比重和含砂率及黏度 ,並填寫泥漿試驗記錄表。
(二)鑽孔施工
1、安裝鑽機時,底架應墊平,保持穩定,不得產生位移和沉陷。轉盤中心與樁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於5cm。 鑽頭中心、天車中心、轉盤中心應在同一垂直線上,保持鑽機垂直。鑽機定位後向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報檢。
2、鑽具聯結要鉛直,初期鑽進速度不要太快,起落鑽頭速度要均勻。
3、鑽進過程中,每小時測試泥漿性能指標一次,填寫泥漿試驗記錄表。並注意保持鑽孔內泥漿高度。
4、經常注意觀察孔位附近地面有無裂開或護筒有無變化,鑽架是否發生傾斜。每2小時檢查鑽機水平一次 。
5、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每一細小環節。
6、鑽孔應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頓。鑽孔達到設計深度後,應對孔位、鑽頭磨損、孔深和孔形等進行檢查,孔位偏差不得大於10cm,並按規范要求填寫鑽孔記錄表。
7、施工隊負責填寫工程地質核查表並對採集的土樣進行收集整理後報送項目部,土樣用木箱分格存放,標明每種土樣的墩位孔位、取土時間及取土深度(若地質條件與設計不符則應報項目部檢查)。要求施工班組每鑽進1米取一土樣,遇地層分界處每0.5米取一土樣。
7、鑽孔深度進行現場交底。
(三)、孔徑檢測:
1、鑽孔前,根據設計樁徑製作籠式檢孔器,其外徑不小於樁的設計直徑,長度為設計樁徑的4 倍,檢孔器兩段做倒錐體長度為0.5米。
2、檢測時,報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檢查,檢孔器吊起時,其中心與孔位中心、起吊鋼繩保持一致,檢孔器下入孔中若遇阻礙,可能存在有縮頸或坍孔現象,應採用重鑽或掃孔的方法恢復孔徑。
(四)、清孔
1、當孔底標高達到設計要求後, 經監理檢查合格, 立即進行清孔,清孔採用換漿法,抽渣或泥漿吸泥時,應及時向孔內注入清水或新鮮泥漿,保持孔內水位,避免坍孔。換漿法的清孔時間,以泥漿性能達到設計要求為度。(摩擦樁沉澱厚度應等於或小於20cm,柱樁沉澱厚度應等於或小於10cm),確認無誤後方可拆除鑽頭, 施工下道工序。
2、清孔時應經項目部檢查確認,並由項目部報監理檢查簽證隱蔽。
3、清孔時應保持鑽孔內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防止坍孔。
4、在灌注混凝土前進行二次清孔,翻動沉澱物,然後立即澆築水下混凝土。
5、不得用加深孔底的辦法代替清孔。
鑽孔樁成孔誤差控制要求
序號 項目 允許誤差
1 孔位中心 縱向 50mm
橫向 100mm
2 傾斜度 1%
3 孔徑 不小於設計孔徑
4 孔深 +500mm
0mm

(五)、鋼筋籠製作安裝
(見交底簽證表003)
(六)、灌注水下砼
1、鋼筋籠分節插入孔中應保持鉛直並按規范要求焊接,鋼筋籠在灌注砼之前應固定好,防止灌注砼時出現浮籠。
2、開始灌注首批混凝土時,為了首盤混凝土方量能保證將導管內水全部壓出,並滿足導管初次埋入深度的需要(1~3米)。
3、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試壓、不得漏水,並編號及自下而上標示尺度。導管伸入孔內應離孔底200mm至400mm。
4、首批混凝土灌注後,應連續灌注,中斷時間不超過30分鍾,並盡可能縮短拆除導管的間隔時間。灌注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用測深錘探測孔內混凝土面位置,以便及時調整導管埋深,一般情況下導管埋深控制在2-6m。
5、灌注混凝土過程中,嚴格控制混凝土質量,考慮混凝土運輸及天氣影響的塌落度損失,隨時檢測混凝土坍落度,保證塌落度控制在18cm-22cm,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用。
6、水下混凝土澆築面宜高出樁頂設計高程1.0m。
7、灌注過程中,由施工隊負責填寫水下混凝土灌注記錄。
8、整個灌注過程,報項目部質檢負責人全程監察。
(七)、鑽孔樁質量檢驗與試驗
砼灌注時,每根樁做砼檢查試件至少3組,基坑開挖完畢鑿除樁頭砼至設計標高後,按規范及業主要求做樁基無破損檢測試驗。

二、安全要求
1.施工中應明確分工,統一負責做到安全生產。每台鑽機必須指派施工負責人(或機長),嚴格按設計要求和規范進行施工,杜絕人身傷亡事故,杜絕質量事故。
2.開鑽前各種機具設備必須進行檢修、試運行,使之處於完好、正常運轉狀態,並定期檢修保養。電器必須由專職電工安裝和修理,設置標志,嚴禁酒後上班和上班喝酒。
3. 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按規定戴安全帽,遵章守紀,聽從指揮。
4. 參加施工人員要熟知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堅守崗位,嚴禁酒後操作。特殊工種人員如電工、電焊工、混凝土工、起重工、鋼筋工等施工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熟練掌握操作要求,嚴格執行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必須隨身攜帶有關證件(或復印件)上崗備查。
5. 起重司機和起重工必須持證上崗。工作時不得擅離職守,嚴禁在重物起吊途中離開,司機不得擅自改變操作程序與方法。起重物不能碰擊電器開關和各種控制設備。進行吊車作業時,吊臂下及旋轉半徑內嚴禁站人。
6.夜間施工時,要確保照明充分。施工現場嚴禁使用明火照明。油料等易燃品必須遠離煙火,並配置相應的消防設施。
7.開關箱內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要求。嚴禁亂拉亂接,高壓配電處設置明確標志,防止觸電事故。
8.各種電氣設備運轉和漏電保護裝置,不準隨意改換安裝方式,尤其對於施工作業面的投光燈,裝接工作,一點不準馬虎、絲毫不能漏電,確保安全。一切容易碰砸的電氣設備加裝防護罩或遮欄,防止碰傷危險。
9.電工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注意事項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執行交接班制度,禁止酒後上班和遲到早退、脫崗。
10.輸電線路使用密閉電纜,嚴禁使用裸線和絕緣不良的電線。
11.為保證用電安全,對凡可能漏電傷人或易受雷擊的電器設備建築物均設置接地或避雷裝置,並制定檢查檢修制度,定期、定時對用電設備進行檢查。
12.鑽機安裝時,機架應墊平,保持穩定,不得產生位移或沉陷。
13.鑽機應停靠穩定,必要時應對鑽機停放處進行地基加固處理。應對鑽機上所使用鋼絲繩經常檢查,消除安全隱患。嚴格按鑽機操作規程及鑽孔樁施工工藝進行施工。
14.鑽孔時,鑽速不得過快或驟然變速,孔內棄土不得堆積在鑽孔周圍。
15. 鑽機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機械操作規程作業,鑽孔過程中,要定時檢查鑽桿連接螺栓是否穩固,發現問題及時加固解決。
16.停鑽後,鑽頭應提出孔外安全放置,孔口應遮蓋防護
17.鑽孔樁泥漿池周圍必須設立安全防護欄,並作好醒目標示,嚴防施工人員及行人不慎跌入池中。灌注完畢的孔樁,必須加蓋、回填或設防護欄。
18.在泥漿外運及砼運輸進出施工場地時,應設交通防護牌,設專職安全員及交通協調員。
19.在鑽進過程中若發現孔位有明顯異常,如孔內水位驟然下降或護筒周圍突然嚴重塌陷,施工人員應馬上撤離施工現場。在進行鋼筋籠焊接時操作人員應有必備的防護用品。
20.測量孔深人員必須系安全帶,並要有專人進行防護。
21.吊鑽的鋼絲繩必須選用軟性、優質、無死彎和斷絲者,安全系數不應小於12。鋼絲繩與鑽頭的聯結必須牢固。主繩與鑽頭的鋼絲繩搭接時,兩根繩徑應相同。捻扭方向必須一致。
22.所用的鑽頭卷揚機、鋼絲繩等應配備適當,必須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3.提升鑽頭到接近護筒底緣時,必須減速平穩提升。
24. 現場進行氧割過程時,按照有關規定氧氣瓶、乙炔瓶必須分開放置,且間距不得少於5米,並且嚴禁在陽光下暴曬。
三、環境保護及文明施工要求
1.現場的鑽機、發電機、電焊機及鋼筋加工機械必須有安全操作規程並認真執行。
2.機械檢修時,底部墊厚塑料布隔絕地面並用容器接裝油料,防止油料污染。
3. 鑽孔和灌注砼過程中,應及時排漿,保持施工場地的清潔,便於相關人員隨時進行檢查。
4.場地規劃合理、材料堆放整齊、現場管理有序,現場道路暢通,無積水、坑陷,電線路及配電箱敷設整潔、規范。
5.搞好駐地環境衛生、食品衛生、飲水衛生,定期消毒。

交底人 復核人
接底人 日期
泥 漿 試 驗 記 錄 表
工程名稱
墩台號 樁號
施工單位 泥漿原料
測定時間 試驗項 目 泥 漿 指 標
年 月 日 比重 黏度 含砂率 備注

註:試驗項目按以下情況填寫:⑴孔外造漿;⑵孔內造漿;⑶工序檢查;⑷清孔檢查
試驗員 施工負責人:
鑽 孔 記 錄 表
工程名稱
墩 台 號 樁 號 起訖日期 年 月 日
設計樁徑 設計孔深 鑽孔方法
設計孔底高程 護筒頂高程 鑽頭形式
設計樁頂高程 鑽頭直徑
時間 工作項目 鑽進深度(m) 孔底高程 地質情況 記 事
起 止 本次 累次

註:(1)記事欄中繪制樁位示意圖;(2)記錄成孔檢查情況
記錄: 施工負責人: 工 程 地 質 核 查 表
工程名稱
墩台號 樁號 起訖日期 年 月 日
設計孔底高程 護筒頂高程(或鑽機平台高程)
設計樁頂高程 鑽頭直徑
鑽進深度(m) 地質取樣編號
本次 累次

記錄: 施工負責人:
水下混凝土澆築記錄表
工程名稱
墩台號 樁 號 成孔孔底高程
澆築前孔底高程(m) 樁頂設計高程(m) 鋼筋籠底高程(m)
護筒頂高程 每盤混凝土數量(m 3) 設計混凝土數量(m3)
測量時間 混凝土面高程(m) 底口高程(m) 埋入深度(m) 澆築混凝土 附註
導管 套管 導管 套管 累計盤數 累計數量(m 3)

註:(1)附註欄中繪制樁位示意圖;(2)採用套管鑽機時,增列套管口高程和套管埋入深度。
記錄: 施工負責人:

閱讀全文

與工藝方法研究必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59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9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0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3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54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45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13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12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6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20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2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33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90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8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83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