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

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3 14:43:05

1. 摘選古代寓言教學方案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形式

2、了解課文中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能說出自己的理解

3、能藉助注釋及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學習一些常用文言實詞及虛詞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的2、3、4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方法 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教師適當指導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在熟讀的基礎上,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學習,讀懂課文大意,學習文中常用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創設情境,共同探討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步驟:

1、由一個寓言故事導入:

(1)學生講述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2)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3)這就是寓言:在一個短小的故事中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

(4)我國古代的寓言

2、簡介韓非及《韓非子》(投影)

3、學習《鄭人買履》:

小組合作自主學習

(1)小組成員互讀;圈出文中不明白的或自己認為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重點字字音;小組成員互譯。教師巡視指導

附:字音:履度

詞義:欲置坐反遂無

辨析:先自度其足寧信度,無自信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何不試之以足(投影)

(2)小組間就以上內容互相提問,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3)找出文中能反映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就寓言的內容來看,你認為鄭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根據課文內容,設計鄭人和賣鞋人的一段對話

(5)展示自己的設計,其他人進行評議

(6)小組討論交流:鄭人買履的故事蘊含著一個什麼道理?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嗎?(投影)

4、總結:

5、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能熟讀成誦

(2)展開合理想像,擴寫《鄭人買履》的故事。

教學構想

本節課的設計力圖體現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

1、知識與能力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

以上三點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1)、(2)、(4)

2、過程與方法

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問,並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以上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1)、(2)、(4)、(5)、(6)

3、情感價值觀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以上體現在教學步驟3的(3)、(6)

2.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詞語盤點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分別勾勒了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獲心存僥幸,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我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詞語盤點

【揠苗助長】

用拔高禾苗的辦法幫助禾苗長高。常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巴望】

盼望,急切地希望。

【筋疲力盡】

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力氣也沒有。

【枯死】

失掉水份而乾死。

【守株待兔】

守在樹樁旁邊等待撞死在樹樁前的野兔。比喻存在僥幸心理的人,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結果一無所獲。

【樂滋滋】

形容因滿意而喜悅的樣子。

【近義詞】

焦急──著急

巴望──盼望

忽然──突然

筋疲力盡──筋疲力竭

【反義詞】

筋疲力盡──精力充沛

樂滋滋──悲切切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學習本課生字,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主動獨立識字。如:

⑴帶詞識字。

在默讀時畫出生字和生字所帶的詞語,反復讀幾遍,然後可多組幾個新的詞語鞏固對字音與字義的認識。要提醒學生注意,本課要認的生字中,“喘、守、撞、樁、鋤”都是翹舌音,“竄、此”是平舌音。

⑵動作模擬識字。

如:“喘”,作“喘氣”狀。

⑶結合生活經驗識字。

如:“撞”,下課了猛跑就容易“撞傷”人。

⑷熟字加偏旁識字。

如:“樁、竄、鋤”。但要注意“竄(cuàn)”跟“串(chuàn)”、“鋤(chú)”跟“助(zhù)”讀音的區別。

學生自學後可讓他們互相交流好的識字方法。教師表揚有個性有創意的識字方法。

2、寫字指導:

⑴寫正確:

“丟”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中間的豎不能與下邊的撇摺合寫成一筆。“焦”上的“隹(zhuī)”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⑵寫美觀:

“守”字的寶蓋應大一點,下面“寸”字的橫不宜超出寶蓋的兩邊。而“丟、算”二字下面的橫卻要寫長,以突出主筆。“費”字上邊的“弗”應盡量寫扁,給下邊的“貝”字留下空當。

二、朗讀感悟

1、要繼續練習默讀課文,在默讀中感知課文內容,並感悟一些詞句的意思。兩則寓言的教學都可以先讓學生默讀,然後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說課文大意,以檢查默讀的效果。

2、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詞句和寓意:

⑴學習《揠苗助長》:

第一自然段要把那個人巴望禾苗長高的焦急心情讀出來。在讀中可通過換詞比較法感悟“巴望”一詞,表現那個人非常盼望,非常急切的心情。對“焦急、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等詞語,可聯系“巴望”一詞,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中感悟。

第二自然段里的“終於”一詞,說明那個人想辦法想了很長時間。“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說明那個人拔苗花了不少時間,人累得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朗讀這一段時要重點讀出“終於”與“筋疲力盡”的感覺。

讀第三自然段時,要把那個人又累又高興的樣子讀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要讀出結果的意外,也可適當帶有嘲諷的語氣。

之後,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討論:

那個人為什麼費了那麼多力氣,但結果禾苗全都枯死了呢?

因為他不懂得禾苗生長靠自己力量的規律。他做事太急於求成了。教師可在歸納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悟出寓意。

⑵學習《守株待兔》:

讀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要重點理解“竄”的意思。可通過“忽然”一詞表現出事情的意外。有條件的可通過演示兔子“竄”出來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讀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後“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

讀第三自然段可帶點嘲笑的口吻。對課後“泡泡”里的問題:“我想對種田的人說……”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實。讓學生在表演中勸說種田人,在表演中自悟寓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積累運用

1、建議在感悟的基礎上,積累寓言、揠苗助長、巴望、焦急、自言自語、筋疲力盡、喘氣、一大截、白費、守株待兔、樂滋滋、鋤頭、撞死、樹樁、從此等詞語。

2、課後“讀讀想想”的練習,是讓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具體性與准確性:

三個句子去掉帶點的詞語後,意思和原來的句子不大一樣了。第一個句子去掉“好像”一詞後,就是肯定禾苗沒有長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達的意思是說禾苗實際是在長的,只是由於長得慢,那個人感覺不到禾苗在長。第二個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後,那個人在田邊怎樣地轉來轉去就不具體了,就不能表達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第三個句子里的“整天”是說種田人一天到晚地等著,可見他十分愚蠢。去掉這個詞後,種田人什麼時間坐在樹樁旁等著就不清楚了。

3、讓學生說說在學習上和生活中是否見到過類似“揠苗助長、守株待兔”這樣的事。

四、實踐活動

1、課前課後,學生可以閱讀一些中國古代寓言,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南郭吹竽》。可以召開一次寓言故事會。

2、課後把這兩則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課文

《揠苗助長》

古時候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張得快些,天天到天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長高。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野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筋疲力盡。

他回到家裡,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有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第二天到田裡一看,禾苗都死了。

《守株待兔》

古時候有個種田人,一天,他在田地里幹活,忽然看見一隻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不知怎麼搞的,它一頭撞在田邊的樹樁上,死了。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隻又肥又大的野兔。他樂滋滋地走回家去,心裡想:“要是每天能撿到一隻野兔,那該多好啊。

3. 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

寓言故事一般較短,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反復地自讀,分角色讀,甚至表演,讓學生說出其中的道理,老師做適當的引導即可!

4. 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案及原文閱讀

《拔苗助長》事古代 成語 和 寓言 故事 。揠苗助長的意思是比喻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因而誤了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揠苗助長》教案設計以及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揠苗助長》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教學重點: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於求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寓言特點。

小朋友,大家以前都聽過很多 成語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趣的寓言故事。

什麼是寓言?(課件出示)

板書課題:27 《揠苗助長》

二、嘗試學習、讀文識字。

1. 自由讀課文:(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標出寓言有幾個自然段?每幾個自然段句話。用“△”勾出的生字,。用“-”勾出生字組成的詞,多讀幾遍。不認識的字問同桌同學。

(2)、用“~~”畫出寫的好的 句子 。

(3)、在不懂的地方加上“?”。

(4)、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合作學習。

交流記字 方法 。

3、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說一說有幾個自然段,第1、第3自然段有幾句話?

(2)指名讀課文。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如有不準確,老師給予糾正。

(3)認字。教師(課件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

(4)交流記字方法。

(課件出示)區分“截、裁”。

(5)質疑:你還不明白那個詞的意思?揠、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白費……學生解釋,教師相機補充。

大家弄明白了字詞的意思,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三、理解課文,感悟寓意。

1、同桌讀課文,互評互糾正。讀後互相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再次讀課文,糾正讀音。(同桌互讀、接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看課件讀)

3、交流: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件出示提示)

4、學了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5、學生選詞說話: 巴望、焦急、筋疲力盡、白費、自言自語……

四、感悟,換位發表看法

五、寫字指導。

1、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焦”上的“隹()”字是四橫,不能少寫一橫。

“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 ”,可以這樣提醒學生,計算要用眼睛。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2、教師指導、范寫。

“費”字上面的“弗”要先寫“弓”字,再寫撇、豎。

“望”字上面的“”是“亡”字的變形寫法,豎折改為豎提,右邊沒有點。

六、布置作業,拓展延伸閱讀。

1、把這個寓言講給爸爸媽媽聽。

2、中國有許多流傳千古的寓言,讓我們動手去找一找、讀一讀吧!
《揠苗助長》的原文
從前有個人,他巴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得快些,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兒也沒有長高。他心中焦急,在田邊轉來轉去,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個辦法幫它們長。”

一天,他終於想出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他一直忙到太陽落山,把所有的禾苗都拔高了不少。

他筋疲力盡地回到家裡,一邊喘氣一邊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禾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第二天跑到田裡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長》的 讀後感
我讀過《扁鵲治病》,讀過《紀昌學射》,但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

這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宋國有一個農夫總是擔心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一天,農夫想:怎麼樣才能讓苗長得快一點高一點?於是,他眼睛四處轉了轉自言自語道:“我可以把禾苗往上拔起來一點,那它是不是會長得快很多?”接著,他就把禾苗往上拔了一點,一邊還沾沾自喜,他從早上忙到了傍晚,終於把田裡的禾苗都拔了一遍,看著比周圍鄰居的禾苗高出一大截,農夫擦了擦汗高興地回家了。

回到家,農夫得意地向家人炫耀著自己讓禾苗長高的辦法,大家都說這樣子不行的,讓他趕緊把禾苗種回去還有救,妻子也勸說著,可是農夫不聽勸告。妻子讓兒子去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萎了,農夫後悔不已,失聲痛哭。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也做過的一件“拔苗助長”的事。有一次,我養了一盆多肉植物,但是它的個頭有點小,聽說施肥澆水可以讓植物生長得好,於是我就瘋狂地給它澆水施肥,誰知第二天,多肉植物的葉子都腐爛掉了,我急得哇哇大哭,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後悔,因為我破壞了它的生長規律。

5. 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是什麼

答: 憝悉故事 分析哲理 感悟意義什麼是寓言?《現代漢語詞典》上是這樣解釋「寓言」的: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常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 其實我們語文課本中的許多成語故事,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拔苗助長》、《亡羊補牢》等,這些喜聞樂見的成語故事很簡短,含著的道理卻很深刻,這就是寓言。 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等。寓言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情節高度凝練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怎樣才能寫好一則寓言 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通過講述故事來達到說理的最終目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你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我國的寓言名篇《自相矛盾》也是如此。漢語中的矛盾一詞就直接由這則寓言故事演化而來,由此可以看出寓言的故事魅力是何等重要。 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同學們可發揮豐富的想像、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活動起來,讓他們來到你的故事中,演講出一個富含某種哲理的故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大自然的規律,不能有悖常理。故事既要短小又要趣味盎然、新鮮活潑,才能吸引人,讓讀者在笑聲中有所獲益。 其次,一個簡單明白的道理是寓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含一個怎樣的道理,既要聯繫到作者的主旨,也要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決定。 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創作的靈魂,就好似人類必須要有思維一樣重要。在寓言創作中寓意是一根看不見的線,大多數時候,這根線並不會直接在文字中體現。但是,好的寓言的寓意,會隨著讀者的閱讀進程而逐漸明晰。這是寓言獨立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魅力所在。如古代作品《東施效顰》就很有代表性,他的寓意並未直接體現在文字中,但是讀過的讀者大都體會到東施效顰、欲蓋彌彰的效果。而我們小朋友寫寓言可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講一些淺顯的生活道理。例如:教育大家要尊老愛小、熱愛勞動、不講謊話等道理,也可以通過寓言給大家講一些生活常識,教會大家遵守交通法則,正確使用水、電等。 小朋友們由於缺少生活經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實意義或教育性。如題。簡要概括

6.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1

摘 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寓言教學在推動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和語文素養提升上作用顯著。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寓言教學的特點,闡明了寓言教學的意義,提出了寓言教學的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特點;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較為活潑,寓言故事簡單有趣而蘊涵深刻,是輔助學生發掘生活道理、成長成才的關鍵內容。因此,了解寓言故事教學的特點必不可少。

1、寓言故事具有教育性

寓言故事本身富含深刻哲理,所蘊含的教育意義也比較高,故語言教學的首要特點是具有教育性。與平日里家長、教師的灌輸式教育不同,寓言故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得到某種啟迪,其教育形式相對委婉而潛移默化,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受到教育。這比空談理論的灌輸式教育更具效率。即便學生尚且不能完全掌握寓言的整體教育意義,卻能憑借自身興趣增加對故事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極大地調動期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基於寓言教學的教育性,應在教學中使用最合適的引導手段,進一步拓展寓言故事的教育價值。

2、意蘊深刻,哲理性強

相對於小學語言教學中的其他形式,寓言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摒棄了刻板教條的講解形式,在給學生更大學習自主性的同時,也以其意蘊深刻、哲理性強給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以指引。寓言故事究其本質,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故事的語言魅力、口語化風格往往貫穿其中。因此寓言故事往往寓教於樂,在淺顯易懂的故事中給學生以正能量的引導。這正是意志力較為薄弱、事物分辨能力較差的小學生群體所需要的。而在進行相關教學中,應充分彰顯其哲理價值,並有足夠的信息及耐心。

3、復雜多元、綜合性強

寓言教學並非單純以講述故事啟迪學生,也關乎語言素養的教育。如寓言在囊括哲理性故事的同時,還包含對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正如朱光潛在《文學與語文》中提到的,我所要求的是語文的精確妥帖,心裡所說的和手裡所寫出來的完全一致,不含糊,也不誇張,適當的字句安排在最適當的位置。寓言故事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和綜合性,寓言教學勢必要提及文字表述、修辭手法使用等方面,以帶動學生整體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意義

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意義主要有三:

1、有助於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知識積累相對薄弱,視野也相對狹窄,亟需知識面的擴充。寓言故事無論其豐富內涵、故事、修辭手法,都是語文知識體系中的一種,對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作用斐然。很多寓言故事展現了動物知識、國家知識、歷史知識,甚至延伸到特定歷史時期的風俗習慣,有趣而富有吸引力,對小學生來說是最容易接受及領悟的知識瑰寶。而教師如在講解中對故事內容、某領域知識的拓展延伸,將極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

2、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及視野

寓言故事教學有助於拓展學生的視野。小學生的知識有限,視野也有限,對一件事物的分析判斷往往存在很多漏洞,即便帶有較強的想像力,也沒有任由思維天馬行空的抓手。寓言故事並不單純的是一種文字上的消遣,其帶來的海量知識和哲思,是很多故事所不具備的。對其思維的拓展能力很強,能夠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理解以往不能理解的知識道理,挖掘故事背後的內涵意蘊,獲得更加深刻的思考力。

3、有助於引導學生貼近生活

很多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取材於科學、藝術領域,缺乏對生活本真的靠近,高雅脫俗而難以被學生接受。寓言故事則多取材於生活;寓言故事教學就是讓學生回歸生活,獲取真正的知識,擺脫死記硬背的死讀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動手能力、分析研判能力,對未來的學生生活具有很多幫助。一個個故事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使其能夠將這種能力運用到現實學習中,獲得知識能力提升的雙豐收。

三、小學語文寓言教學的方法

1、穩固學生語文基礎

寓言故事復雜多元、意蘊深刻、哲理性強,但確保給學生啟迪和人生教育的前提是,學生能夠理解寓言故事,而學生理解的關鍵在於具備較為扎實的語言功底。因此進行小學語文寓言教學,首先要進行學生語文素養的鍛煉。由於寓言故事教學相對復雜,多數情況下要靠學生自己領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修辭手法運用教育、理解能力提升等方面著手,同時不斷強加學生對詞彙的認知與記憶,交代清楚閱讀寓言時應注意的相關知識,做好寓言故事教學的鋪墊。

2、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寓言故事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教師不能將生活實際棄之不顧,而是應立足於生活本真開展教育。基於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泛泛而談,將大量的哲理性內容和邏輯性思維傳遞給學生,必然會招致教學的失敗。應結合現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寓言中的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例如將道德教育與學生自己的相聯系,讓其意識到自身做法的道德性,這樣才能既引發其興趣,又提高教育效果。

3、注重對學生進行拓展

小學生擁有旺盛的求知慾,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的拓展。一則寓言故事的背後,往往包含大量需要深思的內容,鑒於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的引導就顯得無比重要。應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豐富其知識面、增強其邏輯思考能力為立足點,通過寓言故事討論會、對寓言故事進行續寫或改編,鍛煉學生的思維,普及更多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 王雲淼,臧麗娟:《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該怎樣進行教學》,《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年第10期。

[2] 葛敏芸:《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教學的探究》,《基礎教育研究》20xx年第4期。

寓言故事 2

三棵樹的夢想

從前,森林裡有一個奇特的小山坡,山坡上只有三棵樹。有一天,它們在探討各自的希望和夢想,第一棵樹說:「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個百寶箱,裡面裝滿了黃金、白銀和奇珍異寶,外面是精工細雕的裝飾,我要讓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到我的美麗。」

第二棵樹說:「總有一天,我會成為一條非常巨大的船。我會載著國王和王後到世界各地旅行。每個乘坐我的人都會感覺到非常安全,因為我有堅不可摧的船體。」

最後,第三棵樹說:「我想成為這個森林中最高、最筆直的樹。當人們看到我在山頂上,仰望我時透過我的枝杈,就會想到我離天堂和上帝是如此之近。我要時刻都成為最偉大的樹,讓人們永遠都記住我。」

經過幾年的祈禱之後,一群伐木工來到了這片森林,它們的夢想將要成真。當一個伐木工走到了第一棵樹跟前,他說:「這棵樹看起來材質很好,我可以把它賣給一個木匠。」然後,他就開始砍樹。這棵樹很高興,因為它知道,木匠將會讓它成為一個百寶箱。

另一個伐木工在第二棵樹前說:「這棵樹看起來很粗壯,我應該把它賣給造船廠。」第二棵樹非常高興,因為它知道,它將成為一條大船。

當這些伐木工走近第三棵樹時,這棵樹被嚇壞了,因為它知道,如果它被砍倒,它的夢想將不會實現。其中一個伐木工說:「我沒有任何特殊的需求,所以,我要帶走這棵樹。」於是,他就把第三棵樹砍倒了。

當第一棵樹到木匠手裡後,被製作成喂動物的飼料槽子。然後,裡面裝滿了乾草放在谷倉里。這完全不是它想要的。第二棵樹被砍倒後,做成了一條小漁船。它想成為一條大船載著國王去旅行的夢想現在破滅了。第三棵樹被切成大木板,被獨自放在黑暗中。幾年過去了,樹木們忘記了自己的夢想。

後來有一天,一男一女來到了谷倉。女人生下了一個男嬰,放在馬槽里的乾草上,這個馬槽是第一棵樹製成的。這個男子想用馬槽為孩子做一個嬰兒床。在這個時刻,這棵樹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重要,它時時刻刻都乘載著世上最偉大的寶貝。

幾年以後,一群人得到了被第二棵樹製成的漁船。其中一個人累了,就躺進去睡著了。當他們起航之後,起了很大的風暴,這時人們喚醒了熟睡的男人,他站在那裡說:「平安!」於是風暴就停止了。在這個時候,第二棵樹才知道,它乘載的是萬王之王。

最後,有人來了,帶走了第三棵樹。他們扛著這棵樹在街上走的時候,人們都嘲笑他們。當他們停下來的時候,有個人被釘在樹上,抬上了山頂,他死了。到了星期天,這棵樹才明白,它能夠如此地接近上帝,是因為,耶穌被釘在由它做成的十字架上。

三棵樹都得到了它們想要的,雖然結果並不一定是它們想像的那樣

寓言故事 3

患得患失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與學生討論為人的問題,他說:可鄙的庸俗低級的傢伙不能與之同事,當他沒得到權勢或好處時,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設法得到。而當他得到時,卻又怕丟失掉。像這樣的人都是利慾熏心,處處為個人打算,什麼壞事都能幹得出來。

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寓言故事 4

從前有一個農夫,他的地在一片蘆葦地的旁邊。那蘆葦地里常常有野獸出沒,他擔心自己的莊稼被野獸毀壞了,就總是拿著弓箭到莊稼地和蘆葦地交界的地方去來回巡視。

這一天,農夫又來到田邊看護莊稼。一天下來,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黃昏時分。

農夫見還安全,又感到確實有些累了,就坐在蘆葦地邊休息。

忽然,他發現葦叢中的蘆花紛紛揚起,在空中飄來飄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並沒有靠在蘆葦上搖晃它,這會兒也沒有一絲風,蘆花怎麼會飛起來的呢?也許是葦叢中來了什麼野獸在活動吧。」

這么想著,農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來一個勁地向葦叢中張望,觀察是什麼東西隱蔽在那裡。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看清原來是一隻老虎,只見它蹦蹦跳跳的,時而搖搖腦袋,時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興得不得了。

老虎為什麼這么撒歡呢?農夫想了想,認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麼獵物了。

老虎得意得簡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圍會有什麼危險,屢次從葦叢中跳起,將自己的身體暴露在農夫的視線里。

農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準了老虎現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躍起,脫離了葦叢的隱蔽的時候,就一箭射過去,老虎立刻發出一聲凄厲的叫聲,撲倒在葦叢里。

農夫過去一看,老虎前胸插著箭,身下還枕著一隻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興萬分,卻沒料到中箭而死,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樂極生悲嘛。人生在世,我們都應該謹慎從事,不要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以致於喪失了對危險的警惕性,否則,就會埋上災禍的隱患。就像故事裡的老虎一樣悲慘的結局。

寓言故事 5

原本要好的朋友――太陽跟雨,為了證明自己的本領比對方強,吵了起來。它們請了天空來當裁判。

天空問:「誰能給這朵美麗的花兒充分的陽光?」雨左看看,右瞧瞧,什麼也想不出來。太陽聽了,往那朵花兒身上一撒,一縷陽光射向了那朵美麗的花兒,太陽驕傲地說:「哼哼,我的本領最大,哈哈哈!」

雨聽了,小聲地說:「真是個自大狂!」天空又問了:「誰能給這片綠油油的草地充足的水分?」這回,太陽的自信心一下子跌了下來。雨聽了天空的話,用右手自信地一揮,天空里立刻烏雲密布,像黃豆那樣大的雨點兒從天而降,過了一會兒,雨過天晴,天空上出現了一道彩虹,雨自信地說:「怎麼樣?!我的本領大嗎?!太陽!」

「誰的本領大?!」太陽憤怒地問天空。天空回答道:「其實,你們的本領一樣大,沒有你們其中一個都不行,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就沒有溫暖。如果沒有雨,花草樹木就會乾枯而死。所以你們不能用自己的長處跟別人的短處來相比。」

太陽跟雨聽了臉紅紅的,低下了頭。

寓言故事 6

金壺丹書

齊景公來到已被兼並的原諸侯國紀國視察時,在其京城內發現了一隻金壺,打開一看,只見裡面藏著一幅用紅筆寫就的帛書,上書八字箴(zhen)言:「食魚無反,勿乘駑(nu)馬。」

齊景公將丹書握在手中把玩一陣之後,不禁擊掌贊道:「對呀,為人行事的確應當如此。吃魚只應吃一面,不要翻動,因為魚腥味是能使人作嘔的呀;出門時應當不騎那種跑不快的馬,因為它缺少耐力,走不遠啊。」

晏子在一旁聽了,趕緊糾正道:「這八個字說的並不是您理解的這個意思。所謂『食魚無反』,是在告誡國君和大臣們不要貪得無厭,不能將民力耗盡,否則就會損傷國家的元氣;所謂『勿乘駑馬』,則是比喻國君不能將品質不好的人放在身邊,委以重任,否則他們就會誤國害民呀!」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解釋,不覺頻頻點頭,但同時又不解地問:「既然紀國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它又怎麼會亡國呢?」

晏子回答說;「這是有原因的。我聽說,凡是有道的國君,總是將一些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公開張貼在大街小巷,廣而告之,讓全國上下共同遵守,同時發動民眾隨時監督;而紀國雖然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卻將它投注到金壺之中,束之高閣,並不實行。您想,他們這樣做,能不亡國嗎?」

這個故事說明,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座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寓言故事 7

一天,一隻小鳥在天上飛著,看到地上有一個捕鳥籠,籠子的周圍撒著秕谷,籠子下面支著一根木棒。小鳥心想:只要我一進去,遠處的人就會拉繩子把我罩在籠子里,回家燉湯喝。明明是這樣想的,可小鳥還是去吃那些籠子周圍的秕谷了,它每吃一粒都僥幸地想著:我離捕鳥籠還遠著呢!就這樣,小鳥一步一步地走進籠子里,最終被捕鳥人抓了起來。

這個故事適用於那些貪得無厭,最終沒有好下場的人?

寓言故事 8

趙奢秉公辦事

趙奢年輕的時候,曾擔任趙國徵收田稅的小官。官職雖小,可趙奢忠於職守,秉公辦事,不畏權勢。

一次,趙奢帶著幾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徵收田稅。這平原君名叫趙勝,是趙國的.相王,又是趙王的弟弟,位尊一時。平原君的管家見趙奢前來收稅,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裡。管家態度十分驕橫,蠻不講理。他召來一夥家丁,把趙奢和幾個手下人圍了起來,不但拒交田稅,還無理取鬧。趙奢十分氣憤,他大喝道:「誰敢聚眾鬧事,拒交國家稅收,我就按國法從事,不論他是誰!」管家仗著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對趙奢的話不以為然,結果,趙奢真的依照當時的國家法律,嚴肅地處理了這件事,殺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內的9個參與鬧事的人。

平原君知道這件事後,大發雷霆,揚言要殺掉趙奢。有很多人都勸趙奢趕快逃到別國去躲一躲,免遭殺身之禍。

可是趙奢一點也不害怕,他說:「我以國家利益為重,依法辦事,為什麼要逃避?」他主動上門到平原君家去,用道理規勸平原君說:

「您是趙國的王公貴族,不應該放縱家人違反國家法令。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國家法律,都拒不交納國家田稅,那國家的力量就會遭到削弱。國家一削弱,就會遭到別國的侵犯,甚至還會把我們趙國滅掉。如果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還能保住現在這樣的富貴嗎?像您這樣身處高位的人,如果能帶頭遵守國家各項法令制度,帶頭交納田稅,那麼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解決,天下人也會心悅誠服地交租納稅,那麼,國家也就會強盛起來。國家強盛,這其實也是平原君您所希望的呀。您身為王族貴公子,又擔當相國重任,怎麼可以帶頭輕視國家法令呢?」

一席話,說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對趙奢以國家利益為重、秉公辦事的態度十分贊賞。他認定趙奢是個賢能的人才,就把趙奢推薦給趙王,趙王命趙奢統管全國賦稅。

打這以後,趙國的稅賦公正合理,適時按量收繳,誰也不徇私情,國庫得到充實,老百姓也富裕起來。

趙奢不畏權勢,奉公執法,人人都這樣,何愁國家不強盛!

寓言故事 9

狡猾的蜘蛛正在尋找地方,准備給自己建一所小屋。它這兒瞧一眼,那兒看一眼,最後發現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一個蒼蠅經常出沒的地方。

蜘蛛立刻著手實現自己的計劃,先織一張網。它選擇了兩棵樹枝做支撐點,開始了單調的工作。它不停息地在兩棵樹枝間穿梭,拉著銀絲,打算結一張呱呱叫的蜘蛛網。

活兒幹得很好。結好網之後,蜘蛛就躲到一片樹葉底下。

它沒有等多久,一隻好奇的蒼蠅就撞在網上。蜘蛛爬到跟前,不一會兒就把它吞了。在花冠上有一隻熊蜂。它看到了發生的一切。熊蜂馬上飛過來,攻擊蜘蛛,用那長長的硬刺把蜘蛛刺穿。

這則寓言使我們回憶起人人皆知的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寓言故事 10

無過之過

晏子是齊國宰相,他輔佐齊王把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晏子手下有一位名叫高繚的,為官三年,從沒做過什麼錯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卻把高繚給免職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覺得晏子這樣做未免不合情理,於是,他們勸阻晏子。有的說:「高繚侍奉先生三年,對先生向來都是言聽計從,並沒出過什麼差錯呀。」有的說:「按常理,高繚做滿三年,又沒有過錯,先生理當給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麼反而把他辭掉呢?這好像說不過去吧!」

晏子對左右勸阻的人說:「我是一個有很多缺點的人,正如一塊彎彎曲曲的木料,必須用規矩來定方圓,要用斧子來削,用刨子來刨,才能造就一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應像這些規、矩、斧子、刨子,幫我去掉那些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幫齊王治國。可是高繚和我一起做事已經整3年了,對於我的缺點、過錯,從來沒提出過任何批評意見,也沒作過任何糾正。我並非聖賢,平時工作中難免有失誤,可是高繚只是一味順從我、稱贊我,這對我更好地為齊王工作又有什麼好處呢?非但沒有,反而有害。所以我決定辭退高繚,原因就正是你們所說的『高繚無過』。」

晏子真是一個有見地的賢相,他的用人標準是反對圓滑處世、一味討好上司。這個用人標准,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很有啟發的。

寓言故事 11

蜂房裡的蜜流了出來,香氣撲鼻,令人垂涎三尺。許多蒼蠅聞見了蜂蜜的香味,正准備去飽餐一頓。

這時,有些蒼蠅謹慎地說道:「蜂蜜的味道是不錯,但是很黏,要是我們的腿被粘在上面了怎麼辦?」一隻蒼蠅自告奮勇:「我先去探探路。」

那隻蒼蠅在蜂蜜上站了大約有十秒鍾,慢慢地試著爬了起來,結果相安無事;15秒鍾,它仍然毫發無損;30秒、40秒……蒼蠅覺得,只要呆的時間不長,就不會被粘住。

於是,它對其它蒼蠅大喊道:「快來吃吧,只要我們控制好站在蜂蜜上的時間,就不會被粘住的。」其他蒼蠅聽到了,立刻爭先恐後地飛了過來,它們站在蜂蜜上,大口大口地品嘗著這甜美的大餐。過了一會,有蒼蠅提醒道:「我們是不是該飛起來了。」但那隻貪婪的蒼蠅捨不得這白白到手的蜂蜜,漫不經心地回答道:「沒事,沒事,我試過了,再吃一會沒問題的。」其他蒼蠅聽見了,便放心地繼續享用這美味的蜂蜜。5分鍾過去了,10分鍾過去了,蒼蠅們絲毫沒有離開的意思,總覺地再吃一會沒事。

20分鍾過去了,這群貪婪的蒼蠅終於吃飽了。正當他們想起飛時,他們的腳被牢牢地粘在了蜂蜜上。

雖然這群蒼蠅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但是他們永遠都回不去了。

寓言故事 12

大家好,我學孫悟空,來個七十二變,今天要變個什麼好呢?讓我想想,要不就變一滴水吧!大家知道,水是人類生命之源,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有很多兄弟姐妹,並且都生活在海洋爸爸的身旁。

變成水珠後,我要做什麼呢?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給剛長出的幼苗澆水,讓它茁壯成長,你可別小看這些幼苗,等它們長大後可是要為人類做貢獻的,它們給我們進化空氣,吸進二氧化碳,呼出新鮮氧氣,還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預防泥石流。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要召集我的兄弟姐妹,給渴又沒水喝的人喝上一滴甘甜可口的水讓他們活力四射,精神抖擻。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流過人們建成的水電站,我就變成了電能,為人民帶來一片光明,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假如我是一滴水,可以把你們的衣服、碗,房子擦洗的乾乾凈凈,讓你們有個美好的生活。

人類啊!請珍惜、愛護我們吧!不要浪費我們呀!要記住,水資源是有限的再不珍惜,人類將無法生存。請保護環境、愛護地球,讓我們大家共建美好家園。

寓言故事 13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庄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庄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什麼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庄辛的忠告,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庄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懊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庄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於是,庄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非常懊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庄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庄辛說:「庄愛卿,那麼咱們該怎麼辦呢?」於是,庄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庄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寓意

一、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了。

二、「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裡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麼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寓言故事 14

對牛彈琴

古代音樂家公明儀每次彈琴時,他的琴聲引來很多鳥兒與蝴蝶。當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對水牛彈奏幾曲,結果水牛無動於衷地走開,公明儀大嘆:「對牛彈琴,一竅不通。」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寓言故事 15

越權與失職

有一次,韓昭侯因飲酒過量,不知不覺便醉卧在床上,酣睡半晌都不曾清醒。他手下的官吏典冠擔心君王著涼,便找掌管衣物的典衣要了一件衣服,蓋在韓昭候身上。

幾個時辰過去了,韓昭侯終於睡醒了,他感到睡得很舒服,不知是誰還給他蓋了一件衣服,他覺得很暖和,他打算表揚一下給他蓋衣服的人。於是他問身邊的侍從說:「是誰替我蓋的衣服?」

侍從回答說:「是典冠。」

韓昭侯一聽,臉立即沉了下來。他把典冠找來,問道:「是你給我蓋的衣服嗎?」典冠說:「是的。」韓昭侯又問:「衣服是從哪兒拿來的?」典冠回答說:「從典衣那裡取來的。」韓昭侯又派人把典衣找來,問道:「衣服是你給他的嗎?」典衣回答說:「是的。」韓昭侯嚴厲地批評典衣和典冠道:「你們兩人今天都犯了大錯,知道嗎?」典冠、典衣兩個人面面相覷,還沒完全明白是怎麼回事。韓昭侯指著他們說:「典冠你不是寡人身邊的侍從,你為何擅自離開崗位來干自己職權范圍以外的事呢?而典衣你作為掌管衣物的官員,怎麼能隨便利用職權將衣服給別人呢?你這種行為是明顯的失職。今天,你們一個越權,一個失職,如果大家都像你們這樣隨心所欲,各行其是,整個朝廷不是亂了套嗎?因此,必須重罰你們,讓你們接受教訓,也好讓大家都引以為戒。」

於是韓昭侯把典冠典衣二人一起降了職。

韓昭侯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也許有些過分,但他嚴明職責、嚴格執法、不以情侵法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7. 如何通過寓言故事讓孩子更加懂事

給孩子講完整的故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動地講出來。問他是否理解故事的內容。然後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寓言想表達什麼,這就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指引。教學是有趣的,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故事中了解真相,多讀寓言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語感。你可以講述風和太陽的故事。說風和太陽打賭,誰能讓行人脫衣服。

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寓言。教學方法一般是先給孩子講寓言,再簡單地給孩子講寓言的意思,不一定能讓孩子理解寓言的深它們內容豐富,如語文學習啟蒙詩歌閱讀課文閱讀等。這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幫助。兩者相比,前者聽故事更方便,故事列表更清晰。有獨立外置播放器的電腦和手機都可以聽。方便孩子理解和接受,將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融入生動的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

閱讀全文

與二下寓言故事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59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9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0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3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54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45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13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12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6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20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2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33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90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8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83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