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

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11-03 13:37:05

1. 國際象棋「萬能對攻」策略是什麼

國際象棋已發明400多年,深受數百萬棋迷的喜愛。這種棋的步法十分復雜,自從1989年計算機晝夜不停地計算破解了國際象棋5億種可能的走法,1992年一種計算程序勉強擊敗了世界國際象棋冠軍馬里恩-廷斯利(Marion Tinsley),廷斯利曾被人們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秀的國際象棋選手。最終在2007年由美國艾伯特大學研究人員研製的一種叫做「切努克」(Chinook)的計算機程序在國際象棋中能夠有出色表現,2007年「切努克」程序在200個台式計算機上進行高峰運行,能夠運算得出對手每一步的對攻走法。如果對手是完美的高手,在比賽中一步也不出錯,該程序也將戰成平手。

從整體方面看,關於國際象棋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

2. 國際象棋起源

國際象棋以其特有的棋風、棋規、棋路,使得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國際象棋;下面是有國際象棋的起源,歡迎參閱。

國際象棋的起源

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中國、古印度、錫蘭(現斯里蘭卡)、波斯(在現伊朗及周邊)、阿拉伯半島地區等等。

以梵語“恰圖蘭加”命名的“四方棋”在 6世紀時由古印度傳入波斯,由於語音上的訛誤,古波斯人把“恰圖蘭加”讀為“恰特蘭格”(chatrang)。

不久,古波斯國被阿拉伯人征服,因阿拉伯語的字母中沒有這一詞的第一個字母,也沒有它的最後一個字母,於是“恰特蘭格” 就被阿拉伯人改稱為“沙特蘭茲” (shatranj),以後這種 “沙特蘭茲” 在中亞和阿拉伯地區廣泛流傳。

10世紀前後,阿拉伯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聞名一時的棋手。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中,就曾提及哈里發何魯納·拉施德的宮廷詩人里有一位著名棋手。據史料記載,公元 819年,在巴格達還舉行過正式的比賽。

國際象棋大約在10世紀以後,經中亞和阿拉伯地區傳到歐洲各國。首先是義大利,然後是西班牙和法國。11世紀末,已經遍及歐洲各國。在當時的文獻中,將國際象棋列為騎士教育的 “七藝” 之一。“七藝”是騎術、游泳、射箭、擊劍、狩獵、賦詩和下棋。法國的英雄史詩《羅蘭之歌》中,也談及這一點。15、16世紀,國際象棋終於定型成今日的樣式和棋制。現存最早的國際象棋譜,出版於1497年。

國際象棋的著法有過許多次變革。早先,王的走法雖和現在一樣,但是可以被吃掉。關於王車易位的特權是從16世紀上半葉才開始有的,這是歐洲人的一項創造發明。皇後的名稱、 性別和威力曾經有過多次改變。在沙特拉茲時期,皇後這只棋子表示“大臣”或“將軍”。後來法國人把皇後這一棋子的外形變了一下,成了現在這樣的女性形象。過去,皇後並不是最強的棋子,它只能斜走1格,與中國象棋的士非常類似。雙方的皇後只能在不同顏色的格子上斜走,因此不能相遇。皇後具有現在這樣強大的威力,大約是在15世紀中葉以後。

“象”只許斜進2格,類似今日中國象棋里的象,但無“塞象眼” 的限制,如果中間格有棋子,“象”也可以越過。象的這種允許越子的走法在歐洲一直延續到15世紀。

兵在過去只能前進1格,即使是第1次走動也一樣,一直到16世紀初,兵的威力才提高到現在這樣。兵到達第 8格,過去只能升變為皇後,不能升變成別的棋子。只有車和馬的走法一直沒有改變。

至於國際象棋的棋盤,在13世紀以前是不分黑白格的。

象棋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在東漢明帝時(公元 1世紀下半葉),中國與印度開始有正式交往,隋唐時期,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中國象棋與國際象棋著法類似,淵源相近,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互有影響。直到今天,這兩種象棋的車和馬走法相同(只是國際象棋的馬不受蹩腿的限制),基本規則也類似。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出土文物中有一幅北宋的飾有“琴棋書畫”圖案的織錦,其中的“棋”是一個8×8 格的黑白相間的棋盤,和現代國際象棋盤完全一樣。在河南開封出土的北宋銅質棋子,“士”的圖案為身穿戎裝的女子,和國際象棋里的皇後性別一樣。

眾多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

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

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

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

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

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

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

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

第十,沒有“最初的發明者”。對此可以這樣來解釋:在現實世界中,時間是不可逆的。因此,時間可以創造歷史,時間也可以消滅歷史。

3. 象棋自學研究的方法,多讀譜打問號勤反思,要瞻前顧後消滅盲棋

一、怎樣打棋譜

有的人把棋譜背得很熟,但在跟別人下棋時卻用不上,仍然輸棋,覺得沒有什麼必要打棋譜。其實這些人主要是對打棋譜的意義認識不明確。須知無論古今棋譜,都是古人或今人的經驗總結(包括勝利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我們打棋譜,只能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戰鬥技術,記取別人失敗的教訓,實戰時避免重蹈覆轍,而不應該一模一樣地照搬照套。否則,就會削足適履,要打敗仗。

至於怎樣打棋譜的問題,由於每個人的愛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可依靠輔助訓練的對象和其他條件等等也不同,不能強求一致,但無論是精打、粗打,全面或有選擇地打,總的要求是不要死板地單純背譜,而必須把自己擺進去,多動腦筋(必要時還要動手拆棋),深入領會譜中運子取勢、兌子爭先、棄子搶攻等妙處,進而學會觀察形勢和提高下棋的攻守能力,這樣才會有收益。不要妄想看了一兩本棋譜,就能一下子把比自己水平高的對手擊敗,須知你懂得一些布局圈套或一些殺招,下棋時不一定用得上,何況你懂別人也懂,打棋譜只能增加理論知識,要真正提高棋藝水平,還要多下棋、拆棋。看棋譜時,沒有自己的見解,只是死記硬背,便不能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收不到打譜的效果。舉例如下:

1.炮二平五,馬2進3。

2.馬二進三,馬8進9。

3.車一平二,車9進1。

4.兵七進一,炮8平6。

這是「中炮直車對單提馬橫車」的布局。如果你對黑方平士角炮沒有疑問,就繼續往下看,假如你認為走車9平4,先過車會更好一些,那你就要想想:過車之後,紅方有無不利於黑方的走法?不管想出的結果如何,最好帶著問題到實戰中去找答案,或請教別人。這樣得來的結論就比較鞏固。黑方如走車9平4,紅方則兵七進一,卒3進1,炮八平七,車4進1,炮五進四,紅方得「空頭炮」較優。

5.炮八進四,象3進5。

6.炮八平五,士4進5。

7.馬八進七,車1平4。

8.車九平八,馬3進5。

9.炮五進四,車4進7。

10.仕六進五……

除非你懂得這局棋的變化,否則,你一定會問,為什麼棄馬?吃哪個馬最好?吃完之後,紅方有什麼妙手?

你必須帶著這些問題多想想,不管想出的結果如何,再往下看。只有這樣打譜,才能深刻領會,運用自如。以下著法為:

10.……車4平3。

11.車二進四,卒3進1(如車3平7,車二平六,再出帥勝)。

12.相三進五,卒3進1。

13.相五進七,卒9進1。

14.車二平六,車9平8。

15.帥五平六,炮2平4。

16.車六進三,車3進2。

17.帥六進一,紅勝!

二、多讀譜 勤反思

下面用一例實踐對局來說明「多讀譜,勤反思」的含義(木子佔一十對劉立新舉例,1985年8月16日弈於大連)。

1.炮二平五,炮2平5。

2.馬二進三,馬2進3。

3.兵七進一,車1進1。

4.馬八進七,車1平6。

5.車九平八,炮8平7。

6.車一平二,車6進4?

7.車二進八!車6平3。

8.炮八進七,馬3退2。

黑方不退馬吃炮,改走車3進2吃馬,則紅車二平七,以下有炮八平六打士或炮八平九再殺象的棋,也是紅方優勢。

9.炮五進四,士6進5。(圖1)

圖1

10.車八進九,車3進2。

11.車二平五!(紅勝)

這個僅有十一回合的短小精悍的對局,盡管黑方開局應著欠佳,但紅方沉炮換馬,中炮取兵,大膽穿心等入局著法,很有法度,是靈活運用譜著的好例子。不少青年常談到讀了很多棋譜,棋藝不見提高,何也?我看主要是「消化不良」,看了棋譜而不領會譜中的精髓,未能應用於實戰之故。記得一位名家說過:「多讀書,勤反思。」對於讀棋譜來說更是極為重要的。

「讀譜」,泛指學習棋譜。如果棋路熟練、記憶力強,對一些變化簡單、著法不多的棋譜可以邊看邊想,也能領會它的內容,但一般來說,必須要擺好棋打譜。這里說的「反思」是指在打譜拆棋之後,還要在腦子里復盤深思,這樣才能「消化」。「消化」:假如你看了上述對局,最好閉上眼睛想想,黑方究竟錯在哪裡?只要找出原因,這就是「消化」。所以棋藝能否提高,問題不在於讀譜多少,而在於讀了能否消化,能否應用於實戰。

此外,讀譜也要講究方法,比如讀殘局譜要弄通它的變化,掌握它的勝和規律,讀殺局棋譜,宜於練「心算」,提高算度。至於讀布局棋譜,最好是有的放矢,比如想用「反宮馬」對弈,就選讀胡榮華的《反宮馬專集》和高手有關反宮馬的對局譜,弈後再研究。這樣反復地學用結合,讀譜才有助於提高棋藝。

三、多打問號 消滅盲棋

懂得開局幾步,又會推算幾個回合,可以說已經入了門,深造也就不難了。但要加速進步,必須糾正各種不良動作(隨手、悔棋、亂摸棋子、手在棋盤上比劃、指點等等)和錯誤的思維方法。

小李廣已經入了門,想吃他的「盲棋」,不容易了。但他還不懂連消帶打、聲東擊西一類的戰術手段,只能順其自然,因勢利異,使他自投羅網。

圖2

如圖2是紅方先行,讓左車走成的。這是小李廣棄子強行進馬入槽位叫「將」後,被紅方獻馬兌去槽位馬而形成的形勢。現在輪到紅方走子,車八平七,炮3平4,車七進三,士5退4,炮八進七,車4平2。

紅方以「圍魏救趙」的方法,伏地抽車以圖救馬。本來比較隱蔽,如黑車7進2,炮一進一,炮4進6吃馬,則車七退四,將5進1,車七進三,車4退4,炮八退一打死車。但由於紅方沉炮,是主動攻擊,黑方存有戒心,所以不上當。紅接走帥六平五,炮5平7,黑方佯攻底相,暗藏飛象捉車得子,可見有心思。

(1)炮八平九,車2平1。

(2)馬六進八,車1退2。

(3)兵七進一,車7平5。

(4)車七平八,車5平3?

為什麼這樣明顯的錯著,黑方卻走出來呢?這是由於黑方考慮過以卒吃兵,被紅方出馬,如車吃底相,則車立險地,均不滿意,最後發現吃中兵,可以平車壓馬,就這樣走了。

因此,當紅方平車守馬頭時,便以為識破了自己的計謀;故只防守,不去考慮其他,以致忽略了紅方「寓攻於守」的攻擊手段(如紅無馬,平白無故地平車,黑方肯定不上當)。

因此說,錯誤的思考方法,是導致「盲棋」的主要根源,小李廣如能克服思想上「先人為主、不屑他顧」的毛病,就不能讓他單車了。

要消滅「盲棋」有個方法,不妨試試看。這就是每當對方走一步棋,你腦子里立即打個問號:「想干什麼?」

實戰題1:

圖3,實戰題1

如圖3,黑方馬4進5,是棄馬破相搶攻,抑或另有企圖?你將作如何對付?請你找個最佳的答案。

四、多想出智慧

下棋是不能急於求成的,正如葉帥的《攻關》詩所說:「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象棋也是一門科學藝術,必須多下苦功,攻破前進道路上的每個關卡,才能提高思考能力,掌握技術規律。

圖4

如圖4形勢。粗略一看,以為黑方只要走卒4平5,紅炮五退四,卒3平4,黑方就勝了。但是紅方還要走棋呢。再仔細看看,就不難發現紅方還有兵四平五的殺著!因此,急於下結論,容易陷於主觀武斷,妨礙思考能力的提高,必須克服。作者生性遲鈍,少年時看過這樣個棋局(如圖5)足足想了三天,連一步棋也想不出來,終於向書本「投降」,翻開著法一看,才恍然大悟。幾十年來,所看過的棋書不少,但印象都不深,唯有這個棋局,卻使我至今未忘!真是「易得易失,難得難忘」呀!還是多想想有好處。

圖5

圖5的著法如下:

(1)炮九進七,馬3退1。

(2)相七進九,車5平1。

(3)相五退七(紅勝定)。

五、要瞻前顧後

拆棋,也要講究思考方法。而「瞻前顧後」就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圖6

如圖6形勢,紅方不走車三平五,而改走車三平七,以為左右伏殺,紅方必勝。這樣黑方只有士6進5,則炮三平五叫將,士5退4,車七平五,士4進5,兵四進一,將5平4,炮五平六,紅方可勝。其實這個結論是錯誤的,主要是單純著眼於前方的殺勢,而沒有看到紅方車三平七?

會遭到黑方車5進1「調虎離山」的強硬攻擊,迫不得已帥四平五,則黑車3進3完全破壞了紅方的殺勢,和局反成了黑勝局。

「拆棋」是提高棋藝決不可少的訓練方法。不僅對局之後復盤拆棋如此,拆棋局也是如此,都必須「瞻前顧後」,全面地來看。

圖6著法應為紅先和。

(1)車三平五,將5平4。

(2)車五進三,將4進1。

(3)炮三進三,士4退5。

(4)兵四平五,將4進1。

(5)車五平七,將4平5。

(6)兵五平四……

如改走兵五平六,則黑士6進5,黑勝。

(6)……車5進1!

(7)帥四平五,將5平6。

(8)車七平五,卒5進1。

(9)車五退八,卒4平5。

(10)帥五進一,將6退1(和)。

圖6的動態棋譜

六、排局有助於磨煉棋底

在象棋訓練中,排棋局,也可以列為一個課題。它有助於養成拆棋習慣,提高拆棋的質量和效率,對加速提高棋藝水平是有幫助的。那種認為排棋局會影響進步的說法是不對的。只要不把它作為一個主項,專門搞棋局創作(這是另一門藝術),而是不減少實戰交流,不廢棄全面研究,就只會有益而無害。

排棋局,要有素材。素材最好是從實戰對局中隨時發現可以加工整理成棋局的題材。這比較有新意。當然,要完全超出古今棋譜的新的題材,很不易得,但畢竟從實戰中得來,應更有助於實戰。

圖7

例如1985年「五羊杯」賽,柳大華對李來群的一局棋走到七十二回合時出現的形勢(圖7)就可以作為一個排局的素材。先把這個素材內含有的各種殺著拆出來,然後經過去蕪存菁,並在子力上予以調整,便可以排出一個寓精彩殺著於其中的引人入勝的排局了。比如按原著法,紅方先行(接圖7),有馬四進二,將6平5,車三進五!士5退6,車三平四!得巧著。紅方進車和吃士,均依賴「馬後炮」「後盾」,使黑方不敢吃車,這就是「奧妙」。凡是奧妙的著法,均可作為素材,可以用在棋局的開頭、中間或結尾。

紅車吃士,黑方可以上將,還未有結尾。假如紅車叫將之後不吃士,再有一炮平中叫將,迫使黑方士4進5,那就能實現棄車「馬後炮」殺。

圖8

從這個設想出發,於是可以排出圖8局勢。再去掉冗子,構圖雅觀,就成為一個淺顯的紅勝局了。

一個棋局內含的妙招越多越好。

從這個要求出發,再加工改造,內容更豐富的殺局也都可以排出來了,圖9就是一例。

圖9

(1)車三進三,士5退6。

(2)車三平四,將5進1。

(3)車四退一,將5平6。

如將5退1,炮一平五,士4進5,車四進一,棄車馬後炮勝。

(5)馬四進三,將5平4。

(4)馬二進四,將6平5。

(6)炮一平六,炮4平2。

(7)炮四平六(紅勝)。

圖9的動態棋譜

實戰題2:

圖10,實戰題2

如圖10是「側面虎」基本殺法的一例,紅方連將四步殺。請你在這個基礎上,通過移動棋子的辦法,改擬兩例:①增為七步殺;②改為和局。想一想?

4. 如何研究象棋棋譜

呵呵~~ 象棋別死記硬背啊 棋是死的人是活的啊 硬背沒用啊 多篇學學套路 看看人家是怎麼走的 學一些招數 主要是看你下棋時要冷靜沉思 多看幾步

5. 下國際象棋的方法

國際象棋(Chess),又稱西洋棋,是一種二人對弈的棋類游戲。

棋盤為正方形,由64個黑白(深色與淺色)相間的格子組成;棋子分黑白(深色與淺色)兩方共32枚,每方各16枚。雖然漢語稱之為西洋棋或國際象棋,但是實際上它起源於亞洲,後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成為國際通行棋種,也是一項智力競技運動,曾一度被列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中文名
國際象棋
外文名
Chess
別名
西洋棋、西洋象棋
簡稱
國象
性質
智力競技項目、奧林匹克體育項目
快速
導航
棋具

規則

記譜

術語

棋手

文化
歷史
起源
國際象棋是世界上一個古老的棋種。據現有史料記載,國際象棋的發展歷史已將近2000年。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諸如起源於古印度、中國、阿拉伯國家等。

國際象棋棋具
①根據歷史傳說記載,國際象棋起源於古印度,至今見諸於文獻最早的記錄是在薩珊王朝時期用波斯文寫的。英國人威廉·瓊斯1790年在《亞洲研究》上發表《印度象棋》一文,認為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西方學者大多贊成他的觀點。
大約公元2~4世紀時,印度次大陸有一種叫作「恰圖蘭加」(Chaturaji)的棋戲,內有車、馬、象、兵 4種棋子,象徵著印度古代的軍制。在當時流傳的印度敘事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四軍將士已安排」的詩句。「四軍」就是指軍隊分為車、象、馬、兵 4個兵種。這種「四方棋」,當時是由擲骰子的方法來進行的。游戲的目的也不是將死對方的王,而是吃掉對方全部棋子。
②20世紀70年代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國科學文化史》中指出,象棋是中國人的創造。他詳盡地分析了中國古代游戲——六博與與天文、象術、數學的關系,他說:「只有在中國,陰陽理論的盛行促使象棋雛形的產生,帶有天文性質的占卜術得以發明,繼而發展成帶有軍事含義的一種游戲。」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現在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

國際象棋棋盤棋子
至少在5000年以前,在中國出現了8x8的線圖(甘肅永昌鴛鴦池遺址出土彩陶繪圖)。在公元前10世紀以前可以斷定已經有了「六博」這種古棋。公元前5世紀六博經過改革而成「塞戲」。孔子所說的「不有博弈者乎」(《論語》)這句話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圍棋。史料記載公元6世紀(南北朝後期)北周武帝發明的「象戲」(569年)和唐代於地下發現的「百寶象棋」基本相同:8×8盤(64格),立體子,棋子擺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現代國際象棋的格局。
在笈多王朝時期(320~550年),古印度出現了「恰圖蘭加」,進入中東形成了「沙特蘭茲」。恰圖蘭加和沙特蘭茲譯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沙特蘭茲」後來演變成「波斯象棋」並傳入歐洲,大約在15世紀末定型為現代國際象棋。
1984年版的《大英網路全書》上,關於國際象棋的起源,還說是印度或中國,而且重點介紹印度起源說。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雖然一些最早形式的國際象棋是在遠古的中國被發現。」
③國際象棋是由阿拉伯人發明的。因為人們如今熟悉的西洋棋是在波斯發展起來的,國際象棋里「戰車」一詞就源自波斯語。
從整體方面看,關於國際象棋起源問題,有兩點得到世界的公認:1、國際象棋起源於亞洲,後來傳入歐洲。2、最初的規則是擲骰子來決定誰走棋。此外,專家學者在起源邏輯上有幾點似乎已經達到共識:第一,國際象棋是人造物。本質上是模型。第二,國際象棋是人類思想、意識的物化。本質上是模擬。第三,現代國際象棋是古代棋不斷演變的結果。第四,演變的影響來自各個方面(包括各種棋相互之間的影響)。第五,演變的模式是漸變和突變。第六,演變和連續性共存。第七,起源的研究應從國際象棋結構三要素——棋盤、棋子、棋規——入手。第八,對於國際象棋的起源、演變和定型來說,棋盤、棋子、棋規擔當不同的角色。第九,棋盤、棋子、棋規這三者未必是同時出現的。

6. 學習象棋該按啥步驟研究最佳殘局,中局,布局,排局

首先,殘局要有一定的基礎,保證該贏的棋要贏,該和的棋不輸。
其次,逐漸建立自己慣用的布局套路,並不斷研究改進,這與陌生對手下很佔便宜。但是千萬主要對自己慣用的套路要不斷的鑽研、改進,避免出現被別人研究透了的情況。
再次,多研究高手的對局,了解他們的布局、入局思路,建立大局觀。
最後,多下,多復盤,在實戰中提高;在實戰中贏當然是好事,但要弄明白贏在哪,是撿漏步、還是哪著走出了妙手;輸了不必怕丟面子,更得認真總結教訓。

排局在實戰中是不實用的,主要作用供人欣賞,增加你對象棋的興趣和象棋底蘊.

7. 如何研究象棋棋譜

背上那個

8. 國際象棋的數學原理

國際象棋的數學原理以下三種著法必定存在一種:

  1. 不依賴於黑方如何行動,白方總取勝的著法.

  2. 不依賴於白方如何行動,黑方總取勝的著法.

  3. 一方總能達到和局的著法.

    雖然對象棋對策來說,要指出實際上存在的究竟是哪種著法還是極困難的. 而且這種結果只有在每個局中人對所有局中人過去的行動全部了解時才可能有的!由於要了解每個對手過去的全部對局行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策墨洛(E.zermele)並沒有完全解決問題.但上述結果已經很不錯了.之後,在歐洲數學家的眼中,象棋都是一個"隨機數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陣地對策"的典型模型.主要用概率論的數學方法研究象棋的"棋步分支現象"希望從棋局的逐步分支展開的事實中找出確定"最佳著法"的"概率特徵".


9. 怎樣設計出中國象棋平面圖

網上找一個吧,有許多素材網都有,而且畫也不是很難,用CAD畫或者用CDR,AI都很容易畫出來,主要內容如下:

閱讀全文

與象棋模型的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59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9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0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3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54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45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13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12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6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20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2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33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90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8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83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7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