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特點
民族志是人類學獨一無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田野工作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習俗的撰寫.或者通常說是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
『貳』 怎麼以民族志的方法寫壯族三月三的民俗文化現象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重要節日,民族志則是人類學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其實你可以在知網上以檢索關鍵詞的形式檢索民族志、壯族、三月三查看相關文章。要注意的是:
1.民族志方法源自於文化人類學,也稱田野調查法或者是人種學方法。
2.研究者通常採取參與觀察的方式,深入到某一特定團體的生活中,持續一段時間,從而詢問或觀察所發生的事件,以內部的觀點對其意義進行說明。
3.如果從研究的歷時性來考察,它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擇分析對象;第二,提出民族志問題;第三,通過參與性觀察,個案訪談等形式搜集民族志資料;第四,進行民族志分析;第五,得出民族志結論。在此之後,經過反思,進入新一輪的第二項到第五項的研究。
4.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三個原則:第一,從廣義來說,民族志研究關注所有的文化形式,包括日常生活、宗教和藝術;第二由於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基本的研究工具,因此必須進行長期的參與觀察;第三,必須採用多重資料收集法,必須核實觀察中發現的資料。
5.民族志有如下特點:
(1)研究者個人作為研究工具。
(2)研究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即研究本身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
(3)強調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而不是尋找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
(4)採用歸納法而非演繹法。
(5)研究環境是事件和人類活動的自然情境,而非研究者為中心或者被製作出來的人工環境。
(6)重視研究者對自己的反思,以及研究者與參與者(被研究者)之間的關系。
(7)主要以文字而不是數字的形式發表研究結果。
(8)民族志方法重視意義的理解而非預測,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參與者(被研究者)的「控制」也就相應減少,甚至不存在。
(9)研究者很少依賴某個單一的研究方法,而是將各種方法的結合。
祝你學習進步。
『叄』 社會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深描 民族志 生活史
作為「深描」的民族志研究分析
摘要:民族志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它呈現了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本文通過對民族志的發展研究,深入分析了關於格爾茨文化觀的深描概念,進而運用深描來解答民族志研究的科學性。
關鍵詞:民族志;深描;文化觀;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1)-04-0038-01
一、民族志的發展
民族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體。「民族志」一詞是英文
「ethno-graphy」的漢譯,「ethnography」一詞的詞根「ethno」來自希臘文中的「ethnos」,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就是「描繪人群」,我國學者有時也翻譯成「人種志」或「民俗志」。這一概念原指人類學者收集有關特定社會及文化的資料和記錄,並解釋這些現象的一種方法,後來伴隨著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民族志也逐漸受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視。一般情況下,民族志被認為是運用觀察、訪談以及其他田野研究手段,深入細致地描述某一特定人群及其文化的一種方法。民族志重視一群人的活動過程,而不是僅僅描述孤立的事件,它描述同一文化群體中的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如何行動、互動、為自己的行為賦予意義等。因此,進行民族志研究,生產出
http://wenku..com/link?url=_
『肆』 民族志和紮根理論的區別
回答:
1、民族志(Ethnography)又稱人種志,是人類學的一種研究方法和寫作文本,是基於實地調查、建立在人群中第一手觀察和參與之上的關於文化的描述,以此來理解和解釋社會並提出理論的見解。
2、紮根理論研究法是由哥倫比亞大學的AnselmStrauss和BarneyGlaser兩位學者共同發展出來的一種研究方法。是運用系統化的程序,針對某一現象來發展並歸納式地引導出紮根的理論的一種定性研究方法。
延伸:
1、民族志
民族志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文化展示的過程與結果。它運用田野工作來提供對人類社會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現一個整體論研究方法的成果,這套方法建立在一個概念上:一套體系的各種特質未必能被彼此個別地准確理解。
這種寫作風格在形式上與歷史上,均與旅行家書寫與殖民地官員報告有所關聯。某些學術傳統,特別是建構論與相對論的理論典範,運用民族志研究做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許多文化人類學家認為,民族志是文化人類學的本質。
民族志往往指稱描述社群文化的文字或影像。其作為人類學家或社會學家的記錄資料,可區分為「巨觀民族志」;研究復雜社會、多樣社區、多樣社會機構或含有多樣生活型態「單一社區」。
「微觀民族志」,單單描繪某個異國小部落、中產階級社區中一小群人的單一社會情境,或單一社會制度卻含有多樣社會情境者。
2、紮根理論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GT)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式, 其主要宗旨是從經驗資料的基礎上建立理論(Strauss,1987:5)。研究者在研究開始之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直接從實際觀察入手,從原始資料中歸納出經驗概括,然後上升到系統的理論。
這是一種從下往上建立實質理論的方法,即在系統性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尋找反映事物現象本質的核心概念,然後通過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系建構相關的社會理論。
紮根理論一定要有經驗證據的支持,但是它的主要特點不在其經驗性,而在於它從經驗事實中抽象出了新的概念和思想。在哲學思想上,紮根理論方法基於的是後實證主義的範式,強調對已經建構的理論進行證偽。
紮根理論的方法起源於格拉斯和斯特勞斯兩人(1965,1968)60年代在一所醫院里對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
這個方面的形成與兩方面的理論思想有關,分別來自哲學和社會學:一是美國的實用主義,特別是杜威、G.米德和皮爾士的思想,他們強調行動的重要性,注重對有問題的情境進行處理,在問題解決中產生方法。
另外一個影響來自芝加哥社會學派,該學派廣泛使用實地觀察和深度訪談的方法收集資料 ,強調從行動者的角度理解社會互動、社會過程和社會變化。
『伍』 作為社會學研究的傳播學,其研究方法有哪些
作為社會學的研究的傳播學,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1)個案研究
(2)文本分析
(3)話語分析
(4)民族志研究
(5)投影法(心理學)
(6)訪談法(心理學)
2. 定量研究
(1)實地調查法
(2)內容分析法
(3)實驗法(心理學)
『陸』 民族志研究方法都是對異文化的研究嗎
不是的,一些社會學家從微觀視角對知識進行考察,將民族志的方法從對異民族文化的考察引入科學社會學的實驗室研究中。
『柒』 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研究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的方法,主要是應用於人文社科領域。民族志研究,我個人認為可以分為兩個方向理解,第一,從方法上。民族志是一種經田野工作後寫作成的文本形式,那就研究民族志的形成的過程,主要是方法:參與觀察、重要報道人、主客位、個人生活史、問卷調查等。第二,從文本內容上。民族志作為一種文本,研究這個文本有著重要意義,主要研究其內容、形式、方法、理論構架、意義等。 其應用領域主要有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社會人類學、人類地理學等人文社會領域。 其優點在各個學科領域不盡相同,共同點為民族志在以事實為根本的前提下可以了解他者,從他者反觀自我,建構某種意義上的社會或制度,民族志文本也是一種文學性質的文字形式,同時有助於文學氣息的培養。 其缺點主要是很多學者難以真正克服文化震撼帶來的影響從而帶來的文化偏見,對於文化相對性偏差把握可能會造成文化解讀的偏差,同時對於寫作時文學與民族志的把握不夠准確,易造成真實性與虛構性的混淆。我的理解就是這樣的,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捌』 什麼是民族志
「民族志」的英文為Ethnography,其中ethno意指「一個民族」,「一群人」或「一個文化群體」(陳向明,民91,頁33);而graphy是繪圖,畫像的意思,所以,Ethnography的意涵便是「人類畫像」,並且是一種同一族群當中人們「方向或生活」的畫像(Wolcott,1997,頁328).
Ethnography 原為社會人類學者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對特定文化及社會搜集製作資料,紀錄,評價,並以社會或人類學的理論,來解釋此類觀察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劉仲冬,民85,頁173).在質化研究中,民族志研究成為社會研究的一種普遍的途徑,它被許多學科或應用領域所採用,如社會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人類地理學,組織研究,教育研究與文化研究等(Hammersley &Atkinson,1995,頁129).其源自於對量化研究方法長期支配大多數社會科學的立場及應用社會研究領域的幻滅.而民族志研究普遍上又被稱為「人種志研究」或「俗民志研究」.
民族志寫作:
確定報道人—〉訪談報道人—〉民族志記錄—〉描述性問題(領域分析)—〉結構性總問題(分類分析)—〉對照性問題(成分分析)—〉文化主題分析—〉民族志寫作
『玖』 傳播學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中民族志方法與田野調查法的區別:
第一,民族志來源於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是通向人類學、民族學的重要通道,但不是唯一通道。前文已經說到,田野是人類學研究的生命線,民族志的生成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到文本書寫的過程,可以說民族志的寫成不能夠完全說是依靠田野調查,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知道,在田野調查出現之前,人類學家、民族學家都被譽為「扶搖椅上的學者」,這些學者都是基於文獻資料的閱讀並對這些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就生成了民族志。這也在一個側面說明了沒有田野調查照樣可以撰寫民族志,但是這也就涉及一個民族志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問題了。
第二,民族志的寫成是田野調查方法的外在體現,其內容的科學與否反映了田野調查或者說田野作業方法的科學與否。《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主要圍繞著特羅布里恩德島民的「庫拉」這一特殊交易方式展開論述,但這不僅僅是一部專門描寫當地人經濟生活的著作,其中也涉及了諸如制度、儀式、婚姻、技術、語言等各個方面,力圖全景化地還原出當地居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書中,我們完全能夠看到民族志與田野調查之間的那種微妙的互動關系,民族學家、人類學家想把自己的調查對象調查的清楚就必須得依靠各種科學的手段,文獻資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說哪一個更加真實或者說更加科學的方法的話,就是田野調查法了。
田野是人類學、民族學研究的重要主線,甚至可以說是其進行研究的生命線。一本民族志的生成就是一個從田野實踐和調查最終到文本創作和書寫的過程,其生成的過程也是最能夠體現田野調查和民族志的關系的。
『拾』 一個例子看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寫在開頭:本文借鑒了知乎大佬"曼知MZ"的想法,再用自己的語言潤色了一下。
定量分析關注頻率,定性分析關注意義。
定量研究範式 從屬於實證主義和後實證主義 ,而定性研究範式 從屬於建構主義和闡釋主義 。
例子:
假如現在有個果園研發基地,研發一種新型的桃子,味道非常可口,可以做代餐,也有減肥的效果。這個產品對於整個市場來說,是很新穎很好玩的一個現象,產業和大眾都很感興趣。
然後在做市場推廣之前,研究人員開始介入,開始研究這個蘋果是怎麼研究出來的?背後的原理是什麼? 那麼這些問題就是What!
果園基地的那些科研人員閑著沒事做為什麼要研究新型桃子出來,原因是什麼? 這是Why!
然後這種桃子它整個的研發的過程和研發的原理是什麼?研發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最終是怎樣被研發出來整個的process是什麼? 這是How!
如果你想要搞清楚這一系列的問題,那麼你就需要一種研究方法,什麼呢?
那肯定是 定性研究 的方法,因為以上這些問題跟How many,How much跟程度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想用定性研究方法搞清楚以上那些問題,那麼就需要做 「田野調查」 ,進行實地調查、實證調研。
如果現在你到了這個研究基地,那些研究人員開始和你說:「 我們現在打算開發這種桃子的2.0版,你有沒有興趣把這2.0版開發過程記錄下來,跟蹤調研,記錄? 」
你說「 可以 」,你就開始跟著研究人員一起參與到2.0版桃子的研發過程當中去。
從一開始的產品設計——方案——配方——方法——實驗室——研發結果——反復實驗。這一個順序你全部跟下來的話,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那麼這個研究方法叫 「民族志Ethnography」 。
好像田野調查和民族志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其實它們最大的差別就是時間和深度的要求不同。(這兩個方法更多是做社科類、文化類經常會用到)
2.0版本研發出來之後,在向市場推廣之前,你得去做實驗,驗證它得口味怎麼樣?有沒有減肥效果?那我們就要做一個小范圍的實驗,選擇兩批被實驗人員,分為基礎組和對照組(最基本的)。再設計相關的量表,然後去研究去探索這個蘋果到底有沒有效果。 那麼這部分就是實驗。 (實驗研究更多是教育學、社會心理學經常用到)
研究完之後,確定了這個桃子無論是代餐還是減肥都有不錯的效果,現在就需要對市場做推廣。但開始之前呢,供給方和銷售方對於這個市場都沒有很大的信心。那我們就要在全國性推廣之前,先選擇一些區域來進行范圍推廣,根據一些產業調研報告,找一些對於減肥需求比較大的發達城市。
比如說上海。那麼我們應該需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為上海單獨這個城市設計一份適合他們本地文化或者是消費需求的推廣方案。那麼這一部分算什麼,如果從 定性研究 維度來講的話,那麼這個就是 Case study (找一個個例,進行深入的調研)。
方案制定出來之後,我們開始銷售這個桃子。在銷售了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是不是要收集數據,看一看這個產品在上海這個地區的效果反饋如何。然後銷售端從 target consumer (目標消費人群)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用任何你能想到的統計學的一種方法,那是不是就進入了 Quantify(定量) 這個領域呢。把數據、用戶反饋全部定量的去收集起來,按照一個嚴格的邏輯指導和架構去統計起來。
數據收集回來之後,然後去研究,看這款桃子產品在上海這個地區的銷售和市場推廣是怎樣的效果。如果反響確實還不錯,那就往全國推廣。
接下來在全國推廣的時候,邏輯其實和推廣上海是一樣的,需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城市研究出各自符合當地情況的市場推廣方案。
如果你想讓你的桃子成為國際性的,比如在亞洲其它國家推廣,韓國、日本、泰國等等...甚至是美國的一些西方國家。那你要研究在針對不同國家的各自符合當地情況的推廣方案,應該如何制定,這個叫什麼?這個叫 Cross-Cultural(跨文化) 。
對於一個經驗非常非常豐富的研究者來說, Cross-cultural 是可以結合 Quantify 一起用的。
從以上這個例子就能看出來,一般情況下定性研究更多的是解決供給端、定量研究更多的是解決需求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