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閱讀文言文有什麼好方法

閱讀文言文有什麼好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31 03:17:10

⑴ 用什麼方法學習文言文比較好

方法一:
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
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麼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
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後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方法二:預習和復習

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
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註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 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 的地方製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
2、課後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麼,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麼也得不到!

方法三:了解句式和翻譯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與現代漢語有所區別。這種區別主要體現在語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了解並掌握這些文言知識,我們首先應從各種特殊句式,基本結構入手。

方法四:推斷句子成分

與現代漢語一樣,古代漢語也有一定的語法結構,除個別的文言特殊句式外,大部分與現代漢語相同,尤其是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基於此,同學們就可 以從語法結構入手來推斷詞語意思。通過語法知識我們知道,主語、賓語往往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動詞、形容詞,而定語則多是形容詞、名詞、代詞,狀 語往往是副詞。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實詞所處的語法位置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意思。

方法五:要學會學習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文言文不外乎翻譯課文,因此,上課時一般不怎麼愛聽老師的講解,更不會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滿以為參考書上什麼都有,根本用不著操這份閑心,抱著參考書不放,一切唯參考書是聽。一旦關上參考書,他們就像一個失去拐杖而又不會走路的孩子,收獲的是一臉的茫然,因此,我們要科學的使 用參考書,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借用一下,路得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投機取巧都只能是徒勞和枉然。

方法六:重視歸納和積累

一般說來,初學文言文,最好做到每課一歸納,單元一小結。歸納整理時可以從特殊字詞的注音、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 式、成語典故、重點語句以及文化常識等個方面來進行,每個單項都可以自行規定一種特殊的符號,以提高學習效益。當然,無論做什麼整理,都必須積累相應的例句,否則,你的知識點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

如何閱讀文言文

如何閱讀文言文

從根本上講,文言文教學實質上就是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創造科學高效的閱讀方法。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預讀

其主要目標是:讀准字音,准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具體做法是:

(1)查閱工具書,結合注釋給生字生詞注音。

(2)根據教師范讀或課文錄音清楚准確地朗讀課文。

(3)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工具書,了解有關作家作品常識。

(4)結合預習提示或自讀提示從整體上了解課文。

(5)通過解題和通讀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文體特徵。

二、抄讀

其主要目標是:熟悉課文,自學存疑,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具體做法是:

(1)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與名言警句。

(2)勾劃或抄寫課文中的難句。

(3)記錄在閱讀課文時產生的疑難問題。

(4)閱讀或摘抄(或作提要、目錄)與課文相關的輔助材料。

(5)結合單元學習的提要、課文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確定學習的童點和難點。

三、解讀

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語言分析,具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表現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或思想傾向。具體做法是:

(1)結合語境,從句子結構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2)利用古漢語常識具體分析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3)翻譯(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課文或課文片斷,以求深入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

(4)課堂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分析解答課後「思考和練習」中的語言訓練題。

四、品讀

其主要目標是:就思想內容、章法結構、表現技法、語言藝術、藝術風格等方面對文章進行文學和美學的鑒賞性閱讀。具體做法是:

(1)從文體特徵出發,總體上把握文章作為一種「類型」的基本特徵。

(2)比較閱讀,從內容和形式方面對文章的具體特徵和作者的藝術個性進行分析。

(3)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資料,就重要的實詞、虛詞和語法問題撰寫語文小論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能力訓練。

五、誦讀

其主要目標是:加深理解,強化記憶,豐富語言,積累材料,訓練語感,培養素質。具體做法是:

(1)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力求熟讀成誦。

(2)朗讀品味,背誦名篇、名段和名句,准確記憶。

(3)擴展閱讀,研讀與文章相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以求更為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

(4)整理學習筆記,編寫學習小結,以突出重點難點。

(5)指導寫作讀後感想或思想評論,以求陶冶情操。

⑶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和技巧

一、藉助原文上下文語境推斷

先看一段文言文:

章溢,字三益,龍泉人。黃寇犯龍泉,溢從子存仁被執,溢挺身告賊曰:吾兄止一子,寧我代。賊素聞其名,欲降之,縛於柱,溢不為屈。

文段中幾個加點字的意思的確定就要根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來進行推斷。下面就以降字為例來說明推斷的過程。因為從文中賊素聞其名,縛於柱,溢不為屈來看,是說賊平時就聽到章溢的大名,想招降他,而章溢不屈服。但這個詞語粗略一看會發生誤解,可以理解為另一種意思,那就是賊寇們平時聽到章溢的大名,想投降他,這就大相徑庭了,因此藉助上下文語境推斷時一定要瞻前顧後,注意上下文所提供語境與推斷的詞語之間的相關性,保證推斷的正確性。根據上下文可知,這里的降應該是使投降或招降之意,動詞的使動用法。

另外,確定一些虛詞用法與意思,其實也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語境來推斷,如而的用法基本有兩大類:順接或逆接(轉折)。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這個句子中,青取之於藍與青於蘭前後句意思不是連貫的,而具有相反性,不是順接而是逆接,所以而就是表示轉折關系的,解釋為但或但是。

利用上下文語境進行推斷實際上是利用詞語使用的情境與文章邏輯進行判定詞語意思,其中詞語與上下文的邏輯關系非常重要,因為所有的文章總是用一定的邏輯結構和語言形式進行表達,所以理解文章及語言表達邏輯的同時也就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和文章的相關內容。

二、藉助詞語或句子對稱結構推斷

從形式來看,並列式結構的詞語,前後兩部分的應該是對稱的,有些詞語的意思是相反或相近的,如詞語若即若離的結構就是這樣,若即與若離前後對稱。離的意思非常清楚,而並列式結構的詞語前後兩部意思是不會重復的,那麼離和即意思應該相反,這樣就可以自然地推斷出即的意思應該是靠近、接近之意。

還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兩句結構形式,前後也形成一個對稱結構,通過觀察和揣摩可知,這里的群賢與少長、畢與咸、至與集在詞性與意義方面是相對稱的,而且對稱位置上的詞語意思有相似性。其中群賢容易理解,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少長是指年輕和年齡長的人,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畢與咸、至與集分別是意思接近的詞語在對稱結構中的運用。在文言文中,對稱結構的詞語和句式非常常見,所以藉助詞語或句子的對稱結構推斷文言文詞語意思是文言文閱讀中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藉助課本已學詞語意思推斷

藉助已學詞語意思推斷就是利用中學階段已經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有關詞語意思來推斷新的文言閱讀材料中與學過的詞語形式相同的詞語的意思,這種推斷實際上是一種知識之間的聯想,是利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的能力。這種推斷有一個前提就是,學生要對課文中學過的知識要充分掌握,非常熟悉。如2010年安徽省語文高考文言文部分的兩個翻譯中有關詞語的推斷:

(1)太祖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致之。

(2)時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

其中致和行李兩個詞語,在這兩句中也都是難點,不好解釋,但這兩個詞語在高中語文課文中都出現過,學生也學過,可以利用課文中學過的意思進行推斷。在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中有一句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其中致的意思是接或接來;在《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里也有一句話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其中行李為使者之意。把學過的這兩個意思分別代入閱讀材料原文,根據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再進行推敲,經過驗證是正確的,所以文言文閱讀,課內的基礎知識支持也很重要。

四、藉助熟悉的詞語意思推知陌生詞語意思

熟悉的詞語是指對其意思掌握的比較透徹、明白,能運用自如的詞語。根據熟知的詞語、成語意思來推知陌生詞語的意思,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種基本能力。如2009年語文高考海南、寧夏卷的文言文閱讀第一題C選項:於是夜縋兵出,薄其營(縋的意思見課文《燭之武退秦師》),其中薄試題中解釋為削弱。通過語境還原後發現,薄解釋為削弱並不通順。而我們聯系日薄西山這個成語中的'薄是迫近的意思,並把這個意思放到原文中去驗證,也是是符合語境的,上下文意思也是通順的,即朱昭於是趁著夜晚從城牆上放下士兵,逼近西夏人的營地,引起其驚慌,城裡的官兵乘機大聲叫喊,追逐,殺死和俘獲了很多敵人。

五、根據漢字形體結構推知詞語的意思

眾所周知,漢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從漢字,從其形體構造就可以看出其意義,所以利用漢字的形體構造就可以推知有些文言文詞語的意思。如2006年高考江西卷,翻譯家人瞷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其中瞷字就比較陌生,但仔細觀查其形體,仍然可以或得其意思。首先,偏旁目字表明可與看有關系,而間有空隙之義,所以整個詞義就是從空隙中看也即窺視之義,進而全句也就可以順利翻譯出來。當然,在平時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學習並給給學生傳授一些漢字形體結構方面的知識,讓學生養成自覺從字形推知文言詞語意思的習慣,也能引起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再如對適童貫領兵道府下,謁不得入,饋之不受。貫怒,歸而譖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一句的翻譯。其中譖字的意思比較陌生,但仍然通過其形體結構推知其意思。譖是言字偏旁,其意思一定與言語有關。聯系貫怒,歸而譖之整個意思,童貫在發怒的情況下,一定說的不是好話,再根據皇上說的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可知,童貫說的是誣蔑性的話,即譖可能就是誣蔑、誣陷等意思。

在閱讀過程中對詞語意思的推斷實際上是閱讀者的閱讀邏輯與文章的表達邏輯的重合,是閱讀者對文章內容的正確猜測與理解,也是閱讀者良好閱讀習慣與思維品質的體現,而以上這些推斷文言詞語意思的方式並不是孤立使用,而是互相聯系,在許多情況下,可以綜合運用,效果更好。

⑷ 文言文閱讀技巧有什麼

1.第一步:初讀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 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 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一種特殊
2.第二步:細讀題目。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位 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 法、排除法根據是非准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
3.第三步:重讀全文。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於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 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通過這一步閱讀之 後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

⑸ 做好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理解文言文的內容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整體感知課文大概內容的基礎上,逐段概括內容要點,然後「合並同類」,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注意文體特點,把握核心句和關鍵句。核心句指對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關鍵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開、主旨的表現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結合有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評判文章的社會意義。

4.重視誦讀。反復朗讀,以至成誦,有助於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分析寫法、品味語言。

(1)分析選材和剪材有什麼特點。分析作者為什麼選這些材料,哪些詳寫,哪些略寫,詳略安排對表現中心意思有什麼作用。

(2)分析寫人、寫景、記事的方法。

(3)注意表達方式的運用。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翻譯文言文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用補、刪、留、變、換的方法。

補,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譯時要補足。如「帝感其誠」在動詞「感」後面省略了介詞「於」,相當於「被」,譯時補出,全句可譯成「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

刪,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沒有實在意義,只表語氣、停頓等,翻譯時要刪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後的「之」,是助詞,起湊足音節的作用,可刪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號、國號、器具等,翻譯時要保留,可照錄不譯。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變,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變成現代漢語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變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換,是指把文言詞語換成恰當的現代漢語的詞語。如「吾與汝畢力平險。」句中「吾」、「汝」應分別換成「我」、「你們」。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將古代漢語譯成現代漢語,這是學習文言的綜合性訓練,多做這方面練習,對於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譯也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有三點:首先要忠於原文。其次語句要通順。表意要明確,語氣不走樣,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再其次是要文字優美,亦即用簡明、優美、富有文採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及風格准確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信、達、雅。同學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要能做到前兩點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確、通順,就要多學多練,平時除學好文言課文,還要多看些課外的文言文章,多積累些文言實詞、虛詞,熟悉文言句式的特點,還要掌握必要的歷史文化常識。另外,也要講求翻譯技巧。

⑹ 文言文閱讀的方法

所謂文言文的「五讀」法,就是在學習文言文時,可以按順序進行五步閱讀,即預讀、抄讀、解讀、品讀、誦讀。下面分別介紹其具體做法。

一、預讀主要目標:讀准字音,准確停頓,把握節奏,了解文學常識、時代背景。具體做法:

⑴查工具書,給生字加拼音;

⑵根據老師的范讀或朗讀錄音準確清楚地朗讀文章;

⑶結合預習提示和註解了解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等常識。

二、抄讀主要目標:熟悉課文、明確重點難點。具體做法:

⑴抄寫文中的.生字生詞、名言警句;

⑵勾畫並抄寫文中的難句、重點句;

⑶結合預習提示、課下註解、課後練習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

三、解讀主要目標:通過分析語言,具體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觀點、態度、思想感情。具體做法:

⑴結合語境,深入理解疑難詞語和句子含義;

⑵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裝句以及詞類活用等現象;

⑶結合註解口頭翻譯課文,從整體上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四、品讀主要目標: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分析鑒賞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章法結構等,品讀文章的優美意境。具體做法:

⑴從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兩方面分析文章的具體特徵;

⑵書面翻譯課文或疑難片斷,做到心中有數,掃清障礙;

⑶專題討論:落實重點難點、解答課後練習題;

⑷遷移訓練: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五、誦讀主要目標:對課文加深理解,強化記憶,積累語言材料,按大綱要求背誦課文。具體做法:

⑴反復朗讀,熟讀成誦;

⑵擴展閱讀,研讀與課文有關的材料,擴大知識面,開拓視野,也可從網上下載有關信息;

⑶整理學習筆記,編復習提綱,強化重點難點的記憶;

⑷在老師的指導下寫讀後感或小論文,陶冶情操,提高鑒賞水平。

⑺ 文言文閱讀技巧及方法

文言文閱讀是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有些時候是因為讀不懂內容犯錯,有些時候是因為字詞的用法不恰當犯錯,下面就為大家提供了文言文閱讀技巧及 方法 ,希望大家能夠耐心閱讀,進而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閱讀也是閱讀,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麼? 文章 寫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麼?如果是 議論文 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觀點是什麼?有哪些論據?

2、劃分層次、結構

很多同學覺得劃分層次比較麻煩,對於文言文來說恰恰要通過劃分層次來幫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結構,這樣才能提升對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錯率。

3、敢於直譯

直譯就是直接翻譯,平時學習中,很多學生讀古文都是「一邊看文章、一邊看譯文」其實這樣很不利於考試答題,因為,一旦到了考場同學們很容易失去答題信心,總覺得自己答的不對,所以,在平時要多練習直譯,幫助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自信。

4、多讀幾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當我們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時,不妨先不看問題,靜下心來多讀幾遍文章,或許從中能找到解題靈感。

5、圍繞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觀題時通常會用這三種方式來回答:(1)引用原文 句子 回答;(2)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3)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圍繞核心思想來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會影響總體得分,但是,如果撇開核心思想,就會離題萬里,不僅浪費了時間也得不到高分。

文言文閱讀技巧及方法,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言文閱讀解題方法

1、要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4、析結構。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

文言文閱讀技巧及方法,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言文翻譯的易錯點

1、專有名詞,強行翻譯。文言文中的一些國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號以及一些稱號等專有名詞可不翻譯。有些考生對此強行翻譯,從而「畫蛇添足」。

2、文白摻雜,該譯不譯。翻譯講究字字落實。有些考生在翻譯句子時往往有個別的詞翻譯不徹底或者不翻譯,導致文白摻雜,不倫不類。

3、脫離語境,誤譯詞語。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很多。有些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意義。因此,考生翻譯時一定要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免誤譯詞語。

4、當刪不刪,成分贅余。在文言文中,有些詞語只是語氣詞,或者只有語法功能而沒有實際含義,那麼考生在翻譯時就應把這些詞語刪去。

5、當補不補,漏掉得分點。成分殘缺的句子或省略句,翻譯時必須添加其殘缺或省略的成分,將句子補充完整。

6、句式不明,不合規則。比如,文言文中,倒裝句是一種常見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考生應將其恢復成現代漢語的正常句式。而有很多考生弄不懂句式特點,從而使譯文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則。

文言文閱讀技巧及方法,如何提升文言文閱讀能力

文言文閱讀虛詞推斷方法

1、對照比較法

就是熟記一些文言虛詞的典型例子,將句子、意義和用法一同記住,在做題過程中,將給定的句子與典型例句進行比較,推出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虛詞判斷方法。

例如:「之」的用法,我們可以熟記「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子孫視之不甚惜」等三個句子,我們可以分清它們的用法分別是定語後置的標志、賓語前置的標志、代詞。

了解了這些用法,下面的三個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①蚓無爪牙之利。

②夫晉,何厭之有。

③侵之愈急。

2、語境推斷法

就是聯系語境作具體分析,判定虛詞的具體意義和用法的方法。

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

語境是一隻「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於此」。「伏焉」即「伏在那裡」。

3、「刪」「換」「代」法

有些文章虛詞的用法,可以通過刪除或替換的方法來推斷。刪除或替換虛詞後句意表達不受影響的一般是連詞。

4、語法分析法

根據語法知識判別虛詞意義,首先將句子主幹抽出,劃分句子成分,而後看虛詞的功能。一般來說,代詞充當句子的主語、賓語和定浯;副詞充當句子的狀語;介詞往往與名詞、代片語合構成介賓 短語 充當句子的狀語、補語;連詞在句子中只起連接作用,不作句子的成分,表動態或語氣。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吾妻」是主語:「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謂語:「我」是賓語;由此可確定「之」介於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②卑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鄙賤之人」中,「人」是中心詞,「鄙賤」是定語,所以「之」應是助詞,相當於「的」。

5、句式分析法

①多於南畝之農夫(杜牧《阿房宮賦》)

是介賓短語後置句,「於南畝之農夫」介賓短語,「於」是介詞「比」的意思。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蘇軾《石鍾山記》)

是定語後置句,「石」是中 心語 ,「鏗然有聲者」是定語,「之」是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6、對句互推法

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

①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

「以」和「而」處於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

「因」和「乘」處於對應位置,「乘」是介詞「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乘著的意思。

⑻ 閱讀文言文的技巧

首先要把每個實虛詞的解釋了解透徹,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樣,如果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認識,那麼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剩下的時間看一下並用筆標記一下你不會的那些實虛詞並把它背誦下來。接下來我們講解文言文閱讀方法及做題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

眾所周知,由於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藉助任何工具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學生心理上比較緊張,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正確的,作為文言應試的閱讀應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全文。指的是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或出於某種政治需要,或出於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要求考生能分析傳記的基本內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內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法如山等既符合於傳統道德規范,又不失現實教育意義。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屆有些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應該說,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還是非常普遍的,其實你應該明白,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它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緊張。

第二步:細讀題目。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是非准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利用好幾道題目,如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分析概括題等,因為在它們身上,你可以獲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選擇題(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或者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題信息量非常大,雖然其中肯定有一項或幾項不符題意,但錯誤的也往往只是些小問題。因此通過看最後一題,你對文意的把握必將會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有個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讀全文。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於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後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

應該說文言應試的三步閱讀法是經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學生須加以掌握和運用。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二、文言文閱讀做題技巧

1、要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4、析結構。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

翻譯文言句子可從下列幾方面著手。

1、結合語境,把握句意。

要翻譯好一個句子,必須對整篇文章有一總體把握。將你要翻譯的那個句子放在整個語段中進行揣摩,這樣才能基本把握所翻句子的大概意思。有些同學在初讀文言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有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詞語上糾纏,結果反而難以明其意。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調動各種手段,善於前後推導,整體把握語意。

2、落實句式特點。

常見的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包括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詞結構後置句等)。每種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標志,我們要識記一些典型例句並加以歸納整理。在翻譯句子之時,先判斷句式,然後在翻譯時要翻出這種句式的特點來。如省略句就必須補出它所省略的成份,當然補充部分須加小括弧;倒裝句就必須按正常的語序來翻譯;原句是疑問句,所譯出的句子也應加上問號。文言文中還有一種極其特殊的現象:文言文固定格式。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點。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固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結構,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一旦你沒有準確判斷出固定結構,那麼你的翻譯就會差之千里。詳細類型見上所舉。

3、落實重點虛詞和實詞。

要掌握實詞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如「沛公軍灞上」一句就考了詞類活用的知識點,如果「軍」字翻譯錯了,那就要失分了。所以在考試時應特別注意這些語法現象(包括虛詞的一詞多義),一旦涉及必須准確翻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是「信、達、雅」。「信」就是要准確地譯出原文的內容,忠實原文,不曲解,不任意添加或刪減;「達」就是要求譯文通順流暢;「雅」則要求譯文盡量生動形象,特別是對描寫性的`語句,翻譯時要傳神。文言文翻譯應以直譯為主,即將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實在譯文中,要譯出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甚至在表達方式上也要求與原文保持一致,包括句末的標點。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以後表達不了原文意蘊的時候,才酌情採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怎樣才能達到上述要求呢?這就得講究翻譯的方法。

翻譯的基本方法。有五種,即:留、補、換、改、刪。

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名、器物名等翻譯時予以保留,照抄不譯。

例①:趙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中劃線的分別是帝王記年、古地名和古官職名,翻譯時都可保留不譯。

2、補。即補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詞句,使意思更准確完整,句子更順暢。補充部分要加小括弧。

例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鄒忌諷齊王納諫》)

句中「與」前省略主語「鄒忌」,「與」後省略賓語「客」,翻譯時都應補出。

例③: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

這句話應譯成:距離華山洞百餘步(的地方),有(一塊)石碑倒(在)路旁。

3、換。一是用現代的雙音詞去換古代的單音詞;二是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稱,翻譯時應用現代的指稱去替換古代的指稱。

例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帶點部分應譯成: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問題)。

例⑤:鄒忌修八尺有餘……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句中的「修」現在講「長」,這里指身高;「服」現代講「穿戴」。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人講「書」,現在講「信」;古人講「目"」,現在講「眼睛」;古人講「首」,現在講「頭」;古人講「食」,現在講「吃」等等。都要譯為現代的指稱。

4、改。改變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語序,把它改成現代漢語的常規語序。主要有下列幾種:

(1)賓語前置句。例⑥: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碩鼠)

「莫我肯顧」就是「莫肯顧我」,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翻譯時都要改為現代常規語序。

(2)定語後置。例⑦: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句中劃線部分要按「求可使報秦之人」來譯。

(3)狀語後置。例⑧:短屈原於頃襄王。(《屈原列傳》)

句中劃線部分譯成時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狀語。

(4)謂語前置。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謂語部分,提在主語「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譯時要改語序。

5、刪。有些文言虛語在句中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緩語氣、湊足音節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蓋」等。對這些虛詞,翻譯時可酌情刪去,即不必譯出。

例⑩:生乎吾前,其聞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句中的兩個「也」都是起舒緩語氣作用的,「而」是起連接作用,都不必譯出。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和標示賓語置、定語後置時,都不必譯出。

以上介紹的五種方法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體翻譯時綜合運用。文言文的選段固然在課外,但對於虛詞、實詞、句式等知識點的復習則應當立足課本,考前同學們必須花上一定的時間將課文中的文言文翻閱熟讀,仔細研讀課文,包括注釋。最好能對每冊的文言知識點進行歸類總結。

【擴展閱讀】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⑼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

文言文閱讀必然會考到課外語言材料。面對從未讀過的語段或文章,又無工具書可查,怎麼辦?在解答這類題目時,很多同學感到束手無策。下面我整理了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希望對你們有用!

文言文閱讀方法一

文言文閱讀

要點

文言文重點主要是文言文的讀音,斷句,對句意的理解,對精美語段的背誦,對文章內容的要點的概括這五個方面,近年來為了更好的提高文言文的閱讀,也擴大了對課本以外的淺顯的文言文閱讀。

學法指導:

1.讀准字音:

藉助課本(書下注釋)和工具書,讀准字音。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義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留古音的字。這些都是學習的重點。

2、學會斷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進行朗讀,詞之間的停頓根據文意,古漢語大多採用單音詞表意,不要把兩個相鄰的單音詞誤讀為現代漢語的合成詞。長句可根據文意斷句,句首的語氣詞可停頓。

3.理解句意:

①藉助課文注釋、工具書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詞義變化,正確理解句意。

③結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對精美選段進行背誦

要想背得快、記得牢,首先要讀准課文,一字不差,不丟字,不多字,不錯字,認真地逐字讀,待到讀熟後,再考慮背誦,一篇新課文,最主要的是先讀正確,否則讀錯的地方形成習慣很難糾正。其次,邊讀邊理解,已有理解內容,才能背得准確。第三,背誦時可將較長的文章分成小段,「個個擊破」。第四,藉助聯想,形體動作,輔導背誦。第五,不斷,任何人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計劃地進行反復訓練,可以增強。第六,背誦中心難點易錯之處,可摘重點寫筆記。

5、對內容要點的概括

針對文章的內容,一般設問:寫什麼人,敘了什麼事,介紹了什麼物品的特點,闡述了怎樣的道理,答這些問題,就要逐句逐層逐段理解文章,在閱讀上是與現代文相同的,文言文雖然因距離我們生活較遠 高中學習方法,但它的學習是有明確范圍的,無論那個知識題,都以課本為主。所以一般同學只要肯下力氣,文言文的成績就會較好。

典故大全之人事/謬誤

人事/謬誤

【人彘】參見人事部·謬誤「人彘」。元馬祖常《題囗皓圖》:「阿婆人彘禍,吾恨紫芝翁。」【人彘】《史記·呂太後本紀》:呂後因漢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非常嫉恨,高祖死後,「太後(呂後)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渾(熏)耳,飲暗葯,使居廁中,命日『人彘'。」0指人遭受殘酷迫害。宋劉筠《宣曲二十二韻》: 「下陳無自愧,人彘劇豺狼。」另參見人物部·婦女「人彘」、人事部·冤怨「悲人彘」。

【三言成虎】參見動物部·走獸「三人成虎」。宋黃庭堅《流民嘆》:「疏遠之謀未易陳,市上三言或成虎。」'

【乞墦】《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履肉而後反。其妻伺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履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陽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潘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展足之道也。」O指人生活困窘或為謀利而不擇手段。宋蘇軾《送安節》之十:「乞播何足羨,負米可忘艱。」另參見地理部·城建「東稻'、人事部·謬誤「乞播」。【乞墦】參見人事部·貧賤「乞祭余」。宋陸游《寒食臨們;道中》:「道邊醉飽體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增。」

【馬角生】參見動物部·飛禽「烏頭」。金元好問《秋夕》:「頻年但覺貂裘敝,萬古何曾馬角生。」

【飛鳶悔】參見動物部·走獸「款段」。O指遇危難而有所悔悟。宋蘇軾《雨中過舒教授》:「飛鳶悔前笑,黃犬悲晚悟。」

【日飲無何】《史記·袁盎晁錯列傳》:「(袁盎)為吳相。辭行,種(袁盎侄兒)謂盎曰:『吳王驕日久,國多奸。今苟欲劾治,彼不上書告君,即利劍刺君矣。南方卑濕,君能日飲,毋何,時說王毋反而已。如此幸得脫。'盎用種之計,吳王厚遇盎。」O指每日飲酒,不問正事。宋蘇軾《趙既見和復次韻答之》:「寒酸可笑分一斗,日飲無何足袁盎。」另參見器用部·飲食「亡何飲」、器用部·器皿「無何杯」。

【什襲收藏】參見地理部·土石「燕石」。O指雖是微物,亦精心收藏。清趙翼《秦良玉錦袍歌》:「盥手開緘時一慟,什襲收藏付後人。」

【今是昨非】《莊子·則陽》:「蘧伯玉(瑗)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嘗不始於是之,而卒詘之以非也。未知今之所謂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O指不斷改過或表示往事不堪回首。宋陸游《累日文符沓至悵然有感》之二:「白首逢人只累欷,今雖未是昨真非。」另參見人物部·人傑「蘧瑗知非」。

【烏頭白】參見動物部·飛禽「烏頭」。唐李商隱《人慾》:「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北轅失】參見器用部·車船「北轅」。唐韋嗣立《偶游龍門北溪……奉呈諸大僚》:「還悟北轅失,方求南澗田。」

【失本步】參見人事部·行止「邯鄲步」。唐李白《古風》之三五:「壽陵失本步,笑殺邯鄲人。」

【馮唐已老】《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O喻指命運不濟,或喻年歲已大但仍沒有作為。唐杜甫《寄岑嘉州》:「謝眺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另參見人事部·壽考「馮唐老」。

【矛盾】《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盾)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日:『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於之循,何如?'其人弗能應也。」O喻相互抵觸。南朝梁何遜《西州直示同員》:「矛盾交為論,光璧帶成珍。」另參見武備部·兵器「楯矛」。

【遼豕白】漢朱浮《與彭寵書》:「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O指少見多怪。唐張九齡《南陽道中作》:「豈暇墨突黔,空持遼豕白。」另參見動物部·走獸「遼東白豕」。

【仲叔慚】參見人事部·貧賤「買豬肝」。唐羅隱《寄洪正師》:「雞肋曹公忿,豬肝仲叔慚。」

【負暄獻御】《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縕黂(亂麻為絮的衣服),僅以過冬。暨春冬作,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新絲棉)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O指人無知或沒有見識。宋黃庭堅《次韻秦少章晁適道贈答詩》:「負暄真得計,獻御恐成疏。」另參見人體部·肢體「炙背獻天子」。

【污車茵】《漢書·丙吉傳》:丙吉為相,「於官屬椽史,務掩過揚善。吉馭吏耆(嗜)酒,數逋盪,嘗從吉出,醉歐(嘔)丞相車卜。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 『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車卜的墊毯)耳。'遂不去也。」O喻指醉後失誤或替人掩蓋過失。唐王維《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四首》之三:「從今虛醉飽,無復污車茵。」另參見器用部·車船「吐車茵」、用部·其他「吐茵」。

【守株】《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O喻指墨守陳規,不知變通。唐溫庭筠《開成五年秋書懷一百韻》:「定為魚緣木,曾因兔守株。」另參見動物部·走獸「伺投兔」。

【遠志作小草】參見政事部·議政「小草出山」。宋黃庭堅《次韻子瞻贈王定國》:「遠志作小草,灶衣生陵屯。」

【遠遣徐福】參見九流部·神仙「徐市」。「市」又作「福」。唐貫休《了仙謠》:「始皇不得此深旨,遠遣徐福生憂惱。」

【豕亥】《呂氏春秋·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O指因字形相近造成誤解。清黃遵憲《感懷》:「讀史辨豕亥,訂禮分袒襲。」另參見動物部·走獸「三豕」。

【投漢閣】參見人事部·冤怨「揚雄投閣」。唐杜甫《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達索居凡三十韻》:「獨慚投漢閣,俱議哭秦庭。」

【沐猴冠】參見人事部·富貴「衣錦歸」。O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淺之人。宋蘇拭《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賢。」【沐猴冠】參見人事部·富貴「衣錦歸」、動物部·走獸「楚沐猴」。宋蘇軾《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誇翁子賢。」

【杯中影】參見武備部·兵器「樽中弩」。明李東陽《次韻體齋病起見寄二首》之二:「疑蛇已辨杯中影,病鶴長懷海上心。」

【畫餅充腸】參見器用部·飲食「畫餅」。宋朱熹《擬古》之四:「寓龍不為澤,畫餅難充腸。」

【畫蛇著足】參見動物部·鱗介「蛇有足」。唐劉兼《仲春登樓》之二:「失手已慚蛇有足,用心休為鼠無牙。」

【圖形類狗】參見文明部·書畫「畫虎」。唐李商隱《詠懷寄秘閣舊僚二十六韻》:「圖形翻類狗,入夢肯非熊。」

【往來屑屑】《後漢書·王良傳》:「後以病歸,一歲復征,至滎陽,疾篤不任進道,乃過其友人。友人不肯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煩也?'遂拒之。」O指為名利而忙碌。宋陳與義《以事走郊外示友》:「往來屑屑君應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刻舟痕】參見器用部·車船「刻舟痕」。宋蘇軾《王中甫哀辭》:「堪笑東坡痴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空讀書】參見文明部·文章「玄文覆醬」。唐戴叔倫《行路難》:「揚雄閉門空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

【孟津捧土】參見地理部·土石「捧土」。清唐孫華《過淮下見數百人舁土置城下……》:「精衛銜石心已盡,孟津捧土誰能雍。」

【食宿相兼】參見器用部·飲食「東家就食」。清錢謙益《甲子秋北上渡淮寄里游好》之三:「楯矛互陷多奇疾,食宿相兼乏好方。」

【野人非毛遂】《西京雜記》卷六:「昔魯有兩曾參,趙有兩毛遂。……野人毛遂墜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喪予矣!'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O喻以訛傳訛。唐張祜《江上旅泊呈杜員外》:「野人未必非毛遂,太守還須是孟嘗。」另參見地理部·水流「毛遂墮井」。

【鹿為馬】參見政事部·貪佞「指鹿」。宋王安石《桃源行》:「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中。」

【羝乳】參見政事部·忠直「蘇武節」。O指無法辦到之事。元袁桷《題郝伯常雁足》:「不須羝乳終回漢,肯學雞鳴詐度關。」

【墮甑】《後漢書·郭太傳》:「(孟敏)客居太原。荷甑(炊具)攝(墮)地,不顧而去。林宗(郭太)見而問其意。對日:『甑以破矣,視之何益?'林宗以此異之,因勸令游學。十年知名,三公俱辟,並不屈雲。」O指人灑脫大度,對己犯錯誤不加計較。宋陸游《三月十六日作》:「功名墮額誰能問,羞作飢鷹夜掣靖。」 另參見人事部·京性「韶破」、人事部·謬誤「墮甑」。【墮甑】參見器用部·器皿「墮凱」。宋蘇轍《聞子由為郡僚所抬恐當去官》:「我已無可言,墮甑難追悔。」

【續貂】參見動物部·走獸「狗續貂」。明劉基《夜坐有懷呈石末公》:「雄豪竊據皆屬狗,功業輿台忽續貂。」

【朝四暮三】《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栗子)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O指反復無常或愚弄他人。宋黃庭堅《再答明略二首》之二:「使年七十今中安,安能朝四暮三浪憂喜。」另參見動物部·走獸「眾狙」、植物部·木本「狙公分栗」。

【鑄大錯】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祛三年》:「初,田承嗣鎮魏博,選募六州驍勇之士五千人為牙軍,厚其給賜以自衛,為心腹。自是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自史憲誠以來皆立於其手。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心惡之,力不能制。」遂密請朱全忠軍,盡殺牙軍及其老小。「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胡三省註:「錯,鑢也,鑄為之。又釋錯為誤。羅以殺牙軍之誤,取鑄錯為喻。」鑢,錯刀。此為雙關語。O喻造成重大失誤,無可挽回。宋蘇軾《贈錢道人》:「不知幾州鐵,鑄此一大錯。」另參見地理部·城建「鑄六州」、器用部·其他「六州鐵」。

【魯酒圍邯鄲】《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楚宣王朝諸侯,魯恭公後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 『我,周公之胤,長於諸侯……我送酒已失禮,方責其薄,無乃太甚!'遂不辭而還。宣王怒,乃發兵與齊攻魯。梁惠王常欲擊趙而畏楚救。楚以魯為事,故梁得圍邯鄲。……許慎注《淮南》雲:『楚會諸侯。魯趙俱獻酒於楚王。魯酒薄而趙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於趙,趙不與。吏怒,乃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之。楚王以趙酒薄故圍邯鄲也。'」O指無端受到牽連。宋黃庭堅《觀秘閣蘇子美題壁》:「魯酒圍邯鄲,老龜禍枯桑。」另參見器用部·飲食「魯酒」、人事部·冤怨「魯酒旁圍」。

【渴望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O喻指以空想安慰自己。唐羅隱《丁亥歲作》:「病想醫門渴望梅,十年心地反成灰。」另參見植物部·木本「渴望梅」、器用部·飲食「止渴」。

【緣木難求】《孟子·梁惠王上》:「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O喻指空費氣力,無法達到目的。唐羅隱《答宗人表》:「敢恨守株曾失意,始知緣木更難求。」另參見動物·鱗介「魚緣木」。

【楚人求山雞】《太平廣記》卷四六一引《笑林》:「楚人有擔山雞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日:『鳳皇也。'路人曰:『我聞有鳳皇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與;請加倍,乃與之。方將獻楚王,經宿而鳥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獻耳。國人傳之,咸以為真鳳而貴,宜欲獻之,遂聞於楚王。王感其欲獻己也,召而厚賜之,過買鳳之值十倍矣。」O喻不辨真偽,或用作有所奉獻的自謙、自嘲之詞。唐李白《贈從弟冽》:「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另參見動物部·飛禽「楚郊鳳」、動物部·飛禽「楚客山雞」。

【鼠璞】《尹文子·大道下》:「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周人謂鼠未臘者為璞。周人懷璞,謂鄭賈曰:『欲賈璞乎?'鄭賈曰:『欲之。'出其璞視之,乃鼠也。因謝不取。」O指名不符實。宋張孝樣《次江州王知府叔堅韻》之五: 「連城鼠噗不足唾,千金敝帚誰能酬。」另參見動物部·走獸「周玉鄭鼠」、器珍部·珍貴「周玉鄭鼠」。

【濫吹竽】參見文明部·禮樂「吹竽」。唐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對雖希鼓瑟,名亦濫吹竽。」

【蔡邕愧】參見人事部·死喪「郭泰碑銘」。明李夢陽《哭徐博士二十韻》:「碑非蔡邕愧,誄豈仲宣論。」

【臧穀亡羊】參見九流部·雜技「博簺」。宋黃庭堅《再和寄子瞻聞得湖州》:「臧谷皆亡羊,要以道湔盥。」

【鼻堊】參見器用部·其他「郢匠斤」。宋陸游《嘆老》:「平生師友雕零盡,鼻堊運斤未有人。」

【疑鵷雛】《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鳳凰一類的鳥),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O指小人庸俗,怕人與之爭奪實際不重要的利益。唐劉禹錫《飛鳶操》:「騰音礪吻相喧呼,仰天大嚇疑鵷雛。」另參見動物部·飛禽 「鵷雛」、動物部·走獸「腐鼠」。

【噬臍】《左傳·庄公六年》:「楚文王伐申,過鄧。鄧祁侯曰:『吾甥也。'止而享之。雅甥、耼甥、養甥請殺楚子,鄧侯弗許。三甥曰:『亡鄧國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圖,後君噬臍,其及圖之乎?圖之,此為時矣。'」O指後悔。唐元稹《青雲驛》:「悔為青雲意,此意良噬臍。」另參見人體部·肢體「臍噬」。

【覆水難收】參見地理部·流水「難收水」。唐駱賓王《艷情代郭氏贈盧照鄰》:「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

魯迅雜文集名淺釋

魯迅作品集子的名稱,有其豐富的內涵,它折射出作者的生活、心境及時代的風貌。這里就一些常見的雜文集名淺釋一下。

《熱風》:這是魯迅寫於1918年到1924年的雜文集。當時中國處在最黑暗的時代,許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會病根所在,文化界有無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諷刺。魯迅在「題記」中說:「我覺得周圍的空氣太寒冽了,我自說我的話,所以反而稱之曰《熱風》。」

《墳》:這是魯迅寫於1907年至1925年的一本論文的雜文集,1927年在廈門時出版。作者說將有關文章收斂起來,「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墳,一面是埋藏,一面是留戀。」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詞。

《三閑集》:這是魯迅1927年在上海所寫的雜文集。此集是戰友誤解的記錄,當時創造社的人說魯迅「閑暇,閑暇,第三個閑暇」,魯迅就拈過來命名自己的集子。

《二心集》:此集收入魯迅1930年到1931年寫的雜文。當時國 民黨反動派攻擊魯迅的「拿蘇聯盧布」,還編《文藝貳臣傳》。魯迅承認自己不是統治者的「忠臣」,確有「二心」,對自己出身的階級也「有一點攜貳的心思」,因而取名為《二心集》。

《華蓋集》:這是魯迅寫於1925年的雜文集。「華蓋」是星名,星相家說,和尚交華蓋運是成佛的好運,俗人交華蓋運就會被罩住,碰釘子。該集的一些短文是沖破重重阻撓才發表出來的,集名表現了對反動當局的憤懣之情。

《而已集》:此集收魯迅1927年在廣州有上海所寫的雜感。「而已」屬文言語氣詞,是「罷了」的意思。面對敵人的血腥暴行,魯迅說:「淚揩了,血消了,/屠伯了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軟刀的,/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文言文閱讀方法二

第一步

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

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學生應留意並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因為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

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教師應提醒學生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遇到個別疑難詞句像「絆腳石」一樣橫在途中,我們就要聯繫上下文認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來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

「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要解釋出關鍵的字詞的意思,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也太不聰明了。四是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准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⑽ 文言文閱讀方法解讀

文言文閱讀方法多種多樣,現在介紹常見的比較有效的幾種。

(1)注釋研讀法。要學會藉助注釋讀懂文言文。有些注釋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處,或簡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時間背景,或解釋題意、點明主旨;有些注釋是詮釋性的,對一些實詞的本義或引申義、比喻義作交代,對一些虛詞的'用法作說明。讀普及性的文言讀物,要養成認真參看注釋的習慣。

(2)猜讀法。有些詞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釋也沒有,一時由找不到詳釋細譯的書,這時需要猜測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而或長煙一空」,有的書只注釋「而或」為「或者」,「長煙一空」未注,讀者先要「猜」「長煙」是什麼,認定系指「大片煙霧」或「大片雲煙」;至於「一空」,不是「布滿整個天空」,而是「完全消散」。這種方法即稱「猜讀」。

(3)片段或全篇抄讀法。在通讀後,為幫助理解和記憶,可邊讀、邊抄、邊思、邊記,摘段錄句或照錄全文,這也是許多人喜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4)注譯簡析抄讀法。這是一種費時較多的讀法,看上去比較笨,但實際上極有好處。抄一句原文;給生字注音;給生詞釋義;有時還可對詞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說明;然後翻譯一遍。一小節或一段結束,對主要內容作一小結。如此堅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於提高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閱讀文言文有什麼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法壓壺的使用方法 瀏覽:126
環境檢測水質分析方法 瀏覽:223
眼鏡片卡槽拉絲與鏡架安裝方法 瀏覽:460
有什麼方法可以矯正近視眼 瀏覽:540
億萬台電腦列數字說明方法 瀏覽:34
初中生高考題解決方法 瀏覽:439
特殊測量技術方法特點 瀏覽:539
用化學方法鑒別真金和假金子黃銅 瀏覽:7
羊五號病怎麼治療土方法 瀏覽:484
增強手指肌力的訓練方法 瀏覽:182
擦車的正確方法 瀏覽:213
民間治療失眠的方法 瀏覽:502
斷奶後正確的回奶方法 瀏覽:362
聯想電腦打開麥克風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71
如何測量水溫感測器方法 瀏覽:444
橋梁鋼腹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746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71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66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54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