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想練拳擊,就是想出拳很快,很准很猛的那種,怎麼練
首先你要學會出拳啊,最基本的就是怎麼出拳,拳擊有直勾擺三個拳,先學會怎樣出直拳。直拳要打好,必需練好步法和身法的配合,反復的空打,起碼每天三百次以上的空打,堅持兩個月,然後擺拳和勾拳也就差不多明白了。然後就是打沙包,房子里練習就要吊個沙包,沙包上畫一個拳頭大的圈子,先對著這圈子輕打,等打到有些日子了加重力量打。最後是組合拳,還有輕重拳的配合使用。這些一練到位,自然又快又准又猛、。然後想提高實戰能力就要練對打了。
㈡ 拳擊的基本訓練方法
拳擊的基本訓練方法
剛開始接觸拳擊的時候,我們要懂的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下面給大家介紹下拳擊的'基本訓練方法,接下來一起看看以下相關介紹吧!
打沙袋
初期可採用固定式打法,一人扶住沙袋,練習者准確地擊打。
後期可打活沙袋。活沙袋子比固定的難打,沙袋在晃動,你可能一時打中,一時擊空,很有威力的一拳卻發不出威力。所以這可以讓練習者體會拳法與步法的配合
打手靶
手靶練習一是提高出拳准確度,二是讓動作規范,三是練習對方的反應能力(要求手靶舉起來之後對方馬上出拳擊打),再就是考驗對方對距離的控制。當然對執手靶者也有一定要求。
如果你覺得訓練太過枯燥無味,接下來我就再額外介紹一個拳擊訓練的手段,讓你的拳擊練習更具有趣味性。
摸肩
相信這個游戲大部分接受過拳擊訓練的人都玩過,是最簡單的熱身練習之一,不需要道具,也不需要太多人。
兩人一組,通過前後移動,觸碰對方肩膀,同時閃躲避開對方攻擊,這個游戲可以練習反應,時機,距離,腳下移動,很接近實戰。與此相似的還有踩腳練習等。
空擊
顧名思義,一個人就可以進行,對著空氣出拳。同時通過滑步和躲閃的加入提高拳擊手的實戰性。空擊訓練一般由簡入繁,從刺拳開始到組合拳。
擊打梨球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梨球的擊打方法
首先拳頭要像握錘子一樣握緊拳頭。用伸出錘子一端的拳面擊打吊袋。將拳頭舉到耳朵的高度,指關節向內,胳膊肘高於胸。
下身則朝向吊袋將腳分開一肩寬,身體正對吊袋,吊袋應與眼睛同高。腳趾著地,收緊重心以增強身體穩定性。
最好要注意找到節奏。能有效擊打吊袋後,閉上眼睛。練習擊打以找到節奏(1-2-3、1-2-3、1-2-3)。如果你是聽擊打出得聲音而非盯著看,你會更容易掌控它。這能考驗你的協調性,並將上身鍛煉得更結實。
;㈢ 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拳擊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在打拳擊中,力量都集中在雙手的拳頭中。如何出拳,出拳的速度力量都是輸贏的關鍵。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拳擊的訓練方法。
1、左直拳
拳擊訓練方法左直拳: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礪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3O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有"遠東毒蛇"之稱。
2、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擊運動中採用的重拳之一。有直拳適合於遠距離的攻擊,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時機少,在有充分把握時才能使用。由於有拳較左拳離對方遠,發拳時身體變化幅度較大,所以右直拳較左直拳慢。為了便於擊中對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動作來轉移或破壞對手的防護,或用左刺拳引開對手的注意力,或使對手失去平衡,以此來創造有利於右直拳進攻的條件和時機。要領:由基本姿勢以右腳掌蹬地開始發力,右腿發出的力量使右側髖關節前送,帶動腰部迅速向前轉動,同時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線向前發出,攻擊對方頭部。髖和腰部的扭動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夠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擊距離。擺拳是從側面襲擊對手的有力拳法。由於從側面擊打,身體向相反方向移動,起到分散對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擺拳走的路線較長,容易被對手發現,而且因力量大,一旦擊空容易失去平衡。擺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開始的引拳。
左擺拳擊頭、腹要領:由基本姿勢開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開始,從左側向前成弧形路線移動擊打目標,上臂與前臂約成12O~150o角,臂與肩平,並利用腿、腰、脖發力,重心移至左腳,在出拳過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內旋,肘部微向上翻與肩同高。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肩、臂肌肉與腕關節突然緊張,並隨即放鬆,恢復成實戰預備姿勢。擊打對方腹部正、側部位時,上體可略向右傾斜或向右側跨步,藉助身體的移動加大擊打力量。
3、左擺拳
左擺拳練習時的注意事項:①擊打時不可有預拉動作。②左擺拳出擊時,右拳微向上舉,保護下縱。③左拳出擊後立即收回,還原成預備姿勢。
右擺拳擊頭、腹要領:與左擺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發力動作較左擺拳更為明顯。右擺拳動作大,速度也較慢,但拳較重。當對手大意或其進攻時疏於防守出現空隙時,可用右擺拳給予出其不意的擊打和還擊,但一般使用機會較少。右擺拳多與左手拳的擊打配合運用。在對手被擊中,注意力分散時,以有擺拳擊打可以收到極具威脅的效果。在對手疏於防守或體力
4、右擺拳
右擺拳擊上體,常用於與左撇子對手對陣時,出擊時要緊縮身體,出擊後身體要向左前方運動,以防對手迎擊頭部。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5、上鉤拳
一場拳擊比賽中運動員的進攻與防守是多種多樣的,這體現在調整距離上,要靠步法的靈活和判斷的准確。如果說直拳與擺拳更注重中、遠距離的進攻,那麼上鉤拳主要在中、近距離擊打對方。上鉤拳既可發短拳也可發長拳。發長拳時手臂幾乎伸直,上、前臂夾角大於90o,發短拳時上、前臂夾角小干90o。當對手兩手高舉成防頭部的姿勢時,或當對手擊打頭部而落空時,可發上鉤拳擊對手的上體(胃、腹或助部)。
6平鉤拳
鉤拳是一種中、近距離的擊打拳法,鉤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擺拳組成組合拳進攻對手。
(1)左平鉤拳要領:由實戰姿勢開始,先將左肘提起與肩平,肘部約成80o角,利用身體腰、肩部突然轉動的力量,上體向右方向轉,但不超過90o,臂部肌肉由放鬆到突然緊張,之後再迅速放鬆,打擊對方的右側,這時重心移到右腳上,擊打後立即收回還原成實戰姿勢。
注意事項:①出擊時,拳不應有向後拉的准備動作。②左拳擊出同時有拳微上舉,保護下頦。
(2)右平鉤拳要領:出拳要領與用力方法都與左平鉤拳大致相同。左、右乎鉤拳都可以配合前進步法練習,即作前滑步同時擊打左乎鉤拳或右平鉤拳。
7、刺拳
刺拳屬手直拳類型,是一種試探性拳法,以左刺拳為多。拳走的路線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較輕,能起試探對手的作用,並配合其它拳法以連續進攻。
要領: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與胯部轉動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較小,出拳後,臂並沒有完全伸直。
8、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離搏鬥時,貼近對手擊打。
要領:借腰部突然快速轉動,出擊時兩臂貼近身體,上、前臂之間小於90度角。
9、速擊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離搏鬥時,快速進攻,搶奪優勢時使用。
要領:出拳快而突然,攻擊對方要害,以快取勝。
;㈣ 拳擊選手如何訓練的方法分享
拳擊 是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項目。它既有業余的,也有職業的商業比賽。那麼拳擊選手日常是如何進行訓練的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拳擊選手速度訓練
速度,是指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為了擊中目標或避開對手的擊打,就必須具有迅速完成各種動作的速度,這也是在實戰中能否擊敗對手的重要條件。
一、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
1、位移速度。即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3、心靈速度。即用靈活敏捷的思維,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
4、動作速度。由正確的狀態,正確的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
5、視覺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二、具體訓練 方法
1、練習30米跑: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2、練習反應速度: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3、快速跳繩(半分鍾跳繩,計次數):一是雙腳跳一次,繩繞一周。二是雙腳跳一次,繩繞兩周。
4、打靶練習: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
5、負重練習: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三、在速度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
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
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
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拳擊選手體能訓練
一、耐力訓練
1、 長跑 :要求為400米跑道,女子每次15圈,男子每次20圈,平均速度為每圈不得低於2分20秒。
2、負重越野:自己背負不低於30公斤的背囊(女子為20公斤),在不低於海拔2000米的小路、山脊行走,時間為一整天或兩天,每周或兩周一次。
3、如果時間和其他條件不允許,也可用 游泳 、自行車等代替長跑,運動量相當。
二、力量訓練
1、大腿力量訓練:大腿與地面平行,做“鴨步”狀行走,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2、小腿力量訓練:踮腳跳,大腿不用力,30米一組,5組一次,中間不休息。
3、上肢力量訓練:俯卧撐8個一組,做5組。引體向上6個一組,做5組。
4、腰腹力量訓練:仰卧起坐帶轉體,15或20次一組,做3組。
三、平衡訓練
1、單腳平衡:單腳站立完成前仰後俯動作多次。
2、動態平衡:選擇一離地窄坎,像走平衡木樣行走。或單腳跳格子。
四、柔韌訓練
1、單杠懸垂,拉伸肢體。
2、壓腿,下腰。
3、拉伸身體兩側肌肉。力量、平衡和柔韌訓練每周不少於3次,並接在長跑之後完成。
注意:在比賽前10天減少運動量,以免行動中肌肉疲勞。
拳擊選手耐力訓練
耐力是身體素質的基礎,是證明人體能否持久活動的能力。例如在實戰對抗訓練中,一名技術超群、速度快、擁有良好戰術思想的運動員,在第一和第二回合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在得分上領先於對手,但在第三回合中,僅僅因為耐力不足,攻守僵化、呆板,動作遲緩,甚至會出現由勝到敗的局面。所以加強耐力訓練,練就充沛的體力,是正常發揮技術和戰術水平的重要保證。
一、耐力訓練的一般內容:耐力可分為兩種,一是力量耐力,二是速度耐力。它表現為在較短的實戰時間內,能保持有一定的力量、速度,且有一定的密度和強度。
二、耐力訓練的一般方法
1、擊打沙袋:在充分做好准備活動之後,要保持一定速度和力量,連續做5組以上擊打。每組為3分鍾。
2、變速跑:3000米至10000米距離中,快跑50米,慢跑50米。
3、勻速跑: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50次左右,負荷時間保持在30分鍾以上。
4、五公里越野跑:跑步時,要經常變換步幅和節奏(不停地改變步幅,可使不同的肌肉纖維受到鍛煉)。
5、跳繩:跳繩3分鍾,休息1分鍾,再進行下一組的練習。每次訓練做3組即可。當受訓者覺得適應此運動量時,可去掉中間的休息時間,連續跳30分鍾。
6、空擊3分鍾為一組,做3至5組。
7、實戰與不同對手進行車輪戰練習。
大家在耐力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安排好練習的數量、強度、重復次數、間歇時間和休息方式。
2、要針對實戰對抗的特點和受訓者的身體素質,盡可能進行專項耐力訓練。
3、要注意鍛煉和培養受訓者吃苦耐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拳擊選手力量訓練
力量是一切運動的源泉,是指以肌肉收縮克服和對抗內外阻力的能力,它由兩種因素組成:
1、完成動作時肌肉群收縮的合力,例如直拳擊打,除上臂的肱肌、肱二頭肌外,肩帶肌肉亦參與工作,這些肌肉參與直拳運動,形成合力擊打目標。
2、肌肉收縮的協調能力。當主動肌工作時, 其它 協調肌配合。肌肉力量按部位分為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按肌肉的收縮形成,肌肉的力量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與靜力性力量,而動力性力量可再分為重量性力量和速度性力量。一般而言,武警擒敵術通常為動力性力量。按運動項目對力量素質的不同要求,也可把力量素質分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種。
力量訓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是徒手練習,例如拳法中的空擊練習、發展腿部力量的蛙跳、30米跑、中長跑等。二是利用力量訓練器材練習。所
說訓練器材,是指專門用來發展力量素質的器材,如綜合練習器,可以使人在坐、卧、站等各種不同姿勢下發展運動員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
發展力量訓練的方法:
1、負重抗阻練習。這種練習是依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來發展力量素質,如推舉杠鈴等。
2、對抗性練習,是雙方以短暫的靜力作用發展力量素質,如雙人頂、推、拉,負重下蹲等。
3、克服彈性物體的練習。是依*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的阻力發展力量素質,如用拉力器、拉橡皮筋等。
4、使用力量訓練器練習,可以使身體處在各種不同姿勢下進行練習。
5、克服外部環境阻力的練習,即克服自然環境,發展力量素質,如在沙地、草地、雪地跑或跳等。
6、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如杠端臂屈伸、引體向上、仰卧起坐、推倒立、縱跳等。
在發展力量訓練中應把握幾個問題:
1、要有針對性:一是注意專項特點,二是注意准確的發展部位。例如在發展某肌群力量練習時,一定要將阻力施加於該肌群。
2、系統安排。力量訓練增強得快,停止訓練後消退也快,例如力量訓練20周,每天練習,力量增長50%,以後完全不練,30周後完全消退。
3、局部力量與整體力量要結合,要科學安排和調整運動負荷。力量訓練要與其它非力量訓練或放鬆練習交替進行,以增強肌肉的彈性。力量訓練要合理安排,通常每周不
超過3次。另外力量訓練不宜在疲勞時進行,否則就不是發展力量而是發展耐力了。
看過拳擊選手如何訓練的人還會看:
1. 拳擊選手如何訓練 拳擊選手的訓練方法
2. 練習拳擊的步驟
3. 拳擊整體澆鑄的身體——泰森談力量訓練
4. 體適能健身——拳擊手身材打造秘籍
5. 拳擊手重沙袋訓練要領
㈤ 拳擊常用的訓練方法
跳繩訓練同樣是拳擊訓練中最常用的一種專項訓練方法,是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的能力。
跳繩可以發展拳擊運動員的下肢力量、身體協調能力、步法移動能力等,因此,是拳擊運動員訓練的重要內容。
一、拳擊訓練跳繩的種類:
並足跳:並足跳是拳擊運動員在跳繩訓練初期採用的一種方法。跳繩時兩足並攏,上身含胸收腹,收下頜,目視前方。兩手握住繩端置於身體兩側,用手腕搖動繩子,每搖一次,兩足同時跳起,離地不要太高約5厘米。兩足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足跟平浮在地面上。
高抬腿跳:高抬腿跳與原地做高抬腿動作相似。跳繩時,低頭收下頜,目視前方,一腿支撐,一腿抬起,身體重心落在支撐腿上。當繩越過抬起腿的那一足後,就用前腳掌踏地,另一支撐腿迅速抬起。每搖一次繩,一腿抬起,一腿支撐,兩腳交替進行。跳繩時掌握好抬腿的節奏和時機,讓繩順利地通過兩腳。
拳擊跳滑步:滑步跳繩是以拳擊基本姿勢站立跳繩的一種方式。跳繩時拳擊前滑步、後滑步、左滑步和右滑步移動,不同的是移動時兩腳同時跳起,同時落地。跳繩時要保持身體重心始終在兩腿之間,以免造成重心不穩。同時,移動時的要求同滑步的要求,用腳的前腳掌蹬地推動身體向前後左右移動。
雙搖跳:雙搖跳和並足跳繩的要求類似,只是雙搖跳起的高度要比並足跳得高,跳起時繩子在足下過兩次。兩腳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兩膝微屈以緩沖身體的重力。這種跳法對增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良好的效果。
放鬆跳:放鬆跳是兩腳交替慢速跳,這種跳法不要求速度,以放鬆為主。主要運用在加速跳的中途休息和訓練結束後的放送中。
兩腳輪換跳:兩腳輪換跳是在跳繩時,一隻腳支撐,另一隻腳微抬起。每隻支撐腳跳兩次,兩腳交替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再一隻腳跳的同時,另一隻腳得到休息,從而提高拳擊運動員的腿部力量和耐力。
二、跳繩訓練注意事項
跳繩訓練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不能全腳掌著地,必須用兩腳的前腳掌著地,以緩沖身體落地時的重力和提高彈性。全腳掌著地不但動作不靈活,還會因震動使頭發脹,影響訓練。拳擊跳繩訓練的時間最好與拳擊比賽回合的時間相同,即3分鍾一個回合(女子比賽2分鍾),中間休息1分鍾。3分鍾的跳繩訓練要時快時慢或以最快速度跳,這樣才能接近一回合比賽的強度。
㈥ 拳擊運動員速度的訓練方法
一、先理解速度素質的分類。速度素質包括:反應速度,動作速度,移動速度三類。
1、反應速度。是人體接受各種信號刺激(聲、光、觸等)快速應答的能力。根據項目的不同特點,測定的方式也不同,比如短跑、游泳這些周期性項目主要接受聽覺信號,而拳擊運動員主要通過主要接受視覺信號做出技戰術反應。
2、動作速度。是人體或人體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動作的能力。是完成技術動作的重要部分,比如後手直拳的擊打速度,鞭腿速度等。
3、移動速度。是人體在特定方向上的位移速度,比如男子100米跑用了10秒,100米自由泳用了50秒等。
4、三種素質的關系:反應速度是,人體完成任何動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反應速度快,動作速度不一定快,而動作速度和移動速度快,反應速度不一定快。
二、反應速度訓練方法
1、信號刺激法
a、固定信號源單一信號練習。比如聽哨音出拳;拳擊單一技術的組合拳訓練;固定組合拳套路進攻,訓練中一方見到另一方出拳立即打出迎擊拳技術。
b、固定信號源多元信號練習。讓運動員根據突然變化的口令改變訓練方式,比如快速旋轉,聽到口令後立刻靜力伏地,再聽到口令後快速空擊。
c、固定信號源選擇信號練習。比如拳擊運動員技術訓練時,一方打出後手直拳,另一方做出瞬間反應,並打出相應的反擊。
d、移動信號源多元信號練習。拳擊運動員的反應時練習。
2、移動目標練習
對移動目標(拳、對手或教練)的變化作出反應的練習方法。可用於搏擊類項目的防守動作練習,反應速度訓練。
3、選擇性信號反應練習
運動員根據復合信號做出選擇判斷。主要提高運動員對運動中出現的復合信號(比如對手的真假動作中的真動作)迅速作出判斷反應的能力。比如常會帶大家練的,喊前手拳,你要打出後手拳,喊退,你進攻;或是喊一、二、三、四某個數字時,隊員作出相對應的動作等。
4、反應速度訓練注意
a、要求運動員注意力集中,訓練中運動員注意力集中,能讓中樞神經處於一個比較興奮的狀態,使肌肉肌肉處於一個緊張待發的狀態,此時,肌肉的反應速度比處於處於鬆弛的狀態可提高60%,這種緊張待發的狀態要有時間限制,5秒左右,最多不要超過8秒。有比賽經歷的人會知道,有的運動員會在比賽時突然“定”住,盯著對方,垂手待發,突然進攻或抓對方的迎擊拳。
b、兒童的反應速度,有小孩的朋友要知道身體素質發展的敏感期,6-12歲反應速度提高幅度較大;9-12歲階段是提高反應速度的黃金時期。
三、動作速度訓練方法
有一個很簡單的原則,負重訓練,去掉負重,速度增加。但具體到負重多少,練多久,間歇多久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
1、預先加難法
加大難度,加大阻力進行練習,突然將阻力,或難度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就是利用前面練習對神經系統的較高要求,而形成後續作用(痕跡作用),來有效提高動作速度。比如常見的啞鈴出拳,去掉啞鈴後再做相同的練習,以提高出拳速度。包括彈力繩出拳、擊打手靶等,目前美國拳擊訓練還有一種新的訓練手段,比如練習後手直拳的'出拳速度和穩定性,在腰間系彈力帶,牽引點在蹬轉腳一側的盆骨角,提高下肢蹬轉的速度力量和出拳的動作速度。
2、助力或減阻力練習法
比如彈力帶出拳,幫助快速完成出拳動作。在運動員出拳時教練在最後的用力瞬間,在其腰部給予助力等。以體會更快的動作速度感覺。
3、變換訓練法
縮小完成訓練的時間界限的練習法,拳擊訓練中很常見,通過縮小場地的練習,限制活動時間、范圍和技術動作出現頻繁,進而達到提高運動員完成動作速度的目的。
4、速度控制訓練法
通過主動的對動作速度的有效控制練習來提高運動員動作速度的感知能力,進而提高運動員的動作速度。比如拳擊訓練時空擊,徒手技術時用慢速進行練習,體會肌肉放鬆狀態下的用力大小、方向、節奏等,然後以最大速度完成動作,現在基本功都要求這樣去練習。
5、信號刺激法
這個是比較有趣的,比如藉助音樂節奏,伴隨嗨曲的節奏而作出協調一致快速動作,沙包、空擊打都可以!很適合搏擊類的項目。
6、動作速度訓練注意
a、正確的技術動作,因為動作速度是建立在一個技術動作之上的。
b、反復做某一個規定動作時(比如手腳配合交替出拳)訓練時,要去變換練習速度,避免速度穩定在同一水平上,把最高速度和變換速度結合起來練。
c、動作速度訓練強度較大,要求運動員興奮性要高,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0秒,重復的組數以不降低動作速度為前提,這是原則。
d、准備活動要充分,該激活的激活,該跑該跳,興奮起來,這樣訓練會提高完成動作的質量,也避免運動損傷。
e、兒童的訓練一定一定要把重心放在正確的技術和正確的肌肉發力順序上,另外注重關節,脊柱和一些小肌群的力量,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四、移動速度這里不說了,講點其他的
1、拳擊運動員在訓練比賽中,需要不停的運用專項技術,發揮速度力量素質,在這里起到決定作用的並不是肌肉體積。很多人認為肌肉塊很大,他的擊打速度就快,這是一個誤區。
2、拳擊運動員在比賽中使用各種技術,需要多次發揮速度力量,而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肌肉體積,而是肌肉間協調以及肌纖維的快速收縮能力; 肌肉間協調能力提高技術動作也就能表現出更好的速度力量。
3、拳擊運動員體能與田徑短跑、中長跑運動員需求量是不一樣的。拳擊運動員體能表現在無氧與有氧之間。因為每場比賽時間9分鍾,每回合3分鍾,在短時間內出拳,大部分時間處於無氧狀態;你必須動起來,不動就要挨打,因為這是個人項目,耐力與力量上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拳擊運動員必須具備速度耐力與速度力量,單純的白肌纖維遠遠不能適應拳擊運動員的需求,還要具有紅肌纖維以供耐酸能力的維持。
4、剛才說了,練習的重復次數以不降低動作速率為宜,間歇時間應確保重新練習時神經系統的興奮、具有足夠的強度及氧債的基本償還,但要注意組間休息不宜過長,否則會使運動員的興奮水平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不利於運動員進行下組練習。通常情況下,拳擊運動員在前組練習時產生的氧債,經短時間休息,就能得到償還。因此,為防止速度障礙的出現,可採用1組5-6次,每次全速出拳10s左右(空擊或沙包)間歇30s,再進行下一次,組間休息3min的練習方法。
㈦ 拳擊訓練技巧
拳擊訓練技巧
拳擊手靶練習是拳擊訓練中極為重要的訓練手段,它可以提高拳法擊打時的准確性、出拳速度、反應速度和身體平衡能力。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拳擊訓練技巧方法。
拳擊訓練的方法
方法一:空擊
空擊是對抗性運動的一種獨特的訓練方式,英文名稱是shadowboxing,來源於拳擊。是在進行高強度運動之前的熱身的一種手段。空擊,顧名思義,一個人就可以進行,對著空氣出拳。
遠距離方式指用滑步帶動身體前進和後退,在這個基礎上出拳。臂展長的拳手喜歡這種方式,他們的刺拳和直拳更多。這種風格的代表是莫罕默德·阿里。
近距離方式指左右搖臂,不斷地躲避來拳,靠近對手,予以重擊。邁克泰森是這個風格的典型。
方法二:手靶訓練
拳擊手靶練習是拳擊訓練中極為重要的訓練手段,它可以提高拳法擊打時的准確性、出拳速度、反應速度和身體平衡能力。在進行手靶練習時,應把握好出靶的距離、時機、位置及變化,以便提高拳擊應用技術、實戰強度、判斷時機、有效距離、快速移動、連續攻擊、變換攻擊等實戰技能。
方法三:梨球
形像梨,故名梨球。
可以腳踢也可以拳打。如果彈性比較大還可以練習反應。最好是鞭腿加直拳擺拳加一些組合的打法。一般都是武術和拳擊訓練場用這個比較多。
方法四:拳擊速度球
(是練習拳擊時所用的一種球體通過打氣後即可使用的一種球)
懸掛式
上方固定,懸於空中拳擊訓練技巧方法拳擊訓練技巧方法。
訓練擊打節奏、上臂肌肉協調性。
落地式
彈簧桿連接,下部固定於地面。
訓練擊打節奏、步法練習、上臂和腿部肌肉練習與協調性練習。
方法五:打沙袋
(打沙袋是練習實戰搏擊不可少的練功方法實戰拳擊不可少的練習方式。)
方法六:跳繩
跳繩是幾乎所有搏擊項目都要練的項目,有很多的好處,提高腳踝力量,提高手腳協調能力,更重要的時候可以提高拳發力的整體效果,提高力量由腿向拳傳送的整體力。
拳擊的入門技巧
拳擊的入門拳法就是左直拳,拳法要求快而直接清澈,快速打入。
同時作為 迷惑、干擾對手。左直拳較靈活快速,保持在一定距離外試探對手。作為身高優勢的人作用提現比較明顯
左直拳可以為拳法製造機會和空隙,創造進攻的條件
左直拳是拳擊中所有其他擊拳的基礎,能正確地運用左直拳是一個有良好技術素質的拳手的特徵。凡是稱雄拳壇的拳王和著名拳擊家都有著一手久經鍛煉磨碩出來的左直拳。美國的'英吉馬·約翰遜在1959年與弗勞德·帕特遜的比賽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對手難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將對手擊倒,獲得世界錦標賽重量級冠軍。擊敗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傷後專用左手練直拳達9個月,終於取勝。我國 30年代的上海拳手鄭吉常,由於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國外 有「遠東毒蛇」之稱。
左手距離擊打目標最近,利於防守和進攻,如配以准確 的「距離感」和靈活多變的步法,快速的出擊能使對手感到手足無措,進退維谷。
1、如何成拳
形成一個正確的拳頭的原則可以概括為一個詞:對齊。以便在安全的環境下提供最大的打擊力量。
四個步驟檢驗你是否握拳正確:
伸出手,初始類似握手狀,拇指朝上。
把你的手指伸向手掌中央,但保持拇指向上。確保你的指尖收在你的掌心內。
拇指緊靠食指中間關節
下一步,轉動拳頭90°,讓大拇指朝下。讓你的前臂和你的拳頭的末端之間有一個完美的直線。你可以完全把手臂伸直來檢查拳頭是否平穩。
這種握拳能夠很好的保護掌骨和脆弱的手指骨骼,而且,拳頭的密封性也能減少我們在出拳時應力所帶來的壓力。
美國猶他大學曾經做過一次研究,正確的握拳,打出的力量是出掌的兩倍。
2、初級技巧
在拳擊格鬥(當然拳擊健身除外)中打出完美的一拳,其中讓你思考的時間極短。但有兩點很重要:1,所有的出拳都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擊倒范圍內的對手。2,不是所有的出拳都有相同的效果,有些拳擊是為了有效擊倒對手,有些則是「發聲拳」,讓對手忙碌亂陣。
每一次出拳,考慮到出拳力量和安全閃避,都要確保找到自己和對方的最佳距離拳擊訓練技巧方法搏擊培訓。我們拳頭離目標越近,我們的拳頭力量越小。拳擊的發力技巧是以最快的速度、身體力量的位移——讓力量從腳掌蹬地開始,經小腿、大腿、腰胯、背部、頸肩、手臂,逐級借力,最終在拳鋒上發泄出來。
所以盡可能的讓全身肌肉集中工作起來,揮出完美的一拳。其中上半身的三角肌、斜方肌、肱三頭肌、前臂肌肉、手腕肌腱,中間腹腰的扭轉,和下半身的四頭肌、腓腸肌,對出拳准確和力量有關鍵作用
3、掌控爆發
正如你所知的,一記拳頭的力量由身體重量和加速度兩部分組成。快速出擊力量肯定大於慢速,而多少身體重量直接決定了比賽級別。
通常「會心一擊」有一個較長的加速距離,以便讓肌肉力量、體重優勢等跟上拳頭,實現更大的拳擊力量。出現在刺拳之後另一拳的力量遞交,帶來更強勁的打擊。李小龍在出拳上速度非常快,配合刺拳和身體迅速的位移,第二次打擊將打出成噸的傷害。
;㈧ 出拳怎樣才能做到快、准、狠、
你好,我是體育高手,你的問題出拳怎樣才能做到快准狠,我認為要想做到這些,必續要經過系統的訓連,速度可以通過手持杠玲擊打沙袋練習,還可以經常連習快速連續出拳,直拳,擺拳刺拳等,速度是關健,有速度才會有力量,准則可一通過速度球,或梨球訓練,有條間木人樁更是訓練佳品,力量可以練習俯握撐擊掌,來提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㈨ 拳擊速度力量訓練方法
【縮短反應速度】
反應時決定反應速度的快慢。對抗中主要是用眼睛觀察獲得攻防信息,通過中樞神經判斷,再把信息傳到肌肉,肌肉開始收縮這段時間屬於反應時。
要縮短反應速度必須縮短反應時,要求修煉者必須做到:
1、提高視覺的敏感程度。例如:多做一些觀察練習,看到目標之後做出相應動作的訓練,也可多進行兩人或多人的攻防模擬練習。
2、簡化中樞神經的反射活動。因為反射活動愈復雜,歷經的突觸愈多,反應也就愈慢。這就要求攻防動作結構不易過於復雜,不宜幾個動作同時做,這樣集中精力於一點,勢必能提高反應速度,所以攻防動作要至簡至用。
3、使各攻防器官肌肉處於一定有準備狀態。這樣的反應時可以比肌肉無准備狀態時的反應時縮短7%。
4、反應速度還決定條件反射的鞏固程度。即攻防動作越熟練,反應動作速度越短。
【提高動作速度】
人體骨骼肌纖維的類型分為白肌纖維(快縮肌)和紅肌纖維(慢縮肌)兩種。快縮肌組成比例多的人動作快,慢縮肌組成比例多的人動作慢。
關於運動訓練能否改變兩型肌纖維的百分比組成,尚無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所以要提高動作速度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多做一些能增加快速肌纖維(也稱白肌纖維)面積及肌肉力量的訓練。如:進行強負荷、動作快、重復次數少的素質訓練。
2、提高運動器官肌纖維興奮性。搏擊比賽前應做好准備活動。一般來說,准備活動的量與強度應較正式運動小,以免由於疲勞影響運動成績。通常以微微出汗及自感已活動開為宜。
3、加強運動關節及韌帶的柔韌性。因為人體關節都是由骨、骨骼肌、肌腱組成並支撐的,而骨骼肌屬隨意肌,是可直接受大腦中樞神經支配其伸縮運動的;一旦肌肉不夠柔韌或僵硬,就很難快速地按神經系統的命令在瞬間完成靈活動作,這樣一來,攻防動作的遲緩也就在所難免了。
【加快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是指拳擊手身體位置的變化速度,也就是我們在賽場上攻防步伐的變化速度,主要靠腿來完成。要加快位移速度要求訓練者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1、提高各中樞間的協調性。因為運動技能越鞏固,各協同肌群及對抗肌群間的協調就越能得到改善,從而減少因對抗肌群的緊張而產生的.阻力,提高運動部位肌群的能動力、加快位移速度。
2、配合不同部位動作的協調。人體移動多數靠腿的動作完成,腿部肌肉的協調很重要,但腰部及上肢等的動作協調配合也很重要,如向前墊步時要配合擺臂、轉腰,這樣動作才能協調快速。否則動作將變得呆板僵硬,影響位移速度。
3、重視肌肉的合理放鬆能力。如果不會放鬆,總是憋著勁,全身肌肉緊綳著必然消耗大量高能磷酸化合物(三磷酸腺苷等能量物質),若不能及時得到補充,全身肌肉就會出現疲勞、僵硬,從而影響動作協調性,減慢位移速度。
總之,比賽場上誰的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位移速度更快,誰的取勝機率就會更大。只有平常努力訓練,追
哪些部位決定拳擊手出拳力量?
端正拳擊姿勢,姿勢對了,出拳速度和力量自然就會上來,這點可以在網上看拳擊練習視頻。自己練習速度可以拿輕啞鈴練習揮拳,或者擊打梨球,練習節奏感及速度。
練習力量最重要的是大腿,腰,背部肌肉,因為拳擊主要力量來源是大腿及腰背。
下盤功夫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有力的下盤,才能保證出拳的力量。
泰森曾經強調“強大的腿部力量才能保證出拳的力量”,腿部的力量經過扭腰動作的力量傳導,到達背部、肩部,並通過手臂以及前臂的內側旋轉,才能將力量加速傳遞到拳頭上,這樣的出拳才是最有力的。
對於胸肌的鍛煉恰恰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拳頭的力量絕對不是從胸肌發力開始的,只是輔助完成出拳的動作,你可以通過慢鏡頭觀察拳擊手出拳瞬間,肌肉的收緊狀態,就能知道了。
而且胸肌對於拳擊中的防禦也不是最重要的,相對攻擊而言,防守也同樣必不可少,所以說,追求擊打力量,也必須鍛煉抗擊打的能力,也就是說,身體一些部位,需要著重鍛煉,如:
頸部
頸部需要的是絕對的肌肉。如果你的頸部很細,肌肉很少,當對手一拳打在你的頭部,你的腦袋就會像速度球一樣,瘋狂的晃動,相信的你的大腦內部,也會像沸騰的開水一樣。
腹部
腹部要求的是絕對的肌肉和強度,對方的一記重拳打在你軟軟的腹部上,你的胃恐怕會翻江倒海,這時如果你吐不出來東西還好,如果吐出來,恐怕都是血了。
三角肌
這部分肌肉需要的是絕對的耐力,你可以不用大重量,哪怕只是個5斤的小啞鈴,你可以無數次的平舉,直到你再也提不起胳膊。想想,在比賽中沒有雙臂對頭部的防護會是什麼情景,你的頭仍然是對方練拳的速度球……
小腿
這部分肌肉同三角肌要求一樣---絕對的耐力,當小腿肌肉經過比賽前幾個回合的無數次的前躍、平移、後退、急進、急退後,如果它的耐力消失了,你就變成了拳擊台上一個“合格的人肉沙包”了。
拳擊手力量訓練教程
初級訓練教程
初級訓練,是增加腕力和臂力的最佳訓練法,也是提高拳擊力量速度的一個有效法門。
帶上散打手套或拳擊手套,沙綁帶纏於手腕上,練拳擊快速動作,也可將帶上拳擊手套和沙綁帶做俯卧撐練習。每組10下,做三組。也可不帶手套進行練習。這練習有利於使拳面硬度增強,提高腕力和臂力。
現在生活時間緊湊,可在走路的時候,握緊拳頭,然後放鬆反復練習。也可在休息的時候握緊拳頭,在放鬆,在用力握緊。此訓練對於增加手臂打擊力量也是很有幫助的。待適應以上練習後,可邊跑邊出拳。習練者不要忽略此項練習。
中級訓練教程
中級訓練,實際上是習理論,這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打擊能力。
一位肌肉並不發達的拳擊高手,卻能集中全身力量於發拳之中,從而打出強而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在於,能集力於一點,發力於瞬間,從而能夠一舉擊垮對手。
要打出強而有力的一拳要把力量集中在一點,可想像每一拳能把對手的內臟擊碎,打垮,要具有摧毀一切的力量。
拿鐵棒或啞鈴出拳練習,在手臂纏上綳帶或沙綁帶進行練習。體會動作速度。一旦拿掉鐵棒或啞鈴將會覺得出拳輕松自如,注意打擊時不要將力量集中在表面,而是要用意念將所打擊物滲透進去,將其打毀,具有摧毀一切的力量。在練習時始終要有這種意識。
高級訓練教 程
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處臂腕,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因此,要想打出強而有力的一拳,還需利用髖部的運用,從而打出漂亮的一拳。
出拳力量快速提高,就必須提高上肢力量(還要有正確的姿勢和發力感覺),首先可以提高卧推力量,以最大重量(極限重量)的百分之60到70,一組做10次一次訓練5組,隔天訓練一次,練完後練習深蹲(半蹲)要扛杠鈴和硬拉,然後扛杠鈴練習轉腰(各5組),最後帶手套重拳打沙袋,效果很好,但訓練後要注意放鬆。
㈩ 拳擊速度訓練方法
拳擊速度訓練
一、速度訓練的主要內容
1.位移速度。即動作中突然改變方向的能力,包括平衡和對慣性的控制。如步法、身法的移動等。
2.肌肉速度。即以正確快速的動作克敵制勝的能力,主要是肌肉收縮的速度。
3.心靈速度。即用靈活敏捷的思維,思考如何挫敗對手,反擊對手。
4.動作速度。由正確的狀態,正確的姿勢,以技術動作攻擊。
5.視覺速度。它是指眼睛能否在對手運動或靜止時迅速地發現其破綻。
二、具體訓練方法
1.練習30米跑:身體素質訓練採用30米速度跑就可以了。這樣的距離,能發揮速度,提高下肢力量,還能提高協調性。在跑步過程中改變條件,還能培養受訓者精神集中能力和應變能力。包括以下內容:30米快速跑、30米變向跑、30米加速跑、30米側向跑。
2.練習反應速度:一方進攻,一方防守。要求防守者在對手進攻之前發現其動作,並准確做出防守動作。
3.快速跳繩(半分鍾跳繩,計次數):一是雙腳跳一次,繩繞一周;二是雙腳跳一次,繩繞兩周。
4.打靶練習:一是按照預定的順序,擊打拳靶,評定完成規定動作數量所需的時間;二是規定30秒時間,按預定順序反復擊打拳靶。
5.負重練習:如馬步推磚、戴重拳套和腿系沙袋空擊或擊打吊袋等。
三、在速度訓練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訓練動作,採用的動作是受訓者已熟練掌握的正確動作;
2.擊打動作練習持續時間一般不應超過20秒;
3.專門性的動作速度練習應與實戰對抗動作相一致;
4.訓練時要掌握好練習的間歇時間。
相關閱讀-拳擊空擊訓練
在訓練中要假象自己對面站著一個對手,進行進攻和防守反擊的訓練,來提高出拳的速度、組合拳的應用能力以及出拳和步法的協調配合能力。空擊出拳的動作規律和動作路線是不固定的,沒有一套完整的規定動作,練習時根據自己的意念和想法自由發揮,假想在同對手進行一場比賽。
空擊訓練法是有效提高技術水平和身體協調性的手段,既可作為大運動量的訓練項目,也可作為調節體力的訓練項目。
1、面對鏡子空擊訓練
在空擊時對著鏡子練習,不僅可以看出自己的`拳法是否正確,而且還可以糾正各種拳法的動作路線,協調身體動作和發力。
對著鏡子練習空擊,對拳擊初學者來說,是最好的模擬練習手段。另外,鏡子還可以讓拳手變得細心和機警。空擊練習的時間要結合正式比賽每回合的時間,如3分鍾一個回合,回合之間休息1分鍾。
2、空擊是提高戰術意識的有效方法
空擊訓練除了改進拳法外,還可以提高拳手的戰術意識。這就要求拳手在空擊訓練時要帶著戰術思想進行訓練,運用戰術進攻與防守,把虛實、真假結合起來,把聲東擊西、防守反擊、迎擊等結合起來,有戰術目的地結合攻防進行訓練。這種訓練動作要逼真,以促使拳手的思維活動,加強其戰術意識。
3、空擊訓練的要點
(1)在空擊時要注意技術動作的規范以及出拳的速度。特別是要重視空擊中的連擊拳。因此,在進行空擊訓練時要把重點放在連擊拳上,第二拳要及時跟著第一拳打出去,動作要到位。
(2)出拳時上肢肌肉,動作到位。空擊訓練是拳手徒手進行的運動,所以訓練時拳手出拳太過放鬆以及動作不到位,在手臂還沒有完全伸直以前就收回去了。因此,在進行空擊訓練時不論打出何種拳法,要求拳手思想上要像實戰一樣,出拳有爆發力,動作到位。
(3)空擊訓練要結合步法。拳擊運動是雙方運動員在移動中互相進攻的,如果出拳不結合步法的移動就很難擊中對方。所以,在空擊訓練時一定要結合步法的移動,做到有進有退,根據自己的意圖不斷出拳和移動。
(4)在空擊訓練中培養時間感。現在拳擊比賽每個回合3分鍾(女子比賽2分鍾),優秀的拳手在激烈的比賽中,能清楚地知道這個回合中時間的消逝以及還剩多少時間。可以掌握時間的主動權,控制體力的分配,在回合的最後階段發起猛攻,進而奪取比賽的勝利。
(5)在空擊訓練中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拳擊出拳的發力需要身體的協調配合,這樣才能發揮出自身的最大力量,只依靠手臂力量出拳不能打出自己的最大力量。所以,在空擊訓練時,應使自己全身有關肌肉群交替地處於緊張與鬆弛狀態,協調配合步法、拳法以及身體的轉動,發揮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