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葯效學的研究方法
葯效學研究方法很多,概括講可分綜合和分析法。所謂綜合法是指在整體動物身上進行,是在若干其它因素綜合參與下考察葯物作用,根據實驗動物情況不同,可分為正常動物法和實驗治療法。醫學教|育網整理所謂分析方法是採用離體臟器,例如離體腸管、離體心臟、血管、子宮及離體神經肌肉制備等,單一地考察葯物對某一部分的作用。深入研究還包括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分析研究
B. 葯理學研究實驗設計具體任務包括什麼
葯理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醫學與葯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在葯理學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實踐,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豐富葯理學理論。葯物的研究和應用除了要尊重科學規律,還要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指導原則的規定,以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C. 葯理學主要研究內容
是研究葯物與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和作用機制的一門學科。葯理學主要指研究有關使用化學物質治療疾病時引起機體機能變化機制的學問。葯物同毒物有時也難於嚴密區分,葯理學實際上也以毒物為研究對象,因此把葯理學中特別關於醫葯治療方面的應用作為葯物學(原意為葯餌學),與以毒物為對象的毒物學相區別。
葯理學的學科任務是要為闡明葯物作用機制、改善葯物質量、提高葯物療效、開發新葯、發現葯物新用途並為探索細胞生理生化及病理過程提供實驗資料。葯理學的方法是實驗性的,即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觀察葯物對機體或其組成部分的作用規律並分析其客觀作用原理。
D. 葯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葯理學
第六版
李端
人民衛生出版社
第2頁
葯理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葯理學研究常利用生物體(包括清醒動物、麻醉動物)、離體器官組織細胞或在分子水平、微生物培養等實驗方法,嚴格控制實驗條件,通過陰性對照(溶劑與賦形劑)、陽性對照(通常用某種公認的參比葯物)或經自身前後對照作定性或定量的比較,觀察葯物的作用、副反應等。
拋磚引玉。
E. 中葯葯理研究的具體方法
1 血清葯理學方法學研究
在中葯葯理學研究中,有相當一部分葯理活性實驗和作用機理是在體外進行的,而利用中葯粗提物直接進行體外實驗,其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響。中葯血清葯理學研究方法是指給動物經口用葯後一定的時間采血,取含葯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研究方法,該方法由日本學者田代真一提出,95年前後國內即陸續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曾於1996年資助重點項目:中葯復方體外實驗的方法學研究,在含葯血清葯理作用強度與體內給葯的量效關系研究、給葯方案研究、反應體系中含葯物血清加入量的確定、采血時間的確定及時效關系研究、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對效應的影響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以含頭風飲(川芎、天麻為主)葯物血清抗血小板釋放5-HT和阻滯內皮細胞鈣通 道作用為指標的實驗中證實:在一定范圍內,動物給葯量與吸收入血的葯物量及含葯血清的體外葯理效應呈正相關〔1〕;含葯血清的葯物濃度除與給葯劑量有關外,還與給葯方案 (如一日內給葯次數及給葯天數等)直接相關〔2〕;體外實驗體系中含葯血清加入量 的多少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的影響,因而對最佳反應體系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3〕 ;在採用血清葯理學方法進行實驗前,進行時效關系研究,找出給葯後最佳采血時間是十分 必要的〔4〕;含葯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可能對葯理效應產生明顯影響,應以使 用新鮮血清或保存時間較短的血清
為宜〔 5〕。鑒於目前多數中葯或復方有效成分尚不明確,成為制約中葯現代研究的瓶頸,近年 進行了中葯血清葯化學與血清葯理學協同研究的嘗試,以揭示產生葯效的物質基礎。提出在 建立血清化學成分指紋圖譜並測定相應含葯血清葯理效應強度後,進行葯物效應成分分析, 如果含葯血清的葯理效應強度與其血清指紋圖譜中某成分指紋峰大小相一致,則說明該成分 與所觀察葯理作用密切相關〔6〕。中葯血清葯理學針對中葯及其復方復雜多樣的化 學成分的特點,結合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的先進技術手段,將有可能成為 中葯葯理學研究的一種新的方法體系。
2 單味葯葯理研究
常用單味中葯葯理研究是中葯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仍以對整體動物 葯理效應觀察及對器官、組織、細胞的影響等為主,現代生物技術如分子生物學研究方法 也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研究的葯味相對集中,以補益葯、活血化瘀葯居多,不少常用中葯 的新葯理作用機理被揭示。
研究發現黃芪對自然衰老大鼠腦皮質、海馬、紋狀體3個腦區降低的M膽鹼受體和M1亞型受體密度有顯著的上調作用,並可調節老年大鼠血漿環核苷酸含量〔7〕;衰老大鼠心肌 β受體密度及T3、T4、皮質醇含量均降低,黃芪、人參、枸杞子可 升高之〔8,9〕;對肝硬化大鼠存在的下丘腦血管加壓素系統異常有改善作用 〔10〕;可以明顯提高腎病綜合征大鼠血漿白蛋白水平,改善腎小球濾過率和尿鈉排泄 〔11〕;對環磷醯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細胞毒活性有顯著增強作用,並可能
通過調控巨噬細胞C1q的分泌功能來增強免疫和抗腫瘤作用〔12,13〕;還發現 黃芪煎劑及含黃芪小鼠血清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增殖、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反應及IL-2的產生有促進作用〔14〕。冬蟲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細胞內Ca2+ 的濃度,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內Ca2+超載現象,並明顯減輕缺氧再給氧時細胞 內脂質過氧化〔15,16〕。紅參在預防高血壓性視網膜動 脈硬化起重要作用,能使內皮細胞膜的光整性、細胞器的結構及內皮細胞分泌各種血管舒縮 物質保持正常,抑制平滑肌細胞的異常增生,還有擴張血管、減少外周阻力及調節血壓的作 用〔17〕。生地黃可明顯抑制皮質酮致「陰虛」模型小鼠巨噬細胞Ia抗原 的高水平表達,降低其提呈抗原能力,從而表現出一定的免疫抑製作用〔18〕。丹參注射液可明顯降低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腦水腫,減少腦皮層及海馬組織丙二醛含量,提高過氧化氫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還原型谷胱甘肽、三磷酸腺苷的含量〔19〕。
3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研究
隨著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技術的進步,中葯葯理學與中葯化學學科結合更為密切, 中葯 有效部位、有效單體的葯理研究日益增多。近年研究涉及的有效部位和有效單體有數十種, 研究較多、較深入的有人參皂甙、雷公藤多甙、三七皂甙、淫羊藿總黃酮、川芎嗪、天花粉 蛋白、牛膝多糖、地黃多糖等。有效部位、有效單體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揭示中葯 治療疾病的機理。研究發現,人參皂甙對輻射引起的細胞膜損傷有防護作用〔20〕 ;人參二醇皂甙對心肌缺血再灌注犬心臟功能具有保護作用〔21〕;人參根總皂甙 具有明顯抗DNA損傷及抗突變效應〔22〕;人參皂甙Rb1對應激性性行為低下有保護 作用,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應激動物血漿皮質酮升高和提高睾酮水平有關〔23〕。雷 公藤多甙具有抗炎和免疫抑製作用,能顯著降低人工晶體表面、虹膜和睫狀體的炎症反應 〔24,25〕;對哮喘豚鼠肺組織的磷脂酶A2有明顯抑製作用 〔26〕。三七總皂甙顯著提高心肌細胞內肌漿網膜鈣泵活性,減少心肌細胞Ca2 +〔27〕,對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28〕。天花粉蛋白能 明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細胞S期DNA合成,通過抑制瘤細胞分裂增殖以及誘導瘤細胞凋亡而 抗腫瘤〔29〕。
4 復方葯理研究
復方是中醫用葯的主要形式,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手段,對古方和現代經驗方進行多指標的系統葯理研究,可以在更深的層次揭示方劑的治療原理,有效地指導臨床用葯和中葯新產品研創。近年來,中葯復方在葯效學、葯代動力學和分子葯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進展。
近年古方的葯理研究有數十首,其中桂枝湯、六味地黃湯、四君子湯、四物湯、大承氣湯、 補中益氣湯、當歸補血湯等研究較多。在古方研究中較多地探討了方劑的作用機制,給方劑 的傳統功效描述賦予現代葯理學內容。如桂枝湯可能通過影響興奮胃腸運動的胃泌素、胃動素、P物質以及抑制胃腸運動的生長抑素、 血管活性腸肽等在下丘腦和胃腸道中的含量來調節胃腸運動〔30~33〕;桂枝湯 對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10株病毒致細胞病變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其含 葯血清能抑制單純皰疹病毒等4株病毒對Hep-2細胞的增殖〔34〕。當歸補血湯 含葯血清隨給葯劑量增加可使造血祖細胞集落數明顯增多〔35〕。將六味地黃湯 方視為一個整體,以活性評價為導向,從六味地黃湯中定向追蹤分離 ,獲得了具有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部位,該部位對TH及TC的功能有調節 作用〔36〕。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方劑的作用原理。經驗方的葯理研究 開展得更為廣泛,其研究內容多結合新葯研究的有關要求,著重於葯效及安全性評價,不少 方劑已經或即將開發為新葯。
配伍是中醫用葯的特點和優勢所在,用葯理研究方法觀察方劑配伍與葯理效應變化之間的關系,探討方劑的配伍規律,仍然是復方葯理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雖然還是以方劑葯味加減 、正交設計等方法為主,但在應用中也有明顯提高,採用一些新方法來更好地分析方劑的配伍問題〔37〕。關於復方配伍規律的基礎研究99年納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 項目,強調運用高新技術手段探討方劑的物質基礎,綜合分析配伍-化學成分變化-葯理效 應三者之間的聯系,闡明配伍內涵,成為新的探索方向。生脈散復方化學動態變化與葯效關 系研究表明,各葯配伍後葯效的變化可能與產生新物質有關〔38〕。以方劑的物質 基礎研究為核心,注重方劑配伍理論與現代葯理交互作用理論結合,物質基礎分析與葯理效 應觀察相結合,從組成方劑的單味葯、方劑的化學部分以及化學成分三個層次探討方劑的配 伍與物質基礎的變化的關系,在整體動物、器官組織、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四個水平上 探討方劑的配伍、物質基礎的變化與葯理效應間的聯系,已成為復方配伍研究的基本思路 〔39〕。
5 葯代動力學研究
葯代動力學研究機體對葯物的處理規律,對於深入了解葯物的作用機理,指導臨床合理用葯 ,制定適宜的用葯方案等均有重要意義。中葯葯代動力學尤其是方劑的葯代動力學研究尚 無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目前主要採用體內葯物濃度法、葯物累積法(動物急性死亡率法)、葯理效應法、微生物指標法等,但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尚待進一步完善。近年進行了黃 芩 甙、葛根素、苦參鹼、芸香甙、綠原酸、鉤藤鹼、馬錢子鹼、千金藤素等成分在動物體內的 葯代動力學研究,但單一有效成分的葯代參數顯然還難以反映含有該成分的單味中葯或復方 的葯代動力學過程。1991年黃熙等提出復方效應成分動力學假說,將中葯復方看作是一個整 體的葯物,研究方劑效應成分在體內的命運。認為所謂「復方效應成分」可以是母方中的原 形單體,也可以是母方中不含有的新成分,既可能是一個,也可能是多個化學成分(組成); 「效應」既可以是活性效應,也可以是毒性效應〔40〕。有人提出綜合運用中葯有 效成分葯動學-葯效學同步分析統一模型、血清葯理學方法及高效毛細管電泳、二維及三維 高效液相色譜法、液質聯用或質質聯用技術等,進行中葯及復方的葯代動力學研究〔4 1〕。
F. 葯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體外神經組織培養
2、神經遞質、調質和和神經肽的定性和定量檢測
3、受體研究
4、電生理學方法
5、示蹤技術
6、中樞神經通路損毀方法
7、行為學方法
8、腦成像術
9、免疫學檢定方法
10、分子生物學技術
G. 葯理流行病學研究的基本步驟是什麼
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並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策略和措施的科學。
一、常用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及其用途
(一)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學研究的基礎,主要方法為現況研究,通過調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種可疑致病因素的關系,提出病因假說。
(二)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選擇一個特定的人群,對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設進行分析檢驗。它又分為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
(三)實驗法 流行病學實驗是在人群現場中進行的,將觀察人群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給試驗組施加某種干預措施,通過隨訪觀察,判定干預措施的效果,進一步驗證假說。
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的基本步驟
(一)制定調查設計方案它包括資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計劃。搜集資料的計劃在整個設計中佔主要地位,包括以下內容:
1.明確調查目的和指標調查目的有兩類,一是了解參數,用以說明總體的特徵,如了解某地小學生齲齒患病情況;二是研究事物或現象之間的關系,以探求人群健康的有關因素或探索病因,如研究高血壓的發病原因和相關因素。將調查目的具體化為指標。
2.確定研究對象和觀察單位調查對象是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的調查總體的同質范圍;觀察單位是要調查的總體中的個體,也是統計計算的單位。
3.選擇調查方法 調查方法按調查范圍,可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全面調查是對總體中每個個體都進行調查,如人口普查,某種疾病的普查;非全面調查又有典型調查和抽樣調查。典型調查是有意識選擇好的、中間型的或差的典型進行調查;抽樣調查是從總體中隨機抽出一部分進行調查,是醫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4.決定採取的調查方式有直接觀察、采訪、填表和通信四種調查方式。
5.設計調查項目和調查表調查項目包括備查項目和分析項目。分析項目用於計算統計指標,分析健康相關因素或病因。備查項目不可過多,必要的分析項目不能少。將調查項目按邏輯順序排列即可成調查表。
6.估計樣本含量若進行抽樣調查,須估計樣本含量,其方法有查表法和公式計演算法。
(二)制定調查實施方案 包括人、財、物的准備,調查人員的培訓,統一調查方法。
最好開展預調查,獲得經驗,完善調查方案。
(三)正式調查調查時把好質量關,保證收集的資料完整、准確、及時。
(四)整理、分析資料,寫出調查報告。
H. 葯理學實驗有哪些
葯理學實驗有:
1.葯物的基本作用
2.葯物血漿濃度半衰期測定
3.葯物的不同理化性質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4.不同劑量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5.不同給葯途徑對葯物作用的影響
6.葯物的相互作用
7.傳出神經葯物對兔瞳孔的影響
8.去甲腎上腺素的縮血管作用
9.傳出神經葯物對血壓的影響
10.傳出神經葯物對離體腸平滑肌的作用
11.局部麻醉葯對兔角膜的麻醉作用
12.局麻葯的毒性比較
13.葯物抗驚厥作用
14.鎮痛要的鎮痛作用比較
15.尼可剎米對呼吸抑制的解救
18.普萘洛爾對氯仿致室顫作用的影響
19.強心苷對離體娃心的作用
20.枸櫞酸鈉的抗凝血作用
21.呋塞米對家兔的利尿作用
22.鎂鹽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23.縮宮素和麥嬌新鹼對離體子宮的作用
24.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
25.硫酸鏈黴素的急性中毒及其解救
26.有機磷酸酯類中毒及其解救
葯理學(pharmacology)是研究葯物與機體(含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規律和作用機制的一門學科。
葯理學pharmacology主要指研究有關使用化學物質治療疾病時引起機體機能變化機制的學問。德國人施米德貝爾(O.schmiedeberg,1838—1921)首創的實驗葯理學成為近代葯理學的基礎。葯物同毒物有時也難於嚴密區分,葯理學實際上也以毒物為研究對象,因此把葯理學中特別關於醫葯治療方面的應用作為葯物學(原意為葯餌學),與以毒物為對象的毒物學(toxicology)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