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5 06:17:28

『壹』 我需要一些關於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資料。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案及反思1

信息技術教育課教案

執教師
陳建忠
年級

執教日期

課題
收發郵件








知識與技能
了解電子郵件中的含義及E-mail地址的組成。.學會用電子郵件交流信息。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試驗、演示、自問自答法、模仿學習法,初步掌握用電子郵件交流信息的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選擇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學習研究;體驗信息技術的魅力,提高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正確的利用、收發電子郵件。

教學過程:

1.問題引入,激發興趣
問:同學們,假如我們的朋友、親戚在外地不能見面,可我們又很想念他們,有很多話想和他們說,該怎麼辦?
答:打電話
答:寫信
師:對,這是我們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打電話太貴,寫信又太慢,怎樣才能既快又便宜呢。今天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既快又便宜的交流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想讓對方看到什麼就看到什麼,想要對方聽到什麼就聽到什麼。同學們一定在想這可能嗎?當然可能,這種方法就是電子郵件。
2.新課教學
(一)電子郵件簡介
1)什麼是電子郵件
首先讓學生通過字面來理解一下什麼是電子郵件?每名學生都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想法,這樣既鍛煉學生的思維,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由教師總結出電子郵件的概念。
2)E-mail地址
師:在網際網路上用電子郵箱可以收發郵件。每個電子郵箱都有確定的地址,這就是E-mail地址。
那麼,我們在三年級時已學習過這一內容,請大家回憶一下,下列問題的答案:
①電子郵箱的地址由哪幾部分組成? 收件人的帳號(用戶名)@郵件伺服器地址
②獲取電子郵箱的方法是什麼?
通過學生回答、交流後教師總結,並演示如何獲取電子郵箱。

學生通過觀察後,自己動手實踐,注冊電子郵箱(學生E-mail地址由老師統一提供)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進行輔導。

(二)用網際網路收發電子郵件
1)教師演示或請已學會發送接收郵件的學生演示。

2)學生進行發送接收郵件的操作。郵件可以是圖片、文字或其他內容,要求同學之間互發。
學生小組討論,進行實踐操作。然後互相交流,郵件發送接收成功的同學,講述自己的操作情況。郵件發送接收未成功的同學,講述自己錯誤的原因。接著要求學生自問自答,可以提出疑問由其他同學回答,幫助解決疑難。最後教師演示、收發電子郵件,學生認真觀察,邊演示邊總結,加強學生理解、記憶力,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這部分內容。
通過讓學生的自學實踐,觀察及交流總結,既培養了學生的表達分析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總結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3)實踐練習
通過上面的學習,如何接收郵件大家都學會了嗎?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
①電子郵件的英文縮寫是什麼?
②給老師發個電子郵件(老師E-mail地址 板書:[email protected]),內容自定,比一比誰的內容好,速度快,誰的內容最有意義,誰的內容最有藝術氣息。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實踐應用,使學生能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但學生能力及掌握知識各有不同,所以設計這樣一道題目,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可以使不同的學生都達到自己的最高水平,其間學生間可互相交流、幫助。學生練習時教師巡視指導,然後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閃光給予表揚或鼓勵。
4)教學小結
同學們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獲?
學生總結。通過讓學生總結,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概括能力,然後對學生給予評價和鼓勵。看到大家這節課學的這么好,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希望大家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

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教育課不同於其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和開發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下面就談談本節課教學的點滴體會:
一.嘗試發現。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新知教學過程中,教學電子郵件的收發方法時,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鑽研,自主學習,且鼓勵學生間互幫互學,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學會獨立思考。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學習探索出了電子郵件的收發方法。這樣教學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實踐練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實踐練習,教師首先給出題目「和同學之間互發電子郵件」。不給學生規定任何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像力去創造出圖文並貌、形聲結合的電子郵件。其間還可以提倡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切磋,教師則巡迴指導,適時的給予學生輔導和幫助,力求讓學生在電子郵件中充分發揮出創新、藝術、審美的能力。電子郵件發送成功後,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可以提出疑難問題,請其他同學幫助解疑。這樣學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表達分析能力。教師則抓住不同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或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愛學」「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http://61.152.202.92/cmjyoblog/u/1039/15041.html

學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反思

小學信息技術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一、運用任務驅動教學理念進行教學

在進行學習任務設計時,內容盡可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和社會熱點現象等各科領域,使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貼近學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潛力。在信息技術學習時,讓學生在完成任務挑戰的過程中,獲取知識,並且鍛煉能力。每節課盡可能把相應的教學目標給學生,告訴學生,以任務驅動。首先把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隱含在單個的任務中,讓學生以分組完成任務的方式領會學習的核心內容。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發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經過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

新課程大力提倡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通過學生與電腦開展人機探險式對話,讓學生分組合作、自主地發現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信息技術學科的優點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課前盡可能作好充分准備,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然後把所有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帶著自學的要求去實踐、體驗、探索,然後探索到合適的時候各抒己見,演示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收獲。

三、激發興趣,發揮學習主動性

信息技術教育課不同於其它學科,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調整和開發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嘗試發現,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新知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操作,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鑽研,自主學習,且鼓勵學生間互幫互學。教師的責任是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學會獨立思考。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學習探索操作方法。這樣教學既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實踐練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於實踐練習,不給學生規定任何條條框框,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像力去創造出圖文並貌、形聲結合的各種作品。其間還可以提倡同學間相互討論、交流、切磋,教師則巡迴指導,適時的給予學生輔導和幫助,力求讓學生在練習中充分發揮出創新、藝術、審美的能力。聯系作品完成後,讓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可以提出疑難問題,請其他同學幫助解疑。這樣學生既更好的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表達分析能力。教師則抓住不同學生的閃光點,給予鼓勵或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愛學」「樂學」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扎扎實實,講究質量

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提出教學目標,教學目的和要求要准確,要符合學生實際,不可貪多求全,力爭一課一得。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獲取知識的經驗與教訓;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每一個任務的設計都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且要按任務的提出-----任務分析-----任務規劃-----任務操作-----結果評價-----任務完成等等步驟有序地執行任務。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布置任務的目的是什麼,分析並提示怎麼來操作或用幾種方法來操作,操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應如何處理等。要確保所有學生能完成基本任務(教師需要進行檢查);任務范圍不要太廣和太復雜並且任務完成後,教師要對學生作品從技術和應用等多個方面進行相關評價。

『貳』 如何有效進行農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設備要配備好,其次就是正常教學了

『叄』 教師論文:小學信息技術該怎麼教

小學信息技術應該教什麼?這是一個大家很關注的問題,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實施好十幾年了,但是到頭來連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真正得到徹底的解決,至於說怎麼教這也是一個逐步完善和總結反思的過程。當然這個問題如果真的還沒有得到解決的話,那我們需要正確科學樂觀之路來正視它,來討論和解決他。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嘛。
從我從事計算機教育經歷的觀點角度來看,我們應該從應用著手來選擇和組織教育內容,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上來組織和選擇。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很簡單,如果計算機得到普及的話,那現在我們在說的技術到後來將成為一種常識,不用我們教就會了。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小時候村裡買了一個電視機,為了保護好他,有專人拿鑰匙,而且要專人放,不然怕電視放壞了,而現在我們的二、三歲的小孩子都會放電視了,搖控拿在手上能很方便來播放。再如:在80年代初,自行車作為一種先進的交通工具在我國開始進入家庭,當時車壞了,一定要到車行去修;但是現在沒有哪個孩子不會解決一二種的自行車的毛病。我這么說當然也並不意味著不要進行技術教育,只是技術教育不能成為重頭,他只是一種為信息處理而存在的,只是一種手段。因為我們的孩子並不是全都要去當技術人員去研究電子技術,更多的只是去應用它。
因此我們應教孩子怎樣正確的來處理信息、怎樣辯證的來吸收它和創造性的使用它。教的時候我們以此為基點結合孩子的生活需要進行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打個比方說,孩子想製作《電子賀卡》,我們不要選擇課本里的內容,而是以怎樣製作賀卡為目的來組織教學,孩子所學的內容馬上可以得到生活應用,馬上就可以把自己作的賀卡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他的親人朋友。要抓住孩子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沒有心裡需要,那就是被動的學習,他人內容就是沒有選區好。成功的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是要結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又是生活應用的很好的例子。所以說我覺得我們信息技術教學「死抱技術」、「大大宣揚」是不必要的。應該以生活為起點,以解決生活,和解決孩子心理需求為目的,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
從實際出發我覺得我們教學時不應只教某一種軟體,至少要為孩子提供幾種解決此類問題的軟體,例如:我們要學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體,也要學習金山畫王。我們學習金山打字不能不學五筆打字員,我們學習word不能不學wps,我們學習PowerPoint不能不學習金山演示或是其它的文字處理軟體或演示軟體。這里有一個矛盾,就是我們上課的時間有限怎麼有可能學這么多呢?重點要講的是:我們要提供給孩子,要孩子接觸,至於他們更喜歡哪一種軟體去解決他們的題,這是他們的選擇,當然上課的時候我們只能以一種為例子,但我們不提供那是不對的,在一棵樹上弔死會給孩子今後的生活應用帶來麻煩。
至於說怎麼教,這是我們作為信息技術老師的一個弱點。我認為關鍵是我們有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在些基礎上把握好一個度。相信每一個信息技術老師都能教好。至於說怎麼來把握這個度,我是這樣想的,技術是我們信息處理能力的一個支撐點,而另一個支撐點是孩子本身對待信息的態度、信息的應用處理的能力、信息的觀念等等。第三個是其它的因素。第二個是我們教學的非常重要部分,至少是和技術是平起平坐的。這是我們找到孩子學習信息技術的心理需求的要點,也是激發孩子學習的興奮點。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找到孩子學習的興奮點,等大家找到這個點,那麼信息技術教學就能輕輕鬆鬆,孩子也會快快樂樂,水到渠成。如:我在上面提到的例子《賀卡製作》,這個例子中製作賀卡就是孩子的興奮點。
綜合上述,第一我們不能光從技術上來選擇和編制教材,組織教學;第二要樹立正確的信息觀念和態度,從孩子心裡需求上來選擇教學內容,第三應在保證一種信息處理和應用解決之道上盡可能多的為孩子提供處理信息的方法。第四在解決怎麼教的問題上的時候我們要從孩子的實際需要著手以解決問題和信息應用為目的組織教學。

『肆』 如何培養中小學對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都很強的師生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緊密結合,才能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切實提高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對信息技術課堂中一些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作了粗淺的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洪潮中,各學校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把信息技術教育作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一次重大舉措,如今的信息技術課程已逐步列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並在基礎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信息技術課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具有工具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等學科特點,它作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實現創新教育的一塊堅實陣地。其課堂是一個奇特的空間,范圍並不大,可它卻能包容下知識的海洋。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創新能力。孩子們求知的慾望在這里生成,智慧的浪花在這里激盪,真可以說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如何在這個特定的空間,有限的時間里讓孩子們學得更多,更好,達到高質、高效,這應該是每一位教師、每一名教育研究人員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可是目前我們信息技術課「耗時多,效率低」的狀況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而如何上好這門課就成為眾多教師努力探索的方向。那麼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呢?下面是我們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游戲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科學的奧妙。對於小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首先來源於興趣,葉聖陶先生認為,要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樂其業」。教師能「寓教於樂」,善於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准確精練、妙趣典雅的語言進行教學,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求知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作為教師當然就可以順水推舟,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或幾個游戲的情境,以此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強烈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游戲引入的方法,例如:計算游戲、拼圖、賽車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在忘情地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理解的回車鍵、空白鍵、換檔鍵、游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由於游戲中巧妙地設置一些障礙和關卡,迫使學生去理解鍵盤上的一些鍵的功能與使用,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使用。如果強行讓他們去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學習效果不見得會很好,同時學生也沒有更大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小學生玩電腦游戲是利多弊少。使我體會到:「電腦游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電腦游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更要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化難為易,加深印象,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於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我特設一個「今天我來當老師」環節,讓每節表現突出的學生去幫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難的學生。學生都爭相表現,爭當「小老師」,通過這個環節既培養了他們的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又幫助了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同時,也解決了學生多,老師不能一一輔導的這一難題。
另外,我將學習信息技術課成績好的學生與學習成績較落後的學生「結成幫扶對子」,進行互助。並通過組際競賽、男女生分組比賽、優秀作品展示會、大顯身手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參與其中。如在教學《動感圖文——設置動畫效果》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給《奧運福娃》演示文稿中的福娃設置動畫效果」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故事情節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後,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於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這樣,既讓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又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三、注重自主實踐,品嘗學習的樂趣
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無限地提升,不斷地獲取。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果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那是死讀書,只能坐以待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讓學生多動手,從操作中、從實踐中去領會方法,而不是靠教師的長篇闊論、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教師作現場指導。而多操作,多動手,也能對各種基本的操作,如滑鼠運用,鍵盤的使用變得越來越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三角形」,根據自學要求,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三角形」會畫了,其它的五邊形、八邊形等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松,給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此外,教學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詞術語最難被孩子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他們學習計算機的知識尤為重要。這樣一來,不僅有助於提高他們聽課的興趣,而且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畫圖」程序繪畫時,需要設置前景和背景顏色,這兩個詞語學生不易聽懂,我是這樣來打比方的:「我們畫圖畫,要用紙和筆,在電腦中畫畫也一樣,要選好筆(前景)的顏色、紙(背景)的顏色……」;又如在介紹文件名的知識時,學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為何要由基本名和擴展名兩部分組成,我用了這樣一個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們人名,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擴展名就像文件的姓,用來區分各種類型的文件。」諸如此類的比喻,很好地幫助了學生的理解,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切身體會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好。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課程容量大,任務多。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不但學到知識,還要學到學習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時刻注意激發保持學生的興趣,更有效的利用課上的時間,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練習。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教然後知困。關鍵靠我們自己去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以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從而使我們的教育遍地開花,碩果累累。

『伍』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

可以購買《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

『陸』 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也進入尋常百姓的家庭,迅速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的各個領域,將來的形勢也許是:不會電腦操作,就是文肓。所以,電腦要從小學生學起。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開展,首先要弄明白:一、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二、學習什麼內容?三、怎麼學?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要注重培養小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調動他們探索的積極性,掌握具有一般性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巧以及能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因此重視德育,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及健康積極的信息素養至關重要。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應達到了解知識、掌握技能、靈活使用、重視德育四個方面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現代信息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今雖然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可是許多家庭的電腦僅僅發揮了游戲和多媒體功能,學生對於電腦的認識只浮於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認識。特別是軟體方面,如今的軟體可以說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齊,使學生了解電電腦基本的硬體知識,認識一些優秀的軟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夠進行一些日常的電腦操作。比如windows視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個性化設置等;應用程序的使用,如畫圖、紙牌、wt、word、及多媒體文件的播放等。
3、讓學生了解網路方面的知識,能夠在網上下載有用的信息資源,通過網路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等交換信息。學的目的終究是為了用,在電腦網路時代,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網路世界裡遨遊,使信息技術課更加貼近生活。
4、培養學生健康信息素養與情感。近幾年來,不少青少年通過電腦網路進行高科技犯罪,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信息技術課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不能給國家社會帶來安全隱患。
二、針對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小學階段應該掌握下面幾方面的知識:
1、硬體知識:中央處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標等。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其中外存儲器有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等。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寫字板、軟盤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音箱等。各個硬體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學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學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滑鼠要求學生熟練進行滑鼠指向、單擊滑鼠、雙擊滑鼠、拖動對象、右擊滑鼠、滑鼠的持續操作等;鍵盤要求學生掌握主鍵盤區的使用、游標控制鍵區的使用、鍵盤的操作方法、字母鍵的熟練使用、數字鍵和符號鍵的熟練使用、小鍵盤的使用。
2、軟體知識:windows視窗的有關操作。窗口操作:打開、關閉、移動窗口,改變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橫向、縱向滾動條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開、保存、關閉、刪除、重命名、屬性查看、復制、粘貼等。個性化設置:靈活設置滑鼠和鍵盤、設置任務欄和開始菜單、靈活使用快捷方式、應用漂亮的牆紙、桌面風格設置等。寫字板、畫圖、紙牌、掃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體基礎知識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編輯:初識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輸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列印輸出等。應用軟體的安裝與卸載;了解網際網路,並能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幫助自己學習,共享資源。
3、病毒和殺毒軟體:了解「電腦病毒」是什麼、它的危害性、小學生在使用電腦時要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認識一些優秀的殺毒軟體,金山毒霸、瑞星殺毒軟體等。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用好電腦至關重要。
1、 講解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生易於理解的一些常識性的、一說就清楚的知識點。例如,在小學生初識電腦時,可採用講解法與直觀教學法相結合的形式,邊看邊講,幫助學生認識電腦的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列印機等一些外部設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程中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根據課程設置和實際要求向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獲取相關知識。 ①「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②「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③「任務」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學策略。
3、 演示引導法。教師利用網路演示軟體操作(如多媒體教室),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過程。例如,進行word文檔編輯教學時,教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來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操作,對軟體有了一定的認識的時候,可採用自我探究法進行教學。①、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網路技術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各種類型網路技術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光靠教師去傳授的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積極主動地讓學生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②動手操作,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③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裡,看看那裡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小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
⒍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即採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於在小學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游戲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滑鼠、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滑鼠,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藉助一些益智游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如:「金頭腦」、「拼圖」、「成語挑戰屋」等,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滑鼠、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後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
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解讀一 小學信息課程定位、價值、教育目標
一、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定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創新性)為特徵的指定學習領域。在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領域外,各省、市、自治區在保證最低要求的基礎上,在課程內容、培養目標、課時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
二、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進行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鞏固信息素養和技術創新意識;對於培養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目標
總體而言,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目標為培養—發展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形成—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強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藉助計算機和網路獲取、處理、表達信息並用以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學科學習的過程;活動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編碼以及利用計算機等常見信息處理工具處理信息的一般過程;積極參加信息技術活動,主動探究信息技術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奧秘。

『柒』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主要有哪些策略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拓展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求新、求巧、求實,從而將學生引入創新學習的境界。為此,我在信息技術教的教學中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初步歸納出來和廣大同仁共同探討。
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課堂情境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好的課堂情境是成功教學的一半。
例如,我在講述漢字輸入時,我是這樣開始導入新課的:「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學習漢字的輸入,漢字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之一,被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使用,她具有無窮的魅力,她傳承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我們都應該學好她。下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文字的輸入,讓我們共同走進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蠟筆和水彩筆,雖然畫不出天邊一道彩虹,但計算機可以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通過這樣一個情境設置,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為學生的下一步的學習打了鋪墊。
二、串好主線、留有懸念
這種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學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有意識的在學生頭腦中設置一定的空白帶和懸念。讓學生自己去推測和預計可能出現的結果,實施這種教學策略的主要目的在於提高教學過程的創造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例如,我在「文字處理軟體Word」教學時,我把比較常規的文件編輯方法介紹給學生,對於操作技巧,先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然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把自己探討成功的某些操作要領講給學生聽,隨後教師再加以總結,以補充的方式把相應的內容講解清楚,消除「懸念」,填補「空白」,這樣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就變成了一個有趣的「迷宮探寶」。
三、講解與操作並舉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遵循理論與實踐並舉,講述與操作交叉進行的的辦法,就會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講解「塊操作」時,先讓學生看書自學,使學生對「塊操作」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再演示「塊操作」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最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試著完成「塊復制」、「塊移動」、「塊刪除」等操作。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並舉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深刻、透徹的理解,加深了記憶。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形成知識的相互滲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創新學習的積極性。
四、目標驅動、體驗成功
這種教學策略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新的學習內容之前,先向學生提出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把握學習方向。通過自主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實現學習目標。
例如,我在教學「編輯技巧」時,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按要求完成三份作業,其中的一份作業是:錄入一篇一百字以上的短文。作業還要體現學生的個性特徵和設計能力,審美觀念。因為明確了學習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對比較枯燥的漢字錄入學習有了興趣,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經過錄入、反復修改、精心設計,當他們完成自己較好滿意的作品時,學生均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愉悅感。而同學們之間相互學習,更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設計潛能,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綜上所述,探討成功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課題。只有不斷總結,才能找出更佳、更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他們內部驅動力,完善教學體系。實現創新教學、有效教育。

『捌』 2016新課改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新課改和課改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異同(一)教學目標新課程的改革已經悄然進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也逐步邁入了一個嶄新而又重要的階段。教師角色的轉變對於適應新課改來說十分重要而且迫切,但是在這之前,必須先了解和認識新課改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如今的新課改,則是在原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強調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即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從三個層面對其提出了具體的方向,即理論與技能相結合、過程與方法相結合、認識態度與價值觀相結合。另外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在: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判斷信息活動的過程、途徑、結果的能力;發表意見、交流思想、處理學習及生活中現實問題的能力。而且內容的安排是以信息操作與交流為核心脈絡,圍繞學生的生活需求,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互利形式。(二)教學內容由於教學目標是由教學內容來表達的,故教學目標不同,其對應的教學內容也要有所不同。其中以信息技術為中心內容,但不是惟一的內容。教學內容的規劃要打破學科的制約,突破知識的常規軌道,突進材料思路,體現實用性、整體性、科學性與愛好性。所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與信息道德規范都要在教學內容的范圍之內。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到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其他學科存在的問題,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要把其它學科的思維方法融合到信息課程中來。在不斷更新方法和觀念過程中,首先要完成對本學科知識的研究,即通過網路,並利用網路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尤其是解決關系學科知識所產生的共同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相當的一部分內容是在其他學科的知識的配合引導下完成的。人技相結合的原則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應該得以體現。當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和新技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時,當我們奔波於網路與現實之間時,繼續把握好人文精神,去弘揚人文精神,不得不成為如今教育中的重要話題,特別是對於一個中學生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了。因此除常規的信息技術外,教學內容中還應更加充實,使學生從教學中體驗到自然、知識和我們的親密關系,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科技的創新和親朋的情誼,讓學習中充滿人生的課程,讓價值觀在課程中得以提升,使在學習的活動中讓學生的精神和身心得到更健康的發展。二、新課改後教師的角色轉變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是扮演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身份。(一)教師應在學習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教師在學習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這是教師角色的一個根本的轉變。所以教師一定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努力引導學生選擇基於網路環境地合適自身的學習目標,改變不合理的學習途徑,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良好的網路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培養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基於網路環境的學習中,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體驗,不斷提升自己,並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氛圍。(二)教師應對課程安排起到決策者的作用面對新課改,新思想,課堂教學中的講授方法,不得不重新設計。教師的傳授方式必須由被教材所規范的舊思路轉變為教師設計教材的新思想,以一種更獨特更新穎的方式來教學。教師需根據本課程的整體目標來確定課程設計的指導方向,並對知識進行新的規劃調整,確定教學內容。在對課程進行設計的同時,還要以先進的媒體技術為奠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方向,改革課程架構,制定最佳教學方法和信息組織策略,重組課程傳授方式,適應時代的變化。(三)教師應在學生學習知識時起到建構者的作用學生們作為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無論是學習過程中還是在最後的分析中,最終都是在大腦的獨立的學習構建,知識重組的過程,在這個建設過程中,學習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而教師應該依靠自己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對這門學科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碎片,通過消化吸收把新的和舊的知識信息的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有效率。而且教師在引導學生結合新舊知識的同時,又要給學生留下足夠探索與構建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發散開來,進而引導學生去獨立的處理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學習成績步步高升。三、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三方面的突破(一)突破教材的束縛教材不是知識的全部,當然也不全是正確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與其課程相關的熱門話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辯論,從而達到另一種學習的目的。超越教材不單單是語言上的擴充,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讓課程成為學習能動性的積極源頭。(二)突破課堂的教學內容突破課堂,不單單是把常規的教室轉移到網路世界中去,更要延伸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將知識賦予生命,深入到學生成長的心靈當中。(三)突破教師的教學特點這是教師的一種自身超越,新課改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下,對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設計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判斷信息資源的能力、開發資源的能力發生轉變,把自己變成學習、教學和創新的引導者。結束語作為一名信息技術的教師,新課改的實施,既是一種機遇,又是一種挑戰。要想更好的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就必須盡快的將意識轉變過來,抓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與教育教學水平,同時積極的適應各種角色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盡全力發揮好教師的作用,把信息技術的教學水平和理念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玖』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一、傳統講解法
二、廣播演示法
三、同步教學法
四、任務驅動法
五、研究性學習法

『拾』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導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作為小學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的一個圖書館里曾有這樣三句話:「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見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據此,為完成《綱要》規定的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能力,必須牢固地立足於平時課堂教學。而在課堂教學中尋找並運用一種適宜的教學方法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不斷發展和信息技術教學的不斷深入,其課堂教學從不規范到基本規范,教學方法從無到有,教學模式從借用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逐漸過渡到具有信息技術學科特色的教學模式。本人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二年多的教學實踐中,以信息技術的課程目標為依據,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探索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根據平時教學的總結,歸納出以下六種可以運用的教學方法供大家交流,在此只能起著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傳統講解法

傳統講解法就是教師對知識進行系統地講解。它作為一種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學方法,同樣適合新興的信息技術學科,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運用於信息技術常識性的知識教學,它不用藉助其它教學設備就能完成教學過程,如教學計算機的發展史、計算機的組成、計算機的日常維護和病毒預防以及計算機的用途、網路道德等。這種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於計算機操作性知識的原理講解和操作步驟的講解,如:操作計算機的坐姿、漢字輸入法分析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教學語言要注意「生動」、「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對教材的內容必須深加工,這樣教師才能教的輕松,學生聽得愉快,記得牢固。

二、廣播演示法

廣播演示法就是教師利用網路演示軟體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過程,如畫圖、WORD、POWERPOINT等應用軟體的啟動、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紹、各種編輯操作等,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是一種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直接了解各種應用軟體的功能用
操作方法,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講解新課,也可放在課程的導入階段,只要教師組織一些新穎的導入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有利於讓學生同步進入教學過程,防止個別學生在做其它操作,達到全班學生的學習能與教師的授課內容同步。
三、同步教學法

同步教學法就是學生與老師同步進行操作,學生在操作掌握所學知識和操作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新知識教學過程,在復習中學生存在比較難於理解的過程也可採用此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在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中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義。此教學法有兩種應用模式。

第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在教師機上操作(邊操作邊講解),通過計算機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看,學生則跟著教師的操作和講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很廣,對於操作性較強的信息技術學科,針對某個具體的軟體中的某一項具體的功能,操作步驟和過程比較多,界面變化頻繁,教師難於講解,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講解一步,操作一步,學生跟著操作一步,教師講解輕松,學生一聽就能明白。這種教學模式必須要求計算機教室裝有計算機投影儀,這對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採用這種教學模式解決教學過程中重難點效果非常顯著。

另一種教學模式為,教師看著學生的操作進行指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同時進行同樣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個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適用於更為廣泛的農村學校,因為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教師不需要網路演示軟體和計算機投影儀。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上與第一種模式基本一樣,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先指定幾名優生配合,教師講解一步,全班同學在優生的配合下同步操作,在講解時,除了講解具體功能及作用外,由於部分學生沒有直觀的視覺參照,每一步操作都要強調滑鼠的所指向和點擊的具體位置,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操作,教師要找好參照物或說清楚具體方位。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一定要控制好操作進度,決不能出現一些同學操作在前,一些同學操作在後,這樣是無法進行教學的,所以要充分搞好組織教學,提倡互助互學,發揚傳(一個同學會了立刻傳授給旁邊的同學)、幫(對於極個別操作有困難的學生,旁邊的同學要進行幫助)、帶(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一些優生,讓他們帶動周圍一片)。處理好組織教學其教學效果與第一種教學模式完全一樣還會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若組織不好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但不會有良好效果反而會使課堂很亂教師上課很吃力。

四、任務驅動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將所要學習的新知識隱含在一個或幾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讓學生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流程圖的設計正響應素質教學提倡「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它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在其中被看作
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所以,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在每節課前,先通過對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分析和設計,安排學生自學課本上的知識,並准備好適當難度的任務。在課堂講授之後,將任務交由學生自行解決。在整個問題的學習、分析和解決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一個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將主動思維和探索的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發展。這樣,不管最終學生得出或未得出結論,教師都要與學生進行如何完成任務的交流,以最終對整個任務的完成做出合理的評價,並給出相應的反饋。通過這樣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思維意識,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基礎學習工具,是服務於具體任務的,可以用於多個學科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培養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教會學生不再把學習的重心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上。

在實施過程中「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為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例如:以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第七課《製作個人通訊錄》的學習為例,在學習「製作個人通訊錄」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給表格設置自己喜歡的底色」,這個任務包含「製表格」和「設底色」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喜歡的底色」,體現了與學生的關系,同時也為下面的操作,即對通訊錄的邊框和底紋設置這節課的重點作鋪墊。在每堂課中就可以分配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具體任務,要求學生當堂課內給出解決的方法。又如保存網上資料的模塊綜合練習時,可以讓學生設計製作一份小報,要求有圖、有文、有藝術字、有分欄等,其內容和版圖完全由學生自由發揮。這種形式比較適合於每個模塊的綜合學習階段。在最終學習結束時,要求學生結合語文、數學甚至體育科目的相關內容,當然也可以是其它領域的內容,製作一張電子版報。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不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課堂內容,也使他們把這種解決問題的技能逐漸運用到其他領域,獲得了更大的提高。

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像、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只有把這個過程完全交給學生,才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地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五、研究性學習法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徵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所以說,「讓每個學生有進步」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價值取向。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主體地位,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塑造了自信和自尊。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強調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後基於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造能力,並學會解決生活中與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要想讓學生對信息課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僅靠傳授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有意識的開展信息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所需要完成的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堂的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社會類問題等。在這一模式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也就是說,教師安排的任務可以是具體信息課的任務,也可以是與其它(例如語文、數學等)科目的問題。任務一旦提出,教師就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整個動態過程交給學生自主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甚至把相關的幾個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任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研究如何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同時完成了幾個學科相關知識的學習。

研究性學習教學不再是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而需要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課題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解決方法熱情。就其整個過程而言,研究性學習教學更加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從研究方案的提出、形成、方案的實施,到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進行,而教師僅對學生題目的選擇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所遇到的一切問題,課題結束時也使學生擴充了自身在課內外的知識。

小學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教學是溝通學校與社會、書本與實際、人與自然的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它與通過間接的傳授途徑去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通過學生的多感官參與完成的、是對於現實的感受和認知。同時,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一方面需要學生情緒、情感的參與,另一方面又是學生的情感發展和新的情感獲得的過程。情緒和情感的獲得會對學生的認識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信息技術書本學習所不能比擬的。
六、分層合作學習法

「分層」實質上是在課堂教學中嘗試實現個別化教學的一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允許學生對學習材料、學習方法、達到目標的程度和達到目標的期限有靈活選擇的機會和餘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步驟以及教學方法的確定都可以從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的高低應有不同的要求。針對學生在學習效率不同,學習內容的容量也應有多少不同。針對學生認知能力,在自學、討論、練習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教學目標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之一。目標分層就是將傳統教學中統得過死的劃一的教學目標,改為可由學生選擇的彈性目標。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允許由學生來進行選擇,就決定學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興趣學」。教師的任務從主要是講解和講授,轉化到主要是指導學生學習,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給予個別輔導。學習方式也從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轉化到主要是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分小組學習是「分層」教學比較可行的一種課堂教學形式。

閱讀全文

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設計師面試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740
船櫓使用方法 瀏覽:174
家裡有書虱子怎麼去除最快方法 瀏覽:205
設計興利庫容的常用方法 瀏覽:420
我是怎麼幫人漲粉的方法 瀏覽:257
中醫貼耳朵治療方法 瀏覽:92
機構養老金計算方法 瀏覽:406
力學有哪些研究方法 瀏覽:713
請說明假幣識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瀏覽:352
瘦肚子的最快方法懶人圖片 瀏覽:726
如何教小朋友認識響板的使用方法 瀏覽:185
簡答題如何培養科學的記憶方法 瀏覽:111
女性排卵期怎麼計算方法 瀏覽:364
角120度角下料計算方法 瀏覽:157
檢測汽車玻璃結冰的最好方法 瀏覽:730
雲南棉柔衛生巾鑒別真假方法 瀏覽:642
小學畫圖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639
求職面試正確方法與錯誤方法 瀏覽:917
如何做證明題的方法七年級下冊 瀏覽:477
用什麼方法提dna好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