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冥想之進行冥想
1、
跟隨你的呼吸。 這是所有冥想中最基礎最通用的內容,因此呼吸冥想非常適合初學者。選擇你肚臍上方的一點,集中注意力,感受它隨著你的呼吸一起一伏的動態。不要刻意去改變你呼吸的節奏,就像平常一樣呼吸就對了。
試圖集中注意力在呼吸本身上。你只需要知道並「意識」到呼吸,不要對它進行任何「思考」或判斷(例如:這次呼吸比上次短)。
2
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些畫面來幫助冥想。 例如:想像肚臍上方有一枚硬幣,正隨著你的一呼一吸起伏;想像大海里的一枚浮標,隨著你呼吸的波濤上下浮動;想像肚子上有一朵蓮花,每次呼吸它都會綻開花瓣。
如果你開始神遊太虛,別怕——畢竟你只是一名初學者,而冥想正如其他事情一樣需要熟能生巧。你只要再度將思緒拉回來,專注於呼吸上,不再思考其他事情就可以了。撇開那些零碎的想法,收斂心神。
3
重復一句咒語。 曼德拉冥想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式,即在冥想時一遍遍地重復一句咒語(某個單字、單詞或短語),直到你收斂心神,進入深度冥想狀態。你可以選擇任何東西作為咒語,只要你記得住,多長都可以。</ref>
作為初學者,你可以選擇類似「一」、「寧、」「靜」、「安」、「寂」之類的詞作為咒語。
如果你想要選擇傳統咒語,你可以選擇「歐姆(Om)」這個音節,它代表「無所不在的意識」,或者「薩特、起特、阿南達(Sat, Chit, Ananda)」,它意味著「存在、意識、喜樂」。
反復默誦咒語有助於冥想,使得你默誦的單詞或短語滲入你的思緒。如果你又走神了,別擔心,只要把你的注意力再度轉移並專注於默誦咒語上就行了。
等到你進入深層意識之後,你就不必繼續反復默誦咒語了。
4
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東西上。 和默誦咒語一樣,你可以選擇注視某樣東西,專注於其上,使你進入一定程度上的深層意識。這是睜眼冥想的方法之一,許多人發現如果他們為目光找到一個落點,那麼他們將更容易進入深層意識。
你可以選擇注視任何東西,但許多人認為注視蠟燭上的一星火光是最舒服的。你還可以選擇諸如水晶、花朵、聖人的圖像或雕像——例如佛像等等。
將那樣東西擺在你的視線水平處,使你可以在腦袋和脖子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平視它。凝神注視它,直到焦點以外的視域逐漸模糊,視野里只剩下它為止。
如果你全神貫注於那樣東西上,在沒有外物干擾的情況下,你會感到自己進入了深層的平靜之中。
5
學會想像。 想像也是一種常見的冥想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在腦海中模擬出一個平和的場景,逐步探索它,直到你獲得徹底的寧靜。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模擬這個場景,不必想像得多麼逼真,應該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作出調整。
你可以想像一片溫暖的沙灘,一片繁花似錦的草地,一片靜謐的森林或一間生著爐火的舒適客廳。不管你想像出的是什麼場景,將它變成你心靈的聖殿。
一旦你進入「聖殿」之後,你就可以開始探索了。你不必「創造」出周圍的環境,因為它們早已「存在」。讓你的思緒先一步而行。
留意「聖殿」中的景象、聲響和氣味——悉心感受拂面而過的輕風,火焰溫暖身體的熱度。只要你願意,你想在「聖殿」里呆多久都可以,讓它自然而然地拓展完善,變得更加真實。如果你想離開「聖殿」,那麼先深呼吸幾次,然後再睜開眼睛。
記住,下次你進行想像冥想的時候,你可以回到同一個地方來,也可以想像一個新的場景。你想像的任何場景都應該契合你自己的狀況,它們也正是你個體人格的反映。
6
身體掃描。
身體掃描指的是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身體部位上,全身上下逐一掃描,並有意識地放鬆它們。這種簡單的冥想方法在放鬆你身體的同時也將放鬆你的大腦。
閉上眼睛,選擇從某個身體部位開始,通常來說可以選擇從腳趾開始。集中注意力接收來自腳趾的感受,有意識地放鬆任何緊綳的肌肉。在徹底放鬆腳趾之後,將注意力轉移到整隻腳上,重復放鬆的步驟。
按照這一方法從下往上逐一放鬆各個部位,腳、小腿、膝蓋、大腿、大腿根、臀部、腹部、胸部、背部、肩膀、手臂、手掌、手指、脖子、臉部、耳朵和頭頂,時間長短根據你的喜好而定。
在你放鬆完每個部位之後,將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整個軀體上,享受完全平靜與放鬆的愉悅。最後,先跟隨呼吸休息幾分鍾,再結束冥想。
只要經常加以練習,這種方法就能讓您更了解身體的各種感覺,幫助您適當應對。
7
嘗試心輪冥想。
心輪是人體七脈輪——即七個能量中樞——中的一輪。心輪位於胸部中央,對應著愛、憐憫、和平和包容。心輪冥想可以幫助你感受這些情緒,並將它們傳達到外部世界中。首先,讓身體保持舒適的姿勢,專心感受呼吸。
感覺自己更放鬆時,想像一團發光的綠色能量從你的胸腔中湧出,進入你的手掌之中。這團綠色的能量就是愛、生命和其他你在這一刻所感受到的積極情緒。
想像愛和光流淌全身。當你准備好後,將雙手從胸前移開,將手掌中的能量釋放出去,傳達給你珍愛的人們和這個世界。
花一點時間坐下來感受你內在和周圍的正能量。完成後,逐漸讓自己重新意識到身體和呼吸。輕輕活動你的手指、腳趾和四肢,然後睜開雙眼。
8
嘗試步行冥想。 步行冥想也是一種冥想方法,冥想者通過體驗行走的步態,感受自己的身體與大地的密切聯系。如果你計劃進行長時間的靜坐冥想,那麼交替進行一些步行冥想會是不錯的主意。
選擇一個適宜進行步行冥想的場所,干擾越少越好。這一場所不必多麼寬闊,但你至少可以直走上七十步而不必拐彎。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鞋子脫掉。
抬頭挺胸,雙眼直視正前方,雙手交握在身前。右腳緩慢、從容地踏出一步。不要在意腳上傳來的任何感覺,將注意力盡可能集中在「行走」這一動作本身上。在踏出第一步後,緩一緩,再踏出第二步。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兩只腳一起行動。
走到盡頭後,先停穩腳步,恢復站立姿勢。隨後,先出右腳,轉身。按原路返回,同樣,行走的時候要向之前那樣,緩慢,從容。
在行走冥想的過程中,盡量將注意力集中在雙腳的移動而非其他東西上,就像你在呼吸冥想時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呼一吸上一樣。掃去心中的雜念,感受你的雙腳與腳下的大地之間的關系。
B. 7個冥想技巧,每天輕松自在無壓力
在萬物復甦的早晨,拉開窗簾,讓你的身體簡單地舒展一下。然後,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給自己10分鍾,關注自己的內心,進行短暫的冥想,讓自己的身心充滿一天的能量。
到了晚上,把手機、電腦、首飾等繁雜的東西統統甩掉。,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用冥想洗去一整天心靈的塵埃,用冥想掃去身體的疲憊,助你安眠。
從某種意義上說,冥想是瑜伽的終極目標。所有的瑜伽姿勢都是為了在冥想中達到天人合一而練習和練習的。
其實冥想並沒有那麼神秘和高深,任何人都可以在某個時候達到冥想的境界。比如我現在正在寫這篇文章,當我集中精力通過文字描述冥想的狀態時,我可能就進入了冥想的狀態。
有的人很容易就能達到禪定的境界,有的人則是經過長時間的禪定練習才能真正進入禪定。打坐的練習不一定會導致打坐,但是如果你想輕松進入打坐,你必須堅持練習打坐。
冥想練習對場地和環境有什麼要求?
在練習開始時,為了更好地進入冥想狀態,建議選擇一個干凈、安靜、不受打擾的環境,將手機、電腦等一切可能打擾你的東西從房間中移走。
接下來,朱曉為你帶來三種基本的瑜伽冥想方法,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希望他們能為你打開禪修之門。
01專注於呼吸冥想
這種冥想方法會出現在大部分瑜伽課上。只要上過幾次瑜伽課,就應該接觸過。是一種非常適合初學者入門的冥想方法。在這種冥想中,你的呼吸會很快安定下來,身體會逐漸放鬆,但你的意識和身體同時處於警覺狀態,一口氣一口氣就能輕松獲得良好的身心狀態。
方法:
A.態度
選擇舒適的坐姿(卧姿也可以),雙手以智能指紋的形式輕輕放在膝蓋上,全身放鬆,讓身體任何部位都不緊張。
漸漸地,我感覺眉毛舒展了,面部肌肉和每一個器官都放鬆了,牙齒也自然張開了。
你的肩膀下沉,整個身體接觸地面,沉重地下沉,但是脊柱向上伸展,頭頂不斷向上生長。
B.正式入行
閉上眼睛,慢慢專注於腹式呼吸,嗅來嗅去。呼吸的時候,仔細觀察自己的呼吸狀態,注意它的節奏和深度,你的呼吸是不是太急促或者不夠深。
慢慢地深呼吸,讓空氣中涼爽的新鮮空氣通過鼻孔吸入,通過鼻腔,到達喉嚨和胸部。感覺空氣向下壓在你的橫膈膜上,你的小腹在橫膈膜的作用下微微隆起。
然後將意識放在呼氣上,內收小腹,將廢氣完全排出整個肺部。
讓每一次呼吸逐漸變得順暢自然,你的身體就不會有任何緊張感。幾分鍾後,似乎你的不快和緊張會慢慢散去,你的心情,連同你的呼吸,會越來越平靜,越來越淡定。
繼續注意呼吸。每一次吸氣,你都感覺身體在吸取新鮮的氧氣和能量。每一次呼氣,你都能感覺到體內的混沌在慢慢消散,體內的濁氣和心中的緊張也在一點一點消失。
偶爾會覺得自己的意識好像上氣不接下氣,在想別的事情。這時候不要急,慢慢拉回來。
隨著你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呼吸越來越深,在某些時候,你不僅會感到平靜,甚至會感到快樂。
打坐初期可能只保持2分鍾,但是堅持練習,保持的時間會慢慢增加,5分鍾,10分鍾甚至半小時。
藍圖冥想
個人認為,藍圖冥想,其實就是讓你的身體在心靈和大腦的指引下,去一個美好的地方旅行。
藍圖冥想需要你發揮想像力,跟隨自己的內心,找到能帶給你平靜、放鬆和舒適的地方。如果一開始,你很難想像自己,你可以試著在網上找一些藍圖冥想的語音指南。在初始階段,讓別人的聲音一步步引導你進入冥想。
藍圖冥想可以幫助你找到自我,也許還能幫助你找到你在當前困惑中所困惑的問題的答案。
下面,你也可以跟著我的這段話,發揮你的想像力,進入冥想的練習。
方法:
A.姿勢(可以選擇和注意呼吸一樣的坐姿,只要舒服放鬆就行)
B.正式入行
讓自己的呼吸慢慢變得順暢,嘴角微微上揚,給自己和世界一個淡淡的微笑。
在平穩的呼吸中,想像自己處於一個非常安靜平和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下,你不會受到威脅,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舒適。
你整個身心都在放鬆,身體也漸漸變得很輕,像天上的一朵雲。陽光溫暖地照耀著你,你俯視著下面一望無際的草地。成群的羊在散步吃草,幾個孩子在玩耍。一切都是那麼溫暖和平靜。
隨著呼吸的深入,你的身體逐漸變得有些沉重,似乎也有了一點困意。你的身體慢慢落在這片草地上,你也融入了這份寧靜。
陽光依然能透過身旁的樹枝,溫暖你的全身,彷彿空氣中還留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那是青草的清香。微風輕輕吹著你的臉,你身體的每一寸,你越來越放鬆。你似乎感覺與地球母親完全融為一體。
你在享受這份寧靜,一點都不想動。聽,遠處好像有牧羊人吹著悠揚的笛子。一切都在和平地進行著。你會情不自禁地深呼吸,想從大自然中吸收更多的精華。清新的空氣在你的呼吸與呼吸之間,一點一點凈化你的身心。
此刻,你所有的身心緊張感已經完全消失,你的整個身體與周圍的一切都完美和諧。一切都是那麼安靜祥和。
在這里,享受盡可能長的時間。......
03燭光冥想
燭光冥想是通過專注於微弱的黃色燭光來完成的。睡前練習是非常適合的冥想方法。是調節睡眠質量、放鬆身體、改善眼睛干澀、預防用眼過度引起的眼部不適的絕佳方式。但如果患有眼疾或高度近視,則應在專業醫生和瑜伽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燭光冥想。
方法:
A.坐姿
選擇一個舒適的坐姿,在身體前方的桌子上點燃一支蠟燭。盡量讓蠟燭的火焰和眼睛保持在同一高度。
B.正式入行
呼吸盡量放鬆,讓呼吸慢慢變得順暢自然。眼睛盯著蠟燭火焰的中心,不要眨眼,盡可能長時間保持。
過一段時間後,你的眼睛會慢慢變得干澀,甚至有流淚的感覺。你應該盡可能長時間保持,直到你忍不住眨眼。
忍不住的時候,閉上眼睛。此時,眼前的小火苗似乎還在。如果沒有,試著想像你面前還有一團小火苗。
慢慢的,小火苗會變得模糊,直到消失。這時候再睜開眼睛,重新凝視燭光。這一次,你比第一次堅持的時間長一點,眼睛也沒有開始那麼干澀了。
直到堅持不住,輕輕閉上眼睛,想像著前方的火焰。
就這樣,一次,兩次.....五次,最後一次閉著眼睛,回想剛才的整個過程。
剛開始燭光冥想時,眼睛有輕微不適(如酸痛、流淚)是正常的。幾次之後,如果你覺得眼睛和身心都很舒服,建議把燭光冥想列為你的日常冥想方法。
冥想是每個人的必修課。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在這個信息轟炸的時代,掙扎在外界的雜亂中,很少關注自己,身心疲憊,焦慮和壓力無處排解,對現在和未來感到迷茫。
我們需要用冥想來按摩身體、心靈和大腦,讓它們重新得到放鬆和快樂。
C. 冥想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冥想快速的入門指南:
冥想的名稱和方法多種多樣,但其基本原則大多類似:
1、放鬆身心
可以通過體式,內心觀想,伴隨著音樂逐步放鬆身體的各個部位,達到放鬆身心的目的,這些都是傳統的竅門,平時我們都可以選用。
這一步相對比較容易,即使之前沒有太多時間和經驗來練習冥想,大多數人都有一些放鬆的經驗。
2、觀察與覺察
這一步要求對思緒不進行各種判斷,讓它們自然的流過。
聽起來可能是很簡單,但事實證明其實這一步非常困難!
因為我們的思緒和心裡慣於對任何事情都進行判斷(例如:擔心、害怕、期待、後悔等等),總是前前後後反復思量。
關鍵在於:我們的思維只是去關注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好,不要去處理它。
3、專注於呼吸
冥想時通常專注於呼吸,覺知其呼入呼出;但也可以專注於其他任何東西:自己的手、腳、瑜伽墊或是周圍的東西,哪怕是周圍的一本書等等。
觀呼吸非常方便,因為呼吸就在我們自身。
但是不管你專注於什麼,努力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上面。
當你的注意力開始動搖(基本上在嘗試專注時會立刻出現),輕輕地把它拉回來。不要責備自己,而是以慈悲對待自身。
全心專注於某物非常困難——你會感到精神幾乎要即刻燃燒起來。但有經驗的修行人說,這樣的感覺會隨著練習的深入而慢慢緩解。
4、專注於無
可能很多人會說,沒有大量的練習,是不可能做到專注於無這種境界的。
所以可以先不追求這個最高的境界,讓我們先掌握基礎的理論。
在練習冥想過程中,如果身體或心理有一些反應,都是非常正常的,是你的情緒和內在在起作用。
D. 冥想訓練方法有哪些
1. 正念冥想
這種冥想可以控制一些腦海中零散的想法。當這些想法出現時,可以意識到,且要看它們移動的特別模式。這是沒有經過判斷,通過練習,最後你可以判斷不同的經歷是好還是壞,發展內心平衡。
正念冥想通常用於醫療中心和醫院,幫助有精神病的患者。呼吸和呼吸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技術,使用這種形式的冥想,可以躺著,坐著,甚至是步行。
2. 集中冥想
這是專注在一個點上的冥想。可以通過聲音、視覺、演講或者觸摸集中在一個點。通過一些技術,例如盯住一根蠟燭的火焰,聽敲鑼聲,重復咒語或數佛珠。集中冥想可以使你的意識集中,保持頭腦不變得零散。
3. 行走冥想
行走冥想是一個沒有目標,留意沒走一步和每次呼吸。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練習,沒有限制的。每一個腳步都是慢慢地和安靜的,創造出和平和歡樂。
4. 奧修冥想
這是一個很受西方國家歡迎的方式。冥想是一種意識形態,可以保存在每一個動作。奧修冥想用於運動中,可以創造沉默和心靈的寧靜。類似於行走冥想,但它可以運用在任何類型的運動中。這種方法無論發生什麼情況,跳躍、跳舞、大笑、大叫或震動都可以用。
E. 如何進行冥想
簡單常用的冥想方法是「呼吸冥想」,也叫調息。
因為冥想的目的是求心境平穩,而心境與呼吸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天花 5-10 分鍾,坐在椅子上,將背打直、肚子放鬆,無意識的呼吸。剛開始操作時,受自己思緒干擾、產生雜念是正常的。
試著將注意力拉回當下的呼吸,仔細感受空氣通過鼻腔、進入身體而使腹部膨脹起來的感覺,就能排除雜念。注意呼吸時間久了,可能會覺得很無趣,這時可以用「數呼吸」的方法來調節。
一般人呼吸,出息時間較長,入息時間較短,所以我們數呼吸時,只數出息,不管入息,每一次呼出的時候數一個數,吸入的時候不用理會,到下一口氣呼出的時候,換下一個數。
平常人每分鍾呼吸大約14至16次。當冥想的經驗豐富之後,呼吸會自然的逐漸慢下來,一般呼吸到了每分鍾10次,心已經相當平穩,到每分鍾四五次,那已經是要入定的程度了。
冥想增強免疫力
在生活中,從冥想到體育鍛煉等行為可能增強免疫力。然而,大腦活動是否可以直接控制發生在脾臟等淋巴器官內的免疫反應,長久以來並沒有嚴格的實驗證據支持。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等聯合研究團隊發現行為調控抗體免疫的腦-脾神經通路。
清華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祁海課題組、上海科技大學胡霽課題組以及清華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鍾毅課題組通力合作,在小鼠模型里發現,脾臟如果喪失神經支配,疫苗接種後機體就不能正常產生抗體。
進一步實驗表明,這是因為大腦內被稱為中央杏仁核和室旁核的區域有一類CRH神經元與脾神經相連。激活CRH神經元,會增加脾神經活動,進而可以增進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反之,抑制CRH神經元會降低疫苗的效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冥想
F. 請問怎樣才能冥想呢
穿著寬松舒服的衣服。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你不會受到干擾。嘗試每天在同一個地方打坐。
選擇好時間,選擇一個每日冥想的時間,4點到6點,但每天在同一時間冥想比理想的時間段要更重要,永遠空腹打坐。
找一個舒適的椅子或板凳,直背而坐,雙腳平放於地面。你要是喜歡可以雙腿交叉坐,蓮花坐,但不是必需的。將手置於膝蓋上,手掌朝上,頭略向前傾,閉上眼睛。如果你覺得自己開始打瞌睡,就半睜開眼睛。保持良好的坐姿也可以幫助你保持清醒。
開始深呼吸,閉上你的嘴,開始深深吸氣,輕輕呼氣,確保你的肚子在吸氣時擴大。
置心一處,用專注於呼吸來清除掉其他的雜念,辨認呼吸時候的感覺啊,確認自己正在有條不紊地呼吸啊,可以重復念誦的一個詞或短語。
這一篇,我主要說一下冥想實操的方法論。
首先,我說一下冥想不是什麼,以免大家走入冥想的誤區。
冥想不是單純閉著眼睛發呆,放空自己。
冥想不是閉著眼睛在那裡胡思亂想,不去控制自己的念頭。
冥想更不是什麼都不想,最後還給睡著了。
冥想是一種訓練大腦的方法,是一件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需要佔用你大腦的負荷,會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
長時間的冥想之後甚至會覺得大腦有一點睏乏,感覺自己剛剛做了100道奧數題。
接下來就介紹一下冥想的方法論:一、注意你的呼吸
呼吸是我們人體與外界交互的一個高頻的方式,將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吸入新鮮的氧氣。
一個人呼吸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精力以及注意力。
如果我們處於一個富氧的環境之中,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會很好。就像到了森林或者,木本植物密度高的野外,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就會感覺自己全身上下都充滿了活力。
我們每個人平常的呼吸相對來說都比較短促,排除出去的二氧化碳少,吸入的氧氣也不多。這樣的呼吸效率很低。
當我們心情變得急躁的時候,呼吸也會相應地變得很急促。所以呼吸的頻率以及深度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以及內心的平和程度。
對於冥想而言,呼吸非常重要。
G. 冥想的鍛煉方法有哪些
冥想的鍛煉方法有哪些
冥想的鍛煉方法有哪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練習冥想,它沒有高深的神秘的原理,它是一項開始了就停不下來的習慣,它讓我們擁有一個更好的身心狀態。下面分享冥想的鍛煉方法有哪些。
冥想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佛教禪宗中就談到了冥想。所謂冥想是指靜思或沉思,最早人們修教都是以養生為目的,即以此達到自我治病、防病、健身、益智和延壽。按東方的學說,養生必須養氣,而養氣則須做到意靜,即面對人世間的種種壓力,仍要做到臨亂不驚、心如止水。所以,不論是印度的瑜伽冥想、超在禪定(TM),還是密散的冥想、中國的氣功、坐禪,均是以調息為支柱進行修習。冥想也從最初的養生、養氣追升到思想境界的修煉,通過靜觀自己的精神世界,進一步氣宇軒昂地把想像馳騁在大宇宙,達到「天人合一「的大一統境界。
冥想成了一種思想方法,成了一種哲學。西方的《聖經》、東方的《佛經》、《道德經》中均記載著以「冥想「作為精神而演繹的故事。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冥想也越來越具化起來:猶太人把它作為一種科學的育兒方法,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由此而成就終生;極具創造力的美國人則把冥想演繹為提高運動成績的精神訓練法,女飛人格里菲斯?喬伊納就此而誕生;善於應用的日本人更是活學活用,企業、礦場、公司等單位都紛紛普及超在禪定,以松心緩性,消解工作壓力,讓員工們更好地投入工作。據統計,在日本,修煉冥想者已超過四萬人,而且修習者大都是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輕松在身邊
印象中的少林高僧、丈外禪師均是鶴發童顏、聲若洪鍾、道骨仙風,即便那居士、清尼也是神定氣閑有著幾分仙氣的,實在令人羨慕。相較之下我們紅塵中人則顯得心神紊亂、憂思沉重,人們總是關注生理機體的損傷或異常,殊不知身病與心病休戚相關,精神、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激素的分泌,以致對身心的狀態產生巨大作用。
靜坐
淵源:中醫學上講「心定則氣和,氣和則血順「,靜坐不但可以卻病強身,而且可以去除主觀的迷妄,獲得平靜與安樂。「心愧而面赤,心憂而貌悴,興奮而食增……「這都是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心足以支配身。事實上,有些筋骨肌肉強健的運動員,一旦得病便無法抵禦,甚至成為廢人;而許多禪師、練功者,則往往能借鍛煉心意來驅除病魔。足見心理潛力的不可思議。
靜
方法:
時間:初練時,早晚人聲寂靜為好;功夫純熟後,則自如隨意,身居鬧市亦可不為所擾。
准備:空氣暢通,備凳或床,平緩為宜。
坐姿:單跏趺、雙跏趺(打座)均可。左手放在右手下,手掌心朝上安迭在小腿上。頭部自然正直,閉眼、合唇,舌舐上齶,鼻正對肚臍,肩部放鬆、下垂,勿聳起,背勿壁。
調息:呼吸須細長深遠,用意引入臍下,出入綿緩,忌急促或發聲。
凝心:靜坐,注意臍下,腦中只有一個「空「字,使心息相依,逐漸不覺有手、有身、有我,從此進入心息兩忘境界,即為入定。
留神
淵源:東坡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惟不見人,嗒然忘其身「。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心力,全神貫注於一物象上,作畫才能神化,治學方可深造。又有古人講:「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又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由此,越集中力量越充足,集中程度也越加深,直到集中到頂點,便可豁然洞開。英雄所見略同。美國麻省大學醫學中心減壓計劃的創始人加華仙博士也提出了這種強調時時刻刻用心專注的冥想方式--留神。
理論:「留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神貫注,但卻可利用任何正支配你知覺的事物。你可留神於一個人的說話、跑步或舞步,你甚至可帶著「留神」去進食、性交、握手或駛使汽車。實際上,你整體的生活都可成為冥想的目標。」
方法:
全神貫注去感受你做的每一件事。如吃葡萄:感受葡萄的結構、味道,甚至生長為一整串葡萄的過程。此方法用於減肥具有特效--進食時,慢慢咀嚼慢慢品味,結果是會吃得更少。由此甚至推出了「漫遊整個身體「法--首先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於右腳,跟著挪移精神焦點至身體其他部位。
西方冥想宗師們忠告人們,生命在於呼吸之間,再漫長而繁復的生命歷程亦只是此時此刻的延續,小心你的呼吸就是「留神「法的'精神實質;東方的「靜坐「法則更為含蓄地教會我們平靜--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清晨冥想瑜伽
一、放鬆的基礎:冥想
一天冥想十分鍾的話,心中的雜念、不安、焦慮就會消失,使你身心愉悅,早上冥想十分鍾的話,你一整天都會擁有舒暢好心情!
動作1:盤腿坐在地板上,但是雙腿不要疊在一起,雙腿都要緊貼地板。雙手搭在膝蓋上。
動作2:雙手手掌向上放在膝蓋上,眼睛向下,定眼看著離自己一米遠的地板。腦子裡面不要有任何雜念,集中精力,做深呼吸。可以放一個蠟燭在眼睛看著的地方上,並放一些純音樂,這樣更有助於你放鬆身體。
二、用一邊鼻子呼吸
動作1:可以盤腿坐在地板上,或者挺直腰桿坐在椅子上。豎起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
動作2:用左邊鼻子呼吸
輕輕閉上眼睛,把食指放在眉間,用拇指按住右邊鼻子。用左邊鼻子呼一口氣,然後深深地吸一口氣,用中指按住左邊的鼻子,屏住呼吸4秒鍾。
動作3:用右邊鼻子呼吸
拇指從右邊鼻子上放開,用右邊鼻子呼一口氣,然後深深地吸一口氣,用拇指再次按住右邊鼻子,屏住呼吸4秒。就像這樣,用左右鼻子交替呼吸5分鍾。
三、擴張胸部進行深呼吸
動作1:挺直腰桿坐在地板上,肩膀不要聳起,雙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臀部坐在小腿上,雙腿膝蓋要相互靠在一起。
動作2:雙手放在胸前,掌心相對,雙掌緊貼在一起,在做幾次自然呼吸之後,把胸腔中所有氣體呼出來。呼氣的時候用鼻子或是嘴巴都可以。
動作3:一邊用鼻子吸氣,一邊把雙手向上伸直,就像用雙手手臂夾著耳朵一樣,要有意識地向上拉伸背部的肌肉。
動作4:一邊呼氣,一邊把雙手手臂斜向後伸直,同時抬高頭部,脖子向後拉伸,敞開胸膛,眼看天花板,保持住該動作,做十次呼吸。
動作5:一邊吸氣,一邊把上半身恢復到動作3的姿勢,雙手在頭部上方伸直。然後一邊呼氣,一邊恢復到動作1的姿勢,雙手掌心向上,放在大腿上,做三次呼吸。接著再次重復上述動作,共做兩次。
錯誤動作示範
僅僅只是手臂向上伸直的話,是沒有效果的。首先,要立起骨盆,挺直腰桿,然後要有意識地大幅度敞開胸膛。彎曲背部或是聳肩都是不行的。
四、緩解腰部、背部、肩膀僵硬的叩拜動作
動作1:挺直腰桿坐在地板上,肩膀不要聳起,雙手自然地放在大腿上,臀部坐在小腿上,雙腿膝蓋要相互靠在一起。
動作2:雙手手掌緊貼地板,放在膝蓋兩側,伸直腰桿,上半身向前傾,眼睛自然地看著地板,並自然地呼吸。
動作3:一邊吸氣,一邊慢慢地把背部和腰部向後仰起,抬高頭部,脖子往後仰,眼看天花板。注意臀部不要翹起來,而要緊緊地貼著腳後跟。
動作4:吸一口氣,然後一邊呼氣,上半身一邊向前趴下,雙手盡量向前伸直,手掌緊貼地板,感受背部、腋下、肩膀、脖子被拉伸的感覺。最後額頭貼在地板上,保持住這個姿勢,做十次呼吸。
動作5:一邊吸氣,一邊慢慢地挺起上半身,恢復到動作1的姿勢,休息三分鍾之後,再次重復上述動作。
錯誤動作示範
上半身向前趴下的時候,身體僵硬的人可能無法把額頭貼在地板上,此時,不要勉強自己,額頭不貼在地板上也是可以的。要注意臀部不要向上翹起。
H. 冥想訓練方法最簡單的
呼吸冥想
第一步:在座墊上盤腿而坐。如果你無法盤腿,可以坐在椅子上,建議小腿交叉;同時把手放在膝蓋上;挺直腰桿,肩膀放鬆,頭部稍稍往前傾;臉部放鬆,合上雙眼。
第二步:設置一個冥想的宣言目標。例如:冥想可以讓我感到平靜又放鬆;冥想可以讓我做事情更有效率、讓我更快樂等等。並且把這個目標復述三遍。
第三步:開始深呼吸,從一數到十,周而復始。呼吸時把注意力放在鼻尖觸,感受空氣進出的感覺。當我剛剛開始冥想的時候,注意力很容易游盪到他處。例如,今天發生的一件煩心事,隔壁有人在說話等等。這些都叫妄念。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注意力重新找回來,集中在鼻尖處。
第四步:如果你剛剛開始冥想,建議你冥想的時間大約控制在10到15分鍾的樣子。冥想快要結束的時候,重復一下你之前給自己設置的宣言,然後慢慢的睜開雙眼。
(8)什麼方法可讓人冥想擴展閱讀
冥想訓練
1、隨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氣相隨,不加干涉,叫隨息。
2、數息法:默念呼吸次數,從一到十到百,實者數「呼」,虛者數「吸」。
3、聽息法:兩耳靜聽自己的呼吸聲,排除雜念。
4、觀息法:如觀者一樣,去觀察,體會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過以上任何一種方法的練習,久煉純熟,形成一種柔、緩、細、長的呼吸。呼吸細若游絲,若有若無。稱止息。也叫胎息。
6、禪語入定法:(默念數遍)體會聯想:「獨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靜入定法: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