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下面關於人工呼吸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口對口吹氣法簡單有效 B俯卧壓背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下面關於人工呼吸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口對口吹氣法簡單有效
B、俯卧壓背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
C、人工呼吸運用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
D、以上都不對
由於是問不正確的項目,那麼D選項明顯就是錯誤的了,因為A和C的正確性完全沒有爭議。至於B,個人建議無視後面的「常用」二字,事實上當前能被認為是常用的人工呼吸手法的只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其餘的仰卧壓胸法、俯卧壓背法都只是書上提到的過時材料,即使是不願意做口對口人工呼吸的也可以只做胸外按壓(而不是仰卧壓胸人工呼吸)。
❷ 實施人工呼吸過程中,下列不正確的是
異性不能人工呼吸
實施人工呼吸過程中,首先要清除病人口中異物,把病人平放等一系列措施做好在進行下一步操作。
❸ 關於人工呼吸,下列不正確的操作是
25. D25. D解析:進行人工呼吸的基本原則是首先要使 病人的呼吸道暢通;保持16〜18次/min人工呼吸頻率; 細心操作,防止損傷病人的肋骨。更重要的是耐心,應 盡最大努力,堅持到把病人送到醫院搶救。
❹ 人工呼吸的方法是什麼
1.人工呼吸須具備的條件
(1)患者呼吸道通暢,空氣容易進入。
(2)解開患者衣扣,防止胸部受壓,使其肺部伸縮自如。
(3)操作適當,不能造成肋骨損傷。
(4)每次壓胸或背時,不能少於1/2的正常氣體交換量。
(5)必須保持足夠時間,只要病人還有一線希望,就不要隨意放棄人工呼吸。
2.進行人工呼吸前的注意事項
(1)清除病人口、鼻內的泥、痰、嘔吐物,如有假牙應取出,以免脫落墜入氣管。
(2)解開病人衣領、內衣、褲帶、乳罩,以免胸廓受壓。
(3)仰卧人工呼吸時必須拉出病人舌頭,以免舌頭後縮阻塞呼吸。
(4)檢查病人胸、背部有無外傷和骨折,如有應選擇適當姿勢,防止造成新的傷害。
(5)一般應就地進行人工呼吸,盡量少搬動。
3.口對口吹氣法
病人置於仰卧位,急救者跪在病人身旁,先用一手托住病人的下巴,把下巴提起,另一隻手捏住病人的鼻子,不使其漏氣。進行人工呼吸者,在進行前先深吸一口氣,然後將嘴緊貼病人的嘴吹氣入口;同時觀察病人的胸部是否高起;吹完氣後立即松開鼻孔,讓病人把肺內的氣「呼」出。最初吹的5~1O口氣要快些,以後則不必過快,只要看到病人高起的胸部下落,表示肺內的氣體已排出時,接著吹下一口氣就可以了。如此往復不止地操作,每分鍾吹氣16~18次,直到病人恢復自動呼吸或真正確診其死亡為止。
4.口對鼻吹氣法如果遇到病人牙關緊閉,張不開口,無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法。口對鼻吹氣法與口對口吹氣法相同,但必須將病人的嘴巴用手捏緊,防止氣從口內排出。在進行此法時,要先將病人鼻內污物清除,以防阻塞氣道。用此法吹氣時,應比口對口吹氣法用力大些,時間長些。
❺ 人工呼吸的錯誤做法
分析: 人工呼吸是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人工呼吸使要方法得當,思考解答. 人工呼吸常用於搶救呼吸暫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時,首先要將被救者放在空氣清新的場所,讓被救者仰卧,解開病人衣領、腰帶,如果口鼻內有泥土、血塊等,必須先清除干凈,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暢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後進行口對口的吹氣.可見A是錯誤的,不捏鼻子,氣體可能會不進入肺,而從鼻子跑出.故選:A 點評: 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既能解答題目,也能在必要的時候救助他人.
❻ 做人工呼吸搶救病人時,下列哪一種做法是錯誤的()A.不斷深吸氣,重復口對口吹氣B.強度以吹氣後病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因煤氣中毒,或者溺水、觸電而突然停止呼吸,這時候常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人工呼吸的方法,就是根據呼吸運動的原理,藉助外力患者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與縮小,從而引起肺被動的擴張和回縮,使患者恢復呼吸.每分鍾時間內人工呼吸的次數,叫做呼吸頻率.成年人在平靜狀態下的呼吸頻率大約是16-18次/分,所以人工呼吸頻率應該與正常人的呼吸頻率一樣.
故選:D
❼ 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操作中,下述哪個是不正確的 A.吹氣時向後壓環狀軟骨 B.吹氣要看到胸廓抬起 C.
因為頸部在這里有一個生理彎曲,當你做CPR的時候,由於將頸部後仰,使得這個彎曲還要加重,所以需要稍微下壓一下環狀軟骨,使氣管保持平的狀態,以便氣體流暢進入。
❽ 人工呼吸是一種有效的急救方法,有關人工呼吸的描述不妥的是()A.連續地口對口吹氣B.用手捏住病人
人工呼吸是一種常用的急救方法,吹氣次數應和呼吸頻率相似,吹氣次數為每分鍾15-20次.人工呼吸是緊急情況下的救人方法,要掌握其具體措施:人工呼吸的操作步驟如下:①清除口和鼻內的異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暢;②使病人仰卧,頸下墊高,頭後仰.將病人的衣服解開,腰帶放鬆;③救護者跪在病人的一側,用手帕或是紗布蓋在病人的口鼻上.用一隻手托起病人的下頜,另一隻手捏緊病人的鼻孔,然後深吸一口氣,對著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④每一次吹氣停止後,救護者的嘴離開並立即松開捏鼻的手,如此反復進行.吹氣的次數為每分鍾15~20次.吹氣的過程中,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夠隨著每次吹氣而略有隆起,並且氣體能夠從口部排出,則證明人工呼吸有效.
故選:A
❾ 人工呼吸正確方法
口對口呼吸法:
1、呼吸道要通暢 在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進行。如患者口鼻內有嘔吐物、泥沙、血塊、義齒等異物時,搶救者用紗布包住食指伸入口腔進行清除。松開衣領、褲帶、乳罩、內衣等。舌後墜者用紗布或手帕包住拉出或用別針固定在嘴唇上。
2、先吹兩口氣 清洗病傷者口鼻異物後,口對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兩口氣,以擴張已萎縮的肺,以利氣體交換。
3、姿勢 患者仰卧位,頭後仰,頸部用枕頭或衣物墊起。口蓋兩層紗布,急救者用一手抬起下頜,另一手拇、食指捏緊病者鼻翼,以防吹進的氣體從鼻孔漏出。
4、患者口張開,搶救者吸一口氣後,張大口將患者的口全包住。
5、接著做捏鼻動作 快而深地向病者口內吹氣,並觀察病者胸廓有無上抬下陷活動。一次吹完後,脫離病者之口,捏鼻翼的手同時松開,慢慢抬頭再吸一口新鮮空氣,准備下次口對口呼吸。
6、吹入量 每次吹氣量成人約1200ml,過大量易造成胃擴張。無法衡量時,急救者不要吸入過多的氣體。
7、呼吸頻率 口對口呼吸的次數成人16~20/min。單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15次後,吹氣兩口,即15∶2;雙人急救時,每按壓胸部5次後,吹氣1口,即5∶1,有脈搏無呼吸者,每5秒鍾吹一口氣(12~16/min)。
二、口對鼻呼吸。
當患者有口腔外傷或其他原因致口腔不能打開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其操作方法是:首先開放患者氣道,頭後仰,用手托住患者下頜使其口閉住。
深吸一口氣,用口包住患者鼻部,用力向患者鼻孔內吹氣,直到胸部抬起,吹氣後將患者口部張開,讓氣體呼出。如吹氣有效,則可見到患者的胸部隨吹氣而起伏,並能感覺到氣流呼出。
注意事項:
1、現場搶救時,如必須搬動患者,需用手抬,並及時進行人工呼吸,以免延誤時機。
2、口內如有異物,必須清除。必要時用紗布包住舌頭牽出之,以免舌後縮阻塞呼吸道。
3、頭宜側向一邊,以利口鼻分泌物流出。
4、人工呼吸速度以12~16次/min為度,節律宜均勻。
5、待患者恢復自主呼吸後,可停止人工呼吸,但應繼續觀察,如呼吸又停,應繼續人工呼吸。
6、非經確診患者已死亡,人工呼吸不得停止。
❿ 用人工呼吸急救不妥的是
B
在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使病人仰卧平地或硬板上,兩臂在身旁緊貼身軀,用手帕擦去口腔內異物,一手掌按前額,將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頦骨下,上抬下頦部,使頭顱後仰,這樣可使舌根與後咽壁分離,遮蓋氣管開口的會厭軟骨翹起,上呼吸道得以通暢。口對口吹氣時,用按於前額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鼻翼,口對鼻吹氣時,則可將上抬下頦手掌代替中、食指,以拇指、食指封閉口唇,搶救者作深吸氣後,俯身以口唇包圍病人口(鼻)部,用力緩慢呼氣,將氣壓入肺臟。吹氣時應見到胸廓擴張。每次吹氣時間約1~1.5秒,氣量800~1000毫升為宜,開始第1~2次量可多些。每次吹氣後,移開口唇,讓病人肺內氣隨胸廓回縮排盡,再重復吹氣,每分鍾約12次左右,每次吹氣務求用深吸氣的前部分呼氣,以保證最高含氧濃度;每隔5~10秒,測摸病人頸動脈搏動,如脈搏消失,胸前亦聽不到心跳,即進行體外心臟按摩,與人工呼吸交替進行;每2次吹氣後,以80~100次頻率進行體外心臟按壓15次。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摩交替4次後,檢查頸動脈搏動,若心臟跳動恢復,呼吸未出現,則繼續人工呼吸。如有兩人在場,一人做人工呼吸,一人做體外心臟按摩,按摩與吹氣的比例可調為5∶1。
現場搶救的同時,應迅速通知專業救護人員接應,或急送醫院治療。
1.口對口或(鼻)吹氣法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2.俯卧壓背法
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卧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3.仰卧壓胸法
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卧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面(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