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是說莫法拉赫腰腹力量強,還有送髖技巧,可是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
腰部核心訓練,又稱核心力量訓練,是力量訓練的一種形式。
所謂的「核心」是人體的中間環節,即肩關節以下、髖關節以上的區域,包括骨盆。它是由腰部、骨盆和髖關節組成的整體,包括29塊肌肉。
核心肌肉群負責穩定重心和指揮力量。它是整體力量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的活動和受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強壯的核心肌肉群在運動過程中對身體姿勢、運動技能和具體技術動作起到穩定和支撐作用。因此,擁有良好姿勢、強大控制力和平衡感的人必須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核心肌肉群。
(1)打拳送髖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核心肌肉是環繞軀乾的肌肉,包括腹肌、臀部肌肉以及連接脊柱和骨盆的肌肉。當我們的手和腿活動時,這些核心肌肉幫助保持身體穩定和直立。其他人稱這些肌肉為「能量屋」。
因為整個身體就像一條運動鏈,而核心就像橋梁一樣連接著身體的上下部分。如果橋架出現問題,很可能會導致上/下車身和整個鏈條出現問題。
有兩部分核心肌肉需要特別注意。其中之一是腹橫肌:四頭肌中最深的肌肉。它的肌肉纖維位於外側,所以當它收縮時,它就像一條腰帶,壓縮內部器官,支撐背部。
強壯的腹橫肌對於防止腰背部受傷和提高運動成績是很重要的。了解深層腹肌的一個好方法是,當你笑的時候,小腹收縮並向內振動,這就是腹橫肌。為了收縮腹橫肌,想像將肚臍推向脊柱並將其拉入。
除此之外,核心肌肉還有非常重要的骨盆底肌肉。這些連接在骨盆底部的肌肉是由交替的肌肉層組成的,當肌肉層收緊時,增加腹內壓力,幫助橫向腹肌收縮,從而穩定身體。
收緊這些肌肉會讓你覺得你想去洗手間,但又無法抑制想去的沖動。你可以想像骨盆底部的肌肉就像一部電梯,從一樓到二樓再到三樓,然後慢慢地一層一層地下降到一樓。通過這樣的想像,你可以有效地練習收緊這些肌肉。
B. 跆拳道的腿法基本功訓練方法
跆拳道基本功訓練方法有哪些呢?跆拳道的腿法有哪些?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跆拳道的腿法基本功訓練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跆拳道的腿法技巧
跆拳道實戰中腳踢進攻時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腳前掌,腳趾,腳背,足刀,腳後跟,腳後掌(腳跟底部)。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站立踢,跳動踢,助跑踢,轉身踢和飛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進攻,而且每種踢法踢擊的部位各有不同。實戰過程中,運用腳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對方所處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勢以及雙方的距離,選擇不同的踢法。
腳踢時要利用步法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接近對方做出踢擊動作。注意兩臂的防守。踢擊完成馬上回到准備姿勢,准備下一次的進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動作要快,以免被對方抓住或抱住。腳踢的練習方法主要是靠平時用各種腿法踢擊懸掛的沙袋,經過反復練習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1)前踢: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左旋轉,雙手握拳置於體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當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時,關節向前送,向前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達腿尖,整條腿踹直。踢擊後迅速放鬆,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小腿放鬆,要有彈性;往前送,高踢時往上送;小腿回收與前踢的速度一樣快。主要攻擊部位有面部,下頦,腹部,襠部。前踢亦可用於防守。將前踢發力部位由腳尖改換為腳跟時,前踢動作就變為前蹬動作,動作方法要點相同,只是腳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2)側踢:實戰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提起,兩手握拳置於體側;隨即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髖關節向左旋轉,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蹬伸,右腳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線踢出,力點在腳跟。發力後沒起腿路線收腿,放鬆,重心落下(原處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時大小腿,膝關節夾緊;踢出發力時頭肩,腰,髖,膝,腿和踝成一直線;大小腿直線踢出,原路線收回。側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頭面部。
(3)後踢:實戰姿勢開始,轉身後腿後撤背對對方。重心後移至左腳右腳蹬地後屈膝提起,右腳貼近左大腿,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左腳蹬地伸直,右腳自左大腿內側向後方直線踢出,力達腳跟。踢擊後右腳沿原路線快速收回,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後上體和大小腿折疊收緊;後踢時動作延伸要長,用力延伸;轉身,提腿,出腳動作連續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擊打目標在正後偏右。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襠部,胸部和頭面部。
(4)下劈: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伸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或腳掌)為力點劈擊,一直到地面,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腿盡量往高,往頭後舉,要向上送髖,重心往高起;腳放鬆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斷;踝關節要放鬆。劈腿的主要攻擊部位有頭頂,臉部和鎖骨。
(5)勾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體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提膝,伸直,右側屈膝鞭打動作要連貫快速,沒有停頓;擊打點在體前偏右側,以腳掌為擊打點;左腳旋轉支撐在保持平衡,踹擊後迅速將腿收回。擺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是頭面部和腹胸部。
(6)後旋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腿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面額和胸部。
(7)推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掌,推力向正前方。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重心往前移,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腹部。
(8)橫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提,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向前提膝,盡量走直線;支撐腳外旋180度;髖關節往前順,身體與大小腿成直線;嚴格注意擊打的力點在正腳背;踝關節放鬆,擊打的感覺是「面團」,"鞭梢」。橫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頭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指先跳起使身體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踢法的攻擊技術。跳踢包括旋風踢,雙飛踢,騰空後踢,騰空劈腿,騰空後旋踢,跳步橫踢等多種方法,是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將專門進行分解教學和介紹練習方法(
(10)單腿連踢: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這種技術也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將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專門講述。
(11)雙腿連踢: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
豎踢是最基本的腿法接下來是橫踢它是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的練習這是重中之重因為它在很多時候是最常用的腿法之一下劈反擊和進攻中也是最好不過的腿法它可是好東西前橫踢和橫踢一樣重要其它的由這幾種腿法配合步伐的都是它們的分支而已還有就是品勢前面的幾章一定要熟練乘下的.都是高帶位的事了。
跆拳道的特點
以腿為主,手足並用
跆拳道技術方法中佔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佔3/4,因為腿的長度和力量是人體中最長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種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遠,可左可右,右直右屈,可轉可旋,威脅力極大,是比賽時得分和實用制敵的有效方法。其次是手法,手臂的靈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進攻動作,同時也可以變化為拳,掌,肘,肩的多種用法,進行實戰。在競賽規則以外的跆拳道實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這是跆拳道技術的本質,如人體的手,肘,膝,腳等關節部位,是跆拳道實戰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擊打武器。
方法簡練,剛直硬打
不論是在比賽時還是在實戰中,跆拳道的進攻方法都是十分簡捷而實效的。對抗時雙方都是直接接觸,以剛制剛,用簡練硬朗的方法直接擊打對方,或拳或腿,速度快,變化多;防守的動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隨即是連續的反擊動作。防守時很少使用躲閃防守法,追求剛來剛往,硬拼硬打,盡可能保持或縮短雙方間的距離,以增加擊打的有效性,在近距離拚鬥中爭取比賽或實戰的勝利。
內外兼修,功法獨特
跆拳道理論認為,經過專門訓練,人的關節部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特別是拳,肘,膝和腳四個部位,尤以腳和手為甚。長期專門練習跆拳道,可以使人達到內外合一的程度,即內功和外力達到統一的巔峰。由於無法確定人體關節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過對木板,磚瓦等物體的擊打來測量驗定練習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測驗是跆拳道訓練水平,晉級考試,表演和比賽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顯示出跆拳道獨特的功法和特點。
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在向外推廣時,大多是以這種擊破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其威猛無比的功夫,這種方法是用拳、掌或腳分別擊碎木板、磚瓦,以此檢驗和測試練習者的功力程度。這種獨特的方法現已成為跆拳道訓練、晉級升級、表演比賽的一個主要內容。
強調氣勢,發生揚威
無論品勢還是競技跆拳道,都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多以發出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競技跆拳道比賽中,雙方練習者都會以規則允許的發聲來提高自己的鬥志,藉以在氣勢上壓倒對手,甚至在出擊時配合擊打效果使裁判得以認可,爭取在心理上戰勝對手。所以,跆拳道練習者都要進行專門的發聲練習。
禮始禮終,培養良好道德品質
跆拳道給人們留下的較深的印象是,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是在不同的場合行禮鞠躬。這是因為跆拳道練習者始終把「禮」作為訓練內容,強調「禮始禮終」,即練習活動都要從禮開始,以禮結束,並突出愛國主義。要求跆拳道練習者在練習技術的同時,在道德修養方面也要不斷提高自己。通過用行禮的方式向長輩、教練、老師、隊友鞠躬施禮,使跆拳道練習者養成發自內心的行禮習慣,以養成恭敬謙虛、友好忍讓的態度和互相學習的作風,並培養其堅韌不拔的意識品質。
拓展: 跆拳道實戰的9種腿法
1.前踢
前踢是跆拳道最基本的腿法之一。前踢技術在跆拳道比賽中很少運用,主要運用於自衛或跆拳道基礎練習中。
[動作要領]
提膝時小腿要夾緊,踢腿動作應迅速有力,髖關節前送。
[實戰作用]
可用於攻擊對手的襠部、下頜等部位。
2.橫踢
橫踢是跆拳道比賽中運用率最高的腿法。橫踢技術動作簡單實用,技術變化多樣,是跆拳道技術中重要的腿法。為了便於大家掌握,我們把橫踢技術分解為提膝、轉體和彈腿三個部分,下面予以介紹。
[動作要領]
1)提膝時,膝關節夾緊直線向前提膝;
2)橫踢動作時,支撐腿要以前腳掌為軸,隨橫踢動作腳跟逐漸內旋(約180°),橫踢發力時,髖關節應展開;
3)髖關節前送,擊打的感覺似鞭打動作;
4)橫踢時,擺動腿應踢過身體中線約30厘米;
5)小腿彈踢的瞬間,要有-個制動的過程,使擊打腿產生鞭打的效果。
[實戰作用]
可以用於攻擊對方的頭部、軀干及大、小腿部位。
3.側踢
側踢在跆拳道比賽中,主要用於攻擊對方的軀乾和頭部,也可以用於阻截對手的進攻。它有力量大、速度快、進攻動作直接的特點。
[動作要領]
1)提膝時,膝關節夾緊向前直線提起,提膝、轉體與踢擊要協調連貫。
2)踢擊時,要轉體、展髖,上體略側傾,踢擊目標的瞬間髖、膝、腿應在同一平面內。
3)動作完成後,應按原路線返回。
[實戰作用]
用於進攻對方頭部、面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4.勾踢
勾踢也稱為側擺踢,是跆拳道巾側向進攻技術,主要用於攻擊對方頭部的側面,實戰中,運用得當也會給對手帶來重創。
[動作要領]
1)勾踢時,身體要適當放鬆,起腿後,右腿屈膝抬至水平,然後內扣;
2)勾踢時,要充分發揮腰、腿的力量,小腿後勾要快;
3)鞭打後要順勢放鬆。
[實戰作用]
主要用於進攻對方頭部、面部、胸部,也可以用於反擊對方。
5.下劈踢
劈踢是跆拳道技術巾殺傷力較大的腿法之一,也常作為跆拳道的招牌腿法動作,比賽中得分率較高,主要用於攻擊對方的又部、而部、肩部。比賽巾,運用得當會給對方造成重創。
[動作要領]
1)右腿上擺時,大腿應放鬆,踝關節應舉過頭頂,身體重心應向高起;
2)動作要迅速有力,支撐腳腳跟要離地,同時髖關節上送;
3)向下劈落時,踝關節應放鬆;
4)向下劈落時要有控制。
[實戰作用]
用於進攻對方頭、面、肩等部位,也可以用於反擊對方。
6.推踢
推踢屬於直線型腿法技術。它具有動作突然、起動較快的特點。實戰巾,主要用於阻截對方的進攻或與其他動作配合進攻,一般情況下推踢很少能夠直接得分。
[動作要領]
1)提膝時,大小腿應夾緊。推踢時,腿法運行的路線應是水平向前的;
2)推踢時,髖關節應向前送,應利用身體重心的前移來加大腿法的力量。
[實戰作用]
用於進攻對方的胸部或用於阻截對方的進攻動作。
7.後踢
後踢是跆拳道巾的轉身攻擊技術,比賽中,可以直接用於反擊或與其他動作相配合進攻,運用得當會給對手以重創:
[動作要領]
1)後踢時,上體與踢出腿應在同一平面內,要控制住肩部不要隨之轉動;
2)提腿時,大小腿應充分同收,蓄力待發;
3)轉身、提腿、後踢三個動作要連貫有力。
[實戰作用]
可用於進攻對方胸部、腹部或頭部,也可以用於反擊對方的進攻。
8.後旋踢
後旋踢同後踢一樣,均屬於轉身腿法,動作相對較為復雜。後旋踢也是比賽巾常用的技術,應用時,可以直接用於進攻也可以與其他技術配合用於進攻,還可以用於反擊,運用得當往往會重創對方。
[動作要領]
1)擺動腿在正前方時,擊打的路線應是水平弧線;
2)以腰帶動腿發力,原地旋轉360°;
3)起腿要快,蹬地、轉腰、轉上體、擺腿發力要連貫、協調、快速,不要停頓。
[實戰作用]
用於進攻對方的頭部、頸部和胸部,也可以用於反擊對方。
9.雙飛踢
雙飛踢是在跆拳道實戰中,將兩次或多次的橫踢動作在騰空狀態下的快速組合。雙飛踢有動作突然、得分率高的特點。
C. 跆拳道基本訓練方法
跆拳道基本訓練方法
跆拳道以其變幻莫測,優美瀟灑的腿法著名於世,被世人稱為踢的藝術,這是跆拳道區別於其他格鬥術的一個重要特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跆拳道基本訓練方法,歡迎參考~
一、以腿法為主,拳腳並用
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的限制和跆拳道進攻方法的特點,使得跆拳道是已腿法攻擊為主。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占總技法的70%。腿擊無論在攻擊范圍、攻擊力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二、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面,則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三、強調呼吸,發聲揚威
在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10%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9%,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14%。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四、以剛制剛,方法簡練
受跆拳道精神影響,運動員在比賽當中多是直擊直打,接觸防守,躲閃技術運用得比較少。進攻都採用直線連續進攻,以連貫快速的腳法組合擊打對手。防守多採用格擋技術,或採取以攻對攻,以攻代防的技術。
五、禮始禮終,內外兼修
在任何場合下,跆拳道練習者始終以禮相待。練習活動都要以禮開始,以禮結束,以養成謙虛、友好、忍讓的作風,在道德修養方面不斷的提高自己。
【 基本動作 】
跆拳道以其變幻莫測,優美瀟灑的腿法著名於世,被世人稱為踢的藝術,這是跆拳道區別於其他格鬥術的一個重要特點。跆拳道的腿法講究變化多樣和靈活多端,對人體的柔韌性、大腦反應的靈敏性、身體運動的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對人體機能和體能的綜合考驗。
跆拳道實戰中腳踢進攻時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腳前掌、腳趾、腳背、足刀、腳後跟、腳後掌(腳跟底部)。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站立踢、跳動踢、助跑踢、轉身踢和飛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進攻,而且每種 踢法踢擊的部位各有不同。實戰過程中,運用腳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對方所處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勢以及雙方的距離,選擇不同的踢法。腳踢時要利用步法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接近對方做出踢擊動作。注意兩臂的防守。踢擊完成馬上回到准備姿勢,准備下一次的進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動作要快,以免被對方抓住或抱住。腳踢的練習方法主要是靠平時用各種腿法踢擊懸掛的沙袋,經過反復練習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1)前踢: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左旋轉,雙手握拳置於體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當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時,關節向前送,向前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達腿尖,整條腿踹直。踢擊後迅速放鬆,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小腿放鬆,要有彈性;往前送,高踢時往上送;小腿回收與前踢的速度一樣快。主要攻擊部位有面部、下頦、腹部、襠部。前踢亦可用於防守。將前踢發力部位由腳尖改換為腳跟時,前踢動作就變為前蹬動作,動作方法要點相同,只是腳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2)側踢:實戰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提起,兩手握拳置於體側;隨即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髖關節向左旋轉,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蹬伸,右腳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線踢出,力點在腳跟。發力後沒起腿路線收腿,放鬆,重心落下(原處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時大小腿,膝關節夾緊;踢出發力時頭肩、腰、髖、膝、腿和踝成一直線;大小腿直線踢出,原路線收回。側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頭面部。
(3)後踢:實戰姿勢開始,轉身後腿後撤背對對方。重心後移至左腳右腳蹬地後屈膝提起,右腳貼近左大腿,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左腳蹬地伸直,右腳自左大腿內側向後方直線踢出,力達腳跟。踢擊後右腳沿原路線快速收回,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後上體和大小腿折疊收緊;後踢時動作延伸要長,用力延伸;轉身、提腿、出腳動作連續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擊打目標在正後偏右。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襠部、胸部和頭面部。
(4)下劈: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伸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 或腳掌)為力點劈擊,一直到地面,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腿盡量往高,往頭後舉,要向上送髖,重心往高起;腳放鬆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斷;踝關節要放鬆。劈腿的主要攻擊部位有頭頂、臉部和鎖骨。
(5)勾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體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提膝,伸直,右側屈膝鞭打動作要連貫快速,沒有停頓;擊打點在體前偏右側,以腳掌為擊打點;左腳旋轉支撐在保持平衡,踹擊後迅速將腿收回。擺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是頭面部和腹胸部。
(6)後旋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腿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面額和胸部。
(7)推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掌,推力向正前方。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重心往前移,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腹部。
(8)橫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提,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向前提膝,盡量走直線;支撐腳外旋180度;髖關節往前順,身體與大小腿成直線;嚴格注意擊打的力點在正腳背;踝關節放鬆,擊打的感覺是「面團」、「鞭梢」。橫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頭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指先跳起使身體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踢法的攻擊技術。跳踢包括旋風踢、雙飛踢、騰空後踢、騰空劈腿、騰空後旋踢、跳步橫踢等多種方法,是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將專門進行分解教學和介紹練習方法
(10) 單腿連踢: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這種技術也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將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專門講述。
(11)雙腿連踢: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這種技術同樣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將在後面教學篇中專門講述。
;D. 武術基本功訓練方法及注意事項
武術基本功訓練方法及注意事項
武術基本功是練習武術必須具備的身體活動能力、技術技巧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基礎。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武術基本功訓練方法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一)壓腿
1.正壓腿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
動作說明:左腳跟擱在肋木上,腳尖勾緊,上體向前下做振壓動作。
要點:直體向下振壓,壓至疼痛時,進行耗腿練習。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兩腿不直。
糾正方法:強調收胯、正髖,也可用手下壓膝部。
(2)上體不正。
糾正方法;挺胸、立腰,被壓腿異側的肩、胸部前俯,雙手抱住被壓腿腳掌。教法提示:
(1)集體壓腿時,統一口令進行。壓至疼痛時可停住不動。
(2)壓腿前先把肌肉和關節活動開,壓腿後把被壓腿屈膝抱在胸前,然後松開。可與控腿、搬腿、踢腿和擺腿練習交替進行。
2.側壓腿
預備姿勢:同正壓腿,唯側對。
動作說明:左腳跟擱在肋木上,腳尖勾緊,右臂上舉,左掌附於右胸前,上體向左側壓振。
要點:立腰、展髖,直體向側下壓振。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同正壓腿(1)。
(2)上體側振時前屈。
糾正方法:支撐腿腳尖外展,被壓腿一側髖盡量前送,向里掖左肩,右臂上舉並向頭後伸展。教法提示:同正壓腿。
3.後壓腿
預備姿勢:同正壓腿,唯背對。
動作說明:左腳背擱在肋木上,腳面綳直。上體後屈並做振壓動作。
要點:挺胸,展髖,腰後屈。
易犯錯誤:兩腿不直。
糾正方法:挺膝或同伴用手頂其被壓腿膝部,另一手協助其上體後振。
教法提示:同正壓腿。
4.仆步壓腿
預備姿勢:開步站立。
動作說明:右腿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腳尖內扣。兩腳全腳掌著地,兩手分別抓握兩腳外側。
要點:挺胸、立腰、沉髖,臀部盡量貼近地面。
易犯錯誤:步幅太小,髖關節拉不開。糾正方法:逐步加大兩腳距離。
教法提示:仆步振壓時,不要太猛,以免拉傷韌帶。仆步與弓步交換練習。
(二)搬腿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
動作說明:右腿支撐,左腿向前上方舉起,挺膝、腳外側朝前;也可由同伴托住腳跟或膝部做正搬、側搬和後搬練習。
要點、易犯錯誤、糾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側、後壓腿。
(三)劈腿
1.豎叉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
動作說明:兩腿前後分開成直線。左腿後側著地,腳尖勾起;右腿內側或前側著地。
要點:挺胸、立腰、沉髖、挺膝。
易犯錯誤:兩腿不成直線。
糾正方法:在地上劃一直線。
教法提示:練習豎叉時,先做壓腿、擺腿和踢腿等練習,以免韌帶拉傷。
2.橫叉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
動作說明: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腿內側著地。
要點、易犯錯誤、糾正動作、教法提示同豎叉。
(四)直擺性腿法
1.正踢腿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兩臂側平舉。
動作說明:左腳上步直立,右腿挺膝,腳尖勾起向前額處猛踢;目向前平視。
要點:挺胸、收腹、立腰。踢腿時,迅速收髖、收腹,腳尖勾起綳落,過腰後動作加快,要有寸勁。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俯身彎腰。
糾正方法:收下顎、頭上頂,直腰。
(2)拔跟或送髖。
糾正方法:降低踢腿高度,腿上踢時收髖,支撐腿全腳掌著地。
(3)動作緩慢無力。
糾正方法:按口令要求的速度踢。
教法提示:
(1)先練壓腿,再練踢腿。
(2)先踢低腿,適當放慢速度,然後按要點練習。
(3)左、右交替的行進間踢腿。
2.斜踢腿
預備姿勢:同正踢腿。
動作說明:向異側耳際猛踢,動作同正踢腿;目向前平視。
要點、易犯錯誤、糾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踢腿。
3.側踢腿
預備姿勢:同正踢腿。
動作說明:右腳上步,腳尖外展;左腳跟稍提起,身體略右,兩臂後舉。隨著,左腿勾腳向左耳際踢起,右臂上舉亮掌,左臂立於右肩前;目向前平視。
要點:開髖、側身、猛收腹。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同正踢腿第(1)、(3)。
(2)側身不夠。
糾正方法:支撐腿外展,異側肩朝前。
教法提示:同正踢腿。
4.外擺腿
預備姿勢:同正踢腿。動作說明:右腳上步;左腳尖勾緊,向右側上方踢起,經面前向左側上方擺動,直腿落在右腳旁;目向前平視,可用掌在面前依次迎擊腳面。
要點:展髖,腿成扇形外擺,幅度要大。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同正踢腿的第(2)、(3)。
(2)外擺幅度不夠。
糾正方法:外擺腿越過適當高度的障礙標志,體會外擺動作要求。教法提示:同正踢腿的(1)~(3)。
5.里合腿
預備姿勢:同正踢腿。
動作說明:同外擺腿,唯由外向內合。
除要求合髖,要點、易犯錯誤、糾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外擺腿。
6.拍腳
預備姿勢:並步站立。
動作說明:左腳上步;右腿挺膝、綳腳面向上猛力踢擺。同時右拳變掌,於前上方迎擊右腳面;目向前平視。
要點:收腹、立腰。踢腿高度過胸,擊拍腳面要准確、響亮。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同正踢腿(1)。
(2)擊拍不響。
糾正方法:腳面綳平,手掌並緊。
教法提示:
(1)先練原地單腿的拍腳,再練行進間的.左右腿交替拍腳。
(2)也可做用異側手擊拍腳面的「斜拍腳」練習。
(五)屈伸性腿法
1.彈腿
預備姿勢:同拍腳。
動作說明:支撐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彈出。腳面綳平,力達腳尖。
要點:收髖,彈擊有寸勁,力達腳尖。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屈伸不明顯,類似踢腿動作。
糾正方法:強調收髖、屈膝後再彈出。
(2)力點不明顯。
糾正方法:強調猛挺膝、綳腳尖。
教法提示:
(1)逐漸增加彈腿高度。
(2)結合手法練習。
2.蹬腿
預備姿勢:同彈腿。
動作說明:同彈腿,唯腳尖勾起,力達腳跟。
要點、易犯錯誤、糾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彈腿。
3.側踹腿
預備姿勢:成插步。
動作說明:右腿伸直支撐;左腿由屈到伸,腳尖里扣,用腳掌猛力踹出,高與腰平,上體傾斜;目視左側方。
要點:挺膝、開髖、猛踹,腳外側朝上、力達腳掌。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腳尖朝上、成側蹬腿。
糾正方法:強調側踹腿內旋後再踹出。
(2)高度不夠或收髖。
糾正方法:上體傾斜;扶一定高度的物體,做側踹腿練習。
教法提示:
(1)逐步提高踹腿高度。
(2)手扶一定高度的物體,做側踹腿練習。
(六)掃性腿法——伏地後掃腿
預備姿勢:成左弓步,兩堂向前推出。
動作說明:成右仆步,上體前俯,兩掌撐地,左腿全蹲;右腿伸直,腳尖內扣,以左腳掌為軸貼地後掃一周。
要點:體、俯身、撐地、掃要連貫協調,一氣呵成。
易犯錯誤和糾正方法:
(1)向右體、擰腰速度慢,以致旋無力和腰腿動作脫節。
糾正方法:多做高姿勢的快速甩頭、擰腰、掃腿動作的練習,體會掃腿動作的用力方法和連貫的要求。
(2)手扶地的位置不對。
糾正方法:強調上體右,兩掌在右腿內側撐他。
教法提示:
(1)先體會以擰腰帶動掃腿的旋要求,然後再逐步增加後掃腿的速度和力量。
(2)先做以左腳掌為軸向後旋的練習,再逐漸降低重心,做完整的後掃腿練習。
E. 寸拳的訓練方法有哪些要領
李小龍原創無敵寸拳,又稱為寸勁拳,寸拳以本能反應為主導與潛能最大發揮為主體,至簡、至靈、至威、至猛。同時寸拳也有一定的訓練 方法 。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寸拳的訓練方法。
寸拳的外力訓練方法
可採用杠鈴、啞鈴、拉力器、臂力器等器具練力及俯卧撐、深蹲跳等徒手練力,在這里我僅介紹幾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啞鈴練力, 其它 一些練力方法,可參考別的教材或書刊。
(1)擴胸運動:雙腳分開同肩寬而立,雙手握啞鈴於胸前直臂做擴胸運動,擴胸時(手分開)鼻吸氣,還原時鼻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胸大肌力量,同時對發展三角肌、背闊肌有作用。
(2)曲小臂運動:端坐於凳子上,一手握啞鈴,肘部放置於膝上,另一手按置肘窩貼緊膝部,而後做手握啞鈴上下曲伸練習,曲肘時吸氣、伸肘時呼氣,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小臂肌力,同時對指抓力、大臂力亦有效果。
(3)俯身側平舉運動:上身向前俯約90°左右,雙手握啞鈴同肩側平舉成一線,而後還原成雙手握啞鈴朝地面方向,平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2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背肌等。
(4)負鈴仰卧起坐:雙手握啞鈴於腦後,身體仰卧於板凳上,做仰卧起坐動作,起時呼氣動作快,卧時吸氣動作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腹肌力及腰力。
(5)負鈴深蹲:雙手握啞鈴至肩部,做上下起蹲動作,蹲時吸氣將啞鈴回收肩部,起時呼氣,同時將啞鈴直臂舉起,30次/組,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發展全身各部位功力。
(6)握鈴快速沖拳:雙手握啞鈴於胸前,快速向前做沖拳動作,出拳時噴氣,力竭而止,30次/組做3組,亦可量力而行。 功效:增強出拳的爆發力。 做完上述動作後應深呼吸,拍打按摩全身進行放鬆。 注意事項: ①呼吸:用力時吸氣,放鬆時呼(噴)氣,切記這很重要。 ②放鬆:不管是訓練時還是訓練後,均要放鬆肌肉。絕對避免練僵肌肉,尤其是練完力量後要迅速放鬆,方法有“拍打、按摩、熱水浴、意念放鬆(可參照大成拳樁功意念放鬆)。 ③要量力而行,有條件平時多加強營養。
寸拳的內力訓練方法
所謂內力就是通過呼吸意念加特定的姿勢所培養出來的 武術 內勁,作用是培訓充實流動的內在能量,形成“意、氣、力”合一的強大內勁,至於內力理論方面本人在此就不多說,朋友們可參考其它教材,本人在此只想說一些實際的東西,以便讓學者迅速的、簡單地登堂入室,筆者根據 經驗 介紹二種方法。
站樁
習者雙腳分開一肩半寬而立,雙腳趾似抓非抓大地、足心含空、膝曲(不超過腳尖),臂部似後坐一高凳、重心穩固上身正直、涵胸拔背收腹,頭正目直,頭頂似被小線上掉,而後抬起雙臂曲肘環抱於胸前、手心向內、十指相對、做到沉肩墜肘、十指間距為一拳,手心距胸約一尺遠,十指自然分開似曲似直,做上述姿勢要求全身放鬆,而後意想雙手環抱一大樹,雙臂內側、胸腹、兩腿內側皆與樹似觸非觸。 要求:姿勢保持穩固,心平氣和,呼吸自然,平心靜氣,全身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目視前方,排除雜念。
俯卧樁
站樁完畢後既可進行俯卧樁練習,姿勢同俯卧撐式要求雙腳跟並攏,腳尖觸地,雙拳撐地開立與肩同寬,從後腦到腳跟成一線,全身挺身,動作:身體慢慢下俯至胸幾乎貼地,全身仍然保持一線,下俯同時吸氣入丹田,而後身體慢慢撐起,同時呼氣,意想丹田氣經雙肩至雙肘至拳面,在身體上撐雙肘近乎伸直時,突然加速伸直雙肘,同時噴氣並意想氣達拳面,同時意想雙拳下各墊一磚塊氣到時磚塊即被我內氣擊碎,如此反復練20次/組,力竭而止。
寸拳的內力練習注意事項
①無論是站樁或俯卧樁均保持全身放鬆,排除雜念,精神集中,全身保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但在俯卧樁力達拳面時,要求有意握緊拳頭,並有拳往下鑽的感覺(緊後既松)。
②內力練習每天最少保持練習兩次以上,先站樁後俯卧樁。
③飯前後一小時內最好不要練功,練功前解除身上一切緊身物及排除大小便。
④站樁後可拍打全身,深呼吸放鬆,俯卧樁後可快速沖拳放鬆。
⑤練習時保持循序漸進,不硬撐,慢慢延長練功時間,保持呼吸自然,不故意造作憋氣,保持精神集中,如雜念太多無法克制,不要強求,可眼微閉想一些愉快的事,練習要持之以恆,只有勤加練習才能登堂入室,一般在1—3個月即感效果明顯。
寸拳的爆發訓練
簡述
發力(技術)訓練 一聽發力,大家可能都知道是將拳力打出去,但怎樣發力,怎樣正確的發力,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明白,武術追求的效果是爆發穿透力,但怎樣練出或者說發出爆發力呢?很多書刊教材上對發力的描述只局限在“腳蹬地、擰腰、送髖、順肩”等,試想這樣的描述對有一定 武術基礎 者是一聽就明白,但對那些武術初學者或一些悟性較差者來說,就不那麼好理解了,為此在介紹寸拳發力技術之前,我先介紹一下“現有之力爆發訓練”。
現有之力爆發
什麼叫現有之力爆發呢?就是在自身沒有練習武術功力之前將自身原來所具備的功力(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具有功力)發出去,體會、學習發力技術,為以後學習寸拳發力,更高層次的發力技術服務。
體會腳蹬力與腰力
面前准備一沙袋或讓同伴持腳靶站立面前,動作要領:取截拳道警戒式站立(強側置前前,一般是右手右腳在前),右肘(後肘)抬平,肘尖朝外,前臂回收靠近大臂、左手扶右手拳面,隨後,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面,同時後腳掌後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同時右肘以小臂為力點,隨同全身轉動,由右側向左正前方(鼻子正前方)橫擊沙袋,噴氣發力。
注意:①擊打目標時,雙眼始終盯著要打的位置,擊中目標(沙袋)後,立即回復原來位置。
②重點體會:“腳蹬地與擰腰力”,切記!
③你在練習前可先按自己想像中的方法用肘擊沙袋,再按此方法擊沙袋試比威力如何,體會什麼叫發力。
體會現有爆發拳力
仍然面對沙袋,取截拳道警戒樁站立(右手、右腳在前),仍然以前腳為軸,後腳掌猛蹬地,同時後腳掌內轉上體左轉,髖左擰,肩內轉,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同時噴氣發力擊中目標,目視沙袋,如此反復練習,直至熟練。
注意:① 拳擊 中目標一定是在鼻子正前方的位置。
②拳擊中目標前全身均放鬆,只是在拳頭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有意握緊拳頭,而後迅速放鬆恢復至警戒樁式,再做下一次練習。
③必須嚴格按照要領練習,練習時一下一下的來,不要用連續,等熟練後,體會到正確爆發出拳後再連續出拳。 現有之力爆發兩個步驟只是由簡單的肘擊過
渡到拳擊,你就學會了爆發出拳,也就是學會了發力(重點:腳蹬地力與腰擰力),在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前,你可先按原來的方法擊沙袋,再嚴格按照此方法擊沙袋,比一比便知武術中的爆發力跟平時死力氣是不能相比的。 學習“現有之力爆發”後,你再學習其它拳法就輕而易舉了,像“直、擺、勾、彈、鞭、栽”等,再學寸拳發力技術就更容易了,如果等練習了寸拳功力後,你再按此方法將“現有之力”爆發後,你的攻擊威力將會更加無比強勁。
寸拳的發力要領
你練習了內外合一的寸拳功力,又學會了現有之力爆發,再根據本方法練習寸拳,你就可以毫不猶豫的試驗寸拳威力了,也可以向你的朋友展示“絕技”了。 動作要領:習者仍然持截拳道警戒式站立(注意:將有力的拳腳置於前方,下面以右手右腳在前為例)。首先度量距離,伸直前手臂,指尖觸目標,為合適站位,然後前手輕握拳,拳眼向上,拳面向目標,回收身前離目標13CM處,松握拳並塌腕,肘貼肋部,正對目標,後手拳置下頦處,同時將身體重心後移,前腳掌輕著地,重心大部分在後腳,做好上述動作後,目視目標,做幾次深呼吸,以放鬆身心,然後深吸一口氣入丹田,而後後腳猛蹬地面(並微向外轉動),同時向外(右)擰腰,轉髖、展胸、順(轉)肩,以肩催動大臂,大臂催動小臂,小臂催動拳頭,並將原來塌腕之拳猛上翹擊中目標,同時重心前移將原來之高虛步變成前弓後箭之弓箭步,在拳擊中目標的一剎那,拳頭猛握緊,內部呼吸猛下沉,短促的爆喝一聲(聲音:“哈”、“嘿”、“哼”等),壓縮橫隔膜,使腹腔突然膨漲,同時意想丹田之能量通過前臂達拳面噴射而出,其勁力洞穿目標。
寸拳的注意事項
(1)動作前應全身放鬆,集中精神,凝神定意,注視目標;
(2)拳擊向目標時應像離弦之箭飛速射穿目標;
(3)擊中目標的勁力是由全身肌肉力量,自身體重、內力和寸拳特定的技術動作發出的瞬間爆發穿透力(切記腳蹬地之力用上);
(4)拳擊中目標後應迅速放鬆還原成警戒式,再進行下一次練習;
(5)習者練習前應仔細閱讀弄懂動作要領。 此即為“神秘”的寸拳技術,勤加練習即可掌握,練習時可讓同伴持雙層腳靶(單層容易受傷)於胸前,試驗寸拳威力。
寸拳是截拳道中發力距離最短,穿透力最強的拳法。寸拳發力十分簡捷,但支具有入表透里的攻擊效果,被打擊中擊者往往凌空飛出,寸拳之所以威名遠播,原因就在於此。
一、身體素質
1、肩部柔韌性訓練:要想將拳勁完整地爆發出來,必須使肩部變得柔韌,靈活、靈活,具體方式如壓肩、拉肩、臂繞環等。 2、爆發力訓練:截拳道寸拳需要一觸即發的爆發力,這主要通過動力性爆發肌力訓練和靜力性肌力訓練獲得。 3、動力性肌力訓練: (1)腕部力量訓練:卷腕運動,啞鈴繞環。 (2)胸背臂肌力訓練:a.可以運用傳統的仰卧推舉杠鈴練習法,但要注意重量應適當。b.雙拳俯卧撐跳躍,即雙拳觸地成俯卧撐,撐起時雙臂及胸大肌用力,全身肌肉收緊,向上猛然一躍為一次,連續數次。 4、靜力性肌力訓練:雙手握單杠略寬於肩,用力上拉至後頸部貼杠,堅持一會兒,身體略下降,使頭頂部微觸杠,再堅持一會兒。
二、流動能量
所謂流動能量(能量流),也可以理解為通常所講的內氣、內力。長期以來,很多人以為截拳道沒有內力訓練。其實,截拳道的寸拳即脫胎於詠春拳,而詠春拳正是一種拳功一體的拳術,即在練習拳術套路的同時伴隨著內氣的收放。所以截拳道的寸拳才具有巨大的攻擊力。流動能量具體練法如下: 全身放鬆,雙腿並立,雙手自然下垂。雙拳抱於肋側。屈膝,使身形略沉,以腳跟為軸,雙腳同時外旋成“一”字形。以腳尖為軸,腳跟處旋成“二字鉗羊馬”,臂部忌突出。左拳貼身而出,同鼻尖平齊,向胸前打擊。注意動作應慢,意念內氣(能量流)由丹田送出,並流至雙臂,雙手,似要噴涌而出,用意不用力,逐步達到“力不斷而若止,形似靜而實動”的境界。本節如能配合詠春拳的“一攤三伏”,動作效果會更好。
三、精神力量
精神力量是由精神力量激發人體潛能所產生的力,也稱“念力”。一種簡便而又功效顯著的訓練方法是:手握一根約一公斤重的金屬棒,以警戒式站好,前手握棒徑直地向鼻子前方出擊數次,直至能做到拳如鞭擊般迅速而有爆發力。此法既能增強出拳力量又能提高出拳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你會感到在空手打出一拳時,會有更大的沖擊力,這便是“精神創造的奇跡”。 通過上述三步的修煉,應具備“機械力、能量力、精力”這三種最基本的力。然而還需要在正確的技戰術指導下協調運動,將這三種力同收同發,這個境界就我們通常所講的“合”、“順”、“整”、“本能”、“意發”。下面談談這幾個問題。
四、拳架及發力
以截拳道警戒式站好,前手向假想目標快速打出,同時後手猛地抽回,並貼向身體,書刊號轉髖部,後腳用力把整個身體向前推進,在將要擊中目標的剎那,握緊拳頭,腕部翹起;在擊中目標時,拳頭突然向內一扭。完成發力後,手臂應迅速回收。 掌握了正確的發力動作後,便可進行發力練習了。寸拳的發力練習來源於中國武術的“撞板功”,方法如下:取彈性好的木板,在距牆一磚遠處固定,地上部分同身高,木板上端纏軟布,以防傷手。以木板為目標,用正確的發力技術進行發力練習。若能輕松地將板頭擊碰牆上時,便可在木板與牆之間加磚,切記須循序漸進。 需要注意的是,寸拳的應用能否成功,不但取決於正確的發力,更重要的一點便時機。出拳可能過早或過晚均可能是錯過戰機,以致由優勢變為劣勢。最後請記住:近身與發力是統一的整體,一旦掌握並運用好這一點,定能成為“寸拳高手”。
猜你喜歡:
1. 太極拳的整勁和寸勁的練習技巧
2. 寸勁的介紹
3. 阮奇山詠春拳的簡介
F. 如何自學跆拳道及相關的訓練方法
一、 跆拳道防守技術總則
防守通常與反擊共同就應用。
防守是獲取勝利的間接形式,防守源於自我保護意識。
在實戰中,如果不能直接戰勝對手的話就應積極防守等待時機,但如果可以直接戰對手的話,就無須多此一舉。
防守有三種模式:1)、移動防守
2)、攻擊防守(以攻為守)
3)、格襠防守
防守時盡量不要使用格襠防守。如若逼不得以,應在做完防守後立即做出反擊動作或同時做出攻擊動作,即所謂的「守攻同期」。
二、 跆拳道防守技術研修
移動防守法則:移動防守是積極利用靈活、快速為、准確的步法和身法改變空間位置(距離和角度的位置)破壞對手的有效攻擊范圍。使對手的攻擊無法成功。再利用對手出招時產生的破綻與時間差予以狠擊。
移動防守的主要技術手段:
1)、前移防護
前移防護即迫前防護。主要是搶在對手動作完成前主動縮短距離,使對手動作無法奏效。此動作關鍵是破壞對手完成攻擊動作時必須的距離。
此動作要求施用者具備良好的技術基礎和反應。否則極有可能正好撞到對手的「刀口」上。
動作示範:敵我雙方對峙,對方欲起腿攻擊我方,而我則在對方的攻擊動作完成之前移向對手並盡量貼近。以此逼使對手無法攻擊。
前移防護是矮小者對身材高大者時的有力防守技術,可以達到較好的使用效果。而且前移防還是一種對付器械較量好的戰術武器,當對方使用棍棒等較長武器時其打擊范圍也就相應較大遠,而此時應用前移防護可以有效破壞對方長距離的攻擊優勢而達到制人而不制於人的止目的。
前移防護主要以前滑步、快進步、上步來完成。但要注意的是在做前移防護時要盡可能的給自己多的手部保護,以更安全的配合步法的完成。
2)、後移防護
後移防護是通過延長雙方的距離來破壞對手攻擊使對手的攻擊落空的防禦技術。遠離對手的後移防護在實戰應用中使用頻繁,只是能夠精妙施用者卻不多。因為此動作要有足夠好的距離感,否則將出現要麼沒有移出對手的打擊范圍,要麼距離太遠無法適時給對手以反擊。
防禦的總則是通過防護技術間接獲取勝利。沒有適時的反擊做後續動作將加大制勝難度,是跆拳道訓練所不取的。所以希望讀者能夠明白,精確的距離對於後移防護與反擊的重要性。
動作示範:雙方對峙,對方以橫踢攻擊,我方則以後移防禦應對來撤出對方的有效攻擊距離。
後移防禦的戰術宗旨是:「避其鋒芒,適時反擊」;戰術理論則是「讓自身處於對手的射程之外以求的自身的安全」。
後移防護主要是利用後滑步、退步來完成的。
3)、側移防護
側移防護是利用改變自身的空間位置來移動到對手的攻擊范圍之外的戰略技術。
通俗的講,前、後移防護是在破壞對手的攻擊距離,側移防護則是更多的破壞對手的攻擊角度。一旦沒有了適合攻擊的角度任誰也不可能打出有效的攻擊。
側移防護示範:雙方對峙對方企圖用直線性的側踹攻擊我,我方則利用側移步移動到對手的側面完成移防護,使對手沒有合適的角度來繼續攻擊。我方則力求在這一瞬間完成反擊動作。
要在實戰中完美的應用側移防護,施用者就需要有良好的對時機、角度。距離的把握能力。因此需要長期刻苦的進行側移防護的戰術性訓練,而不是僅僅進行側移步法的練習。
側移防護主要利用側移步來完成,有時也利用斜上步來完成。
側移防禦還分內側移與外側移,主要是指移動向對手的內側還是外側而言。對於此本人只建議練習者以自己的習慣或以當時的具體情況而自行決定。至於向內側移好還是向外側移好則沒有什麼不同。在技術理論上向內向外都是正確的。
4)、躲閃防護
躲閃防禦是利用軀體的形變與位移來完成的自我保護技術。其在「型以正」、「剛來剛對」的傳統跆拳道中很少見到,躲閃防護是在後來的競技跆拳道中逐漸產生形成的技術。
躲閃防護主要是由「體前屈」式的降低高度的技術和「側屈」式的位置移動與軀體偏轉的技術所組成。
體前屈式的躲閃防護主要是針對敵方對我頭部實施的攻擊。
側屈式的躲前防護則是在對付器械時應用較多,但是因為對施用者自身的技術要求和心理素質、距離感等基礎要求較高。故側屈式防護較體前屈式防護的使用頻率要少的多。而基於側屈式防護的特殊性,有許多選手反而把側屈式防護技術應用到了迷惑對手的戰術中,使之成為了一種兼具戰術與防禦為一體的技術。
大家在拳擊比賽中可以看到拳擊手對於體前屈防護的大量應用,足以證明體前屈防護的有效性與實用性。只是在跆拳道比賽中當施用體前屈防護後,不容易立即做出反擊所以在正統的跆拳道比賽中較少出現選手利用體前屈式防護的鏡頭。但這並不表示體前屈式防護在跆拳道中就沒有價值。相反在跆拳道的自由對抗中體前屈是一個絕不容忽視的防護技術。
體前屈式防護的具體做法:基礎站架保持下盤的高度穩定,在此基礎上上身向前做小幅度的前傾彎曲。以避開對手對我方頭部實施的攻擊。
做前屈時一定要以適度為原則,前傾時切不可過份低頭,要始終保持雙眼對敵的注視。否則容易被對手乘機施技。另外在自由對抗時,做完防護也可直接下潛對敵施以抱腿摔等技術,以應「將計就計」的戰術。
對側屈式防護技術,其實我們的許多人在平時的訓練中或實戰中自覺不自覺的就會應用到因為側屈式防護技術可以說是一種本能性的防禦動作。只不過那種本能並不一定很完善,只要在技術理論與應用上稍加深化一下便夠了。
具體動作:與體前屈一樣在站架基礎上保持高度的下盤穩定,身體向左或向右做適度側傾彎曲。
5)、跳躍防護
與「體前屈」式防護相反,跳躍式防護主要是應對對手對我方的低位攻擊。
雖然在競技跆拳道中因為受到規則不充許打擊腰帶以下部位的限制,而很少用到跳躍防護。但在傳統跆拳道中和跆拳道自由對抗中跳躍防護技術也是一旨
使用此技術時一定經注意看清對手的攻擊技術是否適合我方使用此技。例如:對手用低掃腿時;對手用器械攻擊我下肢時;對手用鏟腿攻擊時都可以利用跳躍防護。至於跳躍防護的技術則只要能夠做到躍起後有足夠的平衡能力,、躍起的高度達能夠達到所要求的高度即可。其它則並不重要。
攻擊性防守(以攻為守)法則:攻擊性防守又叫以攻為守或連消帶打式防守。
攻擊性防守的技術就是攻擊技術。只不過攻擊目標和攻擊時機有所不同罷了。
攻擊性防守是利用攻擊技術直接打擊對手因攻擊而暴露出來的主體或直接打擊對手攻擊武器的動力臂。利用攻擊阻止對手的攻擊,是為以攻止攻、以攻為守。
幾乎所有的攻擊技術都可以當成攻擊性防守的技術來加以應用。
攻擊防守不是一謂的出擊如同拚命一樣,而是在對手攻擊時,以攻擊技術打擊對手來達到防守目的。
攻擊性防守技巧多樣而簡單,學習者只要能明白基本原理即可,具體使用應自由發揮。但切不可落入某招制某招、某技制某技的錯誤思想中。
攻擊利用攻擊技術打擊對手的攻擊武器使對手的攻擊在半路被封殺是主要的攻擊性防守方式,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攻擊性防守技法。另外還有一種是在對手攻擊時利用更為簡捷的動作與更為快速的攻擊,直接打擊對手的主體,使其失去平衡或受重創而化對手的攻擊為無形。但是要成功的使用此技法必需要求自己的技術水平達到較高層次。
以下是幾例攻擊性防守的典型戰例以供讀者參考:(1)、對方以橫踢攻擊我方(圖¥¥)我則在對手的攻擊到達之前,利用提膝阻打對手的攻擊腿(圖¥¥)使其攻擊動作「夭折」於半路,以達到防守目的。並盡可能的在同時給對手以更大的破壞。
(2)、依然是以對手橫踢進攻為例(圖¥¥),當對手出擊時我則以直線性的推踢或側踢直接攻擊其身體主體(圖¥¥)。只要能搶在對手的攻擊完成之前出擊,並且有足夠的力量破壞力使對手失去平衡那麼則可把對手的攻擊化於無形,也就達到了防守的目的。如果打擊時機和打擊力量達到較高水平的話則可在防守的同時給對手以重創。是為攻擊性防守的最佳模式。
格檔防守法則:格檔防守從理論上來講是一種非常被動的防守技法,所以原則上提倡盡量不用。
如果是在不同有辦法的情況下使用的話,要以格檔對手的「主動力臂」(*近身體的部分)為目標,並且盡量在防守後的瞬間做出相應的反擊動作。
格檔主要是利用自身動作阻止對手動作的完成。
格檔應注意以下幾點:1)切勿用僵硬蠻力硬性對抗。
2)切勿消極防守
3)勿做正面的「沖突」盡量以各種角度的運行來化解對手的力量。
4)一定要趨勢反擊。
格檔技術主要在《太極一章》中,所以意欲學習格檔技術就應從《太極一章》入手。(限
於篇幅,《太極一章》將在下期提供給讀者。)
總結
單純的攻擊有時不足以獲勝,所以當一時無法戰勝對手時,為了保持體力尋找時機,就應積極藉助防守技巧主動改變形勢。人為的創造獲勝的條件與機會方為上策
基本腿法
動作規格:
以左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向後蹬地,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蹬地順勢屈膝提起,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約90度,同時,右腿迅速以膝關節為軸伸膝、送髖、頂髖,把小腿快速向前踢出,力達腳尖或前腳掌。踢擊目標後右腿迅速放鬆彈回,落回原地仍成左勢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
1膝關節上提時大小腿折疊,膝關節夾緊,小腿和踝關節放鬆,有彈性。
2踢擊時順勢往前送髖;高踢時往上送髖。 易犯錯誤:
1、直腿上撩,大小腿沒有折疊,膝關節不夾緊。
2、上體後仰過大,失去平衡。
3、踢擊目標時向前用力,與推踢動作混淆。
進攻部位:腹部、肋部、胸部、頦部。
動作規格:
左腳掌為軸內旋約90度,上身旋轉重心移到右腳,屈膝收腿直線提出,重心前移落下。
動作要領:
1起腿後上身於小腿折疊成一團。
2動作延伸,用力延伸。
3轉身,踢膝,出腿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
4擊打目標在正前方稍偏右。 易犯錯誤:
1上身,大小退不折疊,直腿往上撩。
2轉身,踢腿有停頓,不連貫。
3擊打成弧線,旋轉發力。
4肩,上身跟著旋轉,容易被反擊。
動作規格:
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全在一起,將右腿向後上以髖關節為軸直腿擺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至右後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退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腿攻擊的主要部位有要額和胸部。 易犯錯誤:
1、轉身、踢腿中有停頓,二次發力;
2、起腿太早,最高點,不在正前方;
3、上身往前、往側、往下,推動平衡.
動作規格:
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或腳掌)為力點劈擊,一直到前面,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腿盡量往高、往頭後舉,要向上送髖,重心往高起;腳放鬆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斷;踝關節要放鬆。劈腿的主要攻擊部位有頭項、臉部和鎖骨。 易犯錯誤:
1、起腿不夠高,不夠充分,重心不往高起;
2、踝關節緊張,往下壓太用力;
3、重心控制,腿控制不好,落地太重,
4、上身後仰太多,應隨重心一起前移,保持直立
360
動作規格:
兩人從閉勢實戰姿勢開始,功方左角向右腳右側前方跨一步,左腳內扣落地,身體向右旋轉180度;左腳落地的同時右腿隨身體繼續右轉向右後擺起,此時身體以轉動360度,左腳等地起跳,順勢在空中用左橫踢擊打對方腹部後頭部,右腳落地支撐。
動作要領:
1功放上步轉體動作要迅速果斷,左腳內扣落地時腳跟對敵。
2右腳隨身體又轉向後右側擺起時不要太高,以能帶動身體旋轉起跳為宜。
3左腳蹬地起跳,身體騰空,但不過膝,目的是快速旋轉出腿。
4左腳橫踢時,右腿向下落地,要快落站穩,即橫踢目標的同時右腳落地
雙飛
動作規格:兩人從閉勢實戰姿勢開始,攻方先用右橫踢攻擊對方左肋部,同時,左腳蹬地起跳,身體騰空右轉,騰空高度在膝關節以上,但不宜過高;左腳起跳後在空中用左橫踢迅速踢擊對方胸部或腹部;左右腳交換,右腳落地支撐,左腳橫踢目標後迅速前落,成左勢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 1、右腿橫踢目標的同時,左腳蹬地跳。
2、左腳起跳後迅速隨身體右轉橫踢目標。
3、兩腿在空中交換,右腳先落地。 易犯錯誤及糾正:
1、右橫踢和左腳起跳時機不直轄市,或早或晚;應該先利用踢擊沙袋練習右橫踢同時左腳起跳的動作,熟練後再起左腿橫踢。
2、右橫踢和左橫踢之間間隔過長;可利用原地右橫踢起跳左橫踢空擊練習,提高出腿和起跳的速度。
進攻部位:肋部、胸部、腹部、頭部。
分解動作教學:
1、雙 1、方從閉勢實際1、實戰姿勢開始。
2、攻方起右腿向前橫踢攻擊目標。
3、左腳同時地起跳,在空中順勢交換兩腿。
----------------------------------------------------------------------
1、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項以手腳技術和身體能力進行搏擊格鬥和自身修煉的競技體育項目,起源於朝鮮半島,1994年被正式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1995年被正式命名為跆拳道,是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項目。它對抗性強,格鬥場面緊張激烈。本片主要介紹跆拳道基本技術中的實戰姿勢、基本步法、手法技術、腿法技術,以及組合技術應用等內容,將基本動作和這戰演練相結合,再通過各種輔助性練習,以達到練習者在實戰中熟練運用這些基本動作的目的。
跆拳道運動介紹
第一部分 禮儀規范
第二部分 實戰姿勢 標准實戰姿勢 高位實戰姿勢 低位實戰姿勢和對手對岐時的基本站位方法。
第三部分 基本步法(重要環節)
第四部分 手法技術
第五部分 腿法技巧
第六部分 跆拳道組合技術
http://www.winff.com/Software/Catalog25/406.html
2、截拳道與拳術
截拳道以意會.力拙而意巧,力易而志難.若要由自然動靜中悟出萬物變化之理,自萬物變化之力中,悟出別人之拳法之節奏破綻,乘虛而入,如水滲隙.
心拳與術拳
大巧若拙,拙中之巧.返樸歸真,內蘊天地變化之機,外藏鬼神莫測之變.
哲藝之境
有些武術雖然先聲奪人,但卻如喝滲水之酒.令人越瞧越無味.但有些武術,其味隨覺苦澀,但卻如細嚼橄欖,令人越想越回味無窮.
--------------------------------------------------------------------
前踢腿 面對目標,兩腳後開立,左腳在前;兩拳握拳做好准備姿勢。右腿向前上方踢擺,屈踝,用足前掌踢擊對手沖拳的前臂;支撐腿微屈。
橫踢腿 兩腿前後開立,左腳在前;兩手握拳做好准備姿勢。身體左轉,左腳外展;同時,右腿屈膝上提,收至腰間,腳步面綳平。上體側傾;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由屈到伸弧形擺踢,米惚程呋鞫允值耐凡俊O屢�讓娑閱勘輳�澆徘昂罌�ⅲ�醫旁誶埃渙絞治杖�齪米急缸聳啤W笸認蚯吧戲教擼�米愀�一鞫允值耐凡俊?
側踢腿 面對目標,兩腳前後開立,左腳在前;兩手握拳做好准備姿勢。左腳外展,身體隨之左轉;同時,右腿屈膝上提,腳尖勾緊。上體側傾;右腿繼續上提,並由屈到伸,用足跟踹擊對手的咽喉。
後踢:實戰姿勢開始,轉身後腿後撤背對對方。重心後移至左腳,右腳蹬地後屈膝提起,右腳貼近左大腳,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左腳蹬地伸直,右腳自左大腿內側向後方直線踢出,力達腳跟。踢擊後右腳沿原路線快速收回,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起腿後上體和大小腿折疊收緊;後踢時動作延伸要長,用力延伸;轉身、提腿、出腳動作連續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擊打目標在正後方偏右。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襠部、胸部和頭面部。
擺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體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提膝、伸直、右側屈膝鞭打動作要連貫快速,沒有停頓;擊打點在體前偏右側,以腳掌為擊打點;左腳旋轉支撐要保持平衡,踹擊後迅速將腿收回。擺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是頭面部和腹胸部。
後旋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將右腿向後上以髓關節為軸直腿擺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 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腿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面額和胸部。
推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掌,推力向正前方。 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重心往前移,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腹部。
橫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提,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向前提膝,盡量走直線;支撐腳外旋180度;髖關節往前順,身體與大小腿成直線;嚴格注意擊打的力點在正腳背;踝關節放鬆,擊打的感覺是"面團"、"鞭梢"。 橫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頭部、胸部、腹部和助部。
跳踢:指先跳起使身體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踢法的攻擊技術。跳踢包括旋風踢、雙飛踢、騰空後踢、騰空劈腿。騰空後旋踢、跳步橫踢等多種方法,是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單腿連踢: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
雙腿連踢: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
G. 跆拳道速度力量訓練方法
一、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人體的基本身體素質之一。它是指人體關節活動的范圍大小以及肌肉和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發展跆拳道運動員的柔韌素質的目的是為了提高人體間跨過關節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性。
跆拳道技術的掌握和發揮柔韌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柔韌性的提高可以加大技術動作的攻擊高度(新規則規定,在比賽中,使用腿法技術攻擊到對手頭部可以得兩分),利於肌力和速度的發揮,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增加動作的協調優美感,可獲得最佳的機能水平。
並加速動作掌握進程,有利於技術水平的提高。使技術動作顯得輕巧靈活,更加協調和准確。跆拳道練習者在進行柔韌性練習中,可以緩慢的將肢體移動到一定位置,使肌肉、肌腱、韌帶被拉長,讓機體有一定的酸、脹、痛的感覺,在該位置或略有超過處停留一定時間(一般停留6—8秒,重復6—8次);也可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拉伸動作的方法,下面介紹一些下肢的柔韌性練習方法。
1、前後劈腿。可獨立前後振壓,也可以將腿部墊高,由同伴幫助下壓。
2、左右劈腿。練習者仰卧在墊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斷下壓。
3、壓腿:將腳放在椅子或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腳尖朝前,然後正壓(勾腳)、側壓、後壓。
4、踢腿:原地扶把桿或行進,正踢(勾腳)、側踢、後踢。
5、擺腿:向內、向外擺腿。
6、控腿:手扶支撐物體,前控、側控、後控。
7、弓箭步壓腿。
8、跪坐壓腳面。
9、在特製不同形狀的練習器上練習腳腕不同方位的柔韌(特製練習器械見彈跳力部分)
10、用腳內側、外側、腳跟、腳尖走。
11、負重深蹲,腳跟不離地使腳盡量彎曲。
12、雙人面向而坐,雙腳互相頂位,雙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後仰。
柔韌素質的練習更是一種意志力的練習,練習中肌體的痛感強,練習效果見效慢,而停止訓練便有所消退,因此應持之以恆、系統化、經常化才能見效。由於肌肉、韌帶等的伸展性並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得到提高的,所以柔韌性練習應做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不能急於求成。柔韌的發展應是在肌力增長下的發展,要提高肌力,但決不能使肌肉體積過分增大而影響關節活動幅度。發展柔韌素質需要兼顧相互關聯的身體各個關節部位,在練習前,重要注意熱身與外界溫度及練習的時間,練習後應結合放鬆活動練習。
二、速度素質訓練
速度主要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是跆拳道比賽中爭取時間優勢的重要條件。常言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跆拳道運動員的速度素質訓練主要在於反應速度和短距離的移動速度訓練,速度又分為一般速度和專項速度。一般速度主要是加強下肢力量,步幅、腿擊頻率的訓練。專項速度是結合各腿法技術特點,如反應快、起動快、急停快、變向加速快、動作銜接快、動作轉換快、起跳快、攻守轉換快等。專項速度要求與一般速度密切結合,一般速度是專項的基礎。在跆拳道運動中,身體速度素質訓練中,可採用以下幾種練習方法。
1、各種步法練習
可使跆拳道運動員提高控制身體重心變化與平衡的能力,在提高技術水平時少走彎路,應該堅持經常練習,做到“天天練,堂堂練”,跆拳道運動員尤其要加強這方面步法的訓練。如小步快跑、高抬腿、後蹬跑、左右交叉步跑、跨跳步跑、原地快頻小跑、左右滑步、上步後撤步、交叉步以及它們的綜合練習等。
2、追逐游戲
兩人相距2米面向站立,根據教練規定哪隊是單數哪隊是雙數(或其他信號),聽教練口令發出是單數還是雙數(教練叫一個數字),按事先的規定(叫到單數,單數跑或追),一隊跑一隊追,在15—20米左右距離內追上為勝,追不上為敗。
3、各種腿法技術的啟動練習
這項練習主要發展跆拳道運動員各個腿法技術的快速啟動能力以及靈敏性,同時也逐步提高了運動員根據比賽情況的變化及時做出相應技術動作的能力。如原地或移動中,當聽或看到信號後,突然起動做各種距離的攻防技術練習;根據教練員的技術信號,做步法或技術的快速起動、急停、轉身、變向的練習。
4、仰卧高抬腿 仰卧兩腿快速交替作高抬腿練習(動作同上),要求以大腿工作。做10—30秒,練習次數及間歇同上。這練習也可做抗阻力練習,如拉膠皮帶,將膠皮帶分別固定在肋木(或樹干)上和兩腳踝關節處,以高抬腿拉力抗阻力,膠帶固定的一端要低於墊子平面約20公分,也可拉完膠帶後再徒手練習,以提高動作速率。
5、懸垂高抬腿
兩手握單杠成懸垂,兩腿快速交替做屈膝高抬腿和下蹬伸直動作,速度越快越好。每次兩腿各抬20—50次,重復2—3組,組間歇3—5分鍾。
速度素質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如跆拳道場上的起動姿勢為站立式,身體向前或移動方向主要是面向前,側向前,轉身對前三種。步法移動與技術的攻擊過程中不斷要求身體的變速、變向的能力。所以專項速度素質訓練必須與技術相結合。當然速度素質訓練最好多採用對抗性和競賽性的練習,因為運動員興奮,才可發揮最快的速度,適應比賽的需要;也可採用信號的練習手段,有效地訓練運動員的觀察、判斷、反應速度;要嚴格要求,要求運動員以最快的速度、正確地完成練習:在反復練習中嚴格注意掌握間隔時間等。
三、力量素質訓練
力量素質是指人的機體或機體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體的重量、支撐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氣或水的阻力等。內部阻力包括肌肉的粘滯力、關節的加固力及各肌肉間的對抗力等。外部阻力往往是發展力量素質的手段,人體在克服這些阻力中提高、發展自身的力量素質。在激烈的跆拳道比賽中,突然起動、技術的相互變向、轉化、或轉身、跳躍及攻與守的身體的直接接觸等,都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分為最大力量了、快速力量、力量耐力三種。
A.絕對力量: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85%—100%練習,次數:1—3次,組數:6—10組。
B.速度力量: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60%—80%練習,次數:5—15次,組數:4—6組。
C.力量耐力:一般以最大負重量的40%—60%練習,次數:15—30次,組數:2—4組。
跆拳道運動員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發性的快速力量,要求肌肉有迅速地伸展和收縮的能力,要求神經興奮的高度集中,要求興奮和抑制過程迅速轉化,有很高的靈活性。因為在快速、頻繁身體接觸、激烈對抗的跆拳道比賽中,很多技術動作都是在快節奏和爆發用力的情況下完成的,現在介紹一些發展力量性的練習方法:
1、發展腰腹力量練習
這是對控制自身體重心,保持身體平衡,以及協調用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目的地加強和提高腰、腹部肌肉收縮和舒張的能力是提高腰、腹部力量的關鍵。如仰卧舉腿(圖14、圖15)、仰卧折體、俯卧挺身、懸垂舉腿練習;利用杠鈴負重轉體、“8”字體繞環、體前屈伸等練習;跳起空中折體、轉身練習:跳起空中傳球、接球練習等。
2、發展下肢力量的練習跆拳道運動員主要是提高下肢爆發用力的能力。安排訓練時多做動力練習,少做靜力練習,負重輕。如單腿起落(圖16、圖17、圖18)、蛙跳、立定跳、多級跳、連續縱跳摸高練習:負重杠鈴快速提踵練習;負重半蹲、半蹲跳、原地台階交換跳等練習(圖19、圖20)。
在進行力量素質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根據跆拳道運動特點,訓練中要特別加強爆發力訓練,同時注意以輕、快的力量練習為主。力量素質訓練要與靈敏、彈跳、速度等素質和跆拳道技術練習結合進行,使力量成為“靈勁”。力量訓練後,還應注意肌肉放鬆,要使肌肉既有力量又有彈性。每周可安排二次大力量訓練。
跆拳道以其變幻莫測,優美瀟灑的腿法著名於世,被世人稱為踢的藝術,這是跆拳道區別於其它格鬥術的一個重要特點。跆拳道的腿法講究變化多樣和靈活多 端,對人體的柔韌性,大腦反應的靈敏性,身體運動的'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對人體機能和體能的綜合考驗。
跆拳道實戰中腳踢進攻時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腳前掌,腳趾,腳背,足刀,腳後跟,腳後掌(腳跟底部)。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站立踢,跳動踢,助跑踢,轉身踢和飛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進攻,而且每種踢法踢擊的部位各有不同。實戰過程中,運用腳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對方所處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勢以及雙方的距離,選擇不同的踢法。腳踢時要利用步法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接近對方做出踢擊動作。注意兩臂的防守。踢擊完成馬上回到准備姿勢,准備下一次的進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動作要快,以免被對方抓住或抱住。
腳踢的練習方法主要是靠平時用各種腿法踢擊懸掛的沙袋,經過反復練習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1)前踢: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左旋轉,雙手握拳置於體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當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時,關節向前送,向前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達腿尖,整條腿踹直。踢擊後迅速放鬆,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小腿放鬆,要有彈性;往前送,高踢時往上送;小腿回收與前踢的速度一樣快。主要攻擊部位有面部,下頦,腹部,襠部。前踢亦可用於防守。將前踢發力部位由腳尖改換為腳跟時,前踢動作就變為前蹬動作,動作方法要點相同,只是腳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2)側踢:實戰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提起,兩手握 拳置於體側;隨即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髖關節向左旋轉,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蹬伸,右腳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線踢出,力點在腳跟。發力後沒起腿路線收腿,放鬆,重心落下(原處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時大小腿,膝關節夾緊;踢出發力時頭肩,腰,髖,膝,腿和踝成一直線;大小腿直線踢出,原路線收回。側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頭面部。
(3)後踢:實戰姿勢開始,轉身後腿後撤背對對方。重心後移至左腳右腳蹬地後屈膝提起,右腳貼近左大腿,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左腳蹬地伸直,右腳自左大腿內側向後方直線踢出,力達腳跟。踢擊後右腳沿原路線快速收回,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後上體和大小腿折疊收緊;後踢時動作延伸要長,用力延伸;轉身,提腿,出腳動作連續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擊打目標在正後偏右。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襠部,胸部和頭面部。
(4)下劈: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伸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或腳掌)為力點劈擊,一直到地面,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腿盡量往高,往頭後舉,要向上送髖,重心往高起;腳放鬆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斷;踝關節要放鬆。劈腿的主要攻擊部位有頭頂,臉部和鎖骨。
(5)勾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體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提膝,伸直,右側屈膝鞭打動作要連貫快速,沒有停頓;擊打點在體前偏右側,以腳掌為擊打點;左腳旋轉支撐在保持平衡,踹擊後迅速將腿收回。擺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是頭面部和腹胸部。
(6)後旋踢: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腿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面額和胸部。
(7)推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掌,推力向正前方。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重心往前移,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腹部。
(8)橫踢: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向前提膝,盡量走直線;支撐腳外旋180度;髖關節往前順,身體與大小腿成直線;嚴格注意擊打的力點在正腳背;踝關節放鬆,擊打的感覺是“面團”,"鞭梢”。橫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頭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指先跳起使身體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踢法的攻擊技術。跳踢包括旋風踢,雙飛踢,騰空後踢,騰空劈腿,騰空後旋踢,跳步橫踢等多種方法,是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
(10) 單腿連踢: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
(11)雙腿連踢: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
H. 跆拳道技術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跆拳道 技術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都有各自不同的訓練目的、任務、 方法 及手段。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跆拳道技術訓練的方法和手段。
跆拳道技術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概念
1 跆拳道技術訓練的方法
訓練方法是指教練員和運動員為完成訓練任務,掌握專項枝術達到提高專項成績的目的而採用的途徑和方法。訓練過程中要完成身體身素質、技術,戰術 心理等各方面的仟務。達到提高專項運功成績的目的,就必須採用各種具體的途徑和方法。運動員訓練水平的提高 ,各階段任務的完成,以及達到創造專項運動最高成績的目的。無不是依賴於訓練方法的正確和創新。在訓練實踐中,訓練方法的運用往往又是與新選用的訓練內容密切結合進行的,因而又有訓練手段這一概念,技術訓練力法是專門針對技術訓練採取的方法。
2.跆拳道技術訓練的手段
訓練手段指解決運動員身體素質、技術、戰術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採取具有針對性的專門練習內容和具體方法。及訓練手段段包含練習的內容和訓練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僅*在訓練館所採用的各種具體方法解決這一需要,因此,必須將運動訓練手段這一 概念加以延伸。更為廣泛的內涵。技術訓練手段,是指為了完善跆拳道技術的學習,而採取的不同方法和 措施 。其目的是為了使技術更准確更規格化。
跆拳道技術訓練的主要方法
跆拳道的技術訓練是在一定的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技術訓練,可以提高專項技術的熟練運用程度、技術的運用效果和掌握運用技術的實戰變化規律,從而達到提高專項運動成績的目的。
1. 自我訓練法
即自己進行專門的技術動作訓練 這種方法訓練可以使練習者自己用身心去休會和感覺動作.理解動作含義和目的。尋找技術力法的運動和變化規律。從而提高掌握技術.運用技術的能力。常用的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對鏡子練習法。即自己面對鏡子練習各種技術動作.邊練 習、邊自我觀察,通過個人的對鏡練習,可以正確地掌握基本動作,體會各種攻防的路線、方向、角度、力點等。同時,通過鏡子的反饋,可以及時糾正錯誤,建立良好的、正確的動作概念,並不斷強化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
(2)模仿練習法 模仿優秀運動員或有效技術組合進行技術練習。模仿法可以專門練習提高有特殊效果的技術動作。通過模仿,了解和掌握技術動作的特點和優勢,既利於自己運用,又利於自己從中發現規律,創造出新的技術組合。模仿的形式多種多樣 ,可以模仿單個技術動作也可以模仿組合技術動作:模仿練習的同時,可以請教練或同伴在旁邊臨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利於改進和捉高。
2. 配合練習法
通過和教練或同伴的配合,訓練基本技術和組十技術。這種方法比較靈活,練習時教練員或同伴可以做出多種不同的配合動作,訓練練習者的各種技術,提高其運動技術的效果和能力。
常採用以下的具體方法:
(1)聽口令完成技術動作。練習者按教練員或同伴的不同口令,完成相應的技術動作。練習者處於准備狀態,當聽到教練員或同伴發出的口令。例如:“左橫蹋”、“右橫踢”、“左前蹋接右橫”、“右橫踢接左後旋踢”等時。練習者必須迅速、准確地完成相應的技術動作, 這種練習既可練習技術動作,又可練習練習者的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
(2)蹋腳靶練習法 教練員或同伴手持腳靶,讓練習者進行攻擊性技術動作踢擊練習,踢靶練習可以先從固定靶丌始,練習固定位置們踢擊技術。熟練和具有一定的力度後,再進行移動靶的踢擊練習。踢移動靶時要遵循由慢到快、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個變到多變的原則。不斷提高練習難度,逐漸向實戰過渡。通過蹋靶練習,可以有效地提高練習者的反應速度。應變能力,動作靈敏協調性和攻防扛術動作的准確性,熟練掌握在不同情況下的擊打技術。提高攻擊效果。
(3)踢組合靶練習-由4~6名同伴乒持不同高度、不同放置角度的固定靶,站在相距每人不超過兩米的兩條直線,由練習各從一端踢向另一端。要求練習者根據靶位的高低和靶而的角度,選擇運州不同的方法踢擊 。要求動作準確,擊打力度,聲音清脆宏亮,這是較為綜合的練習法。選擇運用和擊打效果有較高的要求。因而是提高技術訓練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利用這種方法行移動靶的練習,難度更大,效果也更好。
3. 增加難度訓練法
即通過增加術難度和攻防難度的練習方法,來提高技術的熟練程度和運用能力。
(1)增加技術難度的訓練方法。在已經掌握動作規格的基礎上,在有干擾或進行 其它 練習時聽信號突然完成技術動作的練習方法:例如.給練習者規定,只要看到腳靶舉過頭頂,就用劈腿攻擊,練習叫教練員或同伴訓練習開先用中、低位腳靶練習橫踢、側踢或前踢技術動作,每踢2或3次,就突然將靶舉過頂一次或兩次,讓練習者突然問完成重點練習動作,增加技術的難度相突然性。
(2)增加攻防難度的訓練方法。
即利用比正常條件困難得多的練習條件,進行技術訓練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多種形式,例如,負重練習法;大強度練習法和同時的一對二練習法等,利用高難度或超重量的訓練,使運動員對技術有一個強化運用的過程。這樣對技術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刻。
4. 利用外界條件和環境的練習力法
藉助外界的不同條件和環境,進行有一定體能或心理要求的訓練,這種形式的訓練是輔助性和針對性的。用來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
主要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模擬比賽環境練習法。有的運動員自己練習時。技術的發揮和運用非常好,們在比賽中卻發揮不出來這種情況,可採用模擬比賽的方法。將技術訓練設置到類似比賽的環境中,增強這種環境下發揮技術能力的訓練。
(2)利用水阻練習法已經掌握了基本技術的練習者,讓他們列齊腰或齊胸的水中進行技術訓練,利用自然界的條件訓練技術,因為水中阻力的影響,練習者在水中做動作時會感到很困難,同時,還要克服浮力對動作的影響,以及水壓對呼吸帶來的困難。要想在水中完成動作,就必須准確控制動作的規格,否則就會變形。因此,水中訓練法對精確握動作技術是非常有益的。同時,水中練習既是對練習者靈敏、協凋素質的加難訓練,又是對體能耐力的有效訓練。
5.踢打沙袋練習法
沙袋練習是跆拳道訓練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踢打沙袋,可以提高腿法技術的完成速度和擊打力度,從而提高技術訓練的質量。通過踢打沙袋練習技術時,應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技術動作的規格,不要猛踢猛打,使技術動作變形;二是體會完成技術動作的本體感覺,即進行正確合理而又有效的技術動作時自己的感覺是怎樣的,並將這種感覺保持下去;二是將技術訓練打擊力度訓練、時間空間感覺訓練以及准確性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逐漸向實戰過渡。
6.有條件實戰訓練法
針對某些技術的訓練,必須在近似實戰或實戰中訓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根據訓練需要,進行有目的有條件的實戰訓練,專門性地強化所練技術,是技術訓練中有實際意義的練習法。這種練習可以使練習者有目的地熟練掌握運用各項攻防技術動作,同時.鍛煉練習者在近似實戰狀況下,經過技術訓練相運用,提高對抗擊打的時機和准確性,積累實戰 經驗 ,為實戰做技術、戰術和心理上准備。
7.實戰訓練法
訓練專項技術的目的是實戰,實戰是對技術訓練效果的有效驗證和進一步促進,因此,利用實戰訓練法進行實戰技術的訓練和檢驗。技術訓練的最高階段,同時也是最終目的。所以,經常進行測驗賽、選拔賽、邀請賽、對抗賽等多種形式的實戰比賽,會對運動員的技術訓練起到任何訓練方法都不能比擬的實際效果。通過實戰比賽,使練習者技術技能有質的變化,同時,在高度緊張激烈和瞬息萬變的情況下,有效地運用技術戰術,可增強練習者的自信心,豐富其臨場經驗,為真正進入高水平比賽創造條件。
跆拳道的基本動作
(1)前踢(smapkick):實戰姿勢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髖關節向左旋轉,雙手握拳置於體側;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當大腿抬至水平或稍高時,關節向前送,向前頂,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快速向前上方踢出,力達腿尖,整條腿踹直。踢擊後迅速放鬆,右腿沿原路線彈回,將右腳放置在左腳前面仍成實戰姿勢。 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小腿放鬆,要有彈性;往前送,高踢時往上送;小腿回收與前踢的速度一樣快。主要攻擊部位有面部、下頦、腹部、襠部。前踢亦可用於防守。將前踢發力部位由腳尖改換為腳跟時,前踢動作就變為前蹬動作,動作方法要點相同,只是腳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2)側踢(side kick):實戰的基本姿勢開始;右腳蹬地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提起,兩手握拳置於體側;隨即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髖關節向左旋轉,右腿以膝關節為軸向前蹬伸,右腳快速向右前上方直線踢出,力點在腳跟。發力後沒起腿路線收腿,放鬆,重心落下(原處或向前均可),再次回到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時大小腿,膝關節夾緊;踢出發力時頭肩、腰、髖、膝、腿和踝成一直線;大小腿直線踢出,原路線收回。側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肋部、胸部和頭面部。
(3)後踢(back kick):實戰姿勢開始,轉身後腿後撤背對對方。重心後移至左腳右腳蹬地後屈膝提起,右腳貼近左大腿,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左腳蹬地伸直,右腳自左大腿內側向後方直線踢出,力達腳跟。踢擊後右腳沿原路線快速收回,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起腿後上體和大小腿折疊收緊;後踢時動作延伸要長,用力延伸;轉身、提腿、出腳動作連續一次性完成,不能停頓;擊打目標在正後偏右。後踢動作的主要攻擊部位有膝部、腹部、襠部、胸部和頭面部。
(4)下劈(cut down):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同時,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胸前;隨即充分送髖,上提膝關節至胸部,右小腿以膝關節為軸向上伸直,將右腿伸直舉於體前,右腳過頭。然後放鬆向下以右腳後跟( 或腳掌)為力點劈擊,一直到地面,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腿盡量往高,往頭後舉,要向上送髖,重心往高起;腳放鬆往前落,落地要有控制;起腿要快速,果斷;踝關節要放鬆。劈腿的主要攻擊部位有頭頂、臉部和鎖骨。
(5)勾踢(hook kick):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腿以髖關節為軸屈膝上提,兩手握拳置於側;左腳以前腳掌為軸外旋180度,右腿以膝關節為軸繼續向前上方伸成直線,順勢右腳的腳掌用力向右側屈膝鞭打,順鞭打之勢上體右轉,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回原處,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提膝,伸直,右側屈膝鞭打動作要連貫快速,沒有停頓;擊打點在體前偏右側,以腳掌為擊打點;左腳旋轉支撐在保持平衡,踹擊後迅速將腿收回。擺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是頭面部和腹胸部。
(6)後旋踢(Reverse kick):實戰姿勢開始。兩腳以兩腳掌為軸均內旋約180度,身體隨之右轉約90度,兩拳置於胸前。上體右轉,與雙腿擰成一定角度。右腳蹬地將蹬地的力量與上體擰轉的力量合在一起,右腿繼續向右後旋擺鞭打,同時上體向右轉,帶動右腿弧形擺至身體右側,右腿屈膝回收;右腳落到右後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轉身旋轉,踢腿連貫進行,一氣呵成,中間沒有停頓;擊打點應在正前方,呈水平弧線;屈膝起腿的旋轉速度要快;重心在原地旋轉360度。後旋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面額和胸部。
(7)推踢(push kick):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右腳以髖關節為軸提膝前蹬,用右腳腳掌向前蹬推,力點在腳掌,推力向正前方。動作要領:提膝後盡量收緊膝關節;重心往前移,利用身體的重量和力量;推的時候腿往前伸展,送髖;推的路線水平往前。推踢的主要攻擊目標是腹部。
(8)橫踢(turning kick):實戰姿勢開始。右腳蹬地,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屈膝上提,兩拳置於胸前;左腳前腳掌碾地內旋,髖關節左轉,左膝內扣;隨即左腳掌繼續內旋至180度,右腿膝關節向前抬至水平狀態,小腿快速向左前橫向踢出;擊打目標後迅速放鬆收回小腿。右腿落回原地成實戰姿勢。動作要領:膝關節夾緊,向前提膝,盡量走直線;支撐腳外旋180度;髖關節往前順,身體與大小腿成直線;嚴格注意擊打的力點在正腳背;踝關節放鬆,擊打的感覺是“面團”、“鞭梢”。橫踢攻擊的主要部位有頭部、胸部、腹部和肋部。
(9)跳踢(jump kick):指先跳起使身體騰空,然後在空中完成各種踢法的攻擊技術。跳踢包括旋風踢、雙飛踢、騰空後踢、騰空劈腿、騰空後旋踢、跳步橫踢等多種方法,是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將專門進行分解教學和介紹練習方法
(10) 單腿連踢(double kick):同一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方法。這種技術也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將在後面的教學篇中專門講述。
(11)雙腿連踢(double turning kick):兩條腿連續進行兩次以上的進攻。這種技術同樣屬於跆拳道高難技術動作,將在後面教學篇中專門講述。
猜你喜歡:
1. 跆拳道實戰訓練技巧
2. 跆拳道的練習方法之品勢入門
3. 跆拳道的八種練習方法
4. 跆拳道專業訓練之六大練習法
5. 跆拳道比賽的種類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