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

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

發布時間:2022-10-24 19:12:44

A. 財務管理經典書

1. 《戰略成本管理》

斯蒂芬 A.羅斯。

3. 《讓數字說話》金十七。

4. 《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

黃世忠。

供參考。

B. 如何分析財務報表

財務分析是企圖了解一個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從晦澀的會計程序中將會計數據背後的經濟涵義挖掘出來,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決策基礎。由於會計系統只是有選擇地反映經濟活動,而且它對一項經濟活動的確認會有一段時間的滯後,再加上會計准則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選擇會計方法的自由,使得財務報告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不恰當的地方。雖然審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狀況,但審計師並不能絕對保證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恰當性,他們的工作只是為報 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一個合理的基礎,所以即使是經過審計,並獲得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財務報表,也不能完全避免這種不恰當性。這使得財務分析變 得尤為重要。

一、財務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來說,財務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比較分析:是為了說明財務信息之間的數量關系與數量差異,為進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這種比較可以是將實際與計劃相比,可以是本期與上期相比,也可以是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相比;
2.趨勢分析:是為了揭示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化及其原因、性質,幫助預測未來。用於進行趨勢分析的數據既可以是絕對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數據;
3.因素分析:是為了分析幾個相關因素對某一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一般要藉助於差異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過對財務比率的分析,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往往要藉助於比較分析和趨勢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在實際工作當中,比率分析方法應用最廣。

二、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比率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可以消除規模的影響,用來比較不同企業的收益與風險,從而幫助投資者和債權人作出理智的決策。它可以評價某項投資在各年之間收益的變化,也可以在某一時點比較某一行業的不同企業。由於不同的決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術也不同。

1.財務比率的分類
一般來說,用三個方面的比率來衡量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1) 償債能力:反映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
2) 營運能力:反映企業利用資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
上述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的。例如,盈利能力會影響短期和長期的流動性,而資產運營的效率又會影響盈利能力。因此,財務分析需要綜合應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財務比率的計算與理解:
下面,我們仍以ABC公司的財務報表(年末數據)為例,分別說明上述三個方面財務比率的計算和使用。
1) 反映償債能力的財務比率:
短期償債能力: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短期償債能力不足,不僅會影響企業的資信,增加今後籌集資金的成本與難度,還可能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甚至破 產。一般來說,企業應該以流動資產償還流動負債,而不應靠變賣長期資產,所以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數量關系來衡量短期償債能力。以ABC公司為例: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 1.53
速動比率 = (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 流動負債 =1.53
現金比率 = (現金+有價證券)/ 流動負債 =0.242
流動資產既可以用於償還流動負債,也可以用於支付日常經營所需要的資金。所以,流動比率高一般表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但如果過高,則會影響企業資金的 使用效率和獲利能力。究竟多少合適沒有定律,因為不同行業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經營特點,這使得其流動性也各不相同;另外,這還與流動資產中現金、應收帳款和 存貨等項目各自所佔的比例有關,因為它們的變現能力不同。為此,可以用速動比率(剔除了存貨和待攤費用)和現金比率(剔除了存貨、應收款、預付帳款和待攤費用)輔助進行分析。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速動比率為1比較安全,過高有效率低之嫌,過低則有管理不善的可能。但是由於企業所處行業和經營特點的不同, 應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利息與本金的能力。一般來說,企業借長期負債主要是用於長期投資,因而最好是用投資產生的收益償還利息與本金。通常以負債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數兩項指標衡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以ABC公司為例:
負債比率 = 負債總額 / 資產總額 = 0.33
利息收入倍數=經營凈利潤/利息費用=(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利息費用=32.2
負債比率又稱財務杠桿,由於所有者權益不需償還,所以財務杠桿越高,債權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但這並不是說財務杠桿越低越好,因為一定的負債表明企業的管 理者能夠有效地運用股東的資金,幫助股東用較少的資金進行較大規模的經營,所以財務杠桿過低說明企業沒有很好地利用其資金。一般來說,象ABC公司這樣的 財務杠桿水平比較合適。
利息收入倍數考察企業的營業利潤是否足以支付當年的利息費用,它從企業經營活動的獲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長期償債能力。一般來說,這個比率越大,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從這個比率來看,ABC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較強。
2) 反映營運能力的財務比率
營運能力是以企業各項資產的周轉速度來衡量企業資產利用的效率。周轉速度越快,表明企業的各項資產進入生產、銷售等經營環節的速度越快,那麼其形成收入和利潤的周期就越短,經營效率自然就越高。一般來說,包括以下五個指標:
應收帳款周轉率 = 賒銷收入凈額 / 應收帳款平均余額 =17.78
存貨周轉率 = 銷售成本 / 存貨平均余額 = 4996.94
流動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流動資產平均余額 = 1.47
固定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固定資產平均凈值 = 0.85
總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凈額 / 總資產平均值 = 0.52
由於上述的這些周轉率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別來自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而資產負債表數據是某一時點的靜態數據,損益表數據則是整個報告期的動態數據,所以為 了使分子、分母在時間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須將取自資產負債表上的數據折算成整個報告期的平均額。通常來講,上述指標越高,說明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但數量 只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在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各資產項目的組成結構,如各種類型存貨的相互搭配、存貨的質量、適用性等。
3) 反映盈利能力的財務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關心的核心,也是企業成敗的關鍵,只有長期盈利,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持續經營。因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債權人,都對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視。一般用下面幾個指標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為例:
毛利率=(銷售收入-成本)/ 銷售收入 = 71.73%
營業利潤率 =營業利潤 / 銷售收入=(凈利潤+所得稅+利息費用)/ 銷售收入 = 36.64%
凈利潤率 = 凈利潤 / 銷售收入 = 35.5%
總資產報酬率 = 凈利潤 / 總資產平均值 = 18.48%
權益報酬率 = 凈利潤 / 權益平均值 = 23.77%
每股利潤=凈利潤/流通股總股份= 0.687(假設該企業共有流通股10,000,000股)
上述指標中, 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分別說明企業生產(或銷售)過程、經營活動和企業整體的盈利能力,越高則獲利能力越強;資產報酬率反映股東和債權人共同投入 資金的盈利能力;權益報酬率則反映股東投入資金的盈利狀況。權益報酬率是股東最為關心的內容,它與財務杠桿有關,如果資產的報酬率相同,則財務杠桿越高的 企業權益報酬率也越高,因為股東用較少的資金實現了同等的收益能力。每股利潤只是將凈利潤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為了更簡潔地表示權益資本的盈利情況。 衡量上述盈利指標是高還是低,一般要通過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的水平相比較才能得出結論。就一般情況而言,ABC公司的盈利指標是比較高的。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由於其發行的股票有價格數據,一般還計算一個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資者為獲得的每一元錢利潤 所願意支付的價格。它一方面可以用來證實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資代價的尺度,體現了投資該股票的風險程度。假設ABC公司為上市公司,股票 價格為25元,則其市盈率= 25 / 0.68 = 36.76倍。該項比率越高,表明投資者認為企業獲利的潛力越大,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該企業的股票,但同時投資風險也高。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 為股票市價是一個時點數據,而每股收益則是一個時段數據,這種數據口徑上的差異和收益預測的准確程度都為投資分析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會計政策、行業特 征以及人為運作等各種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確定口徑難以統一,給准確分析帶來困難。
在實際當中,我們更為關心的可能還是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即成長性。成長性好的企業具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資者。一般來說,可以通過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凈利潤等指標的增長幅度來預測其未來的增長前景。
銷售收入增長率=(本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上期銷售收入×100% = 95%
營業利潤增長率=(本期銷售利潤-上期銷售利潤)/上期銷售利潤×100% = 113%
凈利潤增長率 =(本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100% = 83%
從這幾項指標來看,ABC公司的獲利能力和成長性都比較好。當然,在評價企業成長性時,最好掌握該企業連續若干年的數據,以保證對其獲利能力、經營效率、財務風險和成長性趨勢的綜合判斷更加精確。

三、現金流分析
在財務比率分析當中,沒有考慮現金流的問題,而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現金流對於一個企業的重要意義,因此,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地看一看如何對現金流進行分析。
分 析現金流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數量,如果企業總的現金流為正,則表明企業的現金流入能夠保證現金流出的需要。但是,企業是如何保證其現金 流出的需要的呢?這就要看其現金流各組成部分的關系了。這方面的分析我們在前面已經詳細論述過,這里不再重復。另一個方面是現金流的質量。這包括現金流的 波動情況、企業的管理情況,如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過快,存貨是否已經過時或流動緩慢,應收帳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項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最後是企業所處 的經營環境,如行業前景,行業內的競爭格局,產品的生命周期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企業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
在部分一的分析中我們已經指出,ABC公司的現金流狀況令人擔憂,但從上面的比率分析中卻很難發現這一點,這使我們從另一個方面深刻認識到現金流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小結
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主要通過比率分析實現。常用的財務比率衡量企業三個方面的情況,即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使用杜邦圖可以將上述比 率有機地結合起來,深入了解企業的整體狀況。對現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過比率分析實現,而是要求從現金流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評價企業的現金流動情況,並據此判斷其產生未來現金流的能力。比率分析與現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

C. 給出近幾年的財務報表分析案例

分析財務報表

假如有兩家公司在某一會計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正好相同,但這是否意味著它們具有相同的獲利能力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兩家公司的資產總額可能並不一樣,甚至還可能相當懸殊。再如,某公司2000年度實現稅後利潤100萬元。很顯然,光有這樣—個會計數據只能說明該公司在特定會計期間的盈利水平,對報表使用者來說還無法做出最有效的經濟決策。但是,如果我們將該公司1999年度實現的稅後利潤60萬元和1998年度實現的稅後利潤30萬元加以比較,就可能得出該公司近幾年的利潤發展趨勢,使財務報表使用者從中獲得更有效的經濟信息。如果我們再將該公司近三年的資產總額和銷售收入等會計數據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就會有更多隱含在財務報表中的重要信息清晰地顯示出來。可見,財務報表的作用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它僅能夠反映一定期間內企業的盈利水平、財務狀況及資金流動情況。報表使用者要想獲取更多的對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必須以財務報表和其它財務資料為依據,運用系統的分析方法來評價企業過去和現在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資金流動情況。據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經營前景,從而制定未來的戰略目標和作出最優的經濟決策。

為了能夠正確揭示各種會計數據之間存在著的重要關系,全面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可將財務報表分析技巧概括為以下四類:橫向分析;縱向分析;趨勢百分率分析;財務比率分析。

一、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之一:橫向分析

橫向分析的前提,就是採用前後期對比的方式編制比較會計報表,即將企業連續幾年的會計報表數據並行排列在一起,設置「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以揭示各個會計項目在比較期內所發生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情況。下面,以ABC公司為例進行分析(見下表)。
比較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分析:
ABC公司比較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 金額單位:元

項目 2001年度 2002年度 絕對增減額 百分率增減額(%)
銷售收入 7655000 9864000 2209000 28.9
減:銷售成本 5009000 6232000 1223000 24.4
銷售毛利 2646000 3632000 986000 37.7
減:銷售費用 849000 1325000 476000 56.1
管理費用 986000 103000 217000 22.0
息稅前利潤(EBIT) 811000 1104000 293000 36.1
減:財務費用 28000 30000 2000 7.1
稅前利潤(EBT) 783000 1074000 291000 37.2
減:所得稅 317000 483000 166000 52.4
稅後利潤(EAT)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年初未分配利潤 1463000 1734100 271100 18.53
加:本年凈利潤 466000 591000 125000 26.8
可供分配的利潤 1929000 2325100 396100 20.54
減:提取法定盈餘公積金 46600 59100 12500 26.8
提取法定公益金 23300 29550 6250 26.8
優先股股利
現金股利 125000 150000 25000 20.0
未分配利潤 1734100 2086450 352350 20.32

①2002年度,ABC公司的銷售收入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209000元,增幅為28.9%。
②ABC公司2002年度的銷售毛利比2001年度增加了986000元,增幅達37.7%。這意味著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③2002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大幅度增長,增長率高達56.1%。這將直接影響公司銷售利潤的同步增長。
④ABC公司2002年度派發股利15000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現金股利的大幅度增長對潛在的投資者來說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二、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之二:財務報表縱向分析

橫向分析實際上是對不同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的相同項目進行比較分析;而縱向分析則是相同年度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的比率分析。縱向分析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採用「可比性」形式編制財務報表,即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項目(如資產總額或銷售收入)的數據作為100%,然後將會計報表中其他項目的余額都以這個重要項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縱向排列,從而揭示出會計報表中各個項目的數據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相對意義。採用這種形式編制的財務報表使得在幾家規模不同的企業之間進行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比較成為可能。由於各個報表項目的余額都轉化為百分率,即使是在企業規模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各報表項目之間仍然具有「可比性」。但是,要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必須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幾家企業都必須屬於同一行業,並且所採用的會計核算方法和財務報表編製程序必須大致相同。
仍以ABC公司的利潤表為例分析如下:
①ABC公司銷售成本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度的65.4%下降到2002年度的63.2%。說明銷售成本率的下降直接導致公司毛利率的提高。
②ABC公司的銷售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從2001年度11.1%上升到2002年度的13.4%,上升了2.3%。這將導致公司營業利潤率的下降。
③ABC公司綜合的經營狀況如下:2002年度的毛利之所以比上一年猛增了37.3%,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銷售額擴大了28.9%,銷售額的增長幅度超過銷售成本的增長幅度,使公司的毛利率上升了2.2%。然而,相對於公司毛利的快速增長來說,公司的凈利潤的改善情況並不理想,原因是銷售費用的開支失控,使得公司的凈利潤未能與公司的毛利同步增長。

三、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之三:趨勢百分率分析

趨勢分析看上去也是一種橫向百分率分析,但不同於橫向分析中對增減情況百分率的提示。橫向分析是採用環比的方式進行比較,而趨勢分析則是採用定基的方式,即將連續幾年財務報表中的某些重要項目的數據集中在一起,同期年的相應數據作百分率的比較。這種分析方法對於提示企業在若干年內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的變化趨勢相當有用。趨勢分析首先必須選定某一會計年度為基年,然後設基年會計報表中若乾重要項目的余額為100%,再將以後各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相同項目的數據按基年項目數的百分率來列示。
下面,將趨勢分析的技巧運用於ABC公司1999——2002年度的會計報表,以了解該公司的發展趨勢。根據ABC公司的會計報表編制如下表格。
ABC公司1999——2002年度部分指數化的財務數據

項目 1999年度(%) 2000年度(%) 2001年度(%) 2002年度(%)
貨幣資金 100 189 451 784
咨產總額 100 119 158 227
銷售收入 100 107 116 148
銷售成 100 109 125 129
凈利潤 100 84 63 162

從ABC公司1999——2002年度會計報表的有關數據,我們了解到,ABC公司的現金額在三年的時間內增長將近八倍!公司現金的充裕一方面說明公司的償債能力增強;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公司的機會成本增大,公司大量的現金假如投入資本市場,將會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另外,公司的銷售收入連年增長,特別是2002年,公司的銷售額比基年增長了幾乎50%,說明公司這幾年的促銷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但銷售收入的增長幅度低於成本的增長幅度,使公司在2000年和2001年度的凈利潤出現下滑,這種情況在2002年度得到了控制。但從公司總體情況來看,1999——2002年間,公司的資產總額翻了一倍多,增幅達127%。相比之下,公司的經營業績不盡人意,即使是情況最好2002年,公司的凈利潤也只比基年增加了一半多一點。這說明ABC公司的資產利用效率不高,公司在生產經營方面還有許多潛力可挖掘。

四、財務報表分析技巧之四:財務比率分析

財務比率分析是財務報表分析的重中之重。財務比率分析是將兩個有關的會計數據相除,用所求得的財務比率來提示同一會計報表中不同項目之間或不同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之間所存在邏輯關系的一種分析技巧。然而,單單是計算各種財務比率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更重要的是應將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作各種維度的比較分析,以幫助會計報表使用者正確評估企業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以便及時調整投資結構和經營決策。財務比率分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使各個不同規模的企業的財務數據所傳遞的經濟信息標准化。正是由於這一特點,使得各企業間的橫向比較及行業標準的比較成為可能。舉例來說,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蘋果公司(Apple Corporation)都是美國生產和銷售計算機的著名企業。從這兩家公司會計報表中的銷售和利潤情況來看,IBM要高出蘋果公司許多倍。然而,光是籠統地進行總額的比較並無多大意義,因為IBM的資產總額要遠遠大於後者。所以,分析時絕對數的比較應讓位於相對數的比較,而財務比率分析就是一種相對關系的分析技巧,它可以被用作評估和比較兩家規模相差懸殊的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的有效工具。財務比率分析根據分析的重點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四類:①流動性分析或短期償債能力分析;②財務結構分析,又稱財務杠稈分析;③企業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④與股利、股票市場等指標有關的股票投資收益分析。
1.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任何一家企業要想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手中必須持有足夠的現金以支付各種費用和到期債務,而最能反映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是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1)流動比率是全部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比率,即: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2)速動比率是將流動資產剔除存貨和預付費用後的余額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即: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是一個比流動比率更嚴格的指標,它常常與流動比率一起使用以更確切地評估企業償付短期債務的能力。一般來說,流動比率保持在2:1、速動比率保持在1:1左右表明企業有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事實上,沒有任何兩家企業在各方面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對於一家企業來說預示著嚴重問題的財務比率,但對另一家企業來說可能是相當令人滿意的。
2.財務結構分析。權益結構的合理性及穩定性通常能夠反映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當企業通過固定的融資手段對所擁有的資產進行資金融通時,該企業就被認為在使用財務杠桿。除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債權人外,該企業的所有者和潛在的投資者對財務杠桿作用也是相當關心的,因為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直接受財務杠桿作用的影響。衡量財務杠桿作用或反映企業權益結構的財務比率主要有:(1)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通常來說,該比率越小,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該比率過高,表明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企業重新舉債的能力將受到限制。(2)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權益總額。毫無疑問,這個倍數越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高。(3)負債與業主權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該指標越低,表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權益受到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說明企業利用較高的財務杠桿作用。(4)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該指標既是企業舉債經營的前提條件,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企業若要維持正常的償債能力,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大於1,且倍數越高,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也就越強。一般來說,債權人希望負債比率越低越好,負債比率低意味著企業的償債壓力小,但負債比率過低,說明企業缺乏活力,企業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的能力較低。但如果企業舉債比率過高,沉重的利息負擔會壓得企業透不過氣來。
3.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分析。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最優配置,經營效率是衡量企業整體經營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水平。而盈利能力是企業內外各方都十分關心的問題,因為利潤不僅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取得利息的資金來源,同時也是企業維持擴大再生產的重要資金保障。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越高,意味著它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反映企業資產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有:(1)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凈額÷平均應收賬款凈額;(2)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3)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凈額÷固定資產凈額;(4)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額÷平均資產總額;(5)毛利率=(銷售凈額-銷售成本)÷銷售凈額×100%;(6)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銷售凈額×100%;(7)投資報酬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總資產周轉率×經營利潤凈利率);(8)股本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100%(投資報酬率×權益乘數)。以上八項指標均是正指標,數值越高,說明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越高,意味著它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
4.股票投資收益的市場測試分析。雖然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對於投資者的決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潛在的投資者要在幾十家上市公司中做出最優決策,光依靠股票市價所提供的信息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同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數量、公司實現的凈利潤以及派發的股利金額等都不一定相同,投資者必須將公司股票市價和財務報表所提供的有關信息綜合起來分析,以便計算出公司股東和潛在投資者都十分關心的財務比率,這些財務比率是幫助投資者對不同上市公司股票的優劣做出評估和判斷的重要財務信息。反映股票投資收益的市場測試比率主要有:
①普通股每股凈收益=(稅後凈收益-優先股股息)÷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通常,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預期利潤的增長都會使公司的股票市價上漲。因此,普通股投資者總是對公司所報告的每股凈收益懷著極大的興趣,認為它是評估一家企業經營業績以及不同的企業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②市盈率=每股現行市價÷普通股每股凈收益。一般來說,經營前景良好、很有發展前途的公司的股票市盈率趨於升高;而發展機會不多、經營前景暗淡的公司,其股票市盈率總是處於較低水平。市盈率是被廣泛用於評估公司股票價值的一個重要指標。特別是對於一些潛在的投資者來說,可根據它來對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分析,並在不同公司間進行比較,以便最後做出投資決策。
③派息率=公司發行的股利總額÷公司稅後凈利潤總額×100%。同樣是每股派發1元股利的公司,有的是在利潤充裕的情況下分紅,而有的則是在利潤拮據的情況下,硬撐著勉強支付的。因此,派息率可以更好地衡量公司派發股利的能力。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投資於公司,總是期望獲得較高的收益率,而股票收益包括股利收入和資本收益。對於常年穩定的著眼於長期利益的投資者來說,他們希望公司目前少分股利,而將凈收益用於公司內部再投資以擴大再生產,使公司利潤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而公司實力地位增強,競爭能力提高,發展前景看好,公司股票價格就會穩步上漲,公司的股東們就會因此而獲得資本收益。但對另一些靠股利收入維持生計的投資者來說,他們不願意用現在的股利收入與公司股票的未來價格走勢去打賭,他們更喜歡公司定期發放股利以便將其作為一個可靠而穩定的收入來源。
④股利與市價比率=每股股利發放額÷股票現行市價×100%。這項指標一方面為股東們提示了他們所持股票而獲得股利的收益率;另一方面也為投資者表明了出售所持股票或放棄投資這種股票而轉向其它投資所具有的機會成本。
⑤每股凈資產=普通股權益÷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每股凈資產的數額越高,表明公司的內部積累越是雄厚,即使公司處於不景氣時期也有抵禦能力。此外,在購買或公司兼並的過程中,普通股每股賬面價值及現行市價是對被購買者或被合並的企業價值進行估算時所必須參考的重要因素。
⑥股價對凈資產的倍率=每股現行市價÷每股凈資產。倍率較高,說明公司股票正處於高價位。該指標是從存量的角度分析公司的資產價值,它著眼於公司解散時取得剩餘財產分配的股份價值。
⑦股價對現金流動比率=每股股票現行市價÷(凈利潤+折舊費)÷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這一經比率表明,人們目前是以幾倍於每股現金流量的價格買賣股票的。該倍率越低則意味著公司股價偏低;反之則表明公司的股價偏高。
總之,近年來大量的經濟案件告訴我們,企業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來欺詐投資者的現象越來越多。對於財務報表使用者來說,閱讀財務報表時如果不運用分析技巧,不藉助分析工具,而只是簡單地瀏覽表面數字,那就難以獲得有用的財務信息,有時甚至還會被會計數據引入歧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加入WTO後,將面對國際上的競爭對手,與狼共舞的年代已經到來,企業間的兼並和個人投資行為越來越普遍,財務報表使用者只有在閱讀財務報表的同時,利用分析技巧對企業公布的財務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從中獲得對經濟決策更有用的財務信息。

D. 請推薦財務管理專業經典書籍。

財務管理專業經典書籍有《讓數字說話:審計,就這么簡單》、《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與納稅實務》、《計學撮要》、《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報表分析與運用》等。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

如今社會的競爭力日趨激烈,財務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也面臨著多重選擇。從職業分布來看,企業是財務管理專業的主戰場,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走向以財務管控為核心的企業管理,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也將受到企業的重視。以下為財務管理專業職業發展前景的幾個方向:

1、會計人才

這是財務管理專業最保守也最妥當的一條。練好專業知識的基本功,學好中高級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

2、管理會計

這是財務管理專業未來的就業趨勢。管理會計是發展趨勢,正在逐步取代財務會計,將來企業裡面都將是管理會計人才,可見學好CMA非常重要。

3、理財規劃師

理財規劃師是很受追捧的職業,非常高薪的一門職業,從事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多數在保險、銀行、證券等金融行業,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也可以將這項工作作為職業發展目標。

學習財務管理要到專業的培訓機構,恆企教育開設會計實操課程,採用全新會計准則、財稅文件。每個月定期更新課程,貼近學員,從實操到考證(初級、中級、注會),助力財會職業生涯發展的各個階段的學習,讓學員通過「實操」用出色的專業能力。

E. 如何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鏈接:https://pan..com/s/14vMYiftS94hAumLLjVGcdA

提取碼:z801

張新民《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本課程,把企業設立、經營與擴張等各種活動與財務報表的外在表現結合在一起,站在管理的視角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了全新的解讀。課程的核心部分包括財務報表信息的戰略解讀、競爭力分析、企業效益及其質量分析、企業風險及前景分析等。本課程的重要創新點在於:突破了傳統的財務比率分析,將報表內容與企業管理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並融入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最新案例。在內容講解上,採用了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全部內容通俗易懂。


課程目錄:

利潤質量與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分析

資本結構質量分析與資產負債表的總括分析

所有者權益項目構成與質量分析

負債項目、應交所得稅

主要非流動資產質量分析

流動資產質量分析

......

F. 財報分析經典書籍

一、基礎篇
1.《明明白白看年報(第3版)》袁克成
手把手教你讀上市公司的年報,通俗易懂。普通人以為年報就是三張表,其實一張年報包括了12個部分,除了報表,這本書還介紹了其他11個部分。
2.《上市公司公告解讀25講》深交所
上市公司的公告分兩種:定期報告,臨時報告。定期報告就是財報,臨時報告種類很復雜,這本書挑了幾個重點手把手教你解讀。
二、入門篇
1.《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林明樟
最大的亮點就是用生活化的語言把財務術語翻譯過來,從個人理財的角度,告訴你三張表是怎麼回事,即便是一個零基礎小白都能聽懂。
2.《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劉順仁
以沃爾瑪等公司為例介紹了三張表,主要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分析公司的競爭力,講了一些基本的財務概念。
3.《輕松讀懂財報》勝間和代
從證券分析師、會計師和投資人三個角度介紹了怎麼去評判一家公司。不過要注意日本會計准則和中國不太一樣(比如商譽這塊的內容),要小心區別。
4.《一本書讀懂財報》肖星
根據肖星老師的公開課《財務分析與決策》整理而成,淺顯易懂,把財報的體系和邏輯解釋得很清楚。
5.《從報表看企業——數字背後的秘密(第二版)》張新民
根據張新民老師的公開課《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整理而成,從管理者角度分析了企業的競爭力,還講到了合並報表和母公司報表的區別,干貨很多。
6.《財報這么有趣》鍾朝宏
文字非常有趣,不僅講了三張表,還講了市盈率、市凈率等估值指標和許多投資知識。
三、進階篇
1.《看懂會計報表:從價值與信用入手(第2版)》魯桂華
通過企業具體的幾十筆業務活動,讓你建立對三張表的認識。最大的亮點是用數據揭示了ROE和市凈率是正比例上升的關系。
2.《挖出財報中的秘密》約翰·特雷西
亮點是第2部分講三大報表之間的關系,其餘部分比較基礎。
3.《財務報表分析》馬丁·弗里德森
這本書是「香港巴菲特」謝清海推薦的,對企業價值分析得很深入透徹。
4.《財務報表分析與證券定價》佩因曼
把財報分析和股票估值結合起來,還介紹了一個很高級的「剩餘收益估值模型」。
5.《經營分析與評價:有效利用財務報表》帕利普
一本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的學術性讀物,具體分為經營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前景分析四部分。
四、實戰篇
1.《手把手教你讀財報》唐朝
以貴州茅台的年報為例解讀三張表,從投資者的角度去分析各項財務指標,語言也比較接地氣。
2.《財務報表分析(全3冊)》楊松濤主編
以347家上市公司為案例,手把手教你逐一看懂四張報表的會計科目。
3.《財務報表分析與股票估值》郭永清
以現金流量表為基礎對19隻股票進行估值,理論和實際結合得很好。
五、辨偽篇
1.《上市公司虛假會計報表識別技術》劉姝威
以藍田股份等上市公司為例,教你分析財報中的虛假會計信息。
2.《上市公司的48大財務迷局》鄭朝暉
著名財務打假專家,筆名「夏草」,分析了48家上市公司財報中的財務問題,比較專業。
3.《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黃世忠
以真實的上市公司為案例,從審計的角度分析財報,揭露了一些財務造假手法。
4.《財務詭計》霍華德 M.施利特
以全球知名公司財務欺詐事件為素材,系統分析了財務造假的3大類型

G. 給一個企業的財務報表如何分析

張新民《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標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kpX5F6p7X8AqiW_aH2CK4g

提取碼: tfns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H. 如何進行財務報表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進行的,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點,也有共同的要求。從企業總體來看,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企業權益的結構,估量對債務資金的利用程度。

2、評價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分析企業資產的分布情況和周轉使用情況。

3、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變動情況。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內容互相聯系,互相補充,可以綜合的描述出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基本需要。

其中償債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穩健保證,而營運能力是企業財務目標實現的物質基礎,盈利能力則是前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對前兩者的增強其推動作用。

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

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是指各類報表使用人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遵循的一般規范,可以概括為:目的明確原則;實事求是原則;全面分析原則;系統分析原則;動態分析原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最主要的方法是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一)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的理論基礎,是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是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辯證結合。共同性使它們具有了可比的基礎,差異性使它們具有了不同的特徵。在實際分析時,這兩方面的比較往往結合使用。

1.按比較參照標准分類

(1)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就是分析期與前期或連續數期項目金額的對比。這種對財務報表項目縱向比較分析的方法是一種動態的分析。

通過分析期與前期 (上季、上年同期) 財務報表中有關項目金額的對比, 可以從差異中及時發現問題, 查找原因, 改進工作。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項目的比較, 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發展動態, 以揭示當期財務狀況和營業情況增減變化, 判斷引起變動的主要項目是什麼, 這種變化的性質是有利還是不利,發現問題並評價企業財務管理水平, 同時也可以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同業分析

將企業的主要財務指標與同行業的平均指標或同行業中先進企業指標對比,可以全面評價企業的經營成績。與行業平均指標的對比, 可以分析判斷該企業在同行業中所處的位置。和先進企業的指標對比,有利於吸收先進經驗, 克服本企業的缺點。

(3)預算差異分析

將分析期的預算數額作為比較的標准,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差距就能反映完成預算的程度,可以給進一步分析和尋找企業潛力提供方向。

比較法的主要作用在於揭示客觀存在的差距以及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幫助人們發現問題,挖掘潛力,改進工作。比較法是各種分析方法的基礎,不僅報表中的絕對數要通過比較才能說明問題,計算出來的財務比率和結構百分數也都要與有關資料(比較標准)進行對比,才能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2.按比較的指標分類

(1)總量指標

總量是指財務報表某個項目的金額總量,例如凈利潤、應收賬款、存貨等。

由於不同企業的會計報表項目的金額之間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總量比較主要用於歷史和預算比較。有時候總量指標也用於不同企業的比較,例如,證券分析機構按資產規模或利潤多少建立的企業排行榜。

(2)財務比率

財務比率是用倍數或比例表示的分數式,它反映各會計要素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代表了企業某一方面的特徵、屬性或能力。財務比率的比較是最重要的比較。它們是相對數,排除了規模的影響,使不同比較對象建立起可比性,因此廣泛用於歷史比較、同業比較和預算比較。

(3)結構百分比

結構百分比是用百分率表示某一報表項目的內部結構。它反映該項目內各組成部分的比例關系,代表了企業某一方面的特徵、屬性或能力。結構百分比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財務比率。它們同樣排除了規模的影響,使不同比較對象建立起可比性,可以用於本企業歷史比較、與其他企業比較和與預算比較。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也是財務報表分析常用的一種技術方法,它是指把整體分解為若干個局部的分析方法,包括財務的比率因素分解法和差異因素分解法。

1.比率因素分解法

比率因素分解法,是指把一個財務比率分解為若干個影響因素的方法。例如,資產收益率可以分解為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利潤率兩個比率的乘積。財務比率是財務報表分析的特有概念,財務比率分解是財務報表分析所特有的方法。

在實際的分析中,分解法和比較法是結合使用的。比較之後需要分解,以深入了解差異的原因;分解之後還需要比較,以進一步認識其特徵。不斷的比較和分解,構成了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過程。

2.差異因素分解法

為了解釋比較分析中所形成差異的原因,需要使用差異分解法。例如,產品材料成本差異可以分解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差異因素分解法又分為定基替代法和連環替代法兩種。

(1)定基替代法

定基替代法是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一種定量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分別用標准值(歷史的、同業企業的或預算的標准)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2)連環替代法

連環替代法是另一種測定比較差異成因的定量分析方法。按照這種方法,需要依次用標准值替代實際值,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在財務報表分析中,除了普遍、大量地使用比較法和因素分析法之外,有時還使用回歸分析、模擬模型等技術方法。

I. 財務報表分析的論文範文

財務報表作為企業決策者了解公司經營狀況的直接手段,是構成財務報告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企業的現代化財務信息發揮著愈來愈不可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財務報表分析的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財務報表分析的論文範文篇1
論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作為商業語言成果的財務報表反映了經濟體業務發生的內容,因而企業利益關聯方越來越重視對其分析和利用。全面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至關重要,下文將圍繞這一課題展開論述。

一、財務報表分析的理論基礎

(一)內涵

財務報表分析是建立在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基礎上的一門綜合類學科,其工作主要是分析公司的經濟活動,引導管理層做出正確科學的決策。財務報表具備完善的理論體系與健全的方法體系,且逐步趨於成熟,是具有系統和客觀性質的資料依據。

(二)原則

財務報表原則主要可歸結為:要基於實際出發,堅持客觀公正原則,切勿妄加個人主觀臆斷;要基於全面視角分析問題,不可片面單向判定;要基於實際與事物的聯系,不可孤立看待問題;要基於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重視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深層關系;要基於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前提展開分析,透過數字看本質。

(三)作用

財務報表分析能夠幫助企業通過直觀數字,真實反饋企業在生產經營、財務管理、獲利能力中出現的問題。同時,能夠清晰准確地反映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各類成本的構成、花費、流動情況,屬於一種為企業成本管理決策提供服務的內部報表,是考核產品的生產經營成本的重要途徑,也是有效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的方法之一。

二、財務報表案例分析――以XX上市公司為例

(一)數據分析

(1)概況。

XX上市公司是以商貿流通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以大賣場、大百貨、綜合超市等連鎖經營為形式的。在2010年被譽為國內連鎖經營第48位,2012年上升至37位,2014年上升至26位。根據該公司2014年中期的會計報告披露顯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A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比例為42.09%;第二大股東為B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比例為7.81%;而A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陳某,B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也是陳某控制企業之一;在2014年中期,陳某在XX上市公司擁有的股份超過3.02%。由此可見,XX上市公司實質為陳某私人控股的私營企業,其股權集中與大股東的特點十分明顯。

(2)報表分析。1)XX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分析。

第一,短期和長期的償債能力分析:從短期償債能力來看(表1),XX上市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呈現大幅下降態勢,流動比率由2012年的1.13,下降到2014年的0.65,其他指標也反映了這樣的趨勢。同時,營運資產與總資產的比率甚至出現負數,說明XX上市公司短期負債超過了短期資產的金額。從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來看(表2),XX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有上升的趨勢,由2012年的0.61,上升到2014年的0.72,其他指標也反映了這樣的趨勢,說明了該公司負債金額提高,財務風險加大,同時股東權益比率也在下降,說明投資者對公司的前景並不持樂觀態度。

第二,盈利能力分析(表3)。從盈利能力財務指標可以看出,XX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相比2013年扭虧轉盈,實現了3%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利潤率也體現了這樣的趨勢。但是主營收入毛利潤率並沒有太大變化,只是略有提升,相對比2013年,提升為0.21。而且在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凈利潤率指標上,該公司都不到0.01。在營業比率上,降低為0.79,非經常性損益比率,則提高為0.85,由此說明該公司2014年的凈利潤,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非經常性損益帶來的。

(二)研究結論

經過上文的分析,XX上市公司總體上處於調整期,財務風險有所提高,負債率上升,短期償債能力下降,代表經營能力的資產周轉率呈現下降態勢,雖然盈利能力上升,但是由於非主營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大幅增加,實際上經常性的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並未有太大提升。而根據公司年報可知,盈利增幅有限的主要原因被解釋為主要是由於消費市場低迷、零售行業整體不景氣、人工成本上升和電子商務競爭因素。由此可見,XX上市公司需要開展更深層次的革新,改進自身經營策略,嚴控成本,以提高主營業務盈利能力。

三、財務報表分析局限性的形成因素

(一)報表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企業財務信息作為一個龐大而復雜的整體,很多情況下都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緊密聯系。但如果對於數據的獲取太過片面或是狹隘的話,就很可能造成財務分析的最終結果與企業實際運轉狀態相偏離的情況,從而導致企業管理者在根據財務分析進行經營決策時出現偏差,最終影響企業未來收益的獲得,甚至對未來整體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報表基礎數據的局限性

眾所周知,會計數據來源於會計核算,而會計核算的進行又通常需要滿足統一的規范與要求,並且與企業對於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折舊的計提方法不同,便會在財務數據中出現不同的方式。這些差異性都將對財務分析的最終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四、改善財務報表分析效率的實踐策略

(一)擴大財務報表的分析范圍

財務分析所指向的研究內容不應僅局限於企業經濟管理具有相關性的會計數據,而應將全部財務狀況一並納入分析的范疇,密切結合企業自身所特有的經營狀況展開相關研究。同時,結合財務分析的相關手段與方法,對龐雜繁復的會計報表進行抽絲剝繭,捕捉相關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唯有如此,財務分析才能成為反映企業真實現狀的“體檢報告”,為相關個人或組織提供全面系統的企業財務分析結果。此外,必須結合市場銷售渠道展開調研,研究市場渠道價值變動對報表數據的影響,綜合分析,從中“剖開”凈利潤的真實構成,以及盈利能力的欠缺之處,最終挖掘改進盈利能力的對策。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戰略管理制度

財務戰略管理必須要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完整的控制制度。有了管理者的重視和員工的誠信,企業財務戰略管理才會有良好的環境,所以,企業的控制活動必須要從計劃到執行再到控制、監督的整體框架,各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把關,控制活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只有在明確的獎懲制度,獎罰分明、公平公正的環境下,才能更好輔助財務戰略管理的有效執行。因此,要確保內控制度的適當性,藉助產業構成調整來完善產融結合,拓展企業融資途徑;創新融資方式,推進控股公司藉助保理業務、融資租賃業務等方式實施融資。此外,還要加快上市運作,對控股上市公司推進定向及非定向增發,籌集資本市場資金;對收益分配實施嚴格的預算管控,積極推行“績效管控”機制。

五、結語

財務報表是市場發展與企業發展走向的觀察依據,也是管理者分析和決定未來發展走向的參考依據。基於上述可知,完善財務報表分析管理工作能夠更正確地評價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情況,分析未來的收益和風險、監察預算完成情況,同時考核管理層和經理的業績,有利於建立健全科學的激勵機制,故而應對其投注應有的重視,以更好地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財務報表分析的論文範文篇2
試談合並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一、 合並財務報表的相關概念分析

(一) 合並報表的內涵

合並財務報表存在於包含母子公司的企業集團中,由母公司編制,用來反映整個集團的整體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合並財務報表是“實質勝於形式”理念的具體化,是根據股東以及管理需要,將整個集團公司視為單一經濟實體,從而反映集團公司的情況。合並財務報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分別為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表、合並現金流量表、合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以及附註。

(二)合並財務報表的方法分析

收購以及交換是一個企業獲得另一個企業表決權股份的途徑,因此,公司可以採用收買法以及權益幾何法來編制合並報表。收買法即為處理購置的企業,按照支出總成本記錄來記錄其購買行為,購買方式以及支付方式構成了購買成本。在這個意義上,收買法的主要特點有四,一是增值攤銷的存在;二是被購買企業產生了新的計價基礎;三是增值攤銷以及商譽會降低合並收益;四是購買行為的商譽應該得到確認。權益集合法是將多個股東具有表決權的股份聯合在一起,其方法直接影響到所有者權益,因此,這種方法與收買法不同,其特點正好與收買法的特點相反。

(三) 合並財務報表的主流觀念

將企業集團視為單一經濟實體進行會計處理時合並財務報表的核心,在這樣的主體界限之下,合並報表在外界形成了不同的理論基礎,主要有母公司觀念、實體觀念以及修正的母公司觀念三種,這三種理念形成了當下合並財務報表的主流理論觀念。母公司觀念即為以母公司為主體的觀念,將企業合並報表視為母公司報表的擴展,其編制主要針對現有股東,造成了少數股東以及小股東權益被忽視。實體觀念與母公司觀念相反,認為合並報表應該充分兼顧子母公司的利益,將大中小股東的利益視為統一實體的共同所有者。修正母公司觀念是以上二者的結合,認為以上二者都不能充分闡述合並報表的理論基礎,因此,修正母公司觀念與以上二者有較大不同,是以市價記錄資產負債,在報表中反映出一部分股權,將未實現的內部交易進行損益處理。

(四)合並報表原則及合並方法

合並報表原則主要有一體性原則、個別會計報表原則、重要性原則三類,在編制合並會計報表時,不僅要遵循一般編制原則,還應遵守以上三類原則。按照這三個原則,財務報表合並主要流程依次為:使會計政策與會計期間統一、編制合並工作底稿、編制調整分錄和抵消分錄、計算合並財務報表各項的合並金額以及填列五步。

二、 合並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研究

合並財務報表的分析主要分為償債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以及成長能力分析四個方面。

(一)償債能力分析

企業資產負債率、速動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數據均可以反映出企業的償債能力,即為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集團的債權人是相對於獨立法人主體而言的,但是企業集團在結構上並不是獨立的法人主體,因此,法人合法擁有財產才是債權人獲得求償權的依據。在這個意義上,通過分析個別報表,來實現合並財務報表數據的綜合分析是科學的,可以幫助債權人做出正確的債務決策,這種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償債能力以及長期償債能力兩種。

第一,在短期償債能力中,最能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數據指標為流動比率,在一般情況之下,2:1的流動比率之下,企業集團的償債能力最強,債權人的權益最能得到保證。

第二,長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的核心指標是資產負債率,在一般情況下,企業集團資產負債率的數值越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但是,對於企業所有者來說,在比率較大的情況下,利用少量的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獲取生產用資產,利用財務杠桿,可以擴大企業規模,獲得較多的投資利潤。

(二)營運能力分析

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是最能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在企業集團中,營運能力即為企業利用資產的有效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對企業集團進行營運能力分析,需要對企業營運效率的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在分析過程中,存在兩種具體情況,一是橫向合並的企業,二是縱向或者混業合並的企業。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企業集團經營業績的體現,反映出企業集團能夠獲取利潤的能力,主要反映指標為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以及主營業務凈利潤率等。主營業務凈利潤率以及資產報酬率的含義較好理解,其分析也較為簡單,對於主營業務凈利潤率以及資產報酬率來說,這二者的指標越高,就說明企業的利潤獲取能力越強。資本收益率是對企業自由投資來說的,該項指標越高,那麼投資收益越好,風險越小,此項指標是投資者以及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的主要依據,對於企業的管理者,這項指標要與企業債務資金成本率作對比,若資本收益率高於債務資金成本率,那麼負債對投資就是有利的,低於則相反。

(四)成長能力分析

成長能力即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主要包括企業規模、利潤、所有者權益增減。企業的資產規模、市場佔有率、盈利能力三項是反映企業成長能力的主要指標,評價企業成長能力的主要指標為主營業務、主營利潤以及凈利潤的增長率。此外,企業的成長能力是隨著市場環境變化的,在對合並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當時以及預測的市場環境,只有這樣,合並財務報表分析才具有實效。

三、 合並財務報表分析的注意事項

(一)明確合並財務報表分析用途

合並財務報表反映的是企業集團的整體情況,將企業集團的整體作為會計主體,其編制抵消了內部交易事項對個別報表的影響,其對象是多個法人組成的會計主體,其意義是經濟上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會計主體。此外,個別會計報表與合並會計報表的區別還有:個別會計報表的編制由獨立的企業法人進行,所有企業都要進行個別會計報表的編制,合並報表則不需要,其反映對象是單個的企業法人,合並財務報表以個別會計報表為依據,無需單獨設置賬簿體系,個別報表則需要設置,在編制流程上也有很大不同,其項目數據經過加總、抵消分錄。因此,必須明確合並財務報表分析的用途,要明確合並財務報表是否能夠作為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其實,合並報表對於企業集團決策價值有無取決於其使用者以及作用,其價值對於集團公司做出整體宏觀決策是巨大的。

(二)如何以個別報表為基礎綜合分析合並報表

合並財務報表由子公司母公司的個別會計報表並抵銷內部交易事項對報表的影響編制的,如果企業集團片面地將合並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整體性顯然不足,因此,合並財務報表的分析還必須結合個別財務報表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將整體以及具體統籌起來,尤其是集團成員差異大的情況下,結合二者進行分析尤為重要。進行合並財務報表分析,要引入對比分析的概念,將實際數與基數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差異,了解經濟活動績效以及問題,其效果與等效替代法相似。

(三)明確分析是否以母公司為中心

母公司是企業集團的靈魂所在,在對合並財務報表進行分析時,必須明確是否以母公司為分析中心,一般的,母公司掌握主營業務,分析主體一般為母公司,但是,特殊情況還是存在的。例如,在子公司為主營業務經營主體時,那麼企業的經營管理主體以及利潤主要來源就是子公司,合並報表分析以及經濟決策都應該主要針對子公司。在母公司主營業務與子公司主營業務重要性相差無幾時,就需要按照上文的對比法做出對比分析,確定子母公司在集團中的主導地位,只有這樣,合並報表分析的作用才能體現出來。

四、結語

合並財務報表分析對於企業集團的意義重大,在對合並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不能對理論知識生搬硬套,而是要結合企業集團的實際,將報表統分結合,真正實現有效分析,從而為企業集團的長遠發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歡:
1.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精選範文

2.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

3. 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範文

4. 有關財務報表分析論文範文

閱讀全文

與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解成語小方法有哪些 瀏覽:769
無線網安裝方法 瀏覽:955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
如何保持積極的方法 瀏覽:724
植物爬藤網安裝方法 瀏覽:604
水蛭怎麼養值方法 瀏覽:869
後車座安裝方法 瀏覽:561
h5手機製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780
測量靜態電壓的方法 瀏覽: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瀏覽:126
扇形弦的計算方法 瀏覽:696
哲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68
腋臭非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354
男用潤滑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294
魅族相機水印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lol里緩存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