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同聲翻譯者訓練方法

同聲翻譯者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4 13:06:48

如何通過自學成為同聲傳譯

通過自學成為同聲傳譯是比較困難的。其實大部分翻譯都是科班出身的,同聲傳譯甚至必須得考上同傳研究生,經過艱苦的訓練,才能出師。
接受正統的同傳學習,一則是提升同傳翻譯的能力,二則是與這個行業的前輩、同行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認識,你會有更多機會在他們的帶領之下逐漸開始參與各種重要的會議。要知道這個行業是憑能力和資歷的。需要請同傳的會議一般都是重要的國際會議,你要是沒有經驗,誰敢請你?沒有前輩帶領和推薦,你很難有機會真的參與到高規格的會議中。
同傳翻譯有一個「一萬小時理論」,就是你必須得至少學習一萬個小時,至少聽熟幾千小時的各種音頻資料,還要熟悉各種行業的知識,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同聲傳譯。你可以想一想,一天練習3小時英語,差不多需要十年。祝你成功了。

㈡ 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和技巧

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

1. 記憶力訓練( memory training )

源語復述

目的語復述

2. 記筆記訓練

口譯筆記的特點:即時的、簡短的、框架的、鮮明的個人特色

口譯筆記的方式:縮進式的、垂直的、分隔的

3. 同傳訓練

“ 影子 ” 訓練 (shadowing exercise )

視譯訓練( sight interpretation )

帶小時訓練 (tape hours)

同聲傳譯的技巧

同傳是一個融理論和實踐為一體的職業,我們承認他確實不容易,但並非就高不可攀,否則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職業培訓了,既然他的實踐性很強,那麼,肯定其中有大量的技巧在裡面。

我總結了一下,同傳技巧的核心或者靈魂是斷句,即將簡單句劃分為主胃賓,將復句斷分為不同的意群 (sense group), 並最終還是回到主胃賓上來。下面我將從一下幾個方面來給大家系統介紹一下一些同傳中的技巧,這些技巧有些是從我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的。

1 、節奏章法:

即翻譯的切入點和時間的選擇。英文的傳譯音節通常比中文稍多一點,比如,如果讀一種中文要用時 30 秒,用相似的節奏讀該段中文的英文翻譯稿可能要耗時 35 秒以上,所以,演講中文稿,傳譯英文時,速度需要加快一點,反之則稍微慢一點。就切入時間來講的話,可以根據自己對語言的駕馭能力以及自己的瞬時記憶力來具體對待和處理。如果自己相對在這兩方面都有比較扎實的功底,則可以滯後演講人 3/4 句或一句,如果欠缺一點, 則必須在滯後半句後及時跟上。

注意:同傳翻譯是內容對內容的翻譯,而不是片語對片語的翻譯,首先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動口翻譯,否則一些獨立的片語或者短語是不能傳遞有效信息的。換而言之,並不是演講者蹦出一個單詞你就緊緊跟上,這樣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被演講者無意中導入了一個死胡同。

2 、歐化句式:

同傳在詞語的翻譯上可以做到地道和相對准確,但句子結構不可能向交傳那樣按照中文的.句式習慣組織安排,對於英漢傳譯,往往需要採用英語句式的順序:

例 1 : Frankly, ideas and goods will travel around the globe with or without our help.

譯:坦率地講,思想和商品都將會在全球流通,不管有沒有我們的幫助。

例 2 : we should look for polices which help and do not harm our neighbors.

譯:我們應該尋求各種政策,使之幫助而不是損害我們的領國。

3 、意群斷句和巧用連詞:

即我剛才所提到的大可不必緊更演講人,只要保持半句到大半句即可,將句子劃分為不同的句群。處理好長句,是同傳的基本功之一,翻譯長句,除了斷成譯群外還有一個關鍵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長是因為避免重復使用同一個詞,於是用 who, which, that 來代替主語或者賓語,因而使得句子很長,而在中文中就不怕重復使用這個詞,例如: that is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European Union conference

譯:那就是單一貨幣政策 // 該政策將在下一屆歐盟會議上討論。

為了保證譯出語的連貫性和准確性,同傳時盡量使用譯入語的文法結構,在將其斷為多個句群後可以使用一些潤滑劑,即連詞,將單個的句群聯系起來,如:

how can the European Un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film and television instry which is competitive in the world market, forward looking and capable of radiating the influence of European culture and of creating jobs in Europe ?

譯:歐盟怎樣做才能對歐洲的電影和電視業有所貢獻, // 使它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 使其前景不錯並且有能力發揮歐洲文化的影響,並且在歐洲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呢?

該句大體上循著原句的結構,在將其斷為不同的譯群後採用了一些連詞將其有機地串起來,效果不錯。

再比如:

The uniqueness of the Caux Round Table lies not in our expertise i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hip, but in our dedication to honest discussion of international issues and to building trust and friendship among corporate leader form Japan , Europe and Us

譯: 科克思圓桌會議是獨特的 // 不過這不在於我們擅長改善政府間的關系 // 而在於我們致力於坦誠的探討 // 即探討國際問題 // 同時還致力於建立信任和友誼 // 特別是在企業領導之間 // 他們來自於美國,日本和歐洲。

例如: it is normal for companies to suffer significant losses at the start of operation.

譯:正常的是 // 公司會有較大的虧損 // 在剛開業時尤其如此。例如: our foreign secretary on one occasion spelt our objectives in terms of three quite simple principles which I think are still true.

譯:我們的外交大臣有一次闡明了我們的目標 // 它主要包括三項簡單的原則 // 我想現在還適用。

4、調整順序:

在一些有 after and before 的句子中可以將其反說,比如:

I would like to make one point clear before I move on to the next point.

譯:我想先澄清一下,然後再講下一部分。

I would like to move on to the next part after I clarify one point

我想談下一部分,在這之前先澄清一點。

The Japanese surrendered in 1945 after the US practiced two bombs.

日本在 1945 年投降了,在這之前,美國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5、 轉換詞性和語態

1 ) 名詞轉動詞

例如: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lecom service, 如果聽到整個句子的主語後才開始切入翻譯的話就會稍微顯得滯後了一些,此時我們可以試著將這些名字翻譯成動詞,這樣其實也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可以譯為:開發和運用新的電信業務。再如;

In China , the full opening up and the profound reform in the public services areas to the foreign encounter parts greatly gi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stry. 可以將該句翻譯成:在中國, 全面開放和深化改革公共服務領域,並將其向國外同行開放,這極大地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相應地還有一些同類的表達方式:

Clear evidence of :清楚地表明

Give impetus to : 有力地推動

An obvious violation of 顯然違反了

2)被動轉主動

英語中大量地使用被動句,目的主要是為了強調或者平衡句子結構,這種表達方式與漢語有較大的差別,所以在翻譯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時有些吃力,特別是當句子的主語比較長時更是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將語態由被動轉成主動,往往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比如: Arrangement must be made to guarantee the basic life necessities could be available to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 hit areas. 必須做出安排

再如: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is seriously guided by the five principles of mutual peaceful coexistence. 可以翻譯為:中國的外交活動是嚴格遵循原則的,即和平共處 5 項原則。

6 、糾錯訣竅:

一般來說,在同傳中不會有回過頭來重新改正自己錯誤的可能性,但也不絕對,所以,如果具備了改錯的空間,當然提倡有錯必改。對於中翻英的改錯,應該在所說錯的地方趕緊加上: I mean, or rather, 對於英翻中來說,在說錯的地方馬上更上:應該是,或者准確地說,應該是

7 、緊跟數字:

同傳和交傳最大的不同點是給譯員的反映空間不足,所以在交傳時所遇到的筆記問題在同傳中就相對淡化了。針對數字問題,在同傳中一定要緊跟演講者的數字,否則瞬間記憶無法對很多的數字進行長時間的保存。

8 、丟車保帥,隨機應變。

因為同傳的性質決定了不可能對演講者的內容做出 100% 的翻譯,那麼在這裡面就存在一個價值判斷和信息取捨的問題了,無論譯員遇到多大的問題,一定要記住:翻譯活動都將風雨無阻。所謂的丟車保帥指的是如果一旦出現譯員所聽到的信息有些模糊時就不要再將精力放在回憶那些模糊的信息,而是盡量將聽到的和理解了的信息立刻翻譯出去,同時,如果句子中出現了太多的修飾性的詞語可以在翻譯時將其進行取捨以保證句子中的核心意思的完整和相對准確和到位的翻譯。

如:從帕米爾高原到東海之濱,從北國冰城到南沙群島,到處洋溢著偉大的中國人民歡慶北京申奧成功的歡樂氣息。

9 、訓練方法:

在巴黎高等翻譯學院採用的是數字或者文章逆誦法:

即:從 300 開始數,數到一個數字時停下來翻譯,完了之後再繼續接著剛才的數字往回數,其理論根據是訓練譯員的兩棲作戰能力,即左耳朵進譯入語,大腦分析時右耳朵再接著聽譯入語的下一部分。

概括起來,同傳的技巧可以概括為八個字:順譯、斷句、重復、刪減。

;

㈢ 同聲傳譯訓練方法

同聲傳譯訓練方法

同聲傳譯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的語際轉換活動,它要求譯員在聽辨源語講話的同時,同步說出目的語譯文。下面是我整理的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廣播電視同傳(Radio and TV Interpreting)

即學員對正在播報或事先錄制的廣播電視節目進行同聲傳譯。具體操作如下:

1.廣播同傳

學員收聽BBC、VOA或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等電台的廣播節目,邊聽邊進行同聲傳譯。

2.電視同傳

學員對正在收看或事先錄制的電視節目進行同聲傳譯。目前大陸地區的學員可以利用的英語電視節目有中央電視台第九頻道(CCTV-9)以及部分省市電視台的英語節目。在有條件的地區,如廣東省,學員還可以通過收看CNN、BBC、ABC、CBS或香港的Pearl、World等電視台的英文節目進行英漢同聲傳譯訓練。

廣播電視同傳,尤其是電視同傳,也是一種真實的口譯工作方式,在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曾被中央電視台頻頻用於對戰事的直播。廣播電視節目的新聞性和時效性很強,而且含有極為豐富鮮活的語言素材,節目本身涉及的也是一些能引起公眾高度關注的重大社會現實問題,因而易於激發學員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但是:

廣播電視節目雖然異常豐富,並非所有的節目都適用於同傳練習。初學者宜從訪談類節目(如CCTV-9的「Dialogue」)開始練起,再逐漸過渡到對整點新聞類節目進行同聲傳譯。因為新聞節目的稿件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其語體正式、結構復雜、信息頻密,初學者若試圖對其實施同傳,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對初學者而言,若其傳譯努力頻頻受挫,會使他們對同聲傳譯「望而生畏」,喪失信心。而訪談類節目輕松活潑口語色彩濃厚,加之其語法結構簡單語意明確,信息的密集度也遠不像整點新聞那麼高,所以學員的傳譯更易於取得成功。

由於大多數同傳學員的母語水平要明顯高於其英語水平,因此廣播電視同傳宜從英譯漢開始再慢慢過渡到漢譯英,以降低訓練難度,培養和保護譯員的自信心,同時這也符合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眾多國際機構使用譯員時堅持的一條原則,即:同聲傳譯應該是從外語到母語的單向口譯。

為了確保節目收聽與譯語發布互不幹擾,改善學員源語聽辨和譯語監聽的訓練效果,受訓者應戴上耳機工作,從而使訓練的技術手段更接近同聲傳譯。

與視譯和電視口譯相比,廣播口譯更具有挑戰性。因為做視譯和電視口譯時,譯員聽力的不足可以通過閱讀文稿或辨認字幕來彌補,同時電視畫面還可以提供包括講話人的表情、手勢、語音、語調和現場氣氛等在內的豐富的副語言信息,使學員置身於動態的交際環境中,這必然有助於學員對源語信息的理解,使其譯語的產出更加簡練准確。但是廣播口譯卻缺乏上述有利條件,因為「譯員看不到講話人,只能憑借耳機內傳來的聲音進行口譯,這是對譯員聽力的考驗,也是對他的挑戰。」

視譯練習(Sight Interpreting)

視譯練習有以下三種不同方式:

學員手持講稿,邊默讀邊連貫地大聲說出譯文,做到看到哪兒說到哪兒,中間不得有過多的猶豫和停頓。

合作者和學員各執一份講稿,前者朗讀文稿,後者根據前者的朗讀速度和節奏,對照著文稿輕聲譯出講話人已說出的內容。

待上述練習做得比較熟練後,合作者在朗讀過程中故意偏離講稿適度臨場發揮,為學員的聽辨和閱讀過程設置障礙,學員則隨機應變悉數譯出。

在視譯練習的起始階段,學員應先認真閱讀講稿,待掃清了理解和語言障礙後再進行看稿口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學員應逐漸壓縮譯前准備的時間,最終做到拿起講稿便能口譯。做視譯練習時學員的聲音不能蓋過合作者的聲音,否則便聽不清源語講話,無法跟上講話人的節奏。與影子練習和倒數練習不同的是:視譯練習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同傳訓練手段,也是一種真實的口譯工作方式,因為「在我國各地舉行的國際會議上,90%左右的發言者都有發言稿,至少也有發言提綱。」盡管視譯練習是一種真實的口譯形式,但它與同聲傳譯仍有諸多不同。

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同傳箱里戴著耳機接聽會議發言,並通過話筒將口譯文同步傳達給聽眾;而學員在做視譯練習時由於設備條件的限制往往無法這樣做。

視譯訓練通過文字和圖像刺激使譯員獲得源語信息,同聲傳譯則通過語音刺激使譯員辨識和理解源語講話的意義和情感,因此視譯訓練從工作方式上看仍有別於同聲傳譯。

聽、看、譯同時進行的視譯練習,迎合了中國人學外語時先將聲音符號轉換成文字後再領悟其意義的習慣;同時由於文字和圖像對人腦刺激後產生的激盪和停留期要比語音刺激長,所以做視譯練習時譯員易受源語文稿的詞序和句子結構的干擾,難於迅速脫離源語詞語外殼的束縛,進行法國釋意學派所倡導的「解釋性翻譯」。

盡管如此,視譯練習與同聲傳譯仍有許多相似之處:

視譯要求譯語產出與源語發布同步進行,因此譯員在聽完一段講話後,無法按目的語表達習慣對源語詞序先作出較大調整,然後再給出譯文,他只能按源語講話的句子順序將先聽到的和看到的先譯;此外由於時間的限制,譯員也無法對剛剛發布的譯語進行過多的修正和補充,他必須盡量讓譯語的產出一次成型。這一點與同聲傳譯非常相似。

由於時間限制,視譯與同傳譯員都必須做到眼、耳、口並用,以便在同一時間處理好雙耳分聽、信息預測、斷句、試譯以及譯語的重組、發布、修正與監聽等多重任務;同時譯員還需靈活運用推理、概括、解釋、挪位、添加、刪簡、重復等技巧,保證譯語的順利產出。

通過視譯練習,學員學會在領受口譯任務之後認真分析講稿,並通過有針對性的閱讀積累主題知識,掃除口譯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理解和術語障礙,並盡可能地事先准備好發言稿的譯文(至少也應打好譯文腹稿),以取得更好的傳譯效果。這一過程與同傳譯員的譯前准備工作非常相似。

以上各點正是視譯練習對於同傳學習的價值所在。

網上同傳(Internet Interpreting)

網上同傳是筆者在自學同聲傳譯的過程中摸索出的一條全新高效的訓練途徑。其具體做法如下:在國際互聯網上登陸某些特定網站,藉助Media Player、Real Player(或Real One Player)等播放器,對其提供的視頻節目進行同傳。網上同傳方便快捷、節目內容生動豐富、操作不受時間限制,因而具有另外四種訓練方式難以比擬的優勢。下面筆者將重點介紹以下幾個英語網站,供同傳愛好者參考。

www.c-span.org C-SPAN是一家美國電視台,它有三個頻道,分別為:C-SPAN 1、C-SPAN 2和C-SPAN

www.c-span.org即為該電視台的網站。該網站每天二十四小時直播以上三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內容包括:演講、報告、訪談、記者招待會、電視辯論、觀眾熱線、政策評論、咨詢、國會聽證、聯大發言等。值得一提的是:該網站有一個叫Video Library的音像資料庫,此庫將該台曾經播出過的所有節目分門別類地歸檔保存,供上網者觀看。其欄目有:Congress、Defense/Security、Domestic/Social、Economy/Fiscal、International、Judiciary/Courts、Media/Press、Politics/Elections、Science/Technology、State/Local、Whitehouse /Exec.以及Other等。

www.c-span.org提供的視頻節目題材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例如該網站首頁上的Current Events欄目提供近期製作的視頻節目,點擊該窗口我們便會看到包括108th Congress、2004Vote、Bush Administration、CA. Recall/State Politics、Rebuilding Iraq/Iraq War、Sept.11:US Response等在內的眾多條目(以上為該窗口2003年10月10日的欄目,筆者)。筆者曾於2003年10月19日點擊其中的Rebuilding Iraq/Iraq War條目,結果在頁面左側的Latest Video欄查到了包括State Dept. Briefing with Adam Erili (10/17/2003) Sec. Colin Powell on U. N. Decision on Iraq Resolution (10/16/2003) Hou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mmittee. On Afghanistan Reconstruction (10/16/2003) 等在內的六條節目。

更令人驚奇的是:在該頁右下角的More Video窗口還羅列有多達九頁共九十條與伊拉克戰爭和重建問題有關的視頻節目。這些節目的'長度從十幾分鍾到三個小時不等,計有兩百多個小時,即使學員只完成該單一題材節目的同聲傳譯訓練,這兩百多個小時的訓練量就已經達到了國際上的一些同傳教學機構為學員所規定的課時訓練標准。再如,如果我們想選用美國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來賓講話一試身手,那麼只需在搜索欄Video Search中輸入commencement speech一詞,瞬間就能找到眾多美國政要名流在各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講話實況,其中包括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於2000年5月27日在美國西點軍校所作的一篇長達二十七分鍾的講話。

筆者以上所作的介紹僅為其巨大容量的極小一部分。該網站視頻節目之豐富,真正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訪問一下該網站,相信讀者一定會有同感。

www.whitehouse.gov 此網站為美國白宮的官方的網站,它主要提供現任及歷屆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國家安全顧問、各部部長等政府主要成員任職期間參加各種活動的錄像和錄音資料,包括他們在各種禮儀、慶典、紀念日、聯合國大會上的講話,及參加會見、宴請和開展外交斡旋等活動的資料。該網站提供的對同傳訓練極具實用價值的視頻節目還有:每周由美國白宮、國務院和國防部發言人分別舉行的數場新聞發布會,歷任美國總統的就職演說和他們每年在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的國情咨文講話(State of the Union speech)等。任職時間越靠後的美國總統,有關他們的網上資料就越豐富,其中關於Ronald Reagan、George Walker Bush、Bill Clinton等人的資料幾乎與現任總統George Warwick Bush的一樣詳實。最為有趣的是:在該網站我們還可以看到美國總統為來訪的各國領導人舉行盛大歡迎儀式和國宴(State Dinner)的場景,景,以及雙方在總統橢圓形辦公室會晤,或在白宮外草坪上舉行聯合記者招待會時口譯員為之作交替或同聲傳譯的實況。親耳聆聽這些高水平譯員出神入化的傳譯,學員們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次觀摩的機會(組織口譯學員到國際會議現場觀摩他人的口譯,是國外專業口譯培訓機構的一項極其重要的教學內容。筆者),水平的落差給學員帶來的震撼和由此而激發出的學習熱情,將促使他們瞄準更高的目標加倍努力。

以上兩個英語網站的視頻節目極為豐富,反映了美國社會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因而兼具語料和史料價值,對增加學員對美國社會的了解、豐富其網路知識成效顯著。這些視頻節目生動直觀,能夠大大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同傳訓練的效能;此外,通過傳譯這些鮮活而又豐富多彩的視聽材料,學員獲得了聆聽帶有世界各地口音英語講話的機會,這對提高學員的英語水平,尤其是他們的聽力,有很大幫助,可以在短期內產生明顯效果。因為良好的聽力是保證譯員傳譯成功的先決條件,在實施同傳的過程中,若沒有迅速准確的源語聽辨,譯員後續的信息記憶、譯語產出與監聽將淪為無米之炊,難以為繼。但是面對這些浩如煙海的網上節目,初學者可能會一時竟不知從何處開始練起;還有一些學員在興奮之餘會不分清紅皂白地盲目選用上述材料進行同傳,結果頻頻受挫信心頓失。為此,筆者建議:

選擇練習材料必須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到自己對節目主題和相關術語的熟悉程度,否則就有可能因為缺乏對相關事件、人物、時間、地點、數據、組織機構及專業術語的了解,聽不懂或聽不全源語發言,結果在口譯時頻頻「卡殼」,使譯語出現大量停頓、空白和錯誤。

例如:美國總統George Bush在2003年1月28日對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發表了一年一度的《國情咨文》講話。在長達1小時零7分鍾的講話里,布希匯報了自2001年「9·11」事件以來,美國政府對外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對內刺激經濟復甦所採取的一系列重大行動,包括:動員全球近90個國家支持或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恐聯盟、推翻阿富汗政權、追剿組織殘余;游說聯合國通過對伊拉克的1441號決議,迫使薩達姆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拉攏中、俄、日、韓,孤立北朝鮮,以迫使後者凍結其雄心勃勃的核計劃;敦促參議院批准新的減稅法案,創造就業機會,刺激經濟復甦;增設以Tom Ridge為首的國土安全部,確保美國本土免遭國際恐怖主義襲擊。對於這樣一份用大量篇幅對形勢與政策作出回顧與展望的講話,如果學員明顯缺乏對上述事件的了解,要想取得同聲傳譯的成功是難以想像的。否則只言片語的代碼轉譯定會將自己「折磨」得垂頭喪氣,興趣和信心全無。

交傳譯員可以通過請求源語發言人重述剛才一段未完全聽懂的講話,而獲得第二次聽辨和記錄的機會。因此練習交傳時,學員如未能完全聽懂源語講話或因記錄不全而導致傳譯效果不佳時,可以用這篇材料作二次交傳,以提高對源語講話的理解並改進筆記技術。但是練習同傳時,學員卻不宜用同一篇講話材料作二次同傳練習,因為真實場景下的同聲傳譯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重復」的特點,譯員永遠只能獲得一次聽辨機會,而且譯語應盡量一次成型少作修正。為此,同傳學員必須克制住自己企圖「再來一遍」的慾望和沖動,力求聽和譯一次成功。

倒數練習(Backwards Counting)

倒數練習的做法如下:

學員聽一段講話錄音或合作夥伴的現場發言,同時從一個百位或十位數(如200或90)由大到小勻速地倒數下去。訓練過程中若源語講話還未結束但數已數完,學員應接著從某個數開始繼續倒數,直至講話完畢。

待一段講話結束後,學員隨即復述剛剛聽到的講話內容。復述應力求准確詳實,為了便於核實倒數是否有誤以及復述是否完整准確,學員可將上述過程錄音或請他人見證。

倒數練習也是口譯培訓機構慣常採用的一種入門階段的同傳訓練方法。倒數練習與影子練習相比難度明顯加大,它強制性地在譯員聽辨源語的過程中設置了注意力干擾,以進一步促使學員養成邊聽邊說的工作習慣。倒數練習較為真實地模擬了同傳譯員在處理源語聽辨、理解、記憶和譯語發布、監聽等多重任務時可能面臨的注意力分配危機;此外,倒數後的復述練習也迫使學員因為短時記憶力的不足而拋開源語詞語外殼記憶語篇意義,隨後「以獨立於語言等值的方式自由地表達思想」。所以在復述源語信息的方式上,倒數練習與同聲傳譯也非常相似。由此可見,倒數練習使學員向認識和體驗同傳又邁進了一步。

影子練習(Shadowing)

影子練習要求學員在傾聽源語講話的同時,以落後於講話人2至3秒的時差,如影隨行般地用同一種語言將講話內容完整准確地復述出來。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學員可以將時差逐漸拉大到落後於講話人半句到一句話,復述的材料也宜從母語發言轉為外語講話,方式則應從對源語講話所有字詞的忠實復述,改為對講話內容的概括和綜述。

影子練習的目的是要使學員適應「一心多用」的同傳工作方式,初步具備能同時處理聽辯、理解、記憶、復述、監聽等多重任務的能力。影子練習雖然不要求學員進行實質性口譯,但它作為一種同聲傳譯的入門練習手段,卻一直受到中外口譯培訓機構的青睞。

;

㈣ 同聲傳譯需要些什麼基本功

同聲傳譯的自我訓練途徑

2.1影子練習(Shadowing)

影子練習要求學員在傾聽源語講話的同時,以落後於講話人2至3秒的時差,如影隨行般地用同一種語言將講話內容完整准確地復述出來。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學員可以將時差逐漸拉大到落後於講話人半句到一句話,復述的材料也宜從母語發言轉為外語講話,方式則應從對源語講話所有字詞的忠實復述,改為對講話內容的概括和綜述。

影子練習的目的是要使學員適應「一心多用」的同傳工作方式,初步具備能同時處理聽辯、理解、記憶、復述、監聽等多重任務的能力。影子練習雖然不要求學員進行實質性口譯,但它作為一種同聲傳譯的入門練習手段,卻一直受到中外口譯培訓機構的青睞。

2.2倒數練習(Backwards Counting)

倒數練習的做法如下:

1)學員聽一段講話錄音或合作夥伴的現場發言,同時從一個百位或十位數(如200或90)由大到小勻速地倒數下去。訓練過程中若源語講話還未結束但數已數完,學員應接著從某個數開始繼續倒數,直至講話完畢。

2)待一段講話結束後,學員隨即復述剛剛聽到的講話內容。復述應力求准確詳實,為了便於核實倒數是否有誤以及復述是否完整准確,學員可將上述過程錄音或請他人見證。

倒數練習也是口譯培訓機構慣常採用的一種入門階段的同傳訓練方法。倒數練習與影子練習相比難度明顯加大,它強制性地在譯員聽辨源語的過程中設置了注意力干擾,以進一步促使學員養成邊聽邊說的工作習慣。倒數練習較為真實地模擬了同傳譯員在處理源語聽辨、理解、記憶和譯語發布、監聽等多重任務時可能面臨的注意力分配危機;此外,倒數後的復述練習也迫使學員因為短時記憶力的不足而拋開源語詞語外殼記憶語篇意義,隨後「以獨立於語言等值的方式自由地表達思想」。(達尼卡·賽萊斯柯維奇、瑪麗亞娜·勒得雷爾,1992:85)所以在復述源語信息的方式上,倒數練習與同聲傳譯也非常相似。由此可見,倒數練習使學員向認識和體驗同傳又邁進了一步。

這還有個網址,裡面有很多這類的:http://www.transexpert.net/si/index.htm

㈤ 同聲傳譯怎樣練習比較好大約花多少時間能從入門到精通

你好,我是一名歸國同傳譯員,希望這些經驗對你有幫助。同傳要素包括:1.語言能力:中英雙語,基本靠多讀、多背,沒有捷徑可走。另外,還要練習雙語的對應,聽到中文信息時,在腦海中思考其英文,反之亦然,養成這樣的思考習慣,有利於加快你的反應速度。2.網路知識:各個領域的知識最好都知道一點,尤其是世界熱點問題。還是得多讀。我的方法是看報、視譯演講稿和發言稿。3.口譯技巧: 像是順句驅動、如何切句、並句、補句、聽主幹、學會抓重點等等。先了解這些技巧是什麼,然後學習在口譯練習的時候使用。最好准備一個可錄音的MP3,練完以後再重新聽自己的口譯,找出問題所在(下文會提出譯員常見問題)。4.一心多用:非常重要的能力,有很多成功的交傳人員或者翻譯人員卻不能做同傳,就是因為不能一心多用。意思就是能在說的同時,聽下一句,並且分析其內容,轉化成目標語。最好的練習方法是影子練習,簡單來說就是邊聽邊重復,不能漏說,不能跟得太緊(人說一字你說一字是沒有效果的,一般要練到半句以上),慢慢調整,跟得越遠越好。 同傳譯員常見問題(瓶頸所在)1.說的時候就忘了聽下一句,結果整段都雲里霧里。解決的辦法,首先是提高一心多用的能力,據我的經驗,中國譯員最佳的狀態是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聽,小部分放在分析和說,才能比較好的保證不漏聽。第二是在現場的時候,一旦發現自己漏聽,就先停下來別說,等明白了下一個意群再開始說。總之,保證聽,是最重要的一環。2.聽的懂英文,但反應不過來中文要將什麼。主要是中英文的對應能力還不夠。請參照上文提到的,練習雙語對應的方法。3.聽不懂英文。語言能力不夠,對句子結構不熟悉。除了通過多聽、多看、多說來提高語言能力,可以找一些關於英文句子結構,或是中英句子結構對比的書來看一看。另外可以通過練習筆譯來提高。4.聽不懂口音。英美口音是我們比較常接觸的,難得是中東、日本、韓國的口音。多找找這方面的資料進行聯系。裝個代理軟體,在YOUTUBE里找是最簡單的方法。5.數字反應不過來。很正常,還是要多練習,找到中英文數字對應的規律,大數字,小數字都要練。6.網路知識不夠用。可能案子以來,才發現這個主題從來沒有接觸過。就要培養自己迅速學習的能力:查找與該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然後大量閱讀:抓核心概念、抓中心句、背關鍵詞、背中英對應的術語,之後練習復述(最好用目標語)7.邏輯能力不強。抓不到終點,聽到一長串,不會抓主要信息,也不會SUMMARIZE。平時多做邏輯練習,如線上邏輯訓練和英語閱讀理解,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的中心句。 另外介紹一個很好的方法:找同學成立練習小組,一人做譯員(練口譯技巧),一人做講者(練表達能力、擴展網路知識)、一人做觀眾(以旁觀者的角度更能看清別人的優缺點,提出來,幫助同伴進步,同時也可以學習他人的遣詞用句和口譯技巧的應用,與此同時進行自我反省)

㈥ 如何成為一名同聲傳譯

1、影子練習(Shadowing) ,也就是我能常說的「跟讀」:
1). 影子跟讀中文:
a. 隨機選30~60分鍾的新聞或會議發言,中文的。
(註:之所以選擇30~60分鍾的內容,是因為我們做同傳基本都是20-30分鍾就跟搭檔換一下,練習的時間應當比實戰更長,這樣我們真正做會議的時候,才會覺得能夠從容應對。)
b. 播放內容,緊跟著它說,它一開始說,你就開始跟著說,它說什麼你就說什麼,很簡單吧!剛開始一兩天會覺得很難跟上,尤其是新聞的速度太快,這很正常,所以不要泄氣,堅持幾天就能更上了。根據我帶學員的經驗,中文的影子跟讀一般1天就比較熟練了。
c. 跟讀比較熟練後,慢慢拉大它說和你跟讀的時間,具體就是,等它說了大概3-4個字以後,你才開口,跟它保持一定的時間差,這個不難理解吧?!這個小技能我們在做同傳的時候一定會用到,這樣我們才能聽完一個意群以後才開始翻譯,翻譯出來的東西也有主體感,並且比較有邏輯哦!
2). 影子跟讀英文:
a. 隨機選30~60分鍾的新聞或會議發言,英文的,原因同上。
b、c步驟跟中文的影子跟讀一樣。由於我們的母語是中文而不是英文,我們的影子跟讀通常要做好幾天才會比較熟練,剛開始第一二天一句話只能跟著說1~2個單詞也很正常,一定不能灰心,這里你放棄,那一切都前功盡棄啦!

2、倒數練習與概述練習:任選一段話,最好10分鍾以上的,播放,聽它講什麼,不要跟讀哦,純粹的聽,但是手要在紙上寫999,998,997....就是倒數寫過來啦,所以稱為倒數練習!很簡單吧?!內容播放完畢,然後你用自己的話把它的主要意思講出來、概述出來,可以用原文也可以用譯文講。

3、復述練習:任選一段話,最好10分鍾以上的,播放,聽它講什麼,不要跟讀,純粹的聽,不要做倒數練習,也就是手也不要動了,只是聽,聽完,然後照原話把它復述出來,最好是一字不差地!!

註:概述和復述的區別,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你聽到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那麼概述可以概述為:There are changes in China. / China is undergoing great changes.等等。
復述就是一字不差的: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4、邊聽邊翻譯,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說白了就是真正的同傳了!
邊聽邊翻的練習必須採用會議發言,而不能採用新聞。理由當然很簡單了,我們平時做會議嘛,所以用會議發言!新聞的語速太快,信息量太大,不適合拿來練習同傳,尤其是在初學同傳的時候,更何況在整個同傳界也很少有人敢做新聞的同傳呢。

㈦ 怎樣成為優秀的同聲傳譯

怎樣成為優秀的同聲傳譯

同聲傳譯,簡稱同傳(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稱同聲翻譯、同步口譯。是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的情況下,不停地將其講話內容傳譯給聽眾的一種口譯方式。同聲傳譯的最大優點在於效率高,可以保證講話者作連貫發言,不影響或中斷講話者的思路,有利於聽眾對發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聲傳譯是當今世界流行的一種翻譯方式,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通常用於正式的國際會議,因此對譯員素質要求非常高。目前,世界上 95% 的國際會議採用的都是同聲傳譯的方式。

幾乎所有正式的國際多語言會議以及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歐盟)都採用了同傳作為標准口譯模式。特點是講者連續不斷地發言,而譯者是邊聽邊譯,原文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最多達到十多秒。譯者僅利用講者兩句之間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譯工作。

同聲傳譯是一種受時間嚴格限制難度極高的語際轉換活動,它要求譯員在聽辨源語言講話的同時,藉助已有的主題知識,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對源語言信息的預測、理解、記憶和轉換,同時要對目標語言進行監聽、組織、修正和表達,說出目標語言的譯文。

在各種國際會議上,同傳譯員需要以“閃電般的思維”和高超的語言技巧,成功克服多重任務間的交織和干擾,因此容易給大腦造成能量短缺或注意力分配困難。

根據 AIIC(國際會議口譯員協會)的規定,同傳譯員只要翻譯出演講者內容的80%就已經算是合格了(90 %~100 %的“同傳”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平時講話速度非常快,演講時又往往只顧及自己的演講內容,甚至還會摻雜各地的口音乃至方言,同傳譯員只好調動自己的一切知識儲備和經驗來全力以赴。能有意放慢速度來照顧同傳譯員的演講者畢竟不是太多,這就對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同聲傳譯的工作形式

在會議進行的時候,同聲傳譯員會坐在隔音的狹小房間(俗稱“箱子”)內,使用專業的設備,將其從耳機中聽到的內容同步口譯為目標語言,並通過話筒輸出。需要同聲傳譯服務的與會者,可以通過接收裝置,調整到自己需要的語言頻道,從耳機中獲得翻譯的.信息。

聯合國官方正式使用的語言只有6種,分別為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聯合國大會會堂和各個會議廳都配有同聲傳譯。每個語種都有一個工作室,6種語言共有6個“箱子”,每個“箱子”里通常坐著3位譯員。

怎樣成為優秀同傳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同聲翻譯人員呢?新語絲觀點認為:培養一個合格的同聲翻譯者需要大量的培訓以及翻譯技巧的實踐,要有深厚外語和漢語的語言功底,還要具備無障礙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牢固掌握母語和外語,才能在兩種語言間游刃有餘。這些都需要平時長時間的積累。良好的教育背景亦是基本素質要求,成為同聲翻譯人才,就要有意識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強化和豐富自己視野,不斷地培訓讓自己見多識廣。

同傳翻譯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所以往往需要師傅領進門,功夫在個人。有了好的老師還不夠,學習者還需要進行持續的、艱苦的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雙語水平、知識面和翻譯技巧等等)。另外,團隊合作在這個行業中也非常重要,某一具體任務的同傳團隊成員應該互相幫助。初入這一行當的新人更是需要經驗豐富譯員的幫助。仲教授說,解決這些基本的素質關,在加上自己較高的教育背景、語言培訓背景、人際關系背景,才有可能成為同聲傳譯業內的一位優秀人才。

同聲傳譯既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技術。因此,有一定的基本原則可以在翻譯中遵循,以達到更加有效地完成口譯工作。在同聲翻譯,特別是漢英同聲翻譯工作中,以下幾條可以作為指導譯員進行翻譯的原則:

順句驅動

在同傳過程中,譯員按聽到的原語的句子順序,把整個句子切成意群單位或信息單位,再使用連接詞把這些單位自然連接起來,譯出整體的意思。這種翻譯方法為 “順句驅動 ”。如以下句子按順句驅動的原則來譯: “所有人// 都可以藉助互聯網資源// 來學習,不論他們是哪個民族、// 何種性別、// 何種膚色、// 只要他們可能接入互聯網。” 譯文:“All can study //by relying on internet resources//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 nationality and sex// providing that //they could have access to the internet.”同聲傳譯是與原語發言人的發言同步進行的,翻譯活動必須在原語發言人講話結束後瞬間內(或同時)結束。因此,同傳譯員要最大限度地在翻譯過程中爭取縮短翻譯與原語發言之間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越小,譯員記憶的內容就會越多,譯出的信息也就越多。英漢語的語序差別較大,要完全聽明白原語語序、意義之後再進行翻譯則很難跟上原語發言人。因此,“順句驅動是英漢同聲傳譯的一個最大特徵。”

隨時調整

調整是同聲翻譯中的校譯過程,是譯員根據接受到的新的內容調整信息、糾正錯譯、補充漏譯的重要環節。如英語中的時間、地點狀語等大多出現在句尾,在使用“ 順句驅動” 進行翻譯時,會出現譯完主句,又出現狀語的情況。如:“I went to Holiday Inn//for a seminar// at 10 o’clock//yesterday.”按順句驅動的原則,可能這樣譯:“我去了假日酒店 // 參加一個研討會// 在十點鍾// 昨天。” 加上調整過程,這個句子在實際翻譯中可能會被譯為:“我去假日酒店 // 參加一個研討會// 時間是昨天上午十點。”

適度超前

同聲傳譯中的“適度超前” 是指口譯過程中的“預測”(anticipation) 技能。就是在原語信息還不完整的情況下,譯員可能要講的內容而進行“超前翻譯 ”,從而贏得時間,緊跟發言人進行同步翻譯。如在很多會議的開幕式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套話: “……我謹代表……// 對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的歡迎// 並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在翻譯這段話的時候,譯員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在發言人說出“ 我謹代表……” 的時候把整句話都譯出來“Please allow me to be on behalf of …to extend to our warmest welcome to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onference…”在聽到 “預祝 ……”之後,就應該知道後面要講的是 “……本次會議成功 ”。不善用 “預測 ”技能的譯員很難做好同聲傳譯工作,因為在翻譯過程中要是等到全部信息接受以後再進行翻譯就不是同聲翻譯了。即使翻譯能夠進行下去,也是斷斷續續。聽眾很難接收到完整的信息。

信息重組

信息重組(reformulation)是同聲翻譯的總策略。初學同傳的學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譯 “語言”上,結果經常“卡殼”。因為英漢語的語言差別較大,要做到一一對應地進行翻譯是很難的。因此,在同傳中應遵循譯 “信息”的原則。也就是根據原語的住處點在目的語中根據目的語的語言習慣重新組織信息。如在翻譯中遇到以下的原語:“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經過信息重組之後可能會以下面的內容譯出: “Over a number of years,//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 have been observed//behaving strangely.//To explain this behavior,//a team of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But there has arisen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bout the theory// in Argentina//”(經過好多年的觀察,人們發現南大西洋的鯨行為怪異。為了解釋這一行為,一些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但該理論在阿根廷卻引起了爭議。)

合理簡約

所謂簡約(simplification), 就是同傳譯員在不影響原文主要信息傳達的基礎上對原文中出現的無法用目的語處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現技術性較強的材料,在直接譯入到目的語中很難被目的語聽眾所理解的情況下而採取簡化語言形式、解釋、歸納、概述原語信息的一種翻譯原則。同傳譯員要根據聽眾的背景決定本原則的使用頻率。如果聽眾對於所譯內容比較陌生,譯員對翻譯中出現的術語(jargon) 則要最大限度的簡約。如在一次對青少年介紹“ 歐盟農業政策” 的會議上出現了這樣的內容:“If the CIF price of proce at the community boarder is below the guideline price as determined under the Common Market Organization, then at levy, which is not a tariff ty, is imposed.”如果 “忠實 ”地譯人到任何一種語言青少年聽眾都會出現聽不明白的情況。使用簡約的原則,可以按如下的內容進行法翻譯: “If farm proce comes into the Community at a price below the official Community market price,a special agricultural levy is imposed”。(譯文:如果農產品進入歐共體的價格低於歐共體的官方價格的話,就要徵收農業特別稅。)

信息等值

“忠實”(faithfulness) 一向被認為是檢驗翻譯的標准。但在同聲傳譯工作中,有時很難做到“忠實”於原文,有時雖然忠實於原文,卻得不到聽眾的認同。口譯不同於筆譯,可以足夠的時間去構思、推敲,同聲傳譯要求譯員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對接受到的信息進行重組,使目的語聽眾了解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內容。因此,在同聲翻譯中,對原語中的字、詞、句有時候很難譯得十全十美,譯員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據接受的詞、句及語篇內容掌握原語發言人要傳達的主要信息,同時用聽眾很容易理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也就是在翻譯過程中,要做到整體“信息等值”。同聲傳譯是各種翻譯活動中難度最高的一種翻譯,並非人人都能勝任。在國際會議那種緊張環境里,譯員要能不間斷地邊聽邊譯,是很不容易的。要學好這樣的技能,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如:英語的聽說能力要強,英漢兩種語言的語音、語調要好,要思維敏捷,反應快,對國際問題有興趣,知識面要廣。 隨著國際交流的急劇增多,大型國際會議對高素質的同聲傳譯人才需求極大。而目前的同聲傳譯員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外交往的需要。

;

㈧ 同聲傳譯的入門及訓練技巧

同聲傳譯的入門及訓練技巧

在大多數情況下,同聲傳譯是通過會議設備來完成的。譯員坐在特製的口譯箱里,通過耳機接聽發言人的講話內容,隨即通過麥克風把原語發言人的講話內容用譯人語傳達給大會的聽眾,聽眾則利用耳機選擇所需要的語言頻道,接受翻譯服務。

與交替傳譯相比,同聲傳譯具有以下優點:

(1)在同聲傳譯中,發言與翻譯同時進行,不佔用會議時間

(2)同聲傳譯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在同一時間內對多種語言同時進行翻譯

(3)在大型國際會議中,譯員有時可以事先得到發言稿件,早做准備,提高翻譯的准確率。因此,現在國際上的會議,百分之九十都是採用同聲傳譯的方式進行。

同聲傳譯又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常規同傳:在翻譯中,譯員沒有稿件,耳聽、心想、口譯來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同聲傳譯工作

(2)視譯:譯員拿到講話人的書面講話稿,一邊聽講話人的講話、一邊看稿、一邊口譯

(3)耳語傳譯:不需要使用同傳設備。譯員一邊聽講話人的發言,一邊與會代表耳邊進行傳譯

(4)同聲傳讀:譯員拿到書面譯文,邊聽發言人念稿,邊宣讀譯文。同聲傳讀需要注意發言人在宣讀論文過程中增加及減少的內容,有時發言人也可能會突然脫稿進行發言。

同聲傳譯的工作程序

同聲傳譯的工作程序可能簡單表示為:

也就是原語發言人在會議廳主席台(或會場)對著麥克風發言,同傳譯員則坐在特製的口譯箱里通過耳機接聽原語信息,同時用目的語言准確傳達原語信息,通過麥克風把信息傳達出去。面聽眾則通過耳機接收翻譯內容。在上述同聲傳譯程序中,以下幾個方面對同聲傳譯的質量會帶來影響:

(1)發言人:信息發出者。其講話內容、發言速度、言語邏輯、講話口音等都對同聲傳譯員對原語的理解帶來影響,進而影響整個翻譯質量

(2)同傳譯員:同傳譯員是翻譯成敗的關鍵。同傳譯員在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聽、想、記、譯幾乎要在同一時間內完成。因此同傳譯工作極具挑戰性

(3)同傳設備:同傳譯員的翻譯結果要*設備才能為聽眾所接受。同傳活動中,譯員要熟悉設備的操作。特別是遇到多語種翻譯要用「接力翻譯」(relay interpreting)時,更應該熟練掌握設備的操作。同傳譯員一般要在工作前30分鍾到場檢測設備。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找有關的技術人員解決。在口譯過程中,始終應該有設備技術人員值班,以解決應急問題。

如何學習同聲傳譯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交往越來越多,對專業翻譯,特別是同傳譯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不少外語專業畢業的學生都希望能在這方面接受一些專業訓練。

以下介紹幾種提高口譯專業水平的途徑。

(1)正規專業訓練:

正規專業訓練主要是指進入高等學校或專門的翻譯培訓機構接受專業學位(文憑)教育。七十年代以前的同傳譯員大多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專業訓練,主要*譯員的經驗與天賦,摸索著進行各種各樣的翻譯工作。而今天,翻譯課程已經是許多外語院校的核心課程。專門化的翻譯學院、翻譯系科也遍步世界各地。僅以英漢翻譯為例:英國就有如下學校開設英漢雙語翻譯碩士學位課程: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bath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new castle等;美國加州的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澳大利亞的the university of griffith、紐西蘭的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等也開設了英漢翻譯碩士學位課程。在中國,翻譯(包括口、筆譯)一直都是外語專業的必修課程。由於師資的原因,有些高校未能開設口譯課。目前國內較有影響的、開設口筆譯專業方向課程的機構有: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文學院翻譯系、廈門大學外語系等。另外,外交部翻譯室對於錄用的翻譯人員也進行專門化的職業訓練。香港、台灣開設翻譯學位課程的學校有: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台灣的國立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等。

(2)在職訓練:

很少有譯員一加入到一個機構就可以立刻開如工作的。一些較大的機構都會給予他們一定的.在職培訓,並且定期給予業務進修,提高業務水平。如中國外交部每年招收的譯員都要在翻譯室培訓中心進行約一年時間的在職培訓,然後才能真正上場翻譯。一些技術性較強的機構、還會對譯員進行專門化的技術培訓。使譯員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基本技巧。

(3)自我訓練:

提高同聲傳譯技能的另外一條很重要途徑就是自我訓練。畢竟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得到專門化的職業訓練。有些譯員已經在一線工作了很長時間,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和心理素質,如果了解同聲傳譯訓練的內容和主要方法是可以進行自我訓練的。但同聲傳譯的訓練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學習者一定要有恆心、耐心和決心,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自己的同聲傳譯水平。當然並非人人都可以進行同傳譯的學習,它要求學習者要有扎實的雙語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一定的連續傳譯專業訓練的基本步驟和常用方法

①影子練習

影子練習(shadowing exercise)又叫原語或單語復述練習。就是用同種語言幾乎同步地跟讀發言人的講話或事先錄制好的新聞錄音、會議資料等。該訓練的目的是培養譯員的注意力分配(split of attention)和聽說同步進行的同聲傳譯技能。做影子練習時,開始的時候可以與原語同步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可以在原語開始後片刻,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可以在原語開始後片刻到一句話跟讀原語。跟讀原語時不僅僅是鸚鵡學舌,要做到耳朵在聽(原語)、嘴巴在說(同種語言復述)、腦子在想(語言內容)。在跟讀完一段5-8分鍾長度的講話或新聞之後,應該可以概述出原語的主要內容。在影子練習的後一階段,可以安排「干擾」練習,就是在聽、說同步進行的同時,手也動起來。要求學員從999開始寫起,按倒數的形式往上寫999、998、9997…。影子練習視個人的基礎可以進行3-5周(每周2-4小時)的訓練,練習形式相對自由,在聽廣播、看電視、聽報告時都可以做此練習。學員在練習中產手了想用譯人語同步陳述時就可以轉入下一階段的練習了。

②原語概述

原語概述練習是在影子練習的延續。就是學員用原語跟讀完一段講話內容後,停下來憑記憶力對剛剛跟讀的內容用同種語言進行概述,歸納講話內容的核心思想。如:「on april 8 we have noticed the news of japanese prime minister morihiro hosokawa's resignation.this is an internal affairs of japan. prime minister hosokawa has made a valuable effort to promote sino-japanese friendly relations.we hope that sino-japanese relations can continue stable and healthful development.」就可以概括為:「japanese prime minister resigned.we hope this will not have impact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開始做該類練習時,間隔時間可以相對短一點,在學員掌握要領之後再逐漸加長。原語概述練習的目的是培養學員短期記憶力、邊聽、邊說、邊想(抓核心內容)的習慣。

③譯入語概述

譯入概述練習是在原語概述練習進行一段時間後將概述原語內容用譯人語進行。目的是鞏固聽說同步並逐漸過渡到真正的同聲傳譯。練習時譯員不必過度強調句子結構和具體內容,而是培養用簡練的譯人語傳達原語的中心思想和主要信息點。如:「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continued economic development.here and in hong kong decades of explosive growth have taken a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raffic congestion and deforestation. not only does this discourage further economic investment and encourage instries already here for relocate,but it also makes it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guangdong to enter into the next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可以用譯人語——漢語概述為:「環境保護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過去廣東和香港在這方面已有過教訓。//環保是廣東吸引更多投資使經濟更上一層樓的保障。//」

④視譯:視譯

是指同傳譯員拿著講話人的發言稿,邊聽發言、邊看原稿、邊進行同聲傳譯。在練習時,第一步可以找一些有譯文的發言稿,邊聽發言錄音,邊做「同聲傳讀」。逐漸過渡到脫離譯稿只看原文進行口譯。視譯時可以用很短時間對原文通讀一次,了解發言的主要內容並對語言、專業難點做「譯前准備」。

⑤磁帶練習

同聲傳譯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其所涉及到的技巧要*平時的練習才能為學習者掌握。因此,要在平時做很多的練習才能成為真正合格的同傳譯員。一般正規訓練同傳譯員的機構都要求受訓者除課堂接受的訓練外要進行近300磁帶時(tape-hours)精聽、精練。磁帶練習的內容要豐富多彩、題材廣泛、音調齊全,要包括中英兩種語言。最好是國際會議發言錄音或錄象。在練習時,可以把自己的翻譯錄下來,進行分析,找出不足的地方及誤譯、漏譯的地方。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平時的日積月累,*艱苦練習。

⑥模擬會議

這一練習主要針對有組織的課堂教學。自學同傳的譯員可以自我組織幾個或更多愛好者一起來做這個練習。練習要求使用同聲傳譯設備。事先給學員布置好模擬會議題目,如:「環境保護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口控制與經濟發展」、「互聯網時代的教與學」等、要求學員自己准備5-10分鍾的發言兩面三刀篇(中、英各一篇),由學員自己組織會議、輪流發言、輪流翻譯。這一練習形式不但鍛煉了學員的口譯技巧,同時也使學員掌握了公眾演說技巧——口譯中另一很重要的技巧。

;
閱讀全文

與同聲翻譯者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線網安裝方法 瀏覽:954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
如何保持積極的方法 瀏覽:724
植物爬藤網安裝方法 瀏覽:604
水蛭怎麼養值方法 瀏覽:869
後車座安裝方法 瀏覽:561
h5手機製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780
測量靜態電壓的方法 瀏覽: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瀏覽:126
扇形弦的計算方法 瀏覽:696
哲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68
腋臭非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354
男用潤滑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294
魅族相機水印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lol里緩存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420
隧道防風布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