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步驟。
(1)確定研究課題。發現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選擇研究主題,並對研究問題的成因進行分析判斷與肯定。
(2)擬定研究計劃。明確課題研究的總目標,並圍繞總目標設計研究的方法、程序、監控手段等。
(3)實施行動研究。收集資料、擬訂並實施有效的教育措施。
(4)進行總結評價。匯集資料、做好觀察記錄,根據各種信息反饋認真修正行動計劃,再實施新一輪行動研究,直到實現研究總目標。
教育
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㈡ 教育行動研究名詞解釋是什麼
教育行動研究是在實際情景中,由實際工作者和專家共同合作,針對實際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
教育行動研究法按照參加人數的多少可以分為教師個人研究、教師小組研究、合作性的行動研究三種類型。教師個人研究主要是教師根據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教育理論,有目的地改進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手段的施教過程,是教師個人行動研究的過程。
教師小組研究主要是由學校組織部分教師或者是全部教師所實施的行動研究;合作性的行動研究主要是由教師、行政人員、專家所組成的課題研究組,專門研究攻克某一課題所進行的行動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特點如下:
1、為行動而研究,這是對行動研究的目的而言的。行動研究的目的就是解決教育行動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行動的效率、效果。
2、在行動中研究,這是對行動研究的過程和環境而言的。它的研究環境是教育教學現場,是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現場研究。
3、由行動者研究,這是對行動研究的主體而言的。這里的行動者是指一線的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他們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實踐的行動主體。
㈢ 教育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科學研究的含義
教育科學研究就是以教育現象或問題為對象,運用各種科學方法,遵循科學的認識過程,根據對收集到的事實材料的分析,對假設或理論進行檢驗,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客觀規律的活動。
二、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科學研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教育行動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情況的一種研究方法。觀察法是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調查法
調查法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問卷、訪談、作品分析、測量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收集研究對象的客觀資料,進行整理分析之後,從中概括出規律性結論的一種研究方法。
3.歷史法
歷史法是以歷史研究法來研究教育科學,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4.實驗法
實驗法是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條件,人為地變革研究對象,從而驗證研究假設,探討教育因果關系,揭示教育工作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
5.教育行動研究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6.教育敘事研究
教育敘事研究是指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開展的教育研究,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於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後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
㈣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育研究方法有以下:
1、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3、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教育研究的意義:
一、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產生正確的教育行為。在社會的進步的同時,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思想,與社會連接這樣才能進步。通過開展教育研究,確立現代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確方法,措施、途徑。
二、有助於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提高科學育人、科學管理的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 ,通過教學研究,促使人們自覺地鑽研教育理論,運用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種教育現象。
三、有助於形成學校的學術文化,提高辦學品位,形成學校特色。通過教育研究,不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強師生員工的科研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使學校不斷提升學術文化的水平。
㈤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教育觀察研究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和輔助儀器,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觀察法簡便易行、所獲資料可靠性較高;
②觀察方便易行,不需要特殊條件和復雜設備,適用於廣大的研究范圍;
③觀察法不妨礙被觀察者的日常學習、生活和正常發展,因此不會產生不良後果。
缺點:
①觀察法獲得的資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只能說明「有什麼」和「是什麼」的問題,不能判斷「為什麼」一類的因果關系的問題;
②觀察時間和情境都有限制,在研究對象人數多且分散的情況下使用困難;
③教育現象一旦復雜且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對觀察對象缺乏行為控制,觀察收集資料分類太多,會影響研究的信度;
④觀察法取樣少,觀察所收集的資料瑣碎不易系統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⑤容易受觀察者的主觀因素影響,有些觀察活動可能使觀察結果失真。
2、教育調查研究法
教育調查研究是在一定埋論的指導下,圍繞一定的教有問題,通過觀察、列表、問卷,訪談、個案研究以及測驗等科學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採用問卷和訪談收集資料比較靈活簡便;
②收集資料速度快;
③適用面廣,時間地點不受限。
缺點:
①收集的資料往往難以確定因果關系;
②調查法需要研究對象有良好的合作態度,不然收集資料易失真;
③調查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3、教育實驗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優點:
①因為是人為地創造實驗條件,可以觀測到自然環境中不易觀察到的信息;
②實驗法要求用比較嚴格的程序組織研究,便於重復驗證,提高結論的科學性;
③實驗法明確區分變數加以控制,並對測量的事物,明確規定操作定義,使研究者便於測量,測試結果更加可靠精確。
缺點:
①嚴格控制的實驗條件與真實的教育活動相差較大;
②實驗人員和實驗過程會對研究對象產生一些負效應;
③實驗不可避免地存在樣本不足和被試選樣誤差。
4、教育行動研究法
教育行動研究也稱為「教師行動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結合起來解決某一實際問題或提高教師素質的一種方法,是指通過研究真實的學校教育過程與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動質量與教育行動效率為目的的研究模式。
特點:
①為教育行動而研究。這是與傳統研究「為理論建構而研究」的區別。
②由教育行動者研究。教育行動研究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不是外來的專家學者。
③在教育行動中研究。行動的過程,就是努力提高行動效率,改善行動質量,提高自我行動能力的過程。
㈥ 行動研究法和調查法的區別
行動研究法和調查法的主要區別是,性質不同、目的作用不同、特點不同,具體如下:
一、性質不同
1、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2、調查法
調查法是通過各種途徑,間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二、目的作用不同
1、行動研究法
其目的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
2、調查法
①、為研究人員提供既定研究課題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揭露現實存在的問題,暴露矛盾,通過不斷解決內外部的各種矛盾促進發展。
②、為各部門制定政策、規則、改革提供事實依據,為實現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預測服務。
③、明了所研究問題的現狀,發現新的研究課題、先進的經驗或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見解,新理論。
三、特點不同
1、行動研究法
①、研究主體:教師。強調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
②、研究方式:強調教師與專家相結合。開展群體教科研。協同攻關、共同研究。
③、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④、研究方法:理論與實踐、定性與定量。
⑤、價值評估:重在應用推廣。重在實效。
⑥、樣本小,個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鑒。
2、調查法
調查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針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作調查。調查法可以分為書面調查和口頭調查兩種。調查法能夠同時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使用方便,並且效率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性的研究法、網路-調查法
㈦ 簡述教育行動研究的步驟
一般教育行動研究的十個步驟
1、 發現教育行動研究的問題類型領域
教育行動研究者可以就其實際教育工作情境進行檢討,有何需要改進、解決、乃至於創新的地方。特別是學校教育發生的問題,有待教育行動研究者去發現問題所在。
2、 初步文獻探討與討論
教育行動研究者在發現學校教育的問題後,應尋找相關資料,並與相關人員進行討論,以求對問題本質的確實了解。
3、 確定教育行動研究的問題焦點
經過初步的文獻討論後,教育行動研究者,應設法界定問題的領域與問題的焦點所在,並討論研究問題的主要目的。
4、 深入的文獻探討
在確實定出研究問題的范圍與焦點後,應深入地從過去的文獻中,獲得該問題的目的、方法、程序的啟示。
5、 擬定教育行動研究方案計劃
根據文獻的探討及研究問題,教育行動研究者應規劃選擇研究目的、方法、工具、程序、並確定協同合作進行研究的夥伴、樣本及資料處理方法。
6、 執行教育行動研究計劃
根據研究計劃,收集、分析及解釋資料,執行教育行動研究計劃,設法解答所要研究的問題。
7、 擬定行動方案
依據研究結果、過去的文獻及當時特定的教育情境之特性,研擬解決問題的行動研究方案。
8、 實施教育行動研究方案
9、 評鑒教育行動研究方案的設計實施
行動研究方案設計是否完美,其執行是否正確,結果是否有效,均應加以評鑒,並指出評鑒方案的有效性、執行狀況與可以改進處。
10、修正教育行動研究方案與再實施
依評鑒結果提供修正行動研究方案之參考,依需求決定是否進行下一步研究革新,必要的話可再進行第二回合的行動研究。
㈧ 什麼是行動研究啊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1、行動研究以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踐問題為首要目標。
2、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行為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強調行動過程與研究相結合。
3、行動研究的環境就是自然、真實、動態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課堂。
4、行動研究計劃具有發展性,開展過程具有系統性和開放性。
5、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為行動研究增添了新質。
行動研究法是將純粹的教育科研實驗與准教育科研實驗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與自然科學的實驗的特點結合起來,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去審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將教育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依託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
㈨ 教育行動研究的過程是什麼
一、計劃
計劃是指以大量事實和調查研究為前提,制定總體規劃和每一步具體行動方案。「計劃」環節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和要求。
(一)發現問題
行動研究始於研究者解決問題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從現狀調研、問題診斷入手,要弄清楚:
第一,現狀如何?為什麼會如此?
第二,存在哪些問題?從什麼意義上講有問題?提出的問題宜小不宜大,宜具體不宜籠統。第三,關鍵問題是什麼?它的解決受哪些因素的制約?第四,眾多的制約因素中哪些雖然重要,但一時又改變不了?
哪些雖然可以改變,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創造條件改變的因素?剔除研究者控制能力和控制范圍以外的問題因素。第五,創造怎樣的條件,採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進?第六,什麼樣的設想是最佳的?
(二)尋找方案
計劃包括總體設想和每個具體行動步驟,最起碼應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動研究進度。研究者可以通過請教同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參與相關培訓來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利用自身具備的經驗、知識、理論、方法和技術條件等對行動研究的計劃進行構思。
(三)制定計劃
計劃必須有充分的靈活性、開放性。隨著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制訂計劃時既要考慮和包容已知的制約因素、矛盾、條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認識、在行動中才發現的各種情況、因素容納進去。計劃是暫時的,允許修改的。
二、行動
「行動」是指計劃的實施,即行動者有目的、負責任、按計劃的行動過程。在行動中,要按計劃、有控制地進行變革。在變革中促進工作的改進,包括認識的改進和行動所在環境的改進。要考慮實際情況的變化,不斷地進行行動調整,具體包括:
(l)行動是在獲得了關於背景和行動本身的反饋信息,經過思考並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後的有目的、負責任、按計劃採取的實際步驟。這樣的行動具有貫徹計劃和解決問題的性質。
(2)實際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動。在教育研究中,家長與社會人士和學生均可作為合作的對象。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保證實施到位。
(3)重視實際情況的變化,隨著對行動及背景認識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參與者的監督觀察和評價建議,不斷調整行動。它是靈活的、能動的。
三、觀察
「觀察」是指對行動的過程、結果、背景、影響因素以及行動者的特點的考查。「觀察」是反思、修訂計劃和進行下一步的前提條件,在行動研究中的「觀察」包括:
(1)觀察既可以是行動者本人藉助於各種有效手段對本人行動的記錄觀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觀察,而且多視角的觀察更有利於全面而深刻地認識行動的過程。
(2)觀察主要指對行動過程、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特點的觀察。由於社會活動,尤其是教育活動受到實際環境中多種因素的制約,而且許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確定和預測,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觀察在行動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在行動研究中,觀察是反思、修正計劃,確定下一步行動的前提條件。為了使觀察系統、全面和客觀,行動研究鼓勵研究人員利用各種有效技術。
四、反思
反思是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中介,目的在於尋找教師行動或實踐的。
㈩ 什麼是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教育實際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與技術,以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為首要目標的一種研究模式。
行動研究法是將純粹的教育科研實驗與准教育科研實驗結合起來,將教育科研的人文學科的特點與自然科學的實驗的特點結合起來,用教育科學的理論、方法、技術去審視、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將教育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但依託的是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
(10)行動研究教育方法擴展閱讀:
行動研究法的特點
1、研究目的:提高行動質量,改進實際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2、研究主體:教師。強調做學者型、科研型教師。
3、研究性質:屬於應用研究。強調自我反思。具有廣泛的兼容性。集各種研究方法於一體。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典型就是前蘇聯的蘇霍姆林斯基。
4、研究問題:直接性(師生同步學習);特殊性(冷中求熱、熱中求冷 : 記憶、背誦、技能訓練);微觀性(開口要小、挖掘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