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技術演化分析方法的歷史進程

技術演化分析方法的歷史進程

發布時間:2022-10-22 20:33:02

1. Ar/ Ar法定年技術與礦床演化歷史

40Ar/ 39Ar法是在K-Ar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方法是將39K經中子活化轉化為39Ar,在一份活化樣品上同時分析Ar同位素比值,即可獲得樣品的年齡,克服了常規稀釋法在兩份樣品上分別測定K和Ar的過程中因樣品不均勻性而帶來的誤差;且質譜計測定Ar同位素比值精度高,因此,40Ar/39Ar法是一種高精度的定年方法。同時,採用其特有的階段加熱分析技術,分階段釋出礦物中的氣體,每一個階段都給出相應的表觀年齡,從而構成一個年齡譜,並可根據各個階段的Ar同位素比值得到一條40Ar/ 39Ar等時線,這樣,即使礦物受過一定程度後期地質作用影響,仍然可以採用階段加熱分析技術獲得礦物的形成年齡。此外,該方法的測年對象已不像K-Ar法那樣只限於含鉀礦物,而且能夠適應含微量鉀的礦物。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石英流體包裹體40Ar/ 39Ar定年技術是值得關注的新趨勢之一。40Ar/ 39Ar定年的另一個關鍵技術是利用激光探針技術進行40Ar/ 39Ar同位素微區原位分析。我國激光探針技術應用於40Ar/39Ar定年研究工作起步較晚,至20世紀90年代初,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北京大學地質系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K-Ar實驗室開始著手建立激光探針熔樣裝置,並改進質譜測量技術,使之能滿足超微量氬同位素的分析。所採用的激光可分為連續激光和脈沖激光兩類,其中前者除可以從事單點熔樣定年外,還可以逐步加大電流以提高溫度,對樣品進行階段加熱,獲得單顆粒樣品的年齡譜和等時線;而後者只能快速熔樣,利用多個全熔點計算平均年齡或作等時線。因此利用連續激光進行40Ar/ 39Ar微區升溫分析可以獲得更多的年齡信息。利用連續激光可測定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的40Ar/39Ar等時線年齡,適用范圍比較寬。

本次對廣東河台金礦等典型礦床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河台金礦是華南最重要的獨立大型金礦之一,位於廣東省高要市境內,南東距肇慶市35km。礦區呈北東東-南西西向長條狀展布,長10km,寬4.5km。河台金礦包括高村、雲西、河海、尚台、大平頂、桃子山、後逕等礦段(也有文獻將它們分別作為單獨礦床),以高村礦段規模最大,勘探程度也最高。河台金礦為產於糜棱岩中的破碎-蝕變岩型金礦,與變質建造、變形構造及混合(花崗)岩、侵入岩中的復合成礦作用有關。礦床自20世紀80年代發現以來,眾多研究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王鶴年等,1992;何紹勛等,1996;李兆麟等,2001;李建甘,2002),尤其是定年方面的相關報道較多,許多學者用各種方法進行了研究,如39Ar-40Ar法(富雲蓮等,1991)、熱爆裂石英流體包裹體Rb-Sr等時線法(陳好壽等,1991)、Pb-Pb法(張志蘭等,1988;符力奮,1989)、石英全溶Rb-Sr等時線法(翟偉等,2004)、單顆粒鋯石U-Pb法(翟偉等,2005)、SHRIMP 鋯石 U-Pb測年(翟偉等,2006)等。

本次研究獲得河台金礦雲西礦段混合岩中黑雲母Ar-Ar坪年齡為161.8±1.2Ma;河台金礦河海礦段富硫化物石英脈中絹雲母Ar-Ar坪年齡為157.1±1.0Ma,表明區域剪切-變質作用主要集中在印支期-燕山早期。鑒於河台金礦是桂東-粵西成礦帶中代表性大型金礦之一,其容礦圍岩是原定為震旦系糜棱岩,礦體受到NEE向剪切帶的控制,結合前人獲得的同位素年齡數據(表1-18)和本次獲得的Ar-Ar數據(圖1-28,圖1-29),可以推測河台金礦區經歷了漫長的構造-熱演化歷史,其中導致金成礦的成礦階段可能早自加里東旋迴,燕山早期的熱事件不但在混合岩的黑雲母中得以記錄,在礦脈的白雲母中也基本同期地得以記錄,但不論是變質的黑雲母還是熱液成因的白雲母,都沒有記錄下燕山晚期的信息。因此,早年陳好壽等(1991)以Rb-Sr法測定的石英年齡可能記錄的是相對低溫的成礦事件。這樣,從加里東期到燕山早期再到燕山晚期,河台金礦的演化經歷了約370Ma的漫長過程。

圖1-28 河台金礦雲西混合岩中黑雲母Ar-Ar坪年齡

圖1-29 河台硫化物石英脈中絹雲母Ar-Ar坪年齡

表1-18 廣東河台金礦成岩成礦年齡

2. 演化分析的主要分析方法比較

從科學範式視角來劃分,股票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技術分析、演化分析。
股票市場是一個動態演變的巨型、復雜的生態系統,一個多空資金爾虞我詐、弱肉強食的「斗獸場」,其生存競爭策略和手段,復雜多變而且無所不用其極。上述三種分析方法的研究對象,都只側重於市場運作的某一特定領域,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但它們對於全面認識市場又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三種方法所依賴的理論基礎、前提假設、範式結構各不相同,在實際應用中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有重要區別。
相互聯系之處,主要表現在投資決策的具體操作層面——技術分析要有基本分析的支持,才能避免「緣木求魚」,而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要納入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才能提高其科學性、適用性、時效性和可靠性!
重要區別之處,主要體現在如何處理人與市場關系的哲學層面——技術分析派認為市場是對的,股價走勢已經包含了所有有用的信息,其基本理念是「順勢而為並及時糾錯」;基本分析派認為他們自己的分析是對的,市場出錯會經常發生,其基本理念是「低價買入並長期持有」;演化分析派則認為市場和投資者的對與錯,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還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存在絕對、普世、恆定、統一的評判標准,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性弱點與市場生態的協同演化進程,其基本理念是「一切以生物本能與進化法則考量為前提」。
(1)、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以企業價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決定企業內在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進行詳盡分析,以大概測算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當前的股票價格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基本分析認為股價波動不可能被准確預測,而只能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股票並長期持有。
(2)、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以股票價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預測股價波動趨勢為主要目的,從股價變化的歷史圖表入手,對股票市場波動規律進行分析的方法總和。技術分析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股價波動可以定量分析和預測,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
(3)、演化分析(Evolutionary Analysis):以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內在屬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周期性等方面入手,歸納總結出股市演化高勝算博弈的精髓,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演化分析認為,除非投資者對股市運作邏輯及人性弱點具有天才般的洞察力,並且自身具備完善的心智模式、超凡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管理能力,再加上不可或缺的運氣成分(偶然性因素),否則,任何企圖針對市場短期波動軌跡進行定量分析、預測及策略實施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因此,它更多聚焦於幫助普通投資者建立一種科學觀察和理解股市波動邏輯的全新分析框架,優先專注、准確把握市場演化的中期波動規律及其博弈策略,對市場的中期或重大波動行情做出正確判斷,以達成持續穩健獲利的目標。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由於受到機械論思維定式的限制、以及各種有著致命缺陷的投資理論的影響,投資者在具體決策過程中,面臨著許多誤區與困境,其中最常見的誤區,就是在認識論上復雜問題簡單化,在方法論上卻又簡單問題復雜化;最主要的困境在於,技術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實屬「此一時彼一時」,其科學性和邏輯性一直受到廣泛質疑,而基本分析的客觀性顯然是「見仁見智」,其適用性、時效性、可行性也受到嚴峻挑戰。
演化分析以生物本能和進化法則作為思考依據,可以幫助我們規避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的諸多盲區與陷阱。雖然目前在學術表達上存在一定困難,無法做到直觀明了,但其應用效果顯著,這在中國股市裡表現得尤為突出。
這是因為,股價波動K線形態只不過是股市演化機制的一種頗具「迷惑性」的直觀、外在表現形式,向左看似乎一目瞭然,向右看卻如入迷宮而不知所措,只有把技術分析納入股市波動的內在屬性(如變異性、應激性、逐利性、適應性等)分析框架內,才能賦予其高勝算博弈的基礎和前提;同時,由於投資者知識、視野、能力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市場信息不對稱現象和企業發展狀況的不確定性也普遍存在,加上生存競爭壓力和人性固有弱點的共同影響,人們所謂的企業價值及合理估值,不僅其客觀性值得商榷,而且會隨著市場生態和價值取向的演化而不斷變化,它與市場波動之間,往往可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存在因果關系,即「好公司不等於好股票」——巴菲特在一次著名的演講中這樣說道:「在華爾街,股價會受到羊群效應的巨大影響,當最情緒化、最貪婪的或最沮喪的人決定股價的高低時,所謂市場價格是理性的說法很難令人信服。事實上,市場價格經常是荒謬愚蠢的」。因此,只有把基本分析納入股市運動的內在屬性(如代謝性、變異性、可塑性、節律性等)分析框架內,才能為普通投資者的中短期股票交易決策,提供切實可行的幫助。

3. 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簡史

1、近代科學技術的興起

15世紀中葉是歐洲歷史上的重要轉變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提供了社會條件。於此同時,科學本身為爭得自己的獨立地位,擺脫宗教的桎梏,也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實驗科學的興起,更使自然科學有了獨立的實踐基礎。

2、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主要原因或政治前提在於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逐漸建立並日益加強;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產生並聚集了大量勞動力,同時也擴大了英國國內市場; 多年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為英國積累了原始資本,提供了廣闊的原料地和海外市場。

3、科學的世紀

科學的世紀是指稱近代科學全面繁榮的19世紀。19世紀科學發展的規模和成熟遠遠超過17世紀的科學革命,熱力學、光學、電磁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人類學等學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並大都進入到理論綜合的新階段。

(3)技術演化分析方法的歷史進程擴展閱讀:

新時代學科未來發展路徑:

1、積極構建新的科學技術史觀。

科學技術史發展的歷史,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科學技術史觀不斷演化的歷史。近幾十年來,老一輩科技史家又在科學技術史領域為後學塑造了很多優秀的治學典範。這些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好的學術傳統。

2、加強科學技術史與相關學科的交叉。

科學技術史本身具有溝通科學與人文的橋梁作用,有利於其與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比如,科學技術史與科學技術考古、文化遺產等學科的合作,在很多學校將會是一流學科建設的增長點,成為有分量的言說者。

4. 技術發展的歷史發展

人類古代比較關鍵的技術發展
公元前2200年前後中國鑿井取水。
公元前2130年前後中國夏禹疏導法治水成功。
公元前2100年前後美索不達米亞人有乘法表,使用60進位制。將五個行星從恆星中劃出。
公元前2000年前後埃及有十進位記數法,三角形及圓面積、棱錐稜台體積的度量法。
約公元前1950年巴比倫人能解二元一次和二次方程,知道勾股定理。
公元前250年前後中國有磁指南儀「司南」記載。
105年中國蔡倫改進造紙術。
599年中國李春設計建成趙州橋。
2世紀希臘托勒玟地心說。羅馬名醫蓋倫著述。中國華佗用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手術。
550年前後中國綦母懷文應用灌鋼技術。
7—8世紀中國已用刻板印書,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術。9世紀中國發明火葯。
1041—1048年中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4世紀中國修明長城。中國開始應用珠算盤。
1569年荷蘭墨卡托繪世界地圖。
1628年英國哈維發現血液循環。
1637年法國笛卡爾創立解析幾何。
公元前17世紀前後中國已開始冶鑄青銅。
公元前6世紀前後中國發明了生鐵冶煉技術。
戰國初期中國發明了可鍛鑄鐵。
1世紀初羅馬人普里尼提出了分離金銀的「烤缽法」。
1596年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明代以前的葯學成就,載葯1892種,是一部葯物學巨著。1666年牛頓(英國,1642—1727)用三棱鏡作色散實驗。
1798年卡文迪許(英國,1731—1810)用扭秤法測定萬有引力常數。
1820年奧斯特(丹麥,1777—1851)發現電流的磁效應。
1831年法拉第(英國,1791—1867)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1733年英國凱伊發明織布飛梭。

5. 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你知道它的歷史源流嗎

一、計算機的發展歷史:

1、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1)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存儲器採用汞延遲線電子管數字計算機、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存儲器、磁鼓、磁芯;外存儲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2)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2、第2代:晶體管數字機(1958—1964年)

(1)硬體方的操作系統、高級語言及其編譯程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2)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性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3、第3代:集成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1)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MSI、SSI),主存儲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操作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序設計方法。

(2)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准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圖像處理領域。

4、第4代:大規模集成電路機(1970年至今)

(1)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向對象語言等。

(2)特點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逐步走向家庭。

二、計算工具的演化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不同階段,從「結繩記事」中的繩結到算籌、算盤計算尺、機械計算機等。它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各自的歷史作用,同時也啟發了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研製思想。

三、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製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製成的,這台計算器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

(5)技術演化分析方法的歷史進程擴展閱讀:

1、計算機發明者約翰·馮·諾依曼。計算機是20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並以強大的生命力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從最初的軍事科研應用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已形成了規模巨大的計算機產業,帶動了全球范圍的技術進步,由此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計算機已遍及一般學校、企事業單位,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信息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計算機的應用在中國越來越普遍,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計算機用戶的數量不斷攀升,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互聯網、通信、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996年至2009 年,計算機用戶數量從原來的630萬增長至6710 萬台,聯網計算機台數由原來的2.9萬台上升至5940萬台。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16 億,無線互聯網有6.7 億移動用戶,其中手機上網用戶達1.17 億,為全球第一位。

閱讀全文

與技術演化分析方法的歷史進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解成語小方法有哪些 瀏覽:768
無線網安裝方法 瀏覽:955
天然元牛乳鈣的食用方法 瀏覽:558
37度智能手環使用方法 瀏覽:460
雅培安素使用方法 瀏覽:261
賢上腺素缺少症治療方法 瀏覽:23
如何保持積極的方法 瀏覽:724
植物爬藤網安裝方法 瀏覽:604
水蛭怎麼養值方法 瀏覽:869
後車座安裝方法 瀏覽:561
h5手機製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780
測量靜態電壓的方法 瀏覽:533
快速瘦腿瘦腰瘦胳膊的方法 瀏覽:126
扇形弦的計算方法 瀏覽:696
哲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瀏覽:868
腋臭非手術治療方法 瀏覽:354
男用潤滑油的使用方法 瀏覽:294
魅族相機水印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56
lol里緩存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0
眼睛模糊土方法怎麼治療 瀏覽:420